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内饰件的材料
汽车内饰件的材料
轿车的内饰件一般是指轿车车厢的隔板、门内装饰板、仪表板总成、扶手、地毯等零部件和材料。相对于车上其它部件而言,它们对车辆的运行性能没有什么影响,但其面目一览无遗,代表了整部车子的形象,孰优孰劣,决定着轿车的声誉和档次,决定着人们选择轿车的意向。另外,对于轿车来讲,虽然内饰件只是一些辅助性的零配件,但它们要承担起减振、隔热、吸音和遮音等功能,对轿车的舒适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轿车内饰件的质量取决于材料。以前轿车内饰件多用金属、木材和纤维纺织品等材料,外观和质感都不甚理想,而且随着环境保护意识日趋浓厚,寻找一些可以回收利用,材质安全性能高,加工方便的材料来代替传统的材料,已经成为各国汽车制造业的研究与开发的内容。目前,许多轿车的内饰件已经逐步使用PP(聚丙烯)材料,这是一种工程热塑材料,它集结了韧性好、强度大、隔热好、质地轻、耐腐蚀、富有弹性和手感好,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更重要的是PP材料是一种可以循环回收再用的塑料,对环境保护大有裨益,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
内饰件最大的部件是仪表板总成,也是轿车车厢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目前采用PP材料制造仪表板总成外壳已成主流,在欧洲每年生产仪表板要耗用12万吨热塑性材料,其中PP材料就占了5万吨,接近一半。据专家预测,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扩大下去。目前欧洲巳开发出一种气味小,不易老化,低密度和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的PP材料,应用在轿车上面。
轿车的安全性能是摆在首位的,防火性能也包括在内。选择和采用内饰件材料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材料的阻燃性能。当然,当设计者依据阻燃标难选择内饰件材料时,追求舒适和美观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使轿车车厢更加舒适和美观,车厢内的装饰材料有越来越高级的倾向。例如座垫面料,中高级轿车大都采用手感柔和、色调高雅的皮革、呢绒、丝绸等天然材料做座垫面料。此外,也有采用其手感与天然材料相似的细合成纤维丝无纺布做面料。普通轿车多数采用化纤纺织品,一些高级轿车车厢的装饰板还用贵重的胡桃木、花梨木等材料做成,嵌在仪表板总成和车门内板上,将车厢内部点辍得别有一番情调
第二篇:汽车内饰件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细则
编号:CNCA—02C—060:2005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内饰件产品
2005-10-10发布
2005-12-01实施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录
1.适用范围 2.认证模式 3.认证的基本环节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2型式试验 4.3初始工厂审查 4.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5 获证后监督 5.认证证书
5.1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5.2认证证书的变更
5.3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6.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6.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6.2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6.3加施方式 6.4加施位置 7.收费
附件1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附件2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驾驶室及乘客舱内采用单一型或层积复合型有机材料的内饰件产品,包括地板覆盖层、座椅护面和装饰性衬板(门内护板、前围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2.认证模式
产品抽样检测+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注:为方便委托人,认证模式也可采用初始工厂审查+产品抽样检测+获证后监督。(特殊情况时经认证机构同意,认证委托人可采取送样方式进行产品检测)。3.认证的基本环节 3.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3.2 产品抽样检测 3.3 初始工厂审查 3.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3.5 获证后监督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1.1认证的单元划分
同一生产厂生产的且在以下主要方面无差异的内饰件产品视为同一单元: 4.1.1.1层积复合材料
1)各层材质及厚度; 2)加工工艺; 4.1.1.2单一材料
1)材质; 2)加工工艺;
4.1.2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见附件1。4.2 产品抽样检测 4.2.1 产品抽样 4.2.1.1抽样原则
认证机构应从认证申请单元中抽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4.2.1.2 抽样时机
一般情况下,产品抽样应在初始工厂审查前进行。为方便委托人,产品抽样也可以和初始工厂审查同时进行。
4.2.1.3 抽样方法及试样规格
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包括生产线、仓库)随机抽取,抽样基数应不低于样品的10倍。抽取的标准试样由抽样人封样后,送至指定的检测机构实施检测。
从抽取的样品上截取五块(件)标准试样。如果沿不同方向有不同燃烧速度的内饰材料,则应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
试样规格为356mm×100mm。若内饰件的形状和尺寸不足以制成规定的标准试样,则应保证下列最小尺寸试样,但要记录。
1)如果内饰件宽度介于3mm~60mm,长度应至少为356mm,在这种情况下试样要尽量做成接近内饰件的宽度。
2)如果内饰件宽度大于60mm,长度应至少为138mm。
3)如果内饰件宽度介于3mm~60mm,且长度小于356mm,或宽度大于60mm,长度小于138mm,则不能按照本规则进行认证;宽度小于3mm,的内饰件也不能按照本规则进行认证。4.2.1.4 试验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
试验后,应以适当的方式处置已经确认合格的样品和相关资料。4.2.2 检测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注:标准采用现行有效的版本。4.3 初始工厂审查
4.3.1初始工厂审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抽样检测合格后,进行初始工厂审查。
工厂审查时间根据委托认证产品的单元及覆盖产品型号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一般每个加工场所为2至4个人日。4.3.2 审查内容
工厂审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4.3.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见附件2)为本规则覆盖产品初始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的基本要求。
4.3.2.2 产品一致性检查
工厂审查时,应对委托认证的产品进行一致性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认证产品的标识(如:名称、规格、型号和商标等)应与试验报告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所标明的一致;
2)认证产品的结构应与抽样样品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一致;
3)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件,应与抽样样品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一致。4)现场指定试验:试验项目应从例行检验或确认检验项目中选取(见附件2)。
产品一致性检查出现问题时,认证机构应视情况作出限期整改、重新型式试验、中止本次认证的处理。
4.3.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加工场所,产品一致性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
品。
4.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4.1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机构负责对抽样检测、工厂审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的,由认证机构对委托人颁发认证证书(每一个认证单元颁发一张认证证书)。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
产品抽样检测不合格,允许限期(不超过3个月)整改,如期完成整改后申请产品抽样检测复试;工厂审查存在不合格项,允许限期(不超过3个月)整改,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产品抽样检测复试和工厂审查整改结果均合格,经认证机构评价后颁发认证证书;逾期不能完成整改,或整改结果不合格,终止本次认证。4.4.2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是自正式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包括产品抽样检测时间、工厂审查时间、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证书制作时间。
产品抽样检测时间自样品送达指定检测机构之日起计算,检测周期不超过20个工作日。工厂审查后提交报告时间一般为5个工作日,以检查员完成现场审查,收到并确认工厂递交的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之日起计算。
认证结论评价、批准时间以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4.5 获证后监督 4.5.1 监督的频次
4.5.1.1一般情况下,从获证后的第12个月起进行第一次获证后监督,此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获证后监督。
4.5.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责任的; 2)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本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有足够信息表明制造商、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4.5.2 监督的内容
监督的方式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产品抽样检测。为方便委托人,产品抽样检测的结果也可以作为确认检验的结果。4.5.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由认证机构根据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对工厂进行监督复查。《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规定的第3,4,5,9条是每次监督复查的必查项目,其他项目可以选查,每4年内至少覆盖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每个加工场所监督复查的时间一般为1至2个人日。
4.5.2.2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
监督时在加工场所对获证产品进行产品一致性检查。检查内容见4.3.2.2。4.5.2.3产品抽样检测
在监督时进行抽样。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包括生产线、仓库)随机抽取。抽样方法及试样规格见4.2.1.3。对抽取样品的检测由指定的检测机构实施。抽样检测项目依据本规则中的第4.2.2条。
4.5.3 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监督复查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对监督复查时发现产品本身存在不符合的,视情况作出暂停或撤销认证的决定,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对质量保证能力有不符合项的,应在3个月内完成纠正措施,逾期将撤销认证证书、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5.认证证书
5.1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不规定证书有效性截止日期。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认证机构定期的监督获得保持。5.2认证证书的变更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如果其产品发生以下变更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1)增加/减少同一单元内认证产品;
2)获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结构、制造工艺和供应商等发生变化;
3)获证产品的商标,委托人、制造商或工厂信息(名称和/或地址、质量保证体系等)发生变化; 4)其他影响认证要求的变更。
认证机构应核查以上变更情况,确认原认证结果对认证变更的有效性;需要时,针对差异进行补充检测和/或工厂保证能力审查;合格后,确认原证书继续有效和/或换发认证证书。5.3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间及认证证书注销和撤消后,产品不得出厂、进口。6.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6.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6.2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本规则覆盖的产品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变形认证标志。6.3 加施方式
可以采用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和印刷、模压认证标志中的任何一种。
采用印刷、模压认证标志时,还应在标志周边适当位置注明产品的工厂代码。标志使用方案应报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发放与管理机构核准。6.4 加施位置
应将认证标志加施在部件主体的适当位置或其最小外包装上。7.收费
CCC认证收费涉及申请费、产品检测费、工厂审查费、批准与注册费(含证书费)、监督复查费、年金、认证标志费等,具体费用由认证、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
附件1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1.产品描述(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1.1单一材料 1.1.1产品名称; 1.1.2材质;
1.1.3正面颜色及厚度; 1.1.4编织/制造方式。1.2层积复合材料 1.2.1产品名称
1.2.2各层材质、厚度及编织/制造方式; 1.2.3 排列方式; 1.2.4加工工艺; 1.2.5表层颜色;
1.3 内饰零件尺寸:长x宽x高; 1.4 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如有)。2.足以识别产品主要特征的照片。
3.层积复合材料内饰件产品材料剖面示意图。4.产品关键原材料清单
4.1本规则覆盖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为:单一材料和层积复合材料等;
4.2清单中至少要包括关键零部件、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供货单位和进厂检验项目等内容。5.工厂概况:
5.1 生产情况(所申请产品的生产规模、能力及生产历史); 5.2 工厂的关键生产设备清单;
5.3 工厂的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清单(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精度、检定周期等); 5.4 与附件2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及机构框图/表和职责规定文件等。6.必要的认证产品检测报告。7.委托人、工厂的注册证明材料。8.指定认证机构需要的其他文件。
附件2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所有班次的生产操作,应指定确保产品质量的人员。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为了纠正质量问题,应有权停止生产。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实施规则要求。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采购和进货检验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程序中应包括对关键零部件或材料供应商实行产品和制造过程批准的要求,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3.2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准则,以确保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零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 过程准备
4.1.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过程)进行识别并确认;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1.2对关键的生产过程进行过程研究,以验证过程能力并为过程控制提供输入。4.1.3以适当方式进行作业准备验证。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4.3 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4.4 工厂应建立并实施生产工装管理系统和关键设备预防性维护系统。
4.5 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4.6 工厂应建立并实施产品的可追溯系统。适当时,确定并应用统计技术。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汽车内饰件产品例行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汽车内饰件产品的确认检验项目为燃烧特性,检测依据见本规则4.2.2。确认检验项目最小频次为每单元1次/年。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6.2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异,工厂应进行适当的测量系统分析,保存相应的记录,适当时,可选用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R&R)分析,小样法分析。6.3 实验室管理 工厂应定义内部实验室实验范围,包括进行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能力。
为工厂提供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外部/商业/独立实验室应有定义的范围,包括有能力进行的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工厂应制定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内容应包括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需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
未经确定或可疑状态的产品,应列为不合格品。废旧产品必须以对待不合格品的类似方法进行控制。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内部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程序,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审核的信息输入。
工厂应以适宜的频率审核每个制造过程,以决定其有效性。
工厂应以适宜的频率,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其产品进行审核,以验证符合所有规定的要求。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件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工厂应按适当策划的时间间隔检查库存品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变质情况。
注:斜体字表述的内容引用自GB/T18305-2003。
第三篇: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
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于2008年7月8—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了“2008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研讨会”,八十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东风本田汽车公司、东风有限商用车技术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等主机厂派专业人员出席了会议。
汽车内饰件行业参加会议的单位有:上海汽车地毯总厂、延锋伟世通公司、上海申达股份汽车内饰事业部、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达川岛织物有限公司、上海松江埃弛汽车地毯声学元件公司、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威海鸿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山东宜人工贸有限公司、江苏中联地毯有限公司、上海新纺联汽车内饰公司、宁波宏泰化纤有限公司、上海兴马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环球汽车衬垫有限公司、上海申达无纺布制造有限公司、义乌市恒翔无纺布公司、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公司、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广州市中新塑料有限公司、天津天驰汽车胶板有限公司、江苏艾文德悦达汽车内饰公司、北京市汉丰聚酯公司、济南北方泰和新材料公司、天津佳诚汽车零部件公司等。
汽车内饰有关检测机构和胶粘剂生产企业参加会议的有: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机械研究院汽车检测中心、北京森聚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无锡市万力粘合材料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实业合成材料公司。
本届汽车内饰件年会受到相关外资公司的关注,参加会议的有:力克系统、美国科潘诺实验设备公司、汉高股份有限公司、拜耳材料科技贸易(上海)公司、三芳化学工业公司(台湾)、瑞士卡维泰科复合设备公司、克劳斯玛菲塑料机械(上海)有限公司、阿科玛上海分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丰田通商(上海)有限公司等。
会议由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理事长刘福根、分会名誉理事长周一兵主持。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藤伯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沈宁吾分别向大会致辞,他们站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建议汽车内饰件行业要加强品牌意识、关注行业整合,主动参与重组兼并,提升整体合力。汽车内饰件行业要尽快度过依赖低成本发展的阶段,加快与国际接轨,提升精益生产管理水平,克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主机厂压价等困难,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大会围绕汽车内饰件生产新技术;汽车内饰用胶粘剂环保技术;汽车内饰VOC控制与解决方案;汽车内饰老化测试技术;及推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上海申达川岛织物有限公司曾履平总经理首先作了题为:车用纺织品座椅面料耐污性能简介的报告,介绍了他们新开发的“织物高度抗污处理新技术”。同时,还介绍了国际上有关抗污的标准,如:通用抗污标准GMW-3402、马自达抗污标准、日产抗污标准。他的报告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引起热烈的讨论。
威海鸿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司翠玲总经理作了题为:浅谈车用针刺非织造布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的报告。本报告系统分析了针刺非织造材料在汽车内饰上的应用情况与前景,并对车用非织造材料生产企业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设性意见。威海鸿祥为抓紧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机遇,正在创建国家级“汽车用纺织品检测中心”及“汽车用纺织婆娘开发基地”;同时,该公司还准备投资建设“汽车内饰网”,为行业服务。
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论文“干洗技术在汽车内饰面料上的应”、以及铜陵华源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提交的“车用内饰基材PP麻纤板及其标准制订的建议”因时间关系没有进行大会交流,因其环保题材也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
上海松江埃驰汽车地毯声学元件有限公司林松江总经理在会议上专题介绍了该公司推行六西格玛、精益生产,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成功经验。上海松江埃驰公司专业生产汽车用化纤簇绒地毯、汽车成型地毯及汽车隔音垫。该公司2001年就开始推广六西格玛,2004年推广精益生产,至今正式实施已有3—5年。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的运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部分消化了产品降价和原材料涨价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增强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争得更大的市场。
拜耳材料科技公司的代表分析了汽车内饰胶的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拜耳胶粘剂原材料在汽车内饰件上的应用: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氯丁乳液、单组分潮气固化的聚氨酯预聚体。拜耳聚合物共同特点是:无溶剂、环保、VOC低至零排放、性能优异稳定。拜耳材料科技公司还介绍了用于汽车内饰的聚氨酯纺织涂层:高固型聚氨酯----具有:低溶剂含量、可生产较厚的涂层、优异的耐磨性、柔软的手感、出色的耐水解性能等优点;水性聚氨酯---具有:水与聚氨酯树脂混合物,无溶剂、无化工品的气味、生产过程无异味、优异的物化性能、符合VOC法规等优点。
阿科玛公司的代表介绍了用于汽车内饰件的共聚酰胺热熔胶和可再生热熔胶。共聚酰胺热熔胶的优点是:低排放至零、强的粘结强度:达到相同的粘结强度,只需50%的胶、通用的粘结:可以和许多难粘面料和基材产生很好的粘结、极佳的深层粘结效果和极佳的复杂几何表面粘结效果、有高的生产效率。可再生热熔胶的主要材料来源于通过生物过程的可再生资源。
力克系统、克劳斯玛菲、卡维泰科等公司分别介绍了汽车内饰件生产有关的设备与技术,并放映了实际操作录象演示,给代表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美国科潘诺实验设备公司的首席代表张恒先生专业从事材料老化试验,他多次参加我分会组织的各类研讨会,曾经宣讲过“汽车用胶粘剂/密封胶的光老化测试方法”,“用于汽车内饰件的氙灯老化测试(SAE-J2412)” 等。本次会议他介绍的题目是:SAE 汽车老化标准的更新。张恒先生正在为制订有关“汽车材料老化试验”的国家标准进行技术准备并参与组织工作。
汽车内饰材料VOC的控制、测定与解决方案是会议代表普遍关注的热点。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参与国家有关标准的制订工作,对汽车内饰VOC的控制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该公司王建刚专家做了具有指导性的报告。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柳立志高工和金发公司的代表也就VOC问题发表了观点。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内饰部主管张志军高工是汽车内饰设计专家,对我分会汽车内饰件行业的活动十分关心,并多次亲临会议予以指导。本次会议上他作了题为“整车内饰系统前期开发及轿车内饰技术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汽车开发中内饰系统开发的流程,内饰系统前期设计和工程开发过程,以及轿车内饰技术发展趋势。轿车内饰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车内的舒适性--人机工程学、内部空间、座椅乘坐舒适性、吸音降噪;
内饰造型设计--美观、简洁、工整,与外饰设计统一;仪表板、副仪表板、门饰板和座椅最能体现内饰设计的风格;
内饰统一协调--内饰的统一协调更关注的是细节,良好的细节设计包括装饰、外观、照明、颜色和声音的质感和触感;
安全和环保--提高安全性的措施包括:乘员约束系统和内饰零件的吸能及对乘员的保护,国内汽车环保法规即将出台。
大会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与交流,与会代表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专用原料的开发、行业有关标准的制订、以及加强行业信息交流、拓展合作渠道、整合有效资源等行业共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在领略内蒙古茫茫草原和浩瀚沙漠的过程中继续进行深度交流。
2008 汽车内饰件行业年会获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Brprlca3C认证汽车内饰件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Shakespeare
编号:CNCA—02C—060:2005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内饰件产品
2005-10-10发布
2005-12-01实施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录
1.适用范围 2.认证模式 3.认证的基本环节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2型式试验 4.3初始工厂审查 4.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5 获证后监督 5.认证证书
5.1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5.2认证证书的变更
5.3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6.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6.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6.2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6.3加施方式 6.4加施位置 7.收费
附件1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附件2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1.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驾驶室及乘客舱内采用单一型或层积复合型有机材料的内饰件产品,包括地板覆盖层、座椅护面和装饰性衬板(门内护板、前围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2.认证模式
产品抽样检测+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注:为方便委托人,认证模式也可采用初始工厂审查+产品抽样检测+获证后监督。(特殊情况时经认证机构同意,认证委托人可采取送样方式进行产品检测)。3.认证的基本环节 3.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3.2 产品抽样检测 3.3 初始工厂审查 3.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3.5 获证后监督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1.1认证的单元划分
同一生产厂生产的且在以下主要方面无差异的内饰件产品视为同一单元: 4.1.1.1层积复合材料
1)各层材质及厚度; 2)加工工艺; 4.1.1.2单一材料
1)材质; 2)加工工艺;
4.1.2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见附件1。4.2 产品抽样检测 4.2.1 产品抽样 4.2.1.1抽样原则
认证机构应从认证申请单元中抽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4.2.1.2 抽样时机
一般情况下,产品抽样应在初始工厂审查前进行。为方便委托人,产品抽样也可以和初始工厂审查同时进行。
4.2.1.3 抽样方法及试样规格
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包括生产线、仓库)随机抽取,抽样基数应不低于样品的10倍。抽取的标准试样由抽样人封样后,送至指定的检测机构实施检测。
从抽取的样品上截取五块(件)标准试样。如果沿不同方向有不同燃烧速度的内饰材料,则应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
试样规格为356mm×100mm。若内饰件的形状和尺寸不足以制成规定的标准试样,则应保证下列最小尺寸试样,但要记录。
1)如果内饰件宽度介于3mm~60mm,长度应至少为356mm,在这种情况下试样要尽量做成接近内饰件的宽度。
2)如果内饰件宽度大于60mm,长度应至少为138mm。
3)如果内饰件宽度介于3mm~60mm,且长度小于356mm,或宽度大于60mm,长度小于138mm,则不能按照本规则进行认证;宽度小于3mm,的内饰件也不能按照本规则进行认证。4.2.1.4 试验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
试验后,应以适当的方式处置已经确认合格的样品和相关资料。4.2.2 检测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注:标准采用现行有效的版本。4.3 初始工厂审查
4.3.1初始工厂审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抽样检测合格后,进行初始工厂审查。
工厂审查时间根据委托认证产品的单元及覆盖产品型号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一般每个加工场所为2至4个人日。4.3.2 审查内容
工厂审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4.3.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见附件2)为本规则覆盖产品初始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的基本要求。4.3.2.2 产品一致性检查
工厂审查时,应对委托认证的产品进行一致性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认证产品的标识(如:名称、规格、型号和商标等)应与试验报告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所标明的一致;
2)认证产品的结构应与抽样样品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一致; 3)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件,应与抽样样品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一致。4)现场指定试验:试验项目应从例行检验或确认检验项目中选取(见附件2)。
产品一致性检查出现问题时,认证机构应视情况作出限期整改、重新型式试验、中止本次认证的处理。
4.3.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加工场所,产品一致性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
品。
4.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4.1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机构负责对抽样检测、工厂审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的,由认证机构对委托人颁发认证证书(每一个认证单元颁发一张认证证书)。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
产品抽样检测不合格,允许限期(不超过3个月)整改,如期完成整改后申请产品抽样检测复试;工厂审查存在不合格项,允许限期(不超过3个月)整改,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产品抽样检测复试和工厂审查整改结果均合格,经认证机构评价后颁发认证证书;逾期不能完成整改,或整改结果不合格,终止本次认证。4.4.2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是自正式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包括产品抽样检测时间、工厂审查时间、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证书制作时间。
产品抽样检测时间自样品送达指定检测机构之日起计算,检测周期不超过20个工作日。工厂审查后提交报告时间一般为5个工作日,以检查员完成现场审查,收到并确认工厂递交的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之日起计算。
认证结论评价、批准时间以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4.5 获证后监督 4.5.1 监督的频次
4.5.1.1一般情况下,从获证后的第12个月起进行第一次获证后监督,此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获证后监督。
4.5.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责任的; 2)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本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有足够信息表明制造商、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4.5.2 监督的内容
监督的方式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产品抽样检测。为方便委托人,产品抽样检测的结果也可以作为确认检验的结果。4.5.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由认证机构根据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对工厂进行监督复查。《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规定的第3,4,5,9条是每次监督复查的必查项目,其他项目可以选查,每4年内至少覆盖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每个加工场所监督复查的时间一般为1至2个人日。
4.5.2.2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
监督时在加工场所对获证产品进行产品一致性检查。检查内容见4.3.2.2。4.5.2.3产品抽样检测
在监督时进行抽样。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包括生产线、仓库)随机抽取。抽样方法及试样规格见4.2.1.3。对抽取样品的检测由指定的检测机构实施。抽样检测项目依据本规则中的第4.2.2条。
4.5.3 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监督复查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对监督复查时发现产品本身存在不符合的,视情况作出暂停或撤销认证的决定,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对质量保证能力有不符合项的,应在3个月内完成纠正措施,逾期将撤销认证证书、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5.认证证书
5.1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不规定证书有效性截止日期。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认证机构定期的监督获得保持。5.2认证证书的变更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如果其产品发生以下变更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1)增加/减少同一单元内认证产品;
2)获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结构、制造工艺和供应商等发生变化;
3)获证产品的商标,委托人、制造商或工厂信息(名称和/或地址、质量保证体系等)发生变化; 4)其他影响认证要求的变更。
认证机构应核查以上变更情况,确认原认证结果对认证变更的有效性;需要时,针对差异进行补充检测和/或工厂保证能力审查;合格后,确认原证书继续有效和/或换发认证证书。5.3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间及认证证书注销和撤消后,产品不得出厂、进口。6.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6.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6.2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本规则覆盖的产品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变形认证标志。6.3 加施方式
可以采用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和印刷、模压认证标志中的任何一种。
采用印刷、模压认证标志时,还应在标志周边适当位置注明产品的工厂代码。标志使用方案应报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发放与管理机构核准。6.4 加施位置
应将认证标志加施在部件主体的适当位置或其最小外包装上。7.收费
CCC认证收费涉及申请费、产品检测费、工厂审查费、批准与注册费(含证书费)、监督复查费、年金、认证标志费等,具体费用由认证、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
附件1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1.产品描述(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1.1单一材料 1.1.1产品名称; 1.1.2材质;
1.1.3正面颜色及厚度; 1.1.4编织/制造方式。1.2层积复合材料 1.2.1产品名称
1.2.2各层材质、厚度及编织/制造方式; 1.2.3 排列方式; 1.2.4加工工艺; 1.2.5表层颜色;
1.3 内饰零件尺寸:长x宽x高; 1.4 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如有)。2.足以识别产品主要特征的照片。
3.层积复合材料内饰件产品材料剖面示意图。4.产品关键原材料清单
4.1本规则覆盖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为:单一材料和层积复合材料等;
4.2清单中至少要包括关键零部件、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供货单位和进厂检验项目等内容。5.工厂概况:
5.1 生产情况(所申请产品的生产规模、能力及生产历史); 5.2 工厂的关键生产设备清单;
5.3 工厂的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清单(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精度、检定周期等); 5.4 与附件2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及机构框图/表和职责规定文件等。6.必要的认证产品检测报告。7.委托人、工厂的注册证明材料。8.指定认证机构需要的其他文件。
附件2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所有班次的生产操作,应指定确保产品质量的人员。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为了纠正质量问题,应有权停止生产。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实施规则要求。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采购和进货检验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程序中应包括对关键零部件或材料供应商实行产品和制造过程批准的要求,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3.2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准则,以确保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零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 过程准备
4.1.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过程)进行识别并确认;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1.2对关键的生产过程进行过程研究,以验证过程能力并为过程控制提供输入。4.1.3以适当方式进行作业准备验证。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4.3 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4.4 工厂应建立并实施生产工装管理系统和关键设备预防性维护系统。
4.5 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4.6 工厂应建立并实施产品的可追溯系统。适当时,确定并应用统计技术。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汽车内饰件产品例行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汽车内饰件产品的确认检验项目为燃烧特性,检测依据见本规则4.2.2。确认检验项目最小频次为每单元1次/年。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6.2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异,工厂应进行适当的测量系统分析,保存相应的记录,适当时,可选用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R&R)分析,小样法分析。6.3 实验室管理 工厂应定义内部实验室实验范围,包括进行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能力。
为工厂提供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外部/商业/独立实验室应有定义的范围,包括有能力进行的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工厂应制定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内容应包括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需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
未经确定或可疑状态的产品,应列为不合格品。废旧产品必须以对待不合格品的类似方法进行控制。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内部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程序,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审核的信息输入。
工厂应以适宜的频率审核每个制造过程,以决定其有效性。
工厂应以适宜的频率,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其产品进行审核,以验证符合所有规定的要求。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件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工厂应按适当策划的时间间隔检查库存品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变质情况。
注:斜体字表述的内容引用自GB/T18305-2003。
第五篇:烟台坤泰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简介
烟台坤泰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简介
烟台坤泰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前期投资共计8000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9980平方米。目前有60名员工。公司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城市烟台,海陆空交通便利。距离烟台港口仅20千米,国际港青岛港口200千米。
坤泰系专业致力于高档簇绒汽车主地毯、汽车脚垫的生产厂家。目前年簇绒能力达到400万平方米,成品脚垫生产能力60万套。产品市场包括OE配套市场和售后市场。其主要配套厂家有一汽大众,华晨宝马,和上海通用。车型有奥迪全系,宝马系列,奔驰系列,通用系列,丰田系列等。产品除国内市场外,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凭借过硬的质量控制,严格的管理体质,和优秀的售后服务,坤泰在短短三年的时间,迅速发展。顺利通过德国TUV公司审核的ISO/TS16949,BSOHSAS 18001,ISO14001等,2011年通过邓白氏认证。现已是奥迪、宝马、通用等世界知名车厂的二级供应商,正在向一级供应商迈进。
坤泰从国内外引进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保证产品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高效性。簇绒机、剪毛机、淋膜机均为进口设备。坤泰公司注重技术和研发。引进行业内富有经验的专家等人才,公司现在已有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16名。建立自己的研发部和实验室。实验室于2011年8月份顺利通过上海通用GP-10认证。目前,坤泰实验室几乎可以检测汽车用地毯的所有项目。
蓬勃发展的坤泰公司,欢迎国内和国际采购商来公司参观做客!
烟台坤泰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