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代中学生的缺失理想和信念的思考
对当代中学生的缺失理想和信念的思考
一、人生要有理想。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理想是中学生腾飞的翅膀。我们当代中学生的理想,你可能有多种定位,但根本的一条不能丢,那就是要把个人的成长与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一名胸怀远大理想的中学生,他一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他的生活一定非常充实。他会按照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个小女子叫曹南薇。1968年夏天,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这一年,曹南薇17岁。她患小儿麻痹,按政策不下乡,但是留城也找不到工作。那时还没有个体户。她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天,曹南薇在报纸上看到关于“高能物理”的报道。17岁的她竟然心潮起伏。她把报纸剪下来,日思夜想。她想,高能物理这么重要,我能不能做点什么? 就这样,她不经意地定下了自己的理想。
她开始学习。她关在家里,一年又一年,初中、高中、大学、专业课程,她都学完了。十年后,到
1978年,她27岁时,她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很大震动。随即,国家高能物理研究所接纳了她,让她的理想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她的成功,全在于她17岁那年看到报纸后,为自己定下目标。多少像她这样的人,因为没有目标,到27岁,甚至37岁的时候仍然一事无成呢?人生要有理想,这太重要了。
二、我们要树立怎样的理想?——志存高远。
才、权、貌、财成为中学生四大追求。
调查显示,92.9%的中学生希望成为有才华的人,有64.3%和78.6%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有钱和有权,有貌和英俊也分别有71.4%和39.3%的学生选择。
明略市场策划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才华是人生内在价值的综合体现,它意味着知识、创造、灵感等等。才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同样也可以被转化为物质财富。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有才华的人总能体现出他最大的价值,纵横古今,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在学子们的心中都是崇拜和羡慕的对象。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对金钱和权力的向往已成为我们社会的共性,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拥有财富和权力就是意味着拥有了一切,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拜金主义。事实上,整个社会的对于财富和权力的态度使得它们的拥有者获得了社会各阶层中较高的地位。社会的熏陶,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很多幼小孩子的心灵,也正潜移默化地被这种观念的影响着。但是,毕竟财富和权力是表象化和物质化的东西,它们本身包含很多消极的元素,有时它们的作用就象慢性毒药一样,渐渐地腐化人的思想道德和作风。
爱美之心人皆有,不管男生女生,在这次调查中对外貌的追求上都有很突出表现。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现出追星的狂热行为可能与此不无关系。而许多以貌取人的隐性选择标准也给学生们带来了除知识能力外的另一种压力。诚然,人的长相给予别人的第一印象和判断起了很大的作用,天生就有漂亮、乖巧、可爱的外表自然讨人喜爱,但是古谚就说人不可貌相,武断的给予粗略的评估而忽略内在素养,这种做法本身得不到更多的赞同。分析:[一]、1、有理想的占60%,理想不明确的占35%,放弃的占5%。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学生中,多数学生还是有理想的。也有少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理想,极少数人未认真思考理想问题。
2、理想要通过从事一定的职业来实现。我认为在树立理想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具体的职业方向。如: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强的,最好别选择老师等方面的职业作为人生目标;如果生来体质较差的,就别想着当警察等等。[二]、1、理想的树立,家庭影响占很大比重,这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也有很大影响。家庭环境良好的,子女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家庭环境不良的,子女就有不少心理障碍,难以树立远大的理想。更有甚者,想入非非,走上犯罪道路。
2、关于理想能否实现的问题,有9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可以,这说明当代中学生是充满自信的。只要付出行动,就一定会成功的。[三]、1、有无近期目标,实质上是为了理想是否在计划地努力实施的问题。无近期目标的同学,实质上是空怀理想的人,再自信也不会成功的。
2、对于近期目标的内容,大家都寄予在了学习上,我认为还应增加一些向目标进军应具备的其它素质。如:德育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1、近期目标:只是为达到理想而向前迈的一小步,当达到后应为继续努力,而不应选择放弃。
2、理想也仅仅是人生的航标,并不是最高点,也不是终点,要想到达最高点——人生的顶峰,仍只有去努力奋斗,而且,人的一生都应是努力相伴的。
[五]通过调查,得出的竟是高达60%的厌学率。那些自称有远大理想却又不喜欢学习的人是痛苦的。因为因为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努力学习才是实在理想的坚实阶梯。而学习需要兴趣才能持久。应当多想想学习的乐趣,如:做出一道难题时的喜悦,想想一节课后的收获,同样也会有一种成就感。人生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日常事务,衣食住行、各种应酬等;第二个层次是事业,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业;第三个层次是审美,也可以说是思想和认识的境界;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级,一个比一个更接近人的精神内核。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只能在第一个层次中生活。他的精神内核得不到补充和发展,人就处于停滞状态。
17岁的马克思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写道:“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也许可以成为一名著名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和完美的人。”那些为了我们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历史证明,他们是伟大的人;那些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证明,他们是幸福的人。正是马克思作出了为人类谋利的选择,把他引向了一条壮丽的人生征途,造就了一个千古不朽的人。可见,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他们选择了伟大的人生。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从小把游历天下当作理想,最终用34年时间的努力完成了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留芳百世。这种理想代表的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力下派生出来的毅力与信仰,是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与豁达,让后人敬佩。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在毕业论文上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此后,马克思一直循着“寻找人类幸福”的伟大指针,费尽毕生40年精力写出了《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理想就是勇敢者一生一世的追求,是舍生忘死者至死不渝的壮烈。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就以“献身革命以救国”为理想,以“天下为已任”为雄心壮志,终于成为一位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伟大领袖。此时的理想就是浩瀚海洋中指路的明灯,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是一个人的奋斗方向,实质上也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并决定了你的人生质量。人生的理想,在你不断跌倒与爬起的过程中,见证着你成长的一点一滴。也许完美的表现并不存在,但只要自己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人生就一定会更精彩。初中学生现阶段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学好科学知识,掌握好本领,将来为自己的幸福,为更多人的幸福而服务,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任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从1岁到101岁都可以为自己绘制一张未来的蓝图,因此理想并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青年人对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愿望;青年时代树立了崇高的、远大的理想,就会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所以革命前辈李大钊同志曾这样讲过:“青年啊,你们临开始行动之前,应该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 人生需要信念,如同花草需要养份。没有养份,花草就会枯萎、殆尽。即使苟活,也只不过是残红、惨绿,再也没有生机与活力。人生需要信念,坚定的信念。人生的道路固然难以一帆风顺,固然布满荆棘、充满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总会看到希望,看到曙光。即使前路有再多的艰难困苦,即使前方的风浪再大,也会执著追求,无怨无悔。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成功后的荣光,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在于信念的树立与坚持的过程。罗曼•.罗兰曾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人生如歌,信念如调。没有调的歌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歌,没有信念的人生永远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人生需要信念。有了信念,才可以使你拨开云雾,见到光明,见到希望;有了信念,才可以使你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所以,青少年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有价值的人,就应该树立理想,树立崇高的、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对于个人而言,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则是最危险的动摇。
回顾孩童时期,孩子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中谈到理想话题时,活泼得像一只只可爱的兔子,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渴望。展望他们今后发展的缩影——当代大学生,据相关媒体报道,在被问及个人理想的时候,常变得支吾。而在鼓励放开思路无所顾忌的时候,却能“畅所欲言”,但无非是毕业以后有高薪的工作,理想的待遇,舒心的生活。难道孩子今后的理想与信念就这些了吗,儿时的热血澎湃都去哪里了呢?也许是受社会庸俗思想的纷扰,使众人对物质看得如此之重。不可否认物质固然重要,没有物质生活谈何安心工作,没有物质生活谈何透支体力,但是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在全身心追求物质享受的时候,思想是多么的贫乏。理想曾是刚进大学校门时充斥着全身的活力,信念曾是那年少时活跃在体内的灵魂,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多,连原先空有的一腔抱负也慢慢的消逝,如此可悲的局面是否会在孩子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再次上演?感叹之际不觉环视孩子周遭,现阶段的初中生再谈到理想和信念的话题时没有了过去的豪言壮语,较多的是现实与保守,更有甚之羞答得如含羞草般。
第二篇:理想和信念
理想和信念
——对人生重要意义的论文
班级:物流1131姓名:黄永雄学号:1123002027提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其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但在人生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加强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 大学生 人生观 人生观教育 现状与对策
正 文: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能否树立
起正确的人生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民族的未来。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
一、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区别在于是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还是错误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和活动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确立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实际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人们的一种信念,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有意义的人生。
二、大学生人生观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其主流是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渗透和冲击、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个性心理尚未成熟,致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少数大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仍然严重存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薄。
1.对待人生的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把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大小及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但是一些西方社会低级、庸俗的文化意识和错误的社会风气必然波及到我国大学校园,对青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中存在着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倾向,他们人生追求中,重实惠轻理想追求、重利益轻奉献、重个人主义轻集体主义、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功利化”、“多元化”的不良苗头。
2.对待金钱的看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杜林致教授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总体上对金钱持积极、认可的态度,但不把金钱视为成功的标志,并且认同合理理财,积极投资、愿意参与慈善捐款。即便如此,2008年人民网针对中国大学生金钱观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的大学生是拜金主义者。学生中跟风攀比现象呈抬头趋势,日常生活里比谁的衣服是名牌,谁的化妆品高级,谁的手机最潮……加上一些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社会阴暗面的过分渲染都导致了大学生不安分的消费心理,产生许多消费误区。校园里一度流行着“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找工作看钱途”等口头禅。因此,专家呼吁,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金钱观”和理财意识需要科学引导。对金钱的过分看重会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急功近利、思想偏激。
3.对待职业的选择。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今天,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多数学生都能放下“天之骄子”的光环,勇敢地面对竞争,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甚至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可是令人担忧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择业时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而淡化了社会责任,忽视了社会需求,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甚至寄希望于社会关系上,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捷径。这些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教育的对策
1.加强自我管理。
人生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心理塑造工作,需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良师益友的引导。
大学生在蜕变过程中,应从本校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同时,主动选修一些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立场坚定;吸取前人的优秀思想,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健全的心理、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情趣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树立健康人生观。
2.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大学的青年学生虽然意识渐趋成熟,不再迷信父母的权威,希望通过民主平等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自己所要面临的职业选择、社会交往、爱情婚恋、人生发展等重大问题,但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在经济上和情感上对家庭还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仍然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开放式教育的高校,主要是宏观上的指导,无论是课任老师还是辅导员都不可能经常对每位学生的生活细节,心理变化关心到位。家长更应积极配合学校,经常提醒孩子在学会自理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加强学校教育。
在大学的德育工作中,人生观教育一直是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当前大学生人生观念的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基本是端正的。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校园,一方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更要发挥好主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人生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和典范教育,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大学生在人生观教育中认识人生,感悟人生,并且从中受到教育。就高等院校而言,应该始终坚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伦理的向导、人类良知的灯塔,充分发挥对青年学生的引领、示范和陶冶作用。
4.加强社会舆论导向,校内校外双结合。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需要依靠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而且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社会各界和大众传媒都有责任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出一份力。青年大学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接受各方面的文化影响比其他阶层多,社会大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大学生教育的整体构架才能平衡,才能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国家的储备人才,中间力量的大学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及成才使命感,立足现实,从大局出发,把个人的理想、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对策.论文汇.[3]原喜泽.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探析.2011/12/18
第三篇:理想和信念
理想和信念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美好的生活”.所以人应该从小有理想,有宏志.人生之于理想,如同飞鸟之于羽翼。飞鸟没有羽翼,就不能展翅高飞,掠过长空.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求学前夕留给他父亲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诗中表露了他的理想他的宏志,再加上他不断为理想奋斗的信念,使他最终成为一代英明领袖.还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读书时的那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曾让许多人惊叹.他的远大理想让他从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也让他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蒲松龄也说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的这副自勉联激励了许多有志之士.当然漫漫人生中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远大的理想外,我们还要有坚定的信念, 人生之于信念,如同航船之于舵手。航船没有舵手,就会在大海中迷失方向,就会在暗礁险滩中葬身,就会被惊涛骇浪所吞没。美国著名的人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正是依靠坚定不移的信念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争取黑人的自由平等.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根本,当你拥有信念,你就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创造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奇迹!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
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后,我们要付出所有的努力来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会失败.但即使失败了,我们也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有理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不要放弃.让我们每个人都点燃智慧的光芒,放飞明天的希望,为理想插上翅膀,在湛蓝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第四篇: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专业: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8日——12月21日
调查地点:河南理工大学
调查对象:机械学院一、二年级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希望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得出一些实用的数据了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一些实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调查报告
人生追求,就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在教育、指导我们,因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走向未来,最终在高考的分岔口处,我们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们是坚持自己的已有目标奋进呢,还是重新步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之路?我们就此进行了对当代大学生关于人生追求的认识以及规划的深入调查。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情况以及他们对人生追求的看法,我们共向学生提出15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短期的愿望并表明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向着最终的目标奋斗;有18%的学生的专业还是别人帮自己选的,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对各专业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但当他们了解之后,就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还有55%的学生是自己随便选的专业,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仅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考上大学。这些数据很明显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生的遥远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那么,在进入大学的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他们还是那么迷茫,不知所措吗?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1、近8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经十分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在实现人生追求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多种坎坷,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肯定会遭受各种挫折,比如:感情受挫,来自恋人的伤害;没有成就,事业受挫;人情冷漠,孤独,不被人理解;空虚,无所寄托等等。那么,我们就需要精神上的动力,这种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1、专业,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追求吗?
据调查,27%的学生是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有21%已经有了详细的人生规划,奔着他们的人生目标,在不断的努力着。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只要想到:我还有追求,就会咬紧牙关,向着目标靠近。79%当然还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不同的人生目标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额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又有着不同的人生价值。——这是我们思修课的所获。所以我们应该谨慎考虑,充分考虑过后在制定详细的人生规划!
无论是别人为我们选的专业还是自己随便选的,进入大学,一个崭新的平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因此,现在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经统计调查,关于“你觉得你目前是那一类大学生”这一问题,我们分别对大
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大一新生有58%认为: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还有36%觉得在大学里,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考虑。那大二的优势怎样想的呢?同样,认为未来形势严峻,学习没有目标的就占了56%。整体来看,我们大学生对未来都很茫然。难道说不是自己的理想专业,就真的没有指明方向的航标了吗?其实,我们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进行调查,旨在为我们大学生指明方向。既然我们都知道自己处于何种状态,就说明我们还在为自己的未来思考着。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即就是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在树立起目标之后,就应该努力实现目标,不要辜负自己的汗水!
2、毕业,就等于实现了我们的人生追求吗?
幸福的人生是什么?有78%的学生认为就是家庭美满,事业成功。这么高的赞成率表明我们大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那么,在你毕业之后,你会先着手哪一方面呢?继续深造,考研,考硕士,考博士;打工挣钱;着手创业;结婚安家。其中选择“继续学习” 的学生就占了54%。近年来,“你准不准备考研”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是刚进大学的新生还是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大多都会毫不犹豫地去考研,这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有16%的的学生准备着手创业,尽早的步入社会,培养经验,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他们充满自信,昂首走向自己的人生舞台。27%决定打工挣钱,他们并不是说大学里什么都没学到,然后就去打工挣钱,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始寻找工作,以便在工作中增长见识,就业谋生。
所以呢,毕业,并不等于实现了我们的人生追求,在毕业后,我们还应该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的!
3、挫折与动力,能助我们实现人生追求吗?在调查中,我们收集了关于在大学生实现人生追求的旅途中遇到的来自几方面的挫折问题。10%来自感情受挫,主要是恋人的伤害。谈恋爱,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实谈恋爱不见得会影响学习,会阻碍我们对人生追求的实现,或许这种“感情受挫” 一方面会助我们成长,另一方面又会潜移默化地成为我们的动力。“没有成就,事业受挫”占了37.5%,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至今没有成就会重重地打击我们,也许会使我们丧失信心,说不定还会重新帮助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这会使我们情绪消沉,说不准又会唤醒我们。“人情冷淡,孤独,不被人理解”就需要我们用爱来融化,用我们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去击破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这些小的挫折,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吗?在实现人生追求的征途中,它们,只是小菜一碟!
可以看出,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实现对父母的报答之恩”占了较大比例——46%。父母,是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成人的人,大学生基本上都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恩,所以,这种动力来源是强大的,无坚不摧的。实现自我价值,也是我们大学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塑造完美人格,实现人生追求,体现人生价值,这是大学生的义务。为了国家的需要,6%的学生认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国家的人才需求,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有10%觉得金钱闪闪发光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我们又会为了它而奋斗着。不论是金钱也好,父母的报答之恩也罢,都在激励我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而奋斗。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关于人生规划以及对人生追求的认识的调查,我们在此希望有梦想的同学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希望绝大多数的同学尽早确立自己的远大追求,向着目标奋斗,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色彩。不要虚度光阴,因为“寸金难买寸光阴”!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根据对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见如下: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五).树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努力帮助后进学生鼓起理想的风帆。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引发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引发的思考
大学生张某(女)远在异地就读的高中恋人赵某通过视频聊天“喜欢”上了睡在自己上铺的好友王某,并背着自己和好友“交往”。在意外得知真相之后,张某被恋人和好友的双重背叛击倒,并在当晚割腕自杀„„由于被室友发现,抢救及时,得以保住性命。在这个自杀事件中,张某在举刀时竟没有考虑到身患癌症病入膏肓的父亲,把为人子女的责任抛之脑后;王某虽有悔意,称“自己也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但也不愿放弃和赵某的“感情”,或许是认为当第三者也不是什么问题;而赵某在得知此事之后,只是说“希望两个女孩可以互相照料,共度难关”,绝口不谈自己的错误及责任„„
如果说上述事件只是个案,不能代表当今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弱化甚至缺失,那么纽扣掉了去找辅导员,而不是自己学着缝;考试挂科就埋怨老师出题难,而不是检讨自己平时学习不认真;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也只是一味的抱怨对方的种种不是,而不是在自身寻找原因等等这些现象,则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常见的。作为大学老师,面对学生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多次教育无效后,多数时候也很无可奈何。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传统道德分化,导致了道德共识危机;黄赌毒等现象的蔓延,污染了社会生活环境;错误的舆论引导,造成大学生消费观、认识观的改变。有些大学生觉得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吻合,为求得现实的世俗幸福,他们将金钱的多少与幸福的程度等同起来。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不是为了完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而否定这一社会,但对于自己在净化、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责任,却不愿意承担。
2.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责任感缺失。
我国的学校教养向来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只是挤出极少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并习惯于以政治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盲目地要学生背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责任,这种“乌托邦”式的苛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状态。
3.家庭教育的空缺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乏回报他人的实践,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对自我、家庭、社会负责的精神。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只要专心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不用做家务,不必关心父母,闯祸自然有父母担着„„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在父母如此的教育下,未必专心学习,却学会了以学习为借口逃避责任。因此,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而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该是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1.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践证明,大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包括公民责任意识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公民责任意识。反之,公民责任意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因材施教,多给与学生赞赏和鼓励,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更好的完善自己,从而培养责任感。
2.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有效整合的教育网络。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效整合与互动才能逐渐形成。对于社会而言,对具有强烈公民责任意识的行为给予广泛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感化作用,引导和激励社会公民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另一方面,对不具备公民责任意识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批评和道德谴责,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崇尚美德,人人具有公民责任意识的健康的、良好的、是非分明、扶正驱邪的社会氛围。对于家庭而言,家长应改变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应摈弃孩子上大学是为了给自己脸上争光和光宗耀祖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教育孩子要站在社会的高度好好学习,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学校而言,应重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生活环境,增强教师,尤其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公民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并希望社会、家庭和学校看到这个现象,能及时吸取教训,从基础做起,从娃娃抓起,让如今的“90后”以及今后的少年儿童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不缺乏责任教育,成长为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