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21:5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机制政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泾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徐俊红

(2011年4月日)

同志们:

2010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农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为此,2011年4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会议,对全市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实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有关精神和会议要求,使大家在思想上对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立即行动起来,切实抓好我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刚才,县畜牧兽医局白满元局长就我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请大家按照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将三个方面的意见。

质,认真做好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切实维护好我县的草原生态安全。

第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是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县围绕全省农区绿色畜牧业基地建设这一目标,深入推进牛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和肉牛适宜区域全覆盖战略,草畜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我县已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优质肉牛西北地区主产区,被省上确定为肉牛产业大县之一。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饲草饲料作保障。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把草食畜牧业定位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平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出了把平凉建设成为全国农区绿色畜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肉牛生产、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的战略决策。我们只有抢抓这一机遇,有效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才能维持草原面积,提高草原草层高度,增加产草量,优化畜群结构,实现草畜平衡。

第三、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是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从牧草方面看,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优良牧草价格普遍提高。现在1吨牛草的价格已经达到700元左右,1吨紫花苜蓿的价格达到1300元左右。如果对现有的退化草原采取翻耙补播、围栏封育等综合治理措施,每亩可增加收入35元以上,按照全县天然草原(地)面积19.95万亩,人工种草20.1万亩(多年生9.4万亩,一年生10.7万亩),总计40.05万亩计算,可直接增收1400万元。如果用增产的牧草发展畜牧业,转化增值效益会更加显著,可有效提升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

先和基本草原应当占其草原总面积80%以上的原则,切实摸清各级草原分布情况、界限、类型、利用条件、经营管理现状。应划定为基本草原的草原包括天然草场(包括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割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对划定的基本草原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进行登记、建档,乡(镇)、县分级汇总,按照县级1:10万、乡级1:5万比例尺要求全部勾绘上图,并做详细的标注和说明。划定的基本草原,由县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在主要道路或明显地点设立保护标志。

2、扎实做好草原承包权属工作。中央政策明确规定,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必须按照已承包到户的草原面积发放,草原承包到户工作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切入点,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为此,各乡(镇)要以“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长期不变”为原则,进一步明晰草原权属,落实草原承包经营权,明确草原承包经营者的权利、责任、义务,强化草原承包经营管理。尚未实行草原承包的,要尽快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直接承包到户有困难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尊重群众意愿与历史习惯,实行联户承包,具体操作时可以将村或社集体共有草原以村或社户口薄人口为单位进行等分,以每人每等份确定该户所占草原面积,明确承包面积后标注明晰的草原承包地界,建立县、乡、村三级草原承包工作档案,并在1∶5万地形图上进行标注,实行专人管理。草场面积核定后,依法签订草场承包经营合同,由县人民政府颁发《草原承包证》。已承包到户的,要加紧对各个承包户所承包的草原面积进行清查、核实、统计造册,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积极向草原承包户发放草原承包

保工作需要;林业、水保部门要抽调技术骨干,协助畜牧部门做好勾图绘图工作;审计部门负责项目资金审计监督工作;其他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工作,努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宣传引导要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采取印发宣传材料,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面理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为顺利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督促检查要到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草原确权到户、禁牧面积划定等工作任务。县上将适时组成联合督察组,对各乡(镇)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对组织领导不力、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进展滞后的,要追究有关责任,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实“不变通、不走样”,务必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起好步、开好局、见实效。

同志们,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既是一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又是一项的重大民生、民心工程,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政策,落实责任,切实把草原生态奖励机制工作做深、做实、做细,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确保草原“禁得住”、草畜“能平衡”、农民“能致富”。

第二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

华藏寺镇人民政府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华藏寺镇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及省、市、县有关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精神,结合华藏寺镇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方案提要

(一)方案名称

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二)落实政策范围

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范围包括华藏寺镇14个行政村。

二、基本情况

总土地面积54.3万亩,其中:天然草原50.3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47.5356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地0.6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0.8万亩。全镇总人口1.9万人。2011年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69元,其中牧业纯收入2281.27元;天然草原总面积50.30万亩(不含人工草地),可利用草原面积华藏寺镇 47.5356万亩;2010年华藏寺镇人工草地总面积1.4万亩,其中: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0.6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面积0.8万亩。我镇主要分布一年生人工草地小黑麦、永久444燕麦等品种;华藏寺镇草原面积50.30万亩,其中:承包到户46.24万亩,承包到联户或组4.06万亩。2010年末华藏寺镇各类牲畜存栏8.034万头(只),其中:牦牛7.11万头、能繁牦牛0.69万头,山羊0.45万只,能繁山羊0.21万只,绵羊6.65万只。草畜平衡区天然草原主要放牧畜种牦牛、绵羊、山羊,2010年 1

末草畜平衡区实际载畜量,其中绵羊1.72万只、牦牛0.33万头、山羊0.14万只。养殖小区和养殖暖棚舍饲圈养量1.4万羊单位。草原禁牧面积8.03万亩,为2004年-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建成的禁牧围栏草原。禁牧区以外的39.505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全部实行草畜平衡,草畜平衡区年可利用鲜草总产量4.444万吨,合理载畜量2.114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2.798万羊单位,超载0.684万羊单位,超载率32.35%。

三、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载体,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线,根据地处青藏高原区农牧交错带的功能区划,力争在退耕还草和草原生态治理上做出示范,创建国家级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构筑黄河、石羊河流域草原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草产业开发高地、名优特畜高效设施规模养殖高地、高原绿色畜产品加工高地、草原文化旅游高地,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牧民增收双赢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处理草原牧区人、畜、草的关系和牧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既要保护好草原生态,又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牧民收入增长,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构建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共赢局面,实现草原牧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牧民自愿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做好政策研究、安排部署、组织实施、部门协调、监督考核等重要工作,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牧民意愿,发挥牧民主体作用,明确牧民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牧民在政策落实中直接受益。

3、坚持生态优先、生产发展的原则

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改善牧区传统的生产方式,调

整畜种和畜群结构,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和草畜产品加工,发展和完善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的高效畜牧业,拓展牧民增收渠道。

4、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按照草原退化程度和生态承载能力,结合退牧还草工程,科学规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突出基本草原保护为重点,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5、坚持注重实际、客观公正的原则

根据各地草原的面积、经济和生态功能等情况,在与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政策合理衔接的基础上,确定符华藏寺镇实际的补奖标准。注重各区域间的合理公平,既要避免补贴过高“垒大户”,又要防止补贴太低影响牧民生产生活。

(三)主要目标

以高标准着力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依托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整合项目实施草产业开发,牲畜品种良种、舍饲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培育、畜产品加工等项目;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草原生态持续退化的局面得到逐步改善,通过发展后续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生态持续好转和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双赢。经过五年努力,力争在“十二五”末,全镇草原类草场和草甸类草场植被盖度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比2010年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通过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全面完成减畜任务,实现草畜平衡;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人工种植面积,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年生产鲜草0.78万吨。

四、主要任务和要求

划定基本草原50.30万亩,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100%,落实草原分户承包经营47.53万亩,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到户,实行分户经营;着力落实国家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牦牛山羊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推进实施培育牲畜品种良种、草产业开发、舍饲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培育、畜产品加工等后续产业项目;建立健全草原

执法和服务体系。

(一)争创落实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示范区

1、实施禁牧补助(1)禁牧区域范围及方式

根据华藏寺镇草原生态现状,将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划为禁牧区,实行禁牧封育,落实禁牧补助。禁牧区范围在7个行政村,面积为8.03万亩。各村的禁牧面积见附件2。

禁牧方式以退牧还草工程性禁牧为主,实行全年禁牧。要按照《天祝藏族自治县落实草原禁牧补助政策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禁牧补助实施方案》。各村以本方案核定的禁牧面积为基础,将禁牧任务分解落实到户,明确禁牧要求,签订禁牧管护责任书,按照《甘肃省禁牧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落实禁牧管护制度,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对禁牧草原按照乡镇级1:5万比例尺转绘上图,建立永久性界桩,并用GPS进行四至界限定位,录入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管理。

(2)兑付禁牧补助资金

根据省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规定,对全镇8.03万亩禁牧草原全部实行禁牧补助,补助标准按省上核定的青藏高原区20元/亩〃年标准执行。一个禁牧补助周期为5年,禁牧期满后,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入草畜平衡管理。原退牧还草工程禁牧在转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禁牧时,禁牧饲料粮补助调整为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禁牧补助,避免重复补贴。补助资金在镇造册核实、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镇财政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折统一册明”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2、实施草畜平衡奖励

(1)实施草畜平衡的区域及面积

禁牧区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均为实施草畜平衡的区域,全镇实施草畜平衡面积39.5万亩,14个行政村各类型草原均有分布。各村实施草畜平衡的

面积见附件2。

(2)核定适宜载畜量

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的计算依据是《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635-2002)。天然草原利用率50%,草地产草量年变率100%,鲜草与干草(含水率15%)折合比为3.2:1,草地牧草再生率0,一个标准羊单位为一只体重50公斤、哺半岁以内羊羔的成年绵羊,日消耗干草1.8公斤,全年放牧以365天计算,全年消耗干草657公斤。

(3)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区减畜计划

根据华藏寺镇草畜平衡区牲畜超载实际,充分考虑全镇牲畜品种改良、开展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出栏周转、饲草料基地建设、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因素,计划在三年内完成0.684万羊单位超载牲畜的减畜任务,具体减畜计划为:2011年减畜0.274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的40%;2012年减畜0.274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的40%;2013年减0.137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的20%。各村减畜计划详见附件3。

各村要按照《天祝藏族自治县落实草畜平衡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方案制定的减畜数量和减畜计划将具体的减畜任务及数量分解落实到户,按照《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减少放牧牲畜、牧草恢复生长和草畜平衡的要求,与村、户签订草畜平衡及减畜责任书,落实减畜任务,三年努力实现草畜平衡的目标。

(4)兑现草畜平衡奖励资金

对实行草畜平衡管理的草原,在根据载畜能力合理核定载畜量,制定并完成减畜计划的基础上,按省上核定的青藏高原区2.18元/亩〃年标准,对实施草畜平衡的牧户进行奖励。原退牧还草工程休牧饲料粮补助调整为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草畜平衡奖励资金,避免重复补贴。奖励资金在落实草畜平衡面积、确定超载牲畜数量、制定了减畜计划并完成减畜任务、草原植被恢复生长、实现草畜平衡的牧户,由县畜牧兽医局提出奖励意见,镇上造册核实、张榜公示,镇财政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折统一册明”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3、实施牧草良种补贴(1)确定牧草良种补贴面积

2011牧草良种补贴面积以2010年人工草地面积1.4万亩为基数,其中多年生人工草地0.6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0.8万亩。

(2)兑现牧草良种补贴资金

对已达到良种化的多年生牧草0.5万亩,按10元/亩〃年标准直接补贴到户。牧草良种补贴直补资金在县财政草原补奖资金专户下设牧草良种补贴直补资金明细账户,由县畜牧兽医局提出补贴意见,镇上造册核实、张榜公示,镇财政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折统一册明”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逐年发放。

未达到良种化0.56万亩,由省上统一组织按项目管理形式分五年完成更新或改造任务,每年更新或改造其1/5,合计为0.15万亩,一次性补贴50元,2011年共计补助资金7.5万元。

对继续保留为一年生良种化人工种草0.34万亩实行项目管理,即按10元/亩〃年标准统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向种植牧户供应种子,所购草种差额部分资金通过整合退牧还草工程等项目、县上补助和种植牧户自筹解决。种子品种为小黑麦、永久444燕麦等良种。所供应种子实行招投标制,按有关规定统一招标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各村人工草地面积详见附件2。

4、实施牦牛山羊良种补贴

按照国家对牦牛、山羊纳入良种补贴的规定和《甘肃省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由省上集中统筹使用补贴资金,采取项目管理形式,通过招标采购和养殖户选育调配,引进种公畜和冻精,对存栏牲畜进行品种改良。

5、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1)确定牧户数量

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发放对象为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和收入来源的草原承包牧户,省上核定华藏寺镇牧户4587户,全镇14个行政村均有分布,按500元/户的标准,将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按人口平均分配,主要用于牧民购置生产用柴油等生产资料。

(2)兑付牧户补贴

补贴资金在县财政草原补奖资金专户下设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明细账户,在兑付牧户补贴时,由镇上做好牧户确认登记、核实造册、张榜公示,镇财政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折统一册明”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二)推进实施培育后续产业

大力实施草原鼠虫害防治、补播改良、生态移民、牧区沼气池等生态工程,构筑黄河、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着力实施牲畜品种良种、草产业开发、舍饲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培育、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项目,建立“农牧互补、良性互动、生态和谐、协调发展”的草畜产业新模式,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限牧不减收”的目标,切实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到实处,使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1、构筑黄河、石羊河流域草原生态安全屏障

为保护和巩固黄河、石羊河流域源头草原生态安全和建设成果,实施生态移民战略。按照《天祝县2012-2014年高海拔地区生态移民规划》对居住在2800米以上高海拔、生态核心地区的牧民,逐步采取向县城安置、县内异地搬迁、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新彊农场移民等方式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实施生态脆弱区及重要水源涵养区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将高海拔山区、生态核心区的农牧民有计划地移居到川区,减轻生态压力。

建设牧区沼气池“生态家园”兴办沼气:一是改善卫生条件,处理农村大量畜禽粪便,发酵物沤制出大量优质有机肥,扩大有机肥的来源。二是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解决燃料、饲料和肥料的矛盾。三是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牧民的燃料问题,减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对山场的破坏,利于保护林草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四是“以电代薪”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一座容积十立方米的沼气池可解决牧民一家3—4口人点灯、做饭的燃料问题,无烟无尘,清洁方便。

抓好鼠虫害防治和补播改良为重点的草原生态治理项目,加强退化综

合治理,促进草原生态恢复,提高天然草原生产能力。草原鼠虫害防治坚持“统防统治”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天敌控制、物理防治和生态治理等可持续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招鹰灭鼠、C型肉毒素灭鼠、人工捕捉和牧鸡灭蝗等生物防治比例。草原补播改良以退化严重的草甸类草场为重点,选择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等牧草品种,通过草种组合、免耕补播和划破草皮等补播方式开展补播改良,以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恢复草原生产能力。

3、打造草产业开发高地

草产业开发不仅前景广阔,而且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通过引良种、建基地、兴加工、搞流通,逐步形成种、加、销一体化的草产业发展格局。利用3-5年时间,逐步创建全国一流的草业科技;开发优质批量的草产品,一是优质牧草种子生产;二是优质牧草规模种植,按照“压粮扩经、压常规扩优质”的思路,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以小黑麦为主推品种的人工种草面积,为农区发展舍饲规模养殖、牧区减轻天然草原压力提供可靠的饲草料支撑。

抓好农作物桔杆的综合加工利用,建立完善“农牧互补”发展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全镇农作物种植品种以小麦、青稞、豌豆为主,通过加大青贮、氨化加工调制及粉碎加工、制作草粉等技术应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解决草原禁牧后饲草料相对紧缺的问题。

4、打造名优特畜高效设施规模养殖高地

建立和完善畜种改良体系,加快畜种改良步伐,是提高畜种单产及产业整体效益,建立完善“农牧互补”发展机制的关键环节。绵羊改良方面,结合开展培育超细毛羊、美利奴新类群项目实施和绵羊穿衣技术推广应用,稳定提高细毛羊羊毛品质和综合性能。同时,以培育“甘肃中部肉羊天祝型”新类群项目实施为带动,将50%的甘肃高山细毛羊适繁母羊,利用特克赛尔、陶赛特等肉羊和肉毛兼用羊生产杂交肉羔,提高个体产肉能力,提升肉羊生产水平。加快“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培

育“高原有机羔羊肉生产基地”特色优势产业,并使其逐渐上升到精品品牌。

按照《天祝县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试行)》,加强和改善养殖暖棚、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等规模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扶持优良地方畜种岔口驿马品种培育及产业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农牧民增收开拓新的渠道。计划加大对优良地方畜种岔口驿马的产业开发力度,以保护繁育优势种群、发展走马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吸引牧民转产就业。

草原生态鸡产业,是近年来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促进草原生态保护,而培育发展起来的新型特色产业。我镇按照天祝县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对养殖龙头企业和养殖户购买鸡苗提供补贴,协调小额贷款等形式,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带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发展,业主自愿参加”的方式,利用荒山荒地、林区边缘、灌丛草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原生态鸡产业, 并将产业链延伸至牧鸡灭蝗应用,治理草原蝗虫灾害。

5、打造高原绿色畜产品加工高地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鼓励、引导企业通过牧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定向收购、订单收购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延长畜牧业产业链,吸引牧民转产就业。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的认证、认定工作,强化“天祝白牦牛”、“高原羔羊肉”、“草原生态鸡”等特色畜产品品牌带动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培育完善城乡集市贸易,积极开拓县外市场,加速多元化市场流通体系的形成。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专合组织的中介服务功能和

联系龙头企业与农户在政策传递、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桥梁作用,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农牧民进入市场提供服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增强市场拉动草畜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草原执法和服务体系

为了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培育好后续产业,切实加强草原执法监督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顺利进行。

加强草原监理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争取编制设立镇草原监理站和工作站,明确草原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工作职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在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草原管护员,为固定公益性岗位,由乡村推荐,县畜牧兽医局统一考察录用,采取一年一聘,统一管理,工资由县财政负担。形成县、乡有草原监理站和工作站,村有草原管护员的县、乡、村三级草原执法监督和技术服务体系。

组织开展优良牧草品种选育、退化草原治理、划区轮牧模式等试验研究,大力推广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补播改良、优良牧草丰产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提供技术支撑。

五、2011年工作进度

2011年1月-2012年2月:宣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组建工作机构,开展前期调研,核定基本数据,编制实施方案,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工作规程;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规范草原经营承包;在核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的基础上,划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措施。

2012年3-4月:完成牧户申报信息网上录入工作,通过核查登记、上册公示,向牧户兑付补助奖励资金,全面检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落实情况;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合同,核发草原承包经营权证;聘用牧民草原管护员;开展人工种草和后续产业建设工作。

2012年5-6月:完成资料汇总建档与数字化管理,对全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村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政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和验收;申请县上对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和验收。

六、资金概算

华藏寺镇201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预算总额491.98万元。其中:直补资金481.08万元、项目管理补贴资金10.9万元。补助奖励资金由国家统一安排,其中:直补资金由省上拨付,直补到户;项目管理补贴资金按项目管理专项补贴人工种草。

1、禁牧补助

直补资金:8.03万亩×20元/亩=160.6万元。

2、草畜平衡奖励

直补资金:39.51万亩×2.18元/亩=86.12万元。

3、牧草良种补贴 总计:15.90万元。其中:

直补资金:按每亩10元计,0.5万亩×10元/亩=5万元。省上项目管理补贴资金:0.15万亩×50元/亩=7.5万元。县上统筹项目管理补贴资金:0.34万亩×10元/亩=3.4万元。

4、牦牛山羊良种补贴

采取项目管理形式,由省上集中统筹使用补贴资金,按项目补贴。(本方案补助奖励资金概算未预算本项补贴资金)

5、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直补资金:4587户×500元/户=229.4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华藏寺镇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领导小组”,镇财政所、司法所、派出所、国土所、民政办、统计站、畜牧兽医站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政策制定,方案审批,组织

协调,指导监督,解决重大问题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办理政策落实中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由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村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村组领导,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职责任务,为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政策宣传保障

积极开展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标语、版报、入户宣讲、政策明白纸、举办重大宣传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使牧区广大牧民群众充分了解政策的各项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关心草原、爱护草原的意识,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落实创造良好氛围。

(三)资金管理保障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由县上统一管理,县财政设立草原补奖资金专户,下设分项资金明细账户,分项核算,专款专用。按镇核定的牧户数由镇财政通过“一折统一册明”形式直接向牧户兑现补助奖励资金。各村组每年要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的兑现情况进行公示,做到详实、准确、公正、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四)执法监督保障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甘肃省草原条例》、农业部《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提供保障。强化草原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意识,镇政府要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纳入考核范围,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禁牧管护机制,加强草原监理和管护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监督装备,建立健全镇、村联动的管护网络。完善草畜平衡核查机制,镇草原监理部门要不断完善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加强对各村草畜平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实行公示制度,充分发挥牧民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五)动态监测与评估保障

为了及时掌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的成效,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村,根据草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建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村草原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估。监测指标包括植被生长状况、生态状况、家畜状况等,评价指标包括植物种数量、盖度、产量、超载率等。禁牧区每年进行1次植被恢复状况监测与评价,草畜平衡区每年进行1次草原恢复程度与超载状况监测评价。植被恢复水平分为未恢复、初步恢复、较好恢复、恢复四级进行评价,家畜超载按达到草畜平衡、轻度超载、重度超载三级进行评价。以行政村为单位从2012年开始,在每个行政村固定一个能够代表本村草场的监测点,要求监测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道路方便,管理良好。每年在牧草生长期结束时(8月中下旬),定点测定一次产草量。测定工作经培训后由本村草原管护员完成,数据由镇上统一汇总后报县草原监理站。

(六)技术服务保障

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是草原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后续重大环节之一。强化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在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中,计划开展国家级“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示范区”建设、高寒牧区草原生态监测、肉羊杂交改良、优质牧草引种推广、高寒牧区养殖暖棚牦牛、肉羔反季节育肥、细毛羊和肉牛新类群培育、细毛羊穿衣等试验示范。重点建成草原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全县电子地形图对各村的基本草原、承包草原、禁牧区、草畜平衡区、连片人工草地、牧户信息等基础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创建地图数据库,进行座标、面积、数据的图表同步管理,实现草原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和可视化输出,以及智能化、精确化、信息化管理。同时,不断加大牧民培训力度,引导牧民积极利用新技术、新科技提高养殖效益,培养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为目标,使全镇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劳动力全部轮训一遍,户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

八、附件

附件1.关于成立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领导小组的通知

附件2.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件3.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合理载畜量及减畜计划表

附件4.(2011)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各项补奖资金概算表

附件1

华藏寺镇人民政府

关于成立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机制政策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村委会,镇属有关站所:

根据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和省上有关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会议要求,将对农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原平衡补助、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为切实做好我镇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经镇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如下:

组 长:逯青林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关世清 镇纪委书记

邓发虎 镇政府副镇长、社区党工委副书记 成 员:王 斌 畜牧站站长

王德元 财政所所长

包永生 党政办主任

刘进选 农技农经站站长

安开鑫 民政办主任 赵得良 司法所所长 魏永忠 国土所所长 冯兆林 畜牧办干事 郭 嵘 畜牧办干事 黄建琴 财政所干事

董钰山 办公室干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邓发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包永生、王斌二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理政策落实中的日常工作。

(以上成员如有职务变动,有接任者自行接替,不再另行通知)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主题词:机构 成立 通知 抄送: 县畜牧兽医局、县草原补奖办公室、镇各领导。存档

(二)华藏寺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7月15日印发

(共印35份)

第三篇:副县长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张三 2012年10月2日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工作,动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补奖政策落实工作。刚才,农牧局**局长就做好这项工作讲了很好的安排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草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从统计的数据看,我县拥有草原面积314.09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2.3%,在全县7个乡镇均有分布。近年来,我县通过推行封山禁牧、设施养畜、人工种草秸秆利用等措施,积极转变畜牧饲养方式,草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草原划定不准、确权不清、管护措施滞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等一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草原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当前,在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了

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大好机遇。2010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34亿元资金,在包括我省在内的8个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一重大决策,对于扭转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改造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落实好国家补奖政策为己任,着力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统筹谋划草原保护建设工作,自觉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我县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范围广、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做好补奖政策落实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确保这项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抓好方案制定和制度完善工作。做好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工作规程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是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县总体实施方案和六个子方案已编制完成并下发。各乡

原使用权、承包经营权落实到一家一户,着力解决好草原承包到户不彻底、林草界限不清晰、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力争做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实现“草定性、地定权、人定心”的目标。

四要抓好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划定工作。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核心是减轻草原压力,实施禁牧补助,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息。为此,我们要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禁牧划定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草原禁牧区域和草畜平衡区域,以村为基本单元,实行禁牧封育管理,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全部列为草畜平衡区域,进行草畜平衡管护。农牧、林业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吃透政策精神,在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合理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确保将禁牧任务落实到户、落实到草地。

五要抓好禁牧封育和补助落实工作。对草原和草场实行禁牧管护,是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草原资源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各乡镇要依据《甘肃省草原禁牧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尽快制定本乡镇、村组禁牧制度,发布禁牧令。县、乡、村、户要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禁牧区域、禁牧期限、封育建设、改良草原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禁牧补助采取“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确保农民群众的利益不打折、不受损。

六要抓好草原载畜量确定和减畜计划落实。核定草原载畜量是建立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的关键。农牧部门要在摸清草原、牲畜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天然草地合理载

社会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使党的惠牧惠民举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应承担的义务、责任,努力营造落实补奖政策的良好环境。在工作中,要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支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补奖政策的精神实质,了解草原保护建设的基本知识,努力使落实补奖政策成为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是监督检查到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草原确权到户、禁牧面积划定等工作任务。县上将适时组成联合督察组,采取定期检查、适时抽查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对组织领导不力、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进展滞后的要重点督导、通报批评,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实“不变通、不走样”。县农牧局、各乡镇要实行领导包片包村责任制,加强工作指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要科学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严格绩效考核工作,做到赏罚分明。各乡镇也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自查自验,及时上报工作简报和工作阶段总结,确保补奖政策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全面落实。

同志们,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市、县的部署和要求,同心协力,扎实工作,确保我县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为推进全县“三农”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与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市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根据农业部、财政部《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甘肃省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实施意见》精神以及《甘肃省2012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定西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末端,介于东经103º27'至105º39',北纬34º07'至36º02'之间;属南温带半湿润---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5.5—7.5℃,无霜期100—170天,海拔1420—3941m;年均降雨量400—600mm,而蒸发量高达1400mm以上,降雨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与农作物所需错位,造成季节性干旱。

我市辖6县1区,总流域面积20330平方公里,有汉、回、藏等18个民族,总人口近300万人,其中农牧民63.74万户265.85万人。2011年畜牧业产值达17.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牧业纯收入630元。

(一)草原资源情况。根据1985年国家草原普查数据,我市有天然草原976.89万亩,可利用草原902.76万亩,其中:暖性灌草丛草原12.8万亩、可利用面积11.86万亩,温性草甸草原146.69万亩、可利用面积117.04万亩,温性草原458.94万亩、可利用面积428.31万亩,温性荒漠草原4.2万亩、可利用面积3.24万亩,高寒草甸37.93万亩、可利用面积34.27万亩,高寒灌丛草甸316.33万亩、可利用面积308.04万亩。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因素影响,全市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占31.02%,中度退化的占48.02%,轻度退化的占11.96%,草原生态“点上好转,面上恶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草原禁牧及草畜平衡区载畜情况。

1、草原禁牧情况。我市于2005年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全市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的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我市北四县(安定、陇西、通渭、临洮)全部实施封山禁牧,渭源、漳县、岷县部分地区实施封山禁牧,积极转变草原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开展牛羊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畜群周转出栏,减少草原放牧牲畜数量,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到2011年7月底,全市共落实禁牧草原面积为688.03万亩,其中:行政措施禁牧648.03万亩(安定108.79万亩,陇西57.81万亩,通渭87.67万亩,临洮150.52万亩,渭源46万亩,漳县65万亩,岷县132.24万亩),漳县退牧还草项目禁牧40万亩。

2、草畜平衡区载畜情况。我市对禁牧区外的214.73万亩草原划为草畜平衡区,其中渭源35.28万亩,漳县26.21万亩(草畜平衡区11.5万亩、退牧还草项目休牧区14.71万亩),岷县153.24万亩。草畜平衡区理论载畜量为12.053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达到17.988万羊单位,牲畜超载5.935万羊单位,平均超载率达到49.2%。

(三)人工种草及草产业发展情况。我市人工种草历史悠久,2010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352.46万亩,其中多年生人工种草314.16万亩,一年生人工种草38.3万亩。人工种草鲜草总产量185.04万吨,折合干草52.87万吨。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为主,一年生牧草以燕麦、饲用玉米、草高粱、甜高粱等为主。2010年,我市草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实际完成加工草块、草捆、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4.5万吨,内需外销旺盛。但草产业发展原料不足,产能过剩,产业化发展不足。

(四)牦牛山羊养殖情况。我市牦牛、山羊由于品种改良跟不上、饲养管理水平不高、放牧草原退化等原因,品种退化比较严重,个体生产水平不高,影响了农牧民的养殖效益和收入。到2010年底,全市牦牛存栏7.6万头,其中,能繁母牦牛4.11万头;山羊存栏20.29 万只,其中能繁母山羊12.42万只。

(五)牧户情况。我市承包草原且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牧户主要分布在漳县、岷县及岷山种畜场。截至2010年末有牧户1.3867万户,其中漳县4048户、岷县9819户(包含岷山种畜场329户)。

(六)草原执法、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草原执法建设情况。我市草原监理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市、县两级草原监理站7个(其中4个是与草原站合设的),有草原监理专(兼)职人员76人,初步形成了市、县两级草原监督管理体系。近年来,在专职人员少、工作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了草原征占用管理、植被恢复费收缴及植被恢复工作,积累了许多草原执法经验。

2、草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市草原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目前市、县(区)有草原技术推广机构8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近年来在草原资源监测、退化草原治理、牧草品种选育、牧草良种生产、适用技术示范推广、鼠虫害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推广成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强化草原执法监督为保障,以加强草原动态监测和技术推广为支撑,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补奖政策,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强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草原区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处理草原区人、畜、草的关系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既要保护好草原生态,又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构建草原增绿、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共赢局面,实现草原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政府主导,农牧民自愿。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做好政策研究、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重要工作,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牧民意愿,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明确牧民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农牧民在政策落实中直接受益。

——强化基础,健全制度。切实做好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承包、基础数据核实等各项基础工作,为补奖政策落实创造条件。制定落实补奖政策的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加大落实和执法监督力度,构建补奖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明确责任,稳步推进。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分级落实,积极实施,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政策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三)主要目标。通过落实补奖政策,进一步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推动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减轻草原放牧压力,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调整牧草种植结构,扩大优良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为减轻草场压力、发展草业提供物质基础;改良畜牧品种,开展舍饲养殖和异地育肥,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切实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实施禁牧补助

1、划定禁牧区域 按照国家“对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的要求,我市对退化、沙化、石漠化严重的天然草原以及洮河、渭河、漳河等河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天然草原实行了禁牧封育,共落实禁牧草原面积688.03万亩,其中:行政措施禁牧648.03万亩(安定108.79万亩,陇西57.81万亩,通渭87.67万亩,临洮150.52万亩,渭源46万亩,漳县65万亩,岷县132.24万亩),漳县工程性禁牧40万亩。

各县(区)要按照《定西市落实草原禁牧补助政策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核定的禁牧面积为基础,以乡镇或村组为基本单元,确定禁牧区域,核定禁牧面积,并将禁牧任务分解落实到乡、村、户,明确禁牧要求,层层签订禁牧管护责任书,并按照《甘肃省禁牧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禁牧制度落实,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2、兑付禁牧补助资金

根据国家及甘肃省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规定,对我市688.03万亩的禁牧草原,用中央财政下达的禁牧补助资金对实施禁牧的农牧户给予补助。5年为一个禁牧补助周期,禁牧期满后,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入草畜平衡管理。为增强政策效应,根据甘肃省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我市划入黄土高原区,补助标准为2.95元/亩,漳县退牧还草项目区禁牧补助标准6元/亩。对落实禁牧措施、实行禁牧管护的牧户,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将禁牧补助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二)实行草畜平衡奖励

1、划定草畜平衡区域

根据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规定,将我市禁牧区域以外的214.73万亩的可利用草原全部划定为草畜平衡区,其中渭源35.28万亩,漳县26.21万亩(草畜平衡区11.5万亩、退牧还草休牧区14.71万亩),岷县153.24万亩,该区域草原植被较好,可以适度放牧。

2、测定草畜平衡区载畜及超载情况

根据我市草畜平衡区草原产草量、牧草利用率和再生率,测定出全市214.73万亩草畜平衡区理论载畜量为12.053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达到17.988万羊单位,牲畜超载5.935万羊单位,平均超载率达到49.2%:其中渭源理论载畜量为0.811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3.239万羊单位,超载率高达299.4%;漳县理论载畜量为5.087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6.766万羊单位,超载率为33.0%;岷县理论载畜量为6.155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7.983万羊单位,超载率为29.7%。

3、落实草畜平衡区减畜计划

根据草畜平衡区牲畜超载数量,充分考虑我市牲畜品种改良、开展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出栏周转、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等支撑因素,计划在三年内完成5.935万羊单位超载牲畜的减畜任务,具体减畜计划为:

2011年减畜2.37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 40%,其中渭源减畜0.97万羊单位,漳县减畜0.67万羊单位,岷县减畜0.73万羊单位;

2012年减畜2.37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 40%,其中渭源减畜0.97万羊单位,漳县减畜0.67万羊单位,岷县减畜0.73万羊单位;

2013年减畜1.2万羊单位,占超载牲畜20%,其中渭源减畜0.49万羊单位,漳县减畜0.34万羊单位,岷县减畜0.37万羊单位。

4、减畜措施

各县(区)要按照《定西市落实草畜平衡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具体的减畜任务及数量分解落实到乡、村、户,按照《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规定,层层签订草畜平衡及减畜责任书,落实减畜任务,实现草畜平衡的目标。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草原类型可放牧利用的产草量和载畜量标准,以承包草原面积核定草原载畜量和核对牲畜头数,完成载畜量核定登记。将具体的减畜任务及数量分解落实到村、户,按照《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减少放牧牲畜、牧草恢复生长和草畜平衡的要求。

(2)发展人工种草,促进牧草良种化,提高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三年种植紫花苜蓿、青饲玉米、红豆草、草高粱、燕麦等优质牧草19.5万亩以上,其中渭源7.98万亩,漳县5.52万亩,岷县6万亩。

(3)推广青贮氨化及微贮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在渭源、漳县发展玉米秸秆青贮,在岷县发展以青燕麦为主的混合青贮;在三县加大小麦秸秆氨化技术及玉米等秸秆微贮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秸秆利用率。

(4)推广暖棚舍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5)将草畜平衡工作、饲用玉米推广、牧草种植、圈舍改建、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与乡、乡与村、村与户应当层层签订草畜平衡管理责任书,落实减畜任务。

5、兑付草畜平衡奖励资金

对实行草畜平衡管理的草原,根据载畜能力合理核定载畜量,制定并完成减畜计划的基础上,用中央财政下达的奖励资金给实施草畜平衡的牧户进行奖励。根据中央和甘肃省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我市划入黄土高原区,奖励标准为1.5元/亩,漳县退牧还草工程中休牧补助标准为1.5元/亩。对落实草畜平衡面积,确认超载牲畜数量,制定了减畜计划并完成减畜任务,草原植被恢复生长、实现草畜平衡的牧户,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将草畜平衡奖励资金直接发放到户。

(三)实施牧草良种补贴

1、确定人工种草面积

2010年,我市人工种草面积达352.46万亩(包含岷山种畜场),其中,多年生牧草314.16万亩(安定77.12万亩、陇西42.04万亩、通渭78.41万亩、临洮24.05万亩、渭源30.55万亩、漳县15.19万亩、岷县45.5万亩、岷山种畜场1.3万亩),一年生牧草38.3万亩(安定5.04万亩、陇西11万亩、通渭5.18万亩、临洮4万亩、渭源2.9万亩、漳县3.5万亩、岷县6万亩、岷山种畜场0.68万亩)。

2、合理兑现和使用牧草良种补贴资金

按照《定西市落实牧草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市牧草良种补贴资金以给农户直补和统筹项目管理两种方式实施。对约占65%的种植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并处在旺长期的种草面积,各县(区)要将面积确认落实到乡、村、户,依据实际种草面积,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将牧草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户。统筹使用部分牧草良种补贴资金,对其余35%的当年生牧草、品种混杂落后及需要更新的苜蓿面积,采取项目管理形式,按照合理布局、调整结构的要求,有计划、分区域、有重点地更新现有留床牧草,推广优良牧草品种,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建设优良牧草生产基地和防灾保畜基地,增强牧草补充供给能力。项目具体由省上管理、市上审核、县(区)组织实施。具体的实施方案另行编制报批。

(四)实施牦牛山羊良种补贴

1、确定牦牛、山羊数量

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牦牛存栏 7.6 万头(临洮1500头、渭源6926头、漳县14951头、岷县51073头、岷山种畜场1540头),其中能繁母牦牛 4.11万头(临洮712头、渭源3041头、漳县5929头、岷县30745头、岷山种畜场716头),分布在临洮、渭源、漳县、岷县及岷山种畜场;山羊存栏20.29万只(安定14220只、陇西2000只、通渭41221只、临洮15600只、渭源24651只、漳县33311只、岷县71877只),其中能繁母山羊12.42万只(安定2969只、陇西1200只、通渭33382只、临洮7700只、渭源15278只、漳县13352只、岷县50314只),主要分布在安定、漳县及岷县。

2、合理使用畜牧良种补贴资金

按照国家对牦牛、山羊进行良种补贴的规定和《定西市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由省上集中统筹使用补贴资金。采取项目管理形式,通过招标采购和养殖户选育调配,引进种公牦牛和种公山羊,对牦牛和山羊进行品种改良。项目具体由省上统一组织实施。市上要加强工作协调和技术服务,县上要积极争取实施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

(五)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1、确定牧户数量

省上核定我市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和收入来源的草原承包牧户为1.3867万户,其中漳县4048户、岷县9819户(包含岷山种畜场329户)。

2、兑付牧户补贴

在做好牧户确认登记、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按每年每户500元的标准,将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户。

四、2011年工作进度

2011年1月—2011年6月:宣传补奖政策,组建工作机构,开展前期调研,核定基本数据,编制市、县(区)的实施方案。

2011年6月—2011年9月:加快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规范草原经营承包,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合同,核发草原承包经营权证;在核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的基础上,划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措施。

2011年9月—2011年11月:全面检查补奖政策落实工作,通过核查登记、上册公示,向牧户兑付补奖资金。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完成资料汇总建档与数字化管理,对全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市政府对辖区内各县(区)落实补奖机制工作初步进行绩效考核和验收;申请国家和省上对我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和验收。

五、资金概算

(一)禁牧每年需补助资金2151.69万元,其中安定320.93万元,陇西170.54万元,通渭258.63万元,临洮444.03万元,渭源135.7万元,漳县431.75万元(其中退牧还草项目禁牧40万亩计240万元,行政性禁牧65万亩计191.75万元),岷县390.11万元;

(二)草畜平衡每年需补助资金322.1万元,其中渭源52.92万元,漳县39.32万元(草畜平衡区11.5万亩计17.25万元,退牧还草休牧工程14.71万亩计22.065万元),岷县229.86万元;

(三)人工种草平均每年需补助资金3524.6万元,其中其中安定821.6万元,陇西530.4万元,通渭835.9万元,临洮280.5万元,渭源334.5万元,漳县186.9万元,岷县534.8万元(包含岷山种畜场19.8万元);

(四)牧户生产资料每年需补助资金693.35万元,其中漳县202.4万元,岷县490.95万元(包含岷山种畜场16.45万元)。

资金总额6691.74万元。

六、保障措施和组织管理

(一)保障措施

1、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加快基本草原划定。坚持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长期不变的原则,按照对牧区草场要承包到户、分户经营,半农半牧区和农区草场面积较大的要分户承包经营、面积较小的要承包到户、联户经营的要求,积极推进草原规范承包工作。规范和补签草原承包经营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并向草原承包户发放草原承包经营权证,草原承包经营权证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定制、市政府印制、县政府签章后颁发。抓紧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在摸清县(区)以及乡、村各级草原的现实分布情况、界限、类型、利用条件、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县(区)为基本单位,将重要放牧地、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原等划定为基本草原,并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确保草原面积基本稳定、用途始终不变。

2、加强草原监测,强化草原技术支撑。加强草原监测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和建设固定监测点,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改进监测手段,创新监测方法,完善监测指标,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定点适时地完成监测任务,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发布监测信息,客观反映草原植被恢复情况,每年为科学评估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紧紧围绕补奖政策落实工作的关键环节,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形成县级有草原监理机构专职行使草原监管职责,乡有分管领导、专(兼)职干部负责草原工作,村级有干部负责、村级草原管护员管护草原的工作格局,在半农半牧区县聘用村级草原管护员,进一步加大对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为补奖政策落实提供组织保障。开展优良牧草品种筛选、退化草原治理、划区轮牧模式等研究工作,推广草原鼠虫害防控、草原补播改良、优良牧草丰产栽培等先进技术,为补奖政策落实提供技术支撑。具体由省草原技术总站拟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市、县(区)草原技术服务单位实施。

3、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工作。要紧密结合各县(区)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落实政策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同时,按照国家落实补奖政策的要求,确定专人,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切实做好牧户基本情况,草原承包、禁牧、草畜平衡和人工种草面积,草原载畜能力、牲畜饲养数量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实现电子化管理,为落实补奖政策打好基础。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加大补奖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板报、宣传车、培训班、现场会等宣传媒介和有效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补奖政策的各项内容和要求,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上对补奖政策落实的部署安排上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落实补奖政策的良好环境。

(二)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市、县两级政府是落实补奖政策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两级分别成立补奖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制订、方案审批、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重大问题研究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财政、农牧、国土、民政、环保、统计、审计、监察、林业、公安和金融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按照职能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工作。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两级农牧(畜牧)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补奖政策落实的日常工作。三是各县(区)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草原承包界线、边界纠纷等问题,加强政策落实中各项工作措施的风险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工作平稳到位。

2、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奖惩措施。紧紧围绕补奖政策落实工作的关键环节,注意克服重安排部署、轻督促检查的倾向,采取定期检查、适时抽查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政策落实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的制订,以及各项政策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科学制订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从落实补奖政策的基础工作到位、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草畜监测工作到位、补奖资金管理使用、后续产业培育、当地财政对业务和工作经费预算保障的落实等方面,形成由省上对我市落实补奖政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同时我市对各县(区)落实补奖政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双考核”机制,确保补奖政策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全面完成。对完成补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的县(区),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对个别补奖项目任务没有完成的,扣减补励资金;对没有完成补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的,不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并予以通报批评。

3、严格资金管理,落实工作经费。要认真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补奖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补奖资金的使用管理,严防挤占、挪用、截留及冒领,确保补奖资金足额兑现给农牧民。市、县财政部门要会同农牧(畜牧)部门认真编制补奖资金分配方案,设立补奖资金专账,下设分项资金明细账户,分项核算,专款专用。补奖资金的发放实行登记造册、上榜公示、签名盖章,做到手续完备,确保中央下达的草原补奖政策资金不出任何问题。科学测算落实补奖政策的业务费用,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宣传培训、资料证件印刷、购图制图、设备购置、检查验收、资金审计、执法检查、科技支撑等业务费用,以及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承包、草原监测、草原监理等工作经费,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各级财政要将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给予保障。村级聘用的牧民监督管护员,由地方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补助,以调动农牧民参与监管的积极性。

第五篇: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自查报告

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哈密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体系,根据《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办法》和《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现将2014年哈密市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4年,全市年完成草畜平衡1674万亩,禁牧282万亩,核减转移安臵牲畜13402标准羊单位。已全面禁止在山区天然草原代牧牲畜,禁牧区的牲畜和草畜平衡区的牲畜已全部安臵于开发区进行圈养,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得到全面落实。禁牧管护站的建设和草畜平衡人员招聘、设站、设备配臵、宣传标牌正在逐步完善中,哈密市1:10万禁牧草原分布图已编制完成。

二、基础工作

1、草场确权承包情况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到户面积1956万亩,涉及牧户6868户。

2、牧户基础信息录入上传情况

各乡(镇)以及村委会主要领导对辖区内的夏季草场和春秋草场的乡与乡之间的草场界线、村与村之间的草场界线进行进一步确认,在征求乡镇、村牧民的意见后进行承包确权工作,同时完成草场承包合同书的登记造册工作。截止目前,各乡牧户登记信息资料全部收集,其中:德外里乡(681户)、柳树沟乡(373户)、乌拉台乡(188户)、西山乡(785户)、天山乡(1974户)、白石头乡(516户)、沁城乡(2225)白石头牧场(126),共计6868户,牧户信息录入工作正在进行中。

3、草原承包合同书换发情况

完成全市草场承包合同书的登记造册6868套份,其中:德外里乡681套份、柳树沟乡373套份、乌拉台乡188套份、西山乡785套份、天山乡1974套份、白石头乡516套份、沁城乡2225套份、白石头牧场126套份,完成草场承包合同书登记造册工作。乡(镇)和牧民签订责任书,村委会和牧民签订《草场承包合同书》的工作也全部完成。

4、草畜平衡责任卡发放情况

《哈密市草畜平衡责任卡》分为维汉、哈汉两种版本。重点包括草畜平衡牧户基本情况、承包草场和载畜量、草畜平衡年检登记、草畜平衡责任卡说明、草畜平衡责任人须知等内容。草畜平衡责任卡正本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下发至牧户手中,副本留存于乡镇政府、村委会、市草原监理所。草畜平衡责任卡年检登记由市草原监理所与乡镇人民政府共同进行,草畜平衡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由市草原监理所组织实施。

《哈密市草畜平衡责任卡》的发放工作将待相关工作人员统一培训后,全面开展。

5、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上图情况

根据哈密市自然状况、放牧季节、草原现状、草原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立市”的实际需求,将哈密市山区天然草原282万亩实施禁牧,1674万亩天然草原实施草畜平衡,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划定四至界限、面积、经纬度、规模等基本情况,已制作成电子版,录入档案工作已全部完成,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存档备案。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正在着手实施当中。

6、草地生产力监测情况

根据《哈密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中草地生产力监测方案要求,哈密市草原站与地区草原站抽调4名人员,组成了机构,制定了计划,依据哈密市草原资源的类型分布规律及特点,按照自治区制定的技术规程,共布设了十五个监测样地,其中:西山乡2个,天山乡9个,白石头乡2个,回城乡1个,花园乡1个。监测内容

涉及植物名称、种类、盖度、高度、植被生产力情况、样方照及工作照。监测样地涵盖了哈密市所有的草场类型,满足了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科学需求,并依据监测结果提出了10条天然草地恢复与保护的对策与建议,并在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核实、统计、处理、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哈密市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报告》。

三、资金管理

1、资金发放村级公示制度

根据《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发放实行村级公示制,公示的内容包括牧户姓名、承包草原面积、补助奖励面积、补助奖励标准、补助奖励资金数额等。公示期间,积极听取牧民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乡政府、村委会写出书面承诺后再发放资金。

2、资金发放工作

补奖公示期满后由畜牧兽医局提出申请,由财政局把资金下拨到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设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金专户,下设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牲畜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牧草良种补贴,做到明细账户、分别核算、专款专用。由畜牧兽医局将资金拨付给各乡镇财政所,由乡政府会同乡财政所将资金发放到牧户手里。

截至目前,2014年奖补资金已到财政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专项账户中,尚未发放,待牧户信息资料全部录入完成后,于9月份落实资金的发放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

哈密市每年组织召开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推进会,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市畜牧局、市发改委、市审计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地区草原监理所等及各乡镇主管畜牧业领导,会议以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增强政策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职责,统筹安排,认真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为目的,确保奖补政策落到实处,草原生态保护取得实效。

目前,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推进会议正在准备中,预计将于10月前后召开。

2、加强制度建设

哈密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落实政策绩效考核办法、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方案等八个制度办法。同时,市财政局、畜牧兽医局共同制定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从组织管理、资金使用科目、原则、方式、申请、拨付、责任追究、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做了严格的规定,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管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巡查抽查等项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开展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目前,《2014年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正在研究拟定中,预计将于10月前后正式公布。

3、加大管护力度,注重执法培训

截至目前,哈密市各乡已配备管护员和监管员82名,并与其签订了责任书,其中:禁牧区管护人员26名,草畜平衡区监管人员56名(由村级防疫员兼任),管护员工资根据考勤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发放。

今年3月,管护人员、草畜平衡监管人员及草原监理人员参加了由哈密地区草原监理所组织的2014年草原行政执法培训班,增强了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提高了行政执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广泛宣传法律法规

为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在全市举办大型宣传活动3场,出动宣传车辆5次,印发维、哈、汉文小册子3种,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设臵宣传牌3个,张贴宣传标语50余条,给牧民面对面的讲解《草原法》,发放“草原法宣传材料”,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面向农牧民对“草场承包使用者的权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问题进行讲解,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普遍欢迎,效果反映良好,使广大农牧民逐步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为确保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顺利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哈密市落实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经市档案局指点,已建立正规完整的档案,购买了档案柜、档案盒,按照要求严格档案标准,规范、科学的保存档案,确保图、表、卡、册一致。

五、存在的问题

1、没有专项资金。因缺乏专项资金,配套资金需求较大,无法修建禁牧管护站。禁牧管护站只能与基层兽医站合用或租用牧民的房屋,且设施简陋。

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工作领导小组

2014年6月17日

下载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责任书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责任书 为顺利实施项目,根据《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规定, 镇人民政府,与承担项目的责任单位 嘎查签订责任状。其责任目......

    通辽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通辽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xx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推荐)

    XX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逐步建立XX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现草原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遏制我乡草原退化,实现草原永续利......

    西峰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西峰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及相关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

    关山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关山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县草原补奖办: 目前,我乡已顺利完成草原补奖工作,根据《永靖县草原补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对照《永靖县落实草原生态......

    2018年度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XXXX2018年度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改善XXX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永续利用和有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在认真总结“十二五”建立草......

    乡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作会上的讲话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20l2年5月25日)同志们:按照省市县统一安排,今年6月份,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上周县政府......

    ?乡“五强化”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

    ?“五强化”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 为切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政策补助工作,扎实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乡采取“五强化”措施抓好各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