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采煤塌陷区综合管理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关键字:采煤塌陷,采煤塌陷的危害,塌陷区综合管理 前言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采煤塌陷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 %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
table 1 the coal output scale of the first 8 provinces in China 省 份 山 西 河 南 河 北
黑 龙 江 山 东 湖 南 四 川 辽 宁
比 例(%)
22.34 8.18 7.15 6.67 6.57 6.39 6.20 6.18 采煤塌陷的危害及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3.1采煤塌陷的危害
采煤塌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地面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农田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等等,其中,农田遭到破坏最为普遍和严重,采煤塌陷减少大量耕地,深层塌陷对耕地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对它的治理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例如,位于华北平原的开滦煤矿的优质炼焦煤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以及唐山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经过140多年的开采,到2000年底,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1.2万亩,其中绝产耕地6万余亩,形成大小塌陷积水坑53个,积水总面积3.14万亩,最大积水深度12米;因采煤塌陷已搬迁村庄94个,旧村址废弃地面积达1.06万亩;开滦各矿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万亩,季节性积水塌陷波及耕地20多万亩。据预测,随着煤炭不断开采,今后每年将新增塌陷地2400亩。
矿区地貌除赵各庄煤矿位于北部山区外,其余绝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地面多为良田和城镇建筑。由于矿区为多煤层开采,地下煤层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达十多米。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据调查统计,矿区每采出万吨煤,塌陷土地2.4亩、塌陷水面0.75亩。几个距市区较近的积水塌陷区过去成为煤矿矸石、电厂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3.2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我国及相关部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塌陷区的恢复与治理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以往由于对矿业开发造成的地表土地资源破坏类型特征及利用方向没有全面的考虑,往往不考虑地表破坏资源的特点而狭隘地理解土地复垦,一味追求将地表破坏了的土地覆土以恢复其原貌和用途,结果是覆土后又下沉,再覆土,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使煤炭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发展煤炭生产,又使地面塌陷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及时治理,这是我们防治矿区地面塌陷的根本所在。应用GIS技术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管理
应用GIS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操作、处理和管理,实现输入、存储、管理和显示输出等方面的功能,并能依据具体需求对相应的GIS软件作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充,以至于更好地满足煤矿塌陷地管理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GIS的可视化及其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分析功能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目前,MAPGIS、MAPINFO、ARCGIS等软件正被逐步应用于此领域。
煤矿地面塌陷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运用GIS技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4.1 空间数据采集
应用GIS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充足的空间数据,因此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为GIS数据库提供数据源,就要掌握研究区塌陷的位置、范围、塌陷深度等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报告,数字资料,各种图件资料;研究区地形图、塌陷区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图,航空遥感图像等。并赴塌陷地实地考察,了解周围各地理要素的状况。4.2 建立塌陷区空间数据库 数据的规范化
数据的规范化主要包括数据坐标体系的一致化处理;投影归一化;确定统一边界;矢量数据的栅格化处理及栅格数据的标准化等。如对已有的图纸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并形成几何矢量数据。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将数据输入、存储和编辑,即建立GIS系统数据库。对获得数据实行多种处理,使其更适合于进一步分析应用,主要的工作有:将图形、图像转换为统一的比例尺和投影,统一记录格式,进行误差检测、数据压缩或综合,几何纠正和图幅的配准等。
4.3塌陷区管理系统查询功能
根据GIS软件提供的主要操作功能,我们可以进行多边形叠加、拼接、剪裁等。如将塌陷区图层与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可以查出目前塌陷地的原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图层间的拼接、剪裁、我们可以得到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及遭受破坏的信息。同时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塌陷深度等。4.4塌陷区管理系统分析功能
应用分析功能是在系统操作运算功能的支持下或建立专门的分析软件来实现的,即依据需要开发的GIS塌陷区管理系统的其他功能。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如进行塌陷地坡度、坡向等地形分析,在离塌陷中心一定距离内不能建高层建筑的缓冲分析,如何选择治理方案的决策分析等。4.5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功能
应用GIS为塌陷区建立管理系统,为塌陷区的进一步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因此,GIS 数据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才能为用户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而塌陷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要及时通过插入、删除、修改等方法,用新的数据项或记录来替换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相对应的数据项或记录来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
4.6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成果的显示、输出功能
图形数据的数字化、编辑和操作分析过程以及用户查询检索的结果都可以 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最终以数据、表格、报告、专题图等各种形式输出,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输入到打印机、绘图仪上,或记录在磁带、磁盘上。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土地整治的认识逐渐深刻,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采煤塌陷地处理多以征用方式为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煤矿地面塌陷的预防、治理、监测、预报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复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运用GIS 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查询、检索。从数据文件、数据库或存储介质中,查找和选取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及时向各级政府或部门,为进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刑丽霞等,我国的地面塌陷及其危害.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10:23~28 [2] 方创琳.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2):66~71 [3] 史同广.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及复垦治理.农业环境保护,1998,17(4):181~183 [4] 闫振斌等,采煤塌陷与矿区可持续发展初探.中国土地科学,1999,13(2):16~18 [5] 殷作如等,开滦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途径.矿山测量,2003,(3):21~25 [6] 催光华.变废为宝—唐山市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记实.中国土地,2003,09 :40~41 [7] 吴德富等,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004,05 :177~178 [8] 梁亚红.地理信息技术与煤矿塌陷区管理.河南地质,1999,17(2):152~154 [9] 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第二篇: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关键字:采煤塌陷,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1.背景与意义 1.1我国煤炭开采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 %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1.2采煤塌陷的危害
采煤塌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地面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农田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等等,其中,农田遭到破坏最为普遍和严重,采煤塌陷减少大量耕地,深层塌陷对耕地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对它的治理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例如,位于华北平原的开滦煤矿的优质炼焦煤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以及唐山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经过140多年的开采,到2000年底,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1.2万亩,其中绝产耕地6万余亩,形成大小塌陷积水坑53个,积水总面积3.14万亩,最大积水深度12米;因采煤塌陷已搬迁村庄94个,旧村址废弃地面积达1.06万亩;开滦各矿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万亩,季节性积水塌陷波及耕地20多万亩。据预测,随着煤炭不断开采,今后每年将新增塌陷地2400亩。
矿区绝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地面多为良田和城镇建筑。由于矿区为多煤层开采,地下煤层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达十多米。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据调查统计,矿区每采出万吨煤,塌陷土地2.4亩、塌陷水面0.75亩。几个距市区较近的积水塌陷区过去成为煤矿矸石、电厂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1.3意义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了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剧增,每年开采出约50亿t的矿产品,改变和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产生了采空塌陷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再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2.设计方案 2.1总体思路
由理论知识我们知道,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土地自然形态的破坏、土壤结构养分及理化性状的改变和地下水位上升对土地的破坏。而土地自然形态的破坏会形成地表移动盆地或产生地裂缝,我们要解决这些地质问题,必须要将它们进行分类分别治理。适时而宜,适地而宜。
因此,我们根据煤层厚度把采煤塌陷形成的地质分为浅层塌陷地、中度塌陷地、深度塌陷地三种类型,然后根据其各自的不同特点而进行不同方式的修复。2.2详细内容说明 2.2.1塌陷地类型
(1)浅层塌陷地。浅层塌陷是指煤层厚度在3m以下,煤炭采空后地面沉降在2m以内的采煤塌陷地。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面倾斜,水系破坏,地表无积水,农田排灌设施及农 田道路等需要修复。
(2)中度塌陷地。中度塌陷地是指煤层厚度在3-5m之间,煤炭采空后地面沉降在2-4m之间的采煤塌陷地。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落差较大的斜坡地和季节性积水的塌陷坑,农田基础设施和农田道路等全部遭到破坏。
(3)深度塌陷地。深度塌陷地是指煤层厚度在5m以上,煤炭采空后地面沉降在4m以上的采煤塌陷地。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少量的陡坡和大面积的常年积水的塌陷坑,生态环境均遭破坏。2.2.2不同类型塌陷地的治理方法
(1)浅层塌陷地。治理目标是以恢复耕种为主,农经结合。其治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削高填凹,划方整平。具体做法是先将表层土剥离,然后将凸出土移往凹处,最后用剥离的表土加以覆盖、整平。此方法虽费时费力,但生地整平后即可恢复耕种,基本上可保持原 有地力。若增施有机肥料,配以深耕效果更好。二是修缮农田基础设施。对因土地塌陷而损坏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农田道路桥涵等加以修复或根据复垦格局的调整重新配套,以保障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一般浅层塌陷地田、渠、路、沟 等的综合治理,每公顷约需4.5万元,治理后2-3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投资。(2)中度塌陷地。治理目标是以粮为主,粮渔结合。其治理方法主要是挖深填浅,建鱼塘、筑台田,形成上粮下渔的格局。对距矿井较近的塌陷地,也可利用煤矸石或电厂粉煤灰等充填, 然后覆土(80-100cm)耕种或用作建设用地,同时配套建设排灌设施及交通道路。此方法治理塌陷地每公顷约需投资7.5万元, 治理后2-3年亦可收回成本,若配合建设高价值经济田,则效益更佳。
(3)深度塌陷地。其治理方法为:一是对少量陡坡、斜坡地,尽量划方整平,恢复耕种,建设高价值经济田,如大棚蔬菜、瓜果等;二是对常年积水区的边沿部位及积水较浅或季 节性积水的区域可挖池筑堤,建设养鱼塘;三是对积水较深的大水面应综合利用,如培植水生植物、利用网箱养鱼、建立水禽如鸭、鹅等基地、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等。除此之外,对煤矸石的处理,应主要用于村庄和道路建设用地的充填,防止扩大污染。3.方案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土地整治的认识逐渐加深, 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 采煤塌陷地的处理多以征用方式为主,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土地荒芜现象严重, 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给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过去的土地整治中,由于重工程轻生物、重农业轻生态观念的存在, 使整治起点低, 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复垦整治后土壤的理化性能差、质量低,导致资金难以回收,不能形成滚动发展,使矿区土地整治陷入徘徊的境地,挫伤了整治单位的积极性。安徽淮北市在这里就有一例。当地政府一改过去旧的治理方式,以建立示范区为龙头,以复田造地为重点,以恢复生态环境为目标,针对多层煤回采的深层塌陷区和单一煤层回采的浅层塌陷区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塌陷地复垦种植、塌陷地复垦基建、塌陷区深水面养殖利用等三大治理类型,有效治理利用采煤塌陷区土地10万余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对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基本做到了“沟路定向、田块成方、林带成网、能排能灌、种养配套、五业并举”。形成精养鱼塘约2万亩,新增耕地约6.44万亩,新增建设用地2.1万亩;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兴建湿地公园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烈山南湖湿地公园、杜集东湖公园、濉溪乾隆湖公园已成为重要的风景旅游区。因此,在土地复垦整治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与煤炭企业密切配合,根据矿区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地对采煤塌陷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做到定序、定位、定量、定用途,在资金和管理上予以落实。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利用效益,处理好土地整治与煤炭企业生产的关系,是关系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三篇: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一、岩溶塌陷简介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二、岩溶塌陷的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应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对塌陷地基都需要进行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其处理措施有:(一)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然后上覆粘土夯实。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
(二)跨越法:用于塌陷坑或土洞较深大,开挖回填有困难的处理方法。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据广西的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m。
(三)强夯法:把10~20t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0m),让其自由下落,造成强烈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一方面是夯实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或土洞内的回填土,以提高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处理结合预防的措施。Christain(1984)的试验:锤重15t,落距20m,将影响到地表下8~9m的深度。利用该方法在没有其它条件限制下,可以确定4.5m以上土洞的位置。
(四)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层或洞穴充填物、充填岩溶洞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加固建筑物地基。灌注材料主要是水泥、碎料(砂、矿渣等)和速凝剂(水玻璃、氧化钙)。水泥标号应大于450号。灌浆方式可采用低压间歇定量式或循环式灌注,目的是减少浆液流失,间歇时间可控制在7~8小时左右。
(五)深基础法:对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六)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硬壳层”厚度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可达10—20m。(七)地表水的疏、排、围、改治理:在土洞、塌陷地基的治理阶段,对地表水的治理不能忽视或放松,应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八)平衡地下水、气压力法:随着水位的升降,岩溶空腔中的水气压力产生变化,常在岩溶水库库区出现气爆或冲爆塌陷,使库水大量漏失甚至失效。因此,在查明地下岩溶通道的情况下,设置各种岩溶管道通气的装置,平衡其水、气压力,以消除其作用。
第四篇:塌陷区管理制度、治理措施
地表塌陷区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地表上出现塌陷和裂缝,影响地面上的居民生活和耕作。现在我公司的煤矿开采主要在北翼,受采空区影响的村子主要为史家腰,矿上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一、对塌陷的区域进行防治:
1、搬迁:按初步设计史家腰为搬迁村子,但在居民没有搬迁之前留设保安煤柱。
2、留设保安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设计要求对煤层开采可能影响的保护目标采取留设煤柱的方法进行保护。村庄按Ⅲ级留设煤柱。留设具体情况是:井田边界留20m煤柱,大巷之间及两侧留30m煤柱,采空区隔离煤柱按25m留设,两坂村和油庄村边界保护带为10m,然后上面松散层按45°投影留设,下面岩层按72°投影留设保安煤柱,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二、地表塌陷区域的治理:
1、对地表裂缝的治理:根据裂缝的宽度大小,对较小的裂缝经耕地平整恢复原状,对较大裂缝采取充填、平整,使耕地恢复原状,以减小雨水的侵蚀、水土流失。
2、对地面上的村庄建筑物有影响的,必须及时搬迁或留设保安煤柱。地面公路上有裂缝的及时充填以免伤及过往行人。
3、对地面上的地表塌陷区域用栅栏围好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治人畜进入,造成伤亡事故。
4、对有裂缝的地面,应对裂缝进行检测监控,及时了解裂缝的变化。在雨季时增加检测检查力度,对低洼处的裂缝及时的充填和疏通,防治雨水通过裂缝导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
5、在采空区上方附近有建筑物的应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
6、成立专门的监测监控小组,对塌陷区域的塌陷情况及裂缝情况进行监控。
第五篇: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精选)
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科 编制日期:2013年2月
审批意见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一、采空分布情况及周边煤矿情况
1、采空分布区情况:襄矿新庄煤业现为改造建设矿井,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只有首采工作面推进后的部分,采空区顶板已随工作面推进全部垮落,不存在安全隐患。主要采空区分布于井田的西北角,原水碾沟煤矿旧井及崇粱煤矿整合井范围内,采空区面积约0.8km,采空区顶板管理为房柱式,开采时间从2000年至2007年,采高为2.5米,采空区塌陷面积约0.1km采空区范围内无居民,塌陷区内无居民居住。现在旧生产系统已全部封密,对实际生产无影响。
2、襄矿新庄煤业井田北部、西部、东部、存在采空区煤层、老窑港、西营、崇梁,只有井田东南角为旧生产系统采空区。
二、成立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
组 长:杜 涛
成 员:万全心、雷正龙、李向文、杨占彪、赵小锐、牛虎文、张旭春
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的地表塌陷、裂隙的巡查工作;成员负责专项的治理工作,负责地表裂隙和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检查工作。
三、具体管理办法
1、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成员每次对地表裂隙检查后,分析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并实施。(以记录和实地检查为准)
2、重点加强雨季前对地表塌陷区的检查工作,雨季期间要
22加强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水情检测,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工作。
3、工作面推进到沟渠地带时,制定专项的安全措施,引流或分流。
4、瓦检员每周对地表的裂隙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
5、工作面的排水系统要完善。
6、工作面的监控检测系统必须完善。
7、对井下的采空区的位置准确的标注在采掘工程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上,对开采的时间、煤柱规格、浮煤、积水、顶板冒落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
8、建立完善的封闭系统。首先将采空区防爆密闭将其与巷道隔离开来,每个采空区建立一个观察站,每月进行两次观察,并对采空区的温度、空气成分、项板压力、煤柱损坏等情况进行记录。
9、对采空区地表的裂隙、塌陷进行封闭充填,以防地表水渗入,形成积水隐患。
10、对塌陷影响大的采空区,要进行采空区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