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评价指南1(5篇)

时间:2019-05-14 21:3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评价指南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评价指南1》。

第一篇: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评价指南1

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评价指南

一、基本理念

1、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学校和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理解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要养成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习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测验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要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

2、突出为了改进学习的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树立评价为了改进学习的基本观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要注意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明确、有针对地反馈评价结果。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有效建议与精准指导。

3、倡导评价的校本化实施

学校要依据本评价指南的要求,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案,明确本校数学学科学年、学期、单元等各个阶段的评价安排。鼓励学校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工具,如学习兴趣问卷、作业分析工具、日常观察记录工具等。学校可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不同评价维度的表现水平标准,但最高表现水平标准的要求不得超过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评价框架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设立的“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和“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三个主题模块,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和观察点,提出评价方式建议。

三、评价实施建议

1、整体设计评价方案

数学教研组和备课组要整体设计每学期的评价方案,可根据本“评价框架”中所提示的学习表现的观察点示例(包括活动、练习、作业、测验表现等),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次数、时间或周期。建议对每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可根据学校实际确定评价次数;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可以基于“模块”或“单元”(每单元一次)进行。

2、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

低年段数学学习评价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评价,应以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说习惯、操作习惯、练习习惯等)的养成为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关注不同评价方式的选择

要加强过程性、诊断性评价,把握不同评价方式的特性,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对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通过日常观察、作业分析、过程记录等方式获取信息。对于学业成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口头测验、书面测验、操作解答和作业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注重设计表达表现、探究活动、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等表现性任务,分析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时的表现。

4、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或调整教学方式,或提供学生改进学习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教师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动力等措施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完善校本评价的管理机制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任务和要求,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逐步完善评价管理机制,保证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工作顺利实施。教研组应根据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标准,督促教师按照要求实施评价。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微调,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学校可建立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平台,优化对于评价过程的管理、评价资料的积累、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四、案例

(一)数学听说习惯评价案例

【概述】

低年级学生的书写和阅读能力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听说能力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因此,低年级数学课堂往往气氛活跃,有不少“敢说”“爱说”“愿说”的孩子。作为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开口表达,懂得倾听之外,还需要关注用积极的方法评价他们的听说习惯。

【案例呈现】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关注习惯养成的过程,并及时给予每个孩子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我会编 活动内容: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加法(合并、添加)、减法(求部分、求剩余)示意图各两幅。

活动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任选两幅图,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并口答算式。

环节

评 价指标

评价结果

活动前

①能听懂老师的活动要求,并进行完整的复述。

活动中

①能有条理地编数学问题,语言完整流畅。

②活动时,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晰。

③能听清同桌的问题,说出正确的算式。

活动后

①能对同桌的回答进行自主的判断。

备注:评价结果的星星数量和评价指标条目数量相同,一个条目一颗

(二)书面测验评价案例 【概述】

此案例主要评价基础模块“计算”中100 以内加减法计算水平。

学生完成书面测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测学生完成速度、完成正确率来评价学生口算熟练的情况,正确运用算理计算的情况,以及根据数据特征及运算过程对算式进行正确分类的情况。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算理、熟算法,进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教师还可观测学生测验时的完成态度及书写习惯。良好的注意品质、书写习惯是学生进行正确、快捷计算的必要的前提条件。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有效措施,来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书写习惯,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

在计算部分,除了关注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以外,还需关注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测试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计算过程是否规范,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

(三)表现性评价案例(包括等第+评语案例)

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需递交各自的任务单。他们在任务单上记录的对自己、对同伴的等第评价,和对同伴作出的简要评语记录都成为评价同伴表现的重要依据,并且直接反馈给当事人。此外,学生还将获得来自教师的分项评价结果以及教师的评语。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教学内容

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

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特色

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

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合学生实际,能够面向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2、目标始终贯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能将教材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整理;

2、加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设计合理,能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和课堂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节奏感强;

2、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生成过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过程。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4、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生生平等合作,教师较好地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5、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征,学生积极思维,始终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

6、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充分,使用效果好;

7、教学氛围宽松、民主、和谐

四、教学素质

1、教态自然亲切,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教学语言规范、生动、准确、流畅

3、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能灵活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4、具有将教学环境和教学实际生成课程资源的能力;

5、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的达成率高;

2、重视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发展功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与进步的积极体验,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3、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4、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的评价标准

a、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标准》要求。(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b、教材处理(1)领会编者意图,保证科学性,重视系统性、逻辑性。(2)有较高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c、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2)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时间分配恰当(3)环节紧凑,过度自然(4)把握重点,突出难点(5)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的形成过程。

d、教学方法:答:(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能够从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4)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留下充分的空间,重视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信息反馈及时、全面,指导到位(6)发扬教学民主,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7)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精讲巧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8)面向全体并注意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

e、教师素质

(1)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2)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明,生动形象,合乎逻辑,有启发性(3)板书工整规范,简明清晰,布局合理,言简意赅(4)教具、学具选用恰当,目的明确,演示娴熟;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5)知识面广,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f、教学效果(1)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2)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好(3)学生应答面广、质量高(4)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课内练习正确率高(5)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g、教学特色

(1)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2)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

第三篇:数学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理念

1、教学理念新,改革意识强。

2、以学生为本,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正确处理教与学、知识技能与过程性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 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 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4)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 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5)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 思维。

(6)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7)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比较、推理、证明、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活动形成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 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

(8)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9)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0)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11)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2.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与本领域教学特点。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4、三、教学内容

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挖掘教材资源,1、领会编者意图,保证科学性,重视系统性、逻辑性。

2、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灵活处理教材,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合理开发和组织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的逻辑体系。

4、教学内容容量适度。

四、教学过程

1、教与学的活动安排合理。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交流与评价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适时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留下充分的空间,重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信息反馈及时、全面,指导到位。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和谐互动。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善于质疑、问难。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2、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环节紧凑,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与处理得当,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过渡自然。

练习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精讲巧练。

3、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2、手段、教法选用得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能够从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3、发扬教学民主,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师素质

1、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2、关注课堂的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3、组织教学能力、调控能力强,应变能力强。

4、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5、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简练;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七、教学效果

1、达到并全面落石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性高,思维活跃,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目标达成度高,情感与态度得到培养。

学生会学,学习主动。

课内练习正确率高。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2、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3、教学特色突出。

七、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2.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3.符合数学教学各领域的教学规律。数与计算:

(1)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2)注重培养符号意识。(3)提倡算法多样化。(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与图形:(1)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统计:

(1)学生有机会经历搜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2)引导学生对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1)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设计指南

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设计指南

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设计指南

一、课程意识(20分)

【开发意识】

1、创造性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和本质联系,从学科体系高度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开发课程资源。能在批判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和创造性处理,能积极开发并合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生成意识】

1、课程创生。能从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转向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教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动态生成。课堂中不是机械地按预设思路推进教学,能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主体意识】

1、学生即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即课程。能将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独特的有价值的经验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并且不断创造课程实施的新经验,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二、问题引领(20分)

【问题设计】

1、问题引领。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结束点,把探究的触角延展到课外,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习得能力的

纽带。

2、任务驱动。能以“知识·思维性”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品析、探究,能把主目标细化为一项项“操作·活动性任务”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问题意识】

1、质疑能力。善于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怀疑、困惑、探究心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传授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2、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能力。能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筛选策略的能力、自我反思矫正的能力等。

2、问题解决规律。能根据常规性问题与创造性问题的不同,指导学生把

握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和具体规律,重视学生独特的思路,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新方法(20分)

【情境意境】

1、情境创设。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或活动,唤醒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解决问题。

2、意境构思。运用“有意义学习”方式,赋予课堂丰实的思维内涵;善于发掘知识或问题内在魅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愉悦;在科学理性的“对话”中,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生活感受与人生意义的情感共鸣和思想领悟。

【知识建构】

1、知识建构。发掘原有经验,通过学生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实现学习。教学中既重结论,又重探索结论的过程。

2、思维启发。课堂的信息量和思维量充分,教学能揭示事务本质和规律,关注学生学习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注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因学定教】

1、学习方式。有机融合“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班级学习”课堂组织形式,利用“个体反思性学习、同伴互助性学习、教师引领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2、参与状态。数量:全体学生都融入到学习中来;大部分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广度:上、中、下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即全程参与。深度: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参与品质具有“主动、深层、创造性”特点。

3、“共享”理念。能采用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欣赏他人长处,关注自身发展;指导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学会反思和评判。

四、课堂效益(20分)

【目标整合】

1、求知增慧。能激发学生大脑潜能,放飞心灵智慧,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的效果。

2、情感教育。能紧扣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活动情趣和内涵意趣;师生有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方法整合】

1、教学合一。充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特点,教法、学法、课型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的“外化展示”与教师的“因问施教”有机统一,注意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2、讲练结合。创造性的发展传统教学这一精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动眼、动情”,“做中学,学中做”;能设计智能情感多维度练习题,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高度重视学

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设计指南

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设计指南

一、课程意识(20分)【开发意识】

1、创造性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和本质联系,从学科体系高度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开发课程资源。能在批判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和创造性处理,能积极开发并合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生成意识】

1、课程创生。能从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转向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教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动态生成。课堂中不是机械地按预设思路推进教学,能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主体意识】

1、学生即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即课程。能将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独特的有价值的经验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并且不断创造课程实施的新经验,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二、问题引领(20分)

【问题设计】

1、问题引领。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结束点,把探究的触角延展到课外,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习得能力的纽带。

2、任务驱动。能以“知识·思维性”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品析、探究,能把主目标细化为一项项“操作·活动性任务”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问题意识】

1、质疑能力。善于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怀疑、困惑、探究心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传授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2、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能力。能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筛选策略的能力、自我反思矫正的能力等。

2、问题解决规律。能根据常规性问题与创造性问题的不同,指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和具体规律,重视学生独特的思路,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新方法(20分)

【情境意境】

1、情境创设。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或活动,唤醒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解决问题。

2、意境构思。运用“有意义学习”方式,赋予课堂丰实的思维内涵;善于发掘知识或问题内在魅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愉悦;在科学理性的“对话”中,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生活感受与人生意义的情感共鸣和思想领悟。

【知识建构】

1、知识建构。发掘原有经验,通过学生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实现学习。教学中既重结论,又重探索结论的过程。

2、思维启发。课堂的信息量和思维量充分,教学能揭示事务本质和规律,关注学生学习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注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因学定教】

1、学习方式。有机融合“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班级学习”课堂组织形式,利用“个体反思性学习、同伴互助性学习、教师引领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2、参与状态。数量:全体学生都融入到学习中来;大部分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广度:上、中、下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即全程参与。深度: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参与品质具有“主动、深层、创造性”特点。

3、“共享”理念。能采用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欣赏他人长处,关注自身发展;指导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学会反思和评判。

四、课堂效益(20分)

【目标整合】

1、求知增慧。能激发学生大脑潜能,放飞心灵智慧,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的效果。

2、情感教育。能紧扣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活动情趣和内涵意趣;师生有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方法整合】

1、教学合一。充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特点,教法、学法、课型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的“外化展示”与教师的“因问施教”有机统一,注意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2、讲练结合。创造性的发展传统教学这一精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动眼、动情”,“做中学,学中做”;能设计智能情感多维度练习题,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高度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3、规范环节。有必要的感知、思考、交流、反馈环节,留有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留白;立足于现有发展区,指向最近发展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反馈调节】

1、评价反馈。能艺术地让学生暴露认知错误,并及时加以解决,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鼓励;强化评价反馈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清楚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误,及时调整、弥补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和知识结构。

2、归纳小结: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对已学的知识点加以系统整理,把握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和提高。

3、辅学载体。符合“搜集信息资料、补充知识遗漏和拓展学习视野”的课程载体要求,避免学案导学的“课本化、试题化”倾向;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梳理知识、创新表达、矫正反馈、温故知新”的学习载体。

五、教师素养(20分)

1、善于启发。课堂气氛民主活跃,调控有度;教师语言精练,关注“问题、情感和语气”结合,体现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特征。

2、引导点拨:导学有趣;精讲有度;答疑全面;反馈及时;方法多样。

下载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评价指南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评价指南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探讨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就如一根杠杆引导着教学的趋向,调节着教师行为,改变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发展的......

    小学实验教学评价标准

    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为了更好地开展进行好我校的实验教学,结合本校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希望实验教师能够切实按照实施执行: 一、教学态度:1、实验准备充分......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两汇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 1、目的明确,能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适度的要求; 2、更多地关注学生,注意面向全体及兼顾学生差异; 3、突出态度、情感、价值......

    数学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数学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一、突出重点,逐步深入 教学重点指的是反映基本要求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支配作用的那些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确定重点,是为了突出主攻方向,保证主要教学......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指南 一、评价内容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普通高中......

    抚顺市雷锋小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提出: 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10分) 1、目标设置:教师“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 2、层次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揭示目标,情感与态度的孕育......

    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试行) 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教育全面发展、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为保证我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有章可循,指导广大教师准确确立教学目标,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