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行政腐败的原因现象及治理措施
浅析行政腐败的原因现象及治理措施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逐步形成以下放权力为基本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社会和企业放权,以此调动地方与社会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下放的权力被滥用的情况也相当严重,行政腐败现象呈急剧蔓延的趋势,之所以存在行政腐败,是由于有滋生行政腐败的经济基础、思想根源和选人用人机制等诸多因素。要根除行政腐败,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制约腐败产生的社会条件,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道德防线。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our country gradually formed to devolve power as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 central to local decentralizatio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delegate to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local and social.But at the same time, give the power abuse situation is quite serious,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is the trend of rapid spread, exists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is due to the breeding of economic foundation, ideological roots and strengthen mechanism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and many other factors.To eradicate the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it has to rely on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build good social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 of restricting corruption, constantly to root out corruption breeding ground for the spread of the soil,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a moral line.关键词:行政腐败 根源 表现形式 治理措施
一、中国当前腐败存在的原因 何谓腐败?概而言之,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手中的权力谋一己之私的行为都可称作腐败。更准确一点,腐败可以定义为: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成社会关系的行为。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从本质上说,它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私有制是产生腐败的经济根源;建立在所有制经济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思想体系,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剥削阶级的存在,是产生腐败的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国家制度和政权,是产生腐败的温床。可见,要根治腐败,就必须最终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及其影响。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在我国确立已有60多年的历史,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人民早已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里占统治地位,按理说,腐败现象应该根除,然而,事实上是,腐败不但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
(一)滋生腐败现象的经济基础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经济制度上来说,公有制很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还同时存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一些地方和单位有可能为了局部利益和不惜损害全局利益和国家利益;从经济体制上说,我国正处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之初,那些没有正当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成了以后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大多是在违规、不合法的情况下经营,而恰恰是这些人成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上很多人就产生错觉,认为冒风险、不守法才能赚钱。而此时,各项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不完善,加之市场经济本身的逐利性特点,这都给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
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漫长的国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当官发财”的思想、封建特权、任人唯亲的思想还大有市场。多年的简单思维和性压抑造成了人们极度好奇的探究心理,丰富的物质、人性的抒发使很多人错以为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人们以纵情享乐、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生活主旨。思想教育从过去的严格控制转变为根本不管放任自流,人们思想认识退化到了低级的享乐阶段,不少官员失去了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对人的传统观念、内心信念、社会舆论诸方面的作用, 唤起和促进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能在相当程度上遏制贪污腐败现象。但是相当时间以来,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致使相当部分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泊, 以权谋私的欲望强烈, 最终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
(三)选任干部机制上的问题
亲情文化主要表现是感恩戴德,唯上司是从、唯长者是从,在同辈之间是哥门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在干部任免上任人为亲。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硬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都变成了弹性的东西了。一张无形且无边无际的关系网让公平、公正、正义、法律望而却步。大凡处理违法乱纪者时,总是说情者络绎不绝,有朋友、有亲戚、有领导、甚至有执法执纪的领导、一阵糖衣炮弹过后,结果是以权代法,以法代刑,党政纪处分代替司法追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久而久之,关系网下的腐败分子愈来愈胆大,拉下水的人愈来愈多。
(四)监督制度不健全,使一些党员干部“钻制度的空子”
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中,主要依靠纪检部门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但由于同级纪检部门又隶属于同级的党委,从而导致了监督的乏力。虽然我国宪法规定人大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问责的权力,但由于许多人大代表素质不够或不敢言,或者虽然说了但由于势单力薄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许多人大代表本身就是相关的政府官员,所以人大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也只是流于形式,同时预防和监督腐败的机制、方式也偏少,故不能腐败分子形成强烈的监督震慑作用。
二、行政腐败的表现形式
(一)公权私用
具体表现为个别领导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轻者吃拿卡要,重者违反党纪国法。而公权私用,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偏离公共服务的对象,将公共资源变成可以兜售的商品,必然造成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公,危及社会的公平正义。当行政人员在进行权力和利益的交易时,就不是以公务员身份在提供公共服务,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做“买卖”,由此严重影响人民政府的公信力。
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形成,固然有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但重要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不纯,说到底就是不能够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为谁而用,不能始终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持权力的纯洁性、公益性、高尚性。
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正确地运用行政权力,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始终把行政部门的权力运用服从于为人民谋利益的最高原则,这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铲除滋长公权私用的土壤;制止公权私用,有利于为行政体制改革扫清障碍,二者相辅相成。
权力一旦没有约束是非常可怕的。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违反党组织的决定,与党组织离心离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硬抗不敢、软顶皆是”等,成了“吃喝玩乐站在第一线、革命斗志退到贫困线、违法违纪越过警戒线”的“三线”党员。更有甚者,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轻则吃拿卡要,重则违反党纪国法。
(二)失职渎职
有些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好高骛远;不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奉行个人专断、搞“一言堂”等家长制作风,个人说了算。
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好高骛远,突出表现在虚报浮夸,失职渎职行为和严重官僚主义。1958年,“大跃进”高潮兴起,全国刮浮夸风、共产风。当时,上海市有一篇报道,说的是上海县马桥公社,水稻“卫星田”的亩产已达17万斤,还附一幅照片:一个小孩坐在禾稻上没落地。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魏文伯亲赴马桥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马桥公社就是把各处的水稻拔出来,堆积到“卫星田”里,创造了“奇迹”。正是“大跃进”到了离奇、离谱的地步,使“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一大批老百姓。
当前,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见事就推,见难就躲,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很淡薄,对群众的利益常常置之脑后。在他们看来,管与不管,管得好不好,“官儿”照当不误。老百姓很形象的形容我们的一些干部:“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吹的,吹的不如拍的,拍的不如送的。”
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大干快上,而群众千呼万唤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得不到解决?问题的症结在于:“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老百姓给某些当官的刻画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另一方面,是有的领导干部不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奉行个人专断、搞“一言堂”。所谓“一言堂”,也就是在党委领导班子中“一把手”一个人说了算,特别是在作为党内最高决策形式的党委会上搞个人专断。对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中叶,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提出来了。数十年来,反对“一言堂”的呼声也一直没有间断过,有时还强调得相当厉害。然而,“一言堂”却没有因此而关门,造成许多党内民主和政治生活不正常状态。
为什么“一言堂”会在我们党内长期流行屡禁不止?怎样才能真正走出“一言堂”?现实中有两种奇怪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第一种是,一些人一方面说“一言堂”要不得,另一方面有许多人离了它又觉得不习惯、不自在。在许多人看来,即便“一言堂”挺荒唐,也比“几爷子当家、七扯八拉”要好得多。有些新闻媒体在宣传先进典型的时候,有时也过分突出那里的“一把手”高明,给人的印象好象“一言堂”还真能搞出点名堂。事实是,如果我们不把“一言堂”的社会和思想根源问题解决,不在党内重新进行一番关于党内民主的启蒙教育,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不在全党和全社会真正形成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民主空气,再硬的纪律、再强的制度也不一定能贯彻执行。
还有一种现象是,有些人明明搞的是“一言堂”,却堂而皇之地扯着民主集中制的旗号,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认为他们搞的就是民主集中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自欺欺人的现象?这跟我们过去对民主集中制往往从思辩的角度去阐发、而没有注重制度创新和从操作层面解决问题有关。我们讲民主集中制讲了这么多年,其实对其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甚至在认识上还有误区。只有在理论上搞明确了,才能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而从政治制度的层面来看,“一言堂”主要是因为“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和党委(组)成员之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等造成的。要走出“一言堂”,必须认真解决这些问题。要走出“一言堂”,我们还得首先从封建残余思想阴影里走出来,从一切不民主的传统里走出来,从对民主集中制错误理解的误区里走出来。
(三)党性沦落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有些领导干部抵制不住奢靡之风的侵蚀,生活糜烂,对自己放松要求,失去警惕;对外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成严重的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品行情趣不是小问题,它是党的作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及其成员的面貌,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有些领导干部抵制不住奢靡之风的侵蚀最终栽了跟斗,几乎都是从追求糜烂的生活方式开始的。
有的领导干部不能顾全大局,令行禁止,不能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不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而以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领导干部只顾自己不顾大局、只顾团体不顾整体,不适当地强调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希望全局利益服从他们的局部利益,因而给全局造成了损害。我们遗憾地看到:一方领导干部的“粗鲁执政”,往往造成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三、行政腐败的治理措施
当前,腐败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成为一个危及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果不注意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共产党就会丧失人心,并最终丧失执政地位。因此,反腐败是党和政府必须抓好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已经下了决心要清除腐败,进行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一)要在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反对腐败
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党自身能够完成反腐败这一艰巨任务吗我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反腐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相反,脱离党的领导,甚至反对党的领导,反腐败就会演变成一场内乱,中国将失去稳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受到极大的损害。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个别党员、个别干部的个别行为,我们不能因为这种个别行为而否定党的先进性个纯洁性。不管权力多大,职位多高,只要搞腐败,我们党绝不姑息宽贷。其次,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必须依靠和发动群众,包括群众的检举、揭发、监督等,才能有效地进行。但是,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种群众性的运动就容易演变为类似“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从而走到事情的反面。再次,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当前,国际上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不小,他们寄希望从内部搞垮社会主义,总是借口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这些腐败现象来进行反社会主义的宣传。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最后,这是由反腐败这一任务的艰巨性所决定的。反腐败是长期的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反腐败涉及到的工作相当复杂,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反腐败就不可能取得成效。当然,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譬如,党内盛行的家长制作风、官僚主义作风必须克服,以上级任命为主的干部选拔机制必须加以改变,否则,反腐败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营造良好的制约腐败产生的社会条件,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鉴于我国长期以来权力缺乏监督,腐败分子大多是由于偶然事件才得以暴露,我认为应该把反腐败当作一种日常性工作来抓,只有通过制度本身的正常运作,不断地预防和清除各种腐败现象,才能保持政府的高效和清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对政府机关的监督、制约机能。
腐败的中心问题是权钱交换,因此,监督和制约的重点应该围绕权和钱进行。权力在现实生活中是与职务联系在一起的,有职才有权。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而不是流于形式的人民代表选举产生、监督制约各级政府领导人的制度,逐步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委任制,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分子长期盘踞某些重要职务,利用职权大肆侵吞国家财产,人民群众对其无能为力的反常现象。同时,要赋予政协委员对政府官员进行考评的权力,对考评不合格的官员可考虑撤职、降职,这样,腐败分子才不会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加强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不仅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要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和政协的审议,政府的重要收支项目也要及时向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进行汇报,重要的细节要由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审查,敏感性的财政收支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公布。如果我们真正能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将政府对权和钱的运用严密地监督起来,很多腐败案件都是可以杜绝发生的。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道德防线,是反腐败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证。一个党员、干部走向腐败,往往是从思想堕落和政治动摇开始的。因此,反腐败,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艰苦工作,需要政府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长抓不懈。要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推广新的道德价值观念,要向社会大力宣传、报导、倡导、表彰各种各样体现新的道德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在各行各业中为人们树立起一代道德楷模,采取坚决措施杜绝一切低格调、不健康、不文明、与新的道德价值体系背道而驰,诱发各种腐败行为的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制约作用,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揭露和鞭鞑各种腐化堕落的丑恶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反腐倡廉的社会舆论,造成一种腐败现象如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上述只是反腐败的一般方法和措施,在实践当中有更多更细的工作要去做。
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 我国没有可以借鉴的完整模式, 必须立足我国的国情, 在党的领导下, 依靠全国人民, 共同探索建设符合实际的反腐败机制, 大力加强廉政建设,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同时, 预防贪污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 就要高度重视党自身的建设, 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 不断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促进社会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 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展望今后的反腐败工作,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四)强化选人用人权的监督 运用权力的是人,权力的腐败是运用权力的人的腐败;要制止权力滥用,必须解决好权力掌握人的问题。
权力,就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能力。权力可分为职能规定的权力和由领导者的智慧、博学、经验、道德品质、指挥才能和以往的功绩而形成的个人权力。一个好的领导者,个人权力是规定权力的必要补充。专家认为,制止一个重要领导人滥用权力的最有效的保证是个人的道德,特别是该领导人高尚的精神道德,这种道德是选举和靠财产所不能取得的。然而,这毕竟是一种理想,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制止权力腐败,实施权力制约无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什么是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所有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公共权力(主要是国家机构的权力)在运行的同时,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的制约。实践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然被滥用。权力制约就是要依靠法律的规定,界定权力之间的关系,使权力服从法律。
我们说,权力是通过具体的人来实施的,权力的腐败是运用权力的人的腐败。要制止权力的滥用,必须解决好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的问题。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为公众服务的,以往我们的组织人事制度存在着神秘、封闭、保守化的倾向。公众对权力产生的过程不知情、不了解,导致一些动机不纯的人钻空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谋取权力,使一些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民主直选、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形式,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走向“阳光操作”,以此减少任命制可能产生的负效应。
另一方面,要全面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对一些国家公职人员进行公开招聘,向社会公开干部的推荐标准。同时要建立举荐干部错误追究制,约束和纠正主要领导在用人上的滥用权力行为。因为把具体的权力具体授予什么人行使,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权力。而由于授权者的这项权力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就无法想象,所以说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因此,对于任用失误,授权错位的人,一定要实行失察追究制,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这就是解决好权力掌握人的问题。
总之,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前所述,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它虽然是一种痼疾,但终究是会被消除的,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功能的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依靠党内外广大群众的力量抵御和清除腐败现象对党自身肌体的侵蚀,而且能够在中国创造出政廉风清的局面,为全人类反腐败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语:多年来,中国公务员队伍的腐化现象,有目共睹。我也因此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对反腐工作、对反腐成果拍手称快。最近,中央组建巡视组“下山打老虎”足见救党于水火、反腐的决心与力度有多大。通过反腐,要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创造良好的执政环境,震慑那些意欲借助权势谋取私利的官员,给中国的公务员队伍立起规矩、依法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真正的好生活。当然,反腐的成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任务尽管很艰巨,但一个事实是,违背历史发展和基本人性的腐败是必然可以得到彻底根治的,权力腐败终归有它败亡的时候,不久的将来,清正廉明、风气纯正必将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风气主流。参考资料:
1、杨夏柏:《反腐败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邵道生:《剧变社会中的中国腐败问题》,光明网
3、朱兴有:《预防职务犯罪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
5、林吕建:《驾驭权力烈马——公共权力的腐败与监控》,浙江大学出版社
6、朱正国:《经济人、道德人:权力制衡与教化——中国体制转型中反腐败的思考》
7、陈武明:《路在何方——关于当前的反腐败和反自由化斗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8、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社
9、吴敬琏:《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10、李建华、周小毛:《腐败论—权力之癌的“病理解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1、李景鹏:《论反腐败的系统工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12、胡鞍钢:《对腐败问题的估计和诊断》,清华大学反腐败战略研讨会
13、罗景
一、王奇:《党政干部职业道德》
第二篇:从“59岁现象”谈行政腐败
从“59岁现象”谈行政腐败
行政管理专业 胡帅 092916
摘要: “59岁现象”是最近出现频繁的一个词。本文从“59岁现象”为入口去分析行政腐败问题。遏制“59岁现象”既要 惩治于既然,更要防患于未然,在精神上要贯彻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的原则,同时在制度上也要不断完善关于查处、预防与惩治腐败的相关法律规章,不断地加强权力监督、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关键词:59岁现象;原因;制度
Abstract: “59 phenomenon” is a word of recently appeared frequently.This article talks aims to analyze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from the “59 phenomenon”.“59 phenomenon” both must punish in since, more to prevent.In the spirit to implement the “to improve the system for punishing and preventing corrup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ystem will constantly improve about prevention and punish corruption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tantly strengthen power supervision and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the populace to supervise.Key words: 59 phenomenon;reason;system
引言
“59岁现象”是最近出现频繁的一个词。本文从“59岁现象”为入口去分析行政腐败问题。从何为“59岁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及行政腐败的治理这三个方面去阐述“59岁现象”与行政腐败之间的联系。遏制“59岁现象”既要 惩治于既然,更要防患于未然,在精神上要贯彻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的原则,同时在制度上也要不断完善关于查处、预防与惩治腐败的相关法律规章,不断地加强权力监督、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
1.59岁现象
最近,武汉大学 59岁的常务副校长及 61 岁的常务副书记因贪污受贿高达数百万元而被捕,正在接受调查 59 岁现象,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59岁现象,又称最后捞一把现象,是指那些临近退休的老干部们,觉得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趁着手中还有点权,大肆贪污受贿或大力地提拔自己的儿女,亲信担任要职的现象,这些老领导、老干部为国家和社会勤奋工作了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但在即将退下来时,因腐败问题而身败名裂,甚至走上了断头台,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1]
2.59岁现象出现的原因
本文主要是从干部们自身的内因及制度这个外因上去分析 “59岁现象”产生的原因。内因包括这四个方面:
2.1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很多官员就是因为抱着这种心态,在临退休时大肆贪污,觉得以后就没机会了,该捞就捞,有些一生成就辉煌的人也是这样,例如,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就曾说:我也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 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300 多万美元 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 1979年起把一个不知名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创造利税近千亿元的亚洲第一烟草企业,同时,褚时健也成为了中国烟草大王,并在 1994 年被评为了 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本可以荣身而退,成就一生英明,可是他却因贪污174万美元在 71岁时被判无期徒刑 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个成绩卓越的企业家就这样丧失了他的政治和职业前景,实在令人惋惜。
2.2随波逐流
当前,礼尚往来 异化,收 受礼在我们身边不仅蔚然成风,而且俨然成为一种常理和常态在受礼之人眼中,礼是办事,通门路的敲门砖是必然;在一些公职人员看来,礼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权钱交易,权利自肥的必须。在我国,一些官员认为逢年过节上下级送点钱很正常,原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被捕后曾说:过年过节下属给上级送钱很正常,都成一种风气了,我也只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原重庆市垫江县交通局局长被捕后也曾说:有那么多人都在收钱,我收的话应该不会被发现,也没有人来追究,如果不收就会吃亏。
2.3心理落差
在我国最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中,尤其是那些临近退休的高官们,觉得自己为国家辛苦一辈子,退了休就那么点退休金,与自己的贡献不符,心里失衡,所以就趁尚有权力,使劲地捞一笔 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就已有记载 北魏名臣张彝,年轻的时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刚正不阿,善于督察,百官对之敬畏,后又编成五卷 历帝图,但是却在晚年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的时候大起豪宅,生活奢侈,对朋友轻视,常常侮辱,结果引起公愤,在 59 岁那年,部下闯进家,小儿子逃跑,大儿子被烧死,自己被打,加之受不了儿子死的打击也一命呜呼,张彝的下场多么可悲,就是因为觉得一生清廉,才发展到丧心病狂的程度,做出有悖以往的事,毁了自己。
2.4碍于情面
有些官员认罪时的借口更是可笑,称因为面子,不得已而为之。原湛江市市委书记被捕后曾说,给我送钱的,都是我的熟人,朋友,都是出于对我和家人的关心 陈同庆认为,朋友的关心如果不收的话就太不近人情了,朋友面子也挂不住陈同庆的朋友不少,而且也都很大方,关心 一下就是几万几十万的关心,当然他在朋友们的生意上也没少利用职务之便 “关心 ”他们。[2]
上面讲述的干部们的自身原因,但本人觉得欠完善的制度也是造成“59岁现象”的重要原因。随着行政权力在公共事务方面涉及范围的逐渐加大,造成了其权力地不断膨胀。司法机关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三权分立只是形式上的。司法权从未真正独立过,如果能以司法权钳制行政权,行政腐败将不会如此猖狂。
3.行政腐败的治理
3.1治理行政腐败 ,有关反腐败的法律结构上 ,《刑法 》 规定了 6种基本罪名 ,但比起社会上千奇百怪的腐败现象 ,只能是沧海一粟 ,更何况对于没有达到刑法惩治程度的腐败现象呢 ? 有的腐败分子贪污受贿几百万元 ,证据确凿 ,但坐几年牢就完事了 ,更有甚者还不定罪。所以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反腐法律体系 ,与时俱进。[3]
再者,笔者特别指出应针对即将下任的这些老干部们立法。很多干部们在任时勤勤恳恳,课为什么偏偏快下任时就出现了思想问题呢?原因很多,但其中一条便是,他们难以接受人走茶凉的事实。笔者认为因为完善制度,尽量减少老干部们上任下任时产生的心理落差,可以实行反聘老干部们执行监察,督察之职,亦可以组织老干部退休协会以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让他们觉得虽然退休依然能得到关注与关心。
3.2治理行政腐败 ,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与行政官员的思想意识及人生观有密切联系。我国在公务员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公务员行为准则仅从思想方面指导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要廉洁奉公,但笔者认为这可能会使公务员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有时一些官员在碰到行政伦理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办,而因此陷入道德困境 对此,反腐倡廉,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对象和全党全社会这一普遍对象,按照因材施教、因类施教的原则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才会真正起到“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 的作用。笔者认为,我国可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
3.2.1.建立专门的行政伦理办公室,完善我国公务员的行为准则体系
建立协调个人 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系统,提高我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道德水平
3.2.2.[4]
3.3治理行政腐败,要加大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衡
[5] 最佳策略是处于某种程度的独立关系之中。否则制度约束很容易失去动力,最后流于形式。建立听证会制度, 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 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听证制度体现了政府与公众之间权力与权利的平等性, 体现了政府的一切行为, 在本质上都应当是一种受制约的 须为公众认可的行为 这种公开透明的行政程序, 可以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在更高程度上确保行政机关作出正确的处罚决定,化解行政争议, 改善行政机关的社会形象。
其次,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举报人致残、致伤案件现在上升到了每年 1200 多件。能否做好对举报渠道的安全保密 能否切实做到保护知情举报人,是知情举报人愿不愿意,敢不敢举报的一个关键所在。
[6]
第三篇:从“59岁现象”谈行政腐败
从“59岁现象”谈行政腐败
行政管理专业 胡帅 092916
摘要: “59岁现象”是最近出现频繁的一个词。本文从“59岁现象”为入口去分析行政腐败问题。遏制“59岁现象”既要 惩治于既然,更要防患于未然,在精神上要贯彻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的原则,同时在制度上也要不断完善关于查处、预防与惩治腐败的相关法律规章,不断地加强权力监督、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关键词:59岁现象;原因;制度
Abstract: “59 phenomenon” is a word of recently appeared frequently.This article talks aims to analyze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from the “59 phenomenon”.“59 phenomenon” both must punish in since, more to prevent.In the spirit to implement the “to improve the system for punishing and preventing corrup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ystem will constantly improve about prevention and punish corruption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tantly strengthen power supervision and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the populace to supervise.Key words: 59 phenomenon;reason;system
引言
“59岁现象”是最近出现频繁的一个词。本文从“59岁现象”为入口去分析行政腐败问题。从何为“59岁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及行政腐败的治理这三个方面去阐述“59岁现象”与行政腐败之间的联系。遏制“59岁现象”既要 惩治于既然,更要防患于未然,在精神上要贯彻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的原则,同时在制度上也要不断完善关于查处、预防与惩治腐败的相关法律规章,不断地加强权力监督、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
1.59岁现象
最近,武汉大学 59岁的常务副校长及 61 岁的常务副书记因贪污受贿高达数百万元而被捕,正在接受调查 59 岁现象,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59岁现象,又称最后捞一把现象,是指那些临近退休的老干部们,觉得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趁着手中还有点权,大肆贪污受贿或大力地提拔自己的儿女,亲信担任要职的现象,这些老领导、老干部为国家和社会勤奋工作了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但在即将退下来时,因腐败问题而身败名裂,甚至走上了断头台,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1]
2.59岁现象出现的原因
本文主要是从干部们自身的内因及制度这个外因上去分析 “59岁现象”产生的原因。内因包括这四个方面:
2.1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很多官员就是因为抱着这种心态,在临退休时大肆贪污,觉得以后就没机会了,该捞就捞,有些一生成就辉煌的人也是这样,例如,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就曾说:我也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 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300 多万美元 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 1979年起把一个不知名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创造利税近千亿元的亚洲第一烟草企业,同时,褚时健也成为了中国烟草大王,并在 1994 年被评为了 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本可以荣身而退,成就一生英明,可是他却因贪污174万美元在 71岁时被判无期徒刑 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个成绩卓越的企业家就这样丧失了他的政治和职业前景,实在令人惋惜。
2.2随波逐流
当前,礼尚往来 异化,收 受礼在我们身边不仅蔚然成风,而且俨然成为一种常理和常态在受礼之人眼中,礼是办事,通门路的敲门砖是必然;在一些公职人员看来,礼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权钱交易,权利自肥的必须。在我国,一些官员认为逢年过节上下级送点钱很正常,原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被捕后曾说:过年过节下属给上级送钱很正常,都成一种风气了,我也只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原重庆市垫江县交通局局长被捕后也曾说:有那么多人都在收钱,我收的话应该不会被发现,也没有人来追究,如果不收就会吃亏。
2.3心理落差
在我国最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中,尤其是那些临近退休的高官们,觉得自己为国家辛苦一辈子,退了休就那么点退休金,与自己的贡献不符,心里失衡,所以就趁尚有权力,使劲地捞一笔 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就已有记载 北魏名臣张彝,年轻的时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刚正不阿,善于督察,百官对之敬畏,后又编成五卷 历帝图,但是却在晚年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的时候大起豪宅,生活奢侈,对朋友轻视,常常侮辱,结果引起公愤,在 59 岁那年,部下闯进家,小儿子逃跑,大儿子被烧死,自己被打,加之受不了儿子死的打击也一命呜呼,张彝的下场多么可悲,就是因为觉得一生清廉,才发展到丧心病狂的程度,做出有悖以往的事,毁了自己。
2.4碍于情面
有些官员认罪时的借口更是可笑,称因为面子,不得已而为之 原湛江市市委书记被捕后曾说,给我送钱的,都是我的熟人,朋友,都是出于对我和家人的关心 陈同庆认为,朋友的关心如果不收的话就太不近人情了,朋友面子也挂不住陈同庆的朋友不少,而且也都很大方,关心 一下就是几万几十万的关心,当然他在朋友们的生意上也没少利用职务之便 “关心 ”他们。[2]
上面讲述的干部们的自身原因,但本人觉得欠完善的制度也是造成“59岁现象”的重要原因。随着行政权力在公共事务方面涉及范围的逐渐加大,造成了其权力地不断膨胀。司法机关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三权分立只是形式上的。司法权从未真正独立过,如果能以司法权钳制行政权,行政腐败将不会如此猖狂。
3.行政腐败的治理
3.1治理行政腐败 ,必须完善反行政腐败立法工作
有关反腐败的法律结构上 ,《刑法 》 规定了 6种基本罪名 ,但比起社会上千奇百怪的腐败现象 ,只能是沧海一粟 ,更何况对于没有达到刑法惩治程度的腐败现象呢 ? 有的腐败分子贪污受贿几百万元 ,证据确凿 ,但坐几年牢就完事了 ,更有甚者还不定罪。所以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反腐法律体系 ,与时俱进。制定行政程序法有利于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 ,促进廉政建设。应该承认 ,腐败的产生与权力缺乏制约有密切的联系 ,但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行政程序制度 ,使得腐败象恶性肿瘤一样 ,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环节。各国行政程序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设置了公开、时限、顺序、说明理由等制度 ,使得行使权力的行政机关置于公民及司法机关的监督之下 ,从程序上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滋长。特别是公开制度的建立 ,能够改变以往行政活动的“ 暗箱 ” 操作 ,将行政活动的各领域、各阶段公之于众 ,随时接受各方面监督。[3]
再者,笔者特别指出应针对即将下任的这些老干部们立法。很多干部们在任时勤勤恳恳,课为什么偏偏快下任时就出现了思想问题呢?原因很多,但其中一条便是,他们难以接受人走茶凉的事实。笔者认为因为完善制度,尽量减少老干部们上任下任时产生的心理落差,可以实行反聘老干部们执行监察,督察之职,亦可以组织老干部退休协会以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让他们觉得虽然退休依然能得到关注与关心。
3.2治理行政腐败 ,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与行政官员的思想意识及人生观有密切联系。我国在公务员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公务员
行为准则仅从思想方面指导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要廉洁奉公,但笔者认为这可能会使公务员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有时一些官员在碰到行政伦理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办,而因此陷入道德困境 对此,反腐倡廉,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对象和全党全社会这一普遍对象,按照因材施教、因类施教的原则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才会真正起到“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 的作用。笔者认为,我国可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
3.2.1.建立专门的行政伦理办公室,完善我国公务员的行为准则体系
建立协调个人 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系统,提高我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道德水平
3.2.2.加强行政道德教育,定期举办有专业人员进行的伦理培训
帮助行政人员正确处理面临的利益冲突问题 充分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行政道德,弘扬儒家 民为本,君为轻 的重民思想,使行政人员真正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价值观,以公正、廉洁、自律为行为准则,淡化其权利欲和金钱欲尤其要做好与那些即将退休的行政人员的沟通工作,排除他们的不舍 心里失衡和疑虑等心里障碍,帮助其做好离职准备,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退休,看待自己一生的成就,避免产生59 岁现象。[4]
3.3治理行政腐败,要加大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衡
要发挥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将其监督纳入议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进行实实在在的监督。在此基础上,制度安排应当是将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置于没有直接联系的利益关系中。[5] 最佳策略是处于某种程度的独立关系之中。否则制度约束很容易失去动力,最后流于形式。建立听证会制度, 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 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听证制度体现了政府与公众之间权力与权利的平等性, 体现了政府的一切行为, 在本质上都应当是一种受制约的 须为公众认可的行为 这种公开透明的行政程序, 可以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在更高程度上确保行政机关作出正确的处罚决定,化解行政争议, 改善行政机关的社会形象。
其次,公民应广泛参与监督。要想使广大人民群众敢于站出来揭发腐败行为,还必须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举报法。最高检察院称中国绝大多数腐败案件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而不是上级发现,群众举报是中国特色的腐败发现模式,在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已经成为反腐败主渠道
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举报人致残、致伤案件现在上升到了每年 1200 多件。能否做好对举报渠道的安全保密 能否切实做到保护知情举报人,是知情举报人愿不愿意,敢不敢举报的一个关键所在。群众举报意味着公民权力意识的加强,可这种发现模式并不能在根本上遏制住腐败,真正的根基依然在于行政制度的完善。[6]
结语
“59岁现象”虽然是近些年才出现的问题,但其不仅会使国家财产遭受侵害也会让系统内部风气变坏,因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治理腐败问题的工作更加艰巨,我国在治理腐败上,不仅要从上而下,还要从下而上,建立多层次的腐败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执法严明的机构与体制,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康之.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 陈丽敏.从“59 岁现象”浅谈中国行政腐败治理[J]《传承》.2009 年第 12 期
[3] 李燕华.谈行政腐败的危害及其治理[J] 岱宗学刊.第13卷第4期2009年 12月
[4] 李瑞清,李蓉蓉.中国的行政腐败与制度关系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 卷第4 期2009年8 月
[5] 任桂华.59岁现象-背后的经济学机理[J].企业天地。2000年第3期
[6] 李雪蕾.从《论法的精神》看我国的权力制衡[J].法制与社会.2009年8月
第四篇:2010通货膨胀原因及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全面上涨现象。但对于通货膨胀的认知,经济学界众说纷纭。最有代表性的,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类:以新古典综合派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持续的全面上涨的现象;以货币学派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发生在货币增加的速度超过产品增加的速度时,每单位产品所包含的货币量增加越快,通货膨胀率也就越高。对通货膨胀的衡量一般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来定。
2009年下半年,当国际市场金价刚刚突破1000美元/盎司的心理大关之时,全球是否会通货膨胀就成为经济学家们热议的话题。近期以来,澳大利亚、印度、挪威分别宣布加息,特别是澳大利亚一月之内两次加息,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很多人担心美国、欧盟诸国在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当下(美国三季度GDP增速达到3.5%,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会提前采取措施,收紧流动性、退出经济刺激计划,以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基于以上现象,本文拟作相关探讨。
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强烈
美元贬值、黄金再创新高、油价站上高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从国内来看,天然气、自来水、汽柴油、电、食用油等基础性消费品要么已拉开了涨价潮,要么正酝酿涨价,民众对通胀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物价继续快速攀升
从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全年GDP33.5353万亿元,同比增长8.7%。去年全年CPI同比降0.7%,PPI同比降5.4%;2009年12月CPI上涨1.9%,PPI上涨1.7%,为去年年内首度转正。近期物价也呈现持续快速回升态势。
来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动力煤市场自2009年10月下旬以来持续偏紧,价格上涨显著。10月23日,发热量为5500大卡/千克的山西优混动力煤秦皇岛价格为630元/吨,周涨幅高达3.15%,创下今年以来最高价格。随着进入冬季用煤高峰,加上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能源的总体需求也在不断回升,煤价有望继续上涨。随着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再度站上80美元/桶,国内油价上调预期也越来越强烈。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也表示,国内油价的上调是必然的,而且上涨调整幅度会在10%左右。
此外,最近的农产品市场也在大宗商品的涨势推动下持续升温,自来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涨价潮,粮食、猪肉、食用油价格纷纷见涨。上述主要日常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让消费者感到通胀已经越来越近了。
这些基础性消费品纷纷涨价的主要原因如下:
内外环境持续向好的总需求扩张将主导物价加速上行。当前我国实际经济产出正在向潜在产出水平快速靠拢,产出缺口逐渐修复。物价上涨压力将明显增加。
非食品价格存在一定上涨压力。近期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以及居住类价格的稳定上涨对CPI构成一定上涨压力;全球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的工业品需求扩张导致未来有色金属、原油、化工产品等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从而带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PPI将继续走高。
翘尾因素正效应助推物价上涨。2009年物价低位运行造成的同期低基数,将导致2010年上半年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将由“下拉”转为“推升”,并在6、7月份达到1.5%的峰值。下半年随着基数值逐渐走高,翘尾因素正效应将逐渐回落,全年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约为0.7%,将大致呈现“∩”型状态。
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趋势未变。美元持续走弱、全球经济复苏及可能的供应短缺将导致明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这将持续加重明年国外“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整体流动性依然较为宽裕影响物价滞后上扬。2010年,信贷继续较快投放和外汇占款持续增长将推动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推升物价上涨压力。
资产价格快速上扬将引导物价联动上涨。从资产价格与CPI走势关系来看,CPI明显滞后于资产价格,滞后的时间大约在5-6个月左右。2010年,受多种因素发展的影响,预计资产价格总体上仍会保持上涨的趋势,未来资产型通胀风险凸显。
(二)货币投放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实际增长速度
回顾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面临出口下滑、实体经济回落的危险。为避免经济的急速下行,中国政府迅速启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帮助宏观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地方又投入了很多亿来催热经济。全国银行新增贷款达到创记录的7.4万亿元,是原计划的1.5倍。“4万亿投资”成为了扭转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市场上流动的货币迅速增加的副作用:银行信贷激增,货币供应量快速上升,资产价格特别是大城市房地产价格随之迅速上涨,通胀预期正在快速形成。
2009年货币扩张较快是未来通胀压力的重要基础性因素。我国2009年每个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基本上都要比2008年同月增长20%~29%,比当初制定的“2009年M2增长17%”高了很多。到2009年9月末M1增速达到29.5%并超过M2形成“倒剪刀差”;11月M1同比增速已达34.63%,M2与M1的“倒剪刀差”明显扩大。经验表明:M1与PPI和CPI同步运动且后者与前者之间存在约为二至四个季度左右的滞后期。与此同时,信贷供应量也非常惊人。2006年至2008年中国每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3.18、3.63与4.91万亿元。而仅在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就高达7.37万亿,超过了2006年与2007年两年之和。下半年监管层果断调控,终于将信贷控制在10万亿左右,但仍属天量。货币超常规投放导致的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必然进一步加大未来通胀压力。当美国因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时,最先引领世界走出危机泥潭的中国,其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却正在加剧而且有向全国范围蔓延的趋势。背后推手之一即是银行争先恐后的信贷量。将近10万亿的规模是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的近3倍(2008年由于刺激政策而不具可比性)。大量的信贷蜂拥而至必然有部分信贷未流入实体经济而转道进入股市,这将带来资产价格泡沫膨胀风险。此外,从2001年至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从831亿美元暴涨至2680亿美元。虽然2009年全球贸易萎缩,但是预计2010年国际贸易可能开始有所复苏,即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无法达到2008年的水平,但仍然会是一个巨大的量。因此,2010年由于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仍然相当可观,也会刺激通货膨胀。
(三)美元的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输入型” 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中美之间的密切的经济联系,及中国经济对于全球化的过度依赖,美元持续走弱、全球经济复苏及可能的供应短缺将导致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
上涨,这将持续加重今年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美元贬值导致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猛涨,从而也会推动中国的通货膨胀。由于中国是原油和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在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复苏的环境下,中国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将会上升。2010年1月4日,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80美元,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指数已经从最低200上涨到目前的280,预期在2010年会继续保持上涨的势头。因此在需求量和价格都将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原料输入性通货膨胀将会上升。
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将引发本币的进一步贬值。由于世界上主要货币兑美元基本上是浮动汇率,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相对固定,因此美元下跌必然导致其他非美货币升值,进而会导致其他非美货币兑人民币升值。本来中国的货币就已经投放过多,而通胀预期越来越强烈,人民币在本国贬值的态势必将越来越明显。不仅如此,全球各国都在考虑刺激经济计划的退出方案,澳洲已经加息,从3.5%加到4%,而中国的同期利率是2.7%,已经比澳洲低得多。中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15.5%,也远比G20国家要低得多。看来中国不退出,或者回收流动性比他国晚的话,流动性的灾难就会出现在中国,这种灾难的市场表现就是通货膨胀。
预期在2010年上半年,由于经济复苏的虚弱性,美国可能难以加息,或者加息空间不大,所以美元的弱势近期内很难扭转。因此,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会继续贬值。而美元贬值将会在2010年对于中国的通货膨胀有推升的作用。
预防我国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扩大的对策
通过本文前面论述可知,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治理上就不能只用一种治理手段。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R.A.Mundell)提出的“政策配合说”:当经济处在顺差和通胀区域时,应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鉴于国内经济的复杂性,对有些政策手段也应有取舍。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执行2008年末启动的四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因此,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至关重要。
(一)增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
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减少通货膨胀国际传导压力。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其实际汇率必然升值,这是一个必然规律。此规律已通过2006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创新高得到佐证。实际汇率升值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名义汇率升值,另一种是通过通货膨胀的形式实现。而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通过通胀调整过的汇率,所以如果名义汇率不升值,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如果要想抑制通货膨胀,就得让名义汇率升值。人民币升值不但对抑制通货膨胀有好处,对我国在国际上的货币购买力的提升作用也是明显的,这对于近年来我国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以及加强有色金属等其他大宗商品储备,大有裨益。
(二)灵活运用多种政策手段
当前物价运行呈现加速上行趋势,近期天气因素引起的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扬以及整体流动性依旧宽松,可能会导致未来通胀压力显著增长。对此,应高度重视,灵活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提前阻击通货膨胀风险超预期的放大。
首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关键在于调控流动性。当前货币政策要真正回归“适度”,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探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路线,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及时回收过剩流动性。但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是一个渐进的调整过程,不宜迅速大幅收紧。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将首先担当主要角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小幅上调可能。利率政策的实施则将根据美国货币政策、国内物价、经济增长及资产价格等综合考虑而决定。在CPI持续越过4%时,应考虑升息;信贷投放要通盘考虑;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等等。通过这些渐进方式来掌控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
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加强对物价的短期良性调控。例如,在一些领域实施物价管制以及种粮养猪补贴、打击囤地行为、审慎出台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方案等。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美欧日仍然在实施量化宽松和经济刺激的背景下,反通货膨胀应采取以下非常规对策:
首先,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形成产业链,保持或加快原有经济发展速度,使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得到满足,人为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反而加剧通货膨胀。
第二,继续推进人民币缓慢地升值,形成合理的汇率波动空间,加大加快对外投资。
第三,行业投资、重大项目继续采取区别对待政策,对老百姓重要消费商品、紧缺领域,运用政策支持扩大投资,如农产品、房地产等方面。继续有选择性地扩大投资。
第四,提高资源价格,提高劳动力价格,扩大内需应对外需疲弱,收紧外资在国内的资产收购及一般性投资,收紧外资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投机活动,继续严格严控资本项下外汇投机资金的进出。
第五,因通货膨胀已使部分工薪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下降,加大补贴力度,强制推高工薪阶层工资的增速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高于通胀水平。第六,动用中央储备,确保市场供应;改善价格环境,促进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
第七,推进股市繁荣,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构筑资金池以便吸纳房地产市场退出来的资金和外来热钱,使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得到满足,也有利于推进金融快速发展,使股市、创业板和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能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储金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第五篇: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目 录
摘 要....................................................一、行政腐败的相关界定...................................1
(一)行政腐败的定义..................................1
(二)行政腐败的特点分析..............................1
(三)行政腐败的危害..................................2
二、当前我国行政腐败的主要原因...........................3
(一)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及伦理分析....................3(1)行政选拔机制存在缺陷..........................3(2)权力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3(3)我国政治法律体系上存在漏洞....................4(4)国家的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4
(二)造成行政腐败的主要根源..........................5
三、行政腐败的对策.......................................5
(一)行政腐败管理的有效途径..........................5(1)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5(2)加强依法行政..................................7
(二)行政腐败治理的具体措施..........................8(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健全公民参政议政机制....8
(2)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完善行政制度建设............9(3)提高行政人员的收入,加强惩治腐败的力度........9 参考文献................................................11
摘 要
腐败乃万恶之源。行政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国家和社会的毒瘤,是法制国家民主躯体上的“癌细胞”。行政腐败是国家政府人员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立的行为,是权利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化和时空现象。它的滋生、蔓延,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危机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找出其滋生蔓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将其铲除。
关键词:行政腐败, 原因, 对策
一、行政腐败的相关界定
(一)行政腐败的定义
行政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的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二)行政腐败的特点分析
行政腐败的特征有如下四点:
(1)在腐败形式上,行政腐败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形式。即“权力资本化”、“权力商品化”。
(2)在腐败主体上,行政腐败呈现“集体化”“法人化”的趋势,即“公贿”和“集体腐败”。其中,“公贿”是指以公款、公物集体行贿受贿,如节庆“供奉”、婚丧“随礼”、四季“特产”、编外“奖金”、有偿“劳动”;“集体腐败”是指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的公款旅游,私设小金库等。
(3)在腐败的层级上,中下层官员成为行政腐败的高发群体。亨廷顿认为,在大多数政治体系中,较低层次的官僚组织和政治权力机构,腐败发生率要高些。这是因为高级领导人可以用政治地位代替经济利益,而低级官员以更多从事腐败活动的机会来补偿他们缺乏的政治地位。
(4)在腐败过程上,行政腐败具有“隐性化”特征。有所谓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另外,腐败分子台上台下“两面性”,也使腐败愈加隐形。
(三)行政腐败的危害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政府是依法行政的直接参与者,其行为依法与否,以及依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这一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目标的实现。没有良好的依法行政,就没有法治国家的健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行政腐败既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主义的声誉,也造成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挫伤了广大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和谐,是我国当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诱因。
行政腐败从政治、经济、社会风气方面都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政治方面,一些国家公职人员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没有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从私人利益出发,利用权力之便为个人谋取私利,安于享乐,行政效率低下,腐败和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脱离人民群众,造成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和对立,其结果将会导致社会纷争、**、乃至四分五裂。在经济方面,腐败份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行贿受贿,贪污国家财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在社会风气方面,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
原因。因此,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个别官员的腐败和堕落,会使其他一些自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意识薄弱的官员争相效仿,这样一来,封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之风会横行于社会,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腐化了社会。
二、当前我国行政腐败的主要原因
(一)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及伦理分析
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时代的原因。权力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当复杂的。具体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行政选拔机制存在缺陷
行政选拔机制要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行政选拔机制的健全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效率和清廉程度。当今,无论是进入政府部门,还是提拔任用官员,尚缺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靠关系”“走后门”在一定范围内仍广泛存在。由于“任人唯亲”这一现象还广泛存在,使得我国的官场腐败甚重。还有一些上下级之间的利益共享,使得官官相护,腐败现象此消彼长。
(2)权力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
权力缺乏监督就会滋生腐败。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监督应该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但目前其监督的实际效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下滥用职权,以公谋私,搞权钱交易,贪
污受贿索贿。
(3)我国政治法律体系上存在漏洞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增长先于社会转型和制度更替,而体制制度的转换有一个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因此出现了一些与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光靠以往政府部门的说服教育和道德约束,并不能使腐败之风得到收敛。只有得到国家强制力为坚强的后盾,使一些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腐败份子受到严厉惩处,这样才能起到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4)国家的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众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在反腐倡廉方面颇有成效,官风之请和社会风气之好堪称世界楷模。其中一点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奉养廉”。为了使政府高级官员和公务员抵御贪污受贿的诱惑,新加坡政府和国会大幅度提高了公务员的工资。一旦出现违法事件,不但要出去公职,而且还要撤销其高额的公积金。这样一来,官员去贪污腐败往往会得不偿失。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
正的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
(二)造成行政腐败的主要根源
个人的道德观念意识薄弱是造成行政腐败的主要根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道德意识薄弱,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各种腐朽思想渗透及消极文化思想的侵袭面前丧失了立场,成为商品交换的俘虏。因此,要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加强政治伦理建设,提倡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意识,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行政腐败的对策
(一)行政腐败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
行政腐败首先根源于道德缺失。公务员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他作为社会群众中的一员,有着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代表着社会大众的利益。社会大众利益的实现是以自身利益的实现为前提的。这两种利益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有时为了维护大众利益,会暂时损害自身利益;有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得不牺牲他人的利益。行政人员,一方面掌握着代表公共意志、公共利益的权力,要求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以公共原则行事,坚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行政人员作为普通的个体其实质是一系列价值观、欲望动机和利益 的“综合体”,有实现自己利益的倾向,希望通过行政供职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正因为行政人员具有上述
特点,当个人利益和大众利益发生矛盾时,如果行政人员没有正确的道德责任观,他就会把行政权力作为谋求个人私利的手段和工具,引起公共权力的失范、公共伦理的丧失和公共价值观的错位,从而导致权力运行失范的严重后果——行政腐败。
行政伦理又称行政道德,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行政伦理旨在分析行政人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应有的价值、行为规范、义务及其完成的方法。所以,其指涉的内容,大致上为:公务员负责任、守纪律、忠职务等伦理条件的遵守。亦即公务员在进入行政系统后,其内心对国家、对民众、对机关、对单位和在机关内对长官、同事、部属认为应有的角色扮演与相互关系的分际。
行政伦理的面向从消极的有所不为而无害于人(如不贪污,不怠忽职守)到积极的有所为而有益于人(如为国效命,为民谋利的各种服务,并使行政符合公平正义原则,亦即行政机关及人员在公务上的道德共识及道德自律。
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是抑制行政腐败的有效途径。对于行政人员来说,作为他的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公共利益,而不应当是他的个人利益。行政人员一方面要自觉履行自己所在岗位了责任与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理好个人事务,自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要主动追求真善美,加强自身道德责任修
养,在进行一切公务活动时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加强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依法行政的本质是有效制约和合理运用行政权力,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行政机关进行各种活动和人们对其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依法行政是对各级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依法行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中国是在八十年代末提出“依法行政”这一基本原则的,它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程阶段的必然要求。
依法行政是行政人员的切身职责,它渗透于日常工作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给了行政人员依法行政的标准,行政人员要加强学习,加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诱惑的能力,做一个真正服务于人民的基层干部,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做到依法行政,用法律保障广大
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国要建设全面的小康,就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当今社会解决社会各类问题的关键。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护行政人员自身,更重要的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行政腐败治理的具体措施
民主是腐败的天敌,要治理行政腐败,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民主化。行政腐败治理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健全公民参政议政机制
在党内,行政人员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坚决杜绝滥用职权、以公谋私、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索贿、决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行为,随时接受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在党外,要加强民主监督,也就是加强群众监督。须知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实行民主监督是保证政府官员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人民公仆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
此外,还要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能够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能够促使权力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新闻媒体要及时公开揭露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对其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经常对行政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使其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思想,自觉地接受各种监督。
最后,要健全公民参政议政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群众举报上访机制,增加政府工作信息的透明度,使权力的运作在阳光下进行,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查。
(2)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完善行政制度建设
大力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建设,在社会上积极营造崇廉的文化氛围。加大行政人员法律知识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执法意识、技巧和水平。使行政人员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权与法的关系。真正懂得依法执政对国家、集体、公民的重大意义和行政腐败的危害性和责任性,牢固树立法律与政策相统一、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全局观念,彻底消除权大于法、情重于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和以权谋私的现象。
为了杜绝腐败分子钻法律和制度的漏洞,就要完善行政制度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只起到引导和规范市场运营的作用。这样一来,行政人员的职能减少,进行“权钱交易”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3)提高行政人员的收入,加强惩治腐败的力度
前文已经指出,“高薪养廉”是杜绝腐败现象发生的一种有力手段。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虽然无法真正做到“高薪养廉”,但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提高行政人员的收入,但同时要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使其隐性收入明朗化。
其次,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廉政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比如制定《廉政法》《反贪污贿赂法》等。以便把廉政建设以及监督机关的职能、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然后加强惩治腐败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把惩处腐败分子作为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长”的重要措施来抓。使行政人员面对腐败“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杨为林.论行政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4):104-104.2.杨韫钰.行政伦理建设视角下防治腐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3.陈科霖.腐败成因诸视角述评及综合治理原则[J].廉政文化研究, 2014,(3).4.陈诚.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行政腐败问题探析[J].金田, 2014,(6).5.查小玲.“小金库”形成机理与遏制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