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和 IPO 中的尽职调查有没有什么区别?分别侧重的点是否有所不同?

时间:2019-05-14 21:3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和 IPO 中的尽职调查有没有什么区别?分别侧重的点是否有所不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和 IPO 中的尽职调查有没有什么区别?分别侧重的点是否有所不同?》。

第一篇: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和 IPO 中的尽职调查有没有什么区别?分别侧重的点是否有所不同?

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和 IPO 中的尽职调查有没有什么区别?分别侧重的点是否有所不同?

【SeanTan的回答(23票)】: 只讲境内的情况。

IPO过程中的尽职调查重点在于弄清楚,公司能否IPO; 并购尽调的重点在于弄清楚,标的能否并购。哈哈,是不是等于没说啊……但这是思考的出发点。归结成一句话:IPO尽调着眼点在于符合证监会的审核框架,并购尽调更关注真实交易是否划算和安全。

一、IPO尽调

IPO尽调中,拟上市公司是被尽调方,实施尽调的主体是券商和律师,会计师在出报告前的审计本身就是一个调查过程。详见IPO 中律师、券商和会计的尽职调查内容有什么不同吗?为何三方都要做一遍尽职调查?

决定公司能否IPO的是什么呢?IPO大体说来条件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能否持续盈利;第二方面是是否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第三方面是过去经营是否合法合规。第一方面是最核心的内容,考核公司是否过去真实盈利(在现有审核体制下),并且是否在未来预期持续盈利。不能盈利会带来很多衍生问题,尤其是财务的真实性问题,财务造假对于券商律师会计师都是巨大的业务风险。财务的真实性落实到最底层通常是由会计师核验的,但是从商业实质上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第二方面是否具备独立法人地位,即在资产、业务、财务、人员、机构五个方面独立,除了业务独立问题外,其余四个独立问题都很好解决,只是一个程序性事宜为主的规范过程;业务独立有时候并不好解决,比如对于下游客户的重大依赖可能成为IPO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三方面是报告期间是否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过去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是否持续到报告期,包括喜闻乐见的重大出资不实(从这个角度看,法定资本制改为授权资本制是大好事)、环保、税务、非法集资问题等等……

另外还有各种涉及公司法、证券法、首发管理办法的规定的点,都需要认真核查,可能一个董事任职资格的问题就会成为致使IPO失败的“杀手”。

二、并购尽调

并购尽调弄清楚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交易是否划算;第二方面是交易是否安全。

影响交易是否划算的点包括:

1、业务实质情况如何(会体现在业务、财务数据上);

2、业务预期前景如何;

3、并购后业务是否产生协同效应;

4、预期的交易收益和风险是否匹配。影响交易是否安全包括:

1、财务真实性;

2、资金交易过程中流转是否安全;

3、业务和交易是否有法律风险;

4、是否存在或有负债等问题;

5、并购后人的问题会不会成为大问题,包括管理团队、企业文化融合等。

这两方面都是尽调的重点。----------

尽职的调查都要包括业务(包括人力资源)、法律、财务三个方面,而财务作为一种工具贯穿尽调的整个过程。IPO尽调和并购尽调的重点的区别来自于目的的不同。目前IPO尽调更偏重于合规性;而在并购过程中,由于不涉及审核风险,合规性方面很多时候不那么看重,并购尽调更偏重的是业务实质。

【LuoPatrick的回答(28票)】: 有些区别。

IPO过程中只有一种尽调,是券商等中介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的尽职调查。

(A股企业)并购过程中理论上应该有两种尽调,一是买方对卖方的尽调,二是中介机构作为独立方对双方的尽调。当然,A股并购中第一种尽调不是法律要求的,所以实际上执不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完全由买卖双方自己决定。买方卖方如果是同行业公司,几乎不尽调也很常见,反正大家都挺熟的。

第二种尽调是免不了的,是有规范操作流程的,性质上和IPO的尽调很像。

第二个区别是要求程度不同。

IPO尽调是为了满足IPO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购的独立尽调也是。但IPO审核严格、细致,甚至苛刻,而并购业务审核近些年越来越宽松。

所以在一些比较钻牛角尖的问题上,IPO尽调必须做深做透。而并购尽调大概没问题就好了,细节问题不需要追究那么深。打个比方,十年前公司转让过一次股权,可能有个别文件没有签署清楚。如果IPO尽调,一定会把当年七七八八的人全都找到,天涯海角飞过去问清楚,笔记签字录音不能少。并购尽调嘛,就让律师看看这种文件到底有没有实质性影响,没有大毛病的话说明一下情况就可以了。大概是这种差别。至于尽调的范围,我觉得倒是没有实质性差别,都是按照规定把法律业务财务统统查到。【姜源的回答(6票)】: 最高票两个回答都挺详细了,仅就法律尽调,我再补充一个角度。解决并购交易(并不限于上市公司的并购)和IPO(以下仅指境内IPO,海外IPO我没怎么做过)的尽职调查发现的问题是需要不同的思路的。如同之前几位所说的,并购交易中买方会关心这些问题是否会对公司的估值以及未来的经营造成影响,而IPO中公司和券商关心的是这个问题是不是会对上市造成实质性障碍。相应的有些时候尽职调查的思路也会有不同。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通过尽职调查发现一家公司历史上曾经欠缴社保300万元,在并购交易中,买方可能会要求卖方补缴社保,或者要求在转让价款中做相应扣除,不管买方提出前面提到的哪一种解决方案,买方和卖方不可避免要在交易协议中相互扯皮。但是在IPO的项目上就不一样了,如果保荐人提出公司要补社保,那公司二话不说就会把钱给补了。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是,在并购交易中买方和卖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有很多场合保证买方利益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卖方掏钱把坑给填了。而在IPO交易中,公司的目标是极为明确的,就是争取上市,为了这个大目标,公司愿意承担的合规成本远远高于并购交易。

再举个例子,假如通过尽职调查发现一家公司的主要生产场所是一个违章建筑。在并购交易中,这个问题买方可能非常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一旦违章建筑被责令拆除或者搬迁,可能存在非常高昂的成本,所以在特定的交易中一个违章建筑可能会搅黄整个交易;但是在IPO项目中,上市大计怎么会被一个厂房阻碍呢这个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嘛。这个差异点和上一段说的是一回事,至于怎么解决问题,差异就更明显了。在并购交易中,因为买卖双方很可能都缺少手段解决违章这个问题,所以只能通过合同的方式,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行政处罚的应对和损失分担提前做出约定。而在上市项目中,因为地方政府对于上市项目的大力支持,以及公司愿意不惜代价解决法律问题的意愿,完全有可能让政府通过补办手续,出具确认函等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背书,保证公司的合规性。这些手段是并购交易的当事人想都不敢想的。差异还有很多,水平有限就不多说了。简单总结,并购交易中更关心法律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解决问题通常也是从分摊损失和风险的角度入手;而解决IPO中的法律问题,一切以糊弄证监会,促成上市为前提,经济损失反倒是次要问题了。所以干并购的律师和IPO的律师在有些问题上相互不能理解也是经常的事情。【李仁红的回答(0票)】: 还有一个区别是:IPO尽调着重合法合规,并购尽调除了合法合规以外,还强调并购对买方引发的实质法律风险。【林冲的回答(0票)】: 简单说,IPO尽调是看看对方能不能符合证监会规定,从而被别人买走;并购尽调是看看对方值不值得自己花钱买下来。【楚奥弗斯的回答(0票)】: 从境内讲,前者主要关注度的是是否符合收购方的要求,后者主要关注的是是否符合过会的要求。【年华虚度的回答(0票)】: IPO就是啥都是重点。并购就三个核心问题:

1、股权合法合规,过户无障碍;

2、价格公道;某个方面对收购方有价值。原文地址:知乎

3、企业的

第二篇:公司并购中的律师尽职调查

收购方律师在收购完成前的法律服务流程

◆收购方向目标公司发出非正式的并购意向。

◆收购方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专项法律顾问合同”或“法律顾问合同”,同时签署“尽职调查保密协议书”。

◆收购方与目标公司就尽职调查签署保密协议;

◆收购方指定由自身或其聘请的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尽职调查小组;◆律师根据受托的业务起草“尽职调查清单”

◆由目标公司把所有相关资料收集在一起并准备资料索引,并指定一间用来放置相关资料的房间(“DATAROOM”),同时,目标公司指定专人配合尽职调查

◆律师在限定的期限内对目标公司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并就有关事实询问目标公司有关负责人员。

◆律师根据调查结果出具初步尽职调查报告,简要介绍对决定目标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尽职调查报告应反映尽职调查中发现的实质性的法律事项,通常包括根据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对交易框架提出建议及对影响购买价格的诸项因素进行的分析。

◆根据律师出具的初步尽职调查报告,律师协助签字的买方设计并购方案,起草并购意向书。

◆根据买卖双方签字的并购意向书,确认精密尽职调查的事项,并进行精密尽职调查。如律师对收到的资料经研究判断后,如需进一步了解,应再次起草“尽职调查清单”,以此类推,直至查明情况为止。

◆起草并向委托方提交准确、完整、详实的尽职调查报告。

◆律师协助委托方起草或修改并购合同。

◆律师根据谈判结果制作相关法律文件。

●律师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

◆对目标企业合法性的调查,即对目标企业设立、存续的合法性做出判断。

◆对目标企业发展过程历史沿革的调查,主要对目标企业的背景和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背景进行尽职调查。

◆对目标企业主要财产和财产权利情况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查阅目标企业拥有或租赁的土地使用权、房产的权属凭证、相关合同、支付凭证等资料;

(2)查阅目标企业商标、专利、版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权属凭证、相关合同等资料;

(3)查阅目标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等主要财产的权属凭证、相关合同等资料;

通过对目标企业主要财产及财产权利的调查,律师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财产及财产权利的合法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权利限制、法律纠纷或潜在纠纷做出判断。

◆对目标企业是否存有负债的调查,主要是对目标企业未列示或列示不足的负债予以核实,并且还应分析各种潜在的可能负债,通过一定方式尽量予以规避。

◆对目标企业规章制度的调查,以确信对本次并购交易而言,不存在程序上的障碍,或可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程序上的障碍,确保本次并购交易的合法、有效。

◆对目标企业人员状况的调查,主要是核实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合法,目标企业与员工签订的一些劳动合同是否会对此次并购产生影响,直接影响了并购目的的实现。

◆调查目标企业重大合同履行情况及重大债权、债务情况,需要查阅目标企业将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虽已履行完毕但可能存在潜在纠纷的重大合同,并对其合法性、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做出判断;目标企业金额较大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是否因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是否合法。

◆对目标企业的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情况进行调查。律师应调查目标企业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同时,还应调查目标企业是否有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人身权等原因产生的侵权之债。

◆ 以上提及的尽职调查内容是绝大多数并购活动中会涉及到的,而对于某些特定行业、特定背景的目标公司则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尽职调查计划,进行详尽、全面、谨慎的调查。

●尽职调查的渠道与方式

◆目标公司

要求目标公司提供章程、股东名册、股东会议和董事会会议决议与会议记录等文件、资料;请求目标公司回答《问卷清单》(“体检表”);

与目标公司相关负责人和部门进行交流沟通;

(报纸、网站)公开披露的公告、通告、宣传材料

◆登记机关(查阅、核对、调取登记档案资料)

工商登记机关

土地、房产登记机构

知识产权登记机构

◆目标公司所在地政府及所属各职能部门

建委/规划局/土地资源局/房地产局

环保/发改委

税务/财政

海关

劳动保障部门

法院、仲裁机构

◆目标公司聘请的各中介机构

目标公司律师、会计师等外部专业人士同意披露的资料、信息

◆目标公司的债权人、债务人

(函征、谈话记录、书面说明等方式)重大债权债务的相关债权人和债务人

●尽职调查报告的撰写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买方对尽职调查的要求,尽职调查的方式及时间范围;

(2)律师审查过的文件清单,以及要求卖方提供但未提供的文件清单;

(3)进行尽职调查所做的各种假设;

(4)出具尽职调查报告的责任限制或声明;

(5)对审查过的资料进行总结,对所涉及的法律事项以及所有审查过的信息所隐含的法律问题的评价和建议。

尽职调查报告应全面反映律师调查工作内容,并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客观的法律判断。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当有针对性,应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列明,说明问题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影响、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此次并购可能形成障碍的问题应特别明示,并把实体上、程序上应注意的问题,解决的方案特别说明。由于法律尽职调查仅是企业并购的基础性工作,为规避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双方在正式的并购协议中还应约定详尽的承诺、保证、声明条款、把法律尽职调查工作的成果尽可能地反映进去。

●提示

◆律师尽职调查与购务尽职调查,律师在尽职调查中尤其是涉及到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时应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而不能简单地参考财务人员的调查结果。

◆律师对尽职调查所获取的全部资料,应反复地研究判断,进行相应核查验证,在核查验证过程中,应当制作工作笔录,并尽可能地取得目标企业对工作笔录的书面确认,如果期不愿签字确认,应予以特别说明,并注明具体日期。律师对资料不全、情况不详,应要求对方作出声明和保证。

◆对所有文件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并制订必要的工作底稿,作为日后重要的工作依据

第三篇:并购中的律师尽职调查注意事项

并购中的律师尽职调查

随着我国《证券法》、《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等法规的出台,企业间的并购风潮方兴未艾,但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旧体制依然留下许多残余,而我国又没有一套与国际上接轨的、可以通行的法规制度,从许多现行企业并购的案例来看,其中存在的法律缺陷较多,究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律师参与其中的尽职调查。那么,律师在企业并购中,应进行那些并购尽职调查呢?根据我们对现有法律的了解和实务经验,我们认为,律师参与企业的并购尽职调查,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目标公司的组织和产权结构进行调查

所谓目标公司是指拟被并购的企业,包括所有制类型、公司的性质,如: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合资企业或其它直接或间接拥有某种利益的组织机构。

对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的调查,应包括以下范围的信息资料:

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组织文件及补充条款、规章制度和补充文件。历次董事会和股东会的会议记录、股东名单和已签发的股票数量、未售出的股票数量、股票转让记录、相关的股东、或第三人签署的有关选举、股票的处置或收购的协议、所有的与股东沟通的季度、或其它定期的报告、从事经营业务的范围、经营范围内经营声誉及纳税证明、有关包括所有股东权益的反收购措施的所有文件。有关业务合并、资产处置或收购(不管是否完成)的所有协议、有关目标公司被卖方出售的所有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收购协议、与收购协议有关的协议和有关收购、证券方面的所有文件。

二、对附属法律文件的调查

所谓附属法律文件是指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在并购前夕与有关公司、人员所订立的各项契约。调查清这些文件,对于了解目标公司的或有事务十分有益。这些附属法律文件主要有:

目标公司所有附属机构(包括不上市的股票持有人、目标公司和附属机构中持有超过5%资本金股票的人员)以及所有公司和其附属机构、合作公司的董事和经营管理者名单、所有公司与上述所列单位和人员签署的书面协议、备忘录(不管这些文件现在是否生效)、有关分担税务责任的协议、保障协议、租赁协议、保证书、咨询、管理和其他服务协议、关于设施和功能共享协议、购买和销售合同、许可证协议。

三、对目标公司债务和或有义务的调查

所谓债务和或有义务主要是指目标公司及其附属结构在并购前对外所发生的债务以及可能发生的义务。这些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目标公司和附属机构所欠债务清单。

2、证明借钱、借物等的债务性文件以及与债权人协商的补充性文件或放弃债权文件。

3、所有的证券交易文件、信用凭单、抵押文件、信托书、保证书、分期付款购货合同、资金拆借协议、信用证、有条件的赔偿义务文件和其他涉及到目标公司和附属机构收购问题、其他目标公司和附属机构有全部或部分责任等的有关文件。

4、涉及由目标公司、附属机构以及它们的经营管理者、董事、主要股东进行贷款的文件。

5、由目标公司或附属机构签发的企业债券和信用证文件。

6、与借款者沟通或给予借款者的报告文件,包括所有的由目标公司或其附属机构或独立的会计师递交给借款者的相关文件。

四、对地方政府规定的调查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加之我国法律规定相对的原则性,因此各地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往往制定了较多的地方行政规章,这些规章对于并购企业而言往往难于了解,为此需要进行调查,这对于并购后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地方政府规定的调查主要包括二类内容,第一是地方政府、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的普遍规定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贸易政策、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规定。第二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特殊政策如:签发给目标公司和其附属机构的各类许可证明的复印件。所有递交给政府管理机构沟通的报告和文件的复印件。有关目标公司和其附属机构违反政府法规而收到的报告、通知、函等有关文件。

五、对税务政策的调查

这类调查应包括:

1、由目标公司制作的或关于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有关税收返还的文件,最新的税务当局的审计报告和税务代理机构的审查报告和其他相关的函件。

2、有关涉及税务事项与税务当局的争议情况的最终结论或相关材料。

3、关于销售税、使用税、增值税等评估、审计文件。

4、有关增值税的安排、计算和支付、以及罚金或罚息的文件。

5、有关涉及目标公司的企业间交易以及离开企业集团后企业间可清算的帐户信息。

6、有关目标公司涉及到企业间分配和义务的信息。

六、对目标公司财务数据的调查

财务数据是一个企业优良与否的标志。但是,一个企业在经营中出于各种原因,其财务数据往往可以作出不同的处理,所以有些企业的财务数据并不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此有必要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作必要的调查。这些调查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1、所有就目标公司股票交易情况向证券管理当局递交的文件。

2、所有审计或未审计过的目标公司财务报表,包括资产平衡表、收入报表、独立会计师对这些报表所出的报告。

3、所有来自审计师对目标公司管理建议和报告以及目标公司与审计师之间往来的函件。

4、内部预算和项目准备情况的文件,包括描述这些预算和项目的备忘录。

5、资产总量和可接受审查的帐目。

6、销售、经营收入和土地使用权。

7、销售、货物销售成本、市场开拓、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详细情况。

8、形式上的项目和可能发生责任的平衡表。

9、外汇汇率调整的详细情况。

10、各类储备的详细情况。

11、过去5年主要经营和帐目变化的审查。

12、采纳新的会计准则对原有会计准则的影响。

13、目标公司审计师的姓名、地址和联络方式。

七、对目标公司已有管理和人才资源的调查

目标公司已有的管理和人才资源是并购企业应十分重视的一项调查,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核心是人才与管理。为此,在这方面应调查的信息资料需包括以下范围:

1、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现有主要人才的个人档案。

2、聘用合同资料

3、政府劳动管理部门有关员工福利规定的文件。

4、保守目标公司机密、知识产权转让、竞业禁止条款的协议。

5、经营管理者和关键人员以及他们的年薪和待遇情况。

6、所有的选择权和股票增值权的价格细目表。

7、员工利益计划,如(1)退休金(2)股票选择和增值权(3)奖金(4)利益分享(5)分期补贴(6)权利参与(7)退休(8)人身保险(9)丧失劳动能力补助(10)储蓄(11)离职、保险、节假日、度假和因病离职的待遇。

八、对法律纠纷情况调查

诉讼或仲裁对企业而言,不论是作原告或是被告,往往都是出于无奈。就诉讼而言,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对企业经营的威胁。这是并购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事项之一。在这方面,律师应作的调查范围为:

1、列出正在进行的、或已受到威胁的诉讼、仲裁或政府调查(包括国内或国外)情况清单,包括当事人、损害赔偿情况、诉讼类型、保险金额、保险公司的态度等。

2、所有的诉讼、仲裁、政府调查的有关文件。

3、列出所有由法院、仲裁委员会、政府机构作出的、对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有约束力的判决、裁决、命令、禁令、执行令的清单。

4、由律师写给审计师的有关诉讼和其他法律纠纷的函件。

5、所有提出专利、商标和其他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函件。

6、所有有关受到威胁的政府调查或宣称目标公司违法的函件。

7、是否存在被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情况。

九、对资产情况的调查

对目标公司资产的调查主要包括:

1、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合法拥有或租赁拥有的不动产,指明每一幅不动产的所有权、方位、使用情况,如系租赁拥有,列出租赁期限、续签条件、租赁义务等情况。

2、上述资产抵押、质押及其保险情况。

3、出租或承租的履行情况

4、所有有关不动产的评估报告。5存货的细目表、6设备使用状况、7、有关有形资产收购或处置的有效协议。

十、对目标公司经营状态的调查

主要对目标公司近三年经营状态的调查,主要包括

1、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对外签订的所有协议,包括合资协议、战略联盟协议、合伙协议、管理协议、咨询协议、研究和开发协议等。

2、一定时期内所有的已购资产的供货商的情况清单。

3、主要购货合同和供货合同的复印件以及价格确定、相关条件及特许权规定的说明。

4、所有的市场开拓、销售、特许经营、分拨、委托、代理、代表协议复印件以及独立销售商或分拨商的名单。

5、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产品的消费者的清单。

6、有关存货管理程序的说明材料。

7、目标公司在国内或地区内主要竞争者的名单。

8、目标公司产品销售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格式,包括但不限于订购单、售货单、分配表格等。

9、一定时期内对外作出的有关产品质量保证文件。

10、有关广告、公共关系的书面协议和广告品的拷贝。

十一、对目标公司保险情况调查

这里所指的保险是指一个企业的所参与的广义保险,不仅指一个企业参与的财产保险,还包括其所参与的产品责任等保险。这不仅可以反映一个目标公司的财产保险意识,还可以反映其产品在市场中的单位。因此,律师在这方面应调查的范围是:

目标公司所参与的所有的保险合同、保险证明和保险单,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承保险种如:(1)一般责任保险(2)产品责任保险(3)火险或其他灾害险(4)董事或经营管理者的责任险(5)雇员的人身保险 此外,还有目标公司参与保险的有关上述保险险种是否充分合适的报告和函件,以及在这种保险单下权利的保留、拒绝赔偿的报告和函件。

十二、实质性协议

1、有关实质性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违约情况,影响或合理地认为会影响目标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有关情况。

2、其他一些上述事项中尚未列出的实质性合同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

(1)需要第三方同意才能履行的协议

(2)作为计划中的交易活动的结果可能导致违约的协议

(3)以任何方法在目标公司和其他实际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签署的限制竞争和协议或谅解备忘录。

十三、对环境问题的调查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目标公司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在这方面主要调查:

1、有关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过去或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内部报告。

2、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根据国家、省或当地政府环境部门或授权机构对产品影响环境所作的陈述或报告的复印件。

3、针对目标公司和其附属机构的有关环境问题作出的通报、投诉、诉讼或其他相类似文件。

十四、对市场开拓和价格问题的调查

目标公司是否有并购的价值?并购后是否能达到并购的期望值?衡量的标准之一是:目标公司的市场开庭和价格程度。在这方面,律师应帮助并购公司进行如下内容的调查。

1、来自消费者或竞争者关于价格问题的投诉信或法律控告文件。

2、为开发和实施市场开拓计划或战略而

准备的业务计划、销售预测、价格政策、价格趋势等文件。

3、有关访问和征求消费者、供应商或分拨商意见的报告。

4、来自销售代理商的竞争性价格或竞争性信息的情况。

5、公开的或不公开的价格清单。

6、涉及价格或促销计划交易的通告。

7、足以表明销售和购买的标准条款和有关条件的文件。

8、有关价格浮动的政策,如打折、合作性广告等。

十五、有关知识产权的调查

知识就是生产力。对企业而言这里的知识主要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它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和消化、运用技术的能力。在这方面,律师的调查主要包括:

1、所有由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拥有或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商号、版权、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

2、一种非法律的技术性评估和特殊知识构成的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知识性集成,如被采纳使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涉及特殊技术开发的作者、提供者、独立承包商、雇员的名单清单和有关雇佣开发协议文件。

4、列出非专利保护的专有产品的清单,这些专有产品之所以不申请专利是为了保证它的专有性秘密。

5、所有目标公司知识产权的注册证明文件,包括知识产权的国内注册证明、省的注册证明和国外注册证明。

6、足以证明下列情况的所有文件:

(1)正在向有关知识产权注册机关申请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版权、专利的文件

(2)正处在知识产权注册管理机关反对或撤销程序中的文件

(3)需要向知识产权注册管理机关申请延期的文件

(4)申请撤销、反对、重新审查已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文件

(5)国内或国外拒绝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利主张包括法律诉讼的情况。

7、其他影响目标公司或其附属机构的商标、服务标识、版权、专利、技术诀窍、技术或其他知识产权的协议

8、所有的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秘密、雇佣发明转让、或其他目标公司或其附属机构作为当事人并对其有约束力的协议,以及与目标公司或其附属机构或第三者的专有信息或知识产权有关的协议。

十六、对目标公司的其他调查

1、所有送交目标公司或其附属机构董事会的有关非法支付或有疑问活动的报告,包括支付给政府官员的情况。

2、由投资银行、工程公司、管理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集体机构对目标公司或其经营活动所作的近期分析,如市场调研、信用报告和其他类型的报告。

3、所有涉及目标公司或其附属机构的业务、经营或产品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管理、市场开拓、销售或类似的报告。

4、所有目标公司或其附属机构对外发布的新闻报道。

5、所有涉及目标公司或其附属机构或它们的产品、服务或其他重大事件的报道和介绍手册。

6、任何根据你的判断对并购者来说是重要的、需要披露的涉及到目标公司的业务的财务情况的信息和文件。

当律师为并购企业参与了上述并购尽职调查后,在此基础上起草有关并购法律文件,将对企业间的有效并购大有裨益。

第四篇:并购交易中的非常规尽职调查手段与方法

并购交易中的非常规尽职调查手段与方法 职调查,在别的行业看来一下子不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但是在金融投资圈,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尽职调查,不错,银行要放贷给一个企业,要对这家企业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投资机构投资一家企业也要对这家企业做全面的尽职调查,并购方企业要整合被并购方企业,更要对目标企业做深刻的尽职调查。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白,那就是要在中国这个独特的大环境下对一家企业做出符合真实情况的尽职调查太困难了,尤其是当这家企业是非上市公司时,不是别有用心,而是中国特色使然。

笔者是专业从事并购交易的,在中国各种并购整合交易刚刚起步,正处于初级阶段,在并购交易中,尽职调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尽职调查,就没有并购之后整合的基础,况且并购中的尽职调查还直接关系到并购价格的确定、并购双方谈判的依据、并购风险的控制等等。

因此在笔者所总结提炼的中国企业并购战术体系中,尽职调查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承上是说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可以印证并购战略的正确与必要,启下是指并购中的尽职调查为接下来的并购谈判、估值、整合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尽职调查的特殊重要性,大多数投资相关人士都晓得并经常开展各种尽职调查活动,但是久而久之,尽职调查变成了一种类似“例行公事”一样的形式工作,当然逐渐也就失去了尽职调查原本最初的作用,从而变得可有可无,我要说的是做尽职调查,要注重内在的实质内容,而不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流水式作业”。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做尽职调查之前,我们通常都会列出一份详细的调查清单,上面罗列了很多要逐一核实调阅的文件与证明等。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份格式化的清单导致了尽职调查的流水化作业,一切都类似于走一道形式。我的建议是调查清单要有,但是要由并购投资方根据此次交易的个性与实际情况制定一份个性化的清单,也就是哪些内容需要调查,哪些内容不需要过多调

查,哪些内容必须要一五一十、一字不落地认真查证,不能为了调查而调查。我们做调查是为了真的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提交一份全面详细的尽职调查报告。

闲话少说,下面我把自己认为可行并在并购投资实践中屡试不爽的一些非常规尽职调查技巧与方法做一分享,这些方式方法可能在常人看来不合规距,甚至是不屑,但是却很有效。

1、最好的调查是潜伏在“敌人”内部

前一段时间,由电视剧《潜伏》引发的谍战剧潮流一波接一波。潜伏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做并购尽职调查就是要潜伏,因为这是为了保证投资人的利益和对被投企业的负责任,深入内部,让一切都保持原生态。这样的“调查”甚至不叫调查,而是叫“赤裸裸的直面”,一切都摆在明面上。

如果“潜伏”的够久、够深,再隐秘的问题与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潜伏到被投企业里做尽职调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信得过的人应聘到被投企业里面。就是类似于港片卧底那种,这种潜伏的调查方式很直接,也很有效,但是要注意保密,还要防止潜伏人被对方收买,反过来做一些对投资方不利的事情。

2、“敌为我用”将大大提高尽职调查效率

如果不能成功打入“敌人”内部,来一招“敌为我用”也是很奏效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做并购投资之前就通过各种渠道挖来被投企业的一些内部人员,这些人员越关键越好,这些人员可能不用直接参与尽职调查活动,只是在暗中帮助操作就已足够。

这样的操作手法可以省去投资方许多的调查工作,同时又可以大大提高调查的效率,当然这种调查方式也有弊端,那就是对方企业的内部人员可能会出于道德或某些制度与法规的约束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投资方开展的尽职调查活动。

3、在做正式尽职调查之前多做外围调查

可能有些人听过“外围尽职调查”这个词,有的人没有听过。外围调查顾名思义就是多从外围主动地向内部调查信息,而不是从内部被动的调查一些信息。被动获得的一些信息可能被加工过,不够原生态,自然就不够真实可靠。

其实做并购投资有很多种外围调查的方式方法,比如以其他的身份与被投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接触沟通、去相关的协会部门查询了解、与曾在被投企业任职的员工成为朋友侧面打听、没事找借口多与被投企业的看大门的大叔、保洁大姐聊聊天等等。如运用得当,这些外围调查的渠道都可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真正信息。

4、做尽职调查要信奉“于细微处见真实”

我一直把从事尽职调查的工作人员叫做“商业侦探”。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做调查的人就应该有侦探那种“与细微处见真实”的特殊本领。一些最细小、最不起眼的地方、随便的一件事、随口而出的一句话,这些都可以成为投资方尽职调查人员的“采集素材”。因为这些原生态的信息素材的背后就是你想要的最真实的信息。

做尽职调查的人员不要总是一本正经、煞有架势地去访谈、去收集呈上来的文件,多留意一些被投企业不经意、很自然的信息流露才是更重要的。

以上几点是我经过研究实践后对并购投资尽职调查的一些真实想法,可能你会觉得我一点也不专业,有点野路子,但我想说的是我不想那么“科班制”,我认为真正的尽职调查也不能走寻常路,因为这是在中国,这里的企业的尽职调查就应该符合这里的实际特色。

并购精细化:掌握并购成本控制术

最近在忙一个项目,一直没有时间写作并购经验,我执著的认为只有实践加思考才能出真知,其实,我的许多并购灵感都是在并购实际操作过程中迸发的,就拿刚结束的这个并购案子来说,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们在做并购的时

候,尤其是作为买方的并购方企业,在保证并购交易顺利进行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并购过程中的各种成本。

众所周知,企业并购是为了增加企业自身价值的,是为了追求正面效益的,但是如果并购方企业不掌握一定的并购成本控制技巧的话,那么并购的最终结果将会令你大吃一惊。

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我们都知道有成本控制与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理念也一度风靡一时,但是中国企业在精益化、细节化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比起日本、德国企业来,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要说的是企业的精益化、细节化理念在并购交易管理中同样适用,而且还应该大力提倡。

对于并购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控制术,在我的并购战术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篇幅,并购是一个高回报高风险,也是一个高成本的企业交易活动,要想控制好并购交易中的成本,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企业并购的成本都有哪些,然后再依次找出应对之策,一般来说,在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中会有以下几方面主要成本支出:

首先是并购交易成本,也就是并购双方协议价格,作为并购方,并购交易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支出,这个成本支出多少取决于双方谈判博弈的结果,其中对并购交易价格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并购前目标企业信息掌握程度、并购谈判的筹码多少以及所选择的价值评估机构及其方法等等;

其次是中介费用,一般大中型的并购交易都需要有专业的中介机构参与,具体包括财务顾问、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有的并购交易还需要额外的专业中介机构人员,比如行业专家、技术专家等,这些短期外聘的中介机构人员需要一笔不菲的成本支出;

第三是并购之后的整合成本,值得强调的是很多并购方企业往往把整合成本给忽略掉,认为整合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开支,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鉴于整合对于并购交易的重要性,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的并购交易整合成本要远比并购交易本身的成本要高出很多;

最后是除去以上三个主要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支出,比如信息获取成本、并购融资成本、税务成本、机会成本、公关沟通成本、差旅、工商变更等等一些小的成本支出,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开支,累计起来没准会让你大惊失色,另外中国企业的海外跨国并购交易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本支出。

了解了并购交易的几种重要的成本支出来源,我们就要本着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和原则,来学习和掌握并购交易的成本控制术,下面从我的并购战术体系中给出几个控制并购交易成本的措施和建议,以作分享交流。

1、科学编制并购预算,强化成本控制

并购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利益,但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合理的控制并购成本,并购价值创造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建议并购方企业有并购战略委员会负责编制科学严谨的并购交易预算表,从制度上确保并购成本控制得到切实执行;

2、任命成本控制专员,把责任落实到人

在我的并购战术体系中,有明确的并购团队分工,其中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那就是成本控制专员,成本控制专员同时向并购财务官和并购风险官汇报负责,赋予并购成本控制专员一定的专权,对并购交易过程中的任何一笔成本支出,无论大小都要严格审批把关,出了差错,成本控制专员要负最大的责任;

3、永远不要高估并购的正面协同效应

有的并购方企业在并购一开始就对并购交易未来前景过分乐观,过高的估计了并购之后双方企业的协同效应,认为相对并购后的正面价值,并购交易的成本支出无所谓,正是这种盲目自信的潜意识才导致并购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4、时刻创新并购交易方案,降低并购成本

并购相比融资、上市等其他资本运作的方式而言是最需要创新意识的,尤其是并购交易方案的安排更是需要创新的智慧,通过创新巧妙的进行并购融资,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创新合理的选用最优的价值评估方法、通过创新精心安排并购

交易谈判方案、通过创新巧妙设计并购支付方式、筹划并购各种税收等,这都可以大大降低并购成本支出,而这些都离不开时刻创新的思维和意识。

其实说白了,并购就是一个价值与成本相互博弈的过程,价值越多的高出成本,并购交易就越成功,成本最终高于价值,并购交易就是失败,魔鬼就在细节中,只有精益求精地打好并购交易的成本算盘,我们才能在这场价值与成本博弈中收获成功,我们的并购交易也才会取得最大的收益。(来源网络)

第五篇:公司交易中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优智博企业知识产权论坛

公司交易中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已逐渐成为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要支柱。现代的公司交易通常包含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者们往往将其注意力集中到交易的完成上,对知识产权在交易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没能给予足够的注意。

知识产权有许多类型:专利、商标、商业秘密、专有技术、许可和其他协议等等。这些知识产权资产的保护机制并不相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已经申请了专利保护,有的可能没有申请,有的可能正处在申请过程中。公司交易中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是通过收集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资料并分析其与预期进行的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收益,来为预期投资者提供目标公司可能影响预期交易定价及其他关键因素的详细的知识产权信息。

错误处理或忽视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不对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恰当的调查,交易结束后,投资者可能会发现并没有获得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所有权,或者其所有权已经被转让,或者被第三方的利益或诉讼所累。

一、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范围

正如商务交易各不相同一样,给定交易中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也有自己的特征和要求。能够影响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因素包括目标公司的政策和文件留存方式,组织、注册程序及知识产权所在的地理位置,业务经营时间的长短,管理团队的成熟程度以及目标公司的产业环等。但一般来讲,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特定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或对其实际控制程度。对任何形式的注册知识产权,首要的问题是要到相关政府部门查阅其所有权登记状况,并确定其所有权与目标公司一致,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产权并不属于目标公司所有,而是由其附属公司或关联公司所有。而且,如果某一特定的知识产权是受让的权利,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转让文件要能够清楚地前后衔接。如查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许可给他人使用或者是由他人许可使用还需要了解以下情况:①许可或被许可的权利的类型,是独占许可、排他性许可还是普通许可;②许可或被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及许可或被许可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的范围;③是否允许转许可;④是否允许分许可;⑤许可或许可使用的期间。许可协议的任何上述条款都可能会对预期进行的交易的知识产权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2.预期进行交易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和独占使用范围。查清预期进行交易的知识产权对于交易对方的战略价值及该知识产权在市场上的独占地位是有效的尽职调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首

要的任务是预期投资者应该了解目标公司所使用的关键专利、商标或版权的生命周期,并确信目标公司已缴纳为保持这些无形资产有效的维持费用及提交了维持相关权利的必要文件。

对目标公司是否及如何在海外市场保护其知识产权权利也要给予考虑。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其保护范围以国家为基础而变化,预期投资者应该了解目标公司是否能在域外扩展其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该种扩展保护的范围。

3.潜在的责任风险。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还需要从目标公司的竞争者和/或第三方的角度来评估竞争者或其他方向目标公司提出侵权索赔的潜在风险。根据对业已存在的诉讼请求或威胁要提起的诉讼,如停止和终止信等对目标公司潜在的责任进行分析以最小化对第三方造成侵权的风险。

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所要收集的主要信息

在知识产权尽职调查过程中所要收集的主要信息包括:所有等待授权的国内和国外专利申请的名单和复制件;公开出版物或发明披露信息目录;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所有内部或外部文件复制件;获得和维持知识产权的政策和程序;与专利授权以后、申请和备案相关的所有活动记录;所有停止和终止信;所有过去、现在与未决知识产权诉讼相关的沟通;对目标公司业务具有实质意义的技术分类目录;公司控制或使用的程序属性目录;公司持有或正在追诉的版权注册、未决申请;所有具有版权性质的材料包括软件和公司业务记录文件;所有商标、服务标志、商业名称、公司的口号和标识;公司所有现在使用的商标的描述;与公司知识产权相关的所有档案;所有研发协议及与公司的技术或知识产权相关的其他协议。

三、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方法

1.通过对注册知识产权权利组合的审查以获得对目标公司所拥有的或使用的注册知识产权的全面了解。如果这些信息不能从目标公司内部获得,则需进行相关的注册权利检索,并进行分析以查明特定的知识产权是否存在及其所有权归属、权利存续期间及其他主要特征。

2.通过对未注册知识产权权利的审查以获得对目标公司所拥有的未注册知识产权权利(如专有技术、产品或商业秘密)的全面了解。如果不能从目标公司内部获得相关信息,则需走访相关人员以获得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及执行程序等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走访研发中心、工厂、仓库等真正交易发生场所等现场调查方式获得更为详细的信息。

3.通过对此上述方式获得的信息的分析来评估注册或未注册知识产权权利的保护状况。

4.对知识产权法律权利的审查包括所有权证书、与雇员的关于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的合同、委托研究的研发费用支付及权利归属约定及注册权利的维持费负担等来分析目标知识产权的权属状况及实际受益人。

5.通过对上述所获得的信息的分析及走访有关知情人来审查包括对许可协议,技术协助协议、联合开发协议、代理制造协议、秘密及未被披露的协议对确定目标知识产权的开发链。

6.通过对目标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审查得出能否获得及增加目标知识产权保护的机会。

四、专项尽职调查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1.在专利尽职调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技术相关类企业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领域可能是相关技术领域的现有专利,无论这种专利是属于目标企业还是第三方。审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①所有关键技术是否都已获得专利;如果没有,为什么?②是否有任何该领域的主导专利对目标专利的实施形成阻碍。③是否有针对第三方的已签发专利的实施能力的计划。④是否有任何其他方提出了威胁性的侵权主张。⑤专利是自有专利还是许可来的专利以及是否有权实施及分许可。⑥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评估扩大专利保护范围是否经济合理。⑦是否对新公告的或者新签发的专利进行了检索。

2.在技术协议尽职调查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技术协议的尽职调查是对许可、准入以及其他与技术有关的协议的审查。这些协议可能包含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术语和描述,尽职调查要揭示使用权许可协议中是否包含了必要的派生技术以及是否允许目标公司以其希望的方式使用这些技术,技术协议中是否包含对被许可方使用技术的实质性限制以及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限制性条件。

3.在商标尽职调查中需要注意的因素。商标资产在尽职调查中有其独特的应予重视的一面。目标公司的商标权仅在其标志作为商品和服务的来源或识别标志时才存在。第三方对目标公司商标权不加控制地使用可能会毁掉商标作为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的功能,或者导致放弃该商标。因此,应全面审查目标公司监督第三方使用其商标的程序。

另外,尽职调查还应审查目标公司商标权的地域范围限制或使用商品的限制,明确购买后可否将商标使用范围扩展到新的地域范围,或者是使用到新的商品或服务上。因为,虽然目标公司的商标在某种商品或服务上有效,但在另一分割的商品或服务市场上则可能与其他驰名商标发生混淆。

如果目标公司已向他人许可了它的商标,那么,应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对目标公司的质量控制程序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目标公司不对使用其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保留最低限度的质量控制,那么,这种没有任何约束的许可有可能最终导致该商标被放弃。

五、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报告

尽职调查报告应概括总结审查过程中识别出的知识产权及它们的保护范围、法律上的权属状况及受益人及它们的开发模式。说明对知识产权的有效性和价值有特别影响的风险和机会。并对所有发现材料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

下载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和 IPO 中的尽职调查有没有什么区别?分别侧重的点是否有所不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和 IPO 中的尽职调查有没有什么区别?分别侧重的点是否有所不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律师操作指引

    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律师操作指引 (1)为充分发挥律师在企业并购中从法律上发现风险、判断风险、评估风险的独特作用,引导律师高效、高质地完成企业并购的尽职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特别是外资并购大幕的拉开,并购作为企业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备受瞩目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资本运作中的尽职调查

    浅析资本运作中的律师尽职调查 在股票上市、收购兼并、重大资产转让等资本运作中,律师主要是通过参与谈判,审查和起草交易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工作为委托人提供服务,而尽职......

    尽职调查在并购中的作用

    尽职调查在并购中的作用2002-7-28在购买企业之前,买主想要弄清很多情况,如要买进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多少?财务上是否盈利?法律上是否有效?是否有任何隐形负债?企业所有权转换会不会......

    关于IPO律师尽职调查中的关联交易核查原则及方法

    在中国证监会对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过程中,关联方及关联交易一直是审核的重中之重。从企业运营上说,关联交易可以节约大量商业谈判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保证商业合同......

    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结合企业并购活动中财务尽职调查审计重要性的分析,在分析当前企业并购中财务尽职调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在企业并购中应用。 关键词:财务尽职......

    证券法律业务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证券法律业务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近日,中国证监会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对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

    公司并购业务中法律尽职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公司并购业务中法律尽职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前言(写明委托来源、事项及要求,调查手段,报告出具的依据,报告的用途等) 二、正文 (一)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工商、质监、税务、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