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侦查讯问录像制度研究

时间:2019-05-14 21: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刑事侦查讯问录像制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刑事侦查讯问录像制度研究》。

第一篇:我国刑事侦查讯问录像制度研究

我国刑事侦查讯问录像制度研究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21条 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该法条明确规定了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标志着该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的正式确立。通过确立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地遏制一些犹如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活动的出现,更能够有效地保证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更加真实、更加全面的反映出侦查讯问活动的情况。

一、刑事侦查讯问中录音录像制度的必要性

(一)便于及时完整地固定证据,为庭审中的质证和采证创造良好条件

只选取文字记录方式记载犯罪嫌疑人询问情况有很多弊端。首先,询问效率不高,因为工作人员笔录的速度比一般人说话的速度要慢,这就会出现在侦查人员问话和犯罪嫌疑人答讯后,等待工作人员记录的现象。其次,记录缺乏公正性和完整性。记录人员大部分是侦查人员,在记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选择对自己有用证据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使犯罪嫌疑人减少了有价值的信息,导致审讯过程中信息记录的不完整,使法官无法通过真实详细的询问笔录了解案件具体情况。

比起讯问笔录,录音录像更有利处,能详细记录所有证据。首先,录音录像能将讯问的全部信息录制下来,并以音像形式保存下来,使讯问情况完整记录。我国古代审案是通过五声听狱讼,即通过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知民情,作判决。实行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可以让法官通过音像记录了解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颜色,领略到我国古代判案的精髓,从而判断讯问信息是否是被讯人的真实表述,是否和讯问笔录内容一样,如果音像中犯罪嫌疑人的神色不正常或躲躲闪闪,法官就应该怀疑讯问信息的真实性。因为,录音录像设备没有人的杂念,没有诉讼立场,只是将讯问情况实际记录下来。

(二)规范侦查讯问行为,减少刑讯逼供威胁欺骗引诱等非法取证现象发生

在人们眼中,刑事侦查阶段工作内容一直不被圈外人所知晓,其中讯问阶段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其重要性和保密性而不被公开。在讯问时实行录音录像制度,使大众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讯问过程的了解,录音录像设备实时记录了讯问人员和被讯人员的所有举动,这样,讯问人员就不能通过非法手段取得对己方有利的证据。即使讯问人员在讯问过程中采取了一些隐蔽的非正常方式,也会被录音录像设备记录下来,在法庭中辩护方会通过这些记录还原当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实行录音录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照亮了封闭的审讯过程,有效控制了审讯中的不良行为,使审讯变得更加公正。

(三)保护侦查人员,使其免受错误的指控

现实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分子是相互对立的关系,犯罪分子时刻想要摆脱自己的罪责,为了与侦查人员对抗,他们会强加给侦查人员莫须有的罪名,使侦查人员百口莫辩。事实很明确,当侦查人员未依法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时,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通过途径行使控告权,法律对犯罪嫌疑人改变讯问口供没有明确规定,但对侦查人员的恶意诬赖和犯罪嫌疑人可以改变口供,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诉讼开展的阻碍。侦查人员在受到犯罪嫌疑人的诬陷后,就要找出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但往往难度很大。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实施,能够将讯问过程清楚的记录下来,法庭通过音像资料就可以判断出讯问过程的合法性,使犯罪嫌疑人的诬陷不攻而破。就上述来说,实行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不仅保护了犯罪嫌疑人受到公正对待,还能保护侦查人员不受恶意诬陷,对双方都有益处。

二、我国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是指将整个讯问过程如实记录在录音录像设备里,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资料当做证据上交给法庭,法官依据这些资料判定案件事实情况。在2012年,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得以确定,但在实践中这项制度还存在很多瑕疵,需要不断改进。

(一)事前程序监督不到位

首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3条规定,在拘禁犯罪嫌疑人后,要在24小时内将其送到看守所进行拘留。现实中,侦查机关在这方面还有存在很多瑕疵,很多是在将犯罪嫌疑人送至看守所和讯问室之前,使其承认犯罪行为,由于没有完善的外部监督体制,还会出现犯罪嫌疑人被逼供的现象,使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

其次,我国的看守所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现实中,看守所通常被看作是刑侦的第二场所,只有通过多种手段使犯罪嫌疑人承认罪行后,才对其进行讯问录音录像。最后,受我国传统法律体系影响,我国在进行侦查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体制,而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只是确立了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并没有对外部监督程序作出详细规定,这为侦查机关非正常取证留下了很多可钻的空子。

(二)事中实际操作不规范

一方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要全程记录讯问全过程,保证其完整性。但这些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录音录像何时开始和何时结束,也未规定侦查人员的哪种行为代表开始和结束录制,同时缺少合理有效的措施维护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和申诉权。讯问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讯问和录音录像的时间,这就使得不正当取证行为仍然存在,得不到实际解决。

第二篇:目前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相关问题

论目前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相关问题

课程:

专业:

区队:

姓名:

学号:

老师:侦查讯问 侦查三大队七 区 队 蔡清海10322288郑荔

论目前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相关问题

蔡清海 侦查三大队七区队 学号10322288

摘要:

针对部分检察机关讯问时同步录音录像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侦查人员思想认识、工作内部与外部条件、侦查技能和讯问人员的控局能力等方面发现了一些不利于同步录音录像的问题。为此,侦查人员依法讯问,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原则,平时或办案前储备行业知识,提高审讯能力。

关键词:同步录音录像;运行问题;对策

在对侦查机关同步录音录像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困扰讯问时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以下简称“双录”)的很多因素,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双录”对办案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是促进了执法观念、办案方式的转变和侦查水平的提高。在录像镜头面前,讯问人员自觉地注意起讯问时的言谈举止,自觉地讲求讯问策略,侦查水平和侦查谋略就是在这样的注意中得到锤炼和提高。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双录”把我们的侦查工作‘逼’出了一个新水平。其次是强化了对讯问活动的监督和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实践也表明,凡是实行“双录”的案件,没有一起发生违法办案、刑讯逼供现象。再次是有效固定了讯问证据,遏制了犯罪嫌疑人翻供。“双录”资料客观、全面地记录了办案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场景和过程,可以有效证明讯问活动及所获取证据的合法性,防止犯罪嫌疑人以办案人员刑讯逼供为由进行翻供,有效保护了办案干警不受诬告陷害。[1]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办案单位,因多种原因的出现,还存在不能全程同步录的情况。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认识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双录”的概念认识不清。高检院关于《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第四条规定:“录制的起止时 间,以被讯问人员进入讯问场所开始,以被讯问人核对讯问笔录、签字捺手印结束后停止”。部分办案人员对“规定”中的“每一次”、“全程”、“不间断”、“真实”、“可信”等关键环节认识不够。而这恰恰是整个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精髓,是整个同步录音录像工作重要意义的直接体现和保证。2007 年 11 月 14 日,全国检察机关“双录”工作经验交流上提出:“录制人员应当从讯问工作准备就绪、讯问人员宣布讯问工作开始时进行录制”。关于“全程同步”,王振川的讲话中有明确界定,所谓“全程同步”是指“全面、全部、全程”。全面是指全国各级检察院要全面实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自 2006 年 10 月 1 日起,所有的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都必须实行“双录”,任何单位不得例外。全部是指检察机关办理的全部职务犯罪案件,都必须严格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凡是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无论案件性质和犯罪嫌疑人身份,都必须实行“双录”。全程是指每次讯问犯罪嫌疑人,都必须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一方面,要坚持每次讯问必录。另一方面,每次讯问自始至终都要录,必须是边问边录,不能先问而后录,因设备等客观原因中断的,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处置。

2.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多数同志把视觉集中在了“双录”工

作对我们侦查工作的限制方面,甚至是夸大其影响和限制,忽视了“双录”对我们工作的有利方面。只想停留在原来的不规范的办案方法、操作规程上,心理上不愿意接受更多的规范限制。[2]实际上全程录音录像的四个主要效果:执法观念、办案方式的转变和侦查水平的提高;对讯问活动的监督和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固定讯问证据,遏制犯罪嫌疑人翻供;保护办案干警不受诬告陷害。其中有三个都是对我们侦查工作是有利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办案人员,特别是侦查指挥人员,应该首先从自身去提高认识。3.片面追求录像效果和工作效率。认为犯罪嫌疑人到位就开始讯问,录像的效果可能不好,同时犯罪嫌疑人讲不讲我们都要录,也太影响工作效率,一般都是先问好,犯罪嫌疑人供述后再录。或者是有选择地录,即“有用的录,供述的录,态度好的录,第一次录,关键犯罪事实录,综合讯问录,反之则不录”。

(二)相应对策

1.改变观念。我们必须破除“双录”影响办案的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双录”工作,坚决摒弃不规范的传统办案方法,着力在全面增强侦查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侦查水平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双录”条件下突破案件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做到既认真执行“双录”制度,又始终保持办案力度。

2.加强初查和外围调查工作。要高度重视初查取证工作,加大秘密初查的力度,把初查工作做得更细、更全面,争取在立案前的询问和传唤犯罪嫌疑人阶段就能突破犯罪嫌疑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同步录音录像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更有成效,取得好的录音录像效果。要更加注重外围调查工作,在讯问前不仅对嫌疑人的基本情况要弄清楚,对其家庭成员、亲友和其他社会关系也应有所了解,做好外围相关人证、物证的调取。在讯问进入僵局时,能够对“双录” 固定下来的嫌疑人口供再次进行外围人证、物证的巩固,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更好的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真正把案件办成“铁案”。

3.利用好空当。(1)充分利用立案前的“询问”。立案前经检察长批准的对“被举报人”和“被调查人”,可以不录,也可以录下单独存放。但 12 小时不能突破的,不能超时,有证据的可以立案并采取强制措施,有把握的可以风险立案,否则就得放人。(2)充分利用提审和还押的过程做好思想工作。

4.认清双录的范围。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检察院,为了保证音像资料中讯问的“成功”存在着办案讯问时不录,然后等案件办成之后,再和犯罪嫌疑人一起演戏补录的现象,这种作法实际上严重违背了高检院作出此项决定的原始初衷。它使录音录像工作由一种客观原始的记录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证据重复。但笔者同时认为讯问以外的聊天、谈心不是讯问,也可以不录。当然也不能滥用,明明是讯问涉案的问题,说成是聊天就不行。

二、工作中内部与外部条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设备不完善。经费不足,尤其是基层检察院经费紧张比较普遍,导致技术设施更新慢,审讯、监控设备缺乏、老化。有些看守所没有“双录”讯问室,有的看守所讯问室甚至连电都没有。

2.技术人员不够。基层检察院大多是同时进行多个案件的办理,有时同一个案件中,同时讯问几个犯罪嫌疑人人,技术部门的人员明显地不够用,技术人员和相应的硬件是搞好“双录”的两个基本要素,目前,相关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虽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但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双录”资料不具备证据的法律地位。对“双录”资料,法院有的采信,有的不采信,出庭质证的效果与预想的效果不完全一样,录像没有证据地位。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刑法日益与国际立法接轨,而支持侦查技术、侦查手段的立法明显滞后,从法律保障和支持方面,也影响了这项工作的积极开展。

(二)相应对策

1.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规范资金用途。各侦查机关都要向同级财政争取专项经费和转移支付配套资金,争取把“双录”运行经费,纳入各级院预算,保障经费开支,并严格规范资金用途,保证专款专用,禁止挪作他用。同时,从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在我国的试点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国家财力不会成为制约录音录像制度建立的障碍。实际上,从近年我国法学界试点以及检察系统推行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经验来看,录音录像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成本并不高。

2.做好人员保障,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水平。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编制,或通过内部调整充实技术部门的力量。同时,引进技术人员或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技能和水平,技术人员必须熟知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的性能,熟练使用和规范操作,提高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保证所录制的视听资料客观真实,全面反映讯问活动的状况。

3.加强与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呼吁相关立法工作。“双录”资料,究竟属于视听资料证据还是一种固定证据的方法,目前存在分歧,这主要体现在对视听资料的理解上的分歧。在现行司法实践中,一方面,检察机关对提起公诉的案件是否一定要提交、出示讯问笔录的“双录”资料和提供哪些资料、怎样提交、出示,都存在不同的观点;另一方面,审判机关由于示证系统等硬件条件的约束,对是否采信讯问笔录的“双录”资料,也存在不同的作法。鉴于此,侦查机关应在不断健全完善实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制度的同时,研究向法庭提交、出示此类证据资料的程序性法规、制度,确保与笔录等书证

形成证据链条。同时,积极与法院协调,对录音录像证据资料的采用形成一致的意见,规范该类证据的制作、固定、提交、出示。积极呼吁全国人大,出台支持侦查的有关立法。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加紧协调,出台关于录音录像资料法律地位的司法解释。

三、侦查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考

(一)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以往不规范的讯问方法。在实践中,确有一些案件在不规范的讯问过程中突破的。有些不规范的方法也的确行之有效。因而,有些侦查人员就形成了心理学上所讲的“习惯依赖”。有些审讯人员把握不好发火与训斥的时机,表现为发火不适当、训斥不适时,导致犯罪嫌疑人出现抵抗心理。

2.害怕涉嫌“指供、诱供、逼供”。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43 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的方法收集证据。实行“双录”后,已经完全杜绝了“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同志搞不清“指供、诱供”和一些侦查谋略及“诉辩交易”的界线。

(二)相应对策

1.规范自身的“及时性语言”。不能有侮辱性语言的出现,对犯罪嫌疑人的谎言和狡辩,应当义正词严地迎头驳斥或者怒斥。讯问是通过我们的语言与犯罪嫌疑人进行较量和对抗,是以犯罪嫌疑人的最终缴械为目的,是对立中求统一的过程。(你想让他交代、他在与你的斗争和自我思想斗争的过程中或之后交代了,就由对立达到了特定情况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冲突肯定是有的,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狡辩,有些甚至是抵赖,确实存在一个驳斥乃至怒斥的需要。但要做到一般情况下力争不气、真气也要气而不急、即使气急也不能气急败坏。对犯罪嫌疑人的无理和胡闹行为要驳斥和训斥的“斥之有理,训之有据”,做到义正词严、有理有节。[3]

2.搞清楚相应侦查术语的概念。(1)正确理解指供、逼供、诱供、骗供的概念。指供、指供是指侦查讯问人员将一些未经查实的人、事、物、时间、地点情节等具体指出来,让犯罪嫌疑人供认。诱供是指侦查讯问人员以给犯罪嫌疑人许诺某种好处为诱饵,诱骗和套取口供。[4](2)正确区分“精神逼供 ”与“讯问谋略”。实践中向犯罪嫌疑人施加精神压力,是迫使犯罪嫌疑人交代自己的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对其施加精神压力,于法有据的是谋略,于法无据的、依法不能兑现的属威胁,涉嫌精神逼供,是违法的。要把刑诉法关于犯罪的认定原则准确无误地讲透讲明。让犯罪嫌疑人充分认识到,以往得到的“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的指点和自己形成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侦查机关获得一定的证据后,即使是他不供,也照样可以定罪。(3)正确理解“自首”、“揭发立功”和“诉辩交易”。“诉辩交易"是美国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其概念是指:在刑事诉讼案件中,控诉机关与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通过协商,希望达成以被告人承认犯有某项罪行,便可获得控诉机关从轻指控和建议法官

对被告人从轻判处为内容的协议的行为。我国《刑法》第 67 条关于自首的规定和第 68 条关于揭发立功的规定中的减轻或从轻处罚,是“广义交易”的一种承诺,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自诉人和被告人可以自行和解等规定均是诉辩交易性质的法律规定。[5]

四、讯问人员的控局能力存在不足与相应对策

从调研的情况看,面对“双录”讯问模式,侦查人员对讯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还不能自如应对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侦查人员工作经验欠缺,自身 的应对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一)控局能力不足之处

1.注意力错位,过于注重仪态。实践中常常出现办案人经验不足,精神紧张,过于注重仪态而忽略侦查讯问的主要目的。

2.讯问人员行业知识不足出现讯问僵局。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办案人员因行业专门知识的欠缺,造成不能辨别从事特殊行业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否真实,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无所适从,无言以对的现象时有发生。

3.不能灵活应对某些讯问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比如有些被讯问人提出吸烟、要水、要求见家人、见领导、提交换条件、要求回放录像等要求。有的犯罪嫌疑人因举报、揭发立功,或者同案中先行开口供述的,怕公诸于法庭和社会,不愿意接受录像。有的犯罪嫌疑人装病、装疯卖傻等等。出现这些情况时,没有经验的侦查人员往往不能灵活应对,失去犯罪嫌疑人对我们的信任和讯问良机。

(二)相应对策

面对在讯问的过程中出现多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侦查人员沉着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依法讯问,释放双方压力。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是担任一定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比起一般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和法律常识都相对较高,反侦查能力较强,一旦被检察机关讯问,他们都清楚“出言不慎”

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因此,实行“双录”必将使职务犯罪嫌疑人在供述时精神更加警惕,说话更加谨慎,对我们检察干警的审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讯问前要特别告知被讯问人,讯问过程会进行录音录像,这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6]也有些办案人员在镜头前的紧张,并不是“双录”带来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侦查员的仪态仪表本身就有问题。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

就是在审讯过程中应坚持“三不”原则: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提供虚假供述、不超过合理限度。[7]“三不”原则的核心就是———依法讯问,依法讯问就可百无禁忌。对犯罪嫌疑人在进入讯问室之前可以先做工作,即使在录像开始后也可以告诉他,我们录音录像的目的主要是规范我们的讯问行为、保证他的人身权利不受侵害,进而释放其压力,这样他便于接受,也更显得我们讯问的“人性化”。

2.平时或办案前储备行业知识,提高审讯能力。

审讯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的讯问人员,要多方面全方位地丰富自己,一个优秀的侦查人员,就应该是个“小百科”,是个“杂家”,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宗教信仰,人文地理,现代新兴行业专业知识等都应有所了解。对涉及专业性很强的审讯必须在平时或办案前积累丰富的行业专业知识,不断查漏补缺,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审讯能力,以适应“双录”的要求。

3.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在被讯问人提出相应条件时尽量满足被讯问对象的要求,既是人文关怀,又可减少抵触情结也可借机以条件换条件。对不愿意接受录像的被讯问人员应当解除其顾虑,尽量做工作,或者写了再问。举报、揭发与本案无关案件事实的,也可以先让其本人书写,需要讯问的可以单独录像。对装病、装疯卖傻的,有些明知道是装病也要

认真地检查,一是防止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二是借检查也可以揭穿其谎言。对当时不能达到目的或者是一时无法进行的讯问,可以果断地中止或者结束。综上所述,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在有效及时地固定证据、规范侦查办案行为、防止嫌疑人翻供和减少嫌疑人的恶意投诉等方面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和作用,这些优势和作用将伴随着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日益规范更加深刻的体现出来。虽然这项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我们坚信这些问题都会随着侦查工作规范化进程的推进逐步得 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郑苏波《由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观司法公正》——《法制与经济》,2008,(8).[2]李锦昆,杨白云.《试论高新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3).[3]吴克利.《“六攻律”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活动中的运用》——《中国检察官》,2006,(8).[4]魏鹏.《侦查讯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2.[5]司钦山《.论控辩交易与刑讯逼供》——《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6]陈奇敏《.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刍议》——《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4).[7]刘文《录音录像下的讯问策略简析》[——《人民检察》,2008,(6).

第三篇:侦查讯问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侦查讯问的概念

侦查讯问是指在侦查阶段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进行提问和审查的一项侦查措施。是侦查破案的基本活动之一,也是刑事案件的必经法律程序。

二、侦查讯问的特点

侦查讯问作为法定的侦查措施之一,与其他侦查措施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强制性

(二)直接性

(三)冲突性

(四)时限性

(五)针对性

三、侦查讯问与司法讯问、治安讯问、盘问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不同的讯问或盘问所针对的案件性质也有所不同。

(二)主体不同

侦查讯问的主体是享有侦查权的侦查机关或部门,司法讯问的主体是享有讯问权力 的司法机关,盘问、治安讯问的主体是公安机关。

(三)对象不同

侦查讯问的对象主要是犯罪嫌疑人;司法讯问的对象主要是被告人;治安讯问的对象是治安违法行为人;盘问的对象是有现行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

(四)时限不同

侦查讯问在侦查期限内都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对于拘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司法讯问是司法机关在起诉和审判期间可以对被告人进行。盘问应当在24小时以内,最长48小时,治安讯问一般为8小时。

(五)法律依据不同

侦查讯问和司法讯问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盘问的法律依据是《人民警察法》,治安讯问的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四、侦查讯问原则 一 实事求是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坚持真理,秉公执法 二 重证据原则

(一)严格依法讯问

(二)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至

关重要

(三)处理好口供和其他证

据之间的关系

三 重调查研究原则

在讯问中严禁坐堂问供,侦查的线索和证据仅仅依靠口供是不符合认识事物规律的,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四 严禁逼供信原则

逼供信是侦查讯问人员以非法手段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并对其供述相信,作出错误处理的一种非法讯问方式。非法手段包括:肉刑、变相肉刑、体罚和变相体罚、引供、诱供、指供。

严禁逼供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依法办案

(二)不断学习业务,提高侦

查讯问水平

(三)加强领导,严肃法纪

五、对讯问人员的要求

(一)身份要求

讯问人员必须是侦查人员,其他人员没有讯问权利。

(二)数量要求

讯问人员不得少于2人。

六、对时限的要求

(一)对被传唤、拘传的犯罪嫌疑人讯问时限的要求

(二)对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时限要求

(三)对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时限要求

七、对保障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诉讼权利要求

(一)自我辩护权

(二)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权

(三)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四)控告权

(五)要求回避权

回避的法律依据: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六)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权和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权

(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八)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有申请取保候审权

(九)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权

(十)核对讯问笔

八、犯罪嫌疑人的义务

(一)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讯问

(二)对讯问人员的讯问应如实回答

(三)不得伪造、隐匿、毁灭证据

(四)签名盖章权

第二章

一、侦查讯问人员的概念

在国家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内部主持或直接参与侦查讯问的活动,并依法行使权利,具有相应法律责任的侦查人员。

二、侦查讯问人员的资格

(一)侦查讯问人员必须是侦查人员

(二)侦查讯问人员必须是符合法律回避规定的人员

(三)侦查讯问人员必须是具有能够胜任本案讯问工作的侦查人员

三、侦查讯问人员的职权

(一)讯问权

(二)依法采取强

制措施权

(三)询问权

(四)调查权

勘验、检查、侦查实验、组织鉴定、组织辨认权

(五)搜查权

(六)对讯问的案

件提出处理意见权

(七)使用警械与

武器权

四、侦查讯问人员的职责

(一)对承办的案件事实负责

(二)对承办案

件的证据负责

(三)对承办案

件性质的认定负责

(四)对深挖犯

罪线索、扩大战果负责 第三章

一、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障碍

在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多种多样,会考虑很多问题,表现出激烈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掌握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供述心理障碍,才能揭穿其狡辩和伪供,获取真实供词,推动讯问的进展。

(一)畏罪心理

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惧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处罚的一种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受罪责感的压力和对刑法处罚的恐惧感。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普遍的心理障碍,主要是害怕罪行被暴露后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使自己的利益、名誉、地位、前途不复存在,使家人、亲友受到牵连。

(二)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企图凭借偶然原因或玩弄欺骗手法蒙混过关、自以为可以逃避法律惩罚的一种自信心理。

(三)对抗心理

对抗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对侦查讯问人员和侦查机关不信任,抵触甚至敌视的一种心理活动。产生对抗心理原因有:

1,思想反动 这种嫌疑人有政治偏见,思想反动,在讯问中坚持反动立场,拒不交代罪行,主要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嫌疑人。

2,强烈反社会心理 主要是惯犯、累犯、严重暴力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多次受到打击,不思悔改,犯罪意志坚决。

3,愚昧对抗心理 存在这种心理的犯罪嫌疑人,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所犯罪行,缺乏法律常识,有罪不知罪,头脑简单。4,讯问人员的讯问方法不当 讯问人员方法简单粗暴,态度生硬,表现急噪,采取不当的方式和言词,甚至用刑讯逼供的方式,使犯罪嫌疑人产生抵触情绪,激化了对立的心理。

(四)戒备心理

戒备心理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的一种警觉的防备状态。产生的原因有:

1,犯罪嫌疑人受畏罪心理和侥幸心理的支配,产生一种防御的本能。

2,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不信任。

3,犯罪嫌疑人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在讯问中保持警惕。

(五)悲观心理

悲观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感到罪行无法掩饰,必受法律制裁,对自己的处境和前途丧失信心,悲观绝望的一种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有:

1,自知罪行严重,害怕判处

重刑。

2,认为犯了罪,自己的理想、前途、追求已化为泡影,对现实的一切感到麻木。3,对家庭、亲人的自责。4,拒捕前后的社会地位反差。5,本身就具有反社会的心理,对没有达到犯罪的目的而失望。6,有一些实际的困难。

二、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规律

(一)试探摸底

(二)对抗相持

(三)动摇反复

(四)供述认罪

三、同生理状况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了解

(一)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

1,认识能力低下肤浅

2,感情丰富,常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

3,自控能力和自主性差

(二)中老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

1,对讯问环境很快适应 2,思想相对成熟 3,语言严谨

4,应变能力和意志力强

(三)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

1,情感变化大,情绪起伏大 2,敏感多疑,意志力弱

3,直接判断力强,分析能力弱 4,思念牵挂多

四、(一)胆汁质 特点:

1,易兴奋,防御性弱 2,自控力差

3,桀骜不训,争辩好胜 4,缺乏耐性

(二)多血质 特点:

1,反应敏锐,适应性强 2,理解力强,供述笼统 3,情感外露,随意性大

(三)粘液质 特点:

1,稳重冷静,反应迟缓 2,供述谨慎,防御严密

(四)抑郁质

特点:

1,戒备心强,怀疑心重 2,畏罪心理重,顾虑重重 3,孤僻冷漠,反应迟钝

五、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嫌疑人心理

(一)初犯心理特点: 1,心理怯弱,恐惧紧张 2,防御体系和意志力弱 3,心理压力大,悔恨心理重 4,多有侥幸心理

(二)惯犯、累犯心理特点: 1,对立心理、拒供心理、侥幸心理重

2,心理防御体系严密 3,情绪稳定,意志力强

4,对讯问的适应和反应能力快 第四章

一、律师在侦查讯问中介入的概念

律师在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参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服务,实行法律救济的行为。

二、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程序

(一)犯罪嫌疑人必须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了强制措施

(二)由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属代为提出聘请律师的请求

(三)由侦查机关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三、侦查讯问阶段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业务范围

(一)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罪名

(二)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三)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四)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第五章

一、侦查讯问前的准备:组织讯问人员,研究案件材料,制定讯问计划

二、选择讯问的场所:合法、安全、安静、实用、科技辅助设施

三、讯问计划的内容 1,案件的简要情况。

2,讯问阶段的领导人,讯问的时间、地点、参加讯问的人员及分工。

3,讯问的目的和要求。4,讯问的步骤,所采取策略、方法、方式,讯问的要点。5,讯问阶段需要采取哪些讯问的辅助方法。

6,侦查讯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预案。7,讯问与调查取证的安排,调查取证的要求。

8,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9,讯问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紧急情况的处理。10,如何保守侦查秘密和保护举报人。

第六章

一、初讯的概念及其特点

初讯,即初次讯问,是指侦查人员在法定的时限内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所进行的第一次讯问活动。

初讯的特点:

(一)讯问对象的特定性

(二)讯问时间的法定性

(三)讯问程序的初试性

(四)讯问步骤的规范性

(五)讯问条件的有限性

(六)讯问过程的持续性

二、初讯的基本步骤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在初讯时,侦查人员必须首先问清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曾用名、别名、化名、绰号、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籍贯、住址、职业、职务、简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户籍所在地、是否人大代表、家庭通讯联络方式、收入情况等。个人经历(学习、工作经历)、奖励情况、是否受过刑事或行政处罚等;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联络方式等。

(二)告知侦查人员的身份和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为保障犯罪嫌疑人行使诉讼权利和侦查人员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之后,侦查人员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承办此案进行讯问的侦查人员、记录员的姓名、单位和职务。

(三)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

在初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仍处在不确定的状

态,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还需要经过进一步侦查才能证实。(四)提出如实陈述的警告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后,紧接着要告诫犯罪嫌疑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如实陈述,不得隐瞒和伪供,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五)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如果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提出的犯罪指控愿意作有罪供述或者无罪辩解、侦查人员要认真听取。

(六)进行初步的有计划针对性的教育

对于在讯问开始阶段态度不端正的犯罪嫌疑人,除在少数情况下,按讯问计划展开策略性的讯问外,一般应根据其陈述中所暴露出的错误观点进行初步的有针对性的说服教育工作,提出讯问人员的观点,并进行论证,摆事实,讲道理,力争以理服人。

(七)向犯罪嫌疑人具体提问

《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待犯罪嫌疑人对自己是否有罪作出陈述或辩解之后,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八)适时结束讯问

在提出的具体问题责令犯罪嫌疑人作出回答,并且初讯的目标已经达到时,就应当及时结束讯问。

第七章

一、讯问深入的概念

讯问深入,是指侦查人员在初讯的基础上,深入突破发展案情,查明案件全部事实的讯问活动。

二、讯问深入的任务

讯问深入的任务是在初讯的基础上,突破案件,最终查明全部案件事实,取证追赃,深挖余罪,扩大战果。

(一)清全部案件事实真相

(一)迫使犯罪嫌

疑人彻底交代罪行

三、讯问导入

讯问导入是讯问深入的第一个环节,它是在初讯的基础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步骤。讯问导入可以把初讯和讯问深入

阶段有机的联系起来。

(二)试探态度

(三)指出错误

(四)寄予希望

(五)理解处境

(六)愿意倾听

四、侦查讯问结束形式:过渡

式,伏笔式,中断式

五、讯问深入阶段几种情况的处置

一、基本交代罪行

这是指犯罪嫌疑人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从总体上承认,并能够将案件事实基本讲清楚。

(一)稳定认罪悔罪

心理

(二)对全部问题深

追细问

(三)注意与有关证

据相互印证

二、拒不交代罪行 1认真分析拒供原因

2对全案再进行一次认真审查 3注意讯问的方式方法 4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方法

三、案情真假难辩 1认真听取陈述和辩解 2多方进行查证 3调整讯问策略

四 推翻原来的供述---重点 一.翻供的原因 1自身原因 2方法不当 3外界影响 二. 防止翻供 1.依法办案 2.文明办案 3.深追细问 4.稳定细问 5.使用证据 三. 处置翻供 1.攻心夺态 2.对症下药 3.监管配合 4.易地讯问

第八章

一、讯问结束的概念

讯问结束是指在深入讯问突破全案之后,侦查讯问人员对全案的讯问进行的扫尾活动。

二、讯问结束的任务

a)依法完善和固定的口

b)消除对立情绪

三、讯问结束的基本条件

a)案件事实、情节清楚 b)证据确实、充分 c)案件性质和罪状认定准确

第九章

一、攻心夺气

(一)攻心夺气的概念和意义

(二)攻心夺气的适用范围

(三)攻心夺气的实施

1攻心夺气实施的途径 攻心夺气的种类及实施

二、迂回围歼

一,迂回围歼的适用范围 1,犯罪嫌疑人不明确的案件 2.证据不够确凿的案件 3.有严重的供述心理障碍、态度顽固的惯犯、累犯、流窜犯。二.迂回围歼策略的运用与实施 1.做好充分准备。

2.搞好迂回铺垫,围绕核心问题,扫清外围。

3包抄攻坚,突破核心。四. 重点突破

一重点突破的概念、意义 二重点突破适用的范围

1主要犯罪事实比较清楚的案件。

2主要犯罪情节清楚的案件。3团伙犯罪中心理防线比较薄弱、知情较多的犯罪嫌疑人。4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较弱的犯罪嫌疑人。重点突破的实施

1选准适用该策略的案件。2确定讯问的主要问题。3制造突破的讯问情势。

4抓住时机,适时重点突破。5突破全案。

四、避实击虚

(一)避实击虚的概念及意义

(二)避实击虚策略的适用范围

(三)避实击虚策略的实施

通过调查与讯问分析犯罪事实及犯罪嫌疑人防御的薄弱环节和坚实之处,并搜集、整理能突破薄弱环节的证据,制定讯问策略。使用说服教育,动摇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待其感到惊慌失措、思想动摇时,再使用证据从犯罪嫌疑人防御的薄弱环节突破,攻其不备,彻底摧毁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系,从而突破全部犯罪事实。

五 欲擒故纵

(一)欲擒故纵的概念

及意义

(二)欲擒故纵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讯问犯罪证据不足的案件。

2,适用于讯问犯罪嫌疑人个性、心理上有重大弱点的犯罪嫌疑人。

(三)欲擒故纵的实施与运用 1,研究、寻找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方面的弱点,研究其感兴趣的话题,寻找放纵犯罪嫌疑人作为伪供扫尾切入点。

2不急于驳斥和揭露犯罪嫌疑人作伪供。

3反戈一击,后发制人。

第十章

一、说服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口头形式

(二)书面形式

(三)电化教育形

二、说服教育方法

(一)疏导法

(二)例证法

(三)激励法

(四)情感刺激法

(五)自由交谈法

三、使用证据的原则

1使用的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合法原则

2合理使用原则 3讲求实效原则 4保守秘密的原则

四、使用证据的时机

1、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动摇、内心矛盾斗争激烈时。

2、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系露出破绽时。

3、犯罪嫌疑人企图试探摸底时。

4、犯罪顽固抵赖、气焰嚣张时。

5、犯罪嫌疑人的反讯问伎俩被识破时。

6、从犯罪嫌疑人的藏身之处,身上搜出证据时,就地及时使用证据讯问

五、使用证据的方式

1、口头宣示。

2、出示实物。

3、播放录音录像。

4、证人当面指证。

六、使用证据的方法 1,直接使用证据 2,间接使用证据

3,点滴使用证据 4,连续使用证据 5,暗示使用证据 6,演化使用证据 7,包围使用证据 8,供述后使用证据 1吃醋的矛盾。

七、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发

现矛盾的方法 a)阅卷法 b)观察法 c)调查比对法 d)讯问法

e)逻辑分析、心理分析

八、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利

用矛盾的方法

a)对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的利用方法

1、随时批驳。

2、欲擒故纵。

3、将计就计。

4、利用客观事实

揭露口供矛盾。

5、使用证据及结

合思想教育批驳。

6、当面质证。b)对同案犯罪嫌疑之间的矛盾的利用方法

1全面分析案件,掌握同案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情况、同伙关系、纠纷过程、成员在同伙中的地位、作用、心理状态、各自关心的问题,以及矛盾冲突及潜在的矛盾。

2选准缺口。3各个击破。

4讲究技巧,掌握分寸,含而不露。

第十一章

一、讯问突破口的概念 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重大、关键意义而又容易攻破德文案件薄弱环节或者共同犯罪中的薄弱对象。

二、突破口的选择

1、薄弱环节:事实、情节、心理弱点

2,薄弱对象(人):

三、讯问突破口的条件

一、从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上选择突破口 1证据确实、充分或者容易调查清楚的事实

2与主要犯罪事实有关的事实和情节 3较为公开暴露的事实

4犯罪嫌疑人没有防备或防备薄弱的事实

5犯罪嫌疑人掩盖罪行而暴露出的矛盾

6犯罪嫌疑人心理的薄弱环节

二、从同案犯罪嫌疑人中选择讯问突破口

(一)讯问人员掌握犯罪证据和材料较为确实、充分的。

(二 对全案或主犯情况,或某一项重大犯罪事实了解较多的。(三与主犯或其他共犯不融洽或有矛盾冲突的。

(四)思想中毒不深,性格脆弱,或者是有悔改和立功赎罪愿望的。

(五 犯罪经验(包括反讯问经验)较少的,或被迫参加犯罪的。

第十二章

一、常用的提问方法

1.探察提问

探察提问,又称侦查式提问,是指探察犯罪嫌疑人的底细为目的的提问方法,一般适用于初次讯问或者初次接触重大问题时,查明犯罪嫌疑人对待讯问的态度、戒备的程度、表达能力、个性特征等问题。具体又可分为程序性探察和侦查式探察提问。

2.突入提问 突入提问,是指直接针对犯罪事实的要害问题或者犯罪嫌疑人心理上的要害问题进行提问的方法。

3.迂回提问

迂回提问是指提问时绕过核心问题,从与案件构成要素有关联的其他问题入手,进而扫清外围,最后突破核心问题的提问方法。

4.渐进提问 渐进提问,是指在确定所要讯问的案件问题后,设计具体提问,分阶段、分步骤、层层推进本质的问话方法。

5.借言提问 借言提问,是指犯罪嫌疑人说过的个别词语、语句、顺其意或者反其意而深究其源的提问方法。

6.含蓄提问 含蓄提问,是指讯问人员用旁敲侧击方式或者表示含义不明确,实际有一定指向的语言提问,使听话知音的犯罪嫌疑人意识到案情败露,犯罪事实和证据被掌握,从而被迫如实交待的问话方式法。

7.跳跃提问

跳跃提问,是指在掌握较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已有准备的问题,采取打破常规的问话顺序,跳过其防线,直插犯罪嫌疑人没有准备的问题,使其暴露矛盾,被迫如实交待问题的方法。

8.命题提问

命题提问,又称限定提问,是指讯问人员向犯罪嫌疑人提出方向明确、范围清楚的问题,让犯罪嫌疑人自己将该问题完整地作出交待的提问方法。

9.纵横提问

纵横提问,又称系统提问,是指在突破案情后,对每个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地深入讯问的提问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犯罪嫌疑人已经承认犯罪,但供述不彻底或者供述有矛盾,或者用于查明集团犯罪、团伙犯罪中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中的作用、行为、应负责任等情况

第四篇:侦查讯问学视频感想

侦查讯问学视频观后感

侦查讯问方法是在侦查讯问中直接作用于犯罪嫌疑人,以达到一定讯问目的的具体的战术手段。侦查讯问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教育、使用证据、利用矛盾、情感影响等。通过观看视频《733天网-犯罪记录》、《共和国刑侦专家3》,我有以下几个感想:

一、从刑侦专家刘忠义身上可以看出,侦查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运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寻找与犯罪有关的连接点,对犯罪嫌疑人到了哪动了哪放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心理研究,他认为:人的所有行动都受大脑的支配,那么他的脑子在想什么,我们就要琢磨他的头脑,那么我们和他的头脑越接近,他的思想思维和我们就越接近,我们只要和他合拍了,我们走近了他,我们才能知道上哪去找他。

二、通过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来确定大致的办案方向,分析犯罪嫌疑人是否有拒供心理。同时刘忠义通过分析,确定了要攻心为上,他准备了50道审讯题目,这也需要侦查人员要有充分的准备。

三、侦查人员还需要有感染能力、意志能力、应变能力等,刘忠义采用面对面坐着审讯的方式,一是他认为在距离上很近,人身体接近同时心灵也是近的,二是距离一拉近,他能很好地观察犯罪嫌疑人,三是犯罪嫌疑人在说真话和假话的时候,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能够在语言上说的每一句话,慢慢增加语言的震慑力。

四、对于极不配合的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要用证据来固定这个事实,通过使用证据,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去获取新的证据。如《733天网-犯罪记录》里面就是通过信息梳理,大量地向外排查,发协查通报,及时接受反馈并调取影像证据,通过大量的监控录像分析和疑犯的口供,对犯罪嫌疑人逐一攻破。

五、侦查人员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有直接式提问、探测式提问、循序式提问、跳跃式提问、命题式提问等,根据审问阶段灵活使用,譬如《共和国刑侦专家3》中疑犯要求见刘忠义时,刘忠义采用战略式试探,突然出现在犯罪嫌疑人面前,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心,最后说服犯罪嫌疑人坦白招供。

最后,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侦查人员,的确需要有日积月累的的实战经验作坚强的后盾,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良好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第五篇:职务犯罪侦查讯问、询问笔录样本

职务犯罪侦查讯问、询问笔录样本

作者:张文杰(江苏省院反贪局)后附作者《如何制作高质量的职务犯罪侦查笔录》的心得总结

一、职务犯罪侦查讯问笔录样式范本 * * * 人民检察院讯 问 笔 录

(第次)讯问时间:

年 月

分至

分 讯问地点: 被讯问人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职务:(原单位、职务)

是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家庭住址:

联系方式:(针对取保候审的嫌疑人)

问:(出示工作证)我们是***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人员,现在依法对你进行讯问。根据法律规定,对侦查人员的提问,你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你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你听清楚了没有?

答:听清楚了。问:(出示《传唤证》)你仔细看一下,在传唤证上签名、捺印,并填写到案的时间。

答:(签名、捺印)好的。

(适用于对尚未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传唤讯问的情形)问: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已将传唤的原因及处所通知你的家属,你有无异议? 答:没有。(适用于对尚未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传唤讯问的情形;无法通知的,应当在讯问笔录中记明)

问: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将对讯问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你听清楚了没有?

答:听清楚了 问:你目前身体状况如何?是否能接受检察机关讯问?

答:问:谈一谈你的基本情况。答: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年月日应为公历,以户籍或身份证登记的为准,用阿拉伯数字表述),身份证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号码”二字后不冒号),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统一表述为**文化,不得使用**学历、**学位),工作单位及职务(工作单位及职务的表述要规范、完整,不得使用简称,如“中共**市委书记”不得表述为“**市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不得表述为“**市市长”;犯罪嫌疑人已被免职的,应当在职务前加“原”或工作单位及职务前加“原系”、“案发前系”,如“**市人民政府原市长”或“原系**市人民政府市长”、“案发前系**市人民政府市长”),住所(即经常居住地,如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应在经常居住地后用括号注明户籍所在地)。(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你是否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答:(如是,应当记明具体的级届,如“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你有无受过党纪、行政处分? 答:(如有,应当记明何时何因被何单位处以何种党纪、行政处分)

(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你有无受过刑事追究?

答:(如有,应当记明何时何因被何司法机关追究以及刑事追究的结果,包括不起诉、判处刑罚、免予刑事处罚等)(适用于首次讯问)问:谈一谈你的家庭情况。答:(详细记明犯罪嫌疑人的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近亲属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情况)

(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谈一谈你的社会经历。答:(主要详细记明犯罪嫌疑人的工作简历,包括犯罪嫌疑人从事某项工作或担任某个职务的起止时间、具体工作单位及职务等,如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单位工作,任**职务;连续在同一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不同职务的,可以集中表述,如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单位工作,历任**、**、**职务)

(适用于首次讯问)问:(出示《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你仔细看一下,对于上面所载的你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及义务你是否明白?如明白,请签字、捺印。

答:(签名、捺印)我明白。(适用于首次讯问)问:根据法律规定,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你是否申请我们侦查人员回避?

答:我不申请回避。问:根据法律规定,你可以自行辩护,也可以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委托辩护人,但在侦查阶段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你听清楚了没有?

答:听清楚了。

(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你是否需要委托辩护人?

答:我需要考虑一下。(如果犯罪嫌疑人提出明确的律师事务所名称或者律师姓名直接委托的,提出由亲友代为委托的,以及提出委托辩护人但没有具体委托对象和代为委托的人的,都应当在笔录中记明,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办理)(适用于首次讯问)问:根据法律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因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你听清楚了没有? 答:我听清楚了。

问:你是否有犯罪行为? 答:有的。我涉嫌受贿犯罪。

问:具体供述你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答:好的。(综合讯问笔录,一般采用总分结构,即先概括记录犯罪嫌疑人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总数额,然后再分别以行贿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各次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较多的,除综合讯问笔录外,建议采用“一事一证”的记录方式,即以行贿人为单位分别形成笔录;以行贿人为单位的各受贿犯罪事实的记录,一般按以下顺序记录:犯罪嫌疑人与行贿人的认识及交往过程——每次行受贿的过程,包括时间、地点、赃款赃物的特征、数额数目及去向等——各具体谋利事项)

问:谈一谈你担任**职务的具体工作职责。

答:(可结合具体谋利事项穿插讯问)问:(出示“***书证”)你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你看一下,这份***书证反映了什么内容?)(或者你解释一下,这份***书证反映了什么内容?)

答:(仔细看)这份***书证就是……(或者这份***书证反映了……)(适用于出示书证的情况)问:对于你的上述行为,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 问:对于你的上述行为,你有无需要辩解的?

答:

问:根据法律规定,具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你有无需要向检察机关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的?

答:(适用于首次讯问或综合讯问,犯罪嫌疑人主动提出的除外)问:本次讯问中,有无非法羁押、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供述或者其他证据的情形?

答:没有。问:你以上所作供述是否属实?

答:属实。问:你核对一下笔录,和你说的是否一致?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我们会向你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确认笔录无误后,请签名、捺印。答:好的。

犯罪嫌疑人手写:以上笔录共×页我已看过(向我宣读),和我说的相符。(需要说明的是,这句话系《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明文规定,严格意义上不能同义替代)

犯罪嫌疑人:(签名、捺印)

日期:

讯问人:

记录人:

二、职务犯罪侦查询问笔录样式范本* * * 人民检察院询 问 笔 录

(第次)询问时间:

****年**月**日

分至

分 询问地点: 询问人:

记录人:

被询问人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职务: 是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明具体的级届)住址:联系方式:

与当事人关系: 告知:(出示工作证件)我们是***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的侦查人员,因***涉嫌**罪一案(明确告知询问事由是《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明确规定的,不可忽略),现依法对你进行询问。根据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你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证言和其他证据,但是对于与本案无关的问题,你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故意提供虚假证言或者其他证据,故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都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问:你听清楚了吗?

答:听清楚了。问:(向证人宣读并送达《证人权利和义务告知书》)以上权利义务你是否明白?如明白,请签字、捺印。

答:(签字、捺印)我明白。问:根据相关规定,我们将对今天的询问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你是否同意?

答:我同意。(证人不同意录像的,应当在笔录中记明)(适用于需要同步录音、录像的情况)问:根据法律规定,检察机关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检察机关提供证言。你选择在哪里接受询问?

(适用于在证人提出的地点询问)答:我选择在这里接受询问,到这里接受询问是我提出来的。

问:谈一谈你的基本情况。答: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年月日应为公历,以户籍或身份证登记的为准,用阿拉伯数字表述),身份证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号码”二字后不冒号),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统一表述为**文化,不得使用**学历、**学位),工作单位及职务(工作单位及职务的表述要规范、完整,不得使用简称;与待证事项有关的曾任职务应当一并记明),住所(即经常居住地,如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应在经常居住地后用括号注明户籍所在地)。问:你是否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答:(如是,应当记明具体的级届,如“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问:是否受过党纪、行政处分或刑事追究? 答:(如有,应当记明何时何时何因、作出党政、行政处分的机关或刑事追究的司法机关以及党纪、行政或刑事追究的种类等)问:谈一谈你的家庭情况。答:(详细记明证人的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近亲属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情况)(非首次询问、非重要证人可视情况不记录或简要记录)问:谈一谈你的社会经历。答:(主要详细记明证人的工作简历,包括证人从事某项工作或担任某个职务的起止时间、具体工作单位及职务等,如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单位工作,任**职务;连续在同一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不同职务的,可以集中表述,如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单位工作,历任**、**、**职务)(非首次询问、非重要证人可视情况不记录或简要记录)问:(出示“**书证”)你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你看一下,这份**书证反映了什么内容?)(或者你解释一下,这份**书证反映了什么内容?)答:(仔细看)这份**书证就是……(或者这份**书证反映了……)

(适用于出示书证的情况)问:本次询问中,有无非法羁押、暴力、威胁、引诱、欺骗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言或者其他证据的情形?

答:没有。

问:你还有无补充?

答:

问:你以上所讲的是否属实? 答:属实。问:你核对一下笔录,和你说的是否一致?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我们会向你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确认笔录无误后,请签名、捺印。答:好的。

证人手写:以上笔录共×页我已看过(向我宣读),和我说的相符。(需要说明的是,这句话系《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明文规定,严格意义上不能同义替代)

证人:(签名、捺印)

日期:

询问人:

记录人:如何制作高质量的职务犯罪侦查笔录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张文杰 制作职务犯罪侦查笔录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程序要素齐全

程序要素齐全,是从证据合法性的角度考虑的。程序要素不齐全,轻者削弱笔录的证明效力,重者致使笔录被完全排除于证明体系之外。众所周知,如今司法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预见的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对规范司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庭审的对抗也必将由过去的单纯的实体对抗转为实体与程序对抗并重。我们常常说有一些律师是死磕派,他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喜欢拿程序说事。其实,若不是站在不同的立场,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律师的确高明,如果能够把一些证据作为非法证据排除掉,那就根本无需多费口水争论实体问题了。在这样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我们就不得不牢固树立规范的意识,使每一份证据在程序上都完美无瑕,对于作为职务犯罪主要证据的笔录当然更要注重合法性、规范性的问题了。具体而言,职务犯罪讯问、询问笔录需要具备哪些程序要素,请自行严格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这里只重点强调几点容易被忽视、经常出问题的要素:

1.讯问笔录的起止时间与传唤证、提讯证上填写的时间以及同步录音录像显示的起止时间是否存在矛盾。常见的问题,如提讯证上填写的提讯时间是9:00,而讯问笔录的开始时间是8:50,也就是人还没提解出来就开始讯问了。2.是否存在交叉讯问、询问的问题。讯问、询问应当分别进行,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有的时候一些领导为了实时掌握多个犯罪嫌疑人、证人的供证情况,往往会挂帅兼顾两个以上讯问、询问小组的讯问、询问工作;还有的时候犯罪嫌疑人、证人拒不供述、拒绝作证或者出现翻供翻证的情况,领导往往也会出面做一些工作。在这些情况下,书记员为了体现领导深入办案一线的辛劳,会在笔录上写上领导的大名,这显然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了,深入办案一线的领导莫名的就成为了非法证据的制造者。

3.讯问有无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依法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这是《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明文规定的,但实践中书记员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4.第一次讯问时,在记明基本情况、告知诉讼权利后,有无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这一点很重要,是无罪推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但大多数书记员都不会注意这一点,一上来就是“如实交代你涉嫌犯罪的事实”、“你有什么需要向检察机关交代的”等等。也有可能有的检察官、书记员是担心如果首先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万一他回答没有该多尴尬啊。

5.询问证人有无明确告知询问事由。这是《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的。

6.到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询问的,有无在笔录中记明。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我认为应当这样记录:“问:根据法律规定,侦查(检察)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提供证言。你选择在哪里对你进行讯问?答:我选择在这里(注明询问的地点)进行询问。”有的书记员习惯于这样记录:“问:这里是……,你是否同意在这里对你进行询问?答:我愿意。”这样好像也未尝不可,但“同意”与“提出”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并不规范。

7.询问证人需要录音录像的,有无记录征求证人同意的情况。8.犯罪嫌疑人、证人有无在末页写明“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并签名、捺印、注明日期。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这句话是《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明文规定的,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可替的。但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的做法不一,多数地方习惯于让犯罪嫌疑人、证人写“以上笔录我已看过,与我说的一致(或一样)”,甚至还有的地方制作的笔录上出现“以上笔录我已看过,不错”、“以上笔录我已看过,同意”等奇葩的表述方式,这些都应该予以纠正。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书记员的,要对犯罪嫌疑人、证人笔录改动的地方、末页书写的内容、签名进行仔细核对,小心中枪。我就碰到过一个犯罪嫌疑人在笔录末页写的是“以上笔录我看过,与我说的不相符”,还碰到一个证人在笔录上签名签的是绰号。

二、结构布局合理

结构好比是笔录的骨架,内容好比是笔录的血肉,一份高质量的笔录首先必须有一副好的骨架。怎么样才算结构布局合理呢?制作笔录不同于制作法律文书,不同罪名、不同案件的笔录结构布局各有不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板。但有几个原则可以把握:

1.遵循规律。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都有一些规律,职务犯罪侦查笔录是反映职务犯罪过程的,自然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比如,受贿犯罪,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行贿人的笔录一般都应当首先记录犯罪嫌疑人、行贿人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因为没有认识及逐渐熟悉的过程就不可能发生行受贿的事实;谋利事实较多、且行贿事实与谋利事实不是一一对应的,一般是先按时间顺序分别记录行贿的事实,然后再分别记录谋利事实;行贿事实与谋利事实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则在记录一节行贿事实后紧接着记录对应的谋利事实;事后有退赃、订立攻守同盟的,应当先记录退赃、订立攻守同盟的背景等。再比如,贪污、挪用公款犯罪,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笔录,一般应当先记录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职权,因为没有职务、职权,就不存在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或挪用的犯罪事实。遵循客观规律还体现在笔录中有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证人心理发展过程的客观记录。比如,涉嫌犯罪的某犯罪嫌疑人从2008年到2012年连续五年不间断的收受某行贿人所送的贿款,突然到了2013年,该犯罪嫌疑人拒收或退还了贿款,这种情况下就要记录该犯罪嫌疑人2013年拒收或退还贿款的心理原因。再比如,某行贿人每年都会给某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一般都是五万元,突然有一年数额提高到10万元,这种情况下也要记录行贿人突然增加行贿数额的心理原因,以增强笔录的证明效力。这里特别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由于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查明的部分犯罪事实,侦查人员、书记员对于整体案情了然于胸,在讯问、询问以及记录的过程往往容易先入为主,不注重规律。比如,一些受贿犯罪存在事后退赃、订立攻守同盟的情况,一些书记员记录时不是客观的记录犯罪嫌疑人或者行贿人退赃、订立攻守同盟的原因、过程等,而是在记录完行受贿事实后直接这样记录:“问:你再详细向我们交代一下退钱以及商量应付组织调查的情况。答:……”,这样的记录显然是不符合规律的。

2.主次分明。主次分明就是要处理好树干和树枝的关系。无论是讯问笔录还是询问笔录,都应该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就是犯罪事实或者待证事实,是笔录的树干,其他的在笔录中都处于次要地位,是树枝。一份高质量的笔录也许枝繁叶茂,但绝不能偏离主干。比如,受贿犯罪中的谋利事项,有的过程可能非常复杂,不完整记录就不能反映事情的全貌,但无论有多复杂,都要突出犯罪嫌疑人的作用,否则这份笔录就没有了证明力。

3.整体协调。所谓整体协调,就是制作出来的笔录要不能“虎头蛇尾”,要“虎头凤尾”,不能“大肚子”,要“身形苗条”。比如,有的犯罪过程非常复杂,完整记录下来可能会很长一段,甚至好几页纸,这种情况下就要善于合理分段,比如中间有重点的讯问或询问个别问题,结合出示相关的书证等,切忌铁板一块。实践中,有的书记员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知道要分段,但分的很僵硬,读起来如鲠在喉,比较常见的,一些书记员习惯于连续的使用“继续讲”、“继续交代”、“接着谈”等来分段,这样的分段方式分了还不如不分的好。

三、紧扣犯罪构成

职务犯罪侦查笔录是用来证明犯罪的,所以无论是讯问笔录还是询问笔录都要紧扣犯罪构成。一份高质量的笔录不仅要程序要素齐全,实体要素也就是四要件犯罪构成要素更要齐全。比如受贿犯罪,围绕主体要件,笔录中必须记明犯罪嫌疑人的工作简历、与涉嫌犯罪有关的职务及职权范围,如果涉及特定关系人,还要记明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比如情人,要详细记明情人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般认定情人关系必须具备感情基础、两性关系两个基本条件);围绕主观方面要件,要记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心理、动机等,如果涉及共同犯罪,还要记明共谋的过程;围绕客观方面要件,主要详细记明每次行受贿的过程(时间、地点、赃款或赃物的数额数目、特征、来源、去向等)、谋利事项(如何请托、如何谋利等);围绕客体要件,要记明犯罪嫌疑人对其涉嫌犯罪行为的认识等。这是一个整体的要求。实践中受贿犯罪形式多种多样,还要对照相关的司法解释,把司法解释中明确的一些要素在笔录中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来。比如,两高最新出台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受贿的情节有一些明确的规定,这些情节关系到定罪量刑,记录时应予充分注意,如根据解释的规定,笔录中应该记明犯罪嫌疑人有无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此外,有的证人可能只是证明某一个事实,或是赃款来源,或是谋利事项,但这些事实都是构成要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记录时也要紧扣犯罪构成。

四、用语精准规范

笔录是问答形式的,也就是说笔录实际包括两个部分:侦查人员的提问和犯罪嫌疑人、证人的回答。记录侦查人员的提问,要尽可能使用法言法语,且力求做到文明、规范、精准。比如,有的书记员习惯于这样记录:“详细交代一下你的犯罪事实”、“谈谈你的犯罪问题”,这样的表述是很不严谨的,应该表述为“详细交代一下你涉嫌的犯罪事实”;再比如受贿犯罪笔录中较为普遍的“你与某某之间有无不正当经济往来?”这样的表述其实也不规范,不正当经济往来与受贿是不能划等号的,我的做法是这样处理:“问:详细交代一下你涉嫌受贿的犯罪事实。答:好的。我先交代一下我涉嫌收受……的事实。”或者“你在和某某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向我们检察机关交代的问题?答:有的,我涉嫌收受……。”记录犯罪嫌疑人、证人的回答,总的要求是忠实原意,不夸大、不缩小、不添枝加叶、不凭主观意愿取舍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的供述和证言,但原意不是原话,形成的笔录本身就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表述时也要注意规范严谨,不能通篇大白话。有的犯罪嫌疑人、证人回答问题习惯用方言俚语,记录时要尽量避免,即使不得不客观记录,也要在方言俚语后括号注明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意思。比如,我曾经办过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把收受的一笔贿款上交到了廉政账户,我讯问的时候问他为何将该笔贿款上交廉政账户,他回答说这笔钱数额太大,收下来有点“抖乎”。我刚好和这个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地方的,所以知道“抖乎”是当地的方言,表示心里害怕的意思,所以也就没有注明这个词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意思。后来案件到了侦监、公诉,承办人都跑过来问我“抖乎”是什么意思。另外,总体来说,无论是问还是答用语方面还有一些需要共同注意的问题,这里列举几点:1.笔录中的单位名称原则上应当表述全称,如果该单位名称较长且后文中多次出现,可以在首次出现时表述全称的同时括号注明该单位的规范简称。2.笔录涉及的人较多时,尽量少用人称代词,防止引起指代不明、相互混淆。3.笔录中涉及的金额,一般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采用币种加数额的表述方式,如人民币5万元、美元1万元。4.表述时间要尽可能具体,尽量少用今年、去年、上个月、下个月等指代时间。5.一些特殊称谓、专用名词需要规范表述,如“两规”不能表述为双规、法定代表人不能表述为法人代表、某局原局长不能表述为原某局局长、获得某个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表述为买下了这个地块等等,如果对某些领域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不太了解,可以通过结合相关书证、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尽量表述准确。

把握了以上四点基本要求,制作一份高质量的职务犯罪侦查笔录应该不成问题了。当然,实践中制作职务犯罪侦查笔录还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里没有办法一网打尽,只能在实战中慢慢总结了。最后分享两条我在办案中总结的制作笔录的心得。一是要处理好粗和细的关系。制作笔录总的要求是全面细致,所以笔录的内容原则上宜细不宜粗,要能够反映讯问或询问活动的全貌,反映犯罪事实或待证事实的全貌,要程序要素与实体要素齐全。但是,宜细不宜粗并不是要求把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记录在笔录中。相反,有的时候笔录内容过细反而会出现疏漏,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还可能留下辩解、辩护的空间,甚至会给笔录的证明力带来致命伤害。比如,我曾经主办过一个案件,其中有这么一节犯罪事实,行贿人交代2002年6、7月份的时候在北京给犯罪嫌疑人送过钱,当时犯罪嫌疑人在北京学习。我们的侦查人员在询问行贿人时追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到北京去送钱”,言外之意就是为什么不等犯罪嫌疑人回来再送钱。行贿人交代说他当时正好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这个问题本无可厚非,书记员也就如实做了记录。后来我在审核证据的时候,害怕会出现反证,就要求行贿人提供了入学通知书、毕业证书等证据,结果发现2002年6、7月份,也就是送钱的时候,行贿人已经毕业了。出现了反证,我赶紧又找行贿人重新调整了笔录。当然,这个行贿人确实是记忆有误,并非有意为之,而实践中有些犯罪嫌疑人、证人很有城府,会刻意的把一些根本不存在、不真实的细节讲的很清楚、很真实,埋下“炸弹”,为以后翻供翻证留好后路,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所以,笔录并不是越细越好,有的地方往往是宜粗不宜细的。二是要客观反映讯问、询问的对抗性。我们应该清楚一点,笔录中客观的反映讯问、询问活动的对抗性不仅不会影响证据的证明力,反而会让笔录更加客观、真实,有效的增强证明力,毕竟不是所有的犯罪嫌疑人、证人都是“温顺的羔羊”。因此,制作笔录时,应当客观的记录侦查人员释法说理以及做思想工作的过程,甚至反映犯罪嫌疑人、证人心理的活动的外在表现都应该在笔录中有所体现,比如沉默、哭泣等。觉得文章不错别忘了点??和转载哈,每天更新干货文章!

下载我国刑事侦查讯问录像制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刑事侦查讯问录像制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八章 侦查讯问记录查证

    第八章 侦查讯问记录查证第一节、犯罪嫌疑人供词的特点 供词是指犯罪嫌疑人就有关案件事实向侦查讯问人员所作的陈述犯罪嫌疑人关于自己有罪和罪重的供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刑事侦查知识点

    《刑事侦查》治安专业知识点 1、刑事侦查工作的概念,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

    2014——刑事侦查学-复习资料

    1 刑事侦查学的对象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研究侦查犯罪的措施、手段和方法的专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由刑事技术手段、侦查措施 和侦查方法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 。 刑事......

    刑事侦查学概述(精选)

    刑事侦查学复习应全面浏览课件及教材 刑事侦查学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

    刑事侦查论文

    ** 学 院 论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侦察中的作用及地位 论文 论文作者:许愿 年级: 学号: 专业: 完成日期: 1 摘要:现代刑事科学技术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及方法在同刑事......

    刑事侦查学教学大纲

    《刑事侦查学》教学大纲 广东警官学院《刑事侦查学》课程组编 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 2006年5月18日 《刑事侦查学》教学大纲 (本科非侦查专业使用) 一、综合 1、课程的性质......

    第七章 侦查讯问的辅助措施

    第七章 侦查讯问的辅助措施强制措施、调查取证和监管工作是成功讯问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一节 强制措施与侦查讯问的配合一、选择好强制措施实施的适当地点(一)在犯罪嫌疑人的......

    侦查讯问学试卷1(共五则范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侦查讯问的任务之一是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2、侦查讯问具有的性质。 3、“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体现了侦查讯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