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
《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一
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热力环流? 生: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师: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
气候的影响机制。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
师: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 【讲授】活动二
师:同学们利用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让学生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设问:如果上面说的 A 地是极地, B 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板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活动)P36活动1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在教材第36页图2.9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生:(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使地面
形成低压、高
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高低气压的位置)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输送和交换热量。
师: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要学习三圈环流。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 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活动】活动三
师:很好。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北半球)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课本做出地位环流的立体模型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参照讲授情况补充历史故事: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航线,故称信风带为“贸易风”。第二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就是大胆地选择了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出乎意料之外偷袭成功的)②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③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讲授】讲授
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 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七个气压带。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六个风带。生:(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指认并画出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有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而且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师:很好。(引导学生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生: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
形成的。
(过渡)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呢? 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
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师: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活动】活动四
生:(观察气压带和风带各个季节时所在的位置)师: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 生: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就没有了季节移动。(过渡)上述气压带和风
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板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师: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呢? 生: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师:那么,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 生: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
(投影)教材第39页活动3图示(引导学生按步骤分析)师: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那么,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师:为什么? 生: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师:夏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师:为什么? 生: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师: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位于哪个气压带上? 生:冬季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师: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 生:不会,图中的气压带会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会被切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
师:很好。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
(投影)图示和表格(内容待提问学
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
生后逐个显示)【作业】作业 课后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又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知道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第二篇: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过程和方法: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 动的规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规律。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
三、教学方法、教具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动画、地球仪
四、课型与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
(师)对,这是大气的运动产生的。究竟全球的大气是怎样的运动的呢?我们本节课一起来学习学习。
【组织复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
【小结】赤道地区受热空气上升,使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冷却空气下沉,使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差,从而形成单圈环流。
单圈环流是在假设情景1:①地球表面均匀②不考虑地球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样的热力环流能维持很久吗?
假设情景2:①地球表面均匀②地球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高空状态下的风将向右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
【提问】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 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讲解】(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因此在60°N 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
(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板书】
一、单圈环流 二、三圈环流
【学生活动】南半球同样也有。请大家结合教材完成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并让学生去黑板上写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讲解】综上所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结合上图,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并分别请南北半球的代表上台来展示他们制 作的模型。
【归纳总结】结合图归纳出三圈环流的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对称; 气压带:零三六九,低高低高;风带:南左北右,有信西东。
【课堂小结】地表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单圈环流; 地表均匀的,地球自转着,太阳直射在赤道---------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绘图、板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将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规律,化解了知识难点。
2、本节课在教法设计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演示,使学生得到启发,自主发现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影响,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完成了课准要求。
3、从学法上来看,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牢固掌握本节知识,通过让学生阅读、观察、讨论、合作探究、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新知进行思考、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
(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板书】
一、单圈环流 二、三圈环流
【学生活动】南半球同样也有。请大家结合教材完成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并让学生去黑板上写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讲解】综上所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结合上图,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并分别请南北半球的代表上台来展示他们制 作的模型。【归纳总结】结合图归纳出三圈环流的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对称; 气压带:零三六九,低高低高;风带:南左北右,有信西东。
【课堂小结】地表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单圈环流; 地表均匀的,地球自转着,太阳直射在赤道---------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绘图、板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将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规律,化解了知识难点。
2、本节课在教法设计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演示,使学生得到启发,自主发现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影响,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完成了课准要求。
3、从学法上来看,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牢固掌握本节知识,通过让学生阅读、观察、讨论、合作探究、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新知进行思考、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1.根据动画演示,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3.以研究大气环流为例,归纳出科学领域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情分析】
1、从知识基础角度分析:学生已有的热力环流知识及物理学中相关热容量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看这部分知识或原理学生应该不存在多大的问题。但大气的空间运动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借助一定的学生参与的过程性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
2、从方法和思维角度分析:本节内容中涉及有关复杂自然现象的研究方法,学生在上一节中对大气水平运动问题的探究,已经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可以再此加强训练,但思维的容量更大、更严密,针对这样的问题,需要从科学领域的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按照下列思维方法进行:针对自然现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规律的程序进行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有一定难度,需要设计合理,并要让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的目标完成难度较大,需要设计充分。
3、从情感态度角度分析:如何用已有的原理或知识分析解决未知的问题,是学生的“想知”,本节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解决未知的便全球大气运动状况,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在此情感的基础上,用已有的方法,去探索未知领域,会激发学生探究态度的稳定形成,这也是我们教学设计的基本途径。【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课程资源】
1、教材:一是教材编排体系蕴涵着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学生提练思维方法的重要资源;二是教材设计了“活动”“思考”“阅读”等探究性栏目蕴含着信息获取和解读的重要方法。
2、课件:以演绎和归纳的思维方式开展教学过程,为完成学习目标,课件也补充了相关的课程资源。
3、微课:《如何判读气候统计图表》
4、练习:拓展应用,达成应用目标。
5、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生生活经验,在知识同化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
1、探究法
2、动画图示归纳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内容见课件)导入新课
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热力环流?
生: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师: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
师: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今天我们就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探究全球性的大气又是怎样运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确定研究思路
针对复杂的全球大气运动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科学家建议:可以通过假设模型,经过反复地再观察、探究最终得出真实的规律。
研究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可以有两个假设: 其一,假设地球不自转(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其二,假设地表性质是均匀的(地面受热只与纬度有关,与地表性质无关)。
2、在两个假设条件下,全球性的大气将怎样运动:指导学生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探索没有地转偏向力、地表性质均一的情况下,全球大气将会怎样运动?
一是学生通过画图来探究(完成P33活动),指导学生形成的这种全球性的热力环流就叫单圈环流,并叙述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是学生归纳展示探究的结果:即全球形成三个气压带和两个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北半球北风带、南半球南风带),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所以可以叫热力气压带。
三是学生思考:其一,思考这种单圈环流会存在吗?为什么?其二,你觉得下一步怎么去研究?
3、去掉地球不自转的假设,在地表性质均一的情况下,全球性的大气将又如何运动呢:
一是观察动画演示:有地转偏向力存在的情况下,单圈环流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是学生归纳观察到的现象:
①低纬环流形成:即0º--30º形成了一个热力环流,描述这一环流的气压状况和形成的风带;
②中高纬环流的形成:描述这两环流的气压状况和形成的风带,并重点观察副极地低压带是怎样形成的?中纬环流的高空环流支是什么方向的风?
三圈环流形成。
③学生在课外完成P35活动,自制一个三圈环流模型,在模型上再仔细观察三圈环流中大气的运动情况。
三是三圈环流的结果: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①学生画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图,并记住各自的名称和所在的大致纬度位置。
②气压带成因分析:让学生与单圈环流比较,由于地转偏向力存在,又增添了哪些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些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形成的,因此叫动力气压带。
③根据动画演示,学生归纳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④指导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与降水的关系:
四是学生思考:地表性质均一吗?如果不均一,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读图观察:读世界地形图观察全球地表性质差异:地表有海陆性质差异、地形地势差异、植被类型的差异等,但最主要的差异是海陆性质的差异,其中,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性质均一,我们探究有海陆性质差异的状况下,全球性的大气运动会是什么情况?
2、调运原理分析:
一是热容量:引导学生回顾热容量的内涵,并用于海陆性质差异中分析。二是全球热量的盈亏变化:中高纬地区夏季热量盈余,有升温趋势,冬季热量亏损,有降温趋势。
3、活动探究:
一是完成教材P36“活动”:冬季北半球陆地热容量小,降温快,陆地气温低;海洋热容量大,降温慢,海洋气温高。冷热不均,形成一个海陆间的热力环流,陆地形成冷高压中心,其位置正好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分割了气压带,呈块状的气压中心保存在海洋上。
二是动画演示这一变化过程:学生观察。
三是学生归纳:根据活动探究的结果、教材图2.8图和动画观察归纳: ①北半球形成了哪些气压中心?位置在哪里?各气压中心的气压数值是多少?
②南半球的情况呢?
②气压状况变了,那气流运动情况呢?指导学生根据反气旋气流运动原理分析、探究。
四是按照上述分析思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夏季的情况,并归纳出结果。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要提醒学生:亚洲高压与亚洲低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有季节性的生肖变化,而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只要地球自转,就冬夏都存在,只不过随季节变化势力强弱有变化而已。
4、季风的形成
一是动画演示:动画演示季风的形成过程,学生直观感觉。二是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东亚季风 探究内容:
(1)分析东亚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2)讨论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判断理由是什么?
(3)举例说明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办法、过程:学生合作完成 探究结果:小组汇报
结果1:(1)和(2)共同回答:冬季,东亚盛行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海陆热力差异。
结果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到三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四是学生归纳:
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几内亚湾沿岸地区风向也有季节变化,学生试分析原因。
6、结论
全球性的大气运动主要影响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
三、全球性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1、动画演示: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活动5——比较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差异。
探究内容:比较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差异。
探究办法、过程: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独立完成。提出如下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1)概括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差异(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个是最北达到的纬度,一个是东西跨越的范围大小)。
(2)根据图中的地形分析,从地形的角度看两个地区地形有什么不同?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3)提供洋流图,教师浅释北大西洋暖流与阿拉斯加暖流的不同。说明洋流对气候影响程度有什么差异。
探究结果:小论文
参考答案: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训练目的:以近年高考题为例,学生利用气压带风带、季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2、训练要求:一是学生必须在40分钟内定时定量完成。二是对完成中有困难的地方由学习小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问老师。三是书写要规范,主观题术语准确、语言精练、逻辑合理、层次清楚,学生通过做作业,结合手头的复习资材,把有关气压带风带和季风解答问题的学科术语梳理一下,并记住。四是本次作业由第2学习小组负责讲评。
3、作业内容:《第二章 第2节课后作业提升》 【教学反思】
第四篇:语文:第二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2)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一、二两卷,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渣滓(zǎi)战栗(lì)逡巡(qūn)懵懂(měng)....B.耸身(sǒng)嗤笑(chǐ)濡养(rú)微蹙(cù)....C.攥住(zuàn)海市蜃楼(shèn)呓语(yì)干瘪(biě)....D.附丽(fù)粗糙(cào)差强人意(chāi)啼笑皆非(t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淫佚 干涸 一蹶不振 万劫不复 B.锁屑 枷锁 席不暇暖 相濡以沫 C.瞳孔 希冀 因循守旧 玉树临风 D.承载 憧憬 吊儿郎当 生死攸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陆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陈水扁冥顽不化,一意孤行,制造“台独”,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政绩是一个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
③我 认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定能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经济有多大的改变,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的交通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美学特征。A.事变 绩效 不是/但是 B.事端
业绩
不但/而且 C.事端 绩效 不但/而且 D.事变
业绩
不是/但是
5、下面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句子应是: 百年以来,中国人曾被讥为一盘散沙。一时间内,它凝聚不起来,这不怨沙,而怨没有吸沙的磁盘。
A.其实,这是对中国人的污蔑 B.其实,中国人的心并不散
C.如果硬要比作沙,那么,中国人不是泥沙,而是铁沙 D.如果硬要比作沙,那么,总有一天它会凝聚成坚固的堡垒
二、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6.静女其娈。,说怿女美。7.。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8.氓之蚩蚩,,来即我谋。9.士之耽兮,;女之耽兮。10.日月忽其不淹兮。11.惟草木之零落兮。12.劝君更尽一杯酒。13.洛阳亲友如相问。14.沉舟侧畔千帆过。15.近水楼台先得月。16.接天莲叶无穷碧。第Ⅱ卷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并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櫌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2分)
译文:。1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3分)
译文:
四、阅读理解(20分)
提醒幸福
①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结识了一位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有乐出声来,所有关心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乐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
②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醒,提醒的后缀词总是灾祸。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义。
③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的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④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睁大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期盼风暴早些到来。
⑤在许多夜晚,风暴始终没有降临。我们辜负了冰冷如银的月光。
⑥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怅然地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都帮不上忙。
⑦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回到凌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有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⑧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知识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了提醒我们幸福。
⑨请从此注意幸福!
⑩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⑾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⑿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你自会珍惜,用不着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
⒀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⒁那就是幸福啊!
⒂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南辕北辙。
⒃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的训练。
⒄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过去很远,拣起地上的金鬃毛时说,原来我见过她。
⒅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侯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却没有人预报幸福。
19.作者为什么要提醒幸福?(3分)
20.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幸福”,试分析作者笔下“幸福”有什么含义?(3分)
21.作者认为人生有灾难也有幸福,对待灾难和幸福应该各持什么态度?(4分)
22.第⑥自然段中加点的“临门一脚”,我们应该怎样理解?(5分)
23.第⒄自然段中“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一句中,“它”指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感觉“那样少” ?(5分)
五、语言表达。(5分)
下面是名人巧答的故事,请试着替名人作答。
24.有一次,林肯正在擦皮靴,某外交官不无揶揄地问:“总统先生,你总是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
六、作文
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义成长的浪漫。请以“被温暖照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②500字左右。③ 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④书写要规范、整洁。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 渣滓zǐ B 嗤笑chī D 差强人意chā 粗糙 cāo)
2、B(锁——琐)
3、A(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不容分说:分说指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辨解释,不容许分辨说明。巧立名目: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
4.D(事变:军事政治方面的重大变故。事端:事故,纠纷。绩效:成绩、成效 业绩:建立的功劳和完成的事业;重大的成就。)5.C
二、默写。每空1分。6.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7.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8.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9.犹可说也 不可说也 10.春与秋其代序 11.恐美人之迟暮 12.西出阳关无故人 13.一片冰心在玉壶 14.病树前头万木春 15.向阳花木易为春 16.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文言文阅读
17.孔子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
18.像洪水一样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
四、现代文阅读
19.人们总认为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不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
20.作者笔下的幸福是指没有痛苦的时刻。21.我们对待灾难要敢于面对它并且想方设法战胜它;对待幸福要充分珍惜并且要学会享受幸福,这样才能快乐相伴。22.“临门一脚”指当你处在幸福与灾难的边缘时,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冲破阴霾,这样才能得到幸福。23.“它”指幸福。本来幸福并不少,但是人们习惯于提醒灾难,故而幸福显得少了许多。
五、语言表达
24.是啊,那你是经常擦谁的靴子呢?
第五篇: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卢钢
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相关知识回顾及知识储备]
1.绘制“三圈环流”的理想模式图,并标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2.(1)纬度差异→太阳辐射量的差异→气温的差异;
(2)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
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 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降水多;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降水少。
[新课导学]
导学1:结合上述“知识储备”和教材P41的文字内容,分析回答以下内容。
(1)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高低纬水热交换
大气环流 →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海陆间水热交换
(2)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导学2:运用下面的模式图并结合教材案例提供的三个图文内容,分析以下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布及规律”。
[注]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稀树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6.地中海气候7.温带季风气候8.温带海洋性气候;9.温带大陆性气候;10.极地气候(包括寒带苔原、寒带冰原气候)
(1)描述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温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划分热量带的依据。)
影响降水多少的决定性因素是大气环流。
(2)单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的学习分析思路。
A.所属热量带:热带;该气候的年平均气温是26℃。
B.该气候终年在赤道低压带(大气环流)的影响下,盛行上升气流而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且全年分配较均匀。C.分布规律是:南北纬10°之间;
主要分布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结合《地图册》让学生熟悉具体的分布空间位置。下同。)
(3)单一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学习分析思路。
A.所属热量带:温带;该气候的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大于(大于、小于)0℃,气温年较差
较小。
B.该气候终年在盛行西风(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之间,且全年分配较均匀,终年温和湿润。
C.分布规律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主要分布区: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4)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对气候的影响──“(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的学习分析
思路。
A.所属热量带:亚热带;该气候的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大于(大于、小于)0℃。B.该气候夏季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副热带高压带(大气环流)北移的影响下,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因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高压带(大气环流)南移,受盛
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C.分布规律是: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主要分布区: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端等地。
[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有用的地理。)
宜兴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太湖之滨,在北纬31度07分至31度37分,东经119度
31分至120度03分。
请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对以下内容进行探究。A.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中找到宜兴的气候类型是。
B.宜兴气候所属热量带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大
于、小于)0℃。
C.该气候夏季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候的特征
是 ;
冬季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候的特征是。该气候的成因归纳:。D.分布规律是:。
[活动探究]
(通过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自主学习的能力。)请结合教材图2.17的a、b两图资料和“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参见教材P6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思考分析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基本成因是什么?(2)试从地形、陆地轮廓等分析两地分布面积的差异?(3)你认为可能还有什么原因影响到a图中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吗?
[自主归纳]
形成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应用巩固]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说明和归纳的能力)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A图 B图(1)根据甲、乙两地在气压带与风带中所处的位置,分析它们的气候特征。
(2)判断与甲、乙两地气候吻合的分别是哪一幅气候资料图?
(3)你能正确的说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吗?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