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1:5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行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行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

第一篇:银行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

银行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变,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正逐步成为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银行同业竞争焦点已由负债市场转向资产市场,积极拓展有效信贷市场成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贷款营销业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

1、全社会资金富余。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增幅高于平均增幅,存差资金、低效无效资金继续呈扩大态势,社会资金总体相对宽松和富余。

2、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幅低于平均增幅;反观信贷市场,贷款增长减缓,信贷有效需求不足。

3、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方面的发展战略、市场策略、客户定位以及营销方式、竞争手段等正逐步趋同,业务推进、市场开拓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贷款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与各行信贷政策趋同、贷款对象集中有关。

4、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变化。近年来,人民银行的职能由原来的以监督控制为主向指导帮助为主转变,在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逐渐放宽信贷政策,要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积极健康的信贷文化。这些变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在法律框架下开展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树立正确贷款营销观念,处理好若干关系

面对信贷买方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复杂多变的市场和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国有商业银行在卖方市场下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已不能适应业务经营的需要。如在信贷营销和业务拓展方面往往根据银行自己的情况出发,不能充分从客户和市场的需要来考虑营销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应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转变观念,逐步摒弃“唯所有制论”、“唯规模论”、“唯抵押担保论”和“信贷零风险论”等信贷经营观念。风险与效益相伴而生,没有无风险的效益,片面强调对风险的回避,就会抑制市场冲动;没有市场冲动,经营就没有生气,就失去活力,就必然丧失取得较好效益的商机;承认合理的信贷风险,才能增强合理的信贷冲动,才能加大加快信贷营销。这些观念的转变,对于形成健康的信贷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价值最大化是一个企业基本的价值理念和最终目标。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就决定其任何经营活动就是以效益为中心,在有效控制风险、科学配置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健康、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最终创造最大的价值。银行的信贷营销活动更应该是这样,必须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要求来展开,同时在面向客户主动营销过程中,注意处理好以下若干关系,以谋求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是处理好贷款投放与吸收存款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资源营销与功能营销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大客户营销与中小客户营销的关系。信贷经营实践告诉我们,“大”不一定“优”,中小则不一定“劣”。随着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增多,大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信贷需求日趋减弱,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比较强烈,且途径相对单一。国有商业银行在抓好抓紧大客户营销的同时,应主动寻找新的信贷增长点,加大对一些效益好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营销力度,在扶持、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扩大信贷投放。

四是处理好资产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

五是处理好重点区域与一般地区的关系。要继续实施好城区行龙头带动战略,把信贷营销重点放在中心城区,实施倾斜政策,保证高产出的地方有相应的高投入,以增强与同业的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向其它地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完善营销机制,增强市场反应能力

资产业务营销是增加收益、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开源之举,在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前提下,必须切实加强信贷营销力度。各级领导要积极参与和组织营销,了解当地的有效市场及市场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建立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增加客户和贷款项目储备。在业务品种上,要注重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要加大消费信贷(如汽车消费贷款和住房贷款)的投放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城市金融等市场新亮点的研究,大力拓展民营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寻找投放机会,发掘一批新的优质客户。

(一)重视市场细分,确定营销重点

客户和市场定位是进行信贷营销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各行要提高市场分析水平,加强市场前瞻性研究、细分和选择目标客户市场,制定符合本行实际的营销策略。我们在选择目标客户时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二是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客户;三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客户。当前应将以下几类客户作为信贷营销的重点:电力、电信、烟草、广电、石油石化等集团行业客户;总行、省分行确定的重点客户,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在区域市场具有一定垄断优势或占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国家及省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现金量大、社会知名度高的重点院校、重点中学、重点医院等。

(二)实施差别化营销,建立和稳定优质客户群体

适应当前客户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有必要对现有和潜在的客户资源进行认真分类梳理,根据不同类型客户需求特点和主要特征,挖掘和选择优质客户,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营销策略,培育、发展和壮大一批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与之建立长远合作关系的优质客户群体,以改善客户和业务结构。对优质的行业性、集团性、垄断性客户要提高服务层次,上移经营重心,由分行直接派遣首席客户经理,直接营销。分支行都要主动出击,加强整体联动,重点抓集团客户、抓上游客户、抓源头客户,带动全行业务发展。

(三)拓展有效市场,调整贷款结构

1、营销中小企业,调整规模结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银行新增贷款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由于优质大客户数量相对有限,银行间的贷款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而中小企业贷款却有较大的市场,要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业务流程、信用评定等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营销和投放,提高其占比。民营企业中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已今非昔比,虽然还处于成长阶段,但已具备了信贷优质客户的基本条件,新一轮信贷增长点将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此。要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贷款营销,积极培育和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中小企业,防止贷款过度向大企业、大客户集中而潜伏新的信贷风险。

2、加大流贷投放,调整期限结构。应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投放力度,调整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的比重,以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和运营效率。

3、介入新兴行业,调整贷款行业结构。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传统行业逐渐萎缩,一批新兴行业将不断涌现,贷款的行业结构对贷款收益的影响会更加明显。目前在一些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还主要集中在电力、纺织和烟草等传统优势行业上,而一些新兴和朝阳产业如电子、电信、生物等占比较低。贷款的行业结构过于集中在传统行业,不利于规避经济结构转型产生的潜在风险。为此,应未雨绸缪,积极介入新兴行业,提高对新兴行业的贷款比重。

4、加快产品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基本建设贷款等品种负增长趋势,积极拓展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个人住房贷款作为建行最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应进一步加强营销推广力度,抢占市场份额,调整现有贷款产品的结构。

第二篇:银行拓展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

银行拓展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变,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正逐步成为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银行同业竞争焦点已由负债市场转向资产市场,积极拓展有效信贷市场成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贷款营销业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

1、全社会资金富余。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增幅高于平均增幅,存差资金、低效无效资金继续呈扩大态势,社会资金总体相对宽松和富余。

2、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幅低于平均增幅;反观信贷市场,贷款增长减缓,信贷有效需求不足。

3、同业竞争激烈。

一是处理好贷款投放与吸收存款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资源营销与功能营销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大客户营销与中小客户营销的关系。信贷经营实践告诉我们,“大”不一定“优”,中小则不一定“劣”。随着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增多,大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信贷需求日趋减弱,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比较强烈,且途径相对单一。国有商业银行在抓好抓紧大客户营销的同时,应主动寻找新的信贷增长点,加大对一些效益好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营销力度,在扶持、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扩大信贷投放。

四是处理好资产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

五是处理好重点区域与一般地区的关系。要继续实施好城区行龙头带动战略,把信贷营销重点放在中心城区,实施倾斜政策,保证高产出的地方有相应的高投入,以增强与同业的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向其它地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完善营销机制,增强市场反应能力

资产业务营销是增加收益、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开源之举,在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前提下,必须切实加强信贷营销力度。各级领导要积极参与和组织营销,了解当地的有效市场及市场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建立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增加客户和贷款项目储备。在业务品种上,要注重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要加大消费信贷(如汽车消费贷款和住房贷款)的投放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城市金融等市场新亮点的研究,大力拓展民营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寻找投放机会,发掘一批新的优质客户。

(一)重视市场细分,确定营销重点

客户和市场定位是进行信贷营销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各行要提高市场分析水平,加强市场前瞻性研究、细分和选择目标客户市场,制定符合本行实际的营销策略。我们在选择目标客户时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二是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客户;三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客户。当前应将以下几类客户作为信贷营销的重点:电力、电信、烟草、广电、石油石化等集团行业客户;总行、省分行确定的重点客户,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在区域市场具有一定垄断优势或占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国家及省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现金量大、社会知名度高的重点院校、重点中学、重点医院等。

(二)实施差别化营销,建立和稳定优质客户群体

适应当前客户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有必要对现有和潜在的客户资源进行认真分类梳理,根据不同类型客户需求特点和主要特征,挖掘和选择优质客户,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营销策略,培育、发展和壮大一批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与之建立长远合作关系的优质客户群体,以改善客户和业务结构。对优质的行业性、集团性、垄断性客户要提高服务层次,上移经营重心,由分行直接派遣首席客户经理,直接营销。分支行都要主动出击,加强整体联动,重点抓集团客户、抓上游客户、抓源头客户,带动全行业务发展。

第三篇:信贷营销

如何做好信贷营销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企业、居民找银行要贷款。现在,怎么一下子变成银行向企业和居民营销贷款了呢?

众所周知,银行本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主要经营业务就是投放贷款,以贷赢利。可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专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受制于国家计划和行政指令的摆布,银行既无半点经营自主权,也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盈亏均由国家负担。久而久之,使银行养成了一种“坐待客户上门”的官商作风。一般的企业或居民要想得到银行的贷款,非得主动找银行不可,有时还须想法子拉关系、走后门才成。因此,那时的银行贷款,就像“皇多得。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贷款营销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么,商业银行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搞好贷款营销呢?

首先,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及早掌握贷款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向贷款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首先必须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各种现实和潜在的金融需求,这是商业银行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基础。据悉,国外的商业银行在自己的客户提出贷款要求之前,就早已摸清了客户的信用情况、项目情况,因而当客户申请贷款时,银行在短短的一两天内可能做出决定。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这一经验和做法,认真搞好客户超前调查。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调查分析制度,并在本系统内合理划分和确定具体的市场调查范围,其调查内容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状况;企业发展状况需求;贷款客户结构情况,包括客户等级结构、业务分布结构、贷款形式结构和贷款行业结构;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当地经济改革情况及对本行和企业目前和将来的影响;银行同业发展状况等。通过市场调查,进一步明确本行的市场定位,科学地确定贷款投向、投量,及时调整贷款组合。

其次,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建立优秀的客户群体。经验告诉我们,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以目标顾客需求的保、履约担保、保函担保、贷款承诺等;银团贷款业务,如组织银团为大型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项目提供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在积极稳定地开办住房贷款的同时逐步试行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旅游贷款及助学贷款等;网上银行业务,主要是办理个人理财投资交易,建立客户查询和对账系统,提供财务资讯服务,包括外汇兑换牌价、存贷款利率以及各种金融服务信息、各种财经资讯图表、走势资料等。

第四,强化服务观念,完善贷款营销手段。商业银行要更新贷款经营思想,以风险最低、收益最大这一配比为标准,做到择优限劣,培育优质客户群;要强化服务观念,为企业投资当好参谋;要完善服务功能,对重点客户的服务要向深层次、综合型、多元化方向转变;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巩固既有的优良客户,培植潜在的优良客户。

此外,为了争取良好的贷款营销效果,商业银行还要注重加强贷款营销的组织管理。在努力塑造现代商业银行形象的同时,切实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计划,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这样,商业银行贷款营销就一定能够得到迅速发展。

第四篇:信贷营销心得体会

信贷营销心得体会

信贷营销心得体会

信贷营销心得体会行拓展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变,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正逐步成为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银行同业竞争焦点已由负债市场转向资产市场,积极拓展有效信贷市场成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贷款营销业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

1、全社会资金富余。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增幅高于平均增幅,存差资金、低效无效资金继续呈扩大态势,社会资金总体相对宽松和富余。

2、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幅低于平均增幅;反观信贷市场,贷款增长减缓,信贷有效需求不足。

3、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方面的发展战略、市场策略、客户定位以及营销方式、竞争手段等正逐步趋同,业务推进、市场开拓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贷款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与各行信贷政策趋同、贷款对象集中有关。

4、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变化。近年来,人民银行的职能由原来的以监督控制为主向指导帮助为主转变,在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逐渐放宽信贷政策,要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积极健康的信贷文化。这些变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在法律框架下开展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树立正确贷款营销观念,处理好若干关系

面对信贷买方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复杂多变的市场和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国有商业银行在卖方市场下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已不能适应业务经营的需要。如在信贷营销和业务拓展方面往往根据银行自己的情况出发,不能充分从客户和市场的需要来考虑营销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应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转变观念,逐步摒弃“唯所有制论”、“唯规模论”、“唯抵押担保论”和“信贷零风险论”等信贷经营观念。风险与效益相伴而生,没有无风险的效益,片面强调对风险的回避,就会抑制市场冲动;没有市场冲动,经营就没有生气,就失去活力,就必然丧失取得较好效益的商机;承认。合理的信贷风险,才能增强合理的信贷冲动,才能加大加快信贷营销。这些观念的转变,对于形成健康的信贷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价值最大化是一个企业基本的价值理念和最终目标。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就决定其任何经营活动就是以效益为中心,在有效控制风险、科学配置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健康、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最终创造最大的价值。银行的信贷营销活动更应该是这样,必须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要求来展开,同时在面向客户主动营销过程中,注意处理好以下若干关系,以谋求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一是处理好贷款投放与吸收存款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资源营销与功能营销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大客户营销与中小客户营销的关系。信贷经营实践告诉我们,“大”不一定“优”,中小则不一定“劣”。随着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增多,大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信贷需求日趋减弱,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比较强烈,且途径相对单一。国有商业银行在抓好抓紧大客户营销的同时,应主动寻找新的信贷增长点,加大对一些效益好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营销力度,在扶持、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扩大信贷投放。

四是处理好资产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

五是处理好重点区域与一般地区的关系。要继续实施好城区行龙头带动战略,把信贷营销重点放在中心城区,实施倾斜政策,保证高产出的地方有相应的高投入,以增强与同业的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向其它地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完善营销机制,增强市场反应能力

资产业务营销是增加收益、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开源之举,在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前提下,必须切实加强信贷营销力度。各级领导要积极参与和组织营销,了解当地的有效市场及市场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建立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增加客户和贷款项目储备。在业务品种上,要注重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要加大消费信贷的投放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城市金融等市场新亮点的研究,大力拓展民营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寻找投放机会,发掘一批新的优质客户。

第五篇:信贷营销

一、贷款营销工作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贷款新规出台,宣传不到位

2010年,自贷款“新规”出台施行后,农信社贷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贷款的发放从操作流程上更加注重规范性和政策性。与此同时,贷款资料的收集整理突然变得繁杂,以致造成部分客户资料准备不充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信用社办贷效率、办贷成功率有所降低,甚至造成客户与信用社关系的不协调,主要是信用社对“新规”的宣传还不到位,客户对“新规”的不了解,造成信用社执行“新规”的被动局面。

(二)营销人员专业不专,素质不高

一是缺乏主动营销理念,营销人员没有长远的打算,只是满足把日常的工作推着走,没有深入研究如何营销和拓展业务渠道,较多是完全按照上级领导指示照搬照做。二是信贷专业知识明显缺乏,贷款风险管控水平不高,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谨小慎微不愿放贷,要么胆大妄为胡放乱贷,所谓不正就反的思想,致使贷款营销质量不高;三是信用社客户经理表现出“一肩挑”局面。在信用社一般两个客户经理承担80%以上的贷款份额,客户经理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信用社的贷款营销效果;四是贷款新规传达不到位。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不能及时传达到一线营销人员,营销人员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三)营销队伍观念落后,营销意识淡泊

一是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和贷款审批人员担心贷户失信,在发放贷款时产生严重的“恐贷”、“惧贷”思想,宁愿少放一笔,不愿多担风险。放贷时可谓思之再三,慎之又慎,在观念上制约了营销工作的推广和深入;二是不能正确认识贷款责任追究,对发放贷款产生畏惧心理,一旦经手贷款出现风险,怕自己“脱不了手”,思想观念落后,缺乏主动营销的意识。

(四)缺乏与同业的竞争手段,造成客户流失

一是商业银行介入,抢占市场。客观分析,县域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在信用社的大力扶持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信用社依靠其传统的服务理念,与这些企业客户建立了密切的“鱼水”合作关系。但随着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支持“三农”、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上的介入,其利用较便宜的利率优势,轻松地把农信社的服务优势化解,特别是大额客户和黄金客户的流失,给信用社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虽然还有部分企业客户仍留在信用社,但也不排除今后流失的可能性。

二是商业银行信贷营销力度的加大。各家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因势制宜出台了一些适合县域企业的新产品或特色服务,信用社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明显准备不足,感到力不从心。如商业银行开办的最高额循环贷款,贷款期限可以在3-5年,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的财务成本和人力成本,满足了市场需求,受广大企业的青睐。信用社也开办了循环贷款,但缺乏市场研究,实际操作中,客户望而却步,缺少“卖点”。三是信用社受资本金制度的约束,放不开手脚。信用社对单户和关联客户的贷款比例受到限制,不能对大额客户授信,而商业银行明显占有优势,严重制约了信用社业务的拓展。

(五)贷款营销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对营销人员的考核笼统,营销人员便缺少应有的贷款营销压力,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风险防控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客观,对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指标考核有些片面,利益与责任不对称,个人收入和营销风险还没有找到一个比较科学的平衡点,导致一些营销人员存在“惧贷、惜贷”的心理。

(六)内部管理机制不够科学

随着信用社信贷业务的规范化,在贷款流程和操作上趋于严谨,但信用社既有高端客户,也有低端客户,一时难以适应。信用社和客户叫苦连天,同样面临的问题有:一是部分客户组织框架不完善,财务管理难以达到相关要求;二是客户和信用社普遍反映提供的资料过于繁琐、重复,如授信、用信重复提供资料,特别是客户追加贷款时,需提供重复的资料;三是贷款品种的局限性,导致客户贷款成本较高。如循环贷款、保证贷款等准入条件过高,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客户无法满足准入条件,贷款品种实际被束之高阁;四是向信用社上报审查审批贷款资料不全面、不完整,审查部门的一次次否决、退回、重办,造成贷款审查审批环节效率低下;五是抵押值确认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六是贷款风险管理的责任追究和奖励不对称;

二、对贷款营销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逐步完善贷款营销的信贷管理体制

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取向,树立信贷营销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营销战略,建立一套反映灵敏、策略灵活的贷款营销体系,稳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一是有效畅通贷款投放渠道,主要是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贷款品种,使我们的贷款品种能覆盖各个层次和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正确处理发展业务和防范风险的辩证关系。以强化市场风险意识为贷款营销的前提,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注意区分违规放款、决策失误、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等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责任标准,实行贷款问责和免责的统一,克服信贷人员的“惧贷”心里,充分调动增加贷款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制定一整套科学、便捷的贷款操作流程。信用社耐以生存的贷款营销法宝就是贴身服务和快捷灵活的贷款方式,联社在贷款审查审批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用心做到: 在贷款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成长型、成熟型企业客户要对照省联社贷款管理要求,提供便利条件,简化贷款手续;对存量优质客户的贷款发放,在明确第一还款来源充分的情况下,本着尊重历史的方法,原则上不予缩减贷款金额;对低风险的贷款业务,本着培育客户的经营思路,原则上不予否决,或缩减贷款额度;加强贷款“新规”的宣传和落实,为贷款营销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因地制宜创新贷款品种

农村信用社在硬件、网络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差距仍然存在。但农信社可以从贷款品种和服务上做文章,打造自己的特色信贷品牌。一是贷款品种要有特色,不能存在不同品种名称,而无质的区别。不同的贷款品种在期限、利率、优惠程度上要各有“卖点”;二是改变贷款品种单一功能,不能照搬其它银行现成产品,摒弃“拿来主义”,要多开发一些适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贷款品种,以此来满足和适合不同对象的贷款项目,比如“公务员消费贷款”、“个体工商户联保贷款”等。

(三)强化队伍的营销培训和素质教育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贷款营销培训班。加强社会关系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渗透,提高员工营销技能,深化对营销内涵的认识,真正把营销贷款与发放贷款区别开来,使营销行为得到客户的认可并创造营销价值,把贷款营销工作真正由季节型转向效益型、由任务型转向发展型,使贷款管理工作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

二是提高贷款营销人员素质。贷款营销工作的风险性时刻存在,贷款质量的好坏,与营销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个人素质有着重要关系。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理想追求教育和金融法规教育,提高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从根本上摒弃等靠思想,变被动做事为主动营销,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鼓励信贷营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专业的社会学习教育,以适应新时期信贷营销工作的需要,增强信贷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营销人员工作主动性

一是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营销考核机制。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应科学化,用百分制考核与贷款有关的各项指标;要实行利益趋动,将营销人员的收入完全与百分制绩效考核挂钩,实行超额加分加收入;要对违规放贷责任人严罚重处;二是克服惧贷心理。当前,因“新规”的贯彻执行,信用社实行贷款发放终身责任追究制等,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主要心理障碍是“惧贷”,贷款发放人害怕因造成风险处罚较为严厉,不少信贷人员对以前的贷款仍承担停岗扣薪收贷。信用社应将贷款存量与增量新老划断,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一个风险度,凡是符合信贷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发放的贷款,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只应追究个人工作责任。只有这样,信贷人员才能在营销过程中放开手脚,有所作为;三是根据环境和人员特点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任务分配和考核要科学合理,否则,在任务考核的压力下,有些信贷人员会人为降低贷款条件或者绕过有关制度约束,甚至从兄弟信用社挖客户,导致信用社内部出现无序竞争,浪费人力财力,资源在内部无谓的消耗;四是建立客户经理风险保障金制度。按照贷款营销和利息收入等提取一定的风险保障资金,对客户经理发放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化解,或用于对客户经理的奖励,维护客户经理的一定经济利益。

(五)优化营销环境,搭建贷款营销平台

一是建立营销贷款的客户信息管理制度,便于信贷营销人员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信息;二是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借款户贷款成本。制定营销贷款的审查、审批问责制度,坚持一周二次贷款审批的议事制度,以克服拖、卡、压贷现象;三是协调争取各行政部门或单位对贷款登记收费的各种优惠政策,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促进贷款营销的迅速增长。

下载银行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行有效信贷营销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小企业信贷工作总结

    **支行2014年2月总结一、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情况我支行本月小企业贷款发放0万元,回收0万元,实际增长0万元。目前贷款余额为3985万元,全年净增1000万元。贷款本息回收正常,贷款......

    银行上半年信贷工作总结

    城西支行上半年信贷工作总结上半年,城西支行的信贷工作在行领导和信贷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全行上下齐心协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扩增存贷规模、提高资产质量为核心,以加强信贷管......

    银行上半年信贷工作总结

    城西支行上半年信贷工作总结sO100上半年,城西支行的信贷工作在行领导和信贷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全行上下齐心协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扩增存贷规模、提高资产质量为核心,以加强......

    信用社(银行)信贷工作总结

    信用社(银行)信贷工作总结 今年是继续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发展的关键年,信贷管理部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以“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履行服务“三......

    银行营销

    如何让客户接触理财产品,关键点就是如何营销理财产品,就可以涉及到以下方式: 1.电话营销 第一个阶段就是引发兴趣。引发电话线另一端潜在客户的足够兴趣,是销售成功的基础阶段。......

    银行营销的对策思考[范文模版]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现状与对策浅析 内容提要: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银行营销管理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营销管理客户关......

    信贷断点的有效连接:

    信贷断点的有效连接: 胶南“金智惠农”支农案例 顾延善贾卓鹏1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本文基于帕累托改进的视角,对胶南市推出的“金智惠农”创业......

    营销 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摘 要:对一个团队来说,团队是否有战斗力、能否有效的开展工作关键在于团队内部的沟通,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能够为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效的沟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