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 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我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8年第9次常务会议精神,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家下达给自治区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区万元GDP能源消费量由2005年的4.14吨标准煤下降到3.31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降低20%,年均下降4.4%。全区二氧化硫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9.3%,总量控制在31.1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削减14.7%,总量控制在12.2万吨以内。2006和2007年,我区连续两年没有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4%的自定节能目标,累计只完成了“十一五”总体目标的22.5%,要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如期实现,今后三年年均降耗要达到5.74%。今年,如果按照国家双向考核的要求,自治区万元GDP综合能耗要比上年下降6.81%,才能保证三年完成节能总目标55%的进度要求。2007年,我区COD和SO2排放量虽然实现了双下降,但COD排放量与2005年基数基本持平,SO2排放量仍高于2005年的水平,今年要完成COD、SO2排放量分别下降3%和4%的计划目标,排放总量要分别控制在13.3万吨和35.5万吨以内。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由于宁夏资源和产业特点,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工业领域的比重大,工业能耗占全区总能耗的85%,工业COD排放量占全区总排放量的77%,工业SO2排放量占全区总排放量的90%以上。因此,进一步做好工业领域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是确保各项预期目标任务完成的关键。全区上下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切实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振奋精神,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硬指标、硬任务,下铁的决心、用铁的手段,不折不扣地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二、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关于“十一五”前三年完成节能减排任务55%的要求,2008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要比上年下降6.81%,COD排放量下降3%,SO2下降4%。据此,将今年节能减排分解到各市和重点企业。
(一)节能目标
银川市万元GDP能耗下降7.21%,能源消费净增量控制在47.7万吨标煤以内;
石嘴山市万元GDP能耗下降8.07%,能源消费净增量控制在64.2万吨标煤以内;
吴忠市万元GDP能耗下降8.95%,能源消费净增量控制在14.2万吨标煤以内;
固原市万元GDP能耗下降0.67%,能源消费净增量控制在12.8万吨标煤以内;
中卫市万元GDP能耗下降9.76%,能源消费净增量控制在10.2万吨标煤以内。
19户千家企业完成节能量23.7万吨标准煤,自治区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今年底必须完成总目标的55%。
(二)减排目标
银川市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9%和2.0%;
石嘴山市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3%和5.78%;
吴忠市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2%和2.3%;
固原市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0.9%和-1.62%;
中卫市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9.26%和10.29%。
三、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节能降耗考核及奖惩(暂行)办法》和《自治区“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结合国家新的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市及重点用能企业和列入污染减排计划重点企业,今年实施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双考”。
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地区,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书面检查,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整改期间,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暂停对该地区高耗能项目的备案核准,暂停该地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暂停安排中央及自治区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未按规定限期完成整改任务,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地区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向组织部门通报。
未完成节能或减排考核目标任务的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自治区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提出整改措施。企业领导不得参加自治区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整改期间,自治区有关部门取消各类扶持资金、国债项目、铁路运输等优惠政策;对新增工业用地从严控制,暂停该企业和该企业所在集团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金融部门暂停信贷支持。连续两年没有完成节能降耗和当年没有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国有企业,按照企业领导班子管理权限调整企业领导班子。
对完成年度节能减排考核目标任务的地区和重点企业,自治区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年度节能目标考核排名在前10名的重点用能企业,自治区给予50-100万元的奖励;对按期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并通过考核的企业,根据核定的减排量,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奖励。
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总量控制。从现在起,凡属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核准和备案权全部上收至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经委,各市县、其他部门一律不得批建铁合金,小型或不属于资源综合利用的火力发电,商品电石,非资源综合利用的水泥,对尾气、煤焦油等没有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的焦炭等高耗能项目。今年,要有计划地对重点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实行限产,全区铁合金产量比计划减少20万吨,年产量控制在90万吨;商品电石产量比计划减少10万吨,年产量控制在200万吨。对COD和SO2排放超标企业、未开展规划环评的工业园区、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地区,自治区投资主管部门不再备案、核准、审批其新建或技改项目。全区新建、扩建电厂必须同步配套建设烟气脱硫工程。年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所有新建项目都必须获得COD和SO2排放指标,未通过节能评估和未取得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自治区经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物价局等部门要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抓紧研究提出对高耗能企业提取价格调节资金的意见,报政府研究决定。
五、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没有准入许可、排污不达标的企业或工艺设备要进一步排查并立即淘汰。今年完成造纸1.5万吨、水泥88万吨的淘汰任务。今后三年,淘汰小火电机54万千瓦、焦炭165万吨和单炉12500KVA以下电石炉设备。自治区经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政策,引导限制类和淘汰类生产企业提前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进入“五优一新”产业配套和设施农业。
六、强化主要污染物削减措施
列入自治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燃煤电厂脱硫工程、造纸企业碱回收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按期建成,投入稳定运行。逾期未运行的,燃煤电厂要限产限排,造纸企业要关停制浆生产线。其他现有燃煤火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综合利用电厂都必须尽快开工建设脱硫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要同步进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一年后污水处理量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三年内不低于85%。全区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完成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各地要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对集中供热锅炉实施除尘脱硫技术改造。
七、加强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要严格执行国家《节约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各级节能监察部门要对全区年耗能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进行节能监察,对产品单位能耗超过限额标准的责令其进行停产整顿。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环保执法力度,对正常生产企业擅自停运或闲置环保设施的予以高限处罚。擅自停运脱硫设施的,按脱硫电价的5倍扣减电价,全额追缴二氧化硫排污费;擅自停运碱回收设施的,按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3倍罚款,并责令停产整治;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未按减排计划正常运行的,暂停审批、核准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区所有新增COD排放建设项目。凡是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处以高限罚款并责令停产整顿,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要求或治理后仍不达标的,由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关闭、停业或转产。
八、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各重点用能企业要增设节能管理岗位,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开展能源审计。保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及财政节能奖励项目按期完成。所有排污企业必须按核定总量持证排污。2008年底前要建成自治区和其余4个市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国控、区控重点污染源中的“双超”和“双有”企业必须在2009年底前完成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与各级环保部门联网,对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连续监控,增加监测频次。
九、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
自治区统计局、经委和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能耗指标数据的联合审核,确保数据准确、及时。统计部门要加强能耗指标监测体系建设,强化节能预警机制。要建立5市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月报统计制度,科学分析能源消费、节能指标完成和重点能耗产品产量变化等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定期向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对拒报、迟报、虚报、瞒报能源统计报表和能源消耗状况报告的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要尽快建立自治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能源统计制度。
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不断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实行节能责任制和问责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搞好节能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曝光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现象,宣传节能典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中小学开展节能宣传和实践活动。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减排技术交流,加大节能减排管理和培训。要综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辅之以必要的法律、行政手段,尽快完善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确保节能减排达到预期成效。
第二篇:《河北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
《河北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
冀工信节〔2010〕385号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省冶金行业协会,河北钢铁集团,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加快我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钢铁工业科学发展、清洁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河北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九日
河北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加快我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钢铁工业科学发展、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现状
钢铁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省粗钢产量突破1.3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23%,能源消耗占全省总能耗的32.27%、全省工业总能耗的42.85%;新水消耗占全省工业的9.7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占全省工业的23.38%、22.75%、32.08%。
近年来,我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97.48千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585.34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3.61立方米,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吨钢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钢渣、高炉渣、尘泥利用率较高,分别达到90%、99%和99%以上。
当前,我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仍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仍有差距。按照工序能耗计算,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中37.0%的烧结工序、17.2%的炼铁工序、73.1%的转炉工序、22.2%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定值;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为0.83%、5.34%和18.05%,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有待加强。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氮氧化物、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虽然在重点钢铁企业中,大宗固废的利用率较高,但利用的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综合利用的水平亟待提高。
四是落后产能依然存在。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等落后装备仍占一定比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先进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重点大中型企业高炉干式炉顶压差发电(TRT)、干熄焦、转炉干法除尘配备率低,煤调湿技术尚未得到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技术规范尚不完善,企业能源环保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降低钢铁生产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加强技术和机制创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我省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水平,推动我省钢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工业。
三、主要目标
2011年底,全省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595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低于3.5立方米,水重复利用率95%以上;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小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明显提高;年新增35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到“十二五”末,重点钢铁企业能耗、水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590千克标准煤,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全部达到国家和省《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全面实施综合污(废)水回收利用,钢铁联合企业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运行烧结机全部实现全烟气脱硫,有条件的球团生产设备实施烟气脱硫,吨钢二氧化硫排放达到1.0千克以下,单台烧结面积180㎡以上烧结机要实现脱硝工程,氮氧化物、二恶英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冶金废渣基本实现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率较大幅度提高,废钢循环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全省钢铁企业基本达到“清洁生产企业”以上水平,重点钢铁企业基本达到“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水平。全省重点钢铁企业基本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以下简称“两型”企业)。
四、主要任务
(一)坚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等淘汰标准,加大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制定和落实淘汰落后计划,确保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炼钢电炉等落后技术装备。
(二)深入开展能效对标达标
督促钢铁企业对照GB 21256-2007《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2008《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1-2008《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和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能效值,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不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省冶金行业协会要建立和完善全省钢铁行业能效对标信息平台,定期发布主要工序能耗领先水平和领先企业名单,引导钢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
(三)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钢铁企业改建项目必须同步配套建设节能环保设施。高炉应配套余压发电装置和煤粉喷吹装置,烧结机配套烟气脱硫脱硝和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焦炉配套干熄焦及收尘、煤气脱硫装置,焦炉、高炉、转炉配套煤气回收装置,铁合金矿热电炉配套烟尘回收处理、余热和煤气回收装置等。
(四)加强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督促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设立能源、环保管理岗位,健全企业内部能源环保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
积极支持重点钢铁企业新建或改造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及自动化,应用信息技术对能源输配和消耗情况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不断加强能源的平衡、调度、分析和预测,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显著提高企业科学用能、科学管理水平。
按照GB/T 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组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按照GB/T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组织企业开展工业锅炉能源利用效率测试。依据GB/T 3484-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13338《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规则》、GB/T 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组织企业开展能量平衡测定工作,找出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加以实施,降低能源消耗。
(五)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
焦化工序加强焦炉改造,重点发展高压干熄焦、煤调湿,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烧结工序加强烧结余热利用;炼铁工序强化高炉喷煤、高炉干式TRT,鼓励建设BPRT;转炉工序提升煤气回收利用水平,发展干法除尘、低压饱和蒸汽利用;热轧工序积极推广应用蓄热式加热炉、热送热装和无头轧制。钢铁企业要做好全煤气高温高压锅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热电联产、饱和蒸汽余热发电、清污分流、循环串级供水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全流程系统优化和提升煤气、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利用。
(六)加强企业节电节水工作
鼓励企业积极采取综合节电措施,推广应用变频调速、节能型变压器、高效风机水泵、无功补偿节电、蓄冰空调和余热制冷等技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按照GB/T 8222-2008 《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开展电平衡测试,强化用电管理。
贯彻实施《河北省钢铁企业节水技术导则》,规范全省钢铁工业节水工作,降低吨钢新水消耗。研究制定《河北省节水型钢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创建节水型钢铁企业活动。鼓励钢铁企业开展城市中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替代。
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和企业用水审核工作。企业要根据GB/T 17639-1998《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GB/T 12452-2008《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找出企业用水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节水技术措施,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七)完善计量器具配备使用
钢铁企业要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严格落实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准确记录能源计量数据,提高对能耗和排放计量检测的准确性和计量数据的分析能力,用能源计量数据指导企业生产,发挥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八)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作
积极支持钢铁企业编制清洁生产规划,开展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中提出的技术、经济、环境上可行的中高费方案。推广应用烧结烟气循环富集技术、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洁净钢生产系统优化技术、转炉炼钢自动控制技术、转底炉处理含铁尘泥生产技术、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等典型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九)开展“两型企业”创建活动 推荐具备条件、有代表性的钢铁企业,创建国家级 “两型”企业,并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省级试点,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批“两型”企业示范典型,推动全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十)加快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开展钢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支持和引导省内重点钢铁企业加快建立以钢铁企业为中心,集钢铁生产与化工、建材、能源转换等行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废物综合利用。
推进钢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支持钢铁企业建立废物消纳中心,对工业废物、废橡胶、废塑料等废弃物尤其是有毒有害固体废物进行消纳处理,推进钢铁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努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强废钢铁供应基地建设。围绕车辆、舰船、机械、家电等机电产品报废拆解,大力推进废钢铁资源分类分级高效利用。支持省内大型钢铁企业开拓国外供应渠道,更好地利用境外废钢资源。
(十一)推进冶金废渣综合利用
重点解决冶炼废渣高附加值利用、粉煤灰及尾矿综合利用问题。探索钢渣磁选后尾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和途径,推进钢铁渣微粉加工、氧化铁皮生产粉末冶金利用;加强矿山企业尾矿综合利用,做好废弃尾矿有价组分复选回收工作,做好闭库尾矿库、排岩场生态恢复治理。推广尾矿生产建材、干排填埋塌陷区、胶结充填采空区等尾矿综合利用技术。
(十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大型钢铁企业成立面向钢铁行业服务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钢铁行业节能服务公司,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钢铁行业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十三)抓好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作
认真落实《河北省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指导意见》,组织开展脱硫脱硝技术后评估工作和技术、经验交流活动,指导企业合理选择脱硫脱硝技术工艺,实施脱硫脱硝工程。已运行的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脱硫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实际使用原材料硫份超过设计标准的、烟气不能全部实现脱硫的要完成技术改造。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准入条件
按照《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把节能减排指标作为项目准入的重要标准,加强钢铁行业项目建设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国家钢铁行业能耗、排放强制性标准,加快制定《河北省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把好能耗和污染排放关。研究按照节能环保标准甄别落后产能的机制,把钢铁行业能耗、环保及清洁生产等指标作为界定落后产能的主要标准,定期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机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二)实施政策引导
加快研究出台鼓励钢铁企业开展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研究烧结烟气脱硫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脱硫工作;把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同时,省内各级财政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要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强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引导金融信贷机构加强信贷支持。
(三)鼓励技术创新
开展钢铁行业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循环发展模式等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开展烧结机脱硫脱硝等重难点技术攻关。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引导先进、成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制定《河北省鼓励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目录》。
(四)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能耗限额标准,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加强对钢铁企业能耗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各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实施钢铁企业污染排放在线监控,及时掌握钢铁企业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依法处罚并适时向媒体公布。
开展钢铁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对于达不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的钢铁企业,进行强制性第三方审计。
(五)开展目标考核
对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节能责任书的钢铁企业,建立和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积极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没有完成节能目标的钢铁企业要实行问责,及时组织整改。建立适合我省实际的《河北省钢铁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指标达到《河北省钢铁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等级的钢铁企业,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授予“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企业”称号,予以表彰和奖励。
(六)加强组织协调
各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要加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按照本实施意见要求,抓紧落实,切实抓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能评、重点技术推广、技术改造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取得实效。省冶金行业协会要加强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第三篇: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应对实施意见
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应对实施意见
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应对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2010年5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确保实现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和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好重
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省政府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建立和完善全市节能减排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法规和标准为规范、监测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依托、统计和计量等为基础的节能减排协同推进机制,全面完成我市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依靠新技术、新工艺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能耗、重点排放点位的监管,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和舆论宣传力度,通过管理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确保全面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二、工作目标
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目标同比下降45%,必保“十一五”期末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化学需
氧量计划减排3500吨,排放总量控制在686万吨以内;二氧化硫计划减排19万吨,排放总量控制在105万吨以内。
三、坚持原则
坚持节能减排与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沈阳相结合的原则,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坚持把节能减排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形成全社会自觉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四、主要措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大力
度淘汰落后产能。
一是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二是严格把关新上项目,坚决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的项目。三是突出抓好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业、航空、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从严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加快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四是进一步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五是制定《节能法》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的分期淘汰和更新改造方案,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六是实施重污染行业整顿,依法关停小水泥等不能达到环保相关规定的重污染企业。七是拆除沈阳热电厂1、2机组及其配套锅炉,关停沈阳金山热电有限公司的小机组。八是启动苏家屯区、沈北新区等地区“一县一热源”建设工程。
以重点用能企业为节能减排“龙头”,带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全面展开。
1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以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为重点,建设一批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项目,重点推进电机系统节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等“十大节能工程”。二是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监察、能源审计、能效水平对标等工作,推动企业节能工作。三是促进企业开展结构、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的节能,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从注重单体节能转变到注重系统节能。四是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节能评估制度和环境评价制度,保证我市新增固定资产在材料、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做到节能减排。五是加快在线监控和节能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尽早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动态监控手段发挥节能监督职能。六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产品结构和工艺的优化升级实现节能减
排。七是继续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沈化、东药、沈煤等7家国家认定的“千家企业”节能工作经验和做法。
2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一是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把土地审核报批关,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二是加大对减排项目的投入,对减排重点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三是安监部门要依法强制淘汰一批落后、分散浪费能源资源的矿山企业。四是研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补偿机制,引导地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五是禁止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3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一是提高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医药、建材等重点行业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引导法库、康平地区的粘土砖生产企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陶瓷碎片等废弃物,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
用。二是扶持重点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三是积极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4加快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
一是对我市使用节能效果显著、性价比高、技术成熟的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以促进节能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壮大。二是示范推广节能型机电设备、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与产品。
5开展工业企业节能宣传、教育培训和表彰活动。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举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管员培训班,加强对重点用能操作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三是结合节能考核结果,对节能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1积极推进建筑节能。
一是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设计标准,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进一步落实建筑领域禁用粘土实心砖的规定。二是加强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参建各方建筑节能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凡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不得开工、验收备案和销售。三是加强对建筑维护结构保温工程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情况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规范企业行为。
2加强交通运输节能。
一是加快建设便捷、高效、节能的一体化交通系统,推进公交优先。二是提高交通工具的能效,加快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老旧车辆,鼓励使用能耗低、性能好、排放少的节能环保型车辆和新能源汽车。三是加快建设完善智能交通系统,鼓励推行出租汽车电话预约、定点供车制度,降低车辆空驶率。四是继续加大车
用乙醇汽油推广力度,鼓励开发利用纤维乙醇、生物柴油等石油代用技术。
3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一是积极宣传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冰箱、空调能效标识制度,监督检查生产和市场环节能效标识执行情况,促进高效节能、节水、环保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淘汰落后产品。二是推广稀土节能灯等高效荧光灯类产品、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及电子镇流器,减少普通白炽灯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实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提高高效节能荧光灯使用比例。三是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温最低标准,夏季公共建筑空调温度不低于26℃。
4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一是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减排工程。确保新民市吉康污水处理厂等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达到国家污染减排相关要求;推进康平县城北污水处理厂等1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前正常运行。二是着力实施燃
煤电厂脱硫改造减排工程。确保沈阳沈海热电有限公司等前期已完成脱硫改造机组、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1和2机组、沈阳金山热电有限公司、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厂等电力企业脱硫设施正常运行,达到国家污染减排相关工作要求;完成沈阳新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有限公司等4家电力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工程。三是有效推进大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减排工程。年内完成30台锅炉脱硫改造任务;加强对浑南热力有限公司等前期已完成脱硫设施改造企业的监管,确保减排设施正常运行,达到国家污染减排相关要求。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1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一是加大阶梯水价的实施力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二是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强化收费征
管,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三是加快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对已安装脱硫设施、达标排放且正常运行的燃煤电厂上网电量给予脱硫加价。那一世范文网
2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
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一是各级政府每年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主要用于节能减排项目投资的贴息、补助。二是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统筹安排好专项资金的使用。三是完善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四是企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五是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污染治理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要专项用于节能减排的再投入。
3完善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
一是政府加征的差别排污费和高耗能产品超耗加价费等要专项用于节能减排。二是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征收管理。三是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国产设备的企业,要及时办理所得税抵免和加速折旧手续,切实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企业用于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五是研究制订我市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和组织领导。
1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一是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实行1 2 下一页
第四篇: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措施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跟踪和管理,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企业作为节能的主体,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市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加大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长江、清江、河水质保持稳定,河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和大部分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生态保护和建设逐步加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一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的特征。环境违法现象、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矿山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现象仍很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加重。部分县、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三)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峡库区水质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同等城市的前列,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实现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四)主要目标。到期末,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降低率达到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和5.64万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把宜昌市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五)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加强法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六)积极推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抓紧制定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突破性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七)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认真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准入制度,有效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八)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当前,应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1号),认真落实淘汰小造纸、小水泥工作方案。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重点推进磷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把宜昌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磷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四、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十)强化工业节能。根据《节约能源法》,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督促企业完善节能管理机构,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设立能源统计台帐,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抓好重点耗能产品节能,开展合成氨、烧碱、水泥等重点耗能产品综合能耗,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找差距活动。重点做好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52家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要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用能现状,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
(十一)推进建筑节能。认真贯彻执行《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新建工程必须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建筑节能标准,现有建筑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同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加快淘汰实心粘土砖步伐,到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年底,新型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市中心城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自年7月1日起,夷陵区、点军区和亭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提倡和鼓励其他县级市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到年,水泥散装率达到43%,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十二)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共交通车辆使用双燃料或清洁燃料。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大力推广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技术措施,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充分利用长江水运优势,加强集装箱、能源物资、矿石深水码头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十三)合理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城市灯光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倡导科学消费,培养节约消费行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十四)抓好农村节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大力推广太阳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加快农业机械及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促进农机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墙体材料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十五)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各级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带头节能。重点抓好行政办公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及办公设备节能。推动政府节能采购,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选用节能产品。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
五、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六)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严肃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定期监测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制定长江中下游(宜昌段)、运河、柏临河、渔洋河等流域及清江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
(十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对年底前投运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电厂,在年底前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加强小火电机组专项治理,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实施在线监测管理。在宜昌城区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燃煤电厂,禁止新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严格执行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要努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十八)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宜昌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全省城镇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县以上城市必须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运行监管,保证正常运转,确保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目标要求。
(十九)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各级财政要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农业、农村环保投入。
(二十)强化生态保护。加强对磷矿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恢复。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要统一规划,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积极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二十一)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快宜昌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辐射污染源的跟踪监管,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二十二)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七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认真筛选推荐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十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把节能技术、节能新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的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二十四)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支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及环保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七、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二十五)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市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十六)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各级人大、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近期,要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二十七)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检查各项环境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污染排放情况的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经常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二十八)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认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全面开征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备用金制度,促进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积极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允许企业将其持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权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要认真执行《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定管理办法》,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九)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CDM项目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严格实行排污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费投入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整合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创新技术项目、新产品推广和开发。各县(市、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
(三十)实行奖励制度。市政府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九、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三十一)加强节能环保管理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节约能源法》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管理。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宜昌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筹备组建宜昌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实现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到位,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等能力建设满足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十二)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充实必要的统计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完善相应的职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建立能够反映本地区能耗水平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能耗统计调查体系。要强化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能源计量平衡测试,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三十三)健全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市、县两级要建立环境监控中心,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年6月前,市环保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设市城市要尽快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长江、河、官庄水库、河等重点水域要抓紧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年底前,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形成能够覆盖全市,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四)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能耗等指标;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每季度对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重点耗能产品单位产量能耗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推进环境保护政务公开,曝光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及时发布污染事故处置信息,公示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情况,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听证和公示制度。完善环保举报制度。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各有关方面都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三十五)广泛宣传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各级党政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深入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舆论工作,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组织领导
(三十六)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监督节能减排工作,审议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十七)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并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发改、环保、经贸、建设、交通、质监、财政、统计、科技、农业、教育、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跟踪和管理,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企业作为节能的主体,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市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加大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长江、清江、河水质保持稳定,河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和大部分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生态保护和建设逐步加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一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的特征。环境违法现象、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矿山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现象仍很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加重。部分县、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三)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峡库区水质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同等城市的前列,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实现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四)主要目标。到期末,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降低率达到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和5.64万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把宜昌市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五)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加强法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六)积极推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抓紧制定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突破性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七)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认真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准入制度,有效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八)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当前,应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1号),认真落实淘汰小造纸、小水泥工作方案。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重点推进磷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把宜昌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磷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四、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十)强化工业节能。根据《节约能源法》,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督促企业完善节能管理机构,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设立能源统计台帐,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抓好重点耗能产品节能,开展合成氨、烧碱、水泥等重点耗能产品综合能耗,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找差距活动。重点做好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52家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要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用能现状,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
(十一)推进建筑节能。认真贯彻执行《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新建工程必须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建筑节能标准,现有建筑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同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加快淘汰实心粘土砖步伐,到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年底,新型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市中心城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自年7月1日起,夷陵区、点军区和亭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提倡和鼓励其他县级市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到年,水泥散装率达到43%,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十二)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共交通车辆使用双燃料或清洁燃料。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大力推广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技术措施,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充分利用长江水运优势,加强集装箱、能源物资、矿石深水码头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十三)合理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城市灯光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倡导科学消费,培养节约消费行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十四)抓好农村节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大力推广太阳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加快农业机械及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促进农机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墙体材料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十五)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各级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带头节能。重点抓好行政办公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及办公设备节能。推动政府节能采购,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选用节能产品。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
五、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六)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严肃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定期监测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制定长江中下游(宜昌段)、运河、柏临河、渔洋河等流域及清江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
(十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对年底前投运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电厂,在年底前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加强小火电机组专项治理,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实施在线监测管理。在宜昌城区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燃煤电厂,禁止新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严格执行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要努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十八)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宜昌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全省城镇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县以上城市必须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运行监管,保证正常运转,确保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目标要求。
(十九)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各级财政要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农业、农村环保投入。
(二十)强化生态保护。加强对磷矿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恢复。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要统一规划,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积极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二十一)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快宜昌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辐射污染源的跟踪监管,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二十二)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七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认真筛选推荐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十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把节能技术、节能新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的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二十四)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支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及环保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七、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二十五)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市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十六)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各级人大、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近期,要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二十七)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检查各项环境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污染排放情况的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经常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二十八)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认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全面开征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备用金制度,促进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积极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允许企业将其持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权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要认真执行《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定管理办法》,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九)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CDM项目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严格实行排污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费投入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整合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创新技术项目、新产品推广和开发。各县(市、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
(三十)实行奖励制度。市政府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九、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三十一)加强节能环保管理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节约能源法》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管理。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宜昌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筹备组建宜昌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实现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到位,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等能力建设满足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十二)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充实必要的统计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完善相应的职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建立能够反映本地区能耗水平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能耗统计调查体系。要强化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能源计量平衡测试,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三十三)健全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市、县两级要建立环境监控中心,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年6月前,市环保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设市城市要尽快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长江、河、官庄水库、河等重点水域要抓紧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年底前,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形成能够覆盖全市,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四)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能耗等指标;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每季度对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重点耗能产品单位产量能耗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推进环境保护政务公开,曝光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及时发布污染事故处置信息,公示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情况,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听证和公示制度。完善环保举报制度。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各有关方面都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三十五)广泛宣传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各级党政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深入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舆论工作,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组织领导
(三十六)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监督节能减排工作,审议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十七)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并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发改、环保、经贸、建设、交通、质监、财政、统计、科技、农业、教育、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2014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2014年某某县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1、工业领域重点节能减排企业
博天糖业2、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工业节能减排要重点抓好博天糖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提高博天糖业日加工甜菜4400吨的干法输送比例,优化干法输送工艺流程,减少湿法输送量,从根本上减少用水量。二是提高对现有100t/h硫化床锅炉进行节能维护与检修,保证在加工期正常运行,达到最优燃烧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热能,节约燃料;三是提高对5000吨/日污水处理厂设备设施进行保养与检修,确保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四是对烟气、烟尘的除尘设备和二氧化硫的碱式吸收塔进行维护与改进,确保减排工作达标排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