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观点联系(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21: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矛盾观点联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矛盾观点联系》。

第一篇:矛盾观点联系

《生活与哲学》矛盾的观点测试题

提示:

1、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客观性,承认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2、矛盾分析法是指:承认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练习题:

1、一些地方以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为由,压制群众上访。这种做法从哲学上讲()

A.是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的做法

B.违背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违背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D.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道理

2、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

3、当今的一种时尚,是把战争艺术应用于商业、行政管理和社会交往等领域,这本是科学艺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有些兵法原则并不能在非战争领域应用,比如“兵不厌诈”,用之于战争是无可厚非的,而用之于商业和社会交往则是不道德的。这说明:()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颠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实践中是错误的 D.颠倒了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会遭致失败的结果

4、我们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交流态度。中国文化年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法兰西的。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的普遍性始终决定着矛盾特殊性

5、广东省政府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 事日程。上述材料体现了:()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C.分析问题应坚持联系的观点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 “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据此回答6—7题。

6、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7、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的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A、声东击西

B、居安思危

C、循序渐进

D、画蛇添足

8、掌握系统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A、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 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1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生活与哲学》矛盾的观点测试题

参考答案

1—5 A B B A B 6—10 A B B D A 11.(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1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2分)(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分)(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分)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

第二篇: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1B”的差异。

2.答题技巧

①用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时,可以选择多个原理及方法论作答,答案宜“宽而浅”;用“×××原理”时,则只能选择指定的原理及方法论作答,答案宜“窄而深”。②答案的组织,要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分层表述;表述简洁、到位;原理内容与方法论要配套正确,不能张冠李戴。

③一般而言,“看”——可以考虑的原理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等;“做”——可以考虑的原理有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普与矛特辩证关系等。

四、相关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经济类】

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特征

6、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7、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

8、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0、进口与出口的辩证关系

1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2、入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3、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

1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5、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民生活

17、对农业的“多予、少取、放活”政策

18、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

19、“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20、股份制的性质

【政治类】

1、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国家结构形式

2、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4、“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5、宗教的作用

6、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10、一国两制的作用

11、反腐形势分析

1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五、典型例题

1、综合类

【例一】(《5+3》P142第13题)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①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②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者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例二】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企业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

①对立统一关系具有普遍性。企业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着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

②一方面,二者是对立的。一定时期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③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坚持全面的观点,把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总结】一个是直接给定答题范围“对立统一”,另一个是“矛盾分析法”,范围好像有大小,但实

际上一样。所以不能只看答题范围,还要看后面的答题对象。

【例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中国经济正在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国民经济实现连续5年高速增长,GDP总量超过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5年新成就,道路不平坦:当我们通过宏观调控缓解煤电油运瓶颈的制约,又面临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增长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难题、、、、、、在跌宕起伏的5年中,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引导中国经济渡过急流险滩,闯造新的奇迹。特别是今年以来,党中央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三过”,抑制“两高”(高耗能、高污染),支持农业,改善民生,推动国民经济转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运用矛盾的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经济近5年的发展状况。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中国近5年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中国近5年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学会抓住主流,分清支流。中国经济近5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经济近5年的发展,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结果。

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它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必然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经济近5年的发展跌宕起伏,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⑥矛盾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经济近5年的发展,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困难和问题;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总结】此题也属于“看”类。但可以运用的原理和方法论很多,这主要是由所给材料的复杂性决定的。所以,原理和方法论的选用,归根到底由材料“决定”。

【例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创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认识: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处理: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例五】材料一 目前我国GDP增长速度居世界前茅,但中国资源绩效居世界倒数第六位,资源约束和高污染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经济发展和降耗减排是一对矛盾,GDP位居全国前列的某省2006年却做到了妥善解决。具体做法是:省、市政府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与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并对其加强监督,扶持关键节能技术的改造和高效节能产品的应用。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材料二当前,中央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GDP增长速度,纵容甚至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此,有关人士呼吁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运用法制有效制约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结合材料,试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①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全面分析矛盾。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快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好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经济的较快发展能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供物质条件。把经济发展的好与快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②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次要矛盾。我国当前必须集中主要力量解决好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这一制约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同时也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较快发展,为推动降耗减排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总结】注意动词——认识(分析、评价、看待)、处理(解决、实现、保证)、认识和处理等区别,在原理和方法论的选取上也有细微的不同。

2.一个原理或方法论类

【例六】 2006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会议要求中国各地方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防止搞单一模式,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请结合上述材料,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对如何建设现代农业提出建议(至少三条)。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②解剖麻雀,抓好典型。选择实验点,总结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进而推广到其他地区。③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各地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要以中央的方针为指导,同时要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

【总结】此题重在方法论的解读,并与材料有机结合。

【例七】 为让广大农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系列惠民政策:一是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说明让广大农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对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让广大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可以使人民群众在已有的生产发展水平上更普遍地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审好此题的关键是把握“A对B”的意义,所以答题要围绕“B”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去分析。

【例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取得的。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按照这一精神,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反腐败斗争,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建设,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

分析事物时应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措施。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

【例九】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总结】可以只用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一个原理,有时也可以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或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一起使用。

【例十】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从30年前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央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30年后为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央决定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体现了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不同阶段矛盾特殊性的把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③在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中央要求先试点,然后寻找适合各地实际的模式稳妥推进,这体现了对不同地区矛盾特殊性的把握,有助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

【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材料分析。

3.“迷惑类”——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例十一】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近期有望获批,有关专家指出:成渝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相比,既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也有产业结构趋同、人均GDP指标比较靠后等自己的一些短板。成渝经济区的开发应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让高新技术产业唱主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示范,提供借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在成渝经济区的开发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成渝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发挥比较优势。

②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成渝经济区的开发中,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以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在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指导下,借鉴其他地区区域发展的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成渝经济发展(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等知识可酌情给分)

【总结】此类题的设问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解题的重点是审题,解题的方法是——先看答题范围,确定相关原理及方法论;再看分析对象,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切记:不可被后面的迷惑,抓住重点——前面的答题范围。

第三篇:坚持联系观点教案

坚持联系的观点

导入新课:同志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运动的,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新的问题,世是联系还是孤立的。上课前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有句古话叫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想一想,两个互不认识的人要相互认识,中间要经过几个有直接关系的人?

讲评:也许大家都会有自已的结果,以我和杜小康为例,我是经过同学介绍来报考消防,这里经过一个人,然后通过总队尤干事通知考核与报到,这里经过第二个人,然后经过当时学员队张队长在会上介绍认识的杜小康,总共经过三个人。由此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很远,但放在人类社会这个大网里面,人的联系是很密切的。以下例子更能说明人类社会联系的密切性。

在美国,有个心理学家,他把一封写有一个著名股票经纪人名字的信随机发给全国各地的一些居民,并让这些居民把信转交给他们认为最接近这名股票经纪的朋友,然后让这些朋友再转交给他们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件都能送到这名股票经纪手中,这封信平均经手转交6.2次,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人。这个理论说明了人类社会是密切联系的。

我们再来看,“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说明了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而从近年来的环境问题来看,我们人与自然界同样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请翻开教材19页,找到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里大家要注意,联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例如在我们人体,肝功能不好,会导致眼睛浑浊。由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统一整体。

从联系的定义来看,联系有四大特性,第一,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二,联系具有客观性,第三,联系具有条件性,第四,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下面我们一起探讨联系的其他三大特性。

首先来看联系的客观性,所谓客观性,就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在人类产生之前,事物间就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并不会因为人类的意志而转变。例如物体的胀冷缩,水的受热沸腾,这些联系都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根本的改变。联系的客观性的道理可谓浅而易见,但生活中往往有人利用联系的普遍性而不顾客观性,强词夺理,巧嘴狡辩,下面请看一段视频。相信大家都不会认同男主角说的话,他的话就是放大了联系的普遍性而不顾联系的客观性。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选号一定要选“8”而不能选“4”,“喜鹊报喜,乌鸦报丧”等等,我们来归纳一下,这些现旬都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上述所谓的“联系”共同点在于,第一,不是事物本人所固有的;第二,是人为主观虚构、臆造的,而且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由此我们应该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请大家在教材20页找到坚持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第一,是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第二,反对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提问: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人类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讲评:刚才同志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我们在事物的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大有作为,关键是要看到联系的第二个特性:条件性。今年六月,我们都在这里收看了“神九”返舰,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一朝实现。下面我们通过回顾中国的航天事业来探讨联系的条件性。

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如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美丽的传说,但这些都仅仅是梦想而已,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们没有办法飞出地面,和地球以外的空间建立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有了自主研发的人造卫星,也实现了无人飞船升空,但还未实现天人对接。进入21世纪,从03年杨利伟作为我国首位航天员搭载神舟五号飞船抵达太空,到今天刘洋作为我国首位女航天员,与景海鹏、刘旺成功实现了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我们来看,古代飞天梦想不能实现,是因为不具备现实条件,而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断为载人航天创造条件,到后来,条件成熟了,飞天的梦想也就成为的现实。这说明,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抓住了事物的条件性,人们就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在这里,我们要突出强调,抓住事物的条件性,要懂得趋利避害,建立有利条件,消除不利条件,建立有利于人与自然的联系。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联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事物都会存在多种多样的联系,下面我们继续通过“神九”飞天来了解一下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包括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眼前联系和长远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等,下面我们将左边具体的联系与右边相对应的联系形式连起来。

看来同志们都能够区分事物联系的形式,既然联系具有多样性,那么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全面分析和具体把握事物存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同志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下面我们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第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二,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第三,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第四,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全面分析和具体把握事物存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下面通过几个练习来巩固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它是主观的。”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他称之为混沌学。

第四篇:基于矛盾观点分析中国社会问题

基于矛盾观点分析中国社会问题

摘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其中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这对矛盾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阻力,又是和谐发展的动力。认识并分析好这对矛盾,立足我国特殊国情,掌握矛盾运动规律,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好各种矛盾,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社会问题矛盾分析法;和谐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成分,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系统地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观点主要有: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分析法。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指的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属性。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1] 这决定了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两者相互转化,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矛盾的特殊性表现为: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于共性与个性,相对与绝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三)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在复杂事物的矛盾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属于次要矛盾。事物的性质是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无论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二者的关系都是辩证的,二者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双方地位会发生转化。

这就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

二、社会问题矛盾分析法

(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这样一种情况无比困惑:持续的经济增长似乎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愈来愈多。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固有的经验,并不是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安定,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一些方面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而我们必须把主要矛盾的新的主要方面辨识出来。今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内容呢?我认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认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我们要看到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已经富裕起来,但是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还相去甚远,政府应当通过宏观调控增加社会公共品的供应,使原本利益分配的分化趋势得到控制,然而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期显得尤为突出。

什么是公共品?公共品就是花费纳税人的税款,由公共权力部门提供的、服务于社会公 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务。[3] 国家公园、国有道路、自然保护区等有形产品是公共品;公正的法律、政策和秩序等无形服务也是公共品。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中国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但受到主要矛盾的影响

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特殊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司法不公和法律白条问题,是合法法律权益得不到保障;MBO的国有资产分配问题,是公共资产没有公平地市场化;农民土地维权问题,是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村民委员会选举矛盾问题,是农民合法民主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教育腐败问题,是受教育者不能公平分享到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医疗腐败问题,是患者享受不到现代社会应有的医疗保障;住房压力问题,是社会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基本住房财政资助;民营企业家抗议国资垄断权的问题,是企业家公平竞争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环保事件的出现,是民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知识分子的许多不满,是由于《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律师们的不满,是司法不独立和判决被暗箱操纵等等。

(三)社会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也都受主要矛盾的影响

将所有上述问题集中起来,我们可以看出今天中国的诸多矛盾,都是由于公共品问题促使,导致法定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例如,社会普遍痛恨的官员腐败,是公共品供给问题;社会普遍批评的行政低效,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财政支出黑洞,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质疑的官商勾结,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推进的官员问责制,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的有更多的民主参与权,是公共品问题。总之,我们可以推断: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只要清理一下近年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种种社会矛盾,便会发现,今天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再是私人物品的普遍短缺,而是公共品的普遍短缺。社会上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普遍感到公共品的短缺,因此也都埋怨不已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公众亟需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

三、缓解我国社会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正视矛盾,不回避既有问题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差异和矛盾的和谐是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个过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集中凸现出来属于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各阶段的特点,来研究这些矛盾的实质及产生的根源,并且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具体途径。[4] 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把这些问题仅仅当做是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绊脚石,还应该看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将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互相转化,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集中力量解决社会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是社会生产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所以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其次应当主要的社会利益的分配不均、社会公共品的缺乏已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政府增加公共产品的生产、供应,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创新与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抓住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分清主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全面牢固的基础。

此外,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优秀文化成果,养精蓄锐,增强综合国力。[5]

(三)兼顾社会的其他问题,促进和谐发展

“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合的状态,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6] 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存在着诸多矛盾,矛盾和差异是和谐的前提,矛盾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也是一个人、自然、社会相互矛盾又统一的过程。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和谐,促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60 页.[2] 孙宜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方法论之维[J].岱宗学刊,2009,13(2):2.[3] 万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2.[4] 康伟.辩证思维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J].理论导刊,2009,(4):32.[5] 赵芳.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观点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2).76-77.[6] 俞和平.和谐社会面面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第五篇: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

篇一:联系的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大角度题目——联系观点(6点),从大角度先入手,遵循 三步走原则。

例1:此题注意:①联系的普遍性——通用答案,先写;②多样性运用的第一种情况。(12分)循环经济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广阔的领域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农村沼气,将人与畜禽粪便、农业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 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农业废弃物、沼气、新能源、可代替化肥和农药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4分)②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对农业的废弃物,我们既要看到其有害方面,也要看到其有益方面,才能变废为宝,使资③系统优化法要求我们把握系统内部有序性、结构性,从而达到功能最优化。

循环经济中的各个要素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4分)例

2、此题注意:①联系的普遍性——通用、先写;②客观性方法论有2个—第一种运用情况;

③多样性运用的第二种情况

(2009·广东单科·40(1)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是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3、此题注意:①联系的普遍性——通用答案、先写;②多样性运用的第一种情况—变了; ③客观性方法论有2个——第二种运用情况——建立新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9分)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3分)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循环经济所倡导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摒弃了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3分)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

4、此题注意:①联系普遍性——通用答案,先写。

②每一点范围应由大到小写,如答案第2点,但仍为三步走。

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

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答案: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因此,应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小角度题目——理论注意细化,分别结合材料。但仍然是三步走。例:

1、考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角度:

此题注意:普遍联系仍为通用答案。答案应大到小写

(14分)材料一 党中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决定2010年投资4万亿元用以拉动经济增长,新增中央投资的方向可以简称为“6+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同时要加快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国家发改委提出以“天”为单位,争分夺秒,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这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答案: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先概括写)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有不得半点马虎。(2)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总说)

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它服从、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特别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分论)

2、考点:系统优化的知识(4点):是什么题型——三步走 此题注意:①答案由大范围到小范围写;②材料结合有时需要自己结合理论材料整理 山东省的“十一五规划(草案)”显示,在未来五年间,山东将把全省的区域布局规划为“一群一圈一带”,这也被众多代表们誉为“最大亮点”。“一群”———东部“半岛城市群”,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一圈”———中部“济南都市圈”带动辐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使其成为山东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带”———南部“鲁南城市带”,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五市建成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布局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答案:

山东省在区域规划布局中,从山东的整体发展着眼,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运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总说)具体表现在:

(1)系统具有整体性,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山东省统筹安排,把全省的区域布局规划为“一群一圈一带”,形成山东发展的整体格局;“一群”、“一圈”、“一带”也突出了自身的整体性。

(2)系统具有有序性,要求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山东确定了“一群”、“一圈”、“一带”的中心城市,突出发展特色,相互之间互为依托,遵循了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要求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一群一圈一带”形成有序、合理的结构,使山东发展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有利于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

3、考点:“系统优化的知识(4点);怎么办题型——三步走原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结合材料,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几条建议 答案: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系统具有整体性,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护环境,从整体出发制订规划和措施。

②系统具有有序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各地区各行业要按照统一部署循序开展工作。

③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各地区都要依靠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来优化配置和整合,最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树立全国一盘棋,将各地区、各行业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但最多不得超过9分。)篇二:高考政治联系的观点 联系观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三个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材料

2.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材料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材料(形式多样性: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率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材料

b.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材料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材料:

b.注意遵循事物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材料(侧重于顺序)

c.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侧重于结果。事物总是朝好的方向发展)

d.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材料篇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同步练习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同步练习

1.北京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2013年底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的意识之内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2.有报道说马航阴影或导致马来西亚旅游损失超40亿元,自从马航出事以来,从各项旅数据显示,都不容乐观。显然马来西亚会成为第一个受影响的国家。即使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会在人们的旅行心态上造成巨大冲击,尤其对于这次牵动人心的飞机事故事件。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8月8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发布。《意见》还提出要推动东北地区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完善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次区域合作。对此,以下认识错误的是:()a.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c.要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

4.2013年7月18日,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建成通车。通车后,杭州湾产业带内的绍兴与嘉兴、杭州、宁波等城市可实现一小时到达,进一步缩短了和上海之间的车程。材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③整体统率部分,居于主导地位 ④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着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读下列漫画《高兴早了》(作者:程世碧),该漫画启示我们()6.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的关系。基于下图所示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应当()

7.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在一个企业内,如果投资占l分,科技占3分,管理则占6分。”采用科学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优越性 ②人能够改变规律服务于自己的需要 ③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的转变 d.能力卓越就能实现个人价值

11.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对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框架。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主要是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d.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12.漫画(别在妈妈后面看“输”)启示我们,这位妈妈()13.2014年7月1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上述公车改革的要求表明()

a.立足整体就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解决事物的矛盾

c.要立足整体,学会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组合d.整体决定部分,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14.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森林、海洋、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由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2l世纪生态系统遭受日益严重破坏,生物圈的生态平衡面临着被打破的危险,人类生存环境愈加恶化。

结合上述材料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10分)1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12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故a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说法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项说法错误。北京市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故答案选b。考点:联系的普遍性 2.c 【解析】

试题分析:自从马航出事以来,从各项数据显示,都不容乐观,显然马来西亚会成为第一个受影响的国家。即使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会在人们的旅行心态上造成巨大冲击,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故选项c正确;题肢③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题肢④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答案选c。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 3.d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大桥建成,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同时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故入选。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故排除。④选项观点错误,并不是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系统优化 5.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漫画的图像尤其是标题《高兴早了》可知,漫画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故题肢①正确;同时启示我们要注意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与题意无关;题肢④说法错误。故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联系的多样性 6.b 【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经济的增长,失业率降低,失业者减少,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应把握二者联系,实现经济发展与失业减少的统一,b正确;经济要增长,而失业要减少,a二者协调增长说法错误;cd与图示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启示人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故①项中“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②项中“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相关知识。8.d 【解析】

试题分析:在企业内部,采用科学管理,从整体着眼安排企业的布局,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说明了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③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够改变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②错误,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9.a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是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不是偶然联系,④本身说法错误。该题选a。考点:本题考查联系是多样的客观的。10.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完美无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产品设计和制造每个环节都追求完美无瑕,与唯心主义无关,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产品改变世界,强调系统优化,而不是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转变,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能力卓越不一定就能实现个人价值,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 11.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对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框架,说明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整体,并没有强调局部,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关键部分,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2.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的妈妈观点是主观臆造的联系,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而不是联系的普遍性,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妈妈的观点是主观臆造,而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妈妈的观点并没有涉及联系的多样性,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观点并没有强调联系发生的条件,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落实的合力”,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实现最优目标,启示我们要坚持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部分构成整体的结构影响整体的功能,故a项中的表述过于绝对,是不科学的,不能入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但b项中的表述过于绝对,是不科学的,故不能入选;d项中“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坚持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的相关知识。

14.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们必须在经济活动中正确对待生物圈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分)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必须从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中把握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联系,不能肆意破坏生态系统。(2分)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能只看到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而忽视其中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人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经济活动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4分)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正确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努力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2分)【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材料中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应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需要根据材料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加以概括,并对应措施提出体现的联系观道理。要正确看待生物圈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联系是普遍的;要把握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联系,体现了联系是客观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正确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15.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因此、国家治理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②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深化中国改革,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4分)③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深化中国改革,要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以获得1+1+1>3的理想效果。(4分)【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审题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原理。试题类型为“措施类”试题,侧重于回答哲学“方法论”,然后分析解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信息,选择和调用恰当的哲学原理。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以获得1+1+1>3的理想效果。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下载矛盾观点联系(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矛盾观点联系(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案例

    人生与哲学 教学案例展示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案作者:田小锋 职 称: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彬县职教中心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单位: 作者:刘玉先 来源:本站原创录入:蓝贝编审:lanbei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1日 点击数: 1475 次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联系的......

    世博会与课本观点的联系

    世博会: 课本知识链接 1.各国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多元化发展。多元的世界文化和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外来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情感态度观念......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的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学生了解“矛盾” 、“对立” 、“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

    用联系的观点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哲论文:用联系的观点看大学生实习与就业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作为即将实习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应对不久的将来......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