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探究

时间:2019-05-14 22:3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探究》。

第一篇: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探究

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探究

[摘 要]煤矿是一种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保障,新时期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促进煤矿产业发展的同时,相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尤其是在煤矿开采中,由于工作特性,危险性较高,很容易出现煤矿塌陷事故,带来人员伤亡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故此,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大力推动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推动煤矿产业发展。本文就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进行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煤矿塌陷;土地复垦;主要问题;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73-01

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当前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下,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度逐渐提升。但是由于煤矿资源的大力开采,能源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阶段,作业危险性随之增加。也正是由于煤矿资源的大力开采,导致很多地区煤矿资源枯竭,煤矿塌陷问题屡屡出现,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大力推动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寻求政策上的支持,有效解决煤矿开采带来的破坏。由此,加强对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研究,有助于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支持。

一、煤矿塌陷治理土地?涂阎写嬖诘奈侍?

(一)国家政策未能全面落实

由于煤矿塌陷事故带来的问题,政府对其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治理煤矿塌陷事故,促进土地复垦。但是纵观当前我国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执法不严,矛盾众多的问题。诸如,在采矿区,地方政府指定的政策要求煤矿开采前需要对破坏土地进行证明,然后进行复垦工作,同国家法律要求相背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于征用的耕地价格,除了基本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费和青苗补偿费等等,还包括造地费、复垦税和占地税等等[1]。征收此类税费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大力促进土地复垦工作,改善水土流失问题。故此,土地在征用后煤矿企业并不需要承担复垦责任,而煤矿企业也没有能力承担土地复垦费用。

(二)土地复垦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中,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故障制度,为采煤塌陷土地治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除了可以看成是一个经济问题以外,还可以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乎到社会民生。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能够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完善的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规章制度。

(三)企业复垦积极性阻力较大

煤矿企业在开展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中,对于土地复垦热情较高,但是却存在企业复垦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受到极大的阻力干扰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矿企业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积极性开展。诸如,在煤矿沉陷带来的农作物减产问题,多数是按照高标准进行补偿,而这些补偿费用要远远高于土地破坏前的收益[2]。此外,由于土地沉陷破坏的土地大多数可以耕种使用,也正是由于双收益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地区的政府和农民对于煤矿复垦积极性不高,制约着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有序开展[3]。

二、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的政策措施

为了能够推动可持续战略发挥,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应该增加各项工作管理力度,约束和规范当地政府和个人行为,能够进一步明确管理制度,调动政府和农民土地复垦积极性,运用更加前沿的土地复垦技术,提升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水平。

(一)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

为了推动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开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颁布土地复垦的优惠政策,调动煤矿企业、地方政府和个人对土地复垦的积极性。政府可以为土地复垦拨款援助,适当的给予税种减免等,或是为土地复垦投资者提供贴息贷款[4]。对于土地复垦实施前破坏的土地,复垦费用不仅仅局限于国家财政支持,而是应该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投资支持的多元化资金渠道予以支持,充分展现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二)建立土地复垦基金

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多种渠道解决,根据资金来源的差异,可以推行分级管理,建立土地复垦基金。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生产建设整地的税款,企业上交矿产资源税款中的一部分,农业综合开发基金以及中小企业或个人征收的保证金。建立的基金会应该由专门的企业负责管理,为后续的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提供更为坚实、可靠的资金支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5]。

(三)加强土地复垦技术研发工作

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成效,应该致力于土地复垦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工作,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诸如,大力开发生态农业复垦技术和固体废物充填复垦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可以有效推动土地复垦工作开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土地复垦政策措施,为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有效解决煤矿开采带来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张寒伊.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J].现代营销,2012,21(10):253-253.[2] 孙岩.济宁煤矿塌陷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3] 杨居荣,田润浓,赵玉霞等.采煤塌陷地的生态复垦──以唐山开滦煤矿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4,19(1):85-90.[4] 张玮.两淮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及其工程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5] 常秋玲,康鸳鸯.河南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浅析[J].中国矿业,2016,15(11):43-45.作者简介:

王仁双(1977-),男,本科,工商管理,牡丹江师范学院,土地工程初级,煤矿塌陷地复垦利用。

第二篇: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一、岩溶塌陷简介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二、岩溶塌陷的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应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对塌陷地基都需要进行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其处理措施有:(一)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然后上覆粘土夯实。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

(二)跨越法:用于塌陷坑或土洞较深大,开挖回填有困难的处理方法。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据广西的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m。

(三)强夯法:把10~20t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0m),让其自由下落,造成强烈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一方面是夯实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或土洞内的回填土,以提高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处理结合预防的措施。Christain(1984)的试验:锤重15t,落距20m,将影响到地表下8~9m的深度。利用该方法在没有其它条件限制下,可以确定4.5m以上土洞的位置。

(四)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层或洞穴充填物、充填岩溶洞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加固建筑物地基。灌注材料主要是水泥、碎料(砂、矿渣等)和速凝剂(水玻璃、氧化钙)。水泥标号应大于450号。灌浆方式可采用低压间歇定量式或循环式灌注,目的是减少浆液流失,间歇时间可控制在7~8小时左右。

(五)深基础法:对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六)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硬壳层”厚度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可达10—20m。(七)地表水的疏、排、围、改治理:在土洞、塌陷地基的治理阶段,对地表水的治理不能忽视或放松,应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八)平衡地下水、气压力法:随着水位的升降,岩溶空腔中的水气压力产生变化,常在岩溶水库库区出现气爆或冲爆塌陷,使库水大量漏失甚至失效。因此,在查明地下岩溶通道的情况下,设置各种岩溶管道通气的装置,平衡其水、气压力,以消除其作用。

第三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相关问题浅谈

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相关问题浅谈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人均1.59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3%。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迅速扩大,加上风沙侵蚀、水灾毁坏等因素,全国耕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而且,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改变。要增加可利用土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主要出路在于土地整理。总结我国当前土地整理的实践经验,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整理工作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促进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健康开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abstract: china is one more littl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ultivated land area of 1.951 billion mu, 1.59 hectares per capita, only about 43% of the world average per.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land demand expanded rapidly, plus sandstorm erosion, flood destroyed factors, national farmland have been reduced trend.and, in the future a quite a long time, our country of the de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is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trend.to increase the

available land, realize the balance of the plow land of, the

main outlet li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summarizing the current land consolidation of experience, is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arrangement work must adhere to a basic principle, and also promote our country land arrangement work in health a effective way.keywords: land consolidation;land reclamation;land arrangement project planning

土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土地整理的目标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恢复后的土地应优先用于耕地。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一、二者针对的对象不同。土地整理是针对已利用土地中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进行调整、重新布置,使田、水、路、林、村的布局和利用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挖掘出土地利用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复垦是对已利用土地由于工矿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或损坏的土地采取措施,使其重新得到利用。

二、二者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不同。土地整理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对土地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小。土地复垦需要破坏部分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重新布置,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大。

三、二者追求的目的相同,都是为

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下面谈谈土地整理项目如何规划的问题。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为科学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应运而生。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是指运用资金,通过工程的方式改善土地的生产条件,进而在一段时间内提供效益的活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有如下几个原则:

一、要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适宜性评价和限制因素分析等,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工程布局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实现对项目区土地的合理利用。

二、要充分预测人为扰动土地及其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后果,并使之尽量朝着有利于长期利用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状态。

三、必须考虑到采取何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以达到可行性规划的目标,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要具有前瞻性,所采用的工程技术要具有可操作性,减少规划的失误。

四、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注重耕地质量的提高,正确处理好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五、土地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整理的土地的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比选,一般从技术和效益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项目规划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实施项目规划拟采用的技术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指对规划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是否准确可靠,规划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

利用计划、土地整理和专项规划以及规划方案能否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和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实施项目规划拟采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对在土地整理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保障体系以及项目规划目标实现的保障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是效益评价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因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是公益性的,要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做出预测和评价。可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收入—成本分析法,把方案中的投入成本与其产生的收益进行对比,假如收益大于投入成本,说明该种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否则说明不可行。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比选时,要求要有公众的参与,充分征求当地群众和有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主要对比方案进行描述,阐明被采纳或未被采纳的缘由。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比选,包括排灌方案的比选、田间道路布局方案的比选、土地平整方案的比选、土地利用布局方案的比选,等等。

下面谈谈土地复垦方面的问题。我国土地复垦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土地复垦才被真正得到重视,从自发、零散状态转变为有组织的复垦阶段。下面就露天矿复垦技术的问题谈几点我的看法。露天开采对土地的影响有挖损、压占、占用、污染四种形式。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效果与矿区景观规划密切相关。矿区景观是矿区土地退化控制与再利用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矿区景观规划,可将矿区的生态重建与区域规划连接起来,做到整体协调考虑,分块有效治理。露天矿区农业复垦景观主要体现在排土场,包括外排土场和内排土

场,闭坑后大约占到矿区总面积的80%左右,应根据土地复垦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全部进行复垦和再利用。各种工业场地在矿山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矿山闭坑后,将失去应有的主体功能。这部分曾被占用的土地,应根据新的规划要求,进行拆迁、改造和再利用的方案选择。露天矿最终要留下一矿坑,其处置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填埋矿坑,恢复到采矿前标高。二是按照行成的矿坑台阶高度进行绿化。三是如有一定的矿坑积水,可改做水库或蓄水池用。四是如有重要观赏价值,可适当修理,作为旅游或教学用地。露天矿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除以农业利用为主的复垦外,还应考虑因采矿显现的地质遗迹或矿山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综上所述,露天矿土地复垦的程序如下。首先,系统分析露天矿山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其次,对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实施全面调查,查清矿区生态环境背景,对矿区环境现状、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与评价。最后,提出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方案,逐步实施具体的土地复垦措施。结束语

土地整理是人类文明用地的产物。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从长远角度来看,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对采矿等人为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因地制宜恢复到期望状态的一种行动。其中,对矿山破坏土地的复垦是我国土地复垦的重点和难点。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土地整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详细规划,是落实土地整理规划,保证土地整理活动按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科学指导土地整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土地利用规划》,于凤桐等,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

2.《土地整理》,严金明,钟金发等,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高向军,地质出版社,2003

第四篇:塌陷区管理制度、治理措施

地表塌陷区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地表上出现塌陷和裂缝,影响地面上的居民生活和耕作。现在我公司的煤矿开采主要在北翼,受采空区影响的村子主要为史家腰,矿上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一、对塌陷的区域进行防治:

1、搬迁:按初步设计史家腰为搬迁村子,但在居民没有搬迁之前留设保安煤柱。

2、留设保安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设计要求对煤层开采可能影响的保护目标采取留设煤柱的方法进行保护。村庄按Ⅲ级留设煤柱。留设具体情况是:井田边界留20m煤柱,大巷之间及两侧留30m煤柱,采空区隔离煤柱按25m留设,两坂村和油庄村边界保护带为10m,然后上面松散层按45°投影留设,下面岩层按72°投影留设保安煤柱,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二、地表塌陷区域的治理:

1、对地表裂缝的治理:根据裂缝的宽度大小,对较小的裂缝经耕地平整恢复原状,对较大裂缝采取充填、平整,使耕地恢复原状,以减小雨水的侵蚀、水土流失。

2、对地面上的村庄建筑物有影响的,必须及时搬迁或留设保安煤柱。地面公路上有裂缝的及时充填以免伤及过往行人。

3、对地面上的地表塌陷区域用栅栏围好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治人畜进入,造成伤亡事故。

4、对有裂缝的地面,应对裂缝进行检测监控,及时了解裂缝的变化。在雨季时增加检测检查力度,对低洼处的裂缝及时的充填和疏通,防治雨水通过裂缝导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

5、在采空区上方附近有建筑物的应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

6、成立专门的监测监控小组,对塌陷区域的塌陷情况及裂缝情况进行监控。

第五篇: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采煤塌陷区综合管理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关键字:采煤塌陷,采煤塌陷的危害,塌陷区综合管理 前言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采煤塌陷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 %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

table 1 the coal output scale of the first 8 provinces in China 省 份 山 西 河 南 河 北

黑 龙 江 山 东 湖 南 四 川 辽 宁

比 例(%)

22.34 8.18 7.15 6.67 6.57 6.39 6.20 6.18 采煤塌陷的危害及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3.1采煤塌陷的危害

采煤塌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地面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农田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等等,其中,农田遭到破坏最为普遍和严重,采煤塌陷减少大量耕地,深层塌陷对耕地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对它的治理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例如,位于华北平原的开滦煤矿的优质炼焦煤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以及唐山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经过140多年的开采,到2000年底,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1.2万亩,其中绝产耕地6万余亩,形成大小塌陷积水坑53个,积水总面积3.14万亩,最大积水深度12米;因采煤塌陷已搬迁村庄94个,旧村址废弃地面积达1.06万亩;开滦各矿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万亩,季节性积水塌陷波及耕地20多万亩。据预测,随着煤炭不断开采,今后每年将新增塌陷地2400亩。

矿区地貌除赵各庄煤矿位于北部山区外,其余绝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地面多为良田和城镇建筑。由于矿区为多煤层开采,地下煤层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达十多米。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据调查统计,矿区每采出万吨煤,塌陷土地2.4亩、塌陷水面0.75亩。几个距市区较近的积水塌陷区过去成为煤矿矸石、电厂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3.2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我国及相关部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塌陷区的恢复与治理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以往由于对矿业开发造成的地表土地资源破坏类型特征及利用方向没有全面的考虑,往往不考虑地表破坏资源的特点而狭隘地理解土地复垦,一味追求将地表破坏了的土地覆土以恢复其原貌和用途,结果是覆土后又下沉,再覆土,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使煤炭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发展煤炭生产,又使地面塌陷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及时治理,这是我们防治矿区地面塌陷的根本所在。应用GIS技术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管理

应用GIS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操作、处理和管理,实现输入、存储、管理和显示输出等方面的功能,并能依据具体需求对相应的GIS软件作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充,以至于更好地满足煤矿塌陷地管理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GIS的可视化及其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分析功能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目前,MAPGIS、MAPINFO、ARCGIS等软件正被逐步应用于此领域。

煤矿地面塌陷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运用GIS技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4.1 空间数据采集

应用GIS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充足的空间数据,因此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为GIS数据库提供数据源,就要掌握研究区塌陷的位置、范围、塌陷深度等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报告,数字资料,各种图件资料;研究区地形图、塌陷区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图,航空遥感图像等。并赴塌陷地实地考察,了解周围各地理要素的状况。4.2 建立塌陷区空间数据库 数据的规范化

数据的规范化主要包括数据坐标体系的一致化处理;投影归一化;确定统一边界;矢量数据的栅格化处理及栅格数据的标准化等。如对已有的图纸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并形成几何矢量数据。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将数据输入、存储和编辑,即建立GIS系统数据库。对获得数据实行多种处理,使其更适合于进一步分析应用,主要的工作有:将图形、图像转换为统一的比例尺和投影,统一记录格式,进行误差检测、数据压缩或综合,几何纠正和图幅的配准等。

4.3塌陷区管理系统查询功能

根据GIS软件提供的主要操作功能,我们可以进行多边形叠加、拼接、剪裁等。如将塌陷区图层与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可以查出目前塌陷地的原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图层间的拼接、剪裁、我们可以得到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及遭受破坏的信息。同时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塌陷深度等。4.4塌陷区管理系统分析功能

应用分析功能是在系统操作运算功能的支持下或建立专门的分析软件来实现的,即依据需要开发的GIS塌陷区管理系统的其他功能。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如进行塌陷地坡度、坡向等地形分析,在离塌陷中心一定距离内不能建高层建筑的缓冲分析,如何选择治理方案的决策分析等。4.5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功能

应用GIS为塌陷区建立管理系统,为塌陷区的进一步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因此,GIS 数据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才能为用户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而塌陷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要及时通过插入、删除、修改等方法,用新的数据项或记录来替换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相对应的数据项或记录来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

4.6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成果的显示、输出功能

图形数据的数字化、编辑和操作分析过程以及用户查询检索的结果都可以 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最终以数据、表格、报告、专题图等各种形式输出,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输入到打印机、绘图仪上,或记录在磁带、磁盘上。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土地整治的认识逐渐深刻,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采煤塌陷地处理多以征用方式为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煤矿地面塌陷的预防、治理、监测、预报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复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运用GIS 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查询、检索。从数据文件、数据库或存储介质中,查找和选取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及时向各级政府或部门,为进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刑丽霞等,我国的地面塌陷及其危害.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10:23~28 [2] 方创琳.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2):66~71 [3] 史同广.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及复垦治理.农业环境保护,1998,17(4):181~183 [4] 闫振斌等,采煤塌陷与矿区可持续发展初探.中国土地科学,1999,13(2):16~18 [5] 殷作如等,开滦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途径.矿山测量,2003,(3):21~25 [6] 催光华.变废为宝—唐山市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记实.中国土地,2003,09 :40~41 [7] 吴德富等,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004,05 :177~178 [8] 梁亚红.地理信息技术与煤矿塌陷区管理.河南地质,1999,17(2):152~154 [9] 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下载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塌陷损坏治理补偿管理办法

    附件11: 土地塌陷损坏治理补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矿区井田范围内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损坏、建筑物及其它......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精选)

    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科 编制日期:2013年2月 审批意见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

    xx煤矿塌陷区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裂缝充填治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 审核: 工联办: 生产科: 安检科: 副 总: 总 工: 生产科 2012年1月1日 煤矿裂缝充填治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XX煤矿地表受采动影响后,在地表......

    永荣煤矿地表塌陷治理安全技术措施范文合集

    晴隆县永荣煤矿地表塌陷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矿长: 总工程师: 地测副总: 编 制: 日 期:二0一四年三月五日 地表塌陷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煤炭的开发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

    煤矿地表塌陷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共五篇]

    地表塌陷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煤炭的开发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日益突出,开采沉陷造成的矿区环境灾害主要有土......

    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所需资料[优秀范文5篇]

    土地复垦方案所需资料:报告部分: 1、《**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 2、《**煤矿矿井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 3、《**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4、《**煤矿煤......

    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

    煤矿六大灾害治理措施

    煤矿“六大”灾害治理措施 1、水害防治情况。按规定建立防排水系统;矿井结合实际开展致灾因素、地质因素普查,查明生产、准备、开拓区域水文地质情况、水害类型和导水通道,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