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饲料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1.目的
为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交叉污染而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制定本程序。2.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含了对生产过程、物流、水利的控制。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对环境卫生的控制。
3.2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车间人员卫生的控制。
3.3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的控制。3.4设备部负责供水设施正常进行监控。
3.5质量部负责对防止发生交叉污染的现场进行监控。4.程序
4.1工序的控制
防止和避免工序上出现交叉,工序安排合理,规范,严格管理。4.2加工区域的控制,不同生产区分为:
一般作业区---包括:圆筒仓、原料库、成品库。
生产作业区—包括:生产车间;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设置标示牌,尽量减少这些区域人员和物品的交叉污染。4.3生产过程控制
4.3.1原料在转料前控制投仓数量,以使料仓在更换料种时空仓。
4.3.2在转料时冷却塔、冷却塔下缓冲斗、成品仓、待制仓须用气管冲干净。打包口处的地面须进行彻底清理干净,避免二种料混杂。
4.3.3鱼粉、膨化玉米在进料前后要清理干净绞龙和提升机底部。4.3.4投料口在原料品种转换时须确认投料口无残料并通知中控员。
4.3.5粉碎机在转换原料品种前后须确认刹克龙无积料才能进行下一种料的粉碎。4.3.6粉碎棉粕、菜粕前后清理布袋下的粉尘,使粉尘能单独收集不与其它料混杂。4.3.7生产试验料前、后要清理流程; 4.3.8生产乳猪料前要清流程;
4.3.9生产无玉米的料种前要清流程;
4.3.10生产完低档料转高档料必须清流程;成品色差较大的料转换时必须清流程 4.3.11生产有色素和香味素的料种,前后必须清流程。
4.3.12清流程时用玉米或豆粕(60公斤)清理流程,乳猪料的小猪料用膨化玉米;浓缩料用豆粕;其它料用玉米。放出的清流程料要过称并挂牌(缝标签注明重量和品名)。4.3.13如果清流程放出料数量误差在±5公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未查出原因前不得生产。
4.4水流的控制
4.4.1为便于排水和防止周围的水反流入车间,车间整个地面的水平在设计和建设时应该比厂区的地面略高,并在建造时使地面略有斜坡度。
4.4.2供水方向应逆加工方向进程方向,即水的总体流向是从清洁区流向非清洁区。4.4.3生产用水和清洗用水均为自来水。
4.4.4为防止水管外不洁的水被虹吸和倒流入管道内,须在水管适当的位置安装真空消除器,对供水口需伸入池塘等容器液面以下的水管,应在闸门与供水口之间安装一个真空消除器。
4.4.5排水沟应略有倾斜度,以保证车间排水的通畅,排水的方向与供水的方向一样,也是从清洁区向非清洁区方向排放。
4.4.6为防止昆虫爬入车间和避免下水道腐臭的气体进入车间,车间的地漏或排水沟的出口应使用U型、P型、S型等有存水弯的水封。
5.相关记录
5.1车间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第二篇:17-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
文件编号: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页码: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1.目的:
防止加工操作人员、原料和废物、工器具、包装材料及区域间的交叉及二次污染。
2.范围:
适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生产环境、原辅料、包装材料、操作人员、工器具不卫生而造成交叉污染。
3.责任人:
1、生技部负责制定防止交叉污染规章制度。
2、车间生产班组长负责检查操作人员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办公室负责处理违纪人员的处罚。
4.预防交叉污染程序:
4.1产品流程控制
4.1.1严格按照产品工艺流程,要求从原料→印刷 →复合→熟化→制袋→包装的顺序进行,不可任意调整加工步骤,生产加工过程的产品必须严格在其加工步骤相对应的区域内进行。
4.2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4.2.1厂房内部设计与布局应满足良好食品卫生操作规范要求,并做到人流、物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4.2.2不同清洁加工区,操作人员不得相互串岗。4.2.3不同清洁区使用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
4.2.4原料、成品在加工、包装、贮存的过程中要严格分离,防止原料、污染物与成品一起堆放,造成交叉污染。原料包装材料入库前先检查是否有外包装破损,如果发现有应及时通知生技部评估处理后,再决定是否入库。
4.2.5物流流向要按工艺流程图,原料和操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的通道,应分设二处避免交叉污染。
4.2.6原料进车间之前一定要清理干净包装袋上的灰尘。
4.2.7车间不得堆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操作人员喝水用的茶杯有专一地方存放。4.2.8生产过程中产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了地面及其不卫生物品时,应为不合格产品。
4.2.9已成型的产品避免再受污染,直接放入周转箱内,通过传递仓送入包装间。4.2.10落地受污染的原料不准掺和使用,修边整理后的产品要干净,产品中不能留有异物。防止交叉污染控制
文件编号: 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页码: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4.2.11包装袋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应放置在洁净的垫仓板上。4.2.12未加工的原料,和已加工的成品必须分开存放。4.2.13严格区分和标记原料,成品的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4.2.14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或落地产品要装入指定的废弃物桶内不得回收使用,废弃物桶应加盖,以防止污染空气,每天及时清理干净。
4.2.15原料、包装材料、成品仓库应保持通风、清洁、干燥、产品堆放在垫仓板上并有标识,做到先进先出。
4.2.16运输车辆要保持干净,车辆内不得运输与产品无关的物品。
4.2.17车间卫生员每天下班后开启紫外灯对生产车间、更衣室进行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3工厂设计、预防交叉污染。
4.3.1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生产区布局,按产品工艺流程设计,不同的加工区域都要隔离。
4.3.2生产车间、包装间、要做到人流和物流分开,注塑成型后的产品应通过传递窗进入包装间。
4.4预防产品交叉污染,加工人员的卫生控制。4.4.1生技部要制定操作人员卫生制度,并公布上墙。4.4.2操作人员上班前要按洗手、消毒程序操作。
4.4.3.洗手、消毒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充分涂擦肥皂或洗手液→清水冲干净→消毒液(消毒液浓度50—100PPM)浸泡10—30秒→清水冲干净→双手烘手机烘干。注塑成型操作人员的手按要求两小时消毒一次。
4.4.4参观者、设备维修人员等也应遵守上述洗手、消毒程序。4.4.5在以下情况下要进行再洗手、消毒:
1、接触到身体其他未清洁部分或不干净物品后。
2、上完洗手间后。
3、咳嗽、打喷嚏、吃饭后。
4、处理完垃圾、交接班时。
5、处理过脏设备和工器具。
6、开工前进入车间及连续工作4小时后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页码:
5.监控:
5.1车间生产班组长每天要检查以下内容:
1、操作人员的手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洗手,工作衣、帽、口罩是否干净。
2、操作人员在加工操作和工器具管理是否按规定进行。
3、以上六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洗手、消毒是否做到。
4、掉落在地面上受污染的产品是否作为合格产品存放。
6.纠正措施:
6.1上班前由生产班组长,召开全体员工碰头会,互相检查个人卫生及生产安全卫生的有关事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2发现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洗手、消毒,车间班组长应责令其返回洗手、消毒,并对其进行卫生教育,先警告一次算一小过,三次警告算大过扣工资。
6.3发现原料、成品仓库不卫生,应及时通知仓库保管员进行整改直至检查合格。
7.记录:
《车间卫生检查表》
第三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示本》---(三)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三)防止交叉污染
3防止交叉污染
3.1工厂和车间的设计、布局
3.1.1工厂和车间在设计和改造前与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探讨,做到加工工艺布局合理,厂区内外没有污染源。
3.1.2做到物理隔离:
a.加工:加工工序或生熟之间完全隔离;
b.贮存:原料、辅料、包装物、成品分开存放;
c.人流、物流、水流:从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加工车间分别
设立员工通道和货物通道,并做出明显标识。
d.清洗消毒间和加工车间分开。
e.用于食品加工的所有加工器具和设备的材料易于清洗消毒。
3.2人员卫生管理
3.2.1工作服
a.员工进入车间必须穿好工作服,参观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穿好
专用工作服,维修人员进入加工区也必须穿好工作服,并要求服
装干净整洁,要遮盖住自己的衣服。
b.员工不允许穿着工作服出车间及进入厕所,上厕所之前要将工
作服换掉。
c.低清洁区的员工不允许进行高清洁区,如需进入需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后方可进入。
3.2.2帽子
a.所有人员进入生产加工区,必须戴好工作帽。
b.必须将头发罩在帽子里,保证头发不外露。
c.帽子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3.2.3工作鞋
a.员工进入加工车间必须穿好工作鞋,不允许穿便鞋进入车间。
b.保持工作鞋清洁卫生。
c.进入车间必须经过加有消毒液的消毒池,品管品控部负责检查消毒池消毒液的浓度。
3.2.4员工个人卫生
a.男员工不留长发,不允许蓄胡须。
b.女员工不应涂口红,不化浓妆,不允许戴假睫毛,不允许搽带
有浓烈气味的香水。
c.所有员工不允许留长指甲,女员工不应涂指甲油,不应戴假指
甲。d.加工人员在手接触了不洁物、入厕后、处理完脏的设备和工具
后要按要求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
3.3器具、设备及包装物
a.加工过程中的器具做到专用,高清洁区和低清洁区的器具不得
混用。
b.与食品接触的器具、设备等被废水、污物等污染或其它不清洁的物品时,必须立即清洗消毒。
c.用于制造、加工、调配、包装等设施和器具在使用前确认其已
经过清洁消毒。
d.已清洗消毒过的设备和器具应避免再次污染。
f.包装物不允许直接放在地面上,按《产品防护控制程序》的要
求进行贮存。
g.品管品控部对包装物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并要求供方每年一次提供包装材料的安全检测报告。
3.4私人物品管理
3.4.1所有生产区域和原料、包装材料、成品储存区不允许存放
私人物品。
3.4.2员工个人物品应存放在更衣室的储物箱中,不允许带入加
工区。
3.4.3员工在车间内的饮水容器必须放在远离操作区域的地方。
3.5废弃物的处理
3.5.1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要装在有明显标识的废品容器内,及时倾倒处理,送到垃圾存放区。
3.5.2加工区域以外的垃圾存放容器应带有遮盖,不允许暴露存
放。
3.5.3各种废弃物做到日产日清。
3.5.4垃圾存放容器和存放区域要经常消毒,保持一定的清洁度。
3.6监督检查
3.6.1品管品控部对可能污染食品的污染源进行识别并检查处理。
3.6.2每天检查员工的个人卫生,如工作服、鞋、帽的穿戴情况,每周不定期对员工手、工作服进行微生物检测,不符合规定时及
时处理。
第四篇:饲料厂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
饲料厂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
一、目的
建立生产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的管理制度,防止因控制或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交叉污染。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生产操作过程中交叉污染的控制。
三、职责
1.生产员工负责该制度的具体实施; 2.现场品控负责实施过程的监督。
四、具体内容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饲料厂的选址和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饲料贮存、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厂区周围无污染源,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隔离。
现生产部起草《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从以下方面对如何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1)合理安排生产顺序,要尽量避免交叉污染。按照“无药物的在先,有药物的在后”原则制定生产计划;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时,应根据药物类型,先生产药物含量低的饲料,再生产药物含量高的饲料;
2)建立生产线清洗操作规程。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后更换另一品种时,应使用豆粕或玉米粉等原料对生产线进行清洗。用于清洗的原料只能回置于同品种产品中,并保存《生产线清洗记录》(配合料该记录含在《中控岗位操作记录中》)和《清洗料使用记录》;
3)盛放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含有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器具应标识清楚,并保证器具专用,不得交叉混用; 4)原料贮存期间严格按照《原料仓储管理制度》进行,避免交叉污染。5)生产设备每天进行清理,及时清除残存料、粉尘积垢等残留物,并填写《设备清理记录》。
6)各岗位人员严格按照《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打扫生产场区环境卫生,在更换品种时,对大料、小料投料口要及时清扫,清除桌设备上、地板、墙壁等处的粉尘及残余物。
7)生产内勤每周不定期时抽查一次生产区环境的清洁情况,并填写《生产部卫生检查记录表》。
8)从事引起粉尘量较大的工作,如称量、粉碎、投料等,应尽量靠近排尘口,并将动作放轻,经常擦拭工作间及工作台表面,减少积尘。
9)当发现或怀疑物料受到交叉污染时,应立即报告技术经理,分析原因,做出处理决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正在进行生产时,使用的器具、已经领取的核心料及小品种原料要有明确的状态标志,标明器具或核心料及小品种原料的名称,以防器具混用或核心料及小品种原料混淆。
11)中控工应具备岗位资格证书,具备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避免因岗位操作不熟练造成串仓现象;
12)严禁不同车间(配合料车间、核心料车间和预混料车间)人员随意串动,生产工具相互串用。
13)运输用车辆、工具、铺垫物、遮盖物必须清洁,不得将原料、成品与易燃、易爆、有辐射及有毒、有害物品的污染物混装、混运。
五、相关文件及记录 1.文件
1)《原料仓储管理制度》 2)《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记录
1)《生产线清洗记录》 YQ-SLS02-JL01 2)《中控岗位操作记录》 YQ-SLS02-JL02 3)《清洗料使用记录》 YQ-SLS02-JL03 4)《设备清理记录》 YQ-SLS04-JL04-(1-3)5)《生产部卫生检查记录表》 YQ-SLS02-JL04
第五篇:C雨水污染排放控制程序
雨水污染排放控制程序 目的
为更好管理公司环境,以使公司生产运营活动环保方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天津泰元电子配件有限公司。3 定义
3.1 雨水:来源于降雨事件、融雪径流、表面径流和排水系统的水量,不包括农业用地的渗水和径流。3.2 非雨水排放:不完全由雨水组成的水流,如被工业活动污染物污染的工厂地面径流。
3.3 工业活动:区域包括存放区域和储罐、装运和接收区域、车辆和设备储存/维修区、材料处理和加工区、废物处理和弃置区、粉尘或微粒形成区、清洁和冲洗区。
3.4 污染物:与工业活动相关的污染物,如油、金属、溶剂、酸、碱、粉尘、废水等物质。4 职责
4.1管理部职责
4.1.1 负责建立/修订本办法;
4.1.2 负责识别可能导致雨水排放污染的潜在污染源; 4.1.3 负责制定非雨水排放列表;
4.1.4 负责监督检查公司雨水排放情况,消除任何未授权的非雨水排放,对违规部门进行相关处罚,如通报、扣除安全积分等; 4.1.5 对一线员工进行本办法培训。4.2其他相关部门职责。
4.1.6 认知汽配负责雨水管网图修订、雨水井更换;
4.1.7 认知汽配负责按环保要求做好雨污分流及雨水管网改造;
4.1.8 生产部严格按照本办法开展生产,杜绝任何污染物通过雨水井排入雨水系统,污染环境。5 程序
5.1 雨水污染源确定
5.1.1 可能导致雨水排放污染的潜在工业活动/污染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5.2.1 5.2.2 5.2.3 厂区内车辆/工具运输危险废物,厂区内发生泄漏流入雨水沟/井中;
车间搬运/吊装含油危险废物的机台,移动过程中发生泄漏,污染地面或流入雨水沟/井中; 生产技术部修理机器、清洗零件时,废油直排入地面,流入到雨水系统里; 5.2.4 5.2.5 5.2.6 风扇将粉尘吹到窗外厂界地面,雨水将气冲刷进雨水系统;
室外存放的垃圾桶无盖或露天存放危险废弃物,下雨将危险废弃物随雨水冲进雨水系统。油桶未盖油桶盖子,在移动、储存过程中发生泄漏。
5.1.2 按污染源危险程度,大致分为:轻微、一般、严重、非常严重。
5.1.3 管理部对公司范围进行监督检查,一经发现雨水系统有污染物或潜在污染源流入,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令现场立即围截、清理泄漏物; 如泄漏物已流入到雨水系统,则按本程序启动相应应急行动。
5.1.4 管理部制定《非雨水排放列表》,消除任何未经安保办授权的非雨水排放;
5.1.5 管理部制定《雨水管网图》,在曾发生过严重泄漏导致雨水系统污染处醒目张贴相关警示标识,如有相关部门/员工再次违规,加重处理。
5.1.6 其他部门教育管理属下员工,禁止任何向雨水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如有发现,对责任员工做相应的处罚设施,处罚包括通报批评、绩效降低、警告、记过、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处罚不包括体罚或罚金。
5.2 雨水排放控制
5.2.1 管理部对雨水、污水管网图核对,杜绝历史遗留或偷排导致雨水和污水管网直连的情况,如有发现则反馈给安保办和工程部,进行整改,彻底实现雨污分流。
5.2.2 认知汽配应对厂区范围的雨水井进行维护,及时更换破损的雨水井盖,更换期间张贴相关警示标识,以防人员不慎跌入。
5.2.3 管理部应定期检查雨水系统有效性,确保暴雨时地面雨水能及时排入雨水沟,雨水沟排入地下管道,地下管道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5.2.4 清扫工厂内道路时不得把杂物及油污清扫到雨水沟内。5.2.5 禁止将一切污水倒入雨水沟/井中。
5.2.6 管理部对公司雨水排放进行授权,未经授权的禁止排入到雨水系统。
5.2.7 管理部应创建、实施、维护雨水污染防治计划(SWPPP),SWPPP可在《雨水污染源识别表》中控制措施体现。5.3 雨水排放监测 5.3.1 管理部每年委托有资质供应商对雨水总排口取样监测,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色度、PH值、悬浮固体、石油类、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磷酸盐、阴离子活性剂。5.3.2 下雨天随机采样雨水排放样本,并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参考5.3.1。
5.3.3 如果雨水总排口指标超标,则组织相关管理、生产部门人员排查,必要时断面井中分别采样,确定污染源,并彻底消除。
如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物大量泄漏进雨水系统或类似情况,则将雨水总排口用沙袋堵住,用抽液泵将雨水抽入废水收集池处理。
5.3.4 雨水排放标准参考《DB4426-2001水污染排放标准》第二类污染物第二时段一级标准。5.3.5 监测必须选定有资质供应商,出具相关报告,报告应妥善保存在管理部。5.4 应急响应
5.3.1 管理部负责协调工厂所有与雨水相关的应急响应和报告活动;
5.3.2 员工或管理部成员巡查发现有污染物泄漏危及雨水系统,应立即报告管理部办公室:电话82172100转109,管理部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包括围堵、吸附、收集等措施,如泄漏物有腐蚀或有毒等危险特性,还应佩戴相关防护用品。
5.3.3 发生重大环境泄漏事故,导致雨水/污水管网均被污染,相关指标全面超标,应立即用沙袋堵塞雨水总排放用抽液泵将雨水抽入废水收集池处理。
5.3.4 发生环境泄漏事故应做好调查、预防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5.5 培训
5.5.1 本管理办法应对生产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并保存相关记录。相关文件 参考文件:
《DB4426-2001水污染排放标准》 《雨水管网图》 《雨水污染源识别表》 《非雨水排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