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 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总结预防措施。结果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很多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患者及气候因素等。结论加强管理措施,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操作程序,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输液反应;因素;预防;处理措施 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输液虽然能治疗各种疾病,抢救危重病人的生命。但在输液过程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临床上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液体外渗等。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1.2 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作好记录,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引起各类不同输液反应的原因,然后分析原因进行讨论,做出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引起不同输液反应的原因 2.1 发热反应
因输入制热物质引起。多由于用物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灭菌不严,或已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1] 2.2急性肺水肿
输液速度过快,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是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3静脉炎
有化学性静脉炎和感染性静脉炎。2.3.1化学性静脉炎
主要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溶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留置管或留置管放置时间太长,引起局部血管壁化学性炎症发生。2.3.2感染性静脉炎
可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而导致局部静脉感染。2.4空气栓塞
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不紧密,输液管漏气。加压输液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2.5液体外渗
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或留置导管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血管外组织而引起。3 讨论
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有很多种,通过调查以上几种常见输液反应的原因,本文总结如下:输液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不严格,输液期间不及时巡查及操作时不细心均可导致以上几种输液反应。一旦出现输液反应,不仅会引发医患纠纷,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每一位护士必须要高度重视静脉输液反应,加强管理,把握好操作中的每个环节,把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4 输液反应的防范 4.1 发热反应
护士要强化无酒观念,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做好环境消毒和手的消毒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不合格药品、液体和器具的使用,以减少乃至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重者立即停止输液。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对症护理,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作好记录,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2] 4.2急性肺水肿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特别是对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输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进行调整。对老年人、体弱敏
感的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3] 4.3静脉炎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使用,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滴注药液,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并减慢点滴速度;长期输液者,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静脉内置管应该选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较小的导管,留置时间不易过久。4.4空气栓塞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生故障及时处理,连续输液者应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拔出较粗贴近胸腔较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格封闭穿刺点。加压输液时,应专人守护。4.5液体外渗
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之前。5 输液反应的抢救措施 5.1发热反应
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重者立即停止输液。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对症护理,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作好记录,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5.2急性肺水肿
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抢救。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你,安置病人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轻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加压给氧,氧流量达6到8L/min,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减少,从而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放入20%到30%乙醇溶液,以减轻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强体液排除,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适当给四肢加压,要求阻断静脉回流,使动脉血流仍通畅。每隔5分钟轮流放松一次肢体上的止血带。安慰病人,给予心理护理。[4]
5.3静脉炎
停止在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处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用50%的硫酸镁溶液或95%乙醇,每日两次湿热敷,每次20分钟。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到20分钟。中药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合并全身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5.4空气栓塞
发生空气栓塞,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强就能。左侧卧位和投稿足底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地处,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破碎成泡沫,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如果病人安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从导管中抽出空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处理。5.5液体外渗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抬高患肢,可局部热敷20分钟,促进局部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小结
以上调查资料说明一般的输液反应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预后是良好的,极少有并发症发生。但是,输液反应也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应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病人的用药认真查对,对每一项无菌技术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病人输液过程中做到经常巡视,随时注意观察病人,如有可疑反应症状出现应立即暂停或更换液体,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才能确保病人的安全。临床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降低其发生率,有赖于医、药、护的密切配合,出现输液反应一定要及时处理,更重要的是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做到全面控制输液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夏海珍,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4):1345.[2] 王春宏,芦育华,王燕平;输液反应的处理[J];甘肃科技;1996年01期
[3] 雍小兰,谭永红,张勤.输注速度在输液疗法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 [4] 王美珍;;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第二篇: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摘要】 目的分析引起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 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很多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患者及气候因素等。结论加强管理措施,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操作程序,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输液反应;因素;预防;处理措施
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非治疗性效应。输液反应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和经济精神上的负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据统计,约有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是因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呕吐、过敏反应,甚至休克等。因此我们医护人员,患者及陪同家属也需要对输液反应能有清楚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症状,妥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输液反应带来的伤害。
分析发现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1药物因素
1.1.1微粒异物研究表明,微粒异物注入人体后,可引起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鉴于微粒异物的危害性,各国药典对大容量注射剂的微粒数限度都有要求。但对小容量注射剂及粉针剂至今仍没有规定。现今,静脉给药时常常是多种药物配伍,研究表明,药物配伍后输液中的微粒数会增加,尤其是加入中草药注射剂和粉针剂。许多中药注射剂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其原因是中草药成分复杂,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使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较大差异。一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也可能有些生物碱、皂苷在配伍后pH改变而析出产生大量微粒。另据报道:将28个厂家有效期内青霉素等62种粉针剂溶配于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发现不同粒径的微粒都明显增加,而且不同厂家、来源、批号的产品差距很大。造成的原因是粉针剂溶解不全,输液pH改变、复配过程操作不当等。不单只配伍药物可直接带入或反应产生沉淀而引起微粒迭加超标,同样,操作不当、输液器具、输液环境也是引起微粒迭加的重要原因。如临床上习惯于静脉点滴前后将一次剂量抗生素粉针剂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中静脉推注,这样污染更严重。模拟实验证实微粒数增加25-100倍,且静脉推注微粒不经任何过滤直接进入血管;研究还发现用16号针头2次穿刺时,橡胶脱率为40%,6次几乎达100%;在切割安瓿时,瓶身若消毒不正确或未做消毒处理,锯开即掰,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药液。另外,输液器、注射器带入的微粒也不容忽视,有文献报道,通过实验检测证实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其不溶性微粒都有超标,加药时带入输液引起微粒迭加,同时30-50ml注射器的润滑剂硅油可形成不溶性微粒。
1.1.2大输液的质量与输液反应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输液一般整批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若发生碰撞瓶身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就会造成漏气而污染微生物,特别是含糖的输液,上述情况下极易长霉引起热原反应。
1.1.3热原迭加静脉给药时,联合用药比较多。各药的热原,加之输液器具迭加在一起,就有可能超过阈值而发生热原反应。如我院曾发生的几例热原反应,对其残液检查细菌内毒素反应均为阳性,而分别取同厂家同批号的输液、配伍针剂及输液器具,其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但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将以上药物模拟配伍后混合液检查细菌内毒素反应为阳性,由此可知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迭加超过了阈值而致热原反应。
1.1.4所加药品热原不合格
1.1.5药品稳定性输液贮存的环境不当或时间过长,可发生分解、聚合而产生杂质。如水解蛋白注射液、人血液制品等。再如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等盐类注射液,贮存过久会与玻璃瓶发生反应,产生硅酸类物的细微沉淀,引起输液反应。研究表明,葡萄糖注射液贮存48个月后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增加60倍,从而引起输液反应。
1.1.6输液中的特异物质输液中的某些特异物质,可引起人体类热原反应,如葡萄糖注射液中若含有锌化物,可使血液蛋白质变性而引起热原反应。再如大输液含氨高可引起某些患者发热、发冷、寒战、手足抽搐,尤其是肝病患者。另外,水解蛋白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所含的低分子氨基酸在体内经代谢后产生氨,使血氨含量过高而引起恶心呕吐、发热等输液反应。因此,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有效期,给肝病患者应用时还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输液事故。输注这类药品一旦发生输液反应,除进行常规热原和微粒检查外,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肝脏疾患,必要时可检测血氨浓度。1.1.7中草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中草药注射液静脉输注引起的不良反应占14%,且呈逐年增加趋势。不良反应中的溶血反应与某些过敏反应证状非常类似,应引起临床注意。
1.1.8稀释剂选择不当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注射应付、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患者生理及病理情况也应是选用稀释剂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如脑梗死病人对Na+较敏感而不宜选用含Na+的输液,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1.2输液操作因素
1.2.1输液环境输液时,若由于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有资料显示:输液环境中带入的微粒是显著的。另外,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碘酒、酒精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以及细菌对消毒剂的抗药性等都可使输液被细菌污染,从而诱发输液反应。
1.2.2输注速度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为5EU/(kg.h)。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另外,输注含K、Mg、Ca等药物时,脂肪乳的不良反应多与滴注过快有关。氨基酸类药物渗透压过大,若滴速过快高渗作用易引起溶血反应。
1.2.3输液器与注射器热原不合格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储存期愈长污染率愈高。我院曾发生一起热原反应,经检验,发现输液瓶内残留液细菌内毒素反应为阴性,而输液器内残留液细菌内毒素反应为阳性,这表明是输液器的热原超标。
1.3患者及气候因素对我院几十例输液反应统计分析,发现50岁以上患者占我数,可见体质虚弱、免疫失调也是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注射同样剂量热原,有出现严重反应的,有反应轻微者,有的则毫无反应,可见个体差异是显著的。另夏季气温炎热,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起输液反应已成共识,而天气寒冷,高龄特别是伴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输入的较冷液体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壁痉挛而出现寒战、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者时有发生,应引起临床重视。
1.4其他因素内毒素致热力不同也是引起某些输液反应的原因之一。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致热能力不同,其中以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力最强,因此,某些内毒素检查合格而其致热力强的同样可以产生输液反应。同时笔者与一些文献报道认为现今热原检查剂量偏低,从而导致许多注射品种虽然内毒素限量合格但实际上已超过人体耐受力。另有文献报道认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可被微量致热物质激活,产生具有热原和炎症活性的内源性热原棗细胞变动素,因此,由于微量的致热物质可激湃内源性热原产生的可能,用常规热原试验检测方法测定为合格的输液反应,其发热的时间可能后移。
2.处理对策
2.1静脉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
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迭加而超标引起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它药的发生反应,因此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它药物配伍。
2.2规范操作,注意环境、人员的清洁卫生
输液的复配过程应在净化区内进行。对配液间及输液间采用紫外灯消毒可使空气细菌下降95.3%,保持空气的清洁主要是减少人流、物流和保持地面清洁。
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消毒患者穿刺部位皮肤。配液时,切割安瓿前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割处,可有效地防止污染及因安瓿内负压将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药液。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
2.3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
目前临床都使用带有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但各厂家一次性输液器的终端滤器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应选择信誉保证、质量可靠的厂家供货。输液器具贮存不宜过久,同一个批号尽量在短期内使用。实验表明,现今一次性注射器微粒大都超标,而使用消毒的玻璃注射器加药时很少带入微粒。因此,建议临床加药时最好使用消毒的玻璃注射器以减少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累加。
2.4注意药物使用浓度、药液配制顺序、加药方法尤其是中药注射剂
文献报道一些中药注射剂其微粒数随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且158例双黄连粉针剂输液反应中有52例是因超剂量而引起,因此,我们不能随意加大中药注射剂用药量。另有文献报道,川芎嗪与维生素C分别加入5%GS中微粒数明显少于两药混合后加入5%GS中,因此配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应注意配制顺序,从小壶加药时应避免并用药物在小壶中混合,以免因浓度较高发生反应。
2.5选择适宜的稀释剂和输注速度
最好选用药品说明书上稀释剂,选用输注速度则应考虑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
第三篇: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1、为了减少输液反应,治疗室护士接收大输液时,应进行仔细检查,清洗处理后将液体放置在治疗柜内,执行输液者应严密检查液体,瓶盖有无松动、裂口、混浊、异物、标签不清等现象,把好液体关。
2、凡是静脉液体,不得提前配置,原则上现用现配。
3、执行输液者必须自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护士长监督检查。
4、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严格掌握注入药物的浓度、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
5、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后再换上输入的药物。
6、严格执行药物配伍禁忌。
第四篇:预防输液反应的措施
预防输液反应的措施
1、加强药液的质量管理,若发现药液混浊变质、瓶盖松动、药瓶裂痕、药液有效使用期超过等应禁止使用。
2、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戴好口罩、帽子,并洗手。
3、严格检查一次性输液器质量,若有破袋、过期等禁止使用。
4、配制液必须现配现用,不可停留置放,结晶的液体必须溶解后方可输入。
5、输液的各个环节要加强消毒、灭菌措施。
6、控制输入液体速度。
7、治疗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二次,空气清洁度应符合卫生学标准。
8、减少人流量,禁止非医务人员出入治疗室。
院感科 2013年1月
第五篇:输液反应的预防、处理措施(2016)
彭州市人民医院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处理措施
根据《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要求,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现将规范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处理措施如下:
一、常见的临床输液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二、预防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
1、药品及输液装臵:把好药品生产和输液器具购进关,购进应选用生产规模大,生产条件好,质量可靠,信誉好的厂家。
2、配臵药物的要求:
①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多种药物联用会使药液中内毒素累加,药物相互配伍的变化或其他原因造成药物的沉淀、结晶等现象。加药后的药液应做澄明度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弃去。
②配药环境的要求:配臵药物环境,应按规定进行定期环境细菌指数的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配臵药液时,应提前结束打扫,保持环境清洁,无尘埃污染。在有条件医院应可以在符合GMP要求的配液中心进行。
3、严格按照我院的《安全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进行输液操作。
三、发生输液反应的处理措施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撤下输液器注明“输液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疑为细菌污染时应做培养鉴定。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液,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30-50%的酒精或1%硅酮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4、静脉炎
根据《静脉治疗规范》的要求,输注浓度过高的液体时,应使用相应的输注部位。静脉导管留臵时间,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时更换。若发生静脉炎,应停止输液,拔除留臵针,更换穿刺部位,并患肢抬高,局部热敷或理疗。
彭州市人民医院 201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