第一篇: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本课的设计中,主要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课内容的设计特色是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本中的相关资料及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学生就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的要求:
基本要求:①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通过对教材中相关统计图表的应用,掌握统计资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的技能;
④能以科学态度、辨证的观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发展要求:能运用材料、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某一活动的具体影响。(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组成成分: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主要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人类在依赖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又必须顺应和保护大自然,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本课为进一步学习必修2和必修3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比较熟悉,对整个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听说过或从书本上看过,关于冰期的一些内容学生可能在电影中见到过,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年代不是很熟悉,对课本中的坐标图不会阅读,还有关于雪线等一些概念不是很清楚。(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针对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学生会通过相互之间交流或者预习时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统计图表的分析,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确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①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课教学难点:根据相关资料归纳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案例分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指导读图和分析的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全球气候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确实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十分微弱、极其漫长的变化过程,学生是很难感受到的。)
一、全球气候变化
阅读课本第一段和“气候变化史”思考:①什么是气候变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长时间”和“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
②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几个阶段?(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然后标出气候变化的阶段)
展示课本上图4-17和图4-18,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冰期和间冰期。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4-19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在图中找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时间; ②地球表面经历的温暖期长还是寒冷期长?
③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别以干旱期还是以湿润期为主?
④恐龙繁盛的时期在哪个代哪个纪?当时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⑤用自己的话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坐标图的读图方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板书:(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阅读材料“雪线、冰盖”,结合雪线、冰盖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为接下去的读图做好充足的准备。
读图4-20 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教师点拨:“距平”的含义,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思考:①在图上指出全球气候近5000年来两次较大的波动,并说出大致时间段和与现在平均气温的差值;
②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吗?这说明雪线高度和气温存在什么关系呢?
③结合书本知识,说出这两次气候波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投影上指出气候波动的时间段)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阅读图4-21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思考以下问题: ①1861年以来,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如何?原因是什么? ②找出20世纪气温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③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图4-22,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④气温上升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阅读图4-2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让学生谈一下对自然资源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加剧、生态系统的改变、对主要生产领域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这五个方面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概念
2、不同阶段的气候变化
①地质时期
②历史时期 ③近现代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地理环境 ②对人类生产生活
第二篇: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1.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2
态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1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3
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4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1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及其特点。1
.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2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法、学法 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分析归纳总结法、读书提取有用信息法等。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该节 观看图片
一、全球气候变化
课的兴趣 楼兰遗迹 引入∶ 问题: 楼兰在哪?自然条件如何?独立培养学生自学,(出示楼兰位置图,地形图,推导了思考总结的能力,楼兰的气候特点)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继续阅读有关材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什么 尝试做一次探究。料,并回答问题,对时候消失的?(简述史料,出示想
消失的原因进行讨象中昔日楼兰的景象,定格楼兰消 论,总结 失的年代)问题: 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这是一 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没 有一个明晰的答案。有人说楼兰的 消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为什 么?(展示楼兰现状图片,满目荒凉,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文字 两者!楼兰消失!“全球气候变化 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如下问 题:全球气候变化有哪几种尺度?
指导学生使用表格,学生阅读,利用表格各种尺度上的气候是如何变化
加深印象比较记忆,概括气候变化规律。能否设计一个表格来表达上 的? 述问题?
理论运用于实践 阅读材料,了解科学家研究古代气 候的常用方法。提问: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
,推测该树生长时期的气4-2-2图 候变化特点。
二、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
动的影响 引入:唐代的兴衰史:唐代是一个 温暖湿润的时期。气候的温暖湿润增加学由例子引入,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 生兴趣 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 世8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 的观点,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 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 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 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 12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
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 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 一统王朝的历史。(见背景资料十 七)也就说气候得便华会制约古代文
明和经济的兴衰。我们一起来看一 下图中国鼓起后变化及其对人类
学生阅读案例研究 活动的影响。通过例子,学生自己培养自学得出结论,“中国野象分布的变引入概念:什么是雪线(补充雪线
能力 迁” 知识,见背景资料六)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举例说明古 代气候对中国及世界人类活动(文 化和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的影响,具体实例可见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学习《中国野象分布的变
思考这些变迁反映什么问题:,迁》 补充野象的相关知识:“野象体态 巨大,食量惊人,对植被的破坏性 很强,只有热带潮湿气候区的茂密 丛林才能够持续的为其提供足够 的食物,因此,野象出没的地区,一般都是温暖潮湿的。老师提问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野 象分布出现了四次南迁,说明商周 以来中国气候四次变冷,气温在波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动下降。”
图的能力 再次以楼兰为例,说明其消失时的 气候变化。5读图“北半球气温 年平均值的变化”思年平均5过渡:展示“北半球气温 世纪末以来世界19考值的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
气温的变化规律。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19
律:波动上升的趋势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 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近代气温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培养自学能力 这种现象出现再全球活半球范围 “全所以称为而不是某一区域,内,球变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全球变暖
对人类农业、工业、人体健康,海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平面和海岸帯、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关例子,得出全球(这部分老师可以举例说明,例子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 可见背景资料)各方面影响的结论。、对农业影响:使中纬度1总结: 受损,高纬度受益,由于高纬度耕 地面积有限,因此全球粮食生产总 体仍是下降; 增加低纬地区制冷能源的消、1 耗,二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 耐干旱技术获得广阔市场 持续高温危及生命,疾病传、2 播范围增大,几率增加。沿海地区被淹没,经济收到、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极大影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渔场)、4 进行辩论 讨论思考: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是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教学反思:精选组这一课标要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紧紧围绕使之动静结合,合理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通过大量例子,织教学素材,张驰有序,思维活跃,学习过程不易产生疲劳,学习效果非常好。本节课的时空但是从本节课可以看还需要兼蓄自然人文两大学科许多背景知识,跨度非常大,智慧也就被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只要问题设计合理,出,来
第三篇: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反思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新课标要求,精选组织教学素材,通过大量案例,合理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使之动静结合,张驰有序,思维活跃,学习过程不易产生疲劳,学习效果非常好。本节课的时空跨度非常大,还需要兼蓄自然人文两大学科许多背景知识,但是从本节课可以看出,只要问题设计合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智慧也就被激发出来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出示楼兰位置图,地形图,推导楼兰的气候特点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问: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这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有人说楼兰的消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为什么?
展示楼兰现状图片,满目荒凉,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文字“全球气候变化!楼兰消失!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这样利于进行新情景,并且乐于探究。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地理能力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91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如下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有哪几种尺度?各种尺度上的气候是如何变化的? 能否设计一个表格来表达上述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提高了分析能力,同时对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分析“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思考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在阅读过程指导地理读图的要点。
三、史地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师提供案例: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教师通过分析唐代的兴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就说气候变化会制约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在讨论中得到以下结论:
1、加剧了自然灾害
2、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3、影响到主要生产领域
4、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影响
通过以上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全球意识。高三地理备课组:谢海龙
第四篇: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周期。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3.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整理、分析有关气候变化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历史时期及近现代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及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看下面的网页新闻和材料。你认为导致图瓦卢的岛屿完全被海水淹没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图片和材料
图瓦卢的命运只是一个缩影。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同图瓦卢一样举国搬迁的威胁,另一些大国,虽然不至于举国搬迁,但一些重要的沿海城市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生】图瓦卢是一个珊瑚礁岛国。国 土海拔很低,最高的地点仅4.5米。
【生】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和高山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师】激励性评价后指出:另一方面,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上升。
请同学们用倒推法写出这一过程。
【生】回答如下:岛屿被淹没←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化
【师】可见海平面上升的罪魁祸首是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而且不同时期的变化也不同,我们现在就先来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情况。
板书: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史分为哪三个阶段?
【生】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通过温度、降水量、风
等要素的变化来衡量。
按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史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阶段。
【师】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指怎样的时间尺度呢?
【生】距今一万年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十万年以上。
(承转)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间冰期是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地质时期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那么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投影:教材p96图4—19“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请同学们读图并完成图示提出的三个问题:
1.在图4—19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时间。
2.查阅相关资料,看一看恐龙繁盛的时期大约在哪个代的哪个纪,当时的气候有什么
特点。
3.据图4—19,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板书: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师】通过读图,让学生完成第l个问题,师 巡视学生在图中的标注情况并及时纠错。
【生】震旦纪大冰期,距今约6亿年以前;石炭纪——二叠纪,距今约2~3亿年;第四纪大冰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开始。
【师】多媒体播放,闪跳显出上述三次大冰期 对应的地质时期。并请学生读图分析每次大冰期对应的干湿状况。
展示恐龙繁盛时期的相关资料,学生根据资料和图示回答第2个问题。
【生】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全球气候特征是温暖干燥。
【师】通过上面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那么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如何呢?
板书: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师】(设疑导学)1.什么叫雪线?其分布高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2.什么叫冰盖?目前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自主学习,交流后总结)雪线是长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受气温、降水量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冰盖指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由多年冰雪堆积挤压而成。冰盖目前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师】多媒体播放p97图“l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提出要求:阅读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分析全球气候的波动。
【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3~4℃;另一次是l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年均温比现在低l~2℃。
【师】很好。我们通过下面这幅表格来了解我国历史时期的寒暖变化。多媒体播放我国历史时期的寒暖变化表:
第一次温暖时期
(公元前3500~前1o00年左右)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估计当时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都比现在高,是我国历史时期最温暖的时代
第一次寒冷时期
(公元前1000~前850年)据历史资料记载,汉水曾经两次结冰,紧接着又是大旱,气候寒冷干燥
第二次温暖时期
(公元前770~公元初)据历史资料记载,鲁国(今山东)冬天没有冰,当时竹、梅等亚热带植物分布界限偏北,表明当时气候比现在暖
第二次寒冷时期
(公元初~6世纪)据历史资料记载,淮河曾结冰,从昌黎到营口的渤海海面曾三年结冰,表明气温下降
第三次温暖时期
(7~9世纪)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长安(今西安)无冰雪,梅和柑橘都能在关中地区生长,表明气候转暖
第三次寒冷时期
(10~12世纪)据历史资料记载,华北已无野生梅,太湖曾全部冻结,苏州附近的南运河曾经常结冰,福建的荔枝曾两次冻死,表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冷得多
第四次温暖时期
(13世纪)据历史资料记载,杭州曾几年无冰雪,西安等地有竹子生长,显示气候转暖
第四次寒冷时期
(15~l9世纪)这段时间长达500年。当时北京附近的运河封冻期比现在长50天左右
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原因不同,研究其变化的来源和分析方法也不同。近百年来。随
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的仪器被应用于气候观测,对气候的监测更加深入而绍钦。
下面我们学习习近平现代的气候变化。
板书: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投影:“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提出问题)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
【生】(自主探究后回答)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1910~1945年和l976~2000年,l998年则是最暖的年份。
【师】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及海水升温膨胀,造成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卫星数据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减少了l0%左右;地面观测表明,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测得数据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
(承转)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升高,那么全球陆地降水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99图4—22“1900~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学生读图思考,讨论交流。
【生】近现代,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着变化,在20世纪增加了约2%。
【生】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了0.5%~l%,热带地区平均每10年增加了0.2%~0.3%,亚热带地区则平均每10年减少了0.3%左右。
【师】这种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变化,会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承转)那么全球气候变化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呢?
板书: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
【师】多媒体播放如下网上新闻,说一说新闻中提到了哪些方面的危害?
投影:
【生】干旱、洪水、疾病、海平面升高、食物短缺等。
【师】对。全球气候变暖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改变体现出来。而气温和降水本身就是资源条件。因全球变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气候变化会加剧哪些自然灾害?通过哪些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影响人类?
【生】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繁,增加了2%~4%,而在亚洲和非洲地区,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通过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师】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合作完成后,教师播放如下知识结构:
【师】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生】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最为显着。就农业而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投影:“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生】气候变化造成各系统间一系列的变化,使它们发生了紧密的内在联系。进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即全球气侯的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全球气候正在逐渐变暖,变暖后的气候将使极冰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的上升,由此,产生许多问题。具体到我国,海平面上升,会对天津市造成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五篇: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能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①南极洲发现煤层 ②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的痕迹 ③银杏、水杉被称为“活化石” ④北美五大湖湖盆是冰蚀作用形成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表面和近地表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出现在全球或半球范围内,而不是某一区域,所以称为全球变暖。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关于雪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A.雪线升高——气候变冷 B.雪线升高——气候变湿 C.雪线升高——气候变暖 D.雪线降低——气候变干
3.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 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4.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为()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
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得更加旺盛
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 D.全球各地小麦的生产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 5.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地近几十年气候的变化是()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8~9题。
8.对全球变暖的环境效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9.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11.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①太阳辐射的变化 ②海陆分布的变化 ③地形的变化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A处为末次温暖期 B.图中C处为现代温暖期 C.图中B处为末次寒冷期
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
二、综合题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______和______。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亚寒带某些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我国西部严重缺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 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________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答案
1.C [南极洲有煤层说明该地曾经温暖湿润;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说明该地曾经寒冷;银杏、水杉曾经广泛分布是由于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说明第四纪曾经出现过气温较低的大冰期;北美五大湖由冰川侵蚀形成,说明北美在冰期时冰川面积较大。] 2.C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做雪线。雪线的高低变化,主要是在气温和降水的作用下形成的。雪线升高,表示气候变暖,冰雪的消融量增加,多年积雪的体积减少,多年积雪区的面积减少;或者是降水量减少,多年积雪融化后得不到足够的补给,出现多年积雪的体积减少,多年积雪区的面积减少。雪线降低,情况相反。相对比而言,气温对雪线变化的影响大于降水的影响。] 3.B [全球变暖对工业的影响在不同纬度的地区和不同的工业生产部门有不同的表现。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降低;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增加;全球变暖会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增加;而节水节能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 4.B [世界农业受气温的影响很大。全球变暖会使北半球温度带向北移,南半球温度带向南移。同时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温暖,降水增加,利于森林的生长。气候变暖有助于病虫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病虫害的范围扩大。气候变暖,会使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小麦产量下降,如印度北部。] 5.D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变暖趋势。] 6.A [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厚,中间薄,可知A项正确。] 7.D [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 8.B [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但对洋流影响不大,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全球变暖,对非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为温度的上升也会相应北移。] 9.A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公众参与的含义,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 10.AC [根据题目条件,海平面若升高40~50厘米,则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加上海水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少。从图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 11.BC [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CO2增多是最重要的原因,导致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人类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能燃料,燃烧时排放出大量CO2;另一方面,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吸收、固定CO2能力减弱。] 12.D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原因,如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等;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13.A [从曲线波状变化可以看出,A处为温暖时期,C处气温较低为寒冷期,B处为现代温暖时期,而D处为下一次寒冷时期。] 14.(1)CO2 水汽(甲烷)①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变化之中,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②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多,CO2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使大气增温
(2)①气候更加干旱 ②退化成草场 ③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3)气候干旱 会加剧 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影响农业生产
解析 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解答时需结合图例,充分利用图中信息。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落后,只有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发展了灌溉农业,粮食不足。“温室效应”会导致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使得西部地区的水资源更加缺乏,农业减产。
15.(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2)夏季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最短海上运输航线,经济价值非常高。
(4)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③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④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⑤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解析 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提取信息即可。第(2)题,结合影响海冰形成的温度条件加以分析。第(3)题,西北航线可缩短航程,节省时间、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4)题,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通过技术措施增强人类的适应性及对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