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岩溶塌陷及其治理措施
一、岩溶塌陷简介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二、岩溶塌陷的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应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对塌陷地基都需要进行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其处理措施有:(一)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然后上覆粘土夯实。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
(二)跨越法:用于塌陷坑或土洞较深大,开挖回填有困难的处理方法。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据广西的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m。
(三)强夯法:把10~20t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0m),让其自由下落,造成强烈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一方面是夯实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或土洞内的回填土,以提高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处理结合预防的措施。Christain(1984)的试验:锤重15t,落距20m,将影响到地表下8~9m的深度。利用该方法在没有其它条件限制下,可以确定4.5m以上土洞的位置。
(四)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层或洞穴充填物、充填岩溶洞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加固建筑物地基。灌注材料主要是水泥、碎料(砂、矿渣等)和速凝剂(水玻璃、氧化钙)。水泥标号应大于450号。灌浆方式可采用低压间歇定量式或循环式灌注,目的是减少浆液流失,间歇时间可控制在7~8小时左右。
(五)深基础法:对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六)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硬壳层”厚度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可达10—20m。(七)地表水的疏、排、围、改治理:在土洞、塌陷地基的治理阶段,对地表水的治理不能忽视或放松,应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八)平衡地下水、气压力法:随着水位的升降,岩溶空腔中的水气压力产生变化,常在岩溶水库库区出现气爆或冲爆塌陷,使库水大量漏失甚至失效。因此,在查明地下岩溶通道的情况下,设置各种岩溶管道通气的装置,平衡其水、气压力,以消除其作用。
第二篇:塌陷区管理制度、治理措施
地表塌陷区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地表上出现塌陷和裂缝,影响地面上的居民生活和耕作。现在我公司的煤矿开采主要在北翼,受采空区影响的村子主要为史家腰,矿上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一、对塌陷的区域进行防治:
1、搬迁:按初步设计史家腰为搬迁村子,但在居民没有搬迁之前留设保安煤柱。
2、留设保安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设计要求对煤层开采可能影响的保护目标采取留设煤柱的方法进行保护。村庄按Ⅲ级留设煤柱。留设具体情况是:井田边界留20m煤柱,大巷之间及两侧留30m煤柱,采空区隔离煤柱按25m留设,两坂村和油庄村边界保护带为10m,然后上面松散层按45°投影留设,下面岩层按72°投影留设保安煤柱,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二、地表塌陷区域的治理:
1、对地表裂缝的治理:根据裂缝的宽度大小,对较小的裂缝经耕地平整恢复原状,对较大裂缝采取充填、平整,使耕地恢复原状,以减小雨水的侵蚀、水土流失。
2、对地面上的村庄建筑物有影响的,必须及时搬迁或留设保安煤柱。地面公路上有裂缝的及时充填以免伤及过往行人。
3、对地面上的地表塌陷区域用栅栏围好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治人畜进入,造成伤亡事故。
4、对有裂缝的地面,应对裂缝进行检测监控,及时了解裂缝的变化。在雨季时增加检测检查力度,对低洼处的裂缝及时的充填和疏通,防治雨水通过裂缝导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
5、在采空区上方附近有建筑物的应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
6、成立专门的监测监控小组,对塌陷区域的塌陷情况及裂缝情况进行监控。
第三篇: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精选)
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科 编制日期:2013年2月
审批意见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一、采空分布情况及周边煤矿情况
1、采空分布区情况:襄矿新庄煤业现为改造建设矿井,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只有首采工作面推进后的部分,采空区顶板已随工作面推进全部垮落,不存在安全隐患。主要采空区分布于井田的西北角,原水碾沟煤矿旧井及崇粱煤矿整合井范围内,采空区面积约0.8km,采空区顶板管理为房柱式,开采时间从2000年至2007年,采高为2.5米,采空区塌陷面积约0.1km采空区范围内无居民,塌陷区内无居民居住。现在旧生产系统已全部封密,对实际生产无影响。
2、襄矿新庄煤业井田北部、西部、东部、存在采空区煤层、老窑港、西营、崇梁,只有井田东南角为旧生产系统采空区。
二、成立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
组 长:杜 涛
成 员:万全心、雷正龙、李向文、杨占彪、赵小锐、牛虎文、张旭春
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的地表塌陷、裂隙的巡查工作;成员负责专项的治理工作,负责地表裂隙和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检查工作。
三、具体管理办法
1、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成员每次对地表裂隙检查后,分析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并实施。(以记录和实地检查为准)
2、重点加强雨季前对地表塌陷区的检查工作,雨季期间要
22加强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水情检测,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工作。
3、工作面推进到沟渠地带时,制定专项的安全措施,引流或分流。
4、瓦检员每周对地表的裂隙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
5、工作面的排水系统要完善。
6、工作面的监控检测系统必须完善。
7、对井下的采空区的位置准确的标注在采掘工程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上,对开采的时间、煤柱规格、浮煤、积水、顶板冒落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
8、建立完善的封闭系统。首先将采空区防爆密闭将其与巷道隔离开来,每个采空区建立一个观察站,每月进行两次观察,并对采空区的温度、空气成分、项板压力、煤柱损坏等情况进行记录。
9、对采空区地表的裂隙、塌陷进行封闭充填,以防地表水渗入,形成积水隐患。
10、对塌陷影响大的采空区,要进行采空区充填。
第四篇:岩溶处理措施
南昆铁路路基岩溶病害分析 岩溶塌陷的整治
南昆线岩溶塌陷的整治在铺轨前进行了部分工作,主要是零星地段的物探工作及已发现岩溶塌陷的压浆处理,但潜伏岩溶问题仍然存在,随着线路的运营,这些岩溶问题将会暴露出来。潜伏岩溶问题是由岩溶塌陷的特征所决定的。从发生时间而言,岩溶塌陷具有突发性,这给预测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因而较为有效的整治措施是先通过物探等手段对调查中岩溶发育地段进行勘察,预先对线路下的溶洞进行处理,防止地表水在岩溶地段集中渗透。
具体方法是:对经过岩溶发育区的线路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通过物探与钻探等手段查清潜伏溶洞的位置及形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注浆、填堵[2]等处理方案,堵塞迳流通道(溶洞、溶隙)、加固土体(覆盖土、洞穴充填物)。
当进行压浆处理时,注浆时要选择合适的注浆压力(一般为0.3~0.5MPa,最大不超过1.5MPa)和注浆顺序;对较大的半充填溶洞、吸浆量大的溶洞,在注浆前或注浆过程中,应用砂或碎石、角砾充填,然后进行注浆。
考虑地下水位有一定变幅,整治深度自路基面始深入岩溶底板下1m以内,且对溶蚀破碎带和溶洞不超过15m。
此外,岩溶塌陷集中发生在降雨丰富的6月至8月份,且多发生在雨后2~3d,因此在雨季还应加强巡道工作。
第五篇: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最终版)
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处理
应急处置技术方法包括:应急调查、工程勘察、分析评价、应急监测、应急防控。
1、应急调查
包括资料调用、地面调查。首先根据灾害发生点,在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数据库或GIS信息系统中查找灾害发生点的土层厚度、性质、结构,下伏基岩的岩性、控制性钻孔资料,已有灾害点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动态。其次开展现场地面调查,调查要点是: ①调查、核实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对管道的影响程度,查明灾害规模、潜在的威胁和影响范围及成因和诱发因素。
②组织灾情监测,实时掌握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③随时根据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并上报。
2、工程勘察
包括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工程钻探主要适用于较大级以上的岩溶塌陷灾害,特别是50米范围内无钻探资料的灾害点,应查明土层厚度、结构、性质,下伏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的埋深等。
工程物探,主要方法是地质雷达,首先采用100M天线进行浅部4米以内的隐伏土洞扫描,保证附近的地面安全,其次根据场地的情况,条件较好时可采用20M~100M天线扫描深部的土洞及岩溶溶洞、裂隙等。
3、分析评价
地质分析:根据基础地质资料、监测资料进行成因分析,确定影响范围、发展趋势。专家分析:包括地质、管道设计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会商或远程会商,是应急处置决策的主要技术依据。
4、应急监测
简易监测:塌陷坑的扩展,沉降宽度的变化,可用埋桩法或埋钉法。专业监测:地下水动态、降雨量、地表变形等。
5、应急防控
应急防护:及时回填塌陷坑或停止诱发的人类、工程活动。应急治理:采用跨,灌浆等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