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静雪反思
11月反思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从而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会被淘汰。惟有更新观念,自我提升,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才能跟上幼教改革的步伐。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必须还需要建立适宜的外部环境。
一、幼儿园要为每一位教师创设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喜欢赞美,喜欢被人欣赏。总是喜欢不自觉地从他人那里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其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人的许多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的激发出来。反之,缺乏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则会使人越来越没自信,也就没动力去寻求自身的发展了。这方面我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刚参加工作时,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在对工作尽善尽责的同时,还常想:我不会讨好领导,肯定不是领导喜欢的类型。当有一天领导来到我的面前,说:“我想把这次庆元旦活动交给你负责”时,我呆住了。园长笑着解释:”你平时虽然不爱表现,但对工作认真、踏实,我都看在眼里,家长和孩子也很喜欢你,希望你能搞好这次活动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喜讯,我激动万分。不是为了荣誉,而是想到我没有被领导忽视,而是随时关注着你。我感动了,我庆幸自己遇到了好领导,给予了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这以后,我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技能、自身素质中不断的探索、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亦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活泼开朗、爱唱爱跳;有的内向腼腆,擅于写作;有的技能稍差,但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有的经验丰富,专业知识精深,教学能力强……。因此,每个教师都希望园领导能知人善任,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使每个教师都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价值观,为大家创设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大家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正如一则电视广告中说的那样:“心有多大展示自己的舞台就有多大,”对管理者来说,给老师提供的管理平台有多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有多大。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了,专业技能提高也就快了。
二、幼儿园要为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的反思平台。
反思是幼儿园教师发现自我,改善自我的重要行为策略,对其专业的成长大有裨益。教师的反思是指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调节能力,它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教育实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应该是没有时间次数限制的,有触动有困惑就可以反思,反思需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反思意识,它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老师运用的一套技术。“情感素质、基础知识素质、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是反思型教师必须具备的三种素质。因此为了有效反思,并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其反思能力,幼儿园要为教师搭建起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平台。如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反思小组”,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谈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然后大家一起来进行评价。教师们还可以借助教育教学观摩、教育教学研究,结合教育教学记录,针对共同的话题、困惑,在小组内进行探讨、解决。一个人的反思是有局限性的,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一些复杂的教育问题,必须多渠道收集信息。这样的集中交流,有利于拓宽交流者的思路,并把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入,对提高反思能力会大有裨益,并能在全园营造一种反思的良好氛围。另外,要重视教师的教育笔记,里面有教师们客观地记录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及感想,如能认真审阅,加以肯定,并在上面打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无疑会增加教师的信心,提升教师反思水平,有效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们逐步成长为反思型的教师。
三|、幼儿园要让教师真正成为科研的主人。
现如今提倡“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也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科研的主人”。如在课题的选择上,要给予选择权,一旦总的科研课题确立后,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点及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想研究的课题,在园内立项,进行研究。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自然而然也就融入到教研之中,成为教研的主人;在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园领导要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可以学习者和支持者的身份观摩活动,还可以建议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教师进行研讨。在教研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互相切磋,悉心分析。教师成了科研的主人,大家便会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实践,主动地去反思,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大家获得成长,教育实践得以改进,从而促进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理解,提高教育工作的理性程度,使得教育活动更趋于专业化。
当然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远不止这三方面。作为幼儿园要真正地从教师的角度着想,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教师创设专业发展的一个个平台,相信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会提高对实践的自觉意识,会进一步地认识到自己是专业素质发展的主体,只有具有不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反思、分析、总结,才会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地得到成长,从而也使大家将专业水平的提高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华静雪
2015年11月30日
第二篇:溶解度教学反思(陈静华)
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是按照五校联合体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把工作重点定为探索“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联合体计划以此为主题,由五所学校共同承办跨署际交流的教学展示周活动。应该说和上一次的教学展示一样,课前也是进行了反复的备课和磨课,课后的反响很不错。下面我谈谈对这堂课的感想。一.对理论的反思
这次备课前,我所参考的资料主要是有关“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资料,现在我所理解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其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即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是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需要一定的供学生探究学习的设备和相关资料。
这节课共有三个探究活动:如何衡量KNO3和NaCl溶解能力的大小?二是认识溶解限量;三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表示方法。课堂中,通过老师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加上循循善诱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激烈而有序地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概念得以完善,问题得以解决。这种多样化的探究方式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自己感觉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少了一些实验的载体。下次再开课时,可以把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教学内容整合一下,让实验探究的教学环节显得更为完善和丰满,这样探究的味道会“更浓一些”,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就能更透彻、精密一点。
二.对教材的反思
在这次的开课过程中,我们先拟定好开课的课题,然后才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安排。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有密切联系的,除了水资源、水的性质以外,主要有三个课题: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三大分散体系,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等等;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浦东新区化学教研室有过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的资料。比如:对 “溶液”这个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们有一个有效、合适的调整,就是将溶液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提前到物质的溶解性之前进行教学。当然要确保这种调整的有效性,要多做作业设计的工作,作业与课时教学内容的契合度高了,针对性强了,效果才会显现出来。同时为了确保这种调整的有效性,需要一种思维方式——深谋远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教学中的gps导航系统。“溶液”这个主题内的多个子课题之间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牵制,我们需要在准确把握这些关系的基础上,瞻前顾后地进行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后一课时出现的教学内容可能需要在前面的多个课时中逐步、多层次地渗透和叠加,是“渗透”不是“超前讲解”。这次开课的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自信性很强,这样的调整效果是明显的。三.对教法的反思
我们选择《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作为展示课的目的,就是和老师们再一次地研讨教学方法,以期改进原有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尽可能地学得更好,以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如何让公开课的形式“既扎扎实实,又别具一格”,是我这次开课首先关注的问题。所以首先我考虑的是以学生这一行为主体应该学什么、体验什么,而不是教师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对于知识与技能这一可量化的硬性目标是这样设置的:“了解溶解度概念的涵义;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相关的图示信息;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这样体现的:“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体验实验条件的控制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型结合法在体现事物变化规律中的作用”。当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隐性的目标是要靠许多节课的点滴积累,长期的坚持不懈和潜移默化来实现。
本节课从实验的判断,到方案的设计,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因素的认识到溶解限量随温度变化规律的发现,再到溶解限量实质的理解,三者有机融合,让学生体验了溶解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到在坐标图上描点连线,让学生体会表格法向坐标法转化的过程。同时在这节课中,讨论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时,提炼出控制变量法;在引导学生绘制溶解度曲线时,总结出数形结合法;在许多环节上还采用了对比法,如让学生将表格法和坐标法进行对比。这些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应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上了一节不太好上的课,收获很大!
上海市进才中学本校
陈静华
2011-11-22
第三篇:静雪文学社纳新通知
静雪文学社纳新通知
你是否习惯用文字记录那些懵懵岁月里走过的细碎之路,是否习惯提笔写下每一闪含里寂寞又美好的斑谰青春?为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为发扬原创文字,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不再孤军奋战,文学社发放“英雄帖”,为校园文学充入新鲜血液。这里,有一种文字与你相遇,共鸣。加入我们,领略文字魅力,感受淡淡书香,开始文学之旅。用心去记载生活;那些年走过的青春,已过去,你还记得多少,加入我们,一起记录那些逝去的小清新与大大的美好未来,未来,为我们而来,期待你。也许你的生活有过诗意,只是你没有记得;也许你的内心也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只是无处可说,今天我们因文学相聚,只因我们有着共同的心愿。展开你心中的翅膀,放飞你的文学之梦。总有一种文字与你相遇,共鸣;如果你还念念不忘那个文学的梦,如果你还希望在文学的天空里自由飞翔,那么,静雪文学社的大门就将为你敞开,而我们也将在这里等待你的到来!
一、纳新要求:
1、面向高一全体同学进行纳新。
2、竞选同学请准备2分钟以内的自我介绍,3分钟左右的文学才艺展示(朗诵、书法作品以及其他文学才艺展示均可)
3、参加竞选的同学,请提前将报名表填好上交。
二、报名日期及申请表上交时间:2016年6月27日(下周一)上午放学前。
三、纳新时间为:2016年6月28日(下周二),下午第七、八节自习课,在二楼报告厅。
四、各班的申请表由语文课代表统一收齐,交至各班语文老师处审核,审核完毕 后,送至高二六班王瑞祯社长或田乃聿社长处。
加入文学社的同学将有机会参加文学社组织的读书交流会等多项活动,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如果表现优秀,文学水平强,还会有机会成为文学社骨干,希望各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报名!
2016年6月21日静雪文学社宣
第四篇:雪之华诗歌
你给我一场戏
你看着我入迷 被你从心里剥落的感情 痛得不知怎么舍去
不要这场记忆
不要问我结局
心底的酸楚和脸上的笑容
早就合而为一
迟迟不能相信这感觉
象自己和自己分离
而信誓旦旦的爱情 在哪里
我一言难尽 忍不住伤心
衡量不出爱与不爱这之间的距离
你说你的心 不再温热如昔
从哪里开始 从哪里失去
我一言难尽 忍不住伤心
衡量不出爱与不爱这之间的距离
隐隐约约中明白你的决定
不敢勉强你 只好为难自己
我为难我自己
不要这场记忆
不要问我结局
心底的酸楚和脸上的笑容
早就合而为一
迟迟不能相信这感觉
象自己和自己分离
而信誓旦旦的爱情 在哪里
我一言难尽 忍不住伤心
衡量不出爱与不爱这之间的距离
你说你的心 不再温热如昔
从哪里开始 从哪里失去
我一言难尽 忍不住伤心
衡量不出爱与不爱这之间的距离
隐隐约约中明白你的决定
不敢勉强你 只好为难自己
我为难我自己
我一言难尽 忍不住伤心
衡量不出爱与不爱这之间的距离
你说你的心 不再温热如昔
从哪里开始 从哪里失去
我一言难尽 忍不住伤心
第五篇:学习黄静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这几天,通过组织学习和自我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许许多多的老师的模范事迹,从网络上学习了黄静华的事迹材料,深深地被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不已。
一、师德就是榜样,当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从这些师德高尚的教师,无不是身体力行的楷模。师德修养重在修炼,重在实践。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闪耀着人格魅力的光辉。
“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优秀教师黄静华,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学生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八法“: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潜能发现、集体凝聚、家访沟通和反思升华。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二、教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
xx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众所周知,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要遇到如何看待教育对象的问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比如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常称成绩差的学生为”差生“,教育者本身不自知,认为这种称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被冠以差生之名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容易使他们更加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差生“一词反倒可能成为这些学生追求上进的思想障碍,销毁他们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长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卑情绪,致使他们走上自暴自弃的歧途。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的尺度。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如书中提到的”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还有无意犯错。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方面,不要求全责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