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让浮躁心理控制了自己[范文]
别让浮躁心理控制了自己
以下是有效克服浮躁心理的一些建议,供广大学子参考:
1.学习要循序渐进,量身定制一个学习计划,把复杂的学习过程具体化,要明确地知道当前的这个小时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把内容目标具体地融入到每一天、每一小时中。但学习目标应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效率,任务不可过重或过轻,而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2.专心致志学习,深入地思考,做到手脑并用,因为适时的动作参与,可以集中注意力,降低艰辛智力活动的单调感。
3.与同学不作虚荣的名次攀比,但可作实事求是、知己知彼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即“实事求是、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比性和价值。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差不多,否则就无法去比,从而得出的结论就会是虚假的。有了这一条,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甚至不服气的感觉。
4.要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的收获,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得到心理安慰而坚持奋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你所能提高的部分,以此争取得到高一些考分。
5.生活要有规律,劳益结合,松紧有度,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必要的放松和适当的文体活动:睡眠要充足,晚上最晚到11点睡,保证大脑灵活,记忆清晰。
6.遇到心理问题,向家长、同学、老师倾诉,寻求支持和帮助。
另外,要把握好自己高考前的心态,并学会解脱自己,避免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导致自己还没参与竞争就失去了信心。
如果常常出现焦虑不安、不满、自卑、自我否定的心理失衡状态,则可以试用以下几种方法舒缓不良情绪。
1.自我转化法。有些时候,不良情绪是不容易控制的,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
2.自我适度宣泄法。在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甚至可以痛哭一场,求得安慰、疏导和同情。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
3.自我慰藉法。自我慰藉法实质是一种自我辩解的方法。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就可以找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4.松弛练习法。松弛练习法也叫放松练习,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可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见效迅速。
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如(1)腹肌放松,俯卧在地面上,双手撑地,胸上顶、头上抬,尽量去看天花板,把腹肌拉送。(2)慢走3分钟。(3)慢速助跑,跳跃,同时把胸尽可能打开,手伸直放松后摆,脚也伸直放松后摆。(4)伸懒腰及深呼吸也是较好的放松方法。
第二篇:别让心情锁了自己
别让心情锁了自己
什字中小王海霞
生活本身就是就是一种承受,承受痛苦;承受幸福;承受平淡;承受孤独;承受失败;承受责任……更多的是承受爱付出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因为抛下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会更好.太多的任性只会毁掉彼此的信任感,千万别用自己的任性去挑战对方的耐性,最好的脾气也有爆炸的时候,学会收敛,学会自省,别拿自己的赌气给人冷脸看,那样在你的友好档案里将添加一败笔,人生如此的短暂没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有太多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你去珍惜,不要回头看,前面的世界更精彩,前面的步伐更清逸。
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时间就会把自己的任性和往事渐渐冲淡,只留下美好的记忆,还有并肩而走过的灿烂笑容和寂寞黑夜里那份割不断的思念在温暖烛光里摇曳。人生是一个遗憾的过程,稍不经意的一次回眸,满眼往事中最令人难忘和记忆犹新的,注定是曾经有过的遗憾,和那份挥之不去的自责,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遗憾,而忘却了风雨兼程的行旅,所以放下成见,拓宽心怀,用诚挚的眼光和信念坚定自己,用真诚的心感悟彼此,让生活从此充满灿烂和微笑。
人生有好多无奈,当自己改变不了环境时,可以学着悄悄改变自己;当自己改变不了事实时,可以试着改变态度;当自己改变不了过去时,可以用改变现在来证明自己。人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错了的、过去的不必耿耿于怀,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用理智的心态衡定自己,让平平淡淡充实自己的生活。花自飘零水自流,世间事本来就无十全十美之事,何苦庸人自扰呢?错了的就要敢于面对,敢于道歉,用内心的这份真诚,用淡淡的微笑去化解心中那份惆怅。不管怎样,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中的那份情,更不能再输了心情。
第三篇:别让外界腐蚀了自己
别让外界腐蚀了自己
人的一生一开始就不停地追逐,不断地和时间赛跑。在生活中,也始终不能停歇对种种外界的追逐,追逐时间,追逐爱情,追逐金钱,追逐功名利禄。无穷无尽的追逐,不断膨胀的欲望。面对种种的诱惑,让很多人在前进的路上,走上了不归路,走上了犯罪之路,走进了围墙之内。有多少家庭,就在那么一瞬间就再也无法团聚,又有多少人就是在那么一瞬间就再也回不到正常生活的轨迹。在人生的道路上,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静静思考一下,别让外界腐蚀了心灵,腐蚀了自己。这不乏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智者的人生真谛。人的幸福不是取决于你拥有多少金钱、车子、房子,而是来至于一颗安静踏实的心,来自于健康的身体,来至于亲人的一声问候,来至于稻田里稻穗的清香,也来至于每天上下班走在道路两旁的花香。没有前前后后的迷茫,没有左右为难的惶恐,没有担惊受怕的恐惧,没有过去未来的不安定。顶天立地,正气浩然,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宽广如海,和如春风。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让我们远离这社会的浮躁,聆听来至自然的天籁之声,去触摸我们灵魂深处的宁静,别让外界腐蚀了我们心灵。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下,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常常使人的内心变得浮躁,从而使我们变得轻浮、急躁、不安定、不冷静、不踏实,对待生活和事业缺乏执著的精神和持久的耐力,从而使优秀的我们变得平庸、使聪明的人变得愚蠢、使胜利者跌入失败的深渊。如果不加以制止,任由浮躁腐蚀我们的心灵,那么我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便会发生倾斜。它只能带给你缥缈的人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不是好的作为,它只能让你拥有随波逐流的生活。静思后,面对自己的人生,敞开自己的胸怀,回眸自己走过的心路历程,你会发现有很困难、很多事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逾越。只要自己坚定信念,朝着正确的目标迈进。走正路,累了的时候,停下脚步,就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看绿植摇曳;心烦了,就静一静,与花草凝眸,与山水对视;走急了,就缓一缓,和自然对话,和自己微笑。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充实与坚毅,人生变得更真实。
我们不能不承认,当下的世界有太多不完美,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单调的工作内容,有限的生活空间,恶劣生存环境,不断地撞击脆弱的心灵。面对错中复杂的生存环境,有些事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我们喜不喜欢,都要面对。愿意也好,不喜欢也罢,该来的都会来,没有选择,无法逃避。把困难当做人生磨砺的垫脚石,让心灵得到及时的放松,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及时释放。
世间之所以有美,是因为心灵的纯洁,朋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一方净土,好好工作,认真做事,自足常乐,别让外界腐蚀了心灵谭明勇)….(文/
第四篇:别让符号遮蔽了自己
别让符号遮蔽了自己
当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最单纯的存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常常被许多的符号标签了自己。不同的符号来标识人的不同,我们也常常被符号所累。当人被符号所遮蔽的时候,容易忽视人共有的本性,也易忽视自己的存在。找回原来的自己,别让符号遮蔽自己。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并且标签化的时代,我们常常会听到“企业家”,“民工子弟”,“90后”,“残疾人”,“作家”,“海归”,“名流” 这样的标签······各式各样的符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上也存有花样繁多的符号。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符号,这样的符号代表着自己,就像名字,名字或许就代表你。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是这个名字,这样名字就往往让你找不到自己。就比如,我是“90后”,你也是,他也是,有一群人都是“90后”,而这样的符号往往都存在着一个定义:缺少理想,叛逆,功利欲望心强,追星族等等。这样的符号都可能让你或者其他人看不清真正的你,这样的符号就遮住了你本身真正的价值。
中国散文家史铁生,因双腿瘫痪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后又患肾病并发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的透析维持生命。世人给他戴上了“病人”的符号,他并没有怨天怨地,而是继续写作,继续读书。他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患病时候发表的《病隙碎笔》,写出了史铁生生命的状态以及认清楚人生存在的意义,他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至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他用自己的经历引导作者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昏暗的符号下,史铁生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自我,没有被符号蒙蔽,看清了自己。
人们总是喜欢用身份,头衔去标识一个人,当我们利用符号去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忘记他最初的样子,最初的本真的样子。符号让我们渐渐远离人生的本质和目的。不同的符号意味着一个人不同的社会地位,甚至说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你身上的符号。但是任何的符号都要显示出真正的你,不能够让这个符号代替你,不需要躲在这个符号的身后,不要让这个符号蒙蔽了你。
拨开符号的迷雾,你就会发现世界的美,你自己的美。
第五篇:克服浮躁心理
克服浮躁心理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显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绩,又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还有的甚至不知从何下手。现推荐下文,希望同学们从中获益。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其产生原因,在于社会变革期由个人的攀比心理造成,表现为乱碰瞎撞、炒股摸奖、跳槽等等,什么事都干得出,干什么事都无恒心,心急火燎。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浮躁心理主要由心理方面的错误认识引起,因此可以引导其进行自我调适:
1、忌攀比:“人比人,急死人”。当事者通过攀比,产生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
2、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当事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蛊惑的躁动化社会心态驱使下,他们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金钱。但他们的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特别容易陷入由金钱编织的心理误区。
3、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格局,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保持头脑清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泰然处世,杜绝浮躁心理的发生。
在学习中,一部分中学生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 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浮躁心理是当前中学生较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某些学习阶段,甚至成为一些中学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则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拟就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浮躁心理的表现与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经常性的表现为“想不到” “坐不住” “听不进”“忙不停” “长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甚至手足无措,一会儿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课上找各种借口下位子,或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听不进”:觉得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不值一听,或是在哈欠连天,根本不管老师讲什么; “忙不停”:兴头上来时,马上动手去做,乱忙一气,希望“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却常常忙中出乱,甚至殃及他人; “长不了”:在老师批评和考试后,短时间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几天之后,依然故我,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心气浮躁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睡眠障碍、神经紊乱;急功近利会导致心理紧张、烦恼、易怒,减低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浮而不实使学习无法深入,仅局限于表面,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神经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征。
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
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塌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2)家庭教育。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从以下几法入手。
1、立志教育。
教育学生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学生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教师应该告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学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2、习惯教育。
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的计划性,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学生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学生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榜样教育。用榜样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骄不躁,为孩了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反思教育。
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多问自己:我有志向吗?我我这段时间浮躁了吗?在哪些方面浮躁了?接下来怎么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