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

时间:2019-05-14 11:1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

第一篇: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

1、改革开放以来20年,我国畜牧业发展概况。我国畜牧业资源基本上得到充分利用,促使牧业经济总量成倍增长。根据1997年的报导,草地资源总面积4亿公顷,利用率68.4%;牧草资源,我国有牧草3000多种,人工栽培的优良牧草100多种;饲料资源,据1989年估计,农作物每年可提供谷物籽实600亿公斤、糠麸250亿公斤,农作物秸杆、藤蔓3600亿公斤、绿肥青饲料2200亿公斤、向日葵盘3.5亿公斤。加工业每年可提供饼粕80亿公斤、糖渣50亿公斤、畜禽屠宰加工下脚料30亿公斤;家畜数量和产品资源,据1991年中国农业年鉴,1990年我国大牲畜年末数1.30亿头、猪3.62亿头、羊2.10亿只。猪牛羊肉约2856万吨,牛奶475万吨,绵羊毛24.0万吨。禽蛋产量7946万吨;畜禽品种资源,我国各地经过长期选择,育成了许多畜禽地方良种。又引进国外良种培育成一批新品种,我国现有畜禽良种260个。这些品种是十分宝贵的基因库,不少品种都以自己特有的经济性状著称于世。这些品种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广阔前景。但是牧区的超载过牧,致使草原退化、沙化,仍是当今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急须采

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重大课题。在兽医方面,一些严重危害畜禽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基本得到控制;普通病、营养代谢病及中毒病等引起普遍重视,我国传统兽医学得到系统整理提高,产生了独特的新兽医学。研制出一批新兽药;一些新的畜禽疾病得到发现与证实;一些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业中得到应用。据甘肃省1998年的资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是省畜牧业不断发展的20年,经济总量翻了三番,已成为全省农牧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的看来,畜牧业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有相当的增长,畜牧业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由约16%增加到30-40%左右。同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反映畜牧兽医教育和科技有很大的发展,已拥有一大批畜牧兽医建设人才,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已初步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2、展望二十一世纪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前景。

(一)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经过几十年奋斗,争取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达到55%-70%左右。主要应进一步全面发展畜牧兽医教育和科学研究,并更广泛将先进的畜牧兽医知识和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特别是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及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和节水灌溉等,在保护牧业生态的基础上,促进畜牧业的现代化。(1)要进一步保护好资源,如防止草原退化,避免各种灾害和兽

害,按草原的情况发展牲畜,放牧不能在某一草地过度利用,要按计划轮牧,严禁掠夺式利用。(2)要有计划的改良草原,种植优良牧草,扩大饲料来源。实行粮食作物与豆科牧草轮作制。此外,还要重视青贮饲料和青干草的发展。(3)要改良家畜品种,提高质量。加强家畜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防止品种退化。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家畜品种的改良上,要注意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如大力推广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等。(4)进一步广泛作好经常性的畜禽卫生保健和疫病诊断防治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健全兽疫情报系统,大抓检疫诊断,有针对性的进行连续的免疫注射。特别当今对外交流增多,要防止境外疫病的传入。一旦发现,及早严厉封锁、隔离、扑杀发病畜禽及消毒。(5)实行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农、林、牧、副、渔相结合,不仅促使农、林、牧、副、渔都得到全面发展,还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畜牧业的发展,必然可获得大量的有机肥料,应用于农、林,以增进地力,防止土壤的盐碱化、酸化。并有利于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发展林业和扩大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不仅是为了取得木材,更重要的是它改造人类和动物生活环境,保护畜牧等各项事业的一项长期的带根本的战略措施。据有关资料表明,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0%,降水量就相对地增加3-10%。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就可在很大程度

上减免水、旱及雹等自然灾害。所以森林覆盖率所占面积的多少,也公认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6)在合理保护利用草原、饲料、畜禽及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提供充足的商品,发展相应的贸易。

(二)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的途径。

(1)普遍开展农、林、牧、副、渔结合的基础教育与人才教育,深入普及畜牧兽医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2)结合牧区农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3)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农、林、牧、副、渔协同发展计划。(4)在甘肃、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建立示范牧场。在我国西部建立农、林、牧、副、渔结合生态畜牧业和集教育、科研、生产、商贸为一体的机制。(5)进一步保护好畜牧业资源,并合理利用好资源,全面采取现代畜牧兽医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6)合理开发资源,勤奋工作几十年,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完成其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计划增长水平。

据1998年报导,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州情,所制定的措施较有力。他们在稳定的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兴牧战略,一是重点抓好先进适用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三是稳定农牧业科技服务队伍,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良好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受到广大农牧民所欢迎,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的开端。

(三)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的效益。

(1)可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畜牧业经济基础更巩固。(2)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可促进农、林、牧、副、渔及乡镇企业和轻工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的进程。(3)生态平衡得到保护,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环境污染受到限制改造。而抵抗灾害和利用自然能力增强。(4)给人们提供的畜产品丰富,不仅可满足“菜篮子”工程的需要,还可发展和扩大国内外贸易,增加国家和农牧民收入。由于肉、蛋、奶供应增加,有利于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而对粮食需求的压力会减少或消除。

第二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我国建筑模板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作者:临沂瑞国圆模板公司 尤开申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量日益增多,促进了模板技术的快速发展,模板工程设计和施工 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品种规格迅速增加。国内建筑模板市场,木胶合板模板占有率超过50%,组合钢模板、竹胶合板模板、全钢大模板、其它模板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全国而言,模板生产企业数量过多,产能过剩,但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组织管理等方面整体水平较低,全行业盲目发展的结果是造成市场无序竞争。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包括支架)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动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火热以及各项工程建设的连连上马,模板行业得以快速发展。2010年全年建筑模板使用量达5.85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7.3%。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在国内投资力度不降的利好政策的支撑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逐渐向好的环境下,我国建筑模板行业生产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2011年~2012年我国建筑模板行业年均生产规模增速将在15%左右;到2012年底,我国建筑模板行业产量将达2.2亿平方米左右。

据统计,2010年中国钢模板市场规模为1.53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包括钢组合板及全钢大模板在内的钢模板产量为3970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6%%。每年新生产钢模折算成重量约为300万吨,相当于43个法国埃菲尔铁塔钢材用量(埃菲尔铁塔钢材用量7万吨),27个北京鸟巢钢材用量(北京鸟巢钢材用量11万吨),3.7座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钢材用量(杭州湾跨海大桥钢材用量80万吨)

业内人士预言,瑞国建筑模板的出现,必将打破目前我国建筑模板行业已逐渐形成的钢质模板、木胶合板模板、竹胶合板模板三足鼎立的局面,将开创一个崭新的绿色建筑模板行业,开启中国建筑施工新境界,实现中国人的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建筑施工梦想。

第三篇:我国畜牧业发展

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亮点。1985年和1990年我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200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7244.8万吨,禽蛋2723.7万吨,奶类2368.4万吨,绵羊毛37.4万吨。到2004年底,我国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6%。2004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56.0千克、21.1千克和18.3千克,分别比1980年增加42.9千克、18.5千克和16.9千克,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畜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以下几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几年,猪肉和禽蛋的增速放慢,牛羊肉和奶类的增速则保持较高水平。1998-2004年,猪肉和禽蛋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由1980-1998年的7.1%和12.1%下降到3.2%和5.1%,而牛肉、羊肉和牛奶产量的年均增速则分别达到5.9%、9.3%和22.7%;2004年生猪、肉牛、肉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132.6%、37.3%和83.2%。1980年至2004年的24年间,我国肉类生产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2004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94.1%下降到64.9%,禽肉的比重由5.1%上升到18.7%,牛羊肉的比重由5.6%上升到14.8%。

(二)畜禽饲养由分散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场)达143.7万个,出栏生猪2.34亿头,占全国出栏生猪总数的37.9%;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户(场)达43.14万个,出栏肉鸡41.2亿只,占全国家禽出栏总数的45.5%;存栏500只以上蛋鸡饲养户(场)达75万个,鸡蛋产量达1444.3万吨,占全国鸡蛋总产量的53%;出栏10头以上肉牛的饲养户(场)共有41.2万个,出栏肉牛1522.7万头,占全国肉牛出栏总数的35.4%;出栏30只以上肉羊的场户数达176.5万个,出栏肉羊

1.25亿只,占全国肉羊出栏总数的44.1%;饲养5头以上奶牛的场户数有33.1万个,牛奶产量达1364.3万吨,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60.4%。全国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大约占到整个农业产业化组织的20%以上,成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我国生猪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的判断

1生猪产量供给变动对¾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我国是一个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国家,食品在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本身就高,在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所占比例高达34%,成为影响CPI变动的第一大权重,加之猪肉在食品类别中的权重超过10%,¾过两级放大,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必然会影响CPI的变动。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的CPI变化,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其对¾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猪肉已由副食品变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如果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猪肉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增大,影响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人家庭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如果供给增加,价格下跌,又会影响饲养农民的收入,挫伤养殖积极性,造成“猪贱伤农”。2生猪产品价格的波动比较明显在市场¾济条件下,生产和价格在一定幅度范围内的正常波动,符合市场¾济运行的规律,也有助于产业调整。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生产一直呈现出增长型波动状态,生猪价格大起大落。除1985年因放开价格猪肉价格回归价值上涨外,我国生猪生产和价格大体¾历了5次大波动,分别是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和2007年,波动周期最短为3年,最长为10年间,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高峰、低谷,波动非常剧烈。3疫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疫病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性已不仅限于造成畜禽死亡或个体生产性能下降,更加突出表现为散养户对疫病产生恐慌而弃养,心理恐慌导致的损失已超过疫病死亡损失,同时由于生猪疫情疫病的发生,给猪肉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伴随着我国生猪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活畜的大流通和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使我国生猪疫病也呈现多发态势,除Ô有的四五种常见病外,也有新增疫病,如:2006年暴发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传染面大,死亡率高,造成部分养殖户巨大¾济损失,生猪生产陷入低谷,猪肉市场出现供给短缺,对猪肉价格的大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畜牧业大发展的情况下,也使疫病风险增加。4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在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养猪业与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联系日益增强,制约生猪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影响因素也日益复杂多样.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猪生产。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内深加工消耗量增加等因素影响,主要饲料Ô料价格持续高价位运行,供应紧张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发展生猪养殖劳动力成本明显加大,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工人及技术人员,还是散户的雇工,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养猪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多数地方没有把生猪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问题巳成为制约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因素;粪便等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此也带来了养猪业排污投入不断增加,同时¾济有效的粪便资源化利用办法还未广泛推广。

国内生猪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生产方式有待转变我国生猪生产目前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2007年散养比例仍然占到52%。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组织模式中,公司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健全的利益衔接机制和分配机制,养殖户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畜牧专业合作¾济组织和行业Ð会也没有充分发展,现有的一些合作组织也没有自己创办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较小,实力薄弱,组织Ð调力不强,市场风险仍不易规避,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农民的养殖收益难以保证。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社会化服务滞后,一方面使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导致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难以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有效监管,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2政府公共服务仍显不足我国畜牧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还没有完成从“抓生产为主”向“抓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为主”的转变,支撑体系建设和风险防范等公共投入少而不稳。在生猪业中,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粪污治理、质量监管、信息体系、养殖水电路基础设施等属于纯公共性产品,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等属于准公共性产品。目前,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严重滞后,种猪场基础设施薄弱,选育水平低,供种能力小,地方猪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对进口猪种依赖较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防疫防控和科技服务体系十分脆弱,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定,技术设施和手续不完备,养殖业风险防范体系仍然没有建立。产销信息服务网络不完善,养殖户无法掌握市场信息,不能根据及时调整生产,难以适应市场¾济形势下养猪业发展需要。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我同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生猪管理部门较多,管理体制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种利益关系尚未理顺,生猪生产、管理上相互推诿,Ð调不力,市场供求不衔接,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尤其是生猪流通体制不健全,导致生猪生产各环节利益分配严重不合理。199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¾营”的管理办法,这对猪肉食品的检疫、税费的征收,生猪购销渠道的疏通确实起到有效的控制和促进作用,但是客观上也导致了屠宰行业的垄断和地方管理部门人为地区封锁的变相垄断,使生猪生产、购销环节严重的利益分配失衡,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狭Õ,严重挫伤了饲养户积极性。另外,生猪屠宰与猪肉流通成本大幅增加,导致私屠乱宰现象的滋生,使不合格的猪肉流入市场,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4宏观调控水平亟待提高畜产品供给量对价格反应具有滞后性和惯性,如果完全由市场自主调节,容易造成生产和价格的大起大落,政府必须实施有效宏观调控,才能保障生产稳定和市场供应基本平衡。目前宏观调控存在不适时不适度,调控效果十分有限。第一,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统计监测工作时效性差、准确性低,而且缺乏市场预警机制,猪生产情况完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传递,往往导致政府调控时滞,政策干预无法防患于未然。第二,政府调控的目标偏颇,从历次调控的实施情况表明,政府可能更倾向关注消费者的利益,适当地放弃生产者的利益,如2006年生猪价格下跌时没有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相反在2007年生猪价格上升时才对生猪生产实行扶持。第三,调控政策制定倾向临时性,缺乏长久性和科学性。我国生猪生产和价格起伏波动频繁,当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到CPI的变动时,政府总是力图制定临时性政策尽快熨平这种波动,对要制定的政策缺乏可行性的论证,对于政策的是否有效、政策发挥效果需要多长时间、哪些因素影响实施效果、政策可能带来哪些副作用、如何采取措施避免等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论证。另外,有关生猪业财政和信贷支持政策和生猪业保险和风险基金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和评价体系,生猪期货市场尚未建立,客观上不能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

未来我国生猪业发展的思考 目前,我国生猪生产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打好基础。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提高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生猪市场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周期性波动,建立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长效机制。1 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首先加快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加大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推动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扩大规模场的生产能力。二要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加强生猪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建设,做好重点种猪场和改良中心的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遗传改良,营养和饲料技术进行生猪饲养环境控制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快畜牧兽医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三是要加强生猪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对生猪主要疫病的基础免疫工作,保证疫苗质量,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降低疫病风险。四是要加大对养猪污染的治理,鼓励研发和推广低廉有效的污染处理方法,对规模场和养殖小区采用畜粪污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配套设施的给予政策优惠,促进生态养殖和资源Ñ环利用。2继续两条腿走路,规模化和散户并重发展在发展规模化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散户养殖,必须同时发展。一是要调整目前相对限制生猪散养的国家政策,在信贷、保险和场地等方面支持养殖大户的优惠政策,散户应当同等享有。二是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散养户提供良种、饲料、信息、技术和防疫等方面的服务,解决散户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信息难寻、疫病难防、资金难筹、生猪难销等困难和问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另外,要积极引导散户发展合作¾营,鼓励散户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降低养殖成本,分担¾营风险,共同提高养殖效益。3创新产业化模式,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继续探索新产业化模式,借鉴国外生猪产业化的¾验并结合国内多年的实践,在我国散户养殖为主的实际情况下,散户组织起来发展自己合作社,实现一体化¾营或合作¾营,使散户能通过自己的组织保护自身利益,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公司+农户”模式存在问题。具体有以下3种模式:一是“公司+Ð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是以Ð会作为桥梁和纽带、上联公司,下联农户,解决了一般模式存在的农户和公司谈判势力不均等问题。二是“农民专业¾济合作组织+合作社所办加工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自己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场、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¾营猪肉产品零售店,主要¾营本合作社成员养殖的生猪,¾营利润在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三是“农民专业¾济合作组织+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产业化模式,合作社为社员养殖生猪提供统一服务,同时与大的畜产品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稳定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增加社员的养殖利润。4建立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有效宏观调控统计监测能力建设是加强畜牧业决策和宏观调控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强化生猪行业信息监测和预警能力,努力提高统计监测信息的时效

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¾营,避免生产大起大落。建立生猪收购保护价制度,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政府及时入市,按保护价实行收购生猪,扶持养殖户渡过难关在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时,适度抛出库存平抑市场价格。建立生猪风险基金,完善生猪猪肉储备制度,适时推出生猪期货,平抑市场风险。最后要完善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做到调控目标明确,决策论证充分,措施有力得当,以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¾营决策,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效果。

对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状况的思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笔者结合当前的形式,谈谈自己对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状况的看法:

一、现状

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前景1998年,世界组织的加入,给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从大局来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决定了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在价格上相比,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际市场上,猪肉高50‰,牛肉高76‰,羊肉高52‰禽肉高50‰,而在畜产品价格构成中占主要部分的饲料粮,价格低于国内市场的20‰—70‰,其中玉米低70‰,小麦低28‰,水稻低36‰。这一高一低的价格差,就为我们的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造就了双重优势。从国际需求量来看,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盟等对我国畜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为我国畜产品的出口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就国内而言,畜产品也具有发展空间。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消费量较大,而且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急剧上升。尤其近来,国内一些大城市正在逐步减少畜禽饲养量,增加需求量,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消费量,为我国农村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发展畜牧业,是转移劳动力,加快城镇建设,从根本上带动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高的则达到70‰—80‰,有50‰—70‰的耕地用来种草养畜,不难看出,这些发达国家在致富上的科学部署可谓可圈可点,这种有步骤的安排使农村劳动力能有序进行:即农民以种粮为主转变为畜牧为主,再由畜牧业转到其他食品加工业,最后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其他工业,这种将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合理性和可为性可以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子。

三、几点建议首先,要抓牢畜产品质量,用良种良法提质增收。从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等畜牧业投入品源头抓起,实行兽药饲料销售地区代理制和兽药及生物制品主渠道供应制;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兽药的供应网络,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创建“城镇经营、放心经营、安全卫生”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大畜牧兽医执法力度;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饲养管理技术。其次,实施规范饲养管理,突出搞好动物防疫。众所周知,做好防疫工作,对于严格控制动物病疫,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育和饲养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饲养畜禽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动物成长的安全性。饲养畜禽场户,要严格产地检疫,规范产地检疫工作行为,做好动态免疫档案和动物免疫标准的查验工作,把好关口,将疫病消灭在源头,确保畜禽动物和畜产品安全;要严格药物预防制度,保证畜禽健康。再次,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搞好标准化养殖。从某种角度讲,规模养殖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种草养畜结合,有利于占有市场。因而,要重点扶持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养殖场,资金少、力量不足的可以联户或合作社建设养殖小区,实行统一建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标准,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大力提倡“公司+养殖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更多的农户吸纳到“养+销”一体化的经营之中,实行标准化养殖,切实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将大批大量的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最后,科技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好科学技术的优势,定期开展畜牧科技富民强国的培训班,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要广泛争取县、乡级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殖大户、加工企业等起先导作用的专业人才。在各地区通过课堂讲授,交流研讨,现场指导三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种、防、管、加、销及市场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培养新型农民的典型,使我国畜牧业呈现“生产专业化、养殖规范化、产业标准化”的定有模式,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我国更多畜牧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建立绿色通道。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 1 养猪主体工厂化农户散养比例下降,工厂化养猪比例上升。由散养模式主导的大起大落的市场将被由工厂化养殖模式主导的平缓、健康的市场所取代,随着国家的环保制度和市场准入机制的推行及母猪基数的调控,养猪业将稳定、健康发展,由疯狂逐渐向理性转变。2 饲养的品种优质化商品猪场中,外来优良品种将逐渐取代地方品种,地方品种也将在品种繁育工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养猪业将向着外三元和专门化品系发展,外来杂交组合引入我国优秀地方猪种血液,可大大改善肉质和繁殖性能,猪肉产品将向着优质高产的风味肉方向发展。3 肉品安全化10多年来,在肉品安全方面,政府倡导力度和民众呼声渐高,但猪肉的绿色食品发展仍很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海关检疫不严,种猪企业在引种方面相互攀比,导致境外猪病不断带入,国内猪病疫情越来越复杂,为了防病治病,兽药的使用量又不断加大,带来药残问题、耐药性问题及生物污染问题,因此实现猪病净化,实施多点式养猪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健康绿色猪肉战略将是养猪业的必然发展趋势。4 养猪产业化在近几年的市场起伏中,吃亏的总是养猪生产者,赚钱的是杀猪的和卖肉的,俗语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贩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产业链上的利益及风险分配不均是养猪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唯有将赚钱与赔本环节结合为一体,才能使相关产业利益均衡,才能控制养猪风险,创建猪肉品牌。实施安全战略,即发展从饲料生产到种猪繁育,到肥猪生产,到生猪屠宰,再到连锁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生产经营,附加沼气生产和复合粪肥生产加工。5 饲养过程环保化在农户养猪时代,养猪既能产肉又能积肥;工厂化养猪的发展初期,养猪是在产肉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而未来的养猪业则要实行养猪环保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就需要饲料生产按环保和营养标准合理配制,控制好重金属用量,生产设备和工艺要科学化,减少水和饲料的消耗,减少污水的排放,实施污水的处理排放和沼气的生产利用,实现猪粪的复合肥加工利用,实现饲料、粪肥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发展。6 养猪科技展望 ①育种。种猪的选育将向优质高产的专门化配套系方向发展,重点加强繁殖性能与肌肉品质的选择,保持现有肉用性能,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配套系。②饲养技术。饲料的营养安全、饲料氨基酸开发和营养、多点式养猪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的开发应用将成为重点。③疾病诊疗。疾病的监测、诊断和新型安全疫苗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高效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将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保障。④标准化养猪。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使之贯穿于饲料生产、养猪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的标准,每个环节都有生产记录和可追溯性。以客户为中心,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国家建立一套快速检测质量的标准体系,实现政府的检测监督与信息公告,实现养猪业的品牌创建管理,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养猪业是农业范畴内的高投资、低利润、高风险行业,是国计民生必不可少的行业,呼吁国家以免除税收和动物检疫收费,扶持养猪业发展,增设绿色食品和环保项目补贴,完善工厂化养猪环保设施。

2010猪市回顾

一、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今年猪市,总体来看是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在去年高存栏的压力下,从年初的春节前后,即使处于消费高峰,猪市却像个晚期的癌症患者,萎靡不振。春节过后,更像一台制动失灵的下坡车,加速下行。即使在管理层由于担心后期供应问题,在防通涨的背景下仍然不得不数度利用收储大棒救市,也是无济于事。春节期间就处于盈亏线附近的猪市,随着节后消费淡季的到临,很快就下滑到盈亏线下方。四月份因西南干旱和其它地区疫病的影响,受发病地区恐慌性抛售的冲击,猪市已处于深度亏损,部分地区猪粮比价最低一度在4:1以下。一直到五月后,北方和华东地区因去年冬季仔猪死亡严重、引起存栏下降的对应出栏期到来,猪价才开始缓慢回升。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南部分省份,从六月开始陆续进入本养猪赢利期。而南方因夏季高热的影响,仍在低谷排回。入秋以后,因南北差价不断扩大,再度出现“南猪北运”,南方猪价才开始脱离深度亏损,逐渐回升到盈亏线附近。八月末,南北猪价才基本平衡,南方亦进入盈利期。两节前夕,生猪价格进入本高峰,甚至在两节过后,对传统的节后猪价走低的固有规律仍置若惘顾。经短暂平台整理后,随着总体物价水平特别是蔬菜价格的上涨,生猪市场继续维持理想盈利区间。十一月中旬,在国家多部委联手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猪价才开始由北向南小幅下跌。不过随着冬至民间猪肉储藏高峰期和春节猪肉消费高峰的临近,预计下降幅度有限,时间也不会太长。本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猪农受到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疫病的流行更让猪农雪上加霜。养猪行业按全年平均计算,多数地区特别是南方仍为亏损。

二、目前的市场态势 目前猪价仍在较高位运行,多数地区猪粮比价都达到或超过6:1这一理想盈利区间。如果理性分析一下目前的市场态势,我们不难看出推动近期行情上涨的主要因素并非完全是货源紧缺型上涨。目前的市场定位,应当还处在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之中。撇开因疫病影响而供应面偏紧这一因素,通涨加速也是推动这轮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今年疫病对后市可能的影响。今年南方的高热病,除因死亡和提前出栏抛售对存栏量的影响外,还有一个特点是相对前几年的本病,对母猪的死亡增加、产能降低更具杀伤力。因此,今年的低价期虽然没有出现大量宰杀母猪现象,但因疫病原因,母猪非正常淘汰率却较高。这就化解了本老倌上半年预测的今年猪市“堰塞湖”风险集聚,明年二季度可能“崩盘”的风险。政策风险方面,十一月份以来虽然流传多部委将联手调控物价上涨,但风声大雨点小,至今没有出台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严厉具体调控措施。而且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猛烈上涨即输入型上涨,二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多年受到压制而引发的结构性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农产品价格打压过头,必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性,引起农产品的匮乏,从而引发农产品匮乏性的价格上涨。如果此种情况的出现,除了让全国人民勒紧裤带,任何调控政策都将无效。所以政府方面投鼠忌器,直接压制农产品价格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目

前猪价本身仍在国家调控允许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超过猪粮比价6.5以上。因此,调控手段更不大可能直接打压猪价,而更有可能通过收储、流通环节、以及上下游成本控制等调节手段,引导猪价在合理范围内运行,上涨势头较猛时轻敲一下,下跌严重甚至会轻拉一把。关于猪农生产积极性,目前倘无热情高涨的迹象。从种猪销售情况来看,比起去年“一猪难求”,须提前两三个月预订,以及今年五六月因部分猪农“抄底”需求较旺的情况,现在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散养农户非正规种猪的存栏通过“高热”的洗礼,存栏量下降明显。新增后备母猪补栏也无明显积极性,原因一方面是疫病打击的阴影未散。第二是养猪与其它行业比较效益按目前猪价倘无优势可言。第三是对后市的担忧情绪,因09年和今年连续两年价格起伏距间过大,增加了散养农户和小型养猪场业主的疑虑心理。

从仔猪补栏的情况分析,本仔猪价格相对平稳。上半年的严重亏损,仔猪并无严重滞销。原因是去年上下半年之间猪价的明显差距,多数猪农预期今年下半年会有一波行情,正好夏秋季的高热疫情帮了大忙,让养猪者如愿以偿。而下半年猪价走高,但仔猪并没有明显走俏。原因是连续两年来上半年养猪都严重亏损,增加了对明年上半年猪市下跌的疑虑,所以虽然小猪上市量不大,但价格上涨有限。基于上述情况,对猪价后市的基本走势可以这么判断:猪市将进入一段较平稳的发展阶段,随着消费高峰临近,近期将止跌企稳并可能小幅上涨;春节过后,猪价虽会小幅下跌,但不会出现09、08两年上半年严重亏损的状况。2011年上半年小猪价格继续坚挺,不排除出现高价抢购的情况。而下半年由于上半年的高价小猪使育肥成本大大提高,即使猪价正常上涨,但育肥效益亦难超越今年下半年。至于是否会出现07—08哪样的超级大牛市,主要由冬季仔猪存活情况决定,以及整个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的配合。

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九大趋势

1、国家经济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将促使养猪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回升,中国养猪业在最近两年将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

2、大规模猪场(万头以上)和农村散养户(50—500头)将同时并存,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大规模猪场做好出口市场就有无限发展机会,农村散养户面向的主要是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空间和潜力很大。农村市场将随经济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

3、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分工。小而全的猪场将逐渐减少,规模化猪场和农村养猪户将很据自身情况、市场和地区优势选择是培育种猪还是商品猪,是饲养母猪卖仔猪还是买仔猪卖肥猪。

4、饲料加工、饲养、肉食品加工配套体系逐步得到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饲养技术、资金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卖猪(肉)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5、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配置。只有将产品档次提升到一定层面,才能赢得国际市场,相应地给国内市场让出空间,从而对养猪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6、上规模、上档次的猪场要注意品牌和包装,要学习如PIC等跨国公司的现金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7、养猪业将与饲料业结合得更紧密。以前存在着各奔一头,各忙各的现象。现在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业将给养猪业注入新鲜血液,而养猪业也给饲料业提供了生存环境,既分工又相互补充,互利互惠。

8、要饲养适合市场的品种。调整目前的品种结构已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食品的消费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应该饲养瘦肉率高、风味好、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这将更有利于消费市场的完善。

9、经营管理不善,猪场的倒闭破产将加剧,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猪场内的合作和兼并将时有发生。我国养猪业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目前的发展势头还比较乐观,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各种有效的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养猪大国、养猪强国,这也是大家所期盼的。

养猪设施设备发展趋势

1、从单纯重视猪栏到开始重视气候调控和自动喂料设备。随着规模的扩大,气候调控设备和自动喂料设备将装备现代化猪场。

2、设备向成套化、标准化发展规模化养殖设施设备将向成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结合定型的工艺模式,通过组装、配套和集成及研发手段,实施养猪设备产品的标准化措施,开发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地区的成套的系列设施与设备。设施设备的生产也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方式,并且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生产企业。

3、设备从简单加工向提高工艺含量发展。工艺含量是设备的核心和灵魂,是否符合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行为习性是标准,工艺含量高的设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4、与动物福利相结合我国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沿袭国外的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但随着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的广泛使用,其弊端也日益突现,如猪由于受到空间的局限,极大地减少了运动量,使猪蹄病日趋严重;猪在这种饲养环境中产生了许多异常行为,如啃栏、咬耳、咬尾、咬蹄、拱腹、啃咬异物等,从而造成猪群相互之间的伤害,最终影响生产力。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日益受到动物福利关注者的指责,欧盟将逐步取消该饲养工艺模式,并以此作为绿色贸易壁垒。为了提高动物福利,改善饲养环境,为猪提供必要的“玩具”设施,如磨牙链、蹭痒架、草捆和玩具箱等,从而减少猪异常行为的出现,使我国的养猪业向符合动物福利的方向发展。

5、设备由耗能型向节能型发展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规模化养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应改传统的水冲粪和人工清粪向水泡粪方向发展;为了节约能源,应研究开发经济适用的局部降温、加热技术,以改变传统的整舍降温或加热方式,实现猪场的低耗能。

第四篇:我国醋酸乙烯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

全讯网 http:// g7d

我国醋酸乙烯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

我国醋酸乙烯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2010年04月20日 08:00来源:中国化工报 10000人浏览字号:T|T 醋酸乙烯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合成聚醋酸乙烯,继而醇解得到聚乙烯醇PVOH。聚醋酸乙烯PVAc乳液和树脂主要用于胶粘剂、涂料、纸张涂层、纺织品加工、树脂胶等领域;聚乙烯醇则是生产维纶纤维的主要原料,并可用于胶粘剂、纺织浆料、纸张涂料、内墙涂料、精细化工和高吸水树脂等领域。除自聚外,醋酸乙烯还能与其它单体进行二元或三元共聚,生产很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VAE、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广泛用于发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装膜、热熔胶、电线电缆、玩具等生产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醋酸乙烯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

我国醋酸乙烯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生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醋酸乙烯总生产能力约160万吨/年,其中塞拉尼斯在南京的30万吨装置为国内最大。

我国的醋酸乙烯曾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乙烯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醋酸乙烯在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乳液领域的用量不断增加,同时EVA产量大幅度增加,也扩展了醋酸乙烯的应用领域。目前聚乙烯醇约占总消费量的75.6%,其次是用于生产聚醋酸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约占总消费量的20.7%,其他方面的用途占3.7%。尽管近年来国内醋酸乙烯产业发展较快,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建筑、造纸、印刷、卷烟、汽车、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对醋酸乙烯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2001年国内醋酸乙烯表观消费量为79.5万吨,2009年达到约155万吨,翻了近一倍,年均增长8.8%,高于同期产量增长速度。

由于我国醋酸乙烯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装置开工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刺激了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现有多套醋酸乙烯装置处于在建或规划中。其中,山东兖矿集团计划到2010年拥有30万吨/年醋酸乙烯生产能力;中国台湾大连化学公司正在扬州建设36万吨/年项目;四川维尼纶厂和云南云维集团也有计划新建和扩建装置。

根据未来几年我国醋酸乙烯下游装置的发展情况,2012年我国醋酸乙烯的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而根据上述新扩建项目静态推算,届时全国生产能力将在230万吨/年,装置的开工率只要达到87%,供需就将达到平衡。未来我国醋酸乙烯的市场竞争压力将逐渐加大。但动态地分析,我国醋酸乙烯生产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首先是我国醋酸乙烯厂家的规模偏小,目前产能在20万吨/年以上的仅有2家,很大一部分的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下。此外大部分装置运转多年,设备工艺老化。国际上多采用乙烯气相法,占72%,而国内占主流的是相对落后的电石乙炔法,主要在原料价格低廉的西南地区,工艺耗能高、污染严重。因此我国醋酸乙烯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这需要整合产能和大力发展新工艺技术并举,淘汰落后装置,实现多种生产工艺共存并以乙烯发展为主。这样来看,未来国内醋酸乙烯的生产可基本满足

需求,市场供应将适度偏紧。

来源:中国化工报

(本文来源:中国化工报)

我國醋酸乙烯發展概況和前景展望2010年04月20日 08:00來源:中國化工報 10000人瀏覽字號:T|T 醋酸乙烯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合成聚醋酸乙烯,繼而醇解得到聚乙烯醇PVOH。聚醋酸乙烯PVAc乳液和樹脂主要用於膠粘劑、塗料、紙張塗層、紡織品加工、樹脂膠等領域;聚乙烯醇則是生產維綸纖維的主要原料,並可用於膠粘劑、紡織漿料、紙張塗料、內墻塗料、精細化工和高吸水樹脂等領域。除自聚外,醋酸乙烯還能與其它單體進行二元或三元共聚,生產很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VAE、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廣泛用於發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裝膜、熱熔膠、電線電纜、玩具等生產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的醋酸乙烯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拓展。

我國醋酸乙烯生產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在引進吸收的基礎上,生產技術取得長足進步,裝置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國內醋酸乙烯總生產能力約160萬噸/年,其中塞拉尼斯在南京的30萬噸裝置為國內最大。

我國的醋酸乙烯曾幾乎全部用於生產聚乙烯醇,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結構發生瞭較大的變化,醋酸乙烯在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乳液領域的用量不斷增加,同時EVA產量大幅度增加,也擴展瞭醋酸乙烯的應用領域。目前聚乙烯醇約占總消費量的75.6%,其次是用於生產聚醋酸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約占總消費量的20.7%,其他方面的用途占3.7%。盡管近年來國內醋酸乙烯產業發展較快,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內建築、造紙、印刷、卷煙、汽車、食品等行業的發展,對醋酸乙烯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市場供需矛盾日漸突出。2001年國內醋酸乙烯表觀消費量為79.5萬噸,2009年達到約155萬噸,翻瞭近一倍,年均增長8.8%,高於同期產量增長速度。

由於我國醋酸乙烯市場需求持續高速增長,裝置開工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刺激瞭國內外企業投資的積極性,現有多套醋酸乙烯裝置處於在建或規劃中。其中,山東兗礦集團計劃到2010年擁有30萬噸/年醋酸乙烯生產能力;中國臺灣大連化學公司正在揚州建設36萬噸/年項目;四川維尼綸廠和雲南雲維集團也有計劃新建和擴建裝置。

根據未來幾年我國醋酸乙烯下遊裝置的發展情況,2012年我國醋酸乙烯的消費量將達到200萬噸。而根據上述新擴建項目靜態推算,屆時全國生產能力將在230萬噸/年,裝置的開工率隻要達到87%,供需就將達到平衡。未來我國醋酸乙烯的市場競爭壓力將逐漸加大。但動態地分析,我國醋酸乙烯生產還存在一些明顯問題。首先是我國醋酸乙烯廠傢的規模偏小,目前產能在20萬噸/年以上的僅有2傢,很大一部分的產能在10萬噸/年以下。此外大部分裝置運轉多年,設備工藝老化。國際上多采用乙烯氣相法,占72%,而國內占主流的是相對落後的電石乙炔法,主要在原料價格低廉的西南地區,工藝耗能高、污染嚴重。因此我國醋酸乙烯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需要調整結構,提高技術水平,提高行業競爭力。這需要整合產能和大力發展新工藝技術並舉,淘汰落後裝置,實現多種生產工藝共存並以乙烯發展為主。這樣來看,未來國內醋酸乙烯的生產可基本滿足需求,市場供應將適度偏緊。

來源:中國化工報

(本文來源:中國化工報)

我国醋酸乙烯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2010年04月20日 08:00来源:中国化工报 10000人浏览字号:T|T 醋酸乙烯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合成聚醋酸乙烯,继而醇解得到聚乙烯醇PVOH。聚醋酸乙烯PVAc乳液和树脂主要用于胶粘剂、涂料、纸张涂层、纺织品加工、树脂胶等领域;聚乙烯醇则是生产维纶纤维的主要原料,并可用于胶粘剂、纺织浆料、纸张涂料、内墙涂料、精细化工和高吸水树脂等领域。除自聚外,醋酸乙烯还能与其它单体进行二元或三元共聚,生产很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VAE、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广泛用于发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装膜、热熔胶、电线电缆、玩具等生产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醋酸乙烯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

我国醋酸乙烯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生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醋酸乙烯总生产能力约160万吨/年,其中塞拉尼斯在南京的30万吨装置为国内最大。

我国的醋酸乙烯曾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乙烯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醋酸乙烯在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乳液领域的用量不断增加,同时EVA产量大幅度增加,也扩展了醋酸乙烯的应用领域。目前聚乙烯醇约占总消费量的75.6%,其次是用于生产聚醋酸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约占总消费量的20.7%,其他方面的用途占3.7%。尽管近年来国内醋酸乙烯产业发展较快,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建筑、造纸、印刷、卷烟、汽车、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对醋酸乙烯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2001年国内醋酸乙烯表观消费量为79.5万吨,2009年达到约155万吨,翻了近一倍,年均增长8.8%,高于同期产量增长速度。

由于我国醋酸乙烯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装置开工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刺激了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现有多套醋酸乙烯装置处于在建或规划中。其中,山东兖矿集团计划到2010年拥有30万吨/年醋酸乙烯生产能力;中国台湾大连化学公司正在扬州建设36万吨/年项目;四川维尼纶厂和云南云维集团也有计划新建和扩建装置。

根据未来几年我国醋酸乙烯下游装置的发展情况,2012年我国醋酸乙烯的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而根据上述新扩建项目静态推算,届时全国生产能力将在230万吨/年,装置的开工率只要达到87%,供需就将达到平衡。未来我国醋酸

乙烯的市场竞争压力将逐渐加大。但动态地分析,我国醋酸乙烯生产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首先是我国醋酸乙烯厂家的规模偏小,目前产能在20万吨/年以上的仅有2家,很大一部分的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下。此外大部分装置运转多年,设备工艺老化。国际上多采用乙烯气相法,占72%,而国内占主流的是相对落后的电石乙炔法,主要在原料价格低廉的西南地区,工艺耗能高、污染严重。因此我国醋酸乙烯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这需要整合产能和大力发展新工艺技术并举,淘汰落后装置,实现多种生产工艺共存并以乙烯发展为主。这样来看,未来国内醋酸乙烯的生产可基本满足需求,市场供应将适度偏紧。

来源:中国化工报

(本文来源:中国化工报)

第五篇:新巴尔虎右旗畜牧业发展概况

新巴尔虎右旗畜牧业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新巴尔虎右旗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呼伦贝尔市边境牧区,北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南部与蒙古国毗邻,边境线长515.5公里,草原面积3444.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716.7万亩。新右旗辖2个苏木、3个镇、51个嘎查、1个自然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牧业户3909户,牧业人口1.5万人。畜牧业是本旗基础产业,2006年全旗牲畜总头数突破205.3万头只,突破历史新高。

二、制约因素

新巴尔虎右旗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属亚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而短促,冬季寒冷漫长,春旱多风,年平均降水240—280mm,年平均气温-1℃,年大风天数60—80天,因此少雨多风的气候对草场的侵蚀非常严重。并连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鼠虫害的频繁发生和过度放牧,使草场“负担”日益加重,生态环境明显恶化,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采取措施

针对草场日益退化这一严峻形势,新右旗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这一历史契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暂行办法》和呼伦贝尔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决定》为依据,1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并通过“项目拉动战略”从本旗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新路子,创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七个一” 工程和“2666” 工程。为我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采取多处打井,推广新型蒙古包、宿营车、木板棚圈等成本低、流动性强、生态性畜牧业基础设施,使这些新型、环保、生态性基础设施点缀在新右旗草原,代替现有的永久性建筑,从而降低牧民生产成本,减少征用草场面积,实现流动放牧,为探索实现观光畜牧业打下基础。

四、草原基本建设及牲畜疫病防治

截止2006年新右旗标准化棚圈1756座,饮水机井534眼,土井2077眼,流动宿营车185座,流动棚圈286座,草库伦2849处,“七个一”推广户472户,特色养殖户41户,主要养殖貂、鱼、獭兔、银狐、野生大雁、猪等。蔬菜大棚533座,产品主要销往蒙古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同时,为了确保我旗畜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采取春秋两季牲畜疫病防治工作,主要防治病有羊三联、炭疽、五号病、禽流感及其它常见病,其中:五号病防疫、春秋两季免疫密度必须达100%。并认真做好产地检疫和免疫证发放工作。

下载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5篇)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1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养羊、养牛为主。绵羊数量居世界首位,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

    韩城市旅游发展概况和前景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黄河绕韩城而过,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7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276个行政村,总人......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

    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历程

    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草原畜牧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7年底。1953年,政务院通过并公布的中央民委第三次委员(......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师范学校四川平昌636400)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36,国家级,世界范围发行,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主办,《电化教育研究》1......

    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

    我国涂装生产线概况及其发展探讨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胡铸生 【摘要】:较详细地叙述了我国涂装生产线在前处理工艺、喷涂工艺、涂层烘干固化以及三废处理等方面的发......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食用菌行业概述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范文模版)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辣椒, 发展概况 中国产业信息网资讯:目前世界辣椒种植面积370 万hm2,产量3 700万t,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料作物。其中干辣椒世界种植总面积200.15 万hm2,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