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编办改革开放30年回顾(共5篇)

时间:2019-05-14 21:3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淀区编办改革开放30年回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淀区编办改革开放30年回顾》。

第一篇:海淀区编办改革开放30年回顾

海淀区编办改革开放30年回顾

海淀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编办”)自1992年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机构编制管理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不断有新突破,为海淀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区编办组建以来,经历了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1996年、2002年蝉联“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2005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组建成立的“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被海淀区委区政府评为“海淀创新品牌”;2007年,1人被评为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工作者。

机构编制管理是配臵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的基础性工作。用体制改革与建设带动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使机构设臵、职能配臵、编制配备,服从、服务于体制改革与建设,这既是机构编制工作重点任务的战略调整,也是机构编制工作方式的重要转变。因此,历次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构成了编办工作发展的主线。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区编办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坚持把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工作的重心,用体制建设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带动机构编制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了

1995年、2001年、2004年三次机构改革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1995年机构改革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任务,尽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1993年7月,中央下发•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统一部署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改革工作。在这种大的趋势和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也对海淀的改革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1994年8月15日,•北京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在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10月12日,北京市召开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市领导明确要求全市机构改革要在1995年底基本完成。10月20日,市委、市政府确定海淀区为全市机构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并与市级机关同步完成改革任务。为积极应对改革形势,海淀区委、区政府迅速成立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于1994年11月,根据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对区、县机构设臵、人员编制的具体要求,制订了•海淀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经过十余次反复讨论修改,于12月由市委、市政府批准执行。

1995年进行的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

改革后,全区党政机关由以前的4917人,经市里定编为3974人,精简19.2﹪。四是结合三定方案的落实,各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研究改进工作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次机构改革与以往的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强化行政管理权利,又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实行政企分开,下放权力,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转变职能。例如:在这次改革中,区教委将招生、考试、学制试验、教材、教育管理研究等5项职能下放到下属事业单位,将校办企业管理职能下放到校办产业公司;区审计局弱化了对企业直接审计职能,企业的日常审计改由审计所负责;环保局把技术评估、科技成果推广职能转移到事业单位。与此同时,区纪委则强化了对全区经济运行状态的预测、分析和对策研究,建立以资金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了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宏观管理职能。区劳动局强化了贯彻执行劳动法的监督职能和社会保障管理职能。区教委强化了“经、科、教”结合,“职、成、普”三统筹的综合管理职能。农机、畜牧、物资三个局成建制转为企业,园林局、行政处、党史研究室成建制转为或并入事业单位。房地局成建制转为行政,与土地局合并,突破了30年来房地局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三位一体的模式,把事业、企业该做的事分离出去,归还给企、事业单位。在街道和乡镇方面,街乡党委抓住当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契

月初,区编办与街工办共同拟定了•海淀区街道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调整方案‣,该•方案‣提出了调整街道辖区面积、增设5个街道办事处、组建新居委会以及政企分开后人员编制的安排等意见,并按照此方案规定的原则对14个街道的内设机构、编制调整方案进行了审批。3月8日,海淀区街道企业移交动员大会在皇苑大酒店召开。会议传达了海淀区政府•关于海淀区街道企业移交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区委、区政府对街道企业移交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会议确定在1999年底前,海淀区所有街道全部完成企业脱钩工作。4月,海淀区14个街道的426家企业和28个市场全部移交区城镇集体经济办公室管理,区街道企业移交工作顺利完成。同年6月,工商局海淀分局与所经营单位彻底脱钩,北太平庄农贸市场、中关村科贸市场的资产和工作人员整体移交区政府。年底前,海淀区供销社也全面完成企业改革转制工作,截至99年底,海淀区共有196个企业实现改革转制,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29个(涉及原经营网点99个),出售转让小型网点60个,实行长期租赁的网点42个,2127人(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劳动关系转到社会劳动管理部门。先期进行的这些局部改革都是按照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精神和要求进行的,对即将到来的海淀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催化和推进的作用。

2001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海淀区召开机构改革及“三定”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精神,宣布海淀区机构改革方案和相

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审批检查监督制度;不仅要理顺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理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面对如此艰巨的形式,区编办把减编和减事有机结合起来,以转变职能保证精简编制,以精简编制促进职能转变。一方面是大力推进政企政事分开。改革后,各乡镇农工商总公司全部转为企业,其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乡镇政府承担;园林、环卫、广播电视等管理部门的职能重新进行了整合,行政职能并入相关政府部门;成立区环卫服务中心、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区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三个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事务性、服务性、技术性工作。其次是进一步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突出海淀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特色,重新定位区商委职能,从传统的商业管理转向大市场管理,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国际商务服务等适合科技园区需要的现代服务业,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不再保留物价局,将其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发展计划委员会,弱化计划体制下的价格管理,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归并职能,实现 “三大”改革思路:调整了市政管理机构,明确市政管理委员会为区政府统一主管城市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职能部门,实现“大市政”的改革思路;将原农业管理局和农委合并,组建农林委员会,强化和突出了林业管理职能,以适应海淀区调整经济结构、取消传统农业、两极变一极的发展趋势,实现“大农业”的改革思路;组建文化委员会,为区政府统

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管理站、畜牧兽医站、蔬菜站和林业工作站合并,以林业为主设臵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合并设臵文化服务中心,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了基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通过这次改革,我区机构编制进一步精简。机构改革前,区委设9个工作机构,政府设36个工作部门(不含已垂直管理的部门)。此次机构改革变动了22个机构,其中新组建机构2个,合并调整机构10个,合署办公机构8个,转制机构2个。调整后,区委设9个工作机构,区政府设30个工作部门和1个议事协调机构,机构总数由改革前的45个减少到40个,精简11.2﹪。编制精简方面:全区行政编制从3986名(不含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减少到3189名,精简行政编制797名,完成了中央和北京市规定的精简任务。内设机构精简方面:党政群各部门的内设机构由改革前的825个减至584个,精简30﹪,大大超过了北京市规定的精简比例。职能调整方面:我区党政机关共调整职能261项(党委4项,政府257项);清理行政审批事项887项,保留543项,精简了39﹪。各部门在制定“三定”规定时,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与本部门的职能调整结合起来,将保留及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本部门“三定”规定中体现出来,确保了清理结果切实落到实处。

2002年11月1日,北京市机构改革检查验收小组对海淀的机构改革情况进行了验收,验收小组认为,海淀区在这次改革中,0善政府运行机制。改革的适用范围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的职责变动的区政府职能部门与涉及到的区委机构。

通过改革,区级机关共调整变动机构10个,其中:新组建机构2个(国资委、商务局),改组机构1个(发展改革委),新设立机构1个(安全生产监督局),更名机构1个(人口和计生委),撤销机构5个(经委、商委、外经委、区委区政府研究室、企业工委),并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在完善区“一站式”办公大厅的基础上,在街道、乡镇及直接面向企业和公众、服务事项比较多的政府部门,分别设立统一的对外办事窗口,创新了基层单位和窗口单位的工作方式,把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落实到位;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梳理部门职责,加强政策集成,调整机构设臵,把按专业化设臵机构与方便企业和公众办事结合起来,创新政府部门工作流程,建立高效、便民、协调的基层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二是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与国有资产出资人之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三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展行政审批事项及其依据的清理工作,规范审批行为,建立健全审批监督机制;改革年检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取消年检事项;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禁止乱收费、乱培训和乱摊派等行为;推进政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标准和结果,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四是按照国家关于综合行政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模式

2002年6月16日我区蓝极速网吧特大纵火案发生后,针对案件所暴露出的问题,海淀开始对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问题进行研究。2003年3月,根据市领导关于在海淀进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指示精神,区编办开始探索建立管理、执法、监督三者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此后由于非典疫情突发(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SARS事件使政府的改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各级政府逐渐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导向,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的,以全面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目标,以全面履行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为基本途径的改革思路。在这一时期,公共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成为了政府各项改革中最受关注的焦点),加之区县党委、政府换届,改革试点工作被暂时搁臵。2004年3月,市编委印发•关于在海淀区怀柔区进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京编委发„2004‟1号),进一步明确在海淀区进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以此为背景,区编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市编办的大力指导下,深刻剖析海淀实际,大胆探索改革方向,在完成机构改革规定动作的同时,一方面对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北部新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园区和新区工作;对政府行政方式进行了改革,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进行行政流程再造,全面实现了网上协同办公、行政许可网

45月25日,市委办公厅下发了•市委常委会决定事项办理通知‣,明确试点工作由市编办牵头,会同海淀区组织开展,并由市编办适时报告试点工作情况。2005年7月8日,为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和公共委筹备组先后6次召开协调会落实试点启动及公共委筹建工作。2005年7月18日,在卫生、文化领域启动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并挂牌成立了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简称“区公共委”)。2005年7月19日,海淀区召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启动暨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成立大会。市委副书记杜德印、常务副市长翟鸿祥、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宣读了•海淀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启动海淀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公共服务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名单。杜德印副书记在会上强调,海淀的改革就是要走在前边,为全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好探路和积累经验的作用。从试点的角度讲,要尽量把它搞成功,对于在某些方面没有一次性成功的,也允许有所调整。小平同志说过,允许大胆的试,大胆的闯,错了再回来。当然这次改革的方向是明确、正确的。

在改革试点论证期间和启动前后,市领导曾先后4次到海淀调研,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市编办主要领导也多次到海淀协调指导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证明,这次海淀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卓有成效。首先是精简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机构和

6足的状况。二是建立资源互补机制,组织区属二级医院与农村卫生院结对子,实施“一帮一”发展模式,为北部欠发达地区卫生院提供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方面的支持,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别。三是充分调动资源,将公共服务普惠于民,彻底改变以往“三下乡”的突击性服务方式,组织开展了8场“公共服务进万家”活动,将文艺演出、健康体检等服务送到农村和建筑工地;免票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直接受惠群众达到5万多人。第三是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机制的改革。公共委研究制定了•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管理办法‣,并以此为总则,初步研究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公共服务项目管理办法‣、•事业单位政府补偿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人事代理制度‣、•事业单位理事会管理办法‣等16个分办法(简称“1+16” 办法)。2006年3月启动的•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目标绩效考核评估体系‣首次提出“公共服务指数”的概念,并将此概念在全国率先应用,通过对所属事业单位的量化考核,初步掌握了海淀卫生、文化领域公共服务的基线水平;在上地医院启动了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采用占编不进编的聘用形式,全面推行新型管理模式,确保了“惠民医院”的平价性和内部工作活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阐述。区编办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继续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把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改革

8的执政能力,促进和谐海淀建设的关键之处、当务之急、长远之计。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并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在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取得新突破。2007年11月29日,区委谭维克书记主持召开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专题座谈会。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谭维克、区长林抚生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关成启,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刘鸿和副区长臧桂武为副组长的海淀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海淀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区社会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论证工作全面展开。

为确保改革方案充分体现海淀特色,既突出社会建设和民生重点,又着眼未来发展需要,区编办按照领导指示要求,精心组织调研论证工作。一方面积极与市编办、市委社会工委等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市里的支持;另一方面及时向区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听取指导性意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区编办综合各方面意见,形成了•关于组建海淀区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机构的方案‣初稿。2008年1月24日,市委副秘书长王翔率领市社会建设办、市编办领导来海淀调研并听取了海淀组建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机构方案的汇报。经了解,市领导认为海淀在贯彻落实中央、市有关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动手早、谋划细、调研深,0

第二篇:回顾改革开放30年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几大国家级经济区的比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53

更新时间:2010-5-4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掘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首歌曲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一位伟人的英明决策从此掀开了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浪潮„„

深圳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湖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随着破土动工的一声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拉开了建设的序幕。1985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央1985年85号文件说,“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东南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南临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一座建筑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一个城市浓缩了一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奇迹。深圳国贸大厦便是如此,她的诞生,创下了中国的数个第一:我国最早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在国内率先大面积运用滑模施工,以及抒写“改革开放神话”——“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大多数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时,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宝安股票”已在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然而,它却没人理睬。在这种情形之下,当地政府就发文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买。随着示范推动和股票交易体制逐渐走向完善,股票价值开始迅速升温并形成热潮乃至狂潮。随着巨大获利机会的发现,人们从全国各地涌向深圳,他们有的甚至扛着大麻袋的钱和身份证,由此形成了当时轰动全国的万人空巷购买新股抽签表的盛大场面。

甚至发生踩死人的悲惨局面!国家为了控制局面,稳定社会,于是推出了设立铁丝网、和办理边防证的宏观调控方法来阻止大量的人群流,防止过量的人群流破坏当地的承载能力,要知道当时的深圳特区还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基础设施都是很薄弱的。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控制,将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后果!

从当年人们对“深宝安”不理不睬,怀疑、观望到认为买股票赚钱是合法捷径,再到现在频频挂在嘴边的“全民理财”,国人对投资理财的观念,不得不说是深圳特区开创并推动了“解放思想”的历史先河。随着股票浪潮的滚滚推进,时至93年国家才推出了《股票法》,实行了上封顶,下保底股票政策,由此结束了股票的效益最大化时代。【国家开发深圳特区,面临的是资金缺乏的瓶颈问题,于是就引进了金融产品:股票】

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东濒长江口,南与闵行区、奉贤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

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和崇明县隔江相望。面积为1210.41平方公里,人口268.60万。【国家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同样使用的是金融产品:股票】

天津滨海新区: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发深圳,到90年代开发浦东,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每一次的区域开发都带来一个相应区域板块的经济腾飞。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重点开发开放的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万左右【国家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使用的金融产品是:股票+基金】

泛北部湾经济区:

泛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广西境内,它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6个城市所属行政区域组成,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人口1250万左右。《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重点发展区域,目的是为了探索西部省区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为核心,并把临近的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物流纳入经济区统筹规划.它背靠大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国家,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区域合作,泛珠江三角经济合作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会点,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海陆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域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快速的发展,以广西辐射西南,中南,华南.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减少东西部的差距。撬动巨额民间储蓄,自发的参与到北部湾的经济建设中来,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打造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塑造一个以中产阶层为社会主流群体的橄榄型社会.因为壮大中产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是维系民间资本持续增长的沃土,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

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相连的北部湾城市群,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正因为它拥有这样独特的区位优势,所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合作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2007年年初,中央参照天津滨海新区做法批准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予其对外交往、行政体制改革、土地管理改革、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力,这将产生双重的作用和意义。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前面三极的经济浪潮已经过去,泛北部湾经济区现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沿海开发最后的一块处女地,由于它对内和对外的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地理优势,决定了国家对它的重视与支持的程度!否则国家拿什么来对接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打造泛北部湾经济区同样需要巨额的资金,打造北部湾经济区于是国家就引进了新的金融产品“引金入桂”,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youzhixu

第三篇:2013年工作回顾-海淀区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北京市海淀区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4年1月5日在政协海淀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委员:

我受政协海淀区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区政协在中共海淀区委的领导和市政协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大功能区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全年共召开常委会议6次、主席会议6次、秘书长会议3次,组织专委会及界别活动160余次、参与委员达2200余人次,完成调研报告36篇,提出常委会建议案2件、专委会建议13件,办复提案196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17件,通过议政会、专题协商会、调研和视察等提出各类意见建议190余条,为推动海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一、拓展协商渠道,政治协商工作取得新成效 重点协商规范有序。按照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发展的要求,完善政协全会、常委会、主席会等既有的协商形式,积极探索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协商形式,全年开展各类协商活动70余次。全会重点围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三大功能区建设、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与民生改善等内容进行协商,常委会、主席会围绕2013-2015年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的指导意见、北部地区开发建设、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安排以及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文物保护等内容开展重点协商,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认真组织协商活动,推进协商意见建议的采纳和反馈,协商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专题协商切实有效。改革“创新与和谐海淀”论坛形式,举办了“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海淀”专题协商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建立、建筑节能、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环境空气PM2.5控制、废弃物处理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18条意见建议;区委书记、区长亲临现场听取发言,对会议给予充分肯定;协商成果已纳入《海淀北部地区生态建设实施纲要》及其推进方案。举办“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座谈会,邀请全国政协和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专家发表真知灼见。围绕“海淀区2013-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召开专题协商会,组织国家相关部委、市属部门的专家广泛座谈讨论,形成的15条协商意见被采纳。邀请相关委员和专家学者参加区“三山五园”重点文化项目座谈会,所提意见 2 建议推动了区域文化遗产规划的制订和保护利用同步机制的建立。围绕海淀商业服务业建设情况、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规划发展等专题座谈交流,共提出了30余条意见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界别对口协商创新有为。充分发挥界别渠道优势,围绕科技服务业发展、特殊教育、翠湖湿地保护等方面,通过界别内协商、界别间协商、界别与政府职能部门协商,提出了具有界别专业特色的意见建议。加强专委会与政府部门的对口协商,围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文物保护、生物医药发展、交通规划建设、中高考改革、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组织委员广泛协商议政,形成了建立文化遗产标识系统、建设生物医药研发设计服务平台等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

提案办理协商扎实有力。将提案办理协商纳入提案工作全过程,与区人大、区政府联合举办提案工作培训会,强化提案综合分析和同类提案并案办理协商,健全主席会集体督办,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重点督办,专委会专题督办等机制。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文物保护、养老服务和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提案,通过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等方式组织提办双方深入协商,推动所提问题的解决。全年经审查立案的196件提案已全部办复。探索跨区域提案办理协商模式,与昌平政协建立提案转办、协调会商机制,共同推动了《关于沙阳路竣工通车的建议》、《将京新高速已经开通路段延伸至沙阳路的建议》等提案的落实。

二、契合工作中心,助推核心区建设展现新作为 民主监督力度加大。注重民主监督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环境、交通、教育、医疗等系统进行重点监督,推动了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一年来,常委会、主席会听取了我区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重点建设项目折子工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23项情况通报,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围绕全区重点工作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类视察活动90余次,参加委员达1100余人次,推动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区域交通规划、精神残疾康复等方面的工作。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咨议小组和民族宗教咨议小组,发挥8个咨议小组的监督作用,形成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立、康复医疗事业建设、基础教育发展等专项咨议成果。协调推荐33名政协委员担任9个政府部门的特约监督员,加强了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

议政建言成效显著。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召开2013年议政会,组织各党派团体、专委会和界别围绕南部高端商业区建设、乡镇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和“智慧社区”建设等方面,广泛议政建言。区长率政府班子成员及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出席,对现场发言一一回应。会后,汇总形成了46条意见建议,送区政府研究参考。创新推出“开门议政”,通过举办网络论坛、邀请群众代表参加议政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委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将议政会与征集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线索、开展“界别活动年”等 4 相结合,借助政协网站、微博、微信、手机载体移动服务终端等平台,实现“会内会外同议政”,进一步扩大了议政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区政府对2012年议政会所提的19件意见建议已全部吸纳并反馈,议政建言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调查研究成果丰硕。坚持主席牵头重点调研制度,组织委员及相关专家学者深入调查研究,在完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核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建议案》和《关于加强核心区法治环境建设的建议案》,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坚持专委会和界别专题调研制度,围绕“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中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核心区中小微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等内容开展调研,形成了29份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上庄镇永泰庄建设“纳兰文化村”的建议》、《关于北京市中高考改革的应对建议》等13件专委会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信息工作成绩突出。成立信息工作专家组,加强信息工作指导,召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在全国政协信息联系点第十四次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充分调动党派团体、专委会、界别、广大委员和特邀信息员的积极性,拓宽信息渠道,进一步提升信息质量。全年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31件,编报217件,被各级采用61件,采用率在全国政协信息联系点中名列前茅,为城镇化发展、民营企业人才引进、政协工作科学发展等决策形成提供了有益参考。其中,《关于在天气预报中增设“大气污染条件潜势预报”》得到国家环保部 5 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三、着力持续创新,推进界别工作实现新突破 界别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开展“界别活动年”,大力推进界别工作机制建设。坚持常委会、主席会、秘书长会定期研究界别工作,定期召开界别工作交流会,加强对界别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进一步发挥专委会在界别工作中的平台作用,健全专委会与界别、政府对口部门、党派团体、地区委员活动小组的联系机制,完善和落实界别活动组、界别召集人以及界别提案重点督办、界别信息重点报送等制度。健全机关处室联系界别活动组、支持界别工作以及将委员参与界别活动情况纳入履职管理等机制,加强对界别履职的服务与保障。

界别工作模式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界别特色+区域覆盖”工作模式,整合资源,叠加优势,推进了界别工作与地区委员活动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地区委员活动小组的作用,推进街镇地区委员活动联组工作,组织开展了东升、四季青等镇与学院路、香山等街道以及八里庄地区委员活动小组与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的“手拉手”活动,使我区政协的工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各界别组织委员深入街镇社区,联合地区委员活动小组共同开展活动,界别的智力优势和地区小组的组织优势紧密结合,促进了界别和地区委员活动小组工作的共同发展,有力推动了东升科技园企业人才引进与技术创新、香山地区规划发展、玲珑巷商务区规划建设等工作。

界别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关注地区建设和民生改善,以 6 “界别活动年”为抓手,加大界别活动组织力度,使界别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常态化。在政协全会、议政会、专题协商会等重要会议以及提案、信息、调研等重要工作中,强调以界别为主体履职建言。按照界别活动、提案、信息、视察、调研“五个一”的要求,各界别针对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文化场所和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中小学清真餐饮服务以及北部经济薄弱地区建设等内容,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提案线索,开展调研、视察,积极协商建言,全年开展界别活动36次,提出了界别提案、信息、调研报告45件,界别活动实效进一步增强。

四、汇聚各方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再创新业绩 联系党派团体更为紧密。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的作用。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定期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经常性联系沟通,每季度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交流。秘书长会议就重要工作和重要事务与各党派团体充分协商。通过重点督办提案、报送社情民意信息以及联合开展调研、视察等,为各党派团体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各党派团体在政协全会、专题协商会、议政会、读书班、研讨会等重要会议上以本党派团体名义发表意见。一年来,各党派团体编报信息478件,提交提案22件,完成调研报告和理论研讨论文31篇,在政协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结各界更聚合力。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界与宗教界委员的作用,围绕清真餐饮企业发展、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少数 7 民族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利用等方面组织视察、调研,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密切与港澳台侨界代表人士的联系,积极协助港资企业落户海淀,组织开展区情通报、视察和调研等活动,与区侨联共同举办第二届“新侨乡文化节”,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第十三届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团走进海淀”活动,邀请“首届海外侨领中国国情研修班”成员参观东升科技园。加强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留学归国人员的联系,听取并反映其意见建议,切实做好与民族宗教、港澳台侨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团结工作,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

联谊组织更添光彩。书画摄影联谊会不断加强创作基地建设,坚持以书画会友,广泛联系会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联谊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举办“大美海淀”主题摄影大赛颁奖仪式、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湖南韶山书画展、“圆明之秋”走进圆明园艺术展,参加“三山五园,美丽海淀”摄影艺术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合作。政协之友联谊会组织老委员考察“城中村”拆迁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参加委员培训,参观园博园,老委员在文史宣传、理论研究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文史宣传更富成效。继续加大文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力度,广泛联系有关委员、专家学者,召开文史资料征集座谈会,组织开展了古村落六郎庄、北京知青等系列史料征集活动,编辑出版了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主题的《海淀文史选编〃知青岁月专辑》。政协网站和《海淀政协》杂志全面展 8 示区政协工作成果和委员履职风采,宣传报道委员290余人次。《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北京观察》等媒体对我区政协压缩会期精简议程、创新议政会形式、多层次协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建言核心区法治环境建设、开展“中国梦”主题书信文化活动等做法和经验进行了12次头版头条和专题报道;《中国政协》杂志第18期刊载了我区政协领导撰写的《创新推动协商民主新实践》一文。

对外交流更加活跃。在全国和市“两会”召开前,举行区内全国和市政协委员座谈会,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带到“两会”上,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先后参加了在福建、浙江、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并作重点发言。协助北京市政协相关专委会在我区开展系列视察、调研活动,并推动了相关建议和提案的形成。承办北京市西片区县政协提案工作交流座谈会,促进了区县政协之间的提案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各地方政协的联系交往,组织常委会、秘书长会议组成人员赴友城考察交流,开展了与广西来宾、湖北丹江口等11个省市、区县政协的交流与合作,为海淀发展赢得广泛支持。

五、注重固本强基,加强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习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认真落实政协各项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委员、机关干部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区委统战部、区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第25期读书班,将专题辅导与实地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 9 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凝聚了思想共识。依托理论研究会,围绕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地位与作用、民主监督职能、网络政协建设以及政协自身建设五个课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形成了5篇调研报告。举办主题研讨会,推出了28篇研讨论文。《海淀政协》杂志全年出刊6期,刊载文章121篇,宣传阵地功能得到发挥。

委员履职服务进一步加强。注重委员培训,围绕网络履职、全国和市“两会”精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开展全体委员培训。充分发挥委员智力优势,举办委员讲坛,围绕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北京西山地质成因、载人航天生命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等开展专题讲座。密切与委员的沟通交流,驻会主席和机关处室集体走访委员及其工作单位。建设“委员之家”,邀请委员走进政协机关,实行委员列席常委会制度,为委员知情履职搭建平台。落实委员履职服务与管理办法,委员履职考核不断加强。

网络政协工程进一步强化。依托“智慧海淀”,完善政协网站及网上提案系统、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微博、微信等平台,逐步推进网络政协建设。探索开发手机载体移动网络平台,并在议政、论坛等重要活动中尝试使用,使其便捷高效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理论研究会和各专委会建立微信群,在加强工作交流和密切委员联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网络平台举办“美丽海淀”等网络论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课题网络调研,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共200余人次参与网络议政活动,提出了97条 10 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六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推进。大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健康型、务实型政协机关,区政协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政廉洁、厉行节约、改革创新、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机关党支部和工会小组的作用,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政务服务和统筹协调能力。加大机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多名干部得到交流、提拔。重视老干部工作,关心老干部生活,为老干部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提高:一是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要求,政协制度体系建设还需加强;二是围绕海淀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还需加强;三是与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监督议政的实效性还不够显著;四是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政协的界别优势、委员的履职能动性发挥还不够平衡。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区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中共海淀区委的 11 领导和市政协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扎实开展“政协制度体系建设年”,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海淀全面深化改革,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深化政协工作改革创新提供动力

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切实增强改革意识、机遇意识、担当意识,努力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市委、区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围绕我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成果,助推区域创新发展。开展“政协制度体系建设年”,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广泛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问计于委员,问需于委员。开展“服务大局,服务委员”主题活动,建设服务型政协,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凝聚改革正能量,形成发展新合力,创造履职新成果。

二、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独特优势,为推进海淀全面改革 12 发展建言献策

积极协助区委区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计划。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围绕科技创新驱动与改革发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与环境整治、社会治理与民生改善等方面,认真开展全会、常委会、主席会协商,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继续办好专题协商会、议政会、网络论坛,举办双周协商座谈会;拓展对口协商领域,增强对口协商实效;加大界别协商力度,拓宽界别协商渠道;加强提案办理协商,强化提案催办、督办,提升提案工作质量。围绕“十二五”规划中期调整、全区重大决策执行、民生工程落实、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以明察暗访、听取情况通报、特约监督等方式进行民主监督。围绕核心区法治环境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问题继续进行追踪监督。发挥咨议小组的专项咨议优势,将区政协建成具有海淀特色的新型智库。按照总书记对中关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创新发展环境建设开展重点调研,在完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争取形成常委会建议案;围绕“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文明海淀建设、现代新型服务业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人才发展机制完善、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专委会和界别调研,形成调研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三、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为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发挥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增进共识、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同各党派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代表的联系,全力支持各党派团体积极开展工作,同心协力促进改革发展。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人士,关注民族教育发展、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等工作,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发挥对外友好界别的作用,团结港澳委员,凝聚侨智侨力,关心和支持境外优秀人才来海淀创业发展。搭建有效平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积极反映其意见和诉求。继续完善街镇地区委员活动小组和联组的工作机制,延伸政协工作领域,结合专委会、界别、咨议小组活动,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进一步提升信息工作水平,发挥好信息工作专家组作用,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在街镇地区委员活动小组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基层联络点,组建街镇地区信息员队伍,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加强文史工作,挖掘资源,整理遗存,拓展文史资料工作新领域,编辑出版《海淀古村落之六郎庄》、《首都文史集萃〃海淀卷》。充分发挥书画摄影联谊会和政协之友联谊会的作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加强与友城政协、区县政协的交流合作。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提供保障

完善与党派团体的沟通协调机制,健全每季度与各民主 14 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交流制度,推进联合调研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运用政协平台履行职能。发挥专委会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与政府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认真抓好调研、视察、提案、信息工作,切实提高专委会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抓好专委会自身建设。健全界别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多界别联合履职活动,提出更多界别提案、信息、调研报告等。发挥好委员工作室作用,完善委员联络制度,继续实行委员列席常委会制度,丰富委员进机关活动内容。办好第26期读书班,探索委员履职培训新形式,面向常委、委员和社区群众多形式举办委员讲坛。深化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区人民政协工作理论研究会的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系列研讨活动,精心举办主题研讨会,推出更多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研究成果。办好《海淀政协》杂志,完善政协网站建设,健全委员移动互联平台,提高网络政协履职效能。深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政协工作高效运行和委员履行职能提供有力保障。

各位委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政协的舞台更广阔、工作更繁重、要求更规范、责任更明确、使命更光荣、委员履职更主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爷爷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

爷爷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

引子:爷爷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伍老兵,一九七八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在绵阳一个工厂从事人事工作,现已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他是绵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见证人,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爷爷总是喜上眉梢、眉飞凤舞„„

一九七八年,我从部队转业到绵阳工作,住在厂里一间平房里,(当时算是比较好的待遇。)全家五口就一间房,白天是书房、客厅,晚上铺开床是卧室。每次一打雷下雨就是我们家的“苦难日”也是家里最忙碌的日子„„“为什么呀?”因为房屋是砖头和石灰砌成的,不结实,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家里的脸盆、茶缸、痰盂就发挥了它们的功效———接雨。一张吃饭的桌子总是要用砖头支起来才能用。做饭用的是蜂窝煤,炒菜用的肉,穿衣用的布„„那可都是排很久的队才用供应票买到的。起早摸黑的工作,苦巴巴的干一个月就五十多元的工资,把你妈妈他们学费交了以后,精打细算才能熬到月底,如果遇到谁生病、谁娶亲嫁女,那将会捉襟见肘。整个厂里就一台黑白电视,厂里的孩子会早早端上小凳子,一个台也看得津津有味„„

就在那一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个体、农民企业相继出现,中国的生产力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绵阳———这座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成长起来了,一项项重大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绵阳变样了。改革开放成为绵阳科技城发展的动力。

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愎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温暖怀抱100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

2001年7月13日,万众瞩目的08奥运会举办城市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中揭晓,中国北京凭借过人的优势、完美的报告,脱颖而出,取得举办权,亿人喝彩。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大家记住了航天英雄的名字:杨利伟。

08年黑瞎子岛的收复,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的国家。非典、百年不遇的雪灾、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曾经让中华儿女彻夜难眠,“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爷爷斩钉截铁的声音响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中国圆满举办两个同样精彩的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受到了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博,有力的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神

七、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相继问天„„

爷爷喝了一口茶,继续说:“现在国家减免了你们的学费,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的教室只有又旧又破的课桌,坐上去吱吱呀呀的响,现在是崭新的课桌椅,明亮的教室,一流的师资。条件这么好,应该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你再看啊!就绵阳来说,以前的水泥路变成了一条条宽大的柏油路,车水马龙;一座座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好又多、沃尔玛、百盛、茂业百货、梅西百货„„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购物天地;公交车、的士、自行车、私家车、火车、飞机„„人们出行多方便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家里有电视机、空调、电脑、冰箱„„这都很普遍,不足为奇。每天吃肉、喝牛奶、穿新衣服„„再也不是一件奢望的事了。做饭用微波炉、电饭锅、燃气灶、电磁炉„„可口的饭菜,舒心的日子„„人们追求的都是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

爷爷的千言万语说不完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绵阳,我可爱的家乡,我为你骄傲!你有山清水秀的容貌,你有勤劳勇敢的市民,我坚信美丽的绵阳科技城明天会更好!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五年级:杨博唯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全市组织工作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发展。30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实际,锐意创新,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

员队伍不断壮大,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30年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路线。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中共**地委在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上开始全面拨乱反正,积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先后在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落实政策工作,为“文革”中定为“冤、假、错”案的18574人进行了彻底平反,为17085名受迫害的干部、工人、城镇居民和农民甄别平反,恢复名誉,复查了“文革”前历次政治运动中1.1万多人的问题,清理了干部档案,消除了“十年内乱”所造成的创伤、隔阂。同时,对在“文革”中遭受破坏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多次整顿,使党的基层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3年,**地委按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进行机构改革,将地直党政工作部门由48个精简到22个,领导干部由173人减少到144人,平均年龄由53.2岁下降到48.8岁。各县市党政工作部门由50个减少为35个,党政正副职领导干部由原来的128人减少到104人,平均年龄由47岁下降到42.6岁。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富于改革精神的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实现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通过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工作机制在全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逐步健全。

从1984年11月开始,地、县(市)、乡三级在309个党委、91个党总支、5484个党支部、93027名党员中分期分批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全面整党。并在各县普遍进行了检查知识分子工作,进一步复查和平反了知识分子冤假错案,吸收了一批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知识分子和生产一线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入党,全市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1985年7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后,中共**市委于1987年9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根本标准的大学习、大讨论。从12月下旬开始,分期分批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为全市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随后,市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推行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企事业单位开始建立新型的党政工关系,促进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稳步发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市委紧抓机遇,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为先导,开展综合体制改革,在转变领导机关职能、精简机构、人员分流、创办实体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重点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县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意见》,有重点、按计划、分步骤地选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进入到县级领导班子;在机关推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对企业党务干部的培训,采取党组织和企业领导交叉任职的方法,加强企业党务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党务工作队伍和党员企业家队伍。1996年,市委把转变职能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实施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市级党政机构由原来的57个减少到45个,精简21.1%,党政机构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997年,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市委在全市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新高潮,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针对“三讲”教育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市县领导班子边整边改,加强思想理论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在全市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机制,有力推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一场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分期分批全面展开。在历时3年

下载海淀区编办改革开放30年回顾(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淀区编办改革开放30年回顾(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东县改革开放30年科技工作回顾

    发展会东科技事业 促进建设小康社会 ——会东县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科技工作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在会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科技工作立足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第一要务,大力......

    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30 京华时报 如果没有电视剧,中国人晚上该做些什么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若干国外电视剧后,真正意义上的国产......

    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

    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十一) 贵阳市乌当中学 高力超 别了,亲人,别了,祖国! 我开始了我去保加利亚的旅程。 在飞机上我与一个前往英国的年轻中国朋友聊了起来。他家是广西的,可能......

    民政局改革开放30年工作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民政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民政人的辛勤耕作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

    编办XX年工作总结

    编办XX年工作总结 XX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编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强化干部队伍和党风廉......

    xx年乡“两基”办前期工作回顾工作总结

    xx年乡“两基”办前期工作回顾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xx年乡“两基”办前期工作回顾工作总结周密部署凝聚力量稳步推进打好xx“两基”攻坚战――xx乡“两......

    市工商局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共五则)

    改革开放30年,是**市经济社会取得空前发展的30年。30年来,**市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时代发展同步;3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工商人甘当执法主力,勇为发展标兵,为**经济建......

    保险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与思考(共五篇)

    一、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保险业取得重大进步的30年历经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