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双向转诊制度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双向转诊制度
一、参合人员在我院就诊实行双向转诊制度;
二、对来我院的参合就诊人员认真诊治,合理用药;
三、医院设有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加强联系和信息交流,理顺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之间的关系,使慢性病人、康复病人与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和家庭病床密切结合,引导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方便病人就医和降低医疗成本、构建农村居民“大病进医院、小病在乡镇”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四、医院成立专家会诊小组,对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转住院和会诊的病人认真组织会诊、及时诊治和优先住院,并将诊治情况及时向转诊的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反馈。
五、参合人员因病确需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或专科医院时,由经治医师填写转诊转院申请单,并由医院医保与合作医疗处盖章后,办理相关转诊手续;
六、对由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来的病情稳定、病因明确的参合患者,认真接待,积极与上级医疗机构保持联系,反馈相关信息,同时提供持续的、优良的服务;
七、对转诊的参合人员,在办理手续的同时,告知其转诊须知,以便参合人员回所在地报销;
八、为了更好的做好双向转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有责任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指导以及带教培训工作。
第二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
一、参合农民凭合作医疗卡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需办理转诊手续,直接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的各项报销规定。
二、参合农民在村级医疗机构就诊,对村级医疗机构不能确诊、疗效不佳等需转到县外进行治疗的病人,须到乡镇合管办逐级办理转诊手续。
三、参合农民在县、乡镇医疗机构就诊,因限于技术或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人,需转到本市定点医疗机构或市外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须办理转诊手续。在县级医疗机构就诊需转诊的,由经治医师开具证明,到县医院门诊部当场办理转诊手续;参合群众在乡镇医疗机构就诊的,由经治医师开具转诊证明,乡镇合管办盖章后,由就诊本人或其家人带病历、检查单等相关材料到县医院门诊部办理转诊手续。
四、确因急诊(出血性及其它各种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梗塞、大面积烧烫伤、严重复合外伤等需紧急救治的病症)未按转诊程序在县外就诊的,凭急诊证明或相关急诊材料,到所在乡镇合管办报销医药费用。
五、参合农民在外地出差、打工等因病在公立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到所在乡镇合管办报销医药费用。报销时需出具出差或打工证明(打工单位提供),否则,不予报销。
六、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本着为民、利民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为参合农民提供转诊咨询与指导,严禁乱转诊。
七、本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为: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院、八二医院。
八、本县内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其注册登记的诊疗范围并根据自己的技术设备条件诊治病 人,严禁强行收治病人。强行收治病人造成医疗事故或纠纷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经治单位全额负责。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
关于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2014-07-07 15:42:39
点击: 722
来源:基卫处
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征求意见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网上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欢迎各界人士于2014年7月11日前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或者以信函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意见时请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联系。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桃源路35号(广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卫生处)
邮政编码:530021
联系人及电话:雷斌0771-2852053,王盛 0771-2815061 传 真:0771-281829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6月25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培育我区医疗服务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促进医疗机构分级就诊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引导参合农村居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最大化发挥新农合基金保障作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统称“定点医疗机构”)和需要就医住院的参合农村居民,均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 参合农村居民原则上先在统筹区域内就医,再到统筹区域外就医;若统筹区域内无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可由统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参合农村居民就医习惯或就近原则,通过谈判等形式,确定市级或者邻近县(市、区)级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首诊服务。
第四条 参合农村居民在统筹区域内可自主选择乡镇(社区)和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原则上应先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根据病情需要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再由县级到市级或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逐级转诊。
第五条 参合农村居民就医住院由县级转往市三级或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及转往自治区外医疗机构的,必须办理转诊手续,其中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出具转诊到市三级或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证明;市三级或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出具转诊到自治区外医疗机构的转诊证明。
第六条 转诊证明实行三联单形式,一份由定点医疗机构保存备查,二份由患者或患者家属交到参合地新农合经办机构签署转诊意见后,一份由病人或家属自带,一份交由当地新农合经办机构备案。转诊证明主要由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参合号、疾病诊断、转诊原因及意见、转出定点医疗机构意见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意见等内容构成,具体式样由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统一制定。
第七条 在统筹区域内的乡镇(社区)和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住院,或者由市级往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的,不需办理转诊手续。原则上,乡镇卫生院不能直接转诊到市或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
第八条 需转诊的参合农村居民患者或患者家属应持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转诊证明和疾病证明,以及参合证明、身份证明等材料在入院前或入院后3个工作日内到参合地新农合经办机构办理转诊审批手续。
第九条 已经确诊为精神性疾病(含合并症)和传染性疾病的参合农村居民患者,可直接到专科医疗机构就医住院,不需办理转诊手续。
第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之一:
1.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不能明确诊断或不具备诊断条件的; 2.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无条件治疗的;
3.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在统筹区域外患病住院的(患者需提供疾病证明相关材料和申请统筹区域外就医住院登记备案的证明);
4.定点医疗机构认为应该转诊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在统筹区域外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参合农村居民,应选择当地定点医疗机构或非政府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医住院,并在入院前或入院后3个工作日内,或者根据病情特点,通过电话和书面申请等方式,向参合地新农合经办机构申请统筹区域外就医住院登记备案。
1.属统筹区域户籍人口,但长期居住外地(统筹区域以外)的参合农村居民;
2.因婚嫁原因已迁移外地生活,但户口未迁出的参合农村居民; 3.探亲访友、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等原因在外居住的参合农村居民。
第十二条 凡急、危、重患者符合转诊条件的,或120急救接诊的,可直接转诊治疗或就近就医治疗,入院后3个工作日内或根据病情特点,由患者或患者家属通过电话和书面申请等方式向参合地新农合经办机构申请转诊登记备案。
第十三条 已经明确诊断疾病的参合农村居民患者,因受医疗条件限制,需再次到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住院治疗的,在入院前应持疾病证明等有关材料到参合地新农合经办机构办理转诊登记备案。第十四条 未办理转诊手续或在统筹区域外就医住院未办理登记备案的参合农村居民,原则上新农合基金不予报销或明显降低报销比例,具体办法由统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农合经办机构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履行转诊告知义务,对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应按照规定,及时出具转诊证明及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参合农村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应告知参合身份或出具转诊证明;对无转诊手续的参合农村居民患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在住院前告知其办理转诊手续的机构、程序和要求;坚持要求住院的,应当要求参合农村居民患者在转诊知情同意书签字确认,知情同意书应包含未办理转诊手续或在统筹区域外就医住院未办理登记备案,不获得新农合基金报销或降低报销比例等条款内容。
第十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未正确履行转诊告知义务或未签署转诊知情同意书,参合农村居民患者就医住院后,出院报销医疗费用产生的纠纷等问题,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负责。
第十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认真核实参合农村居民的身份信息,发现身份信息不符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新农合经办机构,同时不得为该患者出具疾病诊断证明、病历复印件、费用清单等报销所需材料。因核查不严导致冒名顶替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时造成的新农合基金损失,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承担。第十九条 定点医疗机构除出现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为未办理转诊手续或在统筹区域外就医住院未办理登记备案的参合农村居民患者办理就医住院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负责。
第二十条 凡符合本制度有关规定情形的转诊参合农村居民患者,均可享受新农合基金报销政策。
第二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坚持方便简化程序的原则,建立健全转诊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转诊标准,设立相关部门或科室、安排相关人员为参合农村居民患者办理转诊手续;对不符合转诊条件但患者自行要求转诊的,应认真做好解释工作;禁止违规出具转诊证明、强行截留符合转诊条件患者、或以办理转诊为名收取相关费用等行为。
第二十二条 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完善与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管理制度,明确转诊制度的条件、内容、程序和要求,并根据各地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参合农村居民就医习惯等因素明确转诊率控制目标,原则上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率应控制在15%以内。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市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定点医疗机构相关疾病特别是纳入重大疾病保障病种的住院次均费用等情况,供各统筹地区参考选择转诊患者。
第二十四条 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建立转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参合农村居民树立科学就医观念,共同推动这项制度深入发展。
第二十五条 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执行转诊制度情况纳入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内容,对违反转诊有关规定的机构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对违反诊疗规程、不合理诊疗行为、超执业范围开处方或检查,特别是屡教不改的定点医疗机构、科室和医务人员,要暂停其对参合农村居民的执业服务资格。
第二十六条 各地应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新农合转诊具体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送自治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由自治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篇:岫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
岫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
1.参合农民患病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间转诊时不需办理转诊手续。2.参合农民患病转至县外医疗机构住院的,应符合下列条件: 1)所患疾病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不能确诊的; 2)确诊后无条件治疗需要转往县外医疗机构诊疗的; 3)因务工或其他原因在外地居住时患病住院的。
3.参合农民在县外医疗机构诊治后报销限于合作医疗政策规定的可报销的疾病并住院治疗。
4.具有转诊资格的医疗机构为县二级医疗机构即县中心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具有疑似结核或确诊结核参合病人转诊资格的医疗机构为县结核病防治所。
5.符合转诊条件的参合病人办理转院应到县具有转诊资格的医疗机构开具县合作医疗局统一样式的转院单,医疗机构主管领导签字后报县合作医疗局批准登记。
6.参合农民因急危重症或在外务工、居住等原因无法进行正常转诊的,可先住院治疗,但应在3个工作日内持参合病人参合地村民委员会开具的务工、居住证明,到合作医疗局报批登记。
7.参合农民开具参合地村民委员会务工、居住证明的视具体情况较办理转院手续的降低10%—30%参报(急危重症病人及精神病人除外)。
8.具有转诊资格的医疗机构要制定本单位合作医疗转诊制度,认真核对参合农民的身份证明、合作医疗证和转诊证明,及时为转入的参合农民办理住院手续。发现病人与所持合作医疗证身份不符时,应拒绝出具相关证明,并及时报告县合作医疗局,否侧县合作医疗局将对医疗机构进行处罚。
9.外传参合病人报销须携带住院病历复印件、住院费用汇总清单、住院收据原件、合作医疗证、户口本、身份证、转院单(或村民委员会开具的务工、居住证明)到合作医疗局办理报销。
10.未经批准和备案的转诊、转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合作医疗基金原则上不予支付。
第五篇:双向转诊制度
含山县中医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一、为加强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及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与业务交流,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工作目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二、逐步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网络。医院患者下转以乡镇卫生院及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以省内外三级医院为依托,加强技术协作与交流,达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院医疗与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双向转诊原则。
1、患者自愿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切实当好患者的“参谋”。
2、分级诊治的原则:小病、常见病在基层、社区,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
3、就近转诊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和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就近转诊患者,做到方便、快捷。
4、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地将患者转诊至专科、专病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提高患者诊治的有效性。
5、无缝式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的医疗服务。
四、双向转诊临床标准。
1、上转标准。
(1)本院临床各科急危重症,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②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③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④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⑤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⑥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2)下转标准。
①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②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例。
③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④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⑤老年护理病例。
⑥自愿要求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者。⑦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5、双向转诊管理规范。
(l)双向转诊医院应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转诊的畅通,转诊协议时效自定,过期应再续签。
(2)双向转诊协调由医教部具体负责,急诊科、门诊部负责上转患者的登记与统计。
(3)医院应对协作单位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免费为其培养卫生技术骨干。
(4)对于在协作单位抢救的患者,如需要医院支援,医院在接到邀请后应立即派出医务人员出诊,就地参与抢救。需要转院的患者可直接送医院治疗。协作医院对疑难杂症提出会诊要求者,医院委派相关专家前往会诊,无特殊原因不得推诿。
(5)医院对上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及优先安排住院。
(6)实行资源共享,对上转来的患者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治疗,不作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7)患者转诊期间,转诊医生和患者保持联系,以便开展连续性的照顾与服务。
(8)严格遵循双向转诊临床标准合理转诊患者。
(9)对于病情较重患者转诊必要时派医护人员护送,以确保患者途中安全。
(10)为转诊患者在就诊流程上提供一定的方便,患者持转诊单无需门诊挂号,由门诊医生初步诊断后,开具住院证办理住院手续。对转入的急诊患者,由急诊科出诊后,与住院部科室联系。
(11)本院对集团医院、对口支援单位转来的患者,治疗结束后下转时不提供住院治疗情况,没有下一步治疗、康复计划的,一经核实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6、双向转诊评价。
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工作模式,制定本院的双向转诊实施措施,明确转诊程序、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不定期评价双向转诊是否得到有效实施;集团医院、对口支援单位双方医务人员是否知晓、重视;转诊程序是否流畅;是否按规范填写转诊单。在工作中集团医院、对口支援单位应不定期沟通,互通有无,不断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