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时间:2019-05-14 22:3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第一篇: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关键字:采煤塌陷,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1.背景与意义 1.1我国煤炭开采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 %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1.2采煤塌陷的危害

采煤塌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地面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农田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等等,其中,农田遭到破坏最为普遍和严重,采煤塌陷减少大量耕地,深层塌陷对耕地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对它的治理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例如,位于华北平原的开滦煤矿的优质炼焦煤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以及唐山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经过140多年的开采,到2000年底,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1.2万亩,其中绝产耕地6万余亩,形成大小塌陷积水坑53个,积水总面积3.14万亩,最大积水深度12米;因采煤塌陷已搬迁村庄94个,旧村址废弃地面积达1.06万亩;开滦各矿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万亩,季节性积水塌陷波及耕地20多万亩。据预测,随着煤炭不断开采,今后每年将新增塌陷地2400亩。

矿区绝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地面多为良田和城镇建筑。由于矿区为多煤层开采,地下煤层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达十多米。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据调查统计,矿区每采出万吨煤,塌陷土地2.4亩、塌陷水面0.75亩。几个距市区较近的积水塌陷区过去成为煤矿矸石、电厂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1.3意义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了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剧增,每年开采出约50亿t的矿产品,改变和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产生了采空塌陷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再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2.设计方案 2.1总体思路

由理论知识我们知道,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土地自然形态的破坏、土壤结构养分及理化性状的改变和地下水位上升对土地的破坏。而土地自然形态的破坏会形成地表移动盆地或产生地裂缝,我们要解决这些地质问题,必须要将它们进行分类分别治理。适时而宜,适地而宜。

因此,我们根据煤层厚度把采煤塌陷形成的地质分为浅层塌陷地、中度塌陷地、深度塌陷地三种类型,然后根据其各自的不同特点而进行不同方式的修复。2.2详细内容说明 2.2.1塌陷地类型

(1)浅层塌陷地。浅层塌陷是指煤层厚度在3m以下,煤炭采空后地面沉降在2m以内的采煤塌陷地。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面倾斜,水系破坏,地表无积水,农田排灌设施及农 田道路等需要修复。

(2)中度塌陷地。中度塌陷地是指煤层厚度在3-5m之间,煤炭采空后地面沉降在2-4m之间的采煤塌陷地。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落差较大的斜坡地和季节性积水的塌陷坑,农田基础设施和农田道路等全部遭到破坏。

(3)深度塌陷地。深度塌陷地是指煤层厚度在5m以上,煤炭采空后地面沉降在4m以上的采煤塌陷地。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少量的陡坡和大面积的常年积水的塌陷坑,生态环境均遭破坏。2.2.2不同类型塌陷地的治理方法

(1)浅层塌陷地。治理目标是以恢复耕种为主,农经结合。其治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削高填凹,划方整平。具体做法是先将表层土剥离,然后将凸出土移往凹处,最后用剥离的表土加以覆盖、整平。此方法虽费时费力,但生地整平后即可恢复耕种,基本上可保持原 有地力。若增施有机肥料,配以深耕效果更好。二是修缮农田基础设施。对因土地塌陷而损坏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农田道路桥涵等加以修复或根据复垦格局的调整重新配套,以保障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一般浅层塌陷地田、渠、路、沟 等的综合治理,每公顷约需4.5万元,治理后2-3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投资。(2)中度塌陷地。治理目标是以粮为主,粮渔结合。其治理方法主要是挖深填浅,建鱼塘、筑台田,形成上粮下渔的格局。对距矿井较近的塌陷地,也可利用煤矸石或电厂粉煤灰等充填, 然后覆土(80-100cm)耕种或用作建设用地,同时配套建设排灌设施及交通道路。此方法治理塌陷地每公顷约需投资7.5万元, 治理后2-3年亦可收回成本,若配合建设高价值经济田,则效益更佳。

(3)深度塌陷地。其治理方法为:一是对少量陡坡、斜坡地,尽量划方整平,恢复耕种,建设高价值经济田,如大棚蔬菜、瓜果等;二是对常年积水区的边沿部位及积水较浅或季 节性积水的区域可挖池筑堤,建设养鱼塘;三是对积水较深的大水面应综合利用,如培植水生植物、利用网箱养鱼、建立水禽如鸭、鹅等基地、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等。除此之外,对煤矸石的处理,应主要用于村庄和道路建设用地的充填,防止扩大污染。3.方案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土地整治的认识逐渐加深, 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 采煤塌陷地的处理多以征用方式为主,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土地荒芜现象严重, 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给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过去的土地整治中,由于重工程轻生物、重农业轻生态观念的存在, 使整治起点低, 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复垦整治后土壤的理化性能差、质量低,导致资金难以回收,不能形成滚动发展,使矿区土地整治陷入徘徊的境地,挫伤了整治单位的积极性。安徽淮北市在这里就有一例。当地政府一改过去旧的治理方式,以建立示范区为龙头,以复田造地为重点,以恢复生态环境为目标,针对多层煤回采的深层塌陷区和单一煤层回采的浅层塌陷区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塌陷地复垦种植、塌陷地复垦基建、塌陷区深水面养殖利用等三大治理类型,有效治理利用采煤塌陷区土地10万余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对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基本做到了“沟路定向、田块成方、林带成网、能排能灌、种养配套、五业并举”。形成精养鱼塘约2万亩,新增耕地约6.44万亩,新增建设用地2.1万亩;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兴建湿地公园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烈山南湖湿地公园、杜集东湖公园、濉溪乾隆湖公园已成为重要的风景旅游区。因此,在土地复垦整治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与煤炭企业密切配合,根据矿区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地对采煤塌陷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做到定序、定位、定量、定用途,在资金和管理上予以落实。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利用效益,处理好土地整治与煤炭企业生产的关系,是关系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二篇: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采煤塌陷区综合管理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关键字:采煤塌陷,采煤塌陷的危害,塌陷区综合管理 前言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采煤塌陷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 %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

table 1 the coal output scale of the first 8 provinces in China 省 份 山 西 河 南 河 北

黑 龙 江 山 东 湖 南 四 川 辽 宁

比 例(%)

22.34 8.18 7.15 6.67 6.57 6.39 6.20 6.18 采煤塌陷的危害及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3.1采煤塌陷的危害

采煤塌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地面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农田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等等,其中,农田遭到破坏最为普遍和严重,采煤塌陷减少大量耕地,深层塌陷对耕地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对它的治理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例如,位于华北平原的开滦煤矿的优质炼焦煤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以及唐山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经过140多年的开采,到2000年底,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1.2万亩,其中绝产耕地6万余亩,形成大小塌陷积水坑53个,积水总面积3.14万亩,最大积水深度12米;因采煤塌陷已搬迁村庄94个,旧村址废弃地面积达1.06万亩;开滦各矿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万亩,季节性积水塌陷波及耕地20多万亩。据预测,随着煤炭不断开采,今后每年将新增塌陷地2400亩。

矿区地貌除赵各庄煤矿位于北部山区外,其余绝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地面多为良田和城镇建筑。由于矿区为多煤层开采,地下煤层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达十多米。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据调查统计,矿区每采出万吨煤,塌陷土地2.4亩、塌陷水面0.75亩。几个距市区较近的积水塌陷区过去成为煤矿矸石、电厂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3.2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我国及相关部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塌陷区的恢复与治理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以往由于对矿业开发造成的地表土地资源破坏类型特征及利用方向没有全面的考虑,往往不考虑地表破坏资源的特点而狭隘地理解土地复垦,一味追求将地表破坏了的土地覆土以恢复其原貌和用途,结果是覆土后又下沉,再覆土,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使煤炭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发展煤炭生产,又使地面塌陷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及时治理,这是我们防治矿区地面塌陷的根本所在。应用GIS技术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管理

应用GIS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操作、处理和管理,实现输入、存储、管理和显示输出等方面的功能,并能依据具体需求对相应的GIS软件作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充,以至于更好地满足煤矿塌陷地管理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GIS的可视化及其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分析功能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目前,MAPGIS、MAPINFO、ARCGIS等软件正被逐步应用于此领域。

煤矿地面塌陷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运用GIS技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4.1 空间数据采集

应用GIS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充足的空间数据,因此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为GIS数据库提供数据源,就要掌握研究区塌陷的位置、范围、塌陷深度等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报告,数字资料,各种图件资料;研究区地形图、塌陷区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图,航空遥感图像等。并赴塌陷地实地考察,了解周围各地理要素的状况。4.2 建立塌陷区空间数据库 数据的规范化

数据的规范化主要包括数据坐标体系的一致化处理;投影归一化;确定统一边界;矢量数据的栅格化处理及栅格数据的标准化等。如对已有的图纸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并形成几何矢量数据。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将数据输入、存储和编辑,即建立GIS系统数据库。对获得数据实行多种处理,使其更适合于进一步分析应用,主要的工作有:将图形、图像转换为统一的比例尺和投影,统一记录格式,进行误差检测、数据压缩或综合,几何纠正和图幅的配准等。

4.3塌陷区管理系统查询功能

根据GIS软件提供的主要操作功能,我们可以进行多边形叠加、拼接、剪裁等。如将塌陷区图层与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可以查出目前塌陷地的原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图层间的拼接、剪裁、我们可以得到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及遭受破坏的信息。同时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塌陷深度等。4.4塌陷区管理系统分析功能

应用分析功能是在系统操作运算功能的支持下或建立专门的分析软件来实现的,即依据需要开发的GIS塌陷区管理系统的其他功能。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如进行塌陷地坡度、坡向等地形分析,在离塌陷中心一定距离内不能建高层建筑的缓冲分析,如何选择治理方案的决策分析等。4.5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功能

应用GIS为塌陷区建立管理系统,为塌陷区的进一步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因此,GIS 数据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才能为用户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而塌陷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要及时通过插入、删除、修改等方法,用新的数据项或记录来替换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相对应的数据项或记录来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

4.6塌陷区管理系统的成果的显示、输出功能

图形数据的数字化、编辑和操作分析过程以及用户查询检索的结果都可以 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最终以数据、表格、报告、专题图等各种形式输出,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输入到打印机、绘图仪上,或记录在磁带、磁盘上。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土地整治的认识逐渐深刻,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采煤塌陷地处理多以征用方式为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煤矿地面塌陷的预防、治理、监测、预报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复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运用GIS 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查询、检索。从数据文件、数据库或存储介质中,查找和选取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在及时获取塌陷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对各时期的塌陷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塌陷的预测和预报及时向各级政府或部门,为进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刑丽霞等,我国的地面塌陷及其危害.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10:23~28 [2] 方创琳.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2):66~71 [3] 史同广.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及复垦治理.农业环境保护,1998,17(4):181~183 [4] 闫振斌等,采煤塌陷与矿区可持续发展初探.中国土地科学,1999,13(2):16~18 [5] 殷作如等,开滦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途径.矿山测量,2003,(3):21~25 [6] 催光华.变废为宝—唐山市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记实.中国土地,2003,09 :40~41 [7] 吴德富等,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004,05 :177~178 [8] 梁亚红.地理信息技术与煤矿塌陷区管理.河南地质,1999,17(2):152~154 [9] 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第三篇: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采煤塌陷区治理规划,编制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和计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尊重群众、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合理压占,经济合理、避免重搬”的原则,对塌陷区村庄实施搬迁与整合。村庄搬迁整合所使用的农用地指标,原则上通过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置换方式解决,塌陷区旧村庄土地由县(区)政府负责在2年内完成复垦并通过省验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村庄搬迁整合涉及跨村民组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采取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交换或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解决,做到产权明晰、用地规范。

(三)征转有别,依法赔偿。采煤塌陷区土地为农用地的,无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对于城市规划区外的塌陷土地,原则上不征为国有,对其塌陷造成的损失,按照《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由采煤企业一次性给予赔偿,赔偿标准比照征收土地补偿标准执行,因采煤塌陷而失地的农民应当列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农民个人支出的费用可以从赔偿费中支出;塌陷后经治理不能用于农业生产或者虽然能够用于农业生产但生产效益十分低下、集体经济组织要求征收的,予以征收并依法给予补偿。征收前已经按征收土地补偿标准对塌陷土地一次性给予赔偿的,征收土地时不再重复支付征收土地补偿费用。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塌陷地应当依法征收。复垦后的土地仍然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塌陷区农民的长远生计。

(四)试点先行,保障应急。

在宿州市埇桥区开展塌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在淮南市凤台县顾桥镇开展村庄搬迁应急工程试点,探索综合治理新机制。在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出台前,先行对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急需搬迁的村庄实施搬迁,组织实施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按照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2009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方案》,尽快启动应急工程。2009年以后的村庄搬迁工作,按照采煤塌陷区土地整治规划分步实施。按照计划完成搬迁并经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通过的,省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搬迁村庄给予奖励,专款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应急工程所需土地来不及办理用地手续的,县(区)政府应当制定先行使用土地方案,报设区的市政府批准,并报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应急搬迁任务。其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有关市、县(区)政府应当于2009年11月30日前依法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项目推进,整合资金。

市、县(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采煤企业,按照综合治理的要求,以矿区为单位,编制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建立相关项目库,分有序实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对塌陷区范围内的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及学校、卫生院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资金进行整合,综合运用土地复垦整理、建设用地置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各类资金和政策的聚合作用,促进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实施。

二、近期工作安排

(一)组织实施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

2009年对皖北五市214个村庄进行搬迁,涉及46361户166763人。计划于上半年完成94个村庄搬迁任务,涉及19366户共69486人;下半年完成120个村庄搬迁任务,涉及26995户共97277人。对7月1日前不能搬进新房的塌陷区危房户,所在地方政府要制定应急安置方案,通过租房安置、建设临时安置过渡房、投亲靠友等形式,妥善安置群众。建立工程项目跟踪督查制度,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急需搬迁村庄项目逐村建立专项台账,按照各市上报的村庄搬迁项目工作计划表,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实行定期通报。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存在工作不力、拖延迟缓、挪用截留私分村庄搬迁费用等行为的,严肃依法依纪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编制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尊重群众、方便生活,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安徽省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以及城乡建设规划,组织编制《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09-2020)》,2009年底前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编制综合治理重大工程项目。

组织各地编制一批重大土地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规划,建立综合治理项目库,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四)扎实开展试点工作。

综合运用现行的政策和资金渠道,积极探索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和村庄搬迁试点工作。宿州市埇桥区政府要按照批复的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凤台县顾桥镇村庄搬迁试点以张童、凡庙、童郢、八里和黄湾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为范围,试点工作以市、县(区)政府为主导,淮南矿业集团负责落实搬迁经费,县(区)政府负责搬迁安置的组织实施。试点县(区)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组织,确定具体办事机构,确保试点工作正常开展。

(五)梳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对国家、省出台的支持采煤塌陷区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梳理,并根据综合治理的要求,提出需要国家和省出台新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建议。

(六)开展调研工作。

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考察调研,听取地方政府、采煤企业和采煤塌陷区群众的意见,借鉴、学习兄弟省、市综合治理经验,根据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综合治理意见和建议。

(七)动员部署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按照《2009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方案》,召开应急工程专题会议,部署应急项目实施工作。二是召开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省政府成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日常工作。相关市、县(区)政府要加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及时解决综合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明确责任。

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做好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及有关主管部门负责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恢复治理的规划编制、项目申报与指导协调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监督采煤企业按批准的规划组织实施矿山开采。省监察厅负责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省财政厅负责协调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和治理工作的资金保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指导建立采煤塌陷区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编制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手续、指导综合治理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指导编制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及新建村庄选址工作等。省审计厅负责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省国资委负责监督检查采煤企业配合开展村庄搬迁、做好塌陷区治理以及支付搬迁补偿费用等。省环保厅、省农委等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紧密配合。皖北五市及有关县(区)政府、采煤企业是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市、县(区)政府要加强管理,杜绝抢搭抢建,认真组织实施塌陷区村庄搬迁、综合治理等工作,负责治理无主废弃采煤塌陷区、历史遗留已经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的采煤塌陷区。采煤企业负责治理未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的采煤塌陷区、在建的生产矿山造成的塌陷区,或者企业出资由市、县、区政府组织治理。采煤企业要将其井田面积、矿井范围、开采时序、塌陷范围等通知市、县(区)政府,并按规定支付相关村庄搬迁、综合治理的费用。省政府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省民生工程事项,进一步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市政府的责任。有关市、县(区)政府也要将此纳入当地的民生工程之中

(三)多渠道筹措治理经费。

一是争取国务院批准建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基金,专项用于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包括环境修复和生态补偿,塌陷区失地农民保障和因采煤引起的相关社会问题。二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市、县分成部分,塌陷区当地政府要专款用于塌陷区土地整治。三是市、县政府按土地出让净收益20%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要专项重点用于塌陷区土地整治。四是各地因适用建设用地置换政策而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其对应的应上缴报批费用全部用于村庄搬迁工程。五是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力度,缓缴期满后,立即恢复缴存,并做到足额缴存,及时用于塌陷区治理与村庄搬迁。六是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棚户区补助、廉租房计划、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项目、资金向塌陷区倾斜。七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八是省、市、县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计划经济时期煤矿开采塌陷区以及历史遗留矿山塌陷区的治理。为保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省财政追加今年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和工作经费,并从2010年开始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塌陷区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编制、综合治理项目组织实施及调研等有关工作,所需资金从省国土资源厅相关非税收入中统筹解决。

(四)出台相关政策。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根据省直有关部门法律法规政策梳理后提出的建议,结合调研成果,由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提出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创新机制、规范治理,报请省政府审定。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后,再总结完善,争取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

第四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和研究现状报告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和研究现状

专业:资源勘查

学号:2010118512145 姓名:姜定学

班级:资堪1011 完成日期:2012年4月7

【摘要】:随着矿山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越来越严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迫在眉睫。依据矿种所进行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方案,虽然较为详细具体,但有些问题是相互重复的;依据矿山开发阶段所进行的划分方案,虽然刻画了矿山开发演变整个历史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但较为宏观简单;对中国目前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管理情况有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三废问题矿山开发;矿山治理和保护;矿山预测。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但是目前,人类从地表和地表深处开采出巨大数额的矿石和围岩,改变和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使地质环境不断地改变和恶化,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是环境地质学和矿床水文地质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环境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众多复杂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实施科学的分类研究,不仅使现代环境地质学论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可有效地指导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评价、预测预报和保护与复坑治理等工作。

一、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问题 1、“三废”问题

矿山环境地质的“三废”问题包括固相废弃物、液相废弃物和气相废弃物。(1)固相废弃固相废弃物堆积是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它一般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剥离废弃物、废石(渣)、尾矿库和含放射性物质等固相废料。固相废弃物堆积一般具有占地、边坡稳定、淋滤污染、风化扬尘污染四大环境效应。但铀矿等废弃物除四大环境效应外,还具有放射性污染效应;在我国相废弃物堆积中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煤矸石山还具有自燃环境效应。(2)液相废弃物 矿山液相废弃物一般是指在矿山勘探、开采、采后和洗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如按污染水所含的污染物性质来划分,液相废弃物可划分为无机无毒水、无机毒水、有机无毒水和有机有毒水4 大类型。无机无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酸性水、高硬度水、高混浊水和含氮磷的富营养化水等;无机有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水(汞、镉、铅、锌、铬等)、氰化物污染水和氟化物污染水等;有机无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含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污染水;有机有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含多氯联苯或有机氯污染水等如按污染水类型来划分, 矿山液相废弃物又可划分为酸性水、高硬度水、高混浊水、重金属污染水、有毒有害元素污染水、放射性污染水和有机污染水等。(3)气相废弃物 根据气相废弃物的类型, 可将其划分为煤层、矸石、富含黄铁矿成份的铁矿废石自燃产生的废气、沙漠化导致的扬尘、采场或排土场的风化扬尘、井下粉尘、天然气或煤层气自燃以及二氧化碳气田产生的废气等。气相废弃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TSP)、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2 地面变形问题

(1)开采沉陷 煤等有用矿产资源被采出后, 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地应力平衡遭到破坏, 随着开采工程活动进行, 地应力将重新分布并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 矿体周围岩层或地表将经历一个连续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破坏(开裂、冒落等)的复杂过程。这种现象称为“开采沉陷”。开采沉陷可划分为冒落式、沉陷式和地堑式三种类型。煤炭是重要的层状用矿物, 它的井工开采必然会引起岩层或地表的下沉, 导致大量土地的沉陷,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采煤沉陷”, 形成的沉陷区(土地)称之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开采沉陷作一种外生地质灾害, 破坏耕地, 损坏地面建筑物, 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并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 产生了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严重的是它不仅表现为近期的经济损失与危害, 由此引起地貌改造和地质作用过程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将影响到子孙后代, 目前已成为环境工程学和环境岩土分布有岩溶空间, 加之现代地下水的不断溶蚀, 常形成不同规模被水或部分松散物充填的排水前相对平衡稳定的隐含空隙。在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中, 对威胁矿山安全生产的岩溶充水含水层一般均需疏排水, 将其地下水位疏降到安全开采标高以下, 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达到消除水患威胁的目的。岩溶充水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 使得覆盖型岩溶地区上覆的松散含水层与其岩溶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差逐渐拉大, 松散含水层地下水将补给下伏低水压的岩溶含水层, 同时松散含水层中一些细颗粒物质也随补给速度的逐渐增大, 而运移至下伏含水层的隐含空隙中。久而久之, 随着这种潜蚀作用的不断增强, 隐含空隙将逐渐向地面发育扩大, 当空隙发育到地表时,就产生了地面岩溶塌陷, 这就是岩溶塌陷机理的潜蚀说。当然, 地面岩溶塌陷机理十分复杂, 其形成还有其它的成因假说, 如真空吸蚀说、重力说、震动说、冲暴说等。(2)地面岩溶塌陷 在覆盖型岩溶表面, 一般多分布有岩溶空间, 加之现代地下水的不断溶蚀, 常形成不同规模被水或部分松散物充填的排水前相对平衡稳定的隐含空隙。在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中, 对威胁矿山安全生产的岩溶充水含水层一般均需疏排水, 将其地下水位疏降到安全开采标高以下, 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达到消除水患威胁的目的。岩溶充水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 使得覆盖型岩溶地区上覆的松散含水层与其岩溶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差逐渐拉大, 松散含水层地下水将补给下伏低水压的岩溶含水层, 同时松散含水层中一些细颗粒物质也随补给速度的逐渐增大, 而运移至下伏含水层的隐含空隙中。(3)地面沉降 一般地说, 液相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卤水、热水和地下水等, 气相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煤层气和二氧化碳气田等。在对液相或气相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 由于液相或气相压力不断降低, 根据力学平衡原理, 赋存液相或气相矿产资源的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将必然增大, 使地层固结压缩, 导致地力重新分布, 从而造成地面沉降。(4)边坡 矿山环境地质的边坡问题除了固体废弃物堆积边坡外, 还包括露天采坑边坡、排土(岩)场边坡、尾矿库边坡和矿山边坡。(6)崩塌 在采矿过程中, 由于矿体本身性质恶劣或必要撑砌条件跟不上, 很易诱发崩塌。另外在矿区由提升到地表的废矿矸石堆积引起的崩塌问题也时常发生。崩塌既可在矿区地表出现, 如鄂西宜昌地区盐池河磷矿山崩塌造成巨大灾难, 长江西陵峡链子崖山体开裂(裂缝宽达6 米多), 新滩地段不断崩塌,除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外, 也与小规模开采崖下二叠系煤层有一定关系;崩塌也可在地下井巷中出现, 如地下采掘导致地面倾斜、山体开裂和崩塌等。(7)泥石流 与矿山开采有关的泥石流, 除矿床开采之前即以天然状态形成的以外, 主要是由于采矿产生的废石矿渣不合理堆放(即人类工程活动)而引起的, 特别在丘陵山区地带的矿山开发过程中, 极易发生泥石流问题。矿山泥石流形成除与开山采矿、废石矿渣堆放等采矿工程活动有关外, 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人为滥砍山林等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一)、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坚持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通过矿业规划及各种矿业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治破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尽量避免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或者将其消除于矿山生产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不可能避免的矿山地质环境污染和破坏,则通过各种净化和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要求。

2、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采矿产资源;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首先力求消除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或降低影响程度:对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治理措施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指标。

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

发展绿色开采技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无损或受损最小;发展干法或节水的工艺技术,减少水的使用量;发展无废或少废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矿山废物按照先利用能源,再选择用于建材或其它用途,最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技术原则。

4、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一般要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进行,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出最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方案。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目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应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以采矿原因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为重点,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改善、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体应达到如下治理目标:

(1)、采矿引发的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确保矿山安全、正常生产。

(2)、对这次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破坏进行恢复或治理,实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3)、对2004年以前当地村民乱采区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破坏进行恢复或治理,实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任务

(1)、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引发的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应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地质灾害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危害。(2)、采矿完成后,对采坑进行回填,对采矿区植被破坏区应及时进行绿化,绿化率达到100%。

(3)、对2004年以前当地村民乱采区采矿造成的采坑进行重点监测,并对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重点防治。

(三)次重点防治区治理

1、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采矿过程中须对潜在地质灾害如小型崩塌、滑坡进行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地质灾害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危害。

闭坑后,要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处理。对于潜在的崩塌、滑坡体,清除崩塌、滑坡体(主要针对有无向上及两侧发展可能的小型崩塌、滑坡体);排水(采取整平地表、填塞裂缝、夯实松动地面、修筑排水沟);护面、刷坡;支撑加固等措施。必要时设立警示标志牌。做好边坡护坡工作,保持边坡稳定。

2、采坑回填工程

采矿结束后,利用矿区的废渣、废土对采坑进行回填填方约19700m3。

按照当地价格水平,利用本矿山的废弃物直接回填,每方5元。

3、矿区绿化工程

对次重点防治区(采坑和排渣场)和植被破坏区进行种草绿化(面积约0.006km2,约合10亩),恢复生态环境。

按照当地价格水平,每棵柏树25元,其中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其它费用及现场经费等。柏树间距3m×3m。

(四)一般防治区治理

1、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闭坑后,要对2004年以前当地村民乱采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处理。对于潜在的崩塌、滑坡体,清除崩塌、滑坡体主要针对有无向上及两侧发展可能的小型崩塌、滑坡体);排水(采取整平地表、填塞裂缝、夯实松动地面、修筑排水沟);护面、刷坡;支撑加固等措施。必要时设立警示标志牌。做好边坡护坡工作,保持边坡稳定。

2、乱采区覆土工程

对2004年以前当地村民乱采区运输、覆土15000 m3(面积约0.15km2覆土厚约10cm)。

按照当地价格水平,在矿区运输、覆土,每立方米5元。

3、乱采区绿化工程

对乱采区进行种草绿化(面积约0.15km2),恢复生态环境。按照当地价格水平,在矿区种草绿化,每平方米0.36元。2)地裂缝治理:根据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3)崩塌、滑坡治理:已经发生过的崩塌或滑坡灾害,可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和排水工程防止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潜在的崩塌、滑坡灾害,可采用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4)泥石流治理:已经发生过的泥石流灾害,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

三、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前景展望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态势良好,GDP每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矿业经济也随之增长。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全国矿山环境治理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则矿预测评估表明,预测采矿区引发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其它地区引发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预测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程度为一般;预测采矿区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较严重,评估区内其他地区预测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一般;预测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较严重。

(4)本方案将评估区划分为两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区,露天采场及堆渣场为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评估区内其它地区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其中次重点防治区需按照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5)采矿过程中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监测随着矿山开采同步进行。其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在矿山停采以后进行。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可能缓和,生态文明的目标可逐步实现。

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监测内容

监测对象包括乱采区、排渣场和露天采场。监测内容包括崩塌、滑坡、危岩体等隐患;排渣场堆放情况。

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点布设

在乱采区、露天采场、排渣场共设置5个地质环境监测点,在采矿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

在乱采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布置4个地质环境监测点,主要监测崩塌、滑坡、危岩体等隐患。矿区排渣场设置1个,主要监测矿渣堆放情况,如堆放数量、渣堆的稳定性等。

地质环境监测点每日监测1次。露天采场,降雨季节要加密监测。矿山停产期间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法

方法包括人工观测法。监测结果要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设置

矿山企业成立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小组。设组长1人,专职或兼职监测人员2人。监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监测方法、熟练使用监测仪器。

结语

(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研究, 不仅在基础理论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现代环境地质学, 而且在实践应用中可有效指导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预测和保护与复坑治理等工作, 具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册.[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第五篇: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

1综合治理的目标及原则

1.1治理目标

矿区位于活鸡兔煤矿边角位置。由于采空区的存在,造成地面裂缝、地面塌陷、残留煤自燃、地下巷道积水,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形成地下污染水体等地质灾害。为了彻底解决采空区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贯彻政府有关能源开采的方针政策,使区内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在治理采空区时回收部分残煤,抵补治理费用,同时剩余的资金可以改善当地村民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本次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其治理目标就是消除地下采空区,回收残煤,避免残煤在地下继续自燃、裂缝漏水、塌陷等灾害的产生,复土造田,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环境。

1.2综合治理原则

综合治理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遵守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的同时,根据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特点,提出以下应遵循的原则。

(1)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原则。

(3)生态优先原则。

(4)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

(5)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

(6)有序实施原则。

2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2.1治理方法的确定

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塌陷区分布特征、煤层埋藏特征以及开采现状,设计可采用3个治理方案,分别为钻探注灌法方案、充填裂缝法方案及露天剥挖治理方案。方案一:“钻探灌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砂浆的治理方案在治理区域采用地面水泥砂浆或粉煤灰砂浆注浆法充填采空区、隔离井下火区。地面采用深孔钻机向采空区打钴孔,采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砂浆注浆充填,填实灭火隔离区下部采空区,阻止火区自燃蔓延,消除自燃造成的安全隐患。根据充填所需砂源和井下采空区位置,在地面设移动式充填站。该系统特点是将大量的充填材料,利用水力沿管路输送到治理区的采空区。方案二:采用“充填裂缝”法治理区地貌类型大体分为沟壑型、丘陵型及川地型3种地貌类型。对于因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移动、裂缝破坏等现象,依不同的类型分别采用自然恢复、种草及复土等措施。本区由于松散层厚度较薄、地表为丘陵,对采煤引起的塌陷坑及裂缝应采用机械、人工法推高填低,并尽可能地利用电厂粉煤灰充填塌陷坑及裂缝,以达到利于种草植树之目的。此方法需长期重复实施。方案三:对塌陷区残留煤层露天剥挖治理方案采空区内煤层覆盖层较薄,露天剥挖方案就是在采空区范围内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露出采空区残留的煤炭后,挖除残留的煤炭,后期用黄土覆盖煤层露头,用开挖的剥离物回填采空区。最后回填开挖坑,平整及再覆盖黄土,并绿化复垦。由于塌陷裂缝区裂隙发育,采用钻探注浆法灭火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只能采用自燃煤层挖除法进行灭火。

2.2治理方法对比

根据活鸡兔煤矿矿区的实际情况,方案一虽然可以治理,但投资大,全部采用本方案企业无法承担,没有产出,没有经济效益,且采空区上部的土地仍然没有得到治理。由于治理区内没有沙源,需另行寻找沙源地,这样虽然治理了老采空区,但又会形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方案二,在下部已无自燃煤层或潜在的自燃煤层时,本方案投资少,见效快,若有自燃煤层或潜在的自燃煤层,如果只采用本方案是不能根治的,随着时间的延续,丨日的塌陷区填平了,新的塌陷区又出现,因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案。而方案三不需要国家投资,利用回收的残煤价值,补偿灭火施工费用,略有盈余,且治理彻底,覆土造田效果好。显而易见,设计建议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方案,对有残留煤炭资源且煤层正在自燃区采用露天剥挖的方式进行采空区及灭火治理,是最合理的方法。剥挖方法的特点是采空区治理效果彻底,但施工工艺较复杂,前期投资大,适用于采空区距地表近、开挖深度不大、四周有临时堆放剥离物场地的采空区。此种方法可回收部分煤炭资源,以抵补项目投资。矿区采空塌陷区及煤层自燃区特别适宜于利用剥挖的治理方式,其覆存的有利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煤层厚度大、覆盖层薄。2_2煤层在本煤矿内埋藏深15,37?57.27m。煤层平均厚度约4.65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覆盖层薄,规律性明显,结构简单,含一层夹矸,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属稳定型煤层。原有的采煤方式落后,小煤矿采用“房柱式”开采,并且开采时间短,煤炭回采率低,可回收的资源量大。

(2)生产剥采比小《在治理塌陷区内,残留煤的平均剥采比约6.0m3/t,剥采比小于10m3/t,也符合国家有关的露采煤炭技术开采条件。

(3)具备外排的条件。在南侧为山坡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是初始临时外排的良好外排弃场。

(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区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侏罗系延安组砂岩裂隙潜水和承压含水层,由于煤炭,现已无水。

(5)工程地质条件好。矿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翼陕北斜坡上,矿区基本构造形态为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产状较平缓,倾角在1°左右,区内未见大的断裂及褶曲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好。

2.3治理主要工序

地表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的采空区及火烧区的存在如果只单纯填平塌陷区是不能根治的,随着时间的延续,丨日的塌陷区填平了,新的塌陷区又出现,长期重复作业。根本治理方法只能是通过把采空区上部的覆盖层全部挖出,重新回填、压实。为达到根本治理的目标,防止残留边角煤自燃,实行“分层剥离、交错回填”的办法,在把采空区上部的覆盖层全部挖出,重新回填、压实的过程中,要清理出残留的边角煤。这样才能彻底避免地表塌陷和残留煤在地下自燃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方法可归纳出如下步骤。清除表土一剥挖煤层上的岩石一采出残煤一岩石回填一平整压实一表土回填一复垦一生态恢复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除表土:就是在开始治理初期,先将治理区地表以下5m的表土取出,单独堆放以备将来复垦时使用。剥挖煤层上的岩石:表土清除以后,剥挖至煤层上部岩石,剥挖初期选好临时外排土场推放,后实现回填。采出残煤:煤层上部岩石挖走以后,收集残余煤柱,运往临时煤场堆放。岩石回填:残余煤量收集完成以后,将最先剥离的岩石回填,平整,压实,使用推土机与压路机共同作业,防止沉降与水土流失。表土回填:岩石回填结束以后,将移走的表土重新均匀平铺在原地表,表土厚度约500cm,以备日后复垦。复垦、绿化:表土回填以后,在回填范围内修筑水渠、堤坝、道路,为复垦做好准备,对其进行种草绿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基本恢复后,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苗圃、农田,并为治理区农民提供宅基地,建设住宅和公共活动设施。

3治理效果

活鸡兔煤矿治理区总面积为607亩,经过复垦治理后,已经形成防护林71亩,新修蓄水池(人工湖)55亩,新修农业生态园为86亩,新建复垦基本农田245亩,李家畔住宅用地面积55亩,新修公路用地49亩,河道治理136亩。

下载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采煤塌陷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实施方案

    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有效防治资源开发利用及项目施工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和诱发的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材料

    永城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材料近几年来,随着永城煤矿区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采煤塌陷地面积也在迅速增加,由此带来的对土地、村庄、道路、河流、植被、供电、通讯及其它基......

    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一、岩溶塌陷简介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相关问题(郑敏(合集5篇)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相关问题研究 郑 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259信箱,101149) 摘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我国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此项工作是近几......

    地质环境与恢复治理总结(2013年度)

    山西怀仁峙峰山吴家窑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情况 (2013年度) 地 测 科 二○一四年一月十八日 山西怀仁峙峰山吴家窑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承诺书

    关于认真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的承诺书 采矿权人名称: 矿山企业名称:开 采 矿 种:采 矿 方 式: 地下开采 矿 区 面 积:平方公里 矿井服务年限:年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划定矿区......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212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自查报告-范本

    (矿上名称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自查报告 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13]23号),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