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

时间:2019-05-14 21:3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

第一篇: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

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

胡铸生

【摘要】:较详细地叙述了我国涂装生产线在前处理工艺、喷涂工艺、涂层烘干固化以及三废处理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结合目前国内涂装生产线在引进、自产应用中的一些弊端,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具体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涂料;涂装线;环境保护;投资;操作规范

所谓涂装即指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或装饰层。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涂装已由手工向工业自动化方向发展,而且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涂装生产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

1.我国涂装生产线的发展概况

我国涂装生产线的发展经历了由手工生产线、到自动生产线的发展过程。我国的涂装工艺可以简单归纳为;前处理→喷涂→干燥或固化→三废处理。我国的涂装工业真正起源于50年代苏联技术的引进之后。一些援建的项目中开始建立了涂装生产线,但这些生产线一般是钢板焊的槽子加钢结构的喷(涂)漆室和干燥室(炉)组合的,由电葫芦手工吊挂工件(少数用悬挂输送机)运行。当时的酸洗槽一般均为钢板衬铅,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衬玻璃钢或全部采用玻璃钢的槽子。从60年代开始,由于轻工业的发展,首先在自行车制造行业出现了机械化生产的流水线和自动化生产的流水线,以及在原有槽子流水线生产的基础上加上程序控制的小车形成的程控流水线,这些主要是在上海和天津地区。这期间我国涂装工业的主要任务还是以防腐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外涂装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引进和与国外技术的交流,我国涂装技术开始飞速的发展,在涂装自动化生产方面,静电喷涂和电泳涂漆技术的推广应用、粉末喷涂技术的研制及推广,特别是我国家电行业、日用五金、钢制家具,铝材构件、电器产品、汽车工业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使涂装事业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涂装生产线中还出现了智能化的喷涂机器人。1.1.前处理工艺发展概况

作为前处理技术来说,最初前处理的传统方式为槽浸式,按工艺流程逐槽浸渍。随着工艺的改进和发展,出现了二合一(即除油、除锈)和三合一(即除油、除锈、钝化)工艺。目前,国外及国内的家电行业多采用喷淋式前处理,其特点是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脱脂效果好,磷化膜致密均匀。但是不管怎么发展,表面处理的前处理工艺都是必须的,针对不同的涂层要求及对抗腐蚀的要求,除油、除锈、磷化等处理方法要视工件原材料的状况来选择。当然,在前处理工艺中,喷砂、抛丸或打磨工艺也在不同行业的不同部门按需要选择应用。时代的发展,表面处理工艺在发展,就水洗来说最初一般使用自来水,但是随着工艺要求及发展,现在水洗已采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前处理也有采用超声波的处理工艺。1.2.喷涂工艺发展概况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引进一些喷涂器械或单台设备,国外一些喷漆漆雾处理装置也通过引进开始消化吸收研制,如旋杯喷漆、水帘喷漆、水旋除漆等一系列喷涂及漆雾处理的方法,使喷漆技术前进了一步,特别是80年代电泳涂漆的漆液处理技术。60年代中期刚开始搞电泳涂漆时,漆液处理采用尼龙纱巾,温度控制采用加冰袋降温。随着时代的推进,80年代至90年代,电泳槽液的处理已有超滤等一系列装置。近年来使用的UF(超滤)/RO(反渗透)系统将是今后新建阴极电泳涂装线不可缺少的设备;对于温度的控制不仅采用冷却器,有的还专门设置了冷水机组用于生产线的循环冷却。1.3.固化工艺的发展概况

作为干燥固化工艺来说,一般有热风循环式和辐射加热式。在五六十年代主要用蒸汽或电加热器作热源来干燥固化,从60年代开始出现红外线干燥,70年代出现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1994年出现了高红外快速加热技术。随着对干燥温度的控制要求和温度控制均匀性的要求,出现了在炉内进行热风循环,80年代后期出现了燃油(气)热风循环的干燥炉(固化炉),而且燃油(气)热风干燥(固化)的应用渐趋广泛;一般来说,目前国内采用电加热热风干燥炉较多,但用电作为烘烤热源往往不是一种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增容费的负担,使建设投资增大;但电加热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较简便,操作比较方便,所以在较小的干燥炉中应用仍然较多。采用燃油(气)加热取代电烘烤的方法是一项重大节能技术,随着国内工业发展,燃油(气)的供应已基本解决或便于解决,如额定供热每小时达到几十万至上百万大卡的大型干燥炉设计中,用电加热与用燃油加热的干燥炉运行成本相差达3—5倍,故在涂装生产线设计中,可以加以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决定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产业在今后的能源使用上,仍賴于煤的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地理环境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故我们采用煤粉燃烧为热源,采用热管新技术作为换热器,研制开发煤粉加热的干燥(固化)炉。炉窑采用全封闭结构及独特的燃烧器,设置烟尘排放除尘器,因而煤粉燃烧基本不影响工作环境,炉窑周围空气干净,几乎没有灰尘,大大改善了操作环境。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城市环境保护要求。

因此对于煤粉燃烧的炉窑来讲,如果采用措施得当,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做到环保排尘浓度的预测与实际监测结果接近。采用可调旋风式煤粉燃烧器对于煤粉的燃烧是十分合适的,同时煤粉的燃烧对炉温的控制也能较好地实现。如果控制方法及各项参数选择准确,炉窑温度可以控制在±15℃以内。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高温烟气加热热管,再用热管加热干燥由烟气余热加热的热风,再通过过滤网直接送入到干燥炉烘道中(见图1)。由于热管换热效率高,热风经过过虑,故干燥(固化)炉的温度易于控制,保证了工件干燥固化的质量。

1— 烘道 2煤粉燃烧器 3—燃烧室4—烟道 5余热热管

6—换热热管 7—换热室 8—过滤器 9—风机

图1.燃煤热风炉结构图

1.4.涂装线的环境保护

对于现代化的涂装线,一般都能满足恒温、恒湿和洁净的空气(空气粉尘含量<10 mg/m3)等要求;但对比较简易的凃装生产线,却很难保证恒温、恒湿和洁净的空气,使涂装的工件达不到满意的涂装效果,易使漆膜产生针(缩)孔、桔皮、颗粒等漆膜弊病.为了避免漆膜产生针孔和桔皮、首先应改善喷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喷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工艺要求;其次,应根据不同的温度 和湿度调整施工涂料粘度和稀释剂的成分;一般在喷漆施工中必须将喷涂室的温度控制在35℃以下,湿度控制在80%以下。

为了使涂装生产线内的空气粉尘量得到有效控制,首先应改善生产线外的环境状况,将打磨、擦净工序与喷漆工序分开,避免打磨产生的粉尘进入生产线喷涂室或干燥(固化)炉,消除打磨灰尘对喷涂的影响;其次,应定期更换空气滤布,保证空气中的粉尘能有效除去。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严格,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粉末涂料等环保型涂料得到迅速发展。据报道,我国粉末涂料年产量已达6万t,仅次于美国、意大利和德国,跃居世界第4位。我国从80年代以来,已先后引进500多条粉末涂装生产线、按当前状况来看,应该说基本已达到饱和。而如何加快粉末涂装设备国产化已成为我国涂装行业迫在眉睫的课题。

涂装生产线的污染一般有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目前我国涂装生产线废气主要来自前处理、喷漆室、流平室、干燥炉的排放废气,所排放的污染物大体有如下几类;能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有机溶剂、排出恶臭的涂料挥发分、热分解生成物和反应生成物、酸碱雾、喷丸时产生的粉尘和漆雾中的粉尘。使用不含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含量低的涂料,是解决有机溶剂污染的最有效方法,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有机溶剂废气的处理量,将含有高浓度有机溶剂的废气集中处理,采取稀释后向大气排放;对于生产线中的干燥固化炉排放的高浓度、小风量的有机溶剂废气,通常使用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吸附法进行处理;喷漆室排出的低浓度、大风量废气,以前大多使用漆雾絮凝剂或表面活性剂处理,但现在推广使用活性炭吸附法,还有使用活性炭纤维蜂轮法处理有机废气。

废水主要来自涂装前处理产生的脱脂、磷化、钝化废水、阴极电泳产生的含电泳漆的废水。水性中涂涂料的喷漆室及清洗产生的废水,面漆喷漆室循环用水定期排放的废水。一般将全部废水集中在地下室根据污水种类分别进行治理。对于含酸碱废水进行中和,沉淀、过滤、排放;对含6价铬(Cr6-)的废水,使用电解法和化学还原法处理;对喷漆室废水,无论是水性漆还是溶剂型漆的废水,都添加絮凝剂进行处理,漆渣被自动排出,处理过的废水,继续循环使用,漆渣烧掉或与其他工业废料一起处理掉。

废渣主要是漆渣、处理废水产生的沉淀物,一般可用板框压滤机脱水质,运到专用废渣存放地。

噪声源主要来自风机和运输装置,故我们在生产线上必须选用符合噪声要求的风机和运输装置,涂装车间内部最好设置吸音材料。涂装生产线的控制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改进,要求控制系统越来越可靠。故现在涂装生产线电器控制一般均为复控,可由各电器柜控制,也可由中心室进行全线控制,中心控制室和烘道一般均设有微机,能精确地控制干燥固化炉体各区温度,中心控制室可设电视监视器显示、记录升降温度曲线、亦能随时设定、修改参数,以便根据各种工件大小和涂装颜色不同调整温度。槽液可由热电偶控制。目前,涂装生产线上所有电机一般均为设有双重保护,并与主控联锁,任一电机出现故障,分控柜和中心控制室均能报警,若设备出现故障,全线能自动停机,以确保运行安全。

2.我国涂装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涂装生产线已成规模的估计有几千条,引进的大型涂装生产线几乎占了一半左右。从我国现有的涂装生产线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设计水平不高。其一是我国在涂装设备研制方面投入不多,很少有先进成熟的涂装设备占领市场,即便是国内自行建设的涂装生产线,生产线上的一些关键设备也是引进为多。其二是我国一些基础元器件及控制元件质量不过关,经受不住长期考验。因此,尽管生产线设计先进,但却无设备的充分保证。同时国内对生产线的投资盲目降低,不能按要求选取设备。由于诸多原因反映出生产线水平不高,牵涉到设计水平变化。实际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一些生产线结合国情,工艺及设备水平也不逊于国外的一些生产线,但常为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所困扰。

⑵制造水平粗糙。国内行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综合实力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工操作,所以制造工艺粗糙、技术落后、设备外观拙劣,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可靠性,也导致了国内涂装生产线价位低下的局面。

⑶使用水平低下。操作人员对涂装知识欠缺,不按操作规程,不按工艺条件,无视操作环境,对环境保护不重视。

⑷安全水平堪优,我国一些涂装生产线由于一次性投资的限制,以及对安全问题的不够重视,有大量的涂装生产线不符合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对照国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在防毒、防尘、防火、防爆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如何达到综合防护,促进涂装生产线向有利于工人健康、保证安全的方向发展不够重视、不下功夫。

1.一些国外涂装技术水平不高的生产线鱼龙混杂地流入中国市场。

2.引进无序,重复引进同类型的生产线。

3.引进的先进涂装生产线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

4.国内自行设计研制的一些自动涂装生产线未能广泛地交流和推广。

5.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对涂装生产线所用的设备、新技术的研制虽有一定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研制投入受到人力、资金等限制,往往模仿多,独立开发少,创新少,所以成效不显著。

3.对我国涂装生产线发展的建议

我国涂装生产线设备自70年代开始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速,但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国产涂装设备也不适应市场需求,不少关键喷涂设备还是以引进为多。估计目前我国现有涂装生产线数千条以上,且每年还要投资新建数百条生产线,全国每年投资约为十几亿人民币之多,国外销售产品及合资公司所占份额达30%—40%;我国涂装设备厂合计千家左右,国产产品种类现在几乎覆盖了涂装行业的各部门。我国涂装生产线发展前景十分诱人,但发展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提出下述建议供商榷。

⑴要重视涂装专业人员的培养。大专院校应按市场需求设立相关专业;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加强涂装生产线技术开发的投入,对涂装生产线制造企业优胜劣汰,建立现代化涂装行业的管理体制。

⑵由于涂装生产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及所起的作用,故应营造必要的舆论,引起国家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视,进行必要的宏观规划和专业指导,并对行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

⑶尽快建立全国涂装行业信息网,提高涂料质量和加强技术交流,组织协调对引进项目的参观、研讨、消化吸收、创新,共同为涂装设备国产化而努力。

⑷加强涂装安全技术的管理,贯彻执行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关国家标准,建议执行涂装生产线设计和制造许可证制,改进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生产安全、人员安全,符合环保要求。

⑸采用新技术、推广采用新涂料,积极对原有技术落后的涂装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使涂装生产线设备的非标准设计和生产改为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和生产,提高涂装生产线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积极采用节能措施,采用线上检测,推广计算机在涂装生产线上的 应用,提高生产线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涂装工件的防腐和装饰质量,保证涂装生产线设备的质量。

⑹占领市场需要深谋熟虑的策划、营销、服务,要做到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优良的服务,涂装行业的设计和制造单位要同心同德加强合作,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生产出结构紧凑、可靠、高效、低噪音、低能耗、低维护要求和使用寿命长的涂装生产线,并用合格的涂装生产线涂装出优良、合格、满足防腐和装饰要求的涂层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持续地研究和开发涂装设备,确保涂装生产线的技术不断完善,力争领先地位,为我国涂装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中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

中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

所谓涂装即指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或装饰层。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涂装已由手工向工业自动化方向发展,而且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涂装生产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我国涂装生产线的发展概况

我国涂装生产线的发展经历了由手工到生产线、到自动生产线的发展过程。我国的涂装工艺可以简单归纳为;前处理→喷涂→干燥或固化→三废处理。我国的涂装工业真正起源于50年代苏联技术的引进之后。一些援建的项目中开始建立了涂装生产线,但这些生产线一般是钢板焊的槽子加钢结构的喷(涂)漆室和干燥室(炉)组合的,由电葫芦手工吊挂工件(少数用悬挂输送机)运行。当时的酸洗槽一般均为钢板衬铅,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衬玻璃钢或全部采用玻璃钢的槽子。从60年**始,由于轻工业的发展,首先在自行车制造行业出现了机械化生产的流水线和自动化生产的流水线,以及在原有槽子流水线生产的基础上加上程序控制的小车形成的程控流水线,这些主要是在上海和天津地区。这期间我国涂装工业的主要任务还是以防腐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外涂装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引进和与国外技术的交流,我国涂装技术开始飞速的发展,在涂装自动化生产方面,静电喷涂和电泳涂漆技术的推广应用、粉末喷涂技术的研制及推广,特别是我国家电行业、日用五金、钢制家具,铝材构件、电器产品、汽车工业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使涂装事业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涂装生产线中还出现了智能化的喷涂机器人。

1.1 前处理工艺发展概况

作为前处理技术来说,最初前处理的传统方式为槽浸式,按工艺流程逐槽浸渍。随着工艺的改进和发展,出现了二合一(即除油、除锈)和三合一(即除油、除锈、钝化)工艺。目前,国外及国内的家电行业多采用喷淋式前处理,其特点是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脱脂效果好,磷化膜致密均匀。但是不管怎么发展,表面处理的前处理工艺都是必须的,针对不同的涂层要求及对抗腐蚀的要求,除油、除锈、磷化等处理方法要视工件原材料的状况来选择。当然,在前处理工艺中,喷砂、抛丸或打磨工艺也在不同行业的不同部门按需要选择应用。时代的发展,表面处理工艺在发展,就水洗来说最初一般使用自来水,但是随着工艺要求及发展,现在水洗已采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前处理也有采用超声波的处理工艺。

1.2 喷涂工艺发展概况

从80年**始,我国开始引进一些喷涂器械或单台设备,国外一些喷漆漆雾处理装置也通过引进开始消化吸收研制,如旋杯喷漆、水帘喷漆、水旋除漆等一系列喷涂及漆雾处理的方法,使喷漆技术前进了一步,特别是80年代电泳涂漆的漆液处理技术。60年代中期刚开始搞电泳涂漆时,漆液处理采用尼龙纱巾,温度控制采用加冰袋降温。随着时代的推进,80年代至90年代,电泳槽液的处理已有超滤等一系列装置。近年来使用的UF(超滤)/RO(反渗透)系统将是今后新建阴极电泳涂装线不可缺少的设备;对于温度的控制不仅采用冷却器,有的还专门设置了冷水机组用于生产线的循环冷却。

1.3 固化工艺的发展概况

作为干燥固化工艺来说,一般有热风循环式和辐射加热式。在五六十年代主要用蒸汽或电加热器作热源来干燥固化,从60年**始出现红外线干燥,70年代出现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1994年出现了高红外快速加热技术。随着对干燥温度的控制要求和温度控制均匀性的要求,出现了在炉内进行热风循环,80年代后期出现了燃油(气)热风循环的干燥炉(固化炉),而且燃油(气)热风干燥(固化)的应用渐趋广泛;一般来说,目前国内采用电加热热风干燥炉较多,但用电作为烘烤热源往往不是一种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增容费的负担,使建设投资增大;但电加热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较简便,操作比较方便,所以在较小的干

燥炉中应用仍然较多。采用燃油(气)加热取代电烘烤的方法是一项重大节能技术,随着国内工业发展,燃油(气)的供应已基本解决或便于解决,如额定供热每小时达到几十万至上百万大卡的大型干燥炉设计中,用电加热与用燃油加热的干燥炉运行成本相差达3-5倍,故在涂装生产线设计中,可以加以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决定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产业在今后的能源使用上,仍賴于煤的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地理环境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故我们采用煤粉燃烧为热源,采用热管新技术作为换热器,研制开发煤粉加热的干燥(固化)炉。炉窑采用全封闭结构及独特的燃烧器,设置烟尘排放除尘器,因而煤粉燃烧基本不影响工作环境,炉窑周围空气干净,几乎没有灰尘,大大改善了操作环境。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城市环境保护要求。

因此对于煤粉燃烧的炉窑来讲,如果采用措施得当,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做到环保排尘浓度的预测与实际监测结果接近。采用可调旋风式煤粉燃烧器对于煤粉的燃烧是十分合适的,同时煤粉的燃烧对炉温的控制也能较好地实现。如果控制方法及各项参数选择准确,炉窑温度可以控制在±15℃以内。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高温烟气加热热管,再用热管加热干燥由烟气余热加热的热风,再通过过滤网直接送入到干燥炉烘道中。由于热管换热效率高,热风经过过虑,故干燥(固化)炉的温度易于控制,保证了工件干燥固化的质量。

1.4.涂装线的环境保护

对于现代化的涂装线,一般都能满足恒温、恒湿和洁净的空气(空气粉尘含量<10 mg/m3)等要求;但对比较简易的凃装生产线,却很难保证恒温、恒湿和洁净的空气,使涂装的工件达不到满意的涂装效果,易使漆膜产生针(缩)孔、桔皮、颗粒等漆膜弊病.为了避免漆膜产生针孔和桔皮、首先应改善喷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喷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工艺要求;其次,应根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调整施工涂料粘度和稀释剂的成分;一般在喷漆施工中必须将喷涂室的温度控制在35℃以下,湿度控制在80%以下。

为了使涂装生产线内的空气粉尘量得到有效控制,首先应改善生产线外的环境状况,将打磨、擦净工序与喷漆工序分开,避免打磨产生的粉尘进入生产线喷涂室或干燥(固化)炉,消除打磨灰尘对喷涂的影响;其次,应定期更换空气滤布,保证空气中的粉尘能有效除去。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严格,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粉末涂料等环保型涂料得到迅速发展。据报道,我国粉末涂料年产量已达6万t,仅次于美国、意大利和德国,跃居世界第4位。我国从80年代以来,已先后引进500多条粉末涂装生产线、按当前状况来看,应该说基本已达到饱和。而如何加快粉末涂装设备国产化已成为我国涂装行业迫在眉睫的课题。涂装生产线的污染一般有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目前我国涂装生产线废气主要来自前处理、喷漆室、流平室、干燥炉的排放废气,所排放的污染物大体有如下几类;能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有机溶剂、排出恶臭的涂料挥发分、热分解生成物和反应生成物、酸碱雾、喷丸时产生的粉尘和漆雾中的粉尘。使用不含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含量低的涂料,是解决有机溶剂污染的最有效方法,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有机溶剂废气的处理量,将含有高浓度有机溶剂的废气集中处理,采取稀释后向大气排放;对于生产线中的干燥固化炉排放的高浓度、小风量的有机溶剂废气,通常使用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吸附法进行处理;喷漆室排出的低浓度、大风量废气,以前大多使用漆雾絮凝剂或表面活性剂处理,但现在推广使用活性炭吸附法,还有使用活性炭纤维蜂轮法处理有机废气。

废水主要来自涂装前处理产生的脱脂、磷化、钝化废水、阴极电泳产生的含电泳漆的废水。水性中涂料的喷漆室及清洗产生的废水,面漆喷漆室循环用水定期排放的废水。一般将全部废水集中在地下室根据污水种类分别进行治理。对于含酸碱废水进行中和,沉淀、过滤、排放;对含6价铬(Cr6-)的废水,使用电解法和化学还原法处理;对喷漆室废水,无论是水性漆还是溶剂型漆的废水,都添加絮凝剂进行处理,漆渣被自动排出,处理过的废水,继续循环使用,漆渣烧掉或与其他工业废料一起处理掉。

废渣主要是漆渣、处理废水产生的沉淀物,一般可用板框压滤机脱水质,运到专用废渣存放地。

噪声源主要来自风机和运输装置,故我们在生产线上必须选用符合噪声要求的风机和运输装置,涂装车间内部最好设置吸音材料。涂装生产线的控制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改进,要求控制系统越来越可*。故现在涂装生产线电器控制一般均为复控,可由各电器柜控制,也可由中心室进行全线控制,中心控制室和烘道一般均设有微机,能精确地控制干燥固化炉体各区温度,中心控制室可设电视监视器显示、记录升降温度曲线、亦能随时设定、修改参数,以便根据各种工件大小和涂装颜色不同调整温度。槽液可由热电偶控制。目前,涂装生产线上所有电机一般均为设有双重保护,并与主控联锁,任一电机出现故障,分控柜和中心控制室均能报警,若设备出现故障,全线能自动停机,以确保运行安全。2 我国涂装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涂装生产线已成规模的估计有几千条,引进的大型涂装生产线几乎占了一半左右。从我国现有的涂装生产线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设计水平不高。其一是我国在涂装设备研制方面投入不多,很少有先进成熟的涂装设备占领市场,即便是国内自行建设的涂装生产线,生产线上的一些关键设备也是引进为多。其二是我国一些基础元器件及控制元件质量不过关,经受不住长期考验。因此,尽管生产线设计先进,但却无设备的充分保证。同时国内对生产线的投资盲目降低,不能按要求选取设备。由于诸多原因反映出生产线水平不高,牵涉到设计水平变化。实际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一些生产线结合国情,工艺及设备水平也不逊于国外的一些生产线,但常为元器件的可*性和寿命所困扰。

⑵制造水平粗糙。国内行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综合实力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工操作,所以制造工艺粗糙、技术落后、设备外观拙劣,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可*性,也导致了国内涂装生产线价位低下的局面。

⑶使用水平低下。操作人员对涂装知识欠缺,不按操作规程,不按工艺条件,无视操作环境,对环境保护不重视。

⑷安全水平堪优,我国一些涂装生产线由于一次性投资的限制,以及对安全问题的不够重视,有大量的涂装生产线不符合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对照国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在防毒、防尘、防火、防爆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如何达到综合防护,促进涂装生产线向有利于工人健康、保证安全的方向发展不够重视、不下功夫。

1.一些国外涂装技术水平不高的生产线鱼龙混杂地流入中国市场。

2.引进无序,重复引进同类型的生产线。

3.引进的先进涂装生产线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

4.国内自行设计研制的一些自动涂装生产线未能广泛地交流和推广。

5.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对涂装生产线所用的设备、新技术的研制虽有一定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研制投入受到人力、资金等限制,往往模仿多,独立开发少,创新少,所以成效不显著。

3.对我国涂装生产线发展的建议

我国涂装生产线设备自70年**始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速,但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国产涂装设备也不适应市场需求,不少关键喷涂设备还是以引进为多。估计目前我国现有涂装生产线数千条以上,且每年还要投资新建数百条生产线,全国每年投资约为十几亿人民币之多,国外销售产品及合资公司所占份额达30%-40%;我国涂装设备厂合计千家左右,国产产品种类现在几乎覆盖了涂装行业的各部门。我国涂装生产线发展前景十分诱人,但发展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提出下述建议供商榷。

⑴要重视涂装专业人员的培养。大专院校应按市场需求设立相关专业;加强对现有人员

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加强涂装生产线技术开发的投入,对涂装生产线制造企业优胜劣汰,建立现代化涂装行业的管理体制。

⑵由于涂装生产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及所起的作用,故应营造必要的舆论,引起国家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视,进行必要的宏观规划和专业指导,并对行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

⑶尽快建立全国涂装行业信息网,提高涂料质量和加强技术交流,组织协调对引进项目的参观、研讨、消化吸收、创新,共同为涂装设备国产化而努力。

⑷加强涂装安全技术的管理,贯彻执行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关国家标准,建议执行涂装生产线设计和制造许可证制,改进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生产安全、人员安全,符合环保要求。

⑸采用新技术、推广采用新涂料,积极对原有技术落后的涂装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使涂装生产线设备的非标准设计和生产改为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和生产,提高涂装生产线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积极采用节能措施,采用线上检测,推广计算机在涂装生产线上的 应用,提高生产线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涂装工件的防腐和装饰质量,保证涂装生产线设备的质量。

⑹占领市场需要深谋熟虑的策划、营销、服务,要做到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优良的服务,涂装行业的设计和制造单位要同心同德加强合作,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生产出结构紧凑、可*、高效、低噪音、低能耗、低维护要求和使用寿命长的涂装生产线,并用合格的涂装生产线涂装出优良、合格、满足防腐和装饰要求的涂层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持续地研究和开发涂装设备,确保涂装生产线的技术不断完善,力争领先地位,为我国涂装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师范学校四川平昌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36,国家级,世界范围发行,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主办,《电化教育研究》1990年1期以《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简况拾零》为标题发表;发表论文编号:38,国家级,国内范围发行,吉林省电化教育馆主办,《中小学电教》1990年1期上以《我国电化教育大事记》为标题发表;发表论文编号:43,地级,国内范围发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电教馆主办,《齐齐哈尔电教》1990年1期上以《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概况》为标题发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化教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想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按年份收集整理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1)解放前的电化教育。解放前,我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极端贫穷,技术上十分落后,教育事业也十分落后,鉴于国外视听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效率和效果,使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开始进行了电化教育的尝试。

(2)解放初期的电化教育。解放后,党和政府一开始就注意到电化教育的发展,唱机、录音机、16毫米电影机、幻灯机、幻灯片、唱片、录音带、教学影片开始进入学校,为电教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一批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开展了电化教育,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3)重新起步的电化教育。从78年开始,我国电化教育事业重新起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代表党中央提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从此,我国电化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化教育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想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按年份收集整理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的资料,供同志参考。

1920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开始萌芽。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了“国光影片公司”,曾拍摄了不少的无声教育影片。如《盲童教育》、《驱灭蚊蝇》等。这是我国拍摄的最早的教育影片。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开始用手摇留声机配音的幻灯、电影进行棉、粮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的宣传教育活动。

1923年,陶行知先生为了加快提高全国人民的基础文化,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大力推行平等教育运动。并规划用电化教育的手段辅助推行在全国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继而又应用于对新型的工业学团师资人才的培养。

1925年,魏学仁到美国留学察觉到当时美国正在新兴视觉教育,认识到这对我国教育和我国建设必有极大贡献,曾注意考察、搜集电教资料。

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在原有电影人员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教专业人员,补充资金15万元,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电影企业ˉˉ国光影片公司。

1928年,上海柯达公司成立教学电影部,制作了一批无声教学电影片。同年,南京金陵大学开始用无线电广播演讲各种科普知识。

1929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大礼堂内由陈瑞章等举办了每星期六晚的民众同乐会,除在院同学表演文艺节目外,还放映了35毫米片型的无声电影片,受到民众的好奇和欢迎,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1930年,我国电化教育开始起步。同年,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院长魏学仁联合院内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要教授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经常用无声教学影片,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放映,并与上海柯达公司合作共翻译了六十多本教学影片。南京金陵大学是我国推行电化教育最早的高等学校。

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大力提倡和宣传教育电影,该协会前后活动了十三年,开过九次年会。

1934年,刘之常筹办了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该馆还出版了《民教通讯》,经常报导电化教学的实施情况。同年,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制作教育电影片。到1943年共制作了一百余部。

1935年,在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的教育电影委员会中的刘之常提出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从此,该馆的大会堂改称为“电化教学讲映场”,在各种场合,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化教学活动。同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民教系创设了“电影放映术”课程,戴公亮为任课教师。同年,上海大厦大学社会教育系开设了“教育电影”课。这是我国最早在大学开设的电化教育课。

1936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陈友松、卢时白两位理事在上海合办了一个“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并出版了《电化教育》周刊。同年9月,无锡江苏教育学院开办了“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专业。同年,魏学仁在金陵大学理学院建立了“教育电影部”,并在校内外全面推行教育电影和电化教育,组织举办了“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同年7月,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政府电教机构。同年,“电化教育”这一名词第一次被正式使用。

1937年,陈友松著述的《有声教育电影》一书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第一本电教专著。

1938年,南京金陵大学影音部在四川自贡市盐场拍摄了《自贡井盐》教育影片。该大学理学院开办了二年制的“电化教育专修科”。1942年,该科改名为“影音专修科”。

1939年,西南若干大学师生近百人到新建的西康省(四川雅安)考察,南京金陵大学影音部摄影人员前往随团考察,并在藏族聚居的全境拍摄纪实教育电影一部(共8本)。

1940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为“电化教育委员会”。同年,在该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主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并通令各省、市、教育厅、局设立电化教育处,推广电化教育。同年,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英国考察教育电影。同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了“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1年9月,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在四川壁山成立,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修科”,戴公亮教授为主任。1942年,在重庆北碚成立了“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电影制片厂。

1943年,南京金陵大学影音部开始在成都举办“大学之声”校内广播。1949年迁回南京。

1944年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国立电化教育专科学校。

1945年,国立电化教育专科学校,又改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化教育专修科”。1949年秋,该学院由四川迁至江苏苏州。

1946年,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电化教育课。同年秋,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将“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四年制的“电化教育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化教育系。

1947年,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开设了视觉教育课。同年,北平师范学院(现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电化教育馆,请美籍华人哲先生在教育系开“电化教育”选修课,张印泉先生开摄影课。同年,南京金陵大学影音部开始招收研究生,研究电化教育。这是我国最早招收电化教育研究让的大学。

194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给东北局的一封信中指示:“除生产故事片,还要生产教育片”。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预防鼠疫》的科教片,这是人民科学电教史上的第一页。同年,北京燕京大学教育系和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开设了电化教育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由梁泽楚任处长,萧树滋任管理科科长,夏国英任技术科科长,张印泉任技工,请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专修科推荐了吴光、吴定洪、徐健等十几位同志共同推动电教工作。同时建立了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负责制造幻灯机、电影机、扩音机及软件等。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四川北碚开设了“影音教育所”,制作了若干教育和卫生题材的幻灯卷片。这使我国的电化教育进入了初期发展阶段。

1950年6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华北五省二市幻灯工作座谈会。同年冬,文化部在南京举办有三千人参加的电影训练班。同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合并,后改名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设有“电化教育专修科”,科主任为陈汀声。

1951年,文化部将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改为中国幻灯公司,王书庄兼任经理。同年,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编写了《幻灯手册》。同年,华北各省市文化部门都举办过幻灯片制作培训班。同年,北京辅仁大学(1952年并入北师大)教育系开设了电化教育课,是解放后第一个开设电化教育课的学校。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大部份系科专业并入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电化教育专修科并入北京中央电影学校(现北京电影学院)。同年,北京师范大学在物理系开设“电化教育技术课”。同年。西北师院建立了电教室。

1953年,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上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科学教育片应以唯物主义世界观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宣传和推广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关的并适合于一般群众水平的各种科学和技术知识。”同年,西北师范学院开设了电化教育选修课。

1954年,上海举办了“自学辅导广播讲座”。

1955年,北京、天津等地创办了广播函授学校。

1956年,上海将自学辅导讲座改为“工农业余初中文化广播学校”,教学方式以广播为主。

1957年,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了电化教育选修课。

1958年,北京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电化教育馆。成立了首都电影制片厂。同年,上海外语学院、北京外语学院设置了简易语言实验室、同声翻译室等。

1959年,天津市成立了“广播函授大学”。

1960年,上海市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同年,北京、上海成立了电视大学。同年,北京建立了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同年,哈尔滨市、江苏省和山西省相继举办了广播师资进修院校。

1962年,沈阳市成立了电化教育馆,北京市开办了广播函授学校。

1963年,北京举办了电化教育展览。

1964年,高等教育部批准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建造国内第一幢电化教学大楼。同年,北京市、区县相继成立了电化教育馆。

1965年,教育部在沈阳举办中、小学电教展览。同时召开了全国电化教育座谈会。同年,上海市教育学院成立了电化教育馆。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我国电化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1977年,我国电化教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同年,教育部着手制定电化教育发展规划。

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机构。同年10月,教育部召开各省(市)、厅、局电教工作汇报。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认识”。同年底,教育部党组织扩大党组会议决定成立电教局。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负责。同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学幻灯片编制经验交流会。同时发出《关于加强电化教学设备的管理问题》的通知。同年11月,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创刊,由西北师范学院的南国农教授任主编。

198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推行电教、电教要深入教学、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同年,教育部和出版局批准中央电化教育馆编辑出版《电化教育》杂志。同年9月,教育部在广州召开电教课教材研讨会,并制定了《电化教育课大纲》(草案)。

1981年,中央电化教育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录制影片《中国京剧演员的训练》的合同。同年,教育部电教局在北京召开电教工作座谈会。回顾了我国近四年来的电教工作。讨论研究了教育调整期间的电教方针、任务以及一些实际问题。会议强调指出:电化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教育调整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要继续努力,以稳健强劲的步伐前进。同年,教育部电教局在杭州召开了电教课教材讨论会。

1982年,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了高等师范电教课教师进修班。同年,电教局对教学影片选题提出了六项要求:①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②应属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③能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④使用范围较广。⑤题材稳定。⑥主题单一,如题目较大,可拍成系列片。

1983年,教育部首先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同年,教育部和广播电视部批准设立《中央音像教学出版社》。10月,教育部在石家庄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制定了我国电教工作的方

针、任务和发展规划。11月,中央电教馆在南京举办了全国高校电视教材制作技术研讨会。

1984年,西北师范学院创办了电化教育系正式招收电教专科生。同年,东北师大开办了“电化教育进修班”。同年,教育部电教局邀请电教界教授、学者和专家组成电教课程教材编审组。并在短短几年内,编辑出版了《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导论》等一批文字教材及电教教材。据同年内统计,地县级电教机构近2000个,全国电教工作人员有六万七千多人,其中二万一千专职人员,他们中的78%是教学研究和技术人员。

1985年,西南师范大学、辽宁教育学院创办了电教专业正式招生。同年,电教局召开了部分省、市和高校参加的电教改革研讨会。同年12月,国家教委党组决定开展卫星电视教育,培训中、小学师资。

1986年,下达国家九部委文件,文件中指出了大力发展我国电视教育,国务院给教育部门一个卫星电视转发器,从而开通了我国第一个卫星教育频道。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培养电教硕士研究生的授予权。同年,国宾教委在太原市召开了卫星电视教育师资培训管理工作座谈会。同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农村电视教育中心。同年10月,国家教委在成都市召开了卫星电视教材工作会议。同年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广州召开了电教专业教材选题规划工作会议,同时成立了电教丛书编委会。

1987年,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电教工作会,总结了全国十年来电教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电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具体要求,制定了一些政策、办法、指导与推进电化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教委在该年工件要点中指出:积极发展电化教育,办好中国教育电视,加强对声像教材、收看网点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研究制订“广播电视大学条例”和“电教条例”。根据同年底统计,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电教馆,89%的地市68%的县建立了电教机构。全国电教工作人员已达8万多人,对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已达10万人次。

1988年,又开辟了第二个教育频道,卫星电视教育得以更大规模地实施各层次电化教育内容。同年,国家教委发出文件:“关于印发《学校电教工作暂行规程》的通知”,从而加强和促进了学校电教工作。到88年,全国已有二十二所院校开设了电教本科专业,八所院校开设了电教专科专业。同年4月,全国工科院校在西安召开理论力学电视教材评审会,这次会议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同年9月,全国综合、师范大学电教协作组在武汉大学召开电教理论研讨会。同月,华东六省一市高校电化教育学会在安徽成立。

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南京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接受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系统技术博士生郑勇为来校撰写了博士论文“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状况与人员培训”的指导工作。同年1月,原中央电教馆馆长郭原登、党委书记佟力与西北师大教授南国农、华南师大电教系主任、教授李运林等,视察了广东省高要县中小学电教工作。同年5月,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司在安徽阜阳地区召开了全国电教处长及有关负责同志培训、研讨会议。同年9月,国家教委电教司在郑州召开地方教育电视台管理工作座谈会。

第四篇: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行业概述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1991~2001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出口量及世界产量(鲜重)综合统计资料见表1。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

(三)、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

食用菌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我国食用菌的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品种产量为世界之首,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150万吨(2006),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占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40%,贸易总额达11.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除产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有六十余种,例如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银丝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皱环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国还大力发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仅松茸一项,2003年出口创汇就达5,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

(四)、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

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但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世界的90%。

(五)、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日本、香港、韩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和台湾省。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日本、香港、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台湾省、法国、印度。总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食用菌产业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的目标,将向以下方面发展:

(一)特色菇业

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市场和技术等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引进或开发1—2个适合当地发展名优珍稀品种,实施产业化开发,形成从菌种生产、商品菇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包装和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并组建科技、信息以及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远销组织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最终形成规模特色。

(二)生态菇业

无公害种植技术,把保护菇业资源与环境和菇产品的卫生安全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菇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发展生态菇业技术,只有实现无公害种植,才能生产出安全的菇产品,这样,我们的菇产品就更易打入国际市场。

(三)创汇菇业

瞄准国际菇菌产业市场,充分挖掘本地菇菌产品的资源与技术优势,种植一些创汇品种,如白灵菇、杏鲍菇、真姬菇、杨树菇、茶薪菇、松毛菇、牛排菇、金福菇以及优质花菇、蘑菇、滑菇、木耳等。

(四)休闲菇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增多,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对菇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食用,而且要满足休闲度假,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应将菇产业种植生产与旅游观光、采摘自食、观赏、盆景等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建立一批环境优美的休闲菇业基地,通过食用菌观光旅游,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了解一些菇业基本知识,欣赏购买新特菇菌,采摘鲜菇菌子实体,体会一下收获的喜悦。与之相关的设施菇业,盆景制作技术,珍稀品种栽培技术和配套相关产品开发技术将得到发展,成为菇产业中的一项新型产业。

(五)保健菇业

食用菌目前主要用于菜肴,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誉称为“山珍”,如洁白肥嫩可口的草菇、味如鸡丝的鸡腿菇、黏滑多胶的木耳、清嫩可口的竹荪、香郁诱人的香菇、肉质细腻的口蘑、鲜美质脆的羊肚菌、水果清香的鸡油菌、鲍鱼海鲜风味的侧耳等,都是享誉古今中外的美味营养食品。但近几年来部分品种发展过快,出现供大于求,深精加工没有跟上的现象。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类的菇产品情有独钟,把食用菌所具有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糖成分等渗透到各种糖果中,或把食用菌直接制成风味食品,使消费者在食用这些产品时,一方面获得美味享受,一方面又获得食用菌提供的营养和免疫保健功能。如木耳糖、灵芝糖、平菇花生糖、香菇软糖、猴头牛皮糖、奶耳蛋白糖及香菇松、香菇笋豆、金针菇干、油浸金针菇、蜜银耳、桔瓣银耳、冰糖樱桃银耳、银耳果冻、咸辣菇条、菇类豆酱等。另外,食用菌还有经过精加工的口服型和外用型的美容制品以及灵芝胶囊、菇菌片、密环菌片、云芝多糖片、健肝片、舒筋散、云芝肝肽等产品。

总之,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

第五篇: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范文模版)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辣椒, 发展概况 中国产业信息网资讯:

目前世界辣椒种植面积370 万hm2,产量3 700万t,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料作物。其中干辣椒世界种植总面积200.15 万hm2,总产量278.97 万t,印度产量124.4 万t,约占世界的44.59%,中国25.0 万t,约占8.91%,秘鲁占5.91%,孟加拉国占15.4%;鲜椒生产中国1 402.63 万t,占世界的51.8%,墨西哥占6.92%,土耳其占6.44%,印度占4.13%,西班牙为105.95 万t,美国为85.58 万t。中国和印度在辣椒种植面积及产量上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我国辣椒种植面积133 万hm2,面积仅次于白菜类蔬菜,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5%;辣椒总产量2 800 万t,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6%;经济总产值700 亿元,居蔬菜之首位,占世界蔬菜总产值的16.67 %。辣椒已成为我国许多省市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作物。种植面积超过6.7 万hm2 的省有江西、贵州、湖南、河南、四川、河北、陕西和湖北等8 大省;辣椒种植大县或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大县的有遵义县、鸡泽县、望都县、泸溪县、龙山县、邱北县、会泽县、永丰县、北票市、通辽县、法库县、石柱县、简阳市、清丰县、柘城县、天等县、凤翔县、洮南县、焉耆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和沙湾县;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的县有沙湾县、绥阳县、鸡泽县、石柱县、邱北县和遵义县。干辣椒分布

云南是我国制干辣椒最大的生产区,制干辣椒面积6.67 万hm2,其中会泽县3 300 hm2、产量1 000 t,主要品种有乐业辣椒;文山州3.47 万hm2、总产量5.4 万t,主要品种有丘北辣椒。

新疆制干辣椒2.67 万hm2,其中沙湾县的安集海镇3 400 hm2,博湖县、焉耆县均有制干椒种植,主要品种有8819、新线4 号、益都红等。

内蒙古制干辣椒2.7 万hm2,主要分布在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奈曼旗,主要品种有益都红、金川系列。

贵州制干辣椒4 万hm2,其中绥阳县1.1 万hm2、产量1.92 万t,遵义县2.33 万hm2、产量5 万t,主要品种为当地的虾子椒、绥阳朝天椒。

陕西制干辣椒面积4 万hm2,主要在宝鸡市的岐山县和凤翔县2 万hm2、产量4 万t,主要品种8819、陕西168 线椒等。

河南制干辣椒面积4 万hm2,主要分布在清丰、柘城县,主要品种为山樱椒。重庆的石柱县每年种植制干辣椒3 300 hm2,品种为石柱朝天红,年产干椒8 000 t。

湖南泸溪是优良的制干辣椒产区,目前面积稳定在2 000 hm2,年产干椒5 000 t,品种为玻璃椒。加工辣椒分布

陕西凤翔的1 万hm2 线辣椒是湖南剁辣椒和四川豆瓣酱加工的重要原料,每年提供7 万t 左右的粗加工原料。新疆昌吉州的玛纳斯县、呼图壁县是加工辣椒色素的重要种植**,奇台县、积木萨尔县有1.2 万hm2 的加工辣椒原料**,博湖县、焉耆县也有一定的色素辣椒种植面积,品种为8819、益都红,还有韩国的铁板椒、美国红椒,其原料大部分运往山东加工色素或辣椒素。四川的西充、南部、简阳、乐至、安岳、三台、盐亭、梓潼、剑阁等县都是成都豆瓣酱加工原料的种植**,主要品种有二金条、湘辣4 号、干椒1 号、辛香8 号、博辣红帅、红艳、博辣2 号。

河北鸡泽县年种植加工辣椒5 333 hm2,年产鲜红椒12 万t,其中95%的辣椒都转为加工原料,加工成辣椒酱,品种为当地的鸡泽辣椒。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全国最大的脱水青椒、红椒生产加工**,年生产加工能力达5 万t。贵州黔中地区的花溪、平坝县等地生产的花溪小牛角椒为贵阳老干妈提供绝大部分的原料。鲜食椒分布

全国各省市区均有鲜食椒种植,只是面积大小不一,品种类型多样。

全国鲜食椒种植大省是湖南,其种植面积6.67万hm2,产鲜椒100 万t,农村各家各户均有种植,面积在2 000 hm2 以上的**分布在汉寿、岳阳、溆浦、龙山、永顺、泸溪、隆回等县,栽培品种主要是湘研5号、湘辣4 号、湘妃、超级16 号、辣丰3 号、博辣6号、博辣红帅、兴蔬

215、兴蔬201、辛香2 号等尖椒品种。

内蒙古鲜食椒0.63 万hm2,主要分布在赤峰,品种为保加利亚尖椒和茄门以及当地传统品种。

湖北鲜食椒面积1 万hm2,武汉郊区、荆州、麻城一带以薄皮泡椒为主,面积4 000 hm2,主要品种为大果99、福湘2 号、早杂2 号、苏椒5 号和洛椒98A;长阳山区以中椒6 号类型的厚皮泡椒为主,面积2 000 hm2;施恩地区有一部分线椒**。

贵州鲜食椒面积8 000 hm2,较大的**有黔南州的望谟、册享,代表品种有辛香2 号、辛香8 号、兴蔬19 号羊角椒;都匀地区的瓮安、福泉是新发展起来的鲜食线椒**,种植面积3 300 hm2,代表品种有辣丰3 号、博辣5 号。

云南大型的菜椒**有施甸、蒙自、宜良、保山,品种为甜杂1 号、保山大辣椒,栽培面积在6 700hm2 以上。

河南鲜食辣椒面积在2 万hm2 左右,兰考、邓州、临颍主要种植鲜食线椒品种辣丰3 号、博辣5号、博辣6 号;开封的杞县、尉氏、通许,周口的西华、扶沟,商丘的睢阳、梁园区等,主要种植超级16号、兴蔬16 号;杞县有少量中椒6 号泡椒**。

四川菜椒面积2.7 万hm2,菜椒消费70~80 万t,春季早熟上市的有攀枝花、西昌,8 月高山种植的有理县、汶川、汉原、茂县,品种有洛椒98A、汴椒1号、种植4 号、农大301、湘研13 号。

广东**分布在粤西的雷州半岛、粤西的清远、韶关,雷州半岛主要种植辣丰3 号、湘辣4 号、湘辣7 号、博辣红帅、博辣5 号等线椒和洛椒98A泡椒、中椒105 甜椒以及茂椒5 号、奥运大椒等黄皮尖椒,韶关的始兴、乐昌,主要有超级16 号尖椒和辛香8 号线椒。

重庆近郊的早熟薄皮泡椒和武隆高山的薄皮泡椒总面积在2 000 hm2 左右,品种为苏椒5 号、洛椒98A、福湘2 号、农大301。

新疆的博湖县、焉耆县、伊宁市、察布查尔县,种植面积在2 000 hm2 以上,主要品种是猪大肠。

江西辣椒种植面积7 万hm2,产量130 万t,占全省蔬菜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永丰6 700 hm2、高安6 000 hm2、乐平1 000 hm2、瑞昌高山辣椒700hm2,主要品种有辛香2 号、辛香8 号、早杂2 号、春椒系列品种等。

广西菜椒主要分布在南宁附近,泡椒品种有大果99、福湘2 号泡椒,面积2 000 hm2;线辣椒品种主要有辣丰3 号、湘辣7 号,面积4 000 hm2。钦州以黄皮尖椒为主,面积在2 000 hm2 左右。柳州的线椒有2 000 hm2 左右,以帝香8 号为主。

海南是我国菜椒南菜北运**的主要市场,其中厚皮泡椒主要分布在琼海,为6 000 hm2 左右,主要品种有福湘秀丽和湘研806;薄皮泡椒主要分布在文昌、万宁、澄迈和三亚,面积7 000 hm2,主要品种有农大301、洛椒98A、福湘佳玉、苏椒5 号和阳光4 号;黄皮尖椒主要分布在澄迈,面积3 000 hm2左右,主要品种是茂椒5 号;鲜食线椒主要分布在文昌、定安、澄迈和万宁,主要品种有辣丰3 号、湘辣7 号和博辣5 号。

下载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饮料业发展概况

    我国饮料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9年,我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饮料企业完成饮料产量1186万吨,2000年完成1490.83万吨,年增长率达25.7%,这已是我国饮料业连续周年......

    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概况

    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概况 1. 概预算制度的萌芽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工程造价的产生,应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当时,在外国资本侵入的一些口岸和沿海城......

    我国有机茶发展概况

    我国有机茶发展概况 时间:2002-6-1 作者:点击:1285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0年6月,荷兰颁证组织到临安东坑、裴后茶园进行了有机茶考察......

    我国液压气动行业发展概况

    扬州东旭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我国液压气动行业发展概况一、发展历程 我国液压(含液力,下同)、气动和密封件工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为起步......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1、改革开放以来20年,我国畜牧业发展概况。我国畜牧业资源基本上得到充分利用,促使牧业经济总量成倍增长。根据1997年的报导,草地资源总面积4亿公......

    浅谈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概况

    浅谈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概况 学院:城市学院101班 姓名:李青原 学号:10271125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阐述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发展绿色农业面临的问题,为发......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合集)

    我国建筑模板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作者:临沂瑞国圆模板公司 尤开申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量日益增多,促进了模板技术的快速发展,模板工程设计和施工 技术......

    生产线物流技术设备概况

    生产线物流技术设备概况我国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大多效仿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企业从物流配送着手,开展企业分销物流的整合和优化。如海尔等大型企业,通过建造物流中心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