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有功秉公执法》阅读答案
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何 ②或 ③守
2、翻译: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④安可以私害公?
答案
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
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第二篇:秉公执法的造句
“沥胆披肝孝国维民彰亮节,秉公执法正人律己树高风”,是对蓝泽文一生最好的评价。
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浩然正气,展示红盾风采。
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浩然正气展示红盾风采。
传说,他原是四川籍进士李元溥,因秉公执法,仗义执言,得罪了当朝权贵,辞官隐居于闽南深山古刹。
大明锦衣卫统领陆炳,年五十,秉公执法,夙夜在公。
第五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过问案件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为司法人员秉公执法,自觉抵制内部人员“打探案件”“过问案件”和“说情风”竖起了天然的制度屏障。
据了解,薛允升为人博学,廉直刚正,曾因治罪临阵退缩的提督王汝贵斩刑而声名大噪,又因秉公执法,斩杀专侍慈禧太后的太监李苌材而威名赫赫。
看来你果然如同罗天所言,你身为宗门执事,不仅不秉公执法,反而欺下瞒上。
廉洁奉公不谋私,秉公执法不徇情。
刘伯温是一位清官,廉直恤民,秉公执法,以高尚的官德和人格魅力流传后世。
面对众多的说客,他也只得是喟然长叹一声,说是相信海滨市警方会秉公执法,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就再也不管这事了。
人们赞颂包公断案如神,却不能忽略,他能秉公执法,恰因心中无贪欲,可以无所顾忌。
三,由于李国秋严重违纪违法,包庇刘建明的违法犯罪事实,在核子村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多次揭发检举下,中共长顺县纪委秉公执法,派员调查核实后,于。
是,大人果然公正廉明,秉公执法,不愧为阴间鬼差的楷模。
他向来秉公执法,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
头顶国徽秉公执法,肩扛红盾廉政为民。
王家屏在朝辅政期间,每次议事,都秉公执法,不亢不卑。
以上两个故事,汉文帝的开明大气与张释之的秉公执法成为一段传誉至今的佳话。
在一楼办案区和二楼所务办公区,该所有所侧重地设计了“秉公执法不循私情”和“清正廉洁从警”两个主题展板共12块。
詹益彬义正言辞的态度和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的工作作风有力的震慑了该老板,最终使其理亏心虚,向正义低头,一场激烈的矛盾冲突消解了。
这事本赤千妥万妥,相爷高兴,韩姬高兴,天下万民也高兴,秦丞相秉公执法,让那林转运落得一场空,劫富济贫,理所当然。
这位法官秉公执法,深得大家的爱戴。
第三篇:交通行政秉公执法心得体会
交通行政秉公执法心得体会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交通行政秉公执法大讨论活动教育后,我充分认识到进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是交通执法工作的准绳,是我们港航工作的生命线,是重树交通行政秉公执法队伍在群众中威望的形象工程。
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新闻媒体也时有曝光,大致表现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收受当事人钱物、吃喝拿要办人情案、执法行为不文明,举止粗俗、态度蛮横。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执法人员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特别是“钓鱼”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究其根源还是个别 领导 干部和办案人员以执法者自居、管人者自居,而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或守法意识不强、或目光短浅、贪图好处,置法律于不顾,徇私枉法。作为执法人员并非仅仅是某个单位的一员,在群众眼里,你是执法者,是代表了最具权威的法律在行使职权,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是群众的保护神,因而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有无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县委、县政府对有关问题十分重视,针对为什么执法、如何执法问题都有相关指导性文章和制定相应的内部规定;就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行法制教育和有关学习,比如我们集中参加了县委、县政府交通行政秉公执法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思想道德专题讲座,行政秉公执法知识专题讲座等,我们自己所里也进行了动员大会,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郑九万先进 事迹,学习文明礼仪手册,并重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浙江省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浙江省渡口安全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法律法规。
严格执法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纠正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才能体现法律的尊严。严格执法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要求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结合我们工作实际不能只重实体法而忽视程序法,比如在富阳私家车案件中运管执法人员就有这种意识,只要证据充分了往往就不去考虑程序上的立案呈批,不去考虑取得证据过程的合法性,这些很容易造成在行政诉讼中败诉,并导致很坏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严格执法还要注意粗暴执法,我们港航部门在执法中有一整套严格规定,比如在询问当事人、证人、违反法律行为人时必须要有两位执法人员,检查中必须出示证件,执法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执勤标志,仪表端庄,语言文明,而不能行为野蛮,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乱罚款,以罚代管,甚至搞所谓的“以邪治邪”,不能只教育不处罚,以教代管,该纠正的不纠正,该罚的不罚,对违法者听之任之,这也是执法不严、玩忽职守的表现。严格执法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执法责任制,强化落实各种形式的执法监督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交通执法队伍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形象。加强执法规范建设,让依法执法、文明执法成为制度。要开展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技巧,对于屡教不改、蓄意闹-事、干扰执法的当事人,多用“智缺,少用“武攻”。要认真并贯彻行政复议法,保障国家法律监督制度在交通各项工作中的贯彻执行。
公正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公正执法就是不偏不纵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法定职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者不能超越法定职权执法。公正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对发生的违法行为敢于纠正并依法处罚,不搞因违法行为人的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或态度很好而从轻处罚“态度执法”、不以违法行为人与我们有关系或亲戚或朋友因而加重或从轻处罚的“关系执法”、“人情执法”,做到见违必纠,违法必罚,罚而有据。只要违法犯罪不管你官居多高、功有多大都应依法予以追究。据资料报道,20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经审议和通过各种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文件就有328件,这期间国务院还制定了700多件行政法规,各地方省级人大制定和批准了5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仅八届人大五年间,就立法118件。通过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中,更加注意执法的公正性。
文明执法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所谓文明执法,是指执法人员以人为本,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办理各种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行政秉公执法的属性所决定的。我们执法的对象大多是人民群众(船员),遇到的问题大量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有的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后果的,应教育其纠正。如果言语粗鲁,行为野蛮,不但不能纠正其违法行为,而且会增加违法者的对立情绪,破坏政府形象。执法讲文明,要求有礼在先,出示证件在先,态度和蔼,举止端庄,教育疏导,以理服人,既是执法人员文明素养的展示,也是行政秉公执法不可缺少的必要程序。实践表现,大多数违章违法者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执法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做到家,违法行为是会自行纠正的。因此,文明执法是行政秉公执法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进一步加强行政秉公执法队伍建设、树立交通行政秉公执法队伍新形象的根本保证。行政处罚法第五十条、六十条和六十二条中的法律责任规定,行政秉公执法人员违犯法律规定,徇私舞弊,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这些都是对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具体要求。
在实践体现文明执法,还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和对交通执法工作的认识,使人民群众在行使他们的权力的同时普遍并愿意承担法定义务。要加大普法教育,单位负责宣传的部门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而且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而使人民群众了解交通,理解交通,支持交通,明确不接受处罚或粗暴依法执法是违法行为,在外部环境优化、执法环境成熟的情况下,文明执法才能顺利进行。
1、感觉到自己在思想认识上与县委、县政府及县交通局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由于担任的是办公室工作,现场实际执法经验不足,执法水平不够。
3、兼顾农村指导员工作和协助办公室工作,压力较重,怕两边都做好。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相信通过行政秉公执法大讨论活动,自身素质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定会克服自身的不足,在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立足本职、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争取多到执法现场学习,取得业务和思想上的双提高。
三是提高工作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合理安排时间,减轻 领导 压力,做到两边工作都不误。
第四篇:民警秉公执法剖析材料3篇
民警秉公执法剖析材料3篇
近日,为着力深化公安机关“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确保公安民警始终做到秉公执法、竭诚为民,省公安厅党委决定在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为期3个月的“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本文是民警秉公执法的剖析材料,仅供参考。
民警秉公执法剖析材料一:
公正执法是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目前,公安执法队伍良莠不齐,优劣并存,少数执法者的枉法、不法的行为,已成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一大障碍。人民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玷污了公安机关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本文针对上述执法不公的问题,依据相关事实和法律,分析了导致执法不公的原因。笔者运用有关的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对解决执法不公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思考。
人民警察是一支执法队伍,肩负着依照国家法律打击和防范各种违法犯罪分子活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任。人民警察在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障国家和人民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的过程中,执法公正显得尤为重要。
公正观念在人民警察的职业生涯中使用得相当广泛,如“秉公执法”、“公断是非”、“办事公道”等。公正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含义包括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等。具体来说,公正执法既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执法人员做出的各种决定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执法面前更应该人人平等。无论行为人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该在执法机关面前得到正当平等的对待,因为他们都是执法活动的平等对象。这里所说的“正当平等的对待”,既包括违法必究的含义,当然也包括权利保护的含义。总之,公正执法应该是执法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
人民警察除了具备熟练掌握法律、政策进行工作的业务水平外,做到执法公正,不偏不倚,不仅展示出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这支执法队伍敢于并善于向国家、向人民负责任的道德责任感。人民警察执法公正,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各种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加快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警察所从事的工作有极强的法律性和政策性,容不得丝毫的偏差,如若执法不公,就会充斥大量“油水案、人情案、金钱美女案”、“冤、假、错”案,刑讯逼供层出不穷,警匪一家,人民怨声载道,社会秩序混乱无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乃至忽略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从总体上看,广大人民警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遵纪守法,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文明办案,自觉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勿庸讳言,目前执法队伍良莠不齐,优劣并存,少数执法者的枉法、不法的行为,已成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大障碍。
一、执法不公是当前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执法不公,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正确执法的一个现实问题,它是市场经济中各种消极因素在执法活动中的综合反映,也是当前社会各界反映较多的一个热点问题。客观地说,全国的执法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维护了社会局势的稳定,保护了公民和全社会的合法权益。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人民警察执法不公的现象在执法过程的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社会危害性,仅以其对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所直接造成的有形损害来衡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对执法不公所引起的社会价值观念失衡及其不良影响有充分的认识。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危害主要在于:
第一,妨害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使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导致社会无序化的蔓延,极大地妨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第二,破坏了我国法制的尊严和权威,弱化与消减了公民的法制观念;第三,损毁了公安机关的威信,疏淡了警民、干群关系;第四,侵害了法律精神的根基——公正与正义。一次不公平的执法活动,其恶果甚至超过数次犯罪。因
为犯罪虽然是无视法律——这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执法则毁坏了法律——就好比污染了水源。就现行的法律体制而言,完善法制固然重要,但防止执法不公却更重要。总的来讲,公安执法工作近几年来有了很大变化,执法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执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执法形象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执法公正问题的认识不足。有人认为,无论程序如何,无论手段如何,只要处理结论是公正的,就是执法公正了。这种观念是需要纠正的。另一种错误观念是片面地强调打击犯罪和片面地追求执法效率,忽视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文明性,忽视对当事人正当权利的保障。另外,有的执法人员把文明执法消极理解为放松管理甚至不敢管理,存在执法不严、不公、不作为的现象。
(二)少数警察执法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基础工作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
1、该处理的不处理。表现为该报捕的案件不报捕;该劳教的不劳教;该治安处罚的不处罚;案件虽立上了,却一拖再拖,迟迟不作处理,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有的案件立案后不是积极去处理,而是等人来说情;有的案件填表拘留时,问题不少,人一送至看守所,却不管不问,拘留期限一到就放人,这类案件,是执法不公的一个主要方面。
2、该严肃处理的却降格处理。在查处治安案件中,该报劳教的不劳教,该拘留的不拘留,治安拘留占查处案件总数的比例也一直在下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降格处理的问题。
3、该处理的难处理。对犯罪和违法行为本可以依法处理,却因客观外界因素的限制而不得不改变处理方式。如有的地方个别领导不能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干扰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使案件的办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该严肃处理的罚款处理。即以罚代刑、以罚代拘、以罚代教、以罚代审,罚款成为了万能钥匙。对已经查清的案件,一不看情节,二不看轻重,三不看社会效果,一律罚款了事。有的干警在开取罚没款中徇私舞弊,大肆贪污,“涌”出不少“公安大款”,这种行为是人民警察利用职权犯罪的最典型表现,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5、执法随意性大。主要反映在少数干警查处赌博、卖淫嫖娼、传播淫秽物品案件时,不能准确把握罚款幅度,不看情节轻重、危害程度,一律给予最高额罚款,搞创收,设“小金库”,利用违法人员怕出丑、怕曝光的心态,大罚特罚,开口就是三千、五千,甚至上万。在此情况下,有的被处罚人千方百计找熟人说情,一旦遇到得力的说情人,办案人员大笔一挥又改成几百元,甚至全部勾消,这种处罚的随意性,严重损害了干警在群众中的形象。
6、有的干警为获取口供,对犯罪嫌疑人简单粗暴,刑讯逼供,屈打成招,致人伤残,酿成冤案。
7、少数干部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如私放犯人,庇护犯罪,充当保护伞,收取好处费。人民警察执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玷污了公安机关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存在执法不公问题的主要原因
存在干警执法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有体制不顺的影响,又有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诸多消极因素的综合影响。从主观上讲,既有干警自身素质问题,又有思想观念、思想意识问题,这些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行政干预的影响。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某些行政领导法制意识淡薄,长官意志严重,出于团体或个人利益,错误的干预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行为的正确性,造成了程度不同的执法不公。
(二)体制不顺的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在人员编制、经费、设备、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执法时不得不左请示,右汇报,干警在执法中与某些地方利益、单位利益相
冲突时,有的地方利用执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由当地管理的现行体制,在许多方面采取卡、压等手段,迫使干警秉承其旨意行事。有的干警因严格执法得罪当地负责人,被撤换、调离,以致有的干警为照顾各种关系,束手束脚,不敢大胆依法办事。
(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关于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少,但有些条文比较笼统,对执法程序也不够重视。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就给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留有过大的空间,对证据和程序的规定也不是很清晰,造成警察权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不发生极个别警察徇私舞弊的问题。所以应当尽快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少数干警政治、业务素质不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精神和实质理解肤浅。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近的来公安机关充实了相当一部分警力,除正规公安、政法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外,也不乏之前从没有接触过法律的人员,而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繁忙的公安业务工作使部分同志上岗前得不到相应的培训,使匆匆投入业务工作。于是“以罚代法”、“法随口出”者有之;不懂装懂,违法执法者有之;机械执法,有法不依者有之。②缺乏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在处理问题时,要么畏首畏尾、互相推诿,要么只知道一味的“和稀泥”,使矛盾得到表面上的平息,并没有有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着“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冷、硬、横的办事态度使公安队伍逐渐疏远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③在“权、钱、色”面前抵抗能力较差。公安机关拥有一定的权力,又处于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第一线,接触阴暗面较多,这种特殊的地位和职权,无疑使民警成为糖衣炮弹袭击的重要目标。公安队伍中的少数意志薄弱者往往经不起考验,一旦权力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恶性膨胀,就会成为权、钱、色的俘虏,以致于私放犯人、庇护犯罪、充当保护伞等案件时有发生。值得深思的是,在整个公安队伍的执法过程中,贪污受贿数额很大的案件为数很少,而被烟、酒、吃、玩而诱入泥潭的则占有很大比重。可以这样说,权力、金钱、美色的腐蚀是当今公正执法的三大障碍,是公安干警执法的三大敌人。④干警个性主观上的惰性。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项单一的工作,无形当中就会形成一种惰性,应该说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形成惰性,所造成的后果不敢想象。如现场晚去一步,痕迹物证就有可能灭失;证据收集不充分,案犯一翻供,就束手无策;法律文书上哪怕缺一项内容,法庭上就会成为废纸一张。公安机关处在维护两个稳定和管理治安的第一线,任务十分繁重,客观上给学法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不爱学习才是主要因素,以致于许多法律精神没有认真消化吸收。个别干警对入党、提拔、福利待遇问题有看法就发泄在执法活动中,大搞违法乱纪或消极怠工,推卸责任,把案件能否攻克抛之脑后。
(五)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一旦缺乏监督,必然产生腐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公安机关对如何建立、健全公安执法监督机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目前监督警察的机构仍然缺位,或者是监督机构分散,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即使有一定的监督作用,效力也不大。有的执法机关为完成任务,往往利用罚款作为内部收入来源,甚至下达了“抓人指标”,用这种指标打法律的擦边球,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可以约束。所以,明知是违法行为,依然活照干,人照抓。根据法律,公民或者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检举、控告,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查处。但遗憾的是,老百姓很少有人知道在被警察侵害时还可以获得这样的法律援助。
(六)意志以外的原因。人民警察执法不公,诸多意志以外的因素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警力不足,经费紧张,装备落后等严重削弱人民警察的执法力度,也挫伤了干警秉公执法的积极性
三、解决执法不公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执法公正必须从严治警。公安责任重,万事人为本。解决执法公正问题的关键在人,关键在从严治警。人民警察要牢固树立公正观念。人民警察的公正观和社会主义公正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公正观念的核心就是维护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人民警察树立公正观念,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客观要求。人民警察树立了公正观念,不仅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各种合法权益,而且将有益于加快发展我国的政治民主制度。(一)加强教育,端正执法思想。公安机关是国家的重要执法机关,担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四化”的职能。公正执法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法律公正精神的体现,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需要,是维护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密切警民关系乃至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更是衡量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素质和公安民警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而言,强调公正执法特别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是民众的心声,因此,要教育广大民警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彻底摒弃“以管人者自居”的思想,按照江泽民同志“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的指示精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叫响对法律负责的口号,把对党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一致起来,从而保证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障执法公正的规章制度。包括办案程序制度和组织人事制度等。在这方面,我国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系统向公正执法迈进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执法公正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还缺少对执法权力的制约机制,还缺少对执法行为的规范机制。
(三)加快执法体制改革。如何实现司法权、监督权的分离,以有效地进行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问题,是一个体制问题,需要加以研究。目前主要是要理顺有关人、财、物的管理、调配等关系,使干警在执法过程中摆脱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保障执法公正。公安机关要严格把好进人关、用人关,依法任免、考核、培训干警,采取岗位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保持干警合理流动,从而避免长期形成的复杂人事关系的干扰。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要以正在全国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干警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抓不懈,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干警的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干警的思想素质和思想觉悟;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打击、轻管理,重使用、轻培训,重经验、轻科研,重自为、轻规范”的做法,组织在岗干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与执法水平,向素质要警力;要引导干警向任长霞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学习,无私无畏,献身公安事业,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此外,还要提高刑侦、治安、户政、交管、签证、信访等“窗口”行业的执法水平,树立公安机关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廉政建设。要抓紧建章立制,堵塞有可能造成执法不公的漏洞,同时要树榜样、抓典型,大力宣传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加强公安队伍的党性党纪教育,使每个公安干警都自觉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对于少数干警执法犯法,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高度重视,一经发现,必须严肃认真地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六)建立、健全和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办案程序,提高办案透明度,推进“警务公开”,是防止执法不公的重要条件。要做到执法公正,必须加强执法监督。人民警察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我国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也是公平正直得以实现的保证。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人民警察机关作出的与公众利益直接有关的规定,应当向公众公布。现有的纪检、监察、信访、法制等部门,要相互协调,加强合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法制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案件的审核把关制度,尤其是对各类案件动作环节上的把关。要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制,凡属重大案件或拟放人案件,必须经办案人员或有权组织集体讨论决定,防止领导和办案人员个人随意拍板。要加强经常性的执法大检查活动,及早着手,防止执法不公,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赏罚分明,对思想不纯的民警坚决清理出政法队伍,对不清除的追究领导的责任,并明确追
究何种责任。要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推行警务公开,各级公安机关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知名人士担任执法监督员,进一步疏通信访渠道,让老百姓去介入,加强信息沟通,拓宽监督渠道,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和广度,把公安机关的工作进度和干警的执法状况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工作、衡量政绩的标准,进一步防止执法不公,保证执法活动正确进行。公民或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
(七)从优待警,为基层执法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在具体案件上少打招呼,少写条子,努力排除来自行政的和社会的干扰,科学指导公安机关清理执法环境。要下大决心解决好公安机关经费不足的问题,增加对公安工作的投入,对公安经费全额予以保证,从经济上解决警察等执法者的后顾之忧。当然,公安机关要顾大局,勤俭办事,将有限资金用到工作中去,罚没收入全部上交财政,自觉杜绝铺张浪费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民警秉公执法剖析材料二:
为进一步深化 “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活动开展,确保全体民警始终做到秉公执法、竭诚为民的要求,11月11日,高速三大队组织召开“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学了《公安机关“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传达了上级公安机关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文件要求,组织全体民警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文件,并就大队如何开展主题教育做出具体工作部署及进一步落工作要求,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要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要将省厅《全省公安机关“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总队文件要求传达到每位民警,确保学习到位、认识到位,不留死角,使全体民警深刻领会开展“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安部、省厅、总队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要严格步骤积极投入。要对照省厅和总队文件要求,结合队伍管理的各种手段、措施和实际,明确活动开展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使每名民警都知道在主题教育中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确保活动部署的规定动作不打折扣、不偏离轨道。
三是坚持秉公执法不放松。要按照主题教育方案的要求,以队、室为单位,认真开展学习研讨、纪律作风隐患排查,全面查摆民警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切实严查彻改,并建立长效机制,使民警执法意识和执法为民观念更加牢固,警民关系更加密切和谐,高警队伍良好形象更加彰显。
四是坚持廉洁执法不放松。要强化忠诚教育,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将规定熟记于心,树立底线思维,决不允许触碰“高压线”,着力加强纪律教育,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
五是要抓好结合。要将“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与正在开展的“严查严管”打好收官战行动等重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强力推动,确保各项活动扎实稳步开展,使主题教育在结合中不断产生更大的效应,全面推动大队各项工作进步发展。
民警秉公执法剖析材料三:
为进一步正风肃纪,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杜绝执法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治安大队以开展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
组织民警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使教育学习入脑入心、内化于行,提高民警遵纪守法意识,从源头上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等问题。
开展集中讨论活动。以组织生活会的方式,在单位内部开展问题集中大讨论活动,通过民警自查、组织提醒等方式,认真查摆在执法执勤、服务群众过程中警容风纪、纪律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一落实整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对查摆出的问题重点治理,确立整改时限,限期整改。从根本上杜绝滥用职权、态度蛮横、警容不整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省公安厅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以窗口单位为重点,通过全面梳理群众来信来访、110投诉、12389公安机关和民警违法违纪举报,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重大负面新闻报道,从中发现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苗头和违法违纪线索,重点治理对群众态度生硬、推诿扯皮、耍特权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服务态度问题,以及违规办事、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着力整治滥用警力、执法态度蛮横、警容不整、警辅人员管理混乱,以及涉案财物管理不到位,执法办案场所、枪支警械及车辆管理使用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对有警不接、有案不立、打击不力、推诿塞责等不作为问题,对越权办案、隐案瞒案、弄虚作假、包庇纵容等乱作为问题,对违规采取强制措施、暴力取证、案件久拖不决、乱收乱罚等执法不公问题,以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和贪腐案件,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手软。
要自觉接受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特邀监督员和群众代表的监督,把主题教育作为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全面整改公安队伍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着力解决好党员民警在党性党风党纪和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切实从源头和根本上严防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发生。
第五篇:《徐悦》练习题及答案
徐悦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去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之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曾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来审理他。此时吕壹穿着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过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的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地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却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的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对其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什么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实果然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而不气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明代思想家吕坤说:“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可见和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而那种盛气凌人靠粗暴打压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所以说,君子理直不气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提出论点的,有何好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④段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3.第②④段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为了加强论证的力量,请给文段补充一个反面事例,形成对比论证,并说说放到文中何处比较合适?
5.你认为“理直气壮”好还是“理直不气壮”好,为什么?
1.【答案】君子应该做到理直不气壮。作者先讲“理直气壮”的危害,批驳了传统的“理直气壮”,而后顺势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像这样一反传统的观点,采用先破后立,很有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把握和论证方式的分析。从标题和第①段总结词“所以”后面,可以迅速找到全文论点。后一问,结合第①段的具体内容,稍加分析,不难看出采用了先破后立的方式引出论点。
2.【答案】东吴丞相顾雍平和对待当年陷害自己的奸臣的事例,周作人和气对待蒙骗自己的雇工的事例;两个事例的共性是,得理饶人,理直并不气壮,都是正面事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用人物加上事件的归纳格式,不难轻松理出答案。分析论据,只要从论点和论据的性质来分析,不难看出共性所在。
3.【答案】事例论证,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事实胜于雄辩,用准确的事例论证论点,使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能力。第(2)(4)段都是已有的事实,属于明显的举例论证。作用是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4.【答案】补充事例,如有的老师、家长在育人上的得理不饶人,穷追猛打,不是本着治病救人的胸怀。从上下文内容的连贯性上看,放到文中第③④段之间比较合适,因为第③段末句论证了小人常常以势压人,而第④段却从正面去举例论证了君子以理服人,两段内容上有脱节,应该先列举反面事例,再叙述周作人的正面事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补充和内容的连贯性的把握。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不难看出,要先反面举例,再正面举例,结构才紧凑,论证才有力。
5.【答案】“理直不气壮”好,因为理直气壮未必在“理”字上下功夫,而是以气势压人、在气势上不饶人,是对人的打压,不是明是非、辨善恶,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君子理直不气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深入理解,可以结合文中阐释“理直不气壮”的现实意义的句子摘要作答,也可以结合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合适的答案来,言之有理,言之扣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