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与分析
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与分析
前言: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由各级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场所。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和首要任务,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也已经逐渐建立起来,城市文化逐渐分化,其中公益性公共文化与逐利性商业文化分离,公共文化逐渐被商业文化挤压,市民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不断萎缩。在这种文化格局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文化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现状调查,初步了解现在年轻人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反映当今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12/4/30-5/5 调查地点:湖南大学
调查对象:湖南大学在校生
调查问卷 见附件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 292 份问卷,有效问卷292份。主要调查内容
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情况 文化设施的利用情况
设施的损坏及保护 对相关法规的了解
问卷测评的注意事项:
1、各组员必须严格按照统一印制的问卷调查表组织被测人填写问卷,绝不允许随意变更。
2、问卷测评时要做到:现场发卷、现场测评、现场回收,一张问卷一人填,不能发生一人填几张问卷的现象发生。
3、组员对待填写问卷的人要态度和蔼、热情。代表填写问卷时,组员不得有影响代表填写问卷的行为,不得诱导代表填写问卷。
4、严禁测评点人员擅自修改、隐瞒或销毁评议资料,改变评议问卷;诱导群众进行虚假评议。
统计方法:回收的问卷一张一张地统计,记录选项。所有问卷统计完后,计出各年龄段和各阶层的总数,算出每题选项的总被选数,再计出选项的被选率。最后作出统计数据表或统计数据图。
文化设施结构(文化场所,文化遗产,教育设施,科技设施等)
大多数人(53%)经常去的文化场所是剧院和旅游景点,这个结果主要与调查的对象有关,而且在这范围内的学生去图书馆和阅览室的次数为 7%,此次调查中去图书馆的较少,可能与此次问卷主要在教室进行,未去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去公园和艺术馆的同学也不在少数,而其他选项的选择人数分布比较均衡,这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现在的文化设施基本能满足需要,但不满意的占了22%,比例较高,反映了生活在长沙的大学生希望政府亟需加强的文化设施。文化设施建设与利用 对于所在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一半学生对所在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是一般,而不满意学生的比例为45%,从该项问题的调查结果中也体现出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在 方面。
32%人认为现在最需要加强的文化设施是交通,这符合湖南大学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目前,从学生公寓到校区上课步行约需20分钟,其中要穿过马路。然而,上下学期见正是交通高峰期,易发生交通事故,对心理有较大影响,易造成压力。32%人认为,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等文化和艺术展示类的建设应该加强。众所周知,博物馆与展览馆是社会当中对于大众文化开放与普及的最好与最生动的方式。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文化艺术中心及公园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我们学生对于体育设施和博物馆这样科普性质的设施有较强的需求,也需要公园这样的休闲娱乐场所来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而由于对电脑的普及,对影剧院的需求并不强。因此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大学生对于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态度。文化设施建设制度
对于该问题的调查,答案应该是绝对的,然而调查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这也说明受访者对当地的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制定并不了解。这也是因为调查对象地理位置分布的局限性,从而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调查结果。所以,此项调查的结果仅供参考。
至于公共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关系,大多数人持“有利于丰富业余生活 ”观点,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作用的肯定,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
如何看待公共文化设施收费
在问卷数据的统计当中,70%人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应免费提供,也就是说明,公共文化设施是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足够关注。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政府职能的体现,充分表现在对于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其中对于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容忽视,应在保持各项事业平衡发展的前提下适度加大对于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而公众也应相应的投入,促使其更好的服务大众,保障安全运转。
绝大多数参与调查人员对长沙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是一般,占71%。仅有7%的人数对长沙的公共文化设施表示满意。这次问卷调查中,公众认为需要改进的也是公共交通类,为32%。虽然近年来公共交通有较大发展,但仍未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例如长沙五一路,长沙五一路是一条横贯长沙主城区东西向主干道,西起长沙湘江一桥,东至长沙火车站。五一路与黄兴路的交叉处——五一广场,与芙蓉路的交叉处——芙蓉广场,与韶山路的交叉处——袁家岭等,都是长沙的商业最繁华地段。为改善交通状况,2001年五一路由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但在交通高峰期,仍然有堵车现象发生。长沙近来在修地铁,这也会影响此次问卷的调查结果。而对图书阅读类、文化展示类、艺术演出类、旅游景点的满意人数相差不多,均在50人左右。从该项问题的调查结果中也体现出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在公共交通方面,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了解了长沙市政府在改善公共交通的努力,据悉,长沙将新增11条公交专用车道,这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水平。对于公共文化设施所带来的影响,46%的人认为提高了市民文化素养,35%的人认为丰富了课余生活。这与光顾文化场所的目的精神享受(40%)、环境适宜(20%)、休闲娱乐(20%)、朋友聚会(14%)相符。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设施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活等方面。博物馆与展览馆是社会当中对于大众文化开放与普及的最好与最生动的方式。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文化艺术中心及公园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于体育设施和博物馆这样科普性质的设施有较强的需求,也需要公园这样的休闲娱乐场所来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而由于对电脑的普及,对影剧院的需求仍然强烈,这与现在学生的文化与感情要求相关,体现了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大学生对于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态度与诉求。
77%的受访者认为公共文化设施有破损,其中11%的受访者认为破损严重 56%的受访者不太了解公共文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造成了一定障碍,并对以后设施的维护产生了影响,不利于设施的保护和利用。
34%的人通过听说了解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公共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利用,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文化娱乐要求,促进了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公众的思想文化建设与此同时,对于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共有133人选择了“网络”的方式。一方面作为学生,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但同时也放映出当今中国网络的普遍率,越来越多人们开始选择用网络的方式获取信息。然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正在变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刻不容缓。事实上,网络的确具备其他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特点:更快,更全。其他问题
管理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不少地方对创建活动高度重视,但创建完成以后由于后续投入乏力,管理不够到位,使得这些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文化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寥寥。运行机制不活。公共文化设施运行单位人事、分配、考核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无法形成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建议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投入
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仍然是政府,政府需要在文化设施建设过程扮演发起者的角色,而群众则更多地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因为民间组织并为形成气候,对普通百姓而言,特别是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民间组织在当地公共文化的建设中并未使人民感受到其价值的存在。只有在政府的积极领导下,在各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当地公共文化的建设才能顺利得进行。然而这也提醒我们,对于文化事业的建设,政府只能起方向标的作用,至于文化的传播还是依靠公众。建立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支出预算,根据经济增长情况结合国家投入公共文化设施计划,按比例逐年增加。特别是加强人口相对集中,文化活动氛围相对浓厚的社区和市区的投入比重,强化示范与带头作用,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资金加强重点扶持,以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结合城市建设布局,规划建设一些文化娱乐休闲及大型文化艺术演出场所,并配备基本文化活动器材;开设一些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活动需求,努力建设面向公众、便于公众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和服务能力薄弱的局面。
(二)、强化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提高文化馆现代化水平。改善区文化馆文化活动设施、设备,落实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市区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及业务活动经费,强化活动场地建设,增加活动器材的配备,解决好现有器材不达标的问题,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尤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使之享受到便利的文化服务。
(三)、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使用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引导和监督社区及行政区文化活动室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广泛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倡导和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加强对新建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充分利用市区单位内部和社区现有的文化设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四)、鼓励私人建设文化设施
对于私人建设的文化设施,政府应给与相应鼓励,在器材上达标,鼓励其开放,服务于公众提倡应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制度,在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发展趋势相适应,与建设相协调等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同步改善。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1、各频率人数所占百分比扇形图、所占百分比
3、所占百分比
4、各满意度所占百分比.5、百分比
6、百分比
7、百分比
8.各来源所占百分比
百分比
10.百分比
11.百分比
12.百分比
13.百分比
百分比
第二篇:公共文化设施现状调查研究问卷
公共文化设施现状调查研究问卷
朋友:
您好!
我们是XX大学南方学院的学生,为了全面了解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我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建议,进行此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请您放心作答!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打勾,或者在_____中填写。我们将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对您的问卷及填写内容保密,您的回答将为改善您身边的公共文化生活环境提供帮助。
衷心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祝愿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XX大学南方学院
《xx省公共文化设施现状调研》课题调研组
调查员:_________ 调查时间:2010年___月___日
一 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16—25岁(B)□26—35岁(C)□36—45岁
(D)□46—55岁(E)□56—65岁(F)□66岁及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A)□小学以下(B)□小学(C)□初中
(D)□高中及中专(E)□大专(F)□本科
(G)□研究生(H)□博士生及以上
4、您的职业(A)□学生(B)□农民(C)□工人
(D)□公务员(E)□个体户(F)□企事业员工
(G)□企事业管理者(H)□科教文卫人员
(I)□其他__________
5、您在本地生活的时间是:(单选)
(A)□1-2年(B)□3-5年(C)□6-10年
(D)□10-20年(E)□20年以上
6、您所在的城市或地区是:(单选)
(A)□广州市区(B)□佛山(C)□韶关
(D)□番禺(E)□阳江(F)□茂名
(G)□汕头(H)□潮州(I)□梅州
(J)□河源(K)□其他__________
7、您所在城市(镇)的类型:(单选)
(A)□直辖市或省会城市(200万以上人口)(B)□ 大型地市(100~200万)
(C)□中型地市(50~100万)(D)□ 小型地市(20~50万)
(E)□小城镇(5~20万)(F)□其他__________
二 公共文化设施现状
(一)文化设施建设过程(文化设施建设与保护)
1、在当地公共文化建设中,您认为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单选)
(A)□政府(B)□ 居民群众
(C)□ 民间组织(D)□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
2、您平常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什么?(单选)
(A)□ 电视(B)□ 广播
(C)□ 书报(D)□ 网络
(E)□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
3、您认为您所在的区需要加强哪方面文化设施建设:(多选)
(A)□ 文化艺术中心(B)□ 博物馆、展览馆
(C)□ 儿童、青少年活动中心(D)□ 影剧院
(E)□ 体育设施(F)□公园
(G)□旅游景点(H)□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
(二)文化设施结构(文化场所、文化遗产、教育设施、科技设施等)
1、您最常光顾的公共文化场所是(单选)
(A)□电影院、剧场(B)□书店、音像店(C)□图书馆、阅览室
(D)□博物馆、展览馆(E)□网吧(F)□歌舞厅
(G)□公园(H)□纪念馆(I)□美术馆
(J)□旅游景点(K)□体育场所
2、请根据您所了解到情况填写以下表格
公共文化场所
是否常光顾
常光顾的理由(请在表格下方A-O十五
个选项中选择三项填写)
电影院、剧场
是□
否□
书店、音像店
是□
否□
图书馆、阅览室
是□
否□
博物馆、展览馆
是□
否□
网吧
是□
否□
歌舞厅
是□
否□
公园
是□
否□
纪念馆
是□
否□
美术馆
是□
否□
旅游景点
是□
否□
体育场所
是□
否□
常光顾的理由(请选择三项并将序号填入上面表格中)
(A)□内容丰富、健康、更新快(B)□能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C)□卫生环境好(D)□追求刺激(E)□朋友聚会(F)□气氛热烈(G)□治安好、安全有保障(H)□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I)□设施环境好、舒适(J)□时尚消费
(K)□休闲娱乐(L)□价格便宜实惠(M)□服务周到、态度好(N)□气氛轻松
(0)□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常关顾的理由(请选择三项并将序号填入上面表格中)
(A)□内容枯燥、不健康、更新慢(B)□缺少知识性、趣味性(C)□设施环境陈旧、不舒适(D)□环境卫生差(E)□不够刺激(F)□气氛不够热烈(G)□不够休闲娱乐(H)□价格过于昂贵,超出消费能力(I)□气氛太沉闷(J)□不了解、不感兴趣(K)□治安不好、没有安全感(L)□缺乏好感(M)□没有兴趣(N)□缺少服务、态度差
(O)□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化设施建设制度
1、您所在当地是否专门制定了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制定?
(A)□是(B)□否
2、您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对农民工的免费开放,是否应该成为一项制度?
(A)□是(B)□否
3、您认为制定文化设施建设制度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A)□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B)□文化体制改革要不断深入
(C)□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D)□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好文化设施的建设
(E)□文化设施的建设要具有标志性
(F)□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化设施观念
1、您对您所在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是: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
(D)□不满意(E)□很不满意
2、您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对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重要程度是:
(A)□十分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重要
(D)□不太重要(E)□不重要
3、您希望如何得到并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可多选)
(A)□政府免费提供(B)□集体自发组织建设(C)□商业捐款建造
(D)□社会捐款建造(E)□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认为作为一名生活在广东的人,该如何参与广东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A)□支持政府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各项政策
(B)□有能力的条件下为公共文化捐款出力
(C)□爱护身边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
(D)□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您为广东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调研工作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篇: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
平顺县文化馆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加强对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文化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
第三条 文化馆内部的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
第四条 依据有关部门规定的职责负责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向县政府申请,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
第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向县政府申请,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六条 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
第七条 文化馆文化设施建设不得侵占或改变其用途。
第八条 建议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
建议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章 使用和服务
第九条 文化馆应不断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
第十条 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文化馆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活动。
第十一条 文化馆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文化馆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二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提供免费服务。
第十三条 应当根据文化馆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开放。
第十四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设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护
第十五条 文化馆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十七条 要不断投入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侵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及时告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开展与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第四篇: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
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私家车的迅猛增长,导致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介绍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机动车保有量 道路交通事故
一、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截至2011年3月7日,长沙市的注册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一百万辆,达到119.36万辆,也就是说,目前长沙全市平均每6人拥有一台机动车。长沙市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昆明等城市之后第22个机动车保有量突破百万的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第3个机动车保有量突破百万的城市,这标志着长沙进入了汽车时代。但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流量迅猛增长,导致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长沙市2012年1-4月道路交通事故117起(其中:死亡事故14起、受伤事故95起、非伤亡事故8起),死亡17人,受伤150人,经济损失43.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事故11起,上升10.37%;减少死亡5人,下降22.72%;增加受伤24人,上升19.04%;增加经济损失17.2万元,上升64.4%。
二、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轻微交通事故多。据统计,长沙城区轻微交通事故(指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的,不涉及人员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如仅车身前后保险杠,车灯,引擎盖,门窗,后视镜等外部部件损坏,车辆可以继续驾驶的)占到了事故总量的70%左右。
(二)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而引起的。在交通事故构成原因中,因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违规占道行驶、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占79.39%。
(三)城中有些路段为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根据公布的数据,3月份城区交通事故报警排名前五位的路段分别是:二环线高桥路段(323次),远大路马王堆(197次),杨家山立交桥(109次),橘子洲大桥(92次),韶山路东塘(91次)。这五个路段已成为城区事故多发地段。
(四)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因交通违章造成的伤亡严重。由于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一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因自身不易受保护,很容易受到伤害。
三、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出以上特点,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元化
和复杂化的。因而只有通过对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才能发现形成这些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形成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
(一)人的因素
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人的自由度很大,可靠性与机械相比是很差的,交通事故发生基率自然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的沉积,人们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与交通管理的新技术、新手段不协调,这些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1)从驾驶员方面分析。近年来长沙市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驾校考试监管不严,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过程就是感觉,知觉,判断和操控等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这个过程有很大影响,其中视觉特性,反应特性和注意力特性最为重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等都会导致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和注意力特性下降,极易造成交通事故。驾驶员驾龄在2-
3、4-5年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多,死亡人数多,而驾龄为1年的驾驶员人数在驾驶员总数中并不占优势,但造成损失的比例却是最大。所以驾龄越小驾驶技术水平越低,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就越大。驾驶员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等违规驾驶造成的事故最多。
(2)从行人分析。行人运动的随意性,再加上不少行人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而是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容易导致而交通事故。
(二)车辆因素
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长沙市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机动车安全配置水平比较低。尤其是经济型汽车安全配置更低,安全气囊、车轮驱动力控制、电子稳定装置、防撞、倒车雷达等安全装置,在经济型汽车上很少应用。我国车辆安全标准低和对车辆的管理不严格。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车辆安全标准较低。我国许多机动车厂商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一些机动车在设计时缺少安全上的考虑。同时,由于对车辆的管理不严格,一些人购买一些技术状况不好的车辆,有的人擅自改变车辆的构造和用途,有的对车辆长期使用,缺少维修。有些本地的不符合标准,安全技术检测状况差以及报废的车辆仍在行驶,有些个体户的出租车昼夜兼程,多
拉快跑,只用不修,导致车辆技术性能差,故障多,机件很容易失灵,引发交通事故。长沙市机动车拥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拥有量增加速度已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得本来不宽裕的路面更是雪上加霜,使交通事故绝对数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上升。
(三)道路因素
长沙市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有些路段汽车的转弯半径过小,易发生侧滑。驾驶员的行车视距过小,视野盲区过大;城市道路线形的骤变、“断背”曲线等线形的不良组合,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操作不当,酿成事故。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缺乏足量配套的措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有的道路的设计要求与实际运行状况不协调;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道路设施不一。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导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另外,长沙市城市道路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化着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四 对策及措施
(一)发展城市地铁。由于地铁是建设在底下,不会占用城市有限的道路空间。且地铁有着快速,安全,准时的特点,能够承担较大的人流,从而间接地减少城市道路上的车流和人流。有效缓解道路的交通压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切实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要建立一个统一、权威的综合管理机构,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明确各自责任,各行其是,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对于一些问题要一致行动。同时,交通管理部门没有将道路安全管理纳入道路交通管理的全过程,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提高重视。在管理手段上,积极使用科技水平高、成本低、效果显著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三)深入开展整顿工作,坚决杜绝交通事故隐患。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整顿工作。加强整顿,一方面要对交通秩序进行整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报废汽车、无牌无证车的检查和整顿,同时,加大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查,以杜绝事故隐患。
(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真正提高安全意识。要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道路安全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加强对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以及其他人的宣传教育。同时,要开展经常性教育,强化教育的持续性和长效性,真正提高所有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五)应用高科技技术,提高车辆的防撞能力和智能化程度,有效的减少车辆的碰撞、追尾事故发生。
(六)加强事故多发路段的管理。在高峰时段内, 多发路段,应加大警力及人员安排, 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交通流。同时, 完善道路照明设施, 对降低事故的发生, 提高行车安全性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汽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1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4.1
第五篇:公共文化设施自查情况工作总结
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执法检查的通知和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公共文化设施检查的通知》下发后,市文化局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务会议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指定专人负责,成立了市文化局副局长江玉琴为组长的公共文化设施自查工作检查组,负责对全市自查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自查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共文化设施自查工作的通知》,发放了公共文化设施调查表,并按省文化厅要求对县、区公共文化设施自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保证了我市自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我市公共文化设施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提高对《条例》意义的认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布施行后,市文化局立即在县区文化局长会议上进行了布署,要求文化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把《条例》的学习宣传,当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市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立即行动,狠抓落实,认真学习《条例》,准确掌握《条例》,深刻认识《条例》的意义,提高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道等新闻媒体广为宣传;通过橱窗、画廊、黑板报等文化阵地扩大影响;利用街头宣传和出动宣传车等营造声势,共印发宣传资料25000份,出动宣传车30多台次,掀起学习、宣传《条例》的热潮,并将《条例》的宣传教育纳入“四五”普法计划,深入宣传。使《条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贯彻执行《条例》,打牢思想基础。
二、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设施建设,在市委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通过的淮北市在安徽率先崛起行动纲要上明确提出了“文化兴市”战略。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2003年,按市政协的建议,市文化局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淮北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取向、定位和布局的专题调研,并撰写了淮北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提交市政府咨政会议,为政府全面制定淮北市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上,市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纳入本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每年都要求文化部门将第二年的建设经费提出预算,供财政统筹安排,并逐年有所增加。重大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重点安排。同时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投入。2003年,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重建了市群艺馆,新馆面积2162平方米,基本满足群艺馆开展活动的需求;2004年市财政又投入3500万元,建成了淮北市博物馆,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成为淮北市城市建设的亮点;今年市政府准备加大对市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在原计划8000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次修改计划,扩大到12000-1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成功能齐全,有标识意义的现代化图书馆,全面提升淮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档次和品位。目前修改设计方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年底有望动工。淮北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拆迁、选址、新建和设计符合《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要求。各级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和条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扩大文化服务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近为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的指导意见》,并建立和向公众公布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名录,对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立足长远,找出差距,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的指导思想、清晰地发展思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使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基层文化设施也有了明显的改观,保证了《条例》的贯彻落实。但应该清醒的看到,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之经济的制约,观念的影响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原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和文化事业整体发展的要求。市区文化建设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少,布局不合理,新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速度过缓,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城市化进程不同步。由于观念的滞后,公共文化设施单位内部机制不活,社会捐助很少,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缺乏,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基层文化建设近年来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建成了杜鹃花工程省级标准点1个,省级点5个,市级点9个,县级点5个,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整体发展不平衡。现全市三区一县共有30个乡镇。除濉溪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外,其余三区均无独立的文化馆和图书馆;30个乡镇都有乡镇文化站(文体广播站),但有活动场地的有26个,占总数的86.7%仍有少数乡镇一无所有,基层文化建设“四落实”还不尽如人意,基层文化站活动经费困难,成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制肘。
四、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努力构建和谐淮北正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是繁荣文化事业,推进各项文化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振奋精神,扎实进取,找准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切入点和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努力达到文化的率先崛起。
(一)继续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学习宣传,采用有效的形式,多途径、大范围、强力度地开展宣传,使《条例》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进一步强化对公共文化设施保护、利用、管理意识。科学管理公共文化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精神文化服务。
(三)加大对文化政策、法规落实执行的检查力度,确保政策法规的实效性。
(四)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文化部门的意见,充分考虑文化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性,提高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五)公共文化设施单位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内部潜力,增强单位活力,吸引外部财力,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功能。
(六)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当作繁荣文化事业,打造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并长期纳入财政预算,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基础和阵地,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条例〉对于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淮北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有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实现我市在安徽的率先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