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与节奏[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1:3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气与节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气与节奏》。

第一篇:语气与节奏

一、语气

语气是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拆开了就是“语”和“气”。“语”是我们朗读时用有声语言念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语句,“气”则是我们朗读、说话时的气息状态,这种不同的气息状态决定着说话时所采用的不同的声音形式,这就是语气的“形”的部分。合起来,语气就是语言内容和声音形式具体结合后产生的那一个具体的语句。语气不同,朗读的声音形式也是不同的。

我们常说,朗读一篇文学作品,一定要注意把握语气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这其实就包括了语气处理的各个不同的方面,即语气的各种声音形式——抑扬即声音的高低(也就是“语调”)、顿挫主要指声音的停顿与连接(也就是“停连”),轻重指声音的重读与轻读(也就是重音与非重音的处理),缓急当然指声音的快慢(也就是语速变化)。此外,声音的虚实与明暗即声音的色彩处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汉语的四声是以高低变化为主要区别的,所以往往造成一种印象,语气的高低是主要的,语言的轻重、快慢是次要的,虚实和明暗更是无足轻重的,然而这无疑是片面的。要研究语气,千万不能只重视声音的高低即语调的变化。语调与语气既密切联系又不尽相同。语调是从语句的声音形式进行研究的,它着重于语句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而语气是从语句的交际功用着眼的,人们是通过语音外壳感受到说话人(或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状态的。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语句之所以有不同的高低升降的语调变化,正是为了语气表达的需要。因此,语调只是语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语气所要研究的语音形式,却不仅仅只是包括语调而已。

(一)语调

语调指的是朗读时语句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高低升降的变化不仅是准确传递句子的思想感情的需要,也是实现句子的交际功用必不可少的语音手段。

普通话语音把音高分成“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阴平声高而平,阳平声是中升调,上声是降升调,去声是全降调。请看下面的声调图:

声调是语调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声调,才可以更好地在朗读时处理语调。语调的具体声音形式大体可分为五类。

波峰类:语句的句头、句尾较低,而中间的地方最高。如:张老师一惊,急奔而去。

波谷类:语句的句头、句尾较高,而句腰较低。与“波峰类”的运动态势正好相反。如:你总是这样优柔寡断。起潮类:语句的句头较低,而随后的部分逐渐上行,到句尾达到最高点。

如:小兰愣住了,她望着冷漠的如谣,再也不相信她就是那个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落潮类:语句的句头较高,而后顺势下行,到句尾达到最低点,与上山类语势相反。如:

他从土耳其带回个老婆,一个裹着披肩的娇小女人。

半起类:一般地像疑问句,有分节号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实际上并没有完,而是起了一半,后面的答话才能完成了它的全部意思。

如:

小姑娘,你要到哪儿去啊? 在语调的声音形式上,这五种声音基本上包括了语调的声音形式的各个方面,但也不是固定的,在朗读过程里千万不可硬套某种模式,因为各种各样的文章有着各种各样的句势,各种各样的语调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形式,应该说是“语无定势”,也就是要根据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去具体地把握声音形式,而不要去追求某种模式或固定的腔调。

(二)停连

停连就是停顿和连接,即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具体说,停连主要解决怎样断连词句、组织好语音意思的表达问题。

1.停连的作用

说话时是向外呼气,人不可能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这是生理需要。但从心理角度讲,说话都有一定意思,在哪停连不能随心所欲,气足句子说长一点,气短则说碎一点,生理需要的处置要服从心理需要,这是语音艺术的基本要求。另外也不能完全受文稿标点符号的局限而影响准确地表情达意。学习和运用停连这种技巧,一定要弄明白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否则何断何连就没有根据,语言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卡莱尔曾说过:“沉默(即适当的停顿)与语音相配合,能创出双重的意境。”英国著名悲剧演员卡里克也认为:“顿歇或沉默是演员表演的秘诀,顿歇的作用是绝妙的。”的确,停连可以使有声语言语清意明、逻辑严密、节奏鲜明,创造出从容不迫边、紧张急切、热烈欢快等多种语势。停连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1)利用停连,动静结合,可吸引听众的注意力;(2)利用停连,控制呼吸,利于恰当喘息和换气;

(3)利用停连,区分语义和语法关系,使意思更加明晰;(4)利用停连,突出重点,可加深印象和增加提问的力量;(5)利用停连,调节节奏,造成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感;(6)利用停连,造成悬念,留给听众思考的时间。2.停连的位置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演讲或播音也许一字不差,顺畅自如,但就是由于停连位置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出现不同的效果。要想正确运用停连为内容和思想感情服务,首先必须找准停连的位置。

张颂教授的《朗读学》一书中阐述停连位置时有一举例,很能说明问题:“漫画家张乐平在解放前为救济部分贫苦儿童举行了义卖画展,有这样一句‘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说这句话时,有四种停顿:

①最贵的—张值八百美元。②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③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④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张颂教授指出:“我们可以看出: ①是没有停顿的,语意并不清晰。②停顿太多,支离破碎,仍然没有清晰的语意。③和④语意不相同,但各自的话意都清晰却是共同的。③是说有一张画最贵,卖到八百美元;④是说最贵的有好几张,每张都可卖八百美元。这就是因为停连的位置不同,产生了歧义。”

由此可见,准确选定停连位置,是掌握停连技巧的首要问题。那么怎样确定停连的位置呢?可以从五个方面去考虑:

(1)语意停顿

任何一句话都有它特定的意思。在语音交流或表达中由于停连位置选择不当而造成词不达意,往往首先是说话目的不明和对稿件语句的理解判断错误。例如,曾有人把“代表团长途跋涉”念成“代表团长-途跋涉”;“姬鹏飞到机场迎接„„”念成“姬鹏-飞到机场迎接”;把“内塔尼亚胡说”念成“内塔尼亚-胡说”等等这样的错误。

造成这类停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能理解语句的真正含义。至少是不清楚有“长途跋涉”这个成语;不知道有“姬鹏飞(曾任我国外交部长)、内塔尼亚胡(曾任以色列总理)这些名人”。因此,要想恰当地选定停连位置,准确达意,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识,这是表意正确与否的第一步。

(2)语法停顿

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有时还可能因为没搞清词或词组之间的关系致使停连不当,表意不明。

其实,每个词或词组之后都可以停,也可以连,但不能成为一种惯性。在某处停或连,词语关系是趋于鲜明、正确?还是变得模糊、错误?这是确定停连的关键,而不是单纯从表面语法成分上去划分和把握。

A.主谓间停顿 如:

①天/慢慢地黑下来了。

②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B.呼应性停顿 如:

①他/当过歌星,在足球队里踢过球,还拍了几部电视剧。此句中,“他”是“呼”,后面三个短语都是“应”。因此,“他”后面的停顿要明确,停顿的时间一般应该比后面两个标点的停顿时间长。否则,“他”只与“当过歌星”呼应,后边两个短语就容易脱落,有应而无呼。

②他能力很强,工程师、厂长、校长/都干得不错。这里,“工程师”、“厂长”、“校长”是呼,都干得不错是应。“校长”后面不停顿,“工程师”、“厂长”就会有呼无应,容易游离。

C.并列性停顿

一个句子当中常常会有一些关系并列的词与词组,这些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就应该是同位置、同长度的,而且由于各词或词组之间关系较紧密,停顿时间不宜长。

如:

①在我国发现的/,中国猿人、马坝人,及山顶洞人,分别属于/猿人、古人及新人阶段。②这条广告曾分别刊载在《北京青年报》、《戏剧电影报》、《生活时报》、《青年参考报》、《电脑教育报》、《购物导报》、《科技生活报》、《城市晚报》上。

长句容易播散、播乱,5个以上并列的词或词组,可分2—3个词或词组为一组来处理停顿。分组可按内容、类别、数目等,这主要是为了自己表达方便,不能让人听出有间隔断裂感。因为这些词或词组虽然较多,却只是一个长句中的一部分,要注意它的完整性。

(3)强调停顿 在句子之间,词组或词之间,为了强调某个句子、词组或词,就在前面或后面,以至前后同时停顿,从而让所强调的词语突现出来,这就是强调性停顿。

如:

①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么摇,他也还是/稳稳地站着。这一句强调“还是”,在它后面停顿一下,更显“森林爷爷”坚定不移,力不可摧的气慨。

②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这一句强调“归”,突出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思念和悼念之情。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强调“今朝”,是说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随着历史的过去都已过去,而能担当起中国革命重担的真正英雄,要数伟大的共产党人,绝不是那些帝王将相。

(4)情感停顿

仅仅处理好语意、语法和强调停顿是不够的。为了使文稿的情感得到更好的表现,还要灵活处理停顿。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对有些语句,虽然我们可以准确理解其含义和语句结构,从而按一般的词语关系来确定停连位置,但是却不能使语句中所蕴含着的生动、丰富的情景神态得到充分表达。此时,就要根据特殊的语音环境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来确定停连的位置了。

表现激动、紧张、恼怒、愤慨、忧伤、悲痛,以及欢快、轻松等感情,语速较快,停顿较少,较短。

如:

①让他一个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来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看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前一个停顿,表现出万分悲痛的心情;后一个停顿,有利于充分表达作者沉痛的心情。表现沉吟、思索、回味、追忆、想像、犹豫、怀疑、猜测、凝重、深沉等情感,停顿较多,时间较长。

如:

①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恩节夫人的/项链了。” 这儿的两个停顿表现出极度惶恐的心理状态。

②张大娘好像认不出他了,眯缝着眼睛边打量边试探着问:“你是/王福吧?”

老人是边思考、判断,边问话的,因此,在“你是”后边稍加停顿,便能生动地把这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表情神态表现出来。

(5)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作者标示的语句停顿,是作者写作的呼吸感觉,是写给人看的。我们既要借助标点符号的提示,更要以自己对文稿的理解和感觉来处理停顿的位置和长短。播音、主持、朗诵和演讲等的停连不能完全受文稿标点将号的局限。

如: ① 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为突出强调“征服”,表示胜利的喜悦,可以在“长江”后的逗号连紧点“征服”前顿一下。

② “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

两个“糟啦”可连起来,以表达吃惊的语态。③ 福建省厦门市今天举行民族英雄郑成功纪念像奠基典礼。

这一句话中间没有标点,但至少要有两处小停顿:—处是“厦门市”后,一处是“举行”后。不这样处理,听众就听不清楚是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处理标点符号的一般规律是: 顿号停顿时间最短,一蹴而过。逗号、冒号、分号次之。句号、问号稍长。

感叹号、省略号据情境而定。怀念感激的感叹号停顿较长;命令、惊叹的感叹号停顿较短。“激动得说不出,说不下去”的省略号停顿较长;突然被打断的省略号停顿较短。

括号、引号、破折号的停顿较为特殊。一般说来,括号里的内容声音相对弱些,以区别正文,让人听出是注解的。引号里的内容声音相对强些,能引人注意。破折号的内容,声音稍强,可停也可不停。

3.停连的方式

不明确停连的位置,就无从谈处理的方式,而不讲究处理方式的停连,位置即使准确,表达结果也不一定确切。

(1)声断意连的“渐弱渐止”的停顿

这种停顿是前一个音节的延续,藕断丝连,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同时,气息的连续给人一种语意未尽的感觉。

例:

①我抬起头来/通过天边的风雨/通过天边的黑暗八我份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这句话中的几处停顿气息舒缓,渐弱渐止,给人一种向往、回味的余地。②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全句只有一个标点,如果一口气不停地说下来,有可能会表达出一种兴奋感——“终于可以摆脱上课的烦恼了”。然而这是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最后对学生说的话,一句三顿再加上其他语言技巧就可以准确深刻地表现出韩麦尔先生此时极度的亡国之痛和不愿离开孩子们的心情。

(2)斩钉截铁的“戛然而止”的停顿

这种停顿显得:干净利落,富有力度,声停气止,句尾声音顺势而落停住。例:

①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处感叹号的停顿气息要强,休止要急促,给人—种大无畏的豪壮感。

②我雷某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者爷的太太,走后门,谁敢把后门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没二活,我雷某要让她的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

这里的几个停顿一个比一个气息强,最后戛然收住。表现出雷将军无私无畏,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和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的心情。

(三)重音

重音就是说话时运用声音形式着重强调和突出的音节(词语或词组)。重音存在于语句中,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解决作品中内容、词语关系的主次。

恰当地运用重音,能准确地表达具体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突出表达作品主题,对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重音的确定

重音是为体现主题服务的,它是语法、逻辑、感情、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一般来说,句子理解正确了,重音也就容易找对。

(1)并列性重音

语句中常有一些并列关系的词,词组或段落,这些词组或段落在表意上起决定作用时,就构成并列性重音。并列性重音体现内容中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情况、不同途径等等,它能使语句内容显得更完整。

例:

①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哇,桂林的山真险哪。

②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运用并列重音时有三点需要明确:只要有并列语句,就有并列重音;并列重音的位置一般是大体相似的;那些重复出现的相同词语一般不作重音。

(2)对比性重音 语句中内涵相反、结构大致相同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起决定作用时,就是对比性重音;对比性重音,或突出形象,或明确观点,或渲染气氛,或显露曲直,或深化感情,它能加强对比感受。表达时,语气应突出这种相反的趋向。

例: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②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海阔天空。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递进性重音

在有些句子里,词语表达的内容步步递进,层层发展,这些词语就是递进性重音。文学作品中常用一连串词语表现人物、事件行为,思想等的发展变化。在语言表达时,为了突出这种发展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对这一连串词语一般加以重读。

例:

①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②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以上例①的递进性重音,体现了自然现象在时空顺序中的进程,先是“风停”然后是“雨住”最后是“太阳出来”。例②几个连续性重音简要地显示了它的发展过程,把一件事很清晰地勾画出来。

(4)转折性重音

转折性重音是对转折关系的强调,体现事物发展的多向性。一般情况下,递进性重音揭示事物间同一方向的进展,而转折性重音则揭示事物相反方向的变化。在转折重音的处理上,一些“虚问”也可以作为重音,以使转折关系更明显。

例:

①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

②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5)强调性重音

对某些关系到语句目的的重要词组,为区别程度,括清范围,要着力强调其色彩和分量,我们把这些要着重强调的词语就叫做强调性重音。

例: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6)反义性重音

有些语句的真正目的恰恰与文字表面意思相反,褒义词用于贬义,贬义词用于褒义。这时为突出它们的相反含义,往往要在某些关键的词语中加强重音,才能使语句目的明确。

例:

你可真高尚呀,连小孩子也不放过。(7)拟声性重音

拟声是指对声音的摹拟,在文学作品中,常用象声词来表现声音特征,虽然不必惟妙惟肖,但一定要近似,这对描写场景,烘托气氛有很大作用。在有声语言中,对拟声的象声词一般要安排重音,配以其他语言技巧,往往可以收到“神似”的效果。

例:

①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来。

②风,呼呼地刮看;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2.重音的表达

确定重音的位置只是为了把它表达出来。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表达出来,形之于声的重音仍然模糊不清。重音可以表达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因而重音的处理方式也是变化多端的。某一重音该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才算恰当、贴切、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重音表达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重音强化——把重音读得重些、亮些,一般用于表达明朗的态度以及形象鲜明的事物:

例:

我不是不会,我是不愿。播读时,将“会”、“愿”两个音节加强音量,可以说明情况,表明态度。

(2)重音轻读

重音轻读就是把要强调的词减小音量而加重气息。这种方式常用来烘托意境,表达深沉凝重、含蓄内向的细腻情感,听来轻柔深挚,真切感人,回味无穷。

例: ① 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呀,一生休息得最少、最少。

重音“不知疲倦”和“最少、最少”用轻读的手法加上前面稍加停顿,突出周总理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和人民痛惜总理的心情。

②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此处重音轻读,可增添夜晚的柔美。(3)重音拖长

把重音音节拖长,一般用于渲染情绪,抒发深挚的情感等,还可启发想像,加深印象,增加有声语言的感染力。

例:

①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此处重音拖长,表达出兴奋感和陶醉感。

②天安门广场上,花堆成了山,人汇成了海。……爸爸脱下了帽子,妈妈摘下了头巾。他们低下头,向周爷爷默哀。

这段话,整体语速较慢,重音就更慢,以表现一种无比悲痛的情感。(4)重音停顿

重音停顿,就是把重音和停顿结合起来。在重音前或重音后,或重音前后安排或长或短的停顿,可以使重音显露出来,从而得到强调。

例:

①这许多歌曲里边,这一首我最喜欢。

在“这一首”这个重音的后边安排停顿,可强调没有其他歌曲能够替代。②再见了,亲爱的人!我的心永远跟你在一起。

重音是相对非重音而存在的,重音表达同时也要注意非重音的处理。强中见弱,高中见低,快中显慢,停中带连等,才富于美感,更引人注意。在实际运用中,重音与非重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的,万万不可将两者割裂开来,呆板地运用。而应该在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下,根据话语的目的认真处理,综合利用。

重音是构成语气的重要因素,要用语气来带。语气随感情变化而变化,重音也要随着变化。一般地说,表示坚定、果敢、豪迈、庄重、粗暴、愤怒、激动的语句,重音常常要重些;表示幸福、温暖、欣慰、体贴、谦逊、平和、沉静的语句,重音则要轻些。

二、节奏

关于节奏,至少有三个要点是必需明确的:一,节奏产生的原因在于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运动,这是节奏变化的内在推动力。二,声音形式的变化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抑扬顿挫的组合方式与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要有声音高低的变化,还要有停连、转换的变化。不仅要在声音的力度上变化,更要有力度、速度的承续,主从、分合的对比。三,必需要有声音的回环往复,这是节奏的核心。

应该指出的是,语速与节奏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语速的变化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节奏与语气也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节奏是广播电视播音创作和朗读、朗诵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相对独立的节目中的有声语言和那种抑扬顿挫、轻重缓疾的回环往复。具体落实到语气及语气的衔接中,语气是指“这一句”的思想感情的色彩的分量,节奏是指“这一段”、“这一篇”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外部呈现。

节奏感可以表现于音节的匀称,句子的长短交替中,整散并用,还可表现在反复咏唱的意绪(意念和思绪)回旋中,更可表现在层层递进的意念拓展中。

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所以,既有单音词,又有双音词,还有三个音节、四个音节的词或词组。如果行文的时候,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就可以产生琅琅上口的节奏感。

句子有长短之分,短句词语较少,结构简单,其特点是急促有力,简捷轻快,长句词语较多,结构较复杂,其特点在于舒缓起伏,严密周详。短句和长句的交替使用,就可以使语气变得有急有缓,有张有弛,形成一定的节奏。排列整齐的句子主要有对偶句、排比句等,其特点是结构整齐、匀称;而散句则一般字数长短不一,可长则长,可短则短,句中各个部分互不对仗。整句和散句配合在一起使用,就可使语句显得活泼,不呆板,还可以使语句的气势贯通。

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时间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匆匆》 节奏的类型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张颂教授根据节奏的声音形式及其精神内涵的特点,把朗读中的节奏划分为六种类型,并总结了它们各自的声音特点:

1.轻快型:多扬少抑,声轻不着力,语流中顿挫较少,且时间短暂,语速较快,轻巧明丽,有一定的跳跃感。如《春》。

2.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色彩多浓重,语势较平稳,顿挫较多,且时间较长,语速偏慢。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分量较重。如《藤野先生》、《最后一课》。

3.低沉型:声音偏暗偏沉,语势多为落潮类,句尾落点多显沉重,语速较缓。如《包身工》、《骆驼祥子》、《卖火柴的小女孩》。

4.高亢型:声多明亮高昂,语势多为起潮类,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语速偏快。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带有昂扬积极的特点。如《白杨礼赞》。

5.舒缓型:声多轻松明朗,略高但不着力,语势有跌宕但多轻柔舒展,语速徐缓。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舒展徐缓。如《济南的冬天》、《故都的秋》。

6.紧张型:声音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速快,气较促,顿挫短暂,语言密度大。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较急促、紧张。如《最后一次的讲演》、《麻雀》等。

第二篇:语气练习

语气练习:

1、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只有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2、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华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足迹,洒落串串汗珠。那是乡亲为了追求多棱的希望,兑现美好的遐想。弯弯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的笑容。

因而,我稚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割刈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3、“注意,这节钢轨情况异常!”刘学增突然大叫一声!一点不假,一根钢轨一端120毫米处已经断裂,此时,若有列车通过,那后果……

“快,时间就是一切!”刘学增立即点燃火炬显示,杨正昭抄起红色信号灯迎着列车来的方向跑去,何春跃奔回工区,报告险情、取抢修工具。23点50分,2712次列车轰隆隆地冲了过来。黑暗中,列车司机王学忠发现停车信号,立即拉紧制动闸,列车在距断轨500米处停了下来。

4、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老太太穿着破旧,身体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样祥和兴奋。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看起来,你很高兴。”老太太面带微笑地说:“是的,一切都这么美好,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又说了一句。没料到,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这样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

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5、快乐,它是一种富有概括性的生存状态、工作状态。它几乎是先验的,它来自生命本身的活力,来自宇宙、地球和人间的吸引,它是世界的丰富、绚丽、阔大、悠久的体现。快乐还是一种力量,是埋在地下的根脉。消灭一个人的快乐比挖掘掉一棵大树的根要难得多。

欢欣,这是一种青春的、诗意的情感。它来自面向着未来伸开双臂奔跑的冲力,它来自一种轻松而又神秘、朦胧而又隐秘的激动,它是激情即将到来的预兆,它又是大雨过后的比下雨还要美妙得多也久远得多的回味……

6、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高高的枝头站在那里观览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

这可真是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这可真是一种心境爽朗的情感风貌。

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可以减免许多烦恼。在那里,你可以从众生相所包含的甜酸苦辣、百味人生中寻找你自己;你境遇中的那点儿苦痛,也许相比之下,再也难以占据一席之地;你会较容易地获得从不悦中解脱灵魂的力量,使之不致变得灰色。

7、二○○二年十月中旬,英国的一家报纸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殊荣”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诞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快餐饭盒、包装纸、餐用杯盘、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

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塑料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木,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一种称为二噁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

8、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9、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

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的独特与纯粹?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10、沈园的桃花开了又谢,沈园的燕儿啊来了又去。沈园之别后,唐琬那深情的一瞥深深地根植在诗人的心中,任凭时光老去,永难磨灭。四十年后,年迈的诗人沈园重游,含泪写下《沈园二首》以纪念唐琬: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

乐声中,我仿佛看见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歌声里,我仿佛看见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

第三篇:《语气》教案

语气

1)教学目的

1、明确播音语气的概念,以及语气运用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表现力,克服固定腔调和单调平直的语言样式,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准确、更丰富、更细腻,更富有变化和感染力,达到具体的思想感情和恰切的声音形式的统一。2)教学要求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传授理论,另一方面要运用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表达技能。

2、结合学生实际,既进行全面训练,又注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具体训练时应注意循序渐进,方法得当。3)教学重点

明确播音语气的内涵和特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语气的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的个性特点。语气的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之间的关系。语势的训练。4)教学难点

1、具体的思想感情与声音形式的和谐统一。

2、声音形式中各要素的协调配合。

3、语流中语势的丰富变化。5)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2节;训练12节 6)教学内容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了解语气的内涵、特点以及表达方法,有助于我们把握和驾驭有声语言这个精灵,提高我们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气在表现内心情感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克服固定腔调,增强语言的灵动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

语气的概念

一、语气和语调

(一)语气的一般概念

语气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使用。不过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不同的使用者所说的“语气”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完全相同,那么,语气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词典的解释。

1、《现代汉语词典》:

〔语气〕①说话的口气。②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口气”的含义之一是“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如:严肃的口气;幽默的口气。

2、《辞海》:〔语气〕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的态度,如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现代汉语用语气助词“的、了、吗、呢”等和语调表示各种语气。

以上解释明确了语气与感情态度有关。但它没有具体说明不同感情色彩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的,尽管《辞海》里还谈到了语调可以表示各种语气。但它把语气仅归为几类,如“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等,就显得简单了。

(二)语调

1、《现代汉语词典》:〔语调〕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

2、《辞海》:〔语调〕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如陈述句多用下降调,疑问句多用上升调等。

关于对“语调”一词的诠释,两部辞书都谈到了声音形式,提出表达思想感情的某些声音因素。但是在谈到语调与思想感情的关系时,却显得过于机械。我们认为语调的概念不能满足播音语气概念的要求。

二、播音语气的概念

那么,播音学中语气的概念是什么呢?张颂先生在《播音创作基础》一书中指出:“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 96页)这个解释揭示了播音语气的内涵,突出了有声语言的特点,易于从有声语言形式及其思想感情依据两个方面去把握,对播音理论研究与实践来说,是科学的、恰切的,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语气 :一是具体的思想感情在语气中处支配地位,它是语气的灵魂。二是语气要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来体现。三是语气以句子为单位,也就是语气是通过一个个句子展现它的不同风采或个性特征的。

三、语气与语境

我们在前面说过,语气是以具体的句子为单位,应体现出“这一句”的个性色彩。但对于孤立存在的句子来说,其语气必是多样的,无法把握的。另外,不同的交流对象、交流方式等对语气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把握语气时,必须将语句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把握语气。

总之,语气主要是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具体的思想感情,二是具体的声音形式,二者相辅相成。语气受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制约,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语气,语气才能准确。

第二节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语气中具体的思想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气的感情色彩,二是语气的分量。它们是语气的灵魂。

一、语气的感情色彩

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憎”。

是非是指态度方面的具体性质。比如:是赞扬、支持、亲切、活泼,还是批评、反对、严肃、郑重等等。

爱憎是指感情方面的具体性质。比如是喜悦、热爱、焦急,还是悲伤、憎恨、冷漠等等。

在把握具体语句的感情色彩时,应该做到准确贴切,丰富细腻。

二、语气的分量

语气的分量是指“在把握语气感情色彩的基础上,区分是非、爱憎的不同

第四篇:节奏与节拍教案

《节奏与节拍》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节奏节拍的学习,以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首先要明白节奏与节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还要多加练习复杂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导入

节奏与节拍,在基本乐理的教学中虽然只有一讲,但它在音乐的表现中的地位却异常重要。有人把节奏及叫做音乐的骨骼,是很贴切的。大家想想,如果没有了骨骼会是什么样?同样音乐没有了节奏也是一样。所以大家会感受到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一.节拍

1.节拍——音乐中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往复的出现。(乐曲的快慢)2.拍子——节拍中的每一片段。3.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二.节奏

在音乐中音符以不同长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在一起叫做节奏。(音符或者歌词的快慢)

练习1:

练习2:

三.节奏合奏练习

小结:在歌曲小节中的拍子,有可能一个拍子是一个音符,也有可能是多个音符,所以拍子是比节奏更大的概念,所以节拍是不变的,而节奏是可变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同节奏的复杂节奏型以提高音乐的学习。

第五篇:乐理 3节拍与节奏

课题:节拍与节奏

教学目标:掌握音值组合法则的运用、指挥图示 教学重、难点:音值组合法 教学方法:讲解、做题

授课时间:2010.9.20 第3、4节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三章 节 奏 与 节 拍

一、节奏与节拍

节奏—-是指音在交替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时值上的相互关系。节奏的主要特征是音的长短关系。

节拍---是指相同时值的重音与非重音有规律滴循环重复。节拍的主要特征是音的强弱关系。

二、拍子与拍号

以某种时值的音符表示节拍的单位叫做“拍”。将“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在音乐中,由一个强拍到另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称为“小节”。

拍是组成小节的基本单位,小节是计算乐句、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常用单位。

用以表示不同牌子的符号,称为“拍号”。拍号的外形借用

了算术中的分数形式,如2/

2、4/

4、6/8等,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的拍数(横线上的数字含义)以何种音符为一拍(横线下的数字含义)

2/2即表示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读法:二二拍。6/8即表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读法:八六拍。

三、弱起节奏与不完全小节

从弱拍或弱位开始的节奏叫“弱起节奏”。弱起节奏最常见的形式是从小节的最后一拍或最后的半拍开始(一般不超过半小节)。由这种弱起节奏开始的乐曲,第一小节由于不足一小节的拍数,因此称为“不完全小节”。不完全小节不足的拍数由乐曲最后一小节补足,这两小节的拍数等于一个完全小节的拍数。

四、拍子类型

由于单位拍的数目、强弱层次、先后次序的不同,拍子被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交错拍子、散拍子、一拍子等类型。

1、单拍子

每小节的单位拍数为两拍或三拍的拍子,叫做“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强拍和必须有弱拍。常见的单拍子有:二拍子2/

4、2/2,三拍子3/

4、3/8。

2、复拍子

一小节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叫做“复拍子”。复拍子与单拍子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次强拍。常见的复拍子有:四拍子4/4,六拍子6/8,九拍子,9/8,十二拍子12/8。

3、混合拍子

一小节内由不同的单拍子(二拍子与三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叫做“混合拍子”。常见的混合拍子的不同组合次序,用下列方式标记:

五拍子(2+3)或(3+2),七拍子(2+2+3)或(3+2+2)

4、变换拍子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其中的“交替出现”,可以是有规律地循环出现,也可以是无规律地出现。

5、交错拍子

在多声部音乐中,几种不同的拍子同时(纵向)进行,叫做“交错拍子”。

6、自由拍子(也叫散拍子)

拍子的强弱位置和音符时值都不是十分明显,也不固定,一切由表演者根据音乐的需要自由处理,这就是“自由拍子”或称为“散拍子”。拍子符号为“艹”。

7、一拍子

这是一种特殊拍子。它的特点是只有强拍,没有弱拍。这

种拍子常见于我国戏曲音乐中的快板、垛板、流水板。有时也出现在变换拍子中。

五、音值组合法

将各种时值的音符,按照拍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组合,叫做“音值组合法”。其目的是为了视谱简单明了。

1、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组合原则是:根据拍号,每小节有几个单位拍,就划分成几个音群。二拍子应划分成两个音群,三拍子应划分成三个音群。

在每个音群中,如果音符的符尾数较多时,亦可在保持第一条符尾不分开的前提下,细分附属音群。

例外情况有:

①在以八分音符做单位拍时值的情况下,每小节内的音符第一条符尾可连在一起,第二条符尾则按单位拍分开。

②某音时值占整个小节时,可记成一个音符。

③每一拍从拍头开始的附点音符不遵守各拍分开的原则。另外,代表三拍子的前两拍或后两拍,不遵守单位拍要彼此分开的原则。

④休止符亦按照以上法则进行组合。整小节的休止,都用全休止符标记,但须将全休止符记写在小节中间,这一点与全休止符的记谱不同。

另外,在三拍子中的连续两拍休止,每拍用一个休止符记写。

2、复拍子及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①所有参与复合或混合的单拍子之间应彼此分开,各个单位拍子分别按单拍子音值组合法进行组合。②整小节休止都用全休止符标记(同单拍子)。

③某音时值占整个小节时,可用一个音符记写;不能用一个音符记写的,应按照单拍子的结合次序标记。

六、切分音

一个音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延续到下一强拍或强位,这个音称为“切分音”。而包含切分音的节奏叫“切分节奏”。

一小节内的切分音用一个音符记写,跨小节的切分音用延音线将两个音符连接起来。

下载语气与节奏[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气与节奏[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2 节奏与旋律 教案

    7.2 节奏与旋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存在的利与弊;懂得正确处理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就是学......

    《节奏与节拍》教案(推荐阅读)

    《基本乐理》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文学艺术系07-6班 授课时间:2007年10月31日下午第一节课 教学课时:1课 时 教学目标: 一、掌握节奏与节拍的知识,了解节奏、节拍的区别,以及节奏、......

    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2.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融入集体的旋律,排除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3.正确认识“小群体”和“小团体主义”,坚......

    浅析节奏与韵律(小编整理)

    浅析诗歌的节奏 诗歌不仅要押韵,更要有鲜明的节奏。声韵仅反映语言的抑扬,节奏才显示语言的顿挫。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风声、鸟鸣、花 开、水流,......

    教案444旋律与节奏

    课题: 服装形式美法则------节奏和旋律 教学目的: 1. 掌握形式美中节奏和旋律的概念2. 理解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几种形式 3. 理解并掌握节奏和旋律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的一般规律......

    节奏与组合演唱教案

    《节奏与组合演唱》教案(八年级) 抚宁县长白学校李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

    语气练习20115篇范文

    语气练习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了解语气的内涵、特点以及表达方法,有助于我们把握和驾驭有声语言这个精灵,提高我们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气在表现内心情感的准确性......

    妈妈的语气(模版)

    妈妈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专家表示: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