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市中小学生跆拳道培训现状与调查研究
长沙市中小学生跆拳道培训现状与调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长沙市中小学生跆拳道培训现状调查与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与分析,并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长沙市中小学生跆拳道培训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探索长沙市中小学跆拳道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以期待为长沙市乃至全国的跆拳道俱乐部能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经过对长沙市10所跆拳道俱乐部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长沙市跆拳道俱乐部总体状况呈现出数量较多,规模偏小,分布不均,设施匮乏的特点。
2、长沙市跆拳道俱乐部培训资格和收费标准混乱,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正规的训练计划;俱乐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练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师资队伍不够稳定;教育理念落伍,考级考段市场混乱;严重缺乏与消费者的沟通。
3、价格、俱乐部设施等仍是影响消费者参加跆拳道训练的重要因素,受消费对象的影响,长沙市跆拳道俱乐部每次人均消费水平在20元以下居多,因此现阶段长沙市跆拳道俱乐部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应先以满足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为主,然后再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设置少量高档消费。
4、长沙市跆拳道俱乐部在经营手段上均采用打折优惠、广告宣传、兼营餐饮和有关的体育用品:跆拳道段位等级的培训、考核和认证;有创立品牌意识,但对于品牌进行商标专有权的保护意识偏弱。
第二篇:南锡君,中小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学 科 类 别:D中学文科—语文
中小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
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南 锡 君
单位: 定西市安定区 石坪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1390932992
5中小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定西市安定区石坪初级中学南锡君
摘要:通过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缺失与偏差的现状,指出在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同时,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是要把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内在联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平衡发展,使新世纪的青少年们在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倡导和谐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其中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至为重要。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指导思想上,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强调通过科学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遵守科学道德,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关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只有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人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中小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状况,进行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调查研究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所谓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科学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具备较好的科学素质,才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中小学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如何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基于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是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让学生拥有对环境对自然的正确的态度,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孜孜以求的科学探索精神,拥有科学研究的方法,拥有科学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建设世界、发展世界的意识与动力。
通过对在校中小学生科学素质调查、评估显示,我们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对一些科学活动和事件是关心的,但由于科学知识缺乏,没有形成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还不具备分辨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还不具备用科学方法思考、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总体上体现出科学素质水平不高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究其主要原因,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有关;其次与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公共设施缺失、获得科技信息的渠道过窄、接收科学技能的思维方式陈旧等现象有关。
二、对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它往往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理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等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包含对文化素养、思维完善、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实现人生价值,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将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地将自己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21世纪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结合的文理兼备、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然而, 由于近几十年来片面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部分学生, 人文素质缺乏,人文精神失落,人文素质的欠缺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悖于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远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于是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了青少年学生身上,具体表现在,“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进取心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缺乏诚信,考试舞弊行为滋长;学习、生活拖拖拉拉,得过且过,意志力差,缺乏挫折意识和抗诱惑能力;崇尚自我,却又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自我意识膨胀,功利心强,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缺少互助合作意识,缺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追求物质享受,沉迷于游戏凶杀,缺乏求实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尊重信任别人,公德意识差,见利忘义,冷漠无情,缺乏爱心;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甚至理性失落;心理障碍增多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制约着我们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勇敢地承担起中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此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关于学生的负面新闻不断增多,引发了社会关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大讨论,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是教育的任务,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需要,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是学生各项素质发展中最根本、最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文科学和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成为个人的人格修养, 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培养想象力, 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非智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活跃与完善思维方式, 提高思维水平。
三、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教育
1、强化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质量,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的人文素质不高,就不可能培养出人文素质很高的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而近年来不少教师重视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忽视了人文修养的增强,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从学识到涵养,从品性到形象,不断完善人格,完善道德素质,提高自己觉悟,使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素质,以自觉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社团,主办班级日报,参加各项有意义的征文竞赛活动等,让其找到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增强其自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人文素质教育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育人文精神,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敬互爱、团结协作、民主和谐、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的人文环境,是校园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培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
3、在教学中使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注重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在教学中,应当把传授科学知识、文化价值观与锻炼实际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教会学生使用知识而且帮助他们形成社会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使学生精神道德与科学知识平衡发展,使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统一,素质教育不但要与文化课的教育相结合,而且要贯穿于文化课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行之有效,并达到有机的融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并重已逐渐成为新时期教育界的共识。在新世纪人才的知识结构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相辅相成,是不可分的,本文从中小学生素质的视角出发,提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教育应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剖析了中小学生素质缺失与偏差的现状。塑造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不仅要转变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还要将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的目标转换为学生自我成才的价值目标,尤其要从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内在联系与文化创新的高度为他们确立起成才模式的价值标准。使学校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由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转向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者,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营造一种真诚、关爱、自由、理解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性的美好与做人的尊严。要真正使人文教育回归应有的地位,实现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并重。
总之,在新的世纪中,我们需要的是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这种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当通过教育改革的手段解决人文教育长期受到忽视的问题,做到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并重,既继承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培养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坚实科学基础,非凡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服务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参考文献:
1.《浅谈班主任的科学人文素养》.谢春英
2.《探析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 北京.新世界
3.21世纪科学探索实验文库.杨广军.吴玉红
第三篇: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调查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田 伟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7期
[摘要]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载体,关系着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当前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区县级 教师培训机构 现状 重庆市
[作者简介]田伟(1975-),男,四川遂宁人,重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研究。(重庆 400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教师教育的进展及其改革动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sk134)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051-0
2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设置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和当地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掌握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建设需求,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笔者通过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及2008年39个区县(自治县)的教师进修学校(院)培训部主任培训班的问卷调查,同时组织专人分主城、渝西、渝东北、渝东南片区,每片区选择1~2所教师进修学校(院)为抽样调研的样本,开展了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的专题调查研究。
一、重庆市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
1.资源整合情况。培训资源是培训机构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区县级教师培训资源一般都不太厚实充足,需要通过资源整合来充实其培训资源,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实力。调查发现,重庆市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资源整合呈现多元化情形,实现了教师培训、教研科研、电教教仪和师范电大全面整合的仅有9个区县(自治县),占23%;完全未整合的区县(自治县)20个,占了51%;部分整合区县(自治县)12个,占31%。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资源整合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1)思想认识不够。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各种教师教育资源各自为政,对资源整合在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部门利益制约。尚未实施资源整合的区县(自治县)多分布在离主城较远的渝西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教师培训均未严格执行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纳入财政预算并将其中50%划拨教师培训机构,实行教师免费培训。培训机构、教研科研、电教教仪等部门各自为政,基本靠自主创收解决各单位教职工福利待遇,教职工福利待遇不
均等,部分领导有担心整合影响职务晋升的心理,形成了整合的客观制约。(3)管理体制不一。一些边远区县(自治县)教研、科研机构尚未独立建制,大多还附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内,其人员职数少,教研、科研力量单薄,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即使整合,短期内也无法形成指导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合力,还有少数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合并至党校,或改制成中职、普通高中,人员编制减少,配备极不合理,无法承担教师培训指导重任。
2.基础条件情况。目前,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除主城区外,基础条件普遍较差。调查显示,各区县(自治县)校舍情况、资源配置、网络建设、部门设置、师资配备等各项指标均偏低。在39所区县(自治县)教师进修学院(校)中,有3所几乎没有校舍,16所没有语音室,15所没有综合实验室,34所没有微格教室,29所没有心理资讯室,11所没有图书馆,17所没有电子阅览室,5所没有自己的网站,7所没有建成校园网络。同时,区县之间的教师培训机构差异较大,主城各区及经济较发达的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基础条件建设明显优于边远农村区县、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县。主要原因在于,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经费普遍短缺,除主城区以外的多数区县(自治县)尚属吃财政饭,无暇顾及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3.干部和教师队伍情况。教师培训机构的核心资源和办学关键是有一支质量合格的干部和教师队伍。调查显示,重庆市39个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共有148名院(校)级干部,其中99%以上达到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近82%的干部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同时共有教职工2004人,其中专任教师1555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697人,占44.8%;特级教师97人,占6.2%;市级学科带头人78人,占5%;区县及以上级骨干教师473人,占28%。总的来看,重庆市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任教师整体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未按照本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来进行规划和建设。另外,39个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大约902人。其中,特级教师就有14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有175人,区县及以上级骨干教师500人。可见,这些兼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较高。
4.作用发挥情况。重庆市39所区县(自治县)教师进修学院(校)普遍承担着本区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众多培训的组织、培训和指导。
统计显示,重庆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农村校长培训占了60.5%;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农村教师培训占了83%;教师岗位培训中,农村教师培训占了50%;骨干教师培训中,农村教师培训占了48%;新课程培训中,农村教师培训占了53.5%;教师全员培训中,农村教师占了60%。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中,在A-H共八种培训模式选择上,面授辅导、现场教学、专题研讨、参观考察等传统模式应用频率较高,对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等创新型培训模式的应用频率较低。
另外,远程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中应用较少。39所区县(自治县)教师进修学院(校)中,有20所利用过光盘、有28所应用过网络、有12所应用过卫星来开展远程培训,有8所没有使用过远程培训。
5.经费情况。统计显示,2007年重庆市39个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共投入教师培训经费3510万元。从经费来源看,区县财政预算内拨款1026万元,教育附加费拨付款180.5万元,教育行政部门拨款1042.29万元,专项经费416.33万元,自筹经费633.9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39个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悬殊太大。如位于主城区的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2007年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达到了249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为204万,而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几个教师进修学校,2007年教师培训经费仅有10万元左右,县财政预算内拨款为0。
二、重庆市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主要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仅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而且教师教育经费投入还远不能适应教师培训的需要,多数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办学条件较差,个别区县培训机构甚至是三无学校(无校园、无校舍、无设施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要,严重影响着该地区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发展。
2.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专业化程度不强。(1)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教研员)专业化程度普遍水平不高,难以引导该地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和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者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2)各区县(自治县)能够在本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稀缺,不少区县(自治县)没有建立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和有效使用的激励机制。(3)不少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机构同时兼办成人学历教育、普通高中或职业教育,教师多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专业从事教师培训及研究的人员不多,使教师培训工作未能做到专注、专心和专业。
3.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不足。各区县(自治县)教师培训模式比较传统,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对培训的后续跟踪和管理,培训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培训质量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不少区县(自治县)为培训而培训,把培训做成了中小学教师的一种负担,无法吸引教师的广泛参与,难以激发教师的培训动力和学习激情。
三、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结合现阶段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对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政府统筹,落实教师教育经费保障。教师要不断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继续教育培训,而教师培训基地是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保障。为此,区县级政府要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统筹力度,特别是在教师培训基地管理体制的进一步理顺、教师教育经费的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方面,要加大政府的政策、经费保障力度,真正落实教师培训和基地建设的政府责任。同时,国家应逐步建立起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培训资源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向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倾斜力度,对西部特别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予以重点支持,进而推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
2.改革人事制度,建设高素质培训者队伍。培训者队伍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第一资源。培训者(教研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水平的高低。培训者(教研员)队伍的成长必须领先于被培训教师的成长,为此,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教研员)队伍建设,在高级岗位设置比例、高级职称指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培训者(教研员)队伍。同时,应设立培训者(教研员)培训专项经费,加强对培训者(教研员)队伍的培养,打造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培训者队伍。
3.规范培训管理,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本地区教师培训的规范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在编制、岗位、经费等方面切实保障教师教育工作者专心、专注教师培训工作;要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过程管理制度和训后跟踪监测机制;要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将校本教研、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等融入传统的培训课堂,改变培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要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激励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小学教师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设想[J].中国教育学刊,2000(5).[2]赵印奖,李泽普.提高县域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思考——兼谈新形势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定位[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9).[3]张淑伟.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7(1).[4]吴松元.创新教师培训理念,提高教师培训绩效[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5]张淑伟.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7(1).[6]黄幼中.关于我国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培训策略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4(9).
第四篇: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现状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邹统民 丁武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5期
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是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托。沟通得好辅导员的工作就会“畅通无阻”,得以顺利实施,沟通不畅则可能容易引发一些冲突,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也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了解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现状,探讨两者的沟通艺术,对于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跆拳道行业业现状
跆拳道行业业现状
来源:中国素质教育跆拳道网
跆拳道文化背景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是一种以腿法攻击为主的攻防技击的武术项目。朝鲜半岛因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跆拳道精神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讲究“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天下武术同出一辙,都是有人类与野兽的搏斗到部落之间的战争而形成的,不同的是技击的方法和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的武术在盛唐时期最鼎盛,以少林功夫为代表。随之流传至朝鲜半岛被称之为唐手,直至演变成今天的跆拳道。
跆拳道近代被韩国定位为国术并对外推广发张。1988年成为汉城奥运会表演项目,1996年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随之跆拳道风靡全球。跆拳道的运动形式注重腿法的运用并展现出超酷超炫的表演功能,深受中国青少年及家长的喜爱,以至跆拳道馆在中国如雨后春笋林立而生。市场分布
韩剧、发艺、装束等文化流行的时候,跆拳道进入中国体育健身市场,到目前已成为青少年强身健体的首选项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大小小的跆拳道馆有几万家,在城市的每个区域都有跆拳道馆,有的一条街道就几家之多,拳道练习者有几百万之众。随着国家农村经济的提升,跆拳道已从城市向农村传播。跆拳道的功能
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原本是武术的功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国上下涌现出几千家武术院校,招收了成千上万的武术爱好者。武校的校址大都在农村,武校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偏重于武术练习,轻淡了文化知识的学习。武校师资队伍选用也偏重于武术技能的高低,忽视了师资文化素质水平,以至于整个行业只重视武术技能或略了武德培养,只重视训练成绩忽略了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选择送孩子去武校习武的家长越来越少,但青少年对武术前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功能没有减少。此时在城市开展跆拳道馆额商业模式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报班参加跆拳道运动,锻炼身体,掌握防身技能。其中跆拳道提倡的“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精神加强了练习者武德规范的培养,帮助家长解决了独生子女所缺的毅力品质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功能决定了跆拳道馆的市场地位。跆拳道行业走向
跆拳道在中国的兴起并快速发张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由于跆拳道馆开设投资少见效快,所以在韩潮下跆拳道爱好者都涌向了跆拳道这块蛋糕。好多创业者都挖到了第一桶金,并且也区域内创立了不错的跆拳道馆品牌。每个人对成功都有迫切的渴望,更多的跆拳道教练员涌向了跆拳道市场。以至于出现了现在跆拳道行业的局面,会不会跆拳道都开道馆,有没有资质都招收学生。混乱的跆拳道培训班大大的损坏了跆拳道练习者的权益。道馆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因为跆拳道健身不是学生报班的必需项目,学员练习跆拳道的目的大多是强身健体,所以道馆之间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跆拳道的学费越来越低,为了迎合家长就近择馆的习惯,大家分馆越开越多,但馆内人数越来越少。资金跟不上馆内硬件设施差,馆长开分馆精力分散教学品质差,行业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是市场规律同时也是行业洗牌的先兆。根据跆拳道市场规律及行业现状,跆拳道行业的发展将会遵守以下特点:
首先,经营企业要紧跟社会形势
社会形势如同乘坐电梯,如果跟上了上升的电梯,这要站上去就会上升,反之努力也不一定有成绩。奥运会是不是要取消跆拳道项目,跆拳道的热潮到底能坚持多久,是不是在国内要兴起其他新兴项目,都会影响跆拳道行业。所以我们跆拳道经营者要高瞻远瞩,根据社会形势及外部因素调整战略。其次,培训行业教育为本
国家提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训行业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跆拳道行业,实施教学时没有分数的硬性指标,更容易通过体育运动为学生提供素质能力的培养。
再次,根据市场需求勇于创新
创新就是生产力。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创新教育理念,寻求跆拳道馆独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中立足。最后,联盟共建,资源共享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结合有志之士,建立圈子,资源共享,自己有的给人用,别人有的拿来用。只有大家分区而立,和谐共处,精诚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共同收获。
新的世界文化体系下,我们跆拳道经营者要根据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响应国家政策,弘扬国家优秀文化,敢于创新,共同为全面实施素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