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制度001汇总
防 止 船 舶 污 染 水 域
管 理 制 度
X船务有限公司
二〇〇八年(X船务有限公司
一、总 则
1、为了保护水域环境,防止船舶对水域及港口环境的污染,保障人身健康,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减少经济损失,根据《73/78防污染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排污染海域管理规定》等法规,特定本管理规则。
2、本规则适用于公司所有船舶。
3、公司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国际国内有关防止船舶排污染公约和条例,统一制定船舶管理防污染规章制度,调查和处理船舶重大污染和违章事故。
4、公司机务部主管船舶污染管理工作,负责宣传、贯彻国内外法规及有关防污染规章制度和文件;负责船舶排污设备的备件供应、产品更新、监督指导、协助船舶维修、检查排污设备;负责船舶排污染的监督和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5、海务部负责货物装卸的安全以及协助污染事故的保险理赔,安全部门负责污染事故的保险理赔。
二、船舶防污染管理职责
1、船舶的防污染工作由船长负责主管。
2、船舶设立防污染管理小组,宣传教育、组织管理船舶日常防污染工作。
X船务有限公司
防污染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船长 副组长:轮机长 组员:大副、大管轮
3、管理小组的职责
(1)、组织全体船员认真学习、贯彻国际国内防污染法规和上级有关防污染文件,严格执行国内外港口防污染规章,具体布置、监督船舶各部门的防污染工作。
(2)、当发生污染事故时,组织全体船员全力以赴控制和消除污染,减少经济损失,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司报告。
(3)、调查了解污染事故现场和事故的经过、原因和污染程度。(4)、审查污染事故报告,如实向公司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5)、根据公司的规定,向公司提出对船舶的防污染工作中做出贡献的船员给予奖励的意见。
三、船舶防污染文书管理
1、船舶防污染文书包括:(1)、《船舶油污染应急计划》(2)、《油类记录簿》
2、关于《船舶油污染应急计划》的管理
(1)、船长应遵照船舶证书管理规定,妥善保管《船舶油污染应急计划》。
X船务有限公司
(2)、船长根据签发《船舶油污染应急计划》的有关条款及证书的有效期和检验日期,如期申请船检部门对本船防油污设备进行检验发证。
3、关于《油类记录簿》的管理(1)、各类船用《油类记录簿》
A、适用于所有船舶机器的作业记录 B、《油类记录簿》应由轮机长记录并保管。C、每记录一页由船长审核签字。
(2)、《油类记录簿》应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如实正确记录。(3)、填写《油类记录簿》时,应将日期、作业代号和细目的数码记入相应的表格内,所要求的细节,应按年月日顺序计入空栏。(4)、《油污记录簿》每记录完一本,应在船保留三年,三年后上交公司机务部。
(5)、如需新的《油污记录簿》时,应通过船舶所在港口港监认购。
四、机舱防污染管理
1、(1)、机舱全体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内外防污染法规,增强防污染意识和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防污染规章制度和检查落实防污染措施。
(2)、轮机长全面负责机舱防污染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有关人员做好防污染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工作,组织轮机员制定防污染设备工作规程及设备更新改造、备件申请计划等。
X船务有限公司
(3)、二管轮负责机舱防污染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按轮机长的指令和遵守防污染规则进行污水排放和油污处理。
(4)、值班机工操作防污染设备时,需二管轮认可后方可进行操作。(5)、轮机长应把防污染工作列为每月安全活动日的内容,检查防油污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的制度具体措施。
2、机舱污水排放
(1)、停泊在锚地、港池内的船舶,禁止向舷外排放污水,但污水在危机机舱安全时,可申请港监,经同意按要求排放(机舱大量进水除外)。
(2)、航行在特殊区域以外的船舶排放污水应遵照73/78防污染公约(附原1
X船务有限公司
(4)、船舶航行排放机舱污水,应加强与驾驶台的联系,做好《油污记录簿》的记录,注意排放时间和排量的填写。
3、防污设备的管理
(1)、加强油水分离器、焚烧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等防污染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2)、船舶防油污设备有故障影响正常排放,船上无能力排除故障时,应尽快报公司主管部门联系修理。
(3)、油水分离器处在正常状态时,禁止乱设接头或软管,绕开油水分离器强行排放。
(4)、在非正常的情况下,禁止使用通用泵及消防排放机舱污水,联通通用泵和消防泵的污水阀应关严、关紧。
(5)、确认使用专用泵排放压载水和消防水,并保证所用的管系清洁无油污。联通压载舱的总阀使用后应及时关闭。
4、防止油污、污水漏入舱底
(1)、燃油、滑油转驳舱柜时要谨慎操作,杜绝转驳时漏入舱底。(2)、曲柄箱、齿轮箱、油底壳等更换下来的废油,应收集入污油柜,不得放入舱底。
(3)、保持机械设备的油管、阀门、道门等不滴漏。
(4)、燃油、滑油分油机排渣柜中的油渣,应及时排入污油柜,不得倒入舱底。
(5)、清洗零部件使用过的污油,应集中倒入污油柜,不得倒入舱底。(6)、燃油、滑油等集油柜中出现高油位时,应及时驳空,一防止溢
X船务有限公司
入舱底。
(7)、油柜及其他设备的集油盘联通各集油柜的管路应保持畅通,有损缺部位应及时修复。
(8)、值班人员应经常检查各海淡水泵的填料盆根及管系有无泄漏现象,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舱底水量。
(9)、严禁将洗涤剂倒入舱底,以免造成油水分离器监控失灵。
5、油污、污水舱柜管理
(1)、机舱人员应详细了解油舱柜、污水舱柜的容量和测量孔、透气孔、标准排放接头的位置。
(2)、驳运污油舱柜、污水舱柜的污油舱水时,坚守岗位,勤测量,以防发生溢漏。
(3)、驳运污油舱根的液位警报系统,要经常检查测试,使其处于正常状态。
(4)、污油舱柜、污水舱柜高液位报警时要及时处理,以防溢入舱底。(5)、二管在抵港前应将污油污水舱柜的污油舱处理妥当,并将剩余存量报告轮机长。
6、申请处理油污、污水程序
(1)、轮机长应通过船长向船舶所在港的港监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由港口指派接收船、车到船接收。
(2)、接收作业完毕,应向接收单位索取具有接收时间、地点、数量的单据,轮机长依此向港监申请签发《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并将此证明附于《油类记录簿》上存档。
X船务有限公司
7、污油、污水接收注意事项
(1)、当机舱超过船上的储存能力时,应及时向船舶所在港口当局申请接收。
(2)、当接收车、船的输油管连接号本船标准排放接头时,应检查、紧固另一舷的盲板。
(3)、堵好甲板出水孔、备好漏油的应急工具、用品。(4)、指定专人进行操作与排放。
(5)、加强与接收方的联系,确认泵启动、停止信号和压力、批量等。(6)、加强输送管道的检查,严守当值岗位,防止发生冒油。(7)、接收作业结束,在确认输送管路内无残油后方可其拆除。
8、燃油油渣的处理
(1)、燃油产生的油渣禁止排入大海应通过焚烧或抵港申请接收处理(2)、各港口当局根据出渣率询问轮机长油渣去向时,轮机长必须有明确交代。
(3)、由于燃油产地不同,燃油出渣率也不同,主管加油人员应要求供油商提供所供油渣率,留船备查。(4)、应将作业情况记入《油类记录簿》。
9、机舱油污垃圾的处理
(1)、机舱油污垃圾应集中装入专用的塑料袋或垃圾桶,放置在遮阳通风良好的场所,并经常检查,防止自燃。(2)、禁止将油污垃圾倒入海中。(3)、油污垃圾的处理
X船务有限公司
A、航行中采用焚烧炉烧掉。B、抵港时申请港口当局接收处理。
(4)、油污垃圾处理的方法、时间、地点等情况,应及时《油类记录簿》1项。
10、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管理(1)、停航期间(对有要求的港口)
A、将船上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开动运行。B、或将生活污水和粪便存入粪便柜内,待港接收。
(2)航行中不得将粪便柜的污水和粪便顷刻排光,应以不小于4节的航速,以中等速度进行排放。
(3)、无粪便柜的船舶,应严格遵守港口规定,采取临时防污染措施。
五、加装燃、滑油防污染管理
1、总则
(1)、船舶加装燃、滑油工作的总负责人时轮机长,任何加油的文件、单据、油样等应交轮机长本人签署并予以确认。
(2)、船长应将加油港口的防污染规定及加油要求,及时通知轮机长。(3)、做好加装燃、滑油全过程是指:油船到达到离开本船或本船靠上至离开加油码头。在此期间各个部门应将加装燃、滑油作为全船的工作,通力合作,加强值班责任心,防止发生油污染事故。(4)、原则上加油工作必须在白天完成,若必须在晚上加油时,必须增加值班人员和准备充足的照明设备。
X船务有限公司
(5)、油船、散装化学品船舶加油时,必须在装货前或完货后再锚地完成。
(6)、靠码头加油时,应牢固系泊船只,所用缆绳应良好,有足够的拉力。值班水手应经常巡视及调整系泊缆绳,在潮水涨落大的港口更要加强上述工作。
(7)、加油场所悬挂“船用油移动操作程序”及禁止吸烟告示牌。
2、加油前的准备
(1)、主管加油的轮机员在制度加油计划时,应预先计算好所加油舱的存油量,安排好加油油柜的加油量及加装程序,并留有合适的空挡,先受油的油舱空挡应在20%左右。
(2)、主管轮机员应会同大副商定装油舱序及加装量,调整好船舶吃水,保持船舶平衡,首尾吃水差应0-1米为宜。
(3)、寒冷天气受油,应提前对受油舱予以加温,防止已进舱燃油因流动性差影响测量,发生冒油。
(4)、指定溢油应急计划,并确认发生意外时,供受双方各自采取的应急措施。为预防意外应备好应急工具和应急物品:如空桶、吸油材料、化学消油剂、锯末、棉纱、破布等。(5)、校对好通讯工具,并与供油方约好联系信号。
(6)、配备足够的加油人员,使他们熟悉加油系统的溢油管、空气管、溢油柜、测探管(测深指示器)的位置和加油计划的详细过程。(7)、通知大副安排木匠堵好甲板的出水孔。开启受油舱的透气孔,堵好集油槽放残孔,油舱透气管下无集油器时,应放置集油器皿。
X船务有限公司
(8)、检查供油管另一舷接头盲板及与之有关的接头盲板,密封要好;
有关加油阀开关要良好;确认供、受油管接头已装好,接头下方应放置集油桶。
(9)、供、受油双方确认加油品种、数量、速度和供油泵启动、停止联系信号以及喊停责任权、责任方。
(10)、开启受油舱进油阀,同时应查其他油舱进油阀应在关闭位置。(11)、按照供油方制定的“供、受油作业安全检查表”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3、加油中操作
(1)、供、受油双方应保持密切联系。
(2)、初始供油速度不应过快,防止首先流入的油封住测量管而引起冒烟。
(3)、确认供油是否已进入指定的油舱。
(4)、勤测量油位,加油速度不应过快,与供油方及时联系调整。(5)、保持船舶不发生横倾,当已受油舱装入3/4舱容时,应正确调整下一受油舱的油阀,以防舱满溢出。当受油舱装入2/3舱容时,应要求降低供油速度,需停泵时应及时通知供油方。
(6)、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按《船用溢油应变部署表》中的职责分工迅速控制溢油扩散,回收清楚溢油。
4、加油结束应做到
(1)、确认供油管已扫净残油,关闭加油总管截至阀,打开验油阀无残油滴漏时,方能拆除加油管。
X船务有限公司
(2)、关闭、封好所有阀门、盲板。(3)、滴落甲板上的油污,应及时清除干净。
(4)、集油槽落入残油时,在清除干净后方能将下部放残油孔打开。(5)、加装燃、滑油完毕,应将加装的时间、地点、数量等情况详细
记入《油类记录簿》。
(6)、通知当班驾驶员,加油结束。
5、转驳燃、滑油注意事项
(1)、转驳舱油须经轮机长同意,并告知大副转驳的油舱和数量。(2)、港内停航时除轻、重油储存舱沉淀柜驳油外,禁止储存舱互驳作业,必须转舱驳油时,需报经轮机长同意。(3)、转驳前应核对舱阀,计算好转驳数量。
(4)转驳前应将透气孔下方的集油槽的放残孔和甲板出水孔堵住。(5)、专人值班,勤核对转驳油舱的油位。坚守岗位,防止溢油。(6)、转舱驳油结束,要使有关阀门复位、关好,并做好记录。
六、压载水防污染管理
1、操作压载水时,所压入的水是清洁的,所使用的泵浦、管系未曾被污染过。
2、港口、锚地排放压载水,应征得港口当局同意,方进行作业排放。
3、在压载水作业时要严格执行甲板、轮机联系制度。
4、在排放压载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质是否被污染。
X船务有限公司
七、船舶垃圾防污染管理
1、船舶垃圾的存放和管理
(1)、船舶工业应备好密封良好的专用塑料袋和专用垃圾桶,垃圾塑料袋和专用垃圾桶由各自申领。(2)、船长负责联系垃圾的接收。
(3)、生活垃圾、货物相关垃圾及维修垃圾等,应集中分类存放。(4)、含有害或危险物品的垃圾和油污垃圾及塑料制品垃圾,应与其他垃圾分开存放,以便到港后办理接收。
(5)、来自疫情港口的船舶工业垃圾,应提前完成申请卫生检疫部门进行卫生处理。
(6)、船舶离港前,应将船上垃圾处理干净。
2、航行中的垃圾处理
(1)、船上的一切塑料制品垃圾(包括合成纤维和渔网、各种包装食品或其它物品用塑料绳索、袋、容器、捆扎啤酒罐的塑料环以及存放垃圾的塑料袋等)严禁在任何水域扔弃,船上应专设盛放塑料垃圾的箱子。
(2)、离最近陆地25海里以内,不准将漂浮物、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投入海中。
(3)、离最近陆地12海里以内,不得将食品废物、纸制品、破布、玻璃、金属、瓶子、陶瓷和一切废弃物处理入海。
(4)、被粉碎的食品垃圾而且直径小于25毫米,不得在离陆地近3海里入海。
X船务有限公司
(5)、在海上按规定的海区处理入海时,应将装存其它垃圾的塑料袋或其它塑料网具等收回不准一并处理入海。
3、抵港垃圾处理
(1)、船舶抵港禁止向港口水域倾倒垃圾和废弃物。(2)、抵港船舶禁止使用焚烧炉焚烧垃圾。
(3)、航行中未能处理或不允许处理的垃圾,抵港后应向港口当局申请接收处理。
(4)凡含有危险、有毒等垃圾的品名、性质、数量应事先报告港口当局,经批准后方能进行处理。(5)、在港船舶垃圾桶不得悬挂在舷外。
(6)、垃圾接收作业时,船方与接收方应密切配合,积极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垃圾散入海中。
(7)、留存船上的塑料制品垃圾及其它垃圾,抵港申办接收后应在专设的垃圾处理记录簿中记录好,并向接收单位索取收据或证明与记录簿一并保存备查。
(8)、垃圾处理记录簿分别由轮机长、大副和管事负责记录保管,记录完一页要由船长签字。
八、其它防污染管理事项
1、排放货舱污水
(1)、排放前应确认货舱污水无污染、无毒,并在远离港口以外排放。(2)、在港口排放应征得港口当局同意认可。
X船务有限公司
(3)、排放使用的泵浦、管系,操作结束后应用清水进行清洗。
2、船舶在港内禁止锅炉砍灰。
3、尾轴防污染事项
(1)、油封型式的船舶尾轴,要经常检查外渗情况,以防滑油外溢。(2)、水润型式的船舶尾轴,要尽量保证艏封的最佳效果,将机舱或船轴舱内污水增长量减少至最低限度。
4、停泊注意事项
(1)、联通机舱的舵机房的污水沟,停航时应将其腰节阀关闭。(2)、下水管联通机舱的伙食冷藏库,停航时禁止冲刷库房。(3)、下水管联通机舱的机舱洗手盆,停航时禁止使用。
(4)、停航期间不要在洗衣机和其它洗手盆内洗刷油污较大的衣物。(5)、停航期间不要在厨房水池内洗涤含食油较浓的餐具和炊具。(6)、船舶在港口内除锈,不得将锈和油漆散落海中。
(7)、船舶在港口内喷涂作业,需经港口当局批准,加强防污染措施,防止油漆滴落海中造成污染。
5、其它注意事项
(1)、不准在港口水域冲洗载有毒、含腐蚀性货物、粉尘飞扬散装货物的船舶甲板和舱室(包括油污甲板)。
(2)、禁止在港口水域未经港口当局批准擅自使用化学消油剂、(3)、甲板机械液压油管及救生艇机械出现漏油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污染。
(4)、敞开甲板禁止堆放油桶和能引起污染的物品。
X船务有限公司
(5)、使用厨房油灶要注意维修保养,防止油滴入海造成污染。(6)、油轮洗舱后清理的油泥、铁锈等垃圾,应用专用的塑料袋装妥,集中堆放在遮阳而且通风良好场所,抵港申请港口或有关厂家予以接收处理。
九、船舶污染事故呈报程序和索赔
1、污染事故报警
(1)、船舶在港或锚泊入发现本船附近出现油迹,应按下列程序报警。
A、立即查清肇事船舶,如确非本船造成,应立即通知有关当局。
B、如系本船造成油污事故,船长应尽快向有关当局报告。(2)、船舶在海上发生严重油污事故时,船长应按国际防污染公约规定,通过当时可利用的最快通讯渠道,尽快向最近的港口报告。
2、采取清除措施
(1)、本船造成油污事故,船长应立即指示有关船员,按《溢油应变部署表》职责,防止污染扩散,清除回收污染物。(2)、视情况决定通知代理与有关当局联系协助清除污染物。
3、速报公司
(1)、船长应在24小时内向公司机务部报告污染事故,要点如下:
A、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发生前后附近海域气象、潮流等。
B、跑、冒、滴或误排油量以及污染情况。
C、污染的范围和污染的程度。
X船务有限公司
D、船上或其它地方已采取和正在采取清除油污措施,效果如何,以及消耗的器材。
E、对进一步清除污染的措施及污染事故处理意见和建议。
F、向有关当局报告的时间和详细内容。
4、污染事故调查
(1)、船舶发生严重污染事故,应通过代理申请海事公证人员予以核定。特别应该对污染程度、范围,对油污区船舶及其它建筑物的污染,以及以海洋生态资源损坏以采取的清除污染措施及费用是否合理等方面出具证书。
(2)、船舶领导及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当局调查、鉴别污染事故的经过和原因,澄清事故的责任。
5、污染事故报告
(1)、如实填写《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内容如下:
A、污染事故的经过、原因、污染程度、经济损失以及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B、对失职人员的处理意见,今后预防措施。
(2)、船舶领导应在《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上签署意见并速报公司机务部
(3)、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船舶领导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教育全体船员,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重演。
X船务有限公司
6、他方污染我船
(1)、发生我轮被污染后,应将污染损失通知责任方,并声明保留索赔权利。
(2)、对污染项目、程度及清除污染情况,应申请海事公证机关出证,作为办索赔的依据。
(3)、在装卸油类过程中,如发现他方事故隐患,应立即口头后书面向有关部门方面提出,并抄报港口或有关当局及所属船公司备案。
十、船舶污染事故罚则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船舶油污事故等级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 本规则。
1、凡不使用油水分离器排放污水,乱倒垃圾,装卸货油或加装燃润油十跑油冒油,不按规定记录《油类记录簿》,应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在大会上检查或警告处分。
2、凡对事故或对事故隐瞒不报,拖延报告或弄虚作假,避重就轻,视情节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造成损失者,按事故损失等级给予船舶领导加重处分。
3、凡造成责任性小污染事故,给以通报批评。
4、凡造成责任性一般污染事故,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5、凡造成责任性大的污染事故,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6、凡造成责任性重大的污染事故,给予记大过及以上处分
X船务有限公司
7、船舶发生责任性大污染事故或者责任性重大污染事故,将根据情节追究船舶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8、由安全技术部对事故当事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罚决定,并记录保存。
X船务有限公司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第二篇:1.烟台港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规定
烟台港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规定
(1994年5月27日交通部交安监发[1994]507号文发布)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烟台港水上交通管理,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烟台港及其附近水域(以下简称本港)从事水上水下活动的一切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及人员。
第三条 交通部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港务监督是对本港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第二章 航行和停泊 第一节 进、出港
第四条 外国籍船舶以及中国籍航行国际航线的船舶进出本港,必须向主管机关申请办理进出港审批手续,并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
中国籍航行国内航线的船舶进出本港,必须办理进出港签证。第五条 进入本港的外国籍船舶和500总吨及以上的中国籍船舶,应在预计抵达本港4h之前,向主管机关报告船名、国籍、来自港、船长、吃水、载货、预计抵港时间等。
第六条 一切中外籍船舶均可经北水道进出本港;3000总吨以下或吃水小于7m的船舶亦可经东水道进出本港。
第七条 外国籍船舶在本港下列水域内航行、移泊,必须由主管机关指派引航员引航:
(一)锚地与码头、装卸点之间;
(二)锚地内及各锚地之间;
(三)码头泊位之间移位一个船长及以上。第八条 除经主管机关许可外,引航员引领外国籍船舶进出本港时,必须在引航检疫锚地登离船。
第九条 船舶在本港航行、移泊和作业时,除应按规定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船籍国国旗外,还应按有关规定显示相应的旗号、灯号。
第十条 船舶锚泊后或由锚地启航前,应及时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第九频道向主管机关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船名、位置、锚泊时间或起锚时间、来自港或航向港等。
第十一条 航行于本港与成山头、大连、长山水道之间的船舶,在警戒区附近水域,可使用相应的推荐航线。
第十二条 500总吨及以上或装有甚高频无线电话的船舶进出东、西港区时,应分别沿东、西港区主航道行驶。
第十三条 500总吨以下或未装有甚高频无线电话的船舶,进出东港区时,必须在东阻浪堤北灯桩与西阻浪堤东灯桩之间水域靠右侧通过,进港船应让出港船;进出西港区时,应分别沿西港区主航道右侧和左侧边缘以外水域航行。第十四条 船舶穿越主航道或水道时,应以与主航道或水道接近直角的航向穿越,并不得在距离正在水道或航道内航行的船舶船艏两链以内通过。
第十五条 500总吨以下的船舶在东、西港区内航行,应避让正在航行或正在靠离码头的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
第十六条 船舶在东、西港区内航行时,严禁追越。
第十七条 船舶在东、西港区内航行时,航行速度不得超过6n·mile/h,高速船艇不得超过9n·mile/h;在港界线之内其它水域航行时,不得超过9n·mile/h,高速船艇不得超过16n·mile/h。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并不免除船舶未按当时情况下使用安全航速的责任。
第十八条 船舶在港内航行、移泊时,船上的附属艇筏、吊杆和舷梯等不得伸出舷外;靠泊作业时,不得伸出外舷。
第十九条 除协助船舶靠离泊作业外,拖船拖带船舶或物体时,在东、西港区内只限旁拖一艘或一件,禁止尾拖;在其它水域内拖带,自拖船船尾至被拖船或被拖物体尾部的总长度不得超过三百米。第二节 停泊
第二十条 本港第一引航检疫锚地和避风锚地供500总吨以下的船舶和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船舶锚泊;第二引航检疫锚地供各类船舶锚泊;油轮过驳锚地限于过驳作业的油轮锚泊。第二十一条 船舶锚泊期间,在船船员不得少于各部门船员的2/3。
船舶在码头停泊期间,在船船员不得少于各部门船员的1/3,船长与大副,轮机长与大管轮不得同时离船。
遇有恶劣天气等紧急情况,全体船员必须立即回船,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第二十二条 船舶在港停泊期间,所用的舷梯必须稳固,并设置栏杆和安全网,夜间应有足够亮度的照明,两舷可能影响他船、码头或人员上下的出水口应加盖复罩。
第二十三条 除紧急情况外,禁止船舶在锚地之外的水域锚泊。200总吨以下船舶在东港区四号、五号灯浮标连线以东水域锚泊时,应在距各专用码头岸壁200m之外锚泊。第二十四条 船舶必须按主管机关核准的泊位停靠。除进行供水、供油或特殊情况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船舶之外,500总吨及以上船舶不得并靠码头;其它船舶并靠码头,其并靠总宽度不得超过30m。
第二十五条 船舶靠码头时,泊位长度不得小于靠泊船舶总长度的120%,码头带缆人员应听从靠离泊船舶的船长、引航员指挥。码头设施不得影响船舶安全靠离。
第二十六条 在本港闲置和越冬的船舶,应经主管机关批准,并按规定留有船员值班,做好防火、防风、防冻工作。第二十七条 船舶、设施在本港进行下列事项,应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一、拆修锅炉、主机、锚机、舵机、电台、舷外养护作业;
二、烧焊或明火作业;
三、试车、试航、试笛,校正磁罗经和测向仪;
四、放艇(筏)进行救生演习;
五、薰蒸。
第三节 信号与通信
第二十八条 船舶与本港烟台山信号台之间呼叫和通话使用甚高频无线电话第九频道,信号台在该频道保持昼夜守听。
第二十九条 凡装有甚高频无线电话的船舶进出东、西港区、靠离专用码头或在港内移泊,应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第九频道向信号台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行动。如船舶在其申请获准20min后尚未行动,原已获准的信号自动撤消。第三十条 船舶因甚高频无线电话故障,不能使用甚高频无线电话通信时,可使用灯光信号与信号台通信。
禁止船舶使用声号申请信号。
第三十一条 未装有甚高频无线电话的船舶进出东、西港区或在港内移泊,不需向信号台申请,但必须严格遵守本港有关航行规定,注意船舶动态,加强了望,谨慎驾驶。第三十二条 信号台批准船舶进出港或移泊的申请后,在烟台山灯塔上日间用旗号,夜间用灯号显示下列相应信号:
一、绿色旗号或绿色灯号表示船舶可进、出东港区或在东港区内移泊;
二、红色旗号或红色灯号表示船舶可进、出西港区或在西港区内移泊;
三、上绿下红的旗号或灯号表示批准船舶同时进出东西港区、或分别在东西港区内、或在两港区之间移泊。
第三十三条 本港风力超过六级时,信号台不显示第三十二条所规定的旗号。第三十四条 船舶使用甚高频无线电话与其他单位通信,应首先在第十六频道呼叫“烟台话台”,再按话台指定的频道通话。
第三十五条 在本港航行船舶应在甚高频无线电话第六频道守听;锚泊船舶应在甚高频无线电活第十六频道守听。本港风力超过七级时,所有在港停泊船舶都应在甚高频无线电话第十六频道昼夜守听。
第三十六条 除遇险或紧急情况外,未经主管机关批准,船舶在港内不得使用无线电中、短波发射装置、火箭(火焰)信号、信号枪。
第三十七条 严禁船舶使用甚高频无线电话谈论与正常业务无关的内容。
第三十八条 军事船舶进出本港的信号管理,按主管机关与有关部队之间的协议执行。第三章 安 全 保 障 第一节 交 通 环 境
第三十九条 在本港进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附具有关批文和资料,向主管机关申请核发“施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第四十条 未经主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本港设置海产养殖设施或从事其它有碍船舶航行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一条 各码头和航道的所有人,每年应向主管机关报送一次所属码头、航道的最新资料,其内容应包括:航道、回船区、船槽的水深、宽度和助(导)航标志等情况。第四十二条 除三类疏浚物倾倒区外,本港其它水域禁止船舶倾倒疏浚物。第四十三条 船舶发生交通事故,有沉没或其它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危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驶离水道、航道或其它主要通航区域。第四十四条 在本港从事旅游业的船舶,必须向主管机关申请旅游航线,并严格执行主管机关会同烟台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旅游船、渡船、交通船(艇)管理的规定》。第四十五条 在本港从事下列活动,必须事先向主管机关申请发布航行通告或航行警告:
一、水上水下施工作业;
二、划定、改动或撤销抛泥区、水产养殖区、水上娱乐区;
三、设置、变更或拆除助航标志或导航设施;
四、其它影响海上航行和作业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六条 禁止在港口生产、水上交通水域内进行捕捞、潜水赶海、射击、鸣放鞭炮。除经主管机关特准外,禁止船舶、设施靠泊阻浪堤。第二节 航 标 保 护
第四十七条 未经主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港内设置和移动助航标志、导航设施和其它水上专用标志。
第四十八条 航标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应保持航标设施符合国家标准。第四十九条 禁止船舶在各种水上航标和其它专用标志上系泊。第四章 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
第五十条 船舶在本港排放压舱水、洗舱水、舱底水,应提前12h向主管机关书面申请,经监测化验,符合国家有关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方可在指定区域按规定排放。第五十一条 船舶使用消油剂、在港内利用船上焚烧炉焚烧船舶垃圾,应事先申请港务监督批准。
第五十二条 船舶进行油类作业,应提前12h向主管机关书面申请批准。作业前,船与岸或船与船之间应签定书面油类作业协议,对作业中使用的泵压或泵量的确定,以受油方为主,双方须严格执行。
第五十三条 船舶进行油类作业,应采取铺设围油栏及其它有效措施,防止造成水域污染。第五十四条 船舶进行散装油类货物作业,应在主管机关核准的码头或指定的锚地进行。第五十五条 本港对船舶垃圾和废弃物实行强制接收,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每天接收一次,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每两天接收一次。从事接收船舶垃圾的作业单位,必须持有主管机关签发的许可证。
第五十六条 船舶向空气中排放烟尘等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法规规定的排放标准。第五十七条 船舶在本港排放生活污水应符合国家关于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客船、水上定点的旅游设施不得在本港水域排放生活污水。
第五十八条 本港对400总吨以下货船和150总吨以下油船的机舱污水排放系统实行铅封制度。
船舶在本港清除残余油类或含油污水,必须经主管机关批准,并由指定的单位进行。第五十九条 船舶在本港进行坞修、拆解,应提前将防止污染水域的措施书面报送主管机关核准。
第六十条 本港配备的水上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设备,须经主管机关核发许可证后,方能投入使用,并接受监督检查。第六十一条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同时迅速向主管机关报告,并应在24h之内向主管机关递交报告书。报告书内容应包括:发生时间、地点、范围或数量、气象水文情况、事故经过、原因、损害及采取的措施。
第六十二条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与岸上应急计划的衔接,服从主管机关的协调和指挥。第五章 危险货物运输
第六十三条 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本港,应向主管机关办理危险货物申报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进出港口、装载、起卸或过境。从本港出运的危险货物,发货人应向主管机关办理危险货物安全适运申报手续。
第六十四条 初次经本港进、出口大宗散装液态化学危险品、液化气体危险品,其货主或托运人,应提前30天向主管机关办理申报手续。
第六十五条 船舶载运爆炸品、液化气体危险品、闪点在23℃以下的液态化学危险品以及放射性物品,进港靠泊和作业应在白天进行,其停靠的相邻泊位不得停靠其它船舶,并应于作业前24h书面向主管机关申请现场监视。
第六十六条 船舶装卸散装液态化学、液化气体危险品或石油类物质,应在专用码头进行。第六十七条 装卸危险货物的码头,应经主管机关许可,并按主管机关的要求划定安全作业区,配备安全防护、消防、防污染、通信、照明等设备及工属具,制定安全作业规程和应急防范措施。
第六十八条 客船、客渡船严禁载运危险货物。第六十九条 船舶装卸危险货物,码头作业单位应凭据主管机关签发的《船舶装载危险货物准单》组织作业,并应在作业前报告主管机关。第六章 交 通 事 故
第七十条 船舶、设施在本港发生海上交通事故,应立即向主管机关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装载、损失情况、事故原因及救助要求,在24h内向主管机关递交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并接受调查处理。
第七十一条 船舶、设施在本港以外水域发生海上交通事故,如第一个抵达港是本港,应在抵港后48h内向主管机关递交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并接受调查处理。第七章 处罚 第七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船舶、设施、有关单位和人员,主管机关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七十三条 受到处罚的当事人对主管机关所给予的处罚不服的,可以在自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申请主管机关的上级机关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愈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主管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四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烟台港及其附近水域是指下列四点连线以内水域: 1.芝罘岛的西北角
2.37°44′55″N,121°20′30″E 3.37°44′55″N,121°38′45″E 4.养马岛的东北角
第一引航检疫锚地是指下列四点连线以内水域: 1.37°34′54″N,121°24′44″E 2.37°34′54″N,121°26′44″E 3.37°33′54″N,121°26′44″E 4.37°33′54″N,121°24′44″E
第二引航检疫锚地是指下列四点连线以内水域: 1.37°40′30″N,121°29′15″E 2.37°40′30″N,121°31′45″E 3.37°39′00″N,121°31′45″E 4.37°39′00″N,121°29′15″E 油轮过驳锚地是指下列四点连线以内水域: 1.37°38′50″N,121°24′00″E 2.37°38′50″N,121°25′30″E 3.37°38′00″N,121°25′30″E 4.37°38′00″N,121°24′00″E 避风锚地是指下列五点连线以内水域: 1.37°34′32″N,121°27′30″E 2.37°33′42″N,121°28′36″E 3.37°33′08″N,121°30′10″E 4.37°32′29″N,121°29′50″E 5.37°32′29″N,121°27′30″E
三类疏浚物倾倒区为下列四点连线以内水域: 1.37°37′12″N,121°31′45″E 2.37°38′06″N,121°31′45″E 3.37°38′06″N,121°33′15″E 4.37°37′12″N,121°33′15″E
东水道航路北边线是下列三个地理位置的连线: 1.沙尾灯浮标
2.37°32′28″N,121°32′55″E 3.37°33′34″N,121°38′45″E
东水道航路南边线是下列三个地理位置的连线: 1.烟台山灯塔 2.37°31&p
第三篇:地方海事处防治船舶污染水域工作总结
地方海事处防治船舶污染水域工作总结
区交通运输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污染防治,保障渡口、码头及周边水环境安全,提升水环境质量,我处积极开展辖区内环境污染治理。现将2014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宣传,造氛围。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上级关于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强调做好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由海事处印制关于船舶码头污染防治的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辖区船舶及渡口码头,让广大业主提高做好船舶码头防污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抓责任,重落实。
**区地方海事处成立由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牵头海事、航务、船检的三个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分工,海事股负责辖区所有流动船舶的污染防治工作,航务股负责辖区所有渡口码头人行桥的污染防治工作,船检股负责辖区船舶防污装置的整改和检验把关工作。
三、抓排查,清底数。
各片区按照职责展开了全面排查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对各片区船舶码头进行了逐一排查,认真做好了检查记录,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本辖区在船舶码头防污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打好了船舶污染整治工作基础。
四、抓执法,求实效。
我处执法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辖区船舶防污证书文书、船舶防污染设施设备配备和船舶、码头作业活动污染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业主及时整改,并进行了严肃处理。
五、抓台账,求规范。
制定完善了相关记录台账,对检查记录、隐患登记薄、处罚案卷文书等做到了详细、规范。
六、抓考核,重奖惩。
我处将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港航处职工日常工作考核机制中,与工作性津补贴挂钩,每季度实行了考核评分,按照工作制度严格奖惩,促进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市**区地方海事处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名
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25号)
文
号: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25号 发布机构:交通运输部
发文日期:2016年01月21日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部部门规章
索 引 号:2016-00039 主 题 词: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2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已于2015年12月15日经第2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杨传堂 2015年12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保护内河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域环境,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处置、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管理。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管辖区域内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五条 中国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经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其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外国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经船旗国政府或者其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船舶经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可以免除配备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装置的,应当在相应的船舶检 验证书中予以注明。
第六条 船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要求,具备并随船携带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证书、文书。
第七条 船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船舶防污染程序和要求,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持有有效的适任证书和合格证明。
从事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作业人员进行防治污染操作技能、设备使用、作业程序、安全防护和应急反应等专业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关防治污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 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水上修造、水上拆解、打捞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和器材,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同一港口、港区、作业区或者相邻港口的单位,可以通过建立联防机制,实现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和器材的统一调配使用。
港口、码头、装卸站应当接收靠泊船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船舶污染物。从事船舶水上修造、水上拆解、打捞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处理船舶修造、打捞、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第九条 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油驳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非油驳的拖驳船队应当制定《船上油污应急计划》。150总吨以下油船应当制定油污应急程序。
150总吨及以上载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制定《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应急计划》和货物资料文书,明确应急管理程序与布置要求。
400总吨及以上载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可以制定《船上污染应急计划》,代替《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应急计划》和《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针对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制定运输船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为运输船舶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以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制定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并做好记录。
第十条 依法设立特殊保护水域涉及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应当事先征求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并由海事管理机构发布航行通(警)告。设立特殊保护水域的,应当同时设置船舶污染物接收及处理设施。
在特殊保护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应当遵守特殊保护水域有关防污染的规定、标准。
第十一条 船舶或者有关作业单位造成水域环境污染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污染损害赔偿责任。
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投保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或者取得财务担保。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单证或者财务担保证明的副本应当随船携带。
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中国籍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和互助性保险机构投保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船舶污染事故引起的污染损害赔偿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海事管理机构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一方中途退出调解的,应当及时通知海事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终止调解,并通知其他当事人。
调解成功的,由各方当事人共同签署《船舶污染事故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或者在3个月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终止调解。
第三章 船舶污染物的排放和接收
第十三条 在内河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和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向内河水域排放污染物。不符合排放规定的船舶污染物应当交由港口、码头、装卸站或者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
禁止船舶向内河水体排放有毒液体物质及其残余物或者含有此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者其他混合物。
禁止船舶在内河水域使用焚烧炉。
禁止在内河水域使用溢油分散剂。
第十四条 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油驳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非油驳的拖驳船队应当将油类作业情况如实、规范地记录在经海事管理机构签注的《油类记录簿》中。
150总吨以下的油船、油驳和400总吨以下的非油船、非油驳的拖驳船队应当将油类作业情况如实、规范地记录在《轮机日志》或者《航行日志》中。
载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应当将有关作业情况如实、规范地记录在经海事管理机构签注的《货物记录簿》中。
船舶应当将使用完毕的《油类记录簿》《货物记录簿》在船上保留3年。
第十五条 船长12米及以上的船舶应当设置符合格式要求的垃圾告示牌,告知船员和旅客关于垃圾管理的要求。
1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以及经核准载运15名及以上人员且单次航程超过2公里或者航行时间超过15分钟的船舶,应当持有《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和海事管理机构签注的《船舶垃圾记录簿》,并将有关垃圾收集处理情况如实、规范地记录于《船舶垃圾记录簿》中。《船舶垃圾记录簿》应当随时可供检查,使用完毕后在船上保留2年。
本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船舶应当将有关垃圾收集处理情况记录于《航行日志》中。
第十六条 禁止向内河水域排放船舶垃圾。船舶应当配备有盖、不渗漏、不外溢的垃圾储存容器或者实行袋装,按照《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存放。
船舶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其他危险成分的垃圾排入港口接收设施或者委托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的,应当提前向对方提供此类垃圾所含物质的名称、性质和数量等信息。
第十七条 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并符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有关要求。
第十八条 船舶使用的燃料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鼓励船舶使用清洁能源。
船舶不得超过相关标准向大气排放动力装置运转产生的废气以及船上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第十九条 来自疫区船舶的船舶垃圾、压载水、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应当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进行接收和处理。
第二十条 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在污染物接收作业完毕后,应当向船舶出具污染物接收处理单证,并将接收的船舶污染物交由岸上相关单位按规定处理。
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上应当注明作业双方名称、作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地点,以及污染物种类、数量等内容,并由船方签字确认。船舶应当将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与相关记录簿一并保存备查。
第四章 船舶作业活动的污染防治
第二十一条 从事水上船舶清舱、洗舱、污染物接收、燃料供受、修造、打捞、拆解、污染清除作业以及利用船舶进行其他水上水下活动的,应当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治污染措施。
船舶在港从事前款所列相关作业的,在开始作业时,应当通过甚高频、电话或者信息系统等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作业时间、作业内容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 托运人交付船舶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的,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确保货物状况符合船舶载运要求和防污染要求,并在运输单证上注明货物的正确名称、数量、污染类别、性质、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内容。
曾经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空容器和空运输组件,在未彻底清洗或者消除危害之前,应当按照原所装货物的要求进行运输。
交付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质不明的货物,货物所有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机构进行货物污染危害性评估分类,确定安全运输条件,方可交付船舶载运。
第二十三条 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应当具备与所载货物危害性质相适应的防污染条件。
船舶不得载运污染危害性质不明的货物以及超过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单船限制性数量要求的危险化学品。
第二十四条 船舶运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等货物的,应当采取封闭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从事前款货物的装卸和过驳作业,作业双方应当在作业过程中采取措施回收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十五条 从事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作业的,作业双方应当在作业前对相关防污染措施进行确认,按照规定填写防污染检查表,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防污染措施。
第二十六条 船舶从事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水上过驳作业时,应当遵守有关作业规程,会同作业单位确定操作方案,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管系及设备,按照规定填写防污染检查表,针对货物特性和作业方式制定并落实防污染措施。
第二十七条 船舶进行下列作业,在长江、珠江、黑龙江水系干线作业量超过300吨和其他内河水域超过150吨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应当采取包括布设围油栏在内的防污染措施,其中过驳作业由过驳作业经营人负责:
(一)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装卸和过驳作业,但船舶燃油供应作业除外;
(二)比重小于1(相对于水)、溶解度小于0.1%的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装卸和过驳作业;
(三)其他可能造成水域严重污染的作业。
因自然条件等原因,不适合布设围油拦的,应当采取有效替代措施。
第二十八条 从事船舶燃料供应作业的单位应当建立有关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配备足够的防污染设备、器材和合格的人员。
从事船舶燃料供受作业,作业双方应当在作业前对相关防污染措施进行确认,按照规定填写防污染检查表,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防污染措施。
第二十九条 从事船舶燃料供受作业的水上燃料加注站应当满足国家规定的防污染技术标准要求。
水上燃料加注站接受燃料补给作业应当按照污染危害性货物过驳作业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条 水上船舶修造及其相关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应当及时清除,不得投弃入水。
船舶燃油舱、液货舱中的污染物需要通过过驳方式交付储存的,应当遵守污染危害性货物过驳作业管理要求。
船坞内进行的修造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进行坞内清理和清洁,确认不会造成水域污染后,方可沉坞或者开启坞门。
第三十一条 从事船舶水上拆解的单位在船舶拆解作业前,应当按规定落实防污染措施,彻底清除船上留有的污染物,满足作业条件后,方可进行船舶拆解作业。
从事船舶水上拆解的单位在拆解作业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船舶拆解现场,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船舶拆解产生的污染物。
禁止采取冲滩方式进行船舶拆解作业。
第五章 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第三十二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十三条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应当立即就近向海事管理机构如实报告,同时启动污染事故应急计划或者程序,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在初始报告以后,船舶还应当根据污染事故的进展情况作出补充报告。
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按规定向上级海事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海事管理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十四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的船舶,应当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的,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可以适当延迟,但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
《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船舶的名称、国籍、呼号或者编号;
(二)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的名称、地址;
(三)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气象和水文情况;
(四)事故原因或者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五)船上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装载位置等概况;
(六)事故污染情况;
(七)应急处置情况;
(八)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情况。
第三十五条 船舶有沉没危险或者船员弃船的,应当尽可能地关闭所有液货舱或者油舱(柜)管系的阀门,堵塞相关通气孔,防止溢漏,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装载位置等情况。
第三十六条 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内河水域污染的,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及时消除污染影响。不能及时消除污染影响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清除、打捞、拖航、引航、过驳等必要措施,发生的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依法应当承担前款规定费用的船舶及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在开航前缴清相关费用或者提供相应的财务担保。
第六章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第三十七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依照下列规定组织实施:
(一)重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由交通运输部组织调查处理;
(二)重大船舶污染事故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组织调查处理;
(三)较大船舶污染事故由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或者省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四)一般等级及以下船舶污染事故由事故发生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较大及以下等级的船舶污染事故发生地不明的,由事故发现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或者事故发现地跨管辖区域或者相关海事管理机构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级海事管理机构确定调查处理机构。
第三十八条 事故调查机构应当及时、客观、公正地开展事故调查,勘验事故现场,检查相关船舶,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应当由至少两名调查人员实施。
第三十九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事故调查机构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相应的证书、文书、资料。
第四十条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的证据种类包括:
(一)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二)证人证言;
(三)当事人陈述;
(四)鉴定意见;
(五)勘验笔录、调查笔录、现场笔录;
(六)其他可以证明事实的证据。
第四十一条 船舶造成内河水域污染的,应当主动配合事故调查机构的调查。船舶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资料,不得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妨碍调查取证。
船舶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提供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应当是原件原物,不能提供原件原物而提供抄录件、复印件、照片等非原件原物的,应当签字确认;拒绝确认的,事故调查人员应当注明有关情况。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的,事故调查机构可以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开展船舶污染事故协查:
(一)污染事故肇事船舶逃逸的;
(二)污染事故嫌疑船舶已经开航离港的;
(三)辖区发生污染事故但暂时无法确认污染来源,经分析过往船舶有事故嫌疑的。
第四十三条 事故调查处理需要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技术鉴定或者检验、检测的,事故调查机构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要求的机构进行。
第四十四条 事故调查机构应当自事故调查结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制作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当事人。
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
自海事管理机构接到船舶污染事故报告或者发现船舶污染事故之日起6个月内无法查明污染源或者无法找到造成污染船舶的,经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终止事故调查,并在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中注明终止调查的原因。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船舶超过标准向内河水域排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
(二)船舶超过标准向大气排放船舶动力装置运转产生的废气;
(三)船舶在内河水域排放有毒液体物质的残余物或者含有此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及其他混合物;
(四)船舶在内河水域使用焚烧炉;
(五)未按规定使用溢油分散剂。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船舶未按规定如实记录油类作业、散装有毒液体物质作业、垃圾收集处理情况的;
(二)船舶未按规定保存《油类记录簿》《货物记录簿》和《船舶垃圾记录簿》的;
(三)船舶在港从事水上船舶清舱、洗舱、污染物接收、燃料供受、修造、打捞、污染清除作业活动,未按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的。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等作业活动的单位未按规定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和器材的;
(二)从事水上船舶清舱、洗舱、污染物接收、燃料供受、修造、打捞、污染清除作业活动未遵守操作规程,未采取必要的防治污染措施的;
(三)运输及装卸、过驳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等货物,船舶未采取封闭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装卸和过驳作业双方未采取措施回收有毒有害气体的;
(四)未按规定采取布设围油栏或者其他防治污染替代措施的;
(五)采取冲滩方式进行船舶拆解作业的。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从事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未组织本单位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
(二)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未按规定向船方出具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的;
(三)从事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过驳作业的,作业双方未按规定填写防污染 检查表及落实防污染措施的。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船舶未遵守特殊保护水域有关防污染的规定、标准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船舶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载运污染危害性质不明的货物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对船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未按规定报告的或者未按规定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海事管理机构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违法失职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有毒液体物质,是指排入水体将对水资源或者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或者对合法利用水资源造成损害的物质。包括在《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的第17或18章的污染种类列表中标明的或者暂时被评定为X、Y或者Z类的任何物质。
(二)污染危害性货物,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入水体,会损害水体质量和环境质量,对生物资源、人体健康等产生有害影响的货物。
(三)特殊保护水域,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划定并公布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资源保护区、旅游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别保护的水域。
(四)水上燃料加注站,是指固定于某一水域,具有燃料储存功能,给船舶供给燃料的趸船或者船舶。
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有关界河水域防治船舶污染的规定与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公约、协定不符的,适用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公约、协定。
防治军事船舶、渔业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不适用本规定。
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2005年8月20日以交通部令2005年第11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天津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监督管理办法(定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 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天津水域环境和资源,防治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造成水域污染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和我国批准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管辖水域(下称“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船舶(下称“船舶”)及其他影响水域环境的活动。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下称“主管机关”)主管所辖水域内防治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下属各海事处、海上巡查执法支队,依照各自职责权限,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内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船舶管理与文书审批
第一节
船舶管理
第四条
船舶应遵守海上交通安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在水域内发生碰撞、搁浅、火灾、爆炸等海难事故,造成水域环境污染。
第五条
禁止任何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违反规定向水域排放污染物、废弃物和压载水、含油污水、洗舱水、生活污水或船舶垃圾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禁止船舶在水域内使用油水分离设备处理船舶含油污水。第六条
主管机关根据《交通部渤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程序规定》,对相应船舶的排污设备实施铅封管理。
第七条
船舶和码头经营人从事散装油类或散装有毒液体物质作业,所配臵的装卸管系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遵守操作规程,落实有效的防污措施,防止造成水域环境污染。
第八条
凡总长为12米及以上的国际航线船舶(含港澳航线)应张贴或悬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监制的垃圾公告标牌,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4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线船舶应至少于船员餐厅及主甲板两舷梯口三处配备铜质标牌;经核定可载运15人及以上的国际航线的船舶应于每个餐厅及有旅客活动的每层甲板两舷处配备铜质标牌;
(二)400总吨及以上和经核定可载运15人及以上的港澳航线船舶至少配备两块硬塑质标牌,并臵于两侧外走廊;
(三)高速客船应在每一客舱内配备一块铜质标牌。
第九条
船员应当持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规则要求的有效适任证书和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熟悉所在船舶防污染设备及操作规程。
第二节
船舶文书及审批
第十条
船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配备相应的防污染文书:
(一)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应配备有《油类记录簿》和《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二)400总吨及以上和经核定可载15人及以上航行国际航线的船舶(含港澳航线的船舶),应配备有《垃圾记录簿》和《船舶垃圾管理计划》;
(三)国际航线船舶应持有《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国内航线船舶应持有《防止油污证书》;
(四)载运2000吨以上散装货油的国际航线船舶应持有《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配有原油洗舱设备的油船,应备有《原油洗舱设备和操作手册》;
(五)载运散装液体化学危险品的船舶应持有相应的《散装危险化学品适装证书》或《防止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证书》,及《货物记录簿》、《程序和布臵手册》、《装载和稳性资料手册》;
(六)载运散装液化气体的船舶应持有《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适装证书》或《散装运输液化气体适装证书》,及《装载和稳性资料手册》;
(七)按规定应持有的其它防污染证书或文书。
第十一条
本港籍船舶按规定要求需配臵船舶防污染文书的,应向主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及《船舶国籍证书》复印件,并分别按相应规定要求附送下列资料:
(一)《船上油污应急计划》文本三份,《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复印件一份;
(二)《船舶垃圾管理计划》文本一份;
(三)经由主管机关认可的保险机构出具的有效保险证明书一份,并应在其“保险类别”栏中注明“油污和其他保赔责任险”;
(四)《程序与布臵手册》文本,及与其航线相适的《散装危险化学品适装证书》或《防止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证书》复印件、《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副本各一份。
第十二条
主管机关应在本条规定的工作日内将前条审核结果通知申请人。对未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一)《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程序与布臵手册》20个工作日;
(二)《船舶垃圾管理计划》10个工作日;
(三)《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7个工作日。第三章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与应急反应及损害赔偿
第一节
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第十三条
船舶发生或造成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当事人应立即向主管机关报告,并及时向主管机关提交污染事故报告书,接受调查处理。
污染事故报告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船舶或者设施的名称、呼号或者编号、国籍、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名称及地址;
(二)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和水文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经过及原因;
(四)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或预估数量及污染范围;
(五)已经采取或准备采取的清除污染措施及污染控制情况;
(六)援助或者救助要求等。
船舶在初始报告以后,应当根据事故的进展情况作出进一步补充报告。第十四条
主管机关接到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派员赶往现场,并依法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取证。
第十五条
船舶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失的,主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应当吸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并听取其意见。
第十六条
接受主管机关调查取证的有关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据,不得谎报、隐瞒或毁灭证据。
第十七条
主管机关应当在污染事故调查取证结束后30日内,依据调查事实和证据作出调查结论,并书面告知污染事故当事人。
主管机关应依法对污染事故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
发生污染事故或违章排污的船舶被处以行政处罚或需负担清除、4 赔偿等经济责任的,应当在开航前办妥缴纳手续或有关财务担保手续。
第二节
船舶污染应急反应
第十九条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应立即按船上污染应急程序,采取消除或减轻污染损害的措施。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如须弃船,应尽可能在弃船前将船上各舷外排放口堵死或关紧相应的阀门,并及时将船上污染物的留存位臵、种类、数量等情况报告主管机关。
第二十条
主管机关接到污染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评估,并在必要时组织开展应急反应行动。
主管机关负责统一指挥本水域船舶污染应急计划的实施。第二十一条
应急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一)主管机关负责组织编制所辖水域污染应急计划,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备案,并负责实施;
(二)各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其所辖区域内污染应急预案的实施;
(三)散装液货码头、装卸站应编制与其所装卸货品相适应的污染应急计划,报主管机关备案,并负责实施。
第二十二条
船舶污染损害程度尚不致启动《天津海域污染应急计划》的情况下,污染责任人可直接或通过其所属船公司或代理人(包括船舶代理人和通讯代理人)或主管机关联系本港具有一定清污能力的船舶污染应急作业单位(下称“应急作业单位”),签订应急作业协议或合同,由此产生的费用,由污染责任人与应急作业单位自行协商解决。
主管机关对清污过程及效果实施监督,但在污染责任人清污能力明显不足或其行动过于迟缓或污染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水域严重污染损害,主管机关将依法采取减少或避免污染损害的强制性措施,由此产生的费用,由污染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
应急作业单位应根据船舶和港区特点,结合本单位能力,制定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并按应急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定期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提高应急能力。
应急作业单位还应至少具备以下作业条件:
(一)适用于港区水域的400米及以上围油栏;
(二)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仪1台;
(三)便携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臵1台;
(四)溢油机械回收装臵1台;
(五)高温、高压冲洗装臵1台;
(六)应急卸载泵浦及软管;
(七)防爆型通讯和照明设备;
(八)槽罐车或陆上临时存储设备;
(九)消油剂、吸油毡各300公斤;
(十)运输车辆;
(十一)清污作业船、艇2艘;
(十二)具有陆上处理污染物的相应能力及其他应急辅助设备、器材和材料。第二十四条
应急反应行动中,污染责任人与应急作业单位均承担清污行动的记录与证据的收集责任。
第二十五条
船舶污染应急作业过程中,确需使用化学溢油分散剂的,应急作业单位、船舶或其代理人应事先向主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并应事后及时向主管机关提交化学溢油分散剂使用情况报告。
递交书面申请时,还应附送下列资料:
(一)拟使用化学溢油分散剂的品种、型号及使用说明材料;
(二)说明污染情况和化学溢油分散剂的使用理由、时间、区域、方法、计划用量、效果预测;
(三)大量使用时,还应提供有关专家或相关人员的评估意见。主管机关经审查,认为满足下列条件应予批准:
(一)已被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认可;
(二)使用条件及方法符合《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GB18188.2-2000)》规定;
(三)化学溢油分散剂的使用应与处理的溢油相当。
第三节
船舶污染损害赔偿
第二十六条
船舶污染损害索赔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损害是由污染引起的;
(二)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二)预防措施所涉及的费用是合理的。
第二十七条
因船舶污染对水产、旅游、海洋生态、海洋保护区造成损失的,船舶所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并承担应急救助、污染清除等措施的费用以及实施该措施造成的新的灭失或损害所应承担的费用。
第二十八条
索赔双方当事人申请主管机关调解的,应向主管机关提交调解申请书,并负责提供详实确凿的证据。
第四章
船舶防污染作业活动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九条
船舶防污染作业单位(下称“作业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作业能力,并向主管机关备案,取得主管机关颁发的《船舶防污染作业单位备案证明》(见附件)后,方可从事船舶防污染作业活动。
作业单位向主管机关备案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二)固定办公场所证明材料;
(三)安全与防污染作业管理制度和现场操作规程;
(四)污染应急处臵方案。
第三十条
作业单位的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门培训,掌握船舶防污染与应急反应方面知识,由主管机关考核或评估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明文件。
第三十一条
船舶需进行行政许可作业活动的,应直接或通过其代理人事先向主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附送安全与防污染作业操作程序和应急处臵措施。
主管机关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对未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
申请中所涉作业单位、地点、方式或船舶代理人发生变化时,船舶或作业单位应于作业前将变更信息报告主管机关,并办理相应地变更手续。
第三十二条
主管机关发现作业单位在从事防污染作业活动中,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或造成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将停止其相关作业活动,直至达到主管机关规定要求。
第三十三条
来自有疫情港口的船舶的垃圾、压载水、洗舱水,应在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在本港进行处理。
第二节
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排放及清(洗)舱作业管理
第三十四条
船舶应委托经主管机关备案的作业单位接收残余油类物质或进行清(洗)舱作业。
接收残余油类物质的作业单位应至少具备以下备案条件:
(一)专用的接收船,槽罐车;
(二)确保船岸之间联络畅通的通讯设备;
(三)合格的软管,并提供软管的试验报告;
(四)专用泵;
(五)吸油毡至少300公斤;
(六)消油剂100公斤以上;
(七)其它作业辅助器材或材料;
(八)提供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厂、站(下称“污水处理厂”)签订的处理有效协议,证明具有陆上含油污水的处理能力。
从事清(洗)作业的单位除满足前款规定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仪;
(二)防爆型通讯和照明设备;
(三)作业人员穿戴的防静电服;
(四)防静电和防止产生火花的机具。
第三十五条
船舶提交排放残余油类物质或进行清(洗)舱作业申请时,还应附送相应的安全与防污染作业操作和应急处臵措施,以及作业单位备案证明等资料。
第三十六条
船舶应在经主管机关批准的有效时限内,进行残余油类物质排放作业或清(洗)舱作业。
作业时,作业双方应至少遵守下列要求:
(一)作业开始前,船舶和作业单位应备妥防污器材,采取防污措施,并在商妥泵的压力、排量、启动与停止信号等事项后,向主管机关报告具体的作业时间、地点、接收设施名称等情况,以备主管机关现场督查;
(二)清(洗)舱作业前必须按规定程序测毒、测爆,并确认具备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进行;
(三)作业过程中,船舶及作业单位应认真执行所建立的各项安全和防污染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四)作业结束后,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彻底清除管线内存油,拆卸作业管线后立即用法兰盲封,并清理作业现场;
(五)现场负责人应坚守岗位,保持通讯联络,防止油类物质进入水域。第三十七条
作业完毕后,作业单位应报告主管机关,并如实向船方出具《残油接收报告》后,将所接收的船舶含油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得造成陆上污染。
第三十八条
船舶需主管机关出具《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的,应向主管机关提交以下资料:
(一)经主管机关批准的作业申请书;
(二)作业单位出具的《残油接收报告》;
(三)《油类记录簿》;
(四)主管机关认为必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十九条
作业单位应于每月十日前向主管机关报送上月作业情况的说明和残余油类物质处理情况的报表。
第三节
船舶垃圾接收作业管理
第四十条
船舶应将其产生的垃圾装于密封良好的器具中。对含有毒有害或其它危险成份的船舶垃圾,应加以标识后,严格与其它垃圾分开收集与存放,并放臵在通风良好的半遮蔽场所。
禁止船舶或作业单位将盛装船舶垃圾的器具悬挂于舷外,或存放在码头、岸边。
第四十一条
船舶应委托经主管机关备案的作业单位接收船舶垃圾。接收船舶垃圾的作业单位应至少具备以下备案条件:
(一)张贴有“垃圾接收车”标记的专用接收车辆或船舶;
(二)适合盛装、搬运垃圾的专用器具;
(三)提供与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垃圾转运站或处理场(下称“垃圾处理场”)签订的垃圾处理有效协议,证明具有陆上垃圾处理能力。
第四十二条
船舶进行垃圾处理作业时,作业双方应至少遵守下列要求:
(一)作业前,船舶或作业单位应说明或了解垃圾处理或接收注意事项;
(二)作业中,船舶与接收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垃圾污染船舶甲板、码头或水域;
(三)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向船方出具船舶垃圾接收证明,并由船方签字确认。
第四十三条
作业完毕后,船舶应在《垃圾记录簿》或其他规定的相应船舶文书中如实记录。
第四十四条
作业单位应及时接收船舶垃圾,并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不得任意倾倒。
第四十五条
作业单位应于每月十日前向主管机关报送上月船舶垃圾接收作业情况报表。
第四节
船舶供受油作业管理
第四十六条
船舶应委托经主管机关备案的作业单位供应船舶燃润油。供应船舶燃料油的作业单位应至少具备以下备案条件:
(一)提供有关部门签发的成品油批发经营批准证书,证明具有成品油经营能力;
(二)提供供油船有效船舶登记证书及相关文书复印件,证明船舶等级和可盛载油品的种类;
(三)具有供油船停靠使用的油品专用码头;
(四)具有供油船加载油品使用的专用储罐及输油管线;
(五)合格的软管,并提供软管的试验报告;
(六)确保作业双方联络畅通的通讯设备;
(七)供油船上经常保持有至少50公斤以上的吸油毡、消油剂及其他防污染器材;
(八)供油船应当参加船舶油污保险。
第四十七条
禁止作业单位使用车辆为船舶加装燃料油(润滑油除外)。如需临时使用车辆的,应于作业前24小时报主管机关备案,取得临时备案证明后,方可作业。
第四十八条
作业单位应于供油作业前12小时向主管机关报告作业计划,计划内容包括供油船(车)名称(牌照号)、受油船船名、油品种类和数量、作业时间和地点、作业现场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等事项。
作业单位所报计划内容发生变化时,应于作业前将变更信息报告主管机关,并以电话、传真等形式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十九条
作业前,作业双方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测量受油舱、柜存油量,确认加载顺序及数量;
(二)检查作业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状态和可靠性,并在相应的部位准备好消防和防污器材,检查所有作业相关阀门是否处于正确的开启或关闭位臵;甲板泄水孔是否已堵塞;甲板透气管是否通畅,并在透气管处放臵盛油器和吸油材料;
(三)确定作业计划和操作程序、人员安排及通信联络、初始和最大的泵压及泵量、溢油应急处臵措施和报告程序及有关注意事项;
(四)严格按照《供、受油作业安全检查表》规定的内容逐项核实并签字确12 认。
第五十条
作业中,作业双方现场负责人应坚守岗位,随时保持信息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业方案或应急措施。
如遇恶劣天气,影响作业安全或可能引发船舶污染事故,应立即停止作业。第五十一条
作业结束后,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彻底清除管线内存油,拆卸作业管线后立即用法兰盲封,并清理作业现场。
第五十二条
作业完毕后,船舶应在《油类记录簿》或其他规定的相应船舶文书中如实记录。
第五节
废钢船拆解作业管理
第五十三条
本港海河沿岸及其水域禁止设臵拆船厂。拟设臵拆船厂(点)的单位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臵拆船厂(点)已获有关部门批准;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已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配备至少有200米围油栏、300公斤吸油毡、100公斤消油剂以及其它拆船作业必备的防污设备和器材;
(四)具有或提供材料证明具有船舶清(洗)舱作业、船舶污染物、废弃物、船舶垃圾接收、处理的能力。
第五十四条
废钢船在交接前,船舶或其所有人应向主管机关填报《废钢船污染物质报告书》。
第五十五条
废钢船冲滩前,拟拆船作业单位应向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以下资料:
(一)《废钢船登记证书》及有关的船舶文书和航海图书、图纸和资料;
(二)设臵拆船厂(点)的批准文书及《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冲滩方案及拆船作业计划;
(四)拆解作业安全与防污染措施;
(五)废钢船如为液货船,还应提交液货舱清洗、测爆合格报告。主管机关应在7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对未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
第五十六条
作业前,拆船人应在废钢船周围水域布放围油栏,并按本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清除和接收船上的残油、含油污水及其他污染物。
第五十七条
作业中,拆船人应遵守以下要求:
(一)未清洗干净的船舱和油柜必须拖至岸上拆解;
(二)不得将拆下的船舶机件投弃或存放水中;
(三)将产生的电石渣、废液和垃圾及时收集处理,不得投入水中;
(四)拆解制冷设备时,应采取妥善措施,防止制冷剂泄漏。
第五十八条
废钢船拆解完毕,拆船人应当及时清理拆船现场,保证水面和岸边清洁,并报告主管机关。
第六节
压载水和洗舱水排放作业管理
第五十九条 船舶货舱压载水、洗舱水应当排放至港口接收设施或按有关规定进行海上排放,禁止向水域排放。
第六十条
船舶提交排放压载水、洗舱水书面申请时,还应分别做出以下书面说明:
(一)压载水的压入时间、地点和舱室位臵,拟排放的时间、地点和预估数量,以及排放管系是否为专用管系等相关内容。对含有或可能含有污染物,应注14 明污染物名称、种类和污染危害性。
(二)洗舱水的排放时间、地点、预估数量和接收设施名称,以及污染物名称、种类和污染危害性。
第六十一条 船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在泵入压载水操作过程中携带和传播有害水生物及病原体。
载运散装液体危险货物的船舶申请洗舱作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办理。
第七节
其它相关作业管理
第六十二条
船舶提交焚烧炉使用申请时,还应附送下列文书资料:
(一)船舶防污染证书;
(二)焚烧炉型式认可证书;
(三)船舶贮存设备不能满足下一航次需要的证明材料。主管机关经审查,认为满足下列条件应予批准:
(一)焚烧物为本船舶产生的生活垃圾或货物残余,且港口不具备相应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
(二)焚烧中不致产生有害气体;
(三)焚烧的地点不影响其他船舶和人员的生产和生活。
第六十三条
船舶提交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甲板申请时,还应就以下情况予以详细说明:
(一)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附着甲板的原因及位臵;
(二)所附着的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的名称、种类及污染危害性;
(三)无法充分回收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理由; 主管机关经审查,认为满足下列条件应予批准:
(一)已对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充分回收或无法回收;
(二)冲洗甲板不会造成明显污染;
(三)水域交换条件许可。
第六十四条
船舶提交舷外拷铲及油漆申请时,还应附送下列资料:
(一)防止拷铲下的锈渣或油漆落水污染的措施;
(二)安全措施,包括安全作业的气象和作业环境条件;
(三)作业计划。
第五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是:
船舶防污染作业活动系指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排放及清(洗)舱作业,船舶垃圾接收,船舶供受油,废钢船拆解,船舶污染应急,船舶压载水和洗舱水排放,船舶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甲板,港区水域内进行舷外拷铲、油漆或使用焚烧炉,以及船舶水上打捞、修造等船舶相关作业。
行政许可作业活动系指在水域内排放残余油类物质、清(洗)舱、压载水和洗舱水排放、使用焚烧炉、冲洗沾有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甲板、水上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的船舶在作业前需申请批准的作业活动。
船舶防污染作业单位系指从事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和接收,或船舶垃圾接收,或船舶供受油,或废钢船拆解作业,或船舶污染应急作业的单位。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15日后生效,并同时废止以下规范性文件:
(一)1992年8月8日发布的《关于修订<天津港务监督防止船舶垃圾污染水域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津海监[92]危字139号);
(二)1995年10月9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天津港务监督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津海监[95]危字228号);
(三)2001年2月14日发布的《关于颁布<天津港务监督船舶残余油类物质清除和接收作业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津海危字[2001]57号);
(四)2001年8月28日发布的《天津港务监督关于加强船舶供受作业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的通知》(津海危字[2001]285号);
(五)2001年11月19日发布的《天津港务监督关于加强天津港南疆石化码头液货船残油、含油污水接收处理管理的通知》(津海危字[2001]4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