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1:4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市[2017]241号 【发布日期】2017-12-11 【生效日期】201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市[2017]241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现将《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附件: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12月11日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中,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的认定、采集、交换、公开、评价、使用及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是指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以及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建筑市场信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指导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制定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认定、采集、公开、评价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并向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推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

第二章信用信息采集和交换

第四条信用信息由基本信息、优良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构成。基本信息是指注册登记信息、资质信息、工程项目信息、注册执业人员信息等。

优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获得的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表彰奖励等信息。

不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受到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信息,以及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第五条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认定、采集、审核、更新和公开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六条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工程项目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职责,采集工程项目信息并审核其真实性。

第七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推送机制,自优良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产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依法对社会公开,并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八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人民银行、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水利、工商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第三章信用信息公开和应用

第九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

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条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为:

(一)基本信息长期公开;

(二)优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3年;

(三)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并不得低于相关行政处罚期限。具体公开期限由不良信用信息的认定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办理信用信息变更,并及时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二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好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行政许可等方面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对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采取约束和惩戒措施。

第十三条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使用信用信息,不得使用超过公开期限的不良信用信息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进行失信惩戒,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谁处罚、谁列入”的原则,将存在下列情形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一)利用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资质的;

(二)发生转包、出借资质,受到行政处罚的;

(三)发生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1年内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发生性质恶劣、危害性严重、社会影响大的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经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认定为拖欠工程款,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参照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对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加强监管。

第十五条对被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机构代码、个人姓名、证件号码、行政处罚决定、列入部门、管理期限等。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将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六条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管理期限为自被列入名单之日起1年。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修复失信行为并且在管理期限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情形行为的,由原列入部门将其从“黑名单”移出。

第十七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在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依法给予限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作为评优表彰、政策试点和项目扶持对象。

第十八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将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通报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第五章信用评价

第十九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

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

第二十条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主要包括企业综合实力、工程业绩、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优良信用信息及不良信用信息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建筑市场信用评价标准,不得设置歧视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评价指标,不得对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设置信用壁垒。

鼓励设置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履约行为的评价指标。

第二十二条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行政许可、招标投标、工程担保与保险、日常监管、政策扶持、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应用信用评价结果。

第二十三条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应当公开本地区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办法、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人或委托专门机构负责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公开和推送工作。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信用信息安全。

第二十五条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推送情况抽查和通报制度。定期核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信用信息推送情况。对于应推送而未推送或未及时推送信用信息的,以及在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中设置信用壁垒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六条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履职。对于推送虚假信用信息,故意瞒报信用信息,篡改信用评价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异议信用信息申诉与复核制度,公开异议信用信息处理部门和联系方式。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对信用信息及其变更、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等存在异议的,可以向认定该信用信息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异议信用信息进行核实,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行为,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报。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

园林绿化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将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原有关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济南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济南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建立全市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奖优惩劣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根据法律、法规和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济南市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发布、存储、使用和利用信用信息进行评价、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责任主体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含房地产开发、代建单位)和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检测试验、施工图审查等企业或单位(以下统称企业)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基本信息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与信用行为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诚信记录的信息。

第五条 建筑市场信用信息采集、记录、发布、存储、使用和利用信用信息进行评价、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

第六条 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乡建设委)负责本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

市城乡建设委设立济南市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信用办)。负责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信用管理办法和制度等的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信用信息的收集、核定、评价和发布,并根据需要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价服务。济南建设信用网(www.xiexiebang.com)是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发布的指定平台。市城乡建设委内设建筑市场各相关监管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记录工作。

各县(市)区、高新区建委(建设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记录工作,并及时上报至市城乡建设委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评价。

有关行业协会协助各相关监管机构做好信用信息的采集、记录、发布和信用评价等工作,推进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诚信意识。

第二章 信用信息的内容

第七条 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包括建设项目信息、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基本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工程建设统计及评价信息。

第八条 建设项目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建设项目履行法定工程建设程序情况;

(三)参与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项目管理、服务、合同履约等情况。第九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基本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基本信息

1、企业登记注册基本信息:企(事)业单位名称、营业执照注册号、营业执照登记机关、企业类型(事业性质)、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成立日期、注册地址、经营期限、法定代表人信息等内容;

2、资质信息:包括资质等级名称、资质证书号、有效起始日期、有效到期日期、资质证书核发日期、资质证书核发机关、资质证书状态等内容,以及企业取得的专项许可;

3、项目业绩信息:包括项目名称、起止日期、项目规模、项目负责人、项目获奖情况等内容;

4、企业的经营状况;

5、企业各类执(从)业人员的情况;

6、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二)从业人员基本信息

1、从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等内容,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从业人员身份的情况;

2、执业资格信息:包括证书名称、编号、有效起始日期、有效到期日期、核发日期、核发机关、证书状态等内容。

第十条 良好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受到市级(含)以上政府有关表彰奖励;

(二)承担的工程(项目)获得市级(含)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类表彰奖励;

(三)被市级(含)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四)被市级(含)以上金融机构评定为“A”类以上的信用等级;

(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可以记录的有关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其他良好信用行为。

第十一条 不良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不良信用信息:

1、违法信息:包括法院判决结果、处罚对象、执行期限等内容;

2、行政处罚信息:包括处罚种类、处罚对象、处罚事由、处罚内容、处罚日期、处罚机关等内容;

3、质量安全信息: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信息和通报批评信息等内容;

4、其他违法不良信息。

(二)个人不良行为记录信息:

1、违法信息:包括法院判决结果、处罚对象、执行期限等内容;

2、行政处罚信息:包括处罚种类、处罚对象、处罚事由、处罚内容、处罚日期、处罚机关等内容。

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统计及评价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的各类季报、年报等有关统计报表;

(二)各类企业报表的统计及分析;

(三)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价记录。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记录

第十三条 在本市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信用信息,建立电子信用档案。

第十四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信用信息应经过下列法律文书或文件 4

之一认定:

(一)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受到的各类表彰奖励决定或文件;

(二)已生效的判决书或仲裁裁决书;

(三)已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执法部门、行业协会签发的责令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等不良行为记录;

(五)经有关职能部门或机构查证并做出处理决定的文书;

(六)媒体披露、投诉举报查实并认定的不良行为认定文书或文件;

(七)信用评价机构信用评价的文件;

(八)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认定文件。第十五条 信用信息采集、记录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建设项目信息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按工程建设程序办理有关手续等凭证以及项目管理、服务、合同履约等资料,及时审核、记录,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二)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基本信息、工程建设统计报表由企业按要求上网(济南建设信用网www.xiexiebang.com)填报,经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审核、记录,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本市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在报送有关注册、备案资质、资格、许可证时同步填报。外地进济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在进入我市办理备案时同步填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变更的,凭变更文件及时填报变更情况,录入信用信息系统。企业工程建设统计报表按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及时填报,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三)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良好行为记录信息依据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由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于表彰奖励决定或文件生效后7日内向信用办提供有关认定材料,由信用办进行审核、记录,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四)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记录信息依据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由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于处罚决定作出后,向信用办提供有关认定材料,由信用办进行审核、记录,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五)企业的信用评价记录由信用办依据信用管理有关文件的规定,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六)外地进济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目前暂限于其在济承接项目所受表彰或处罚的信息。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信用信息存在不实或者虚假的,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披露与维护

第十七条 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由公示信息数据库、记录信息数据库和存储信息数据库组成。

第十八条 公示信息包括信用信息系统中的建设项目信息、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基本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工程建设统计及评价信息的部分内容。

公示信息在济南建设信用网(www.xiexiebang.com)上公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登录查询。

第十九条 公示信息期限按下列规定设定:

(一)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基本信息不设定公示期限;

(二)不良信用信息公示期限为3个月至3年,以证明文件上载明的日期为起始时间,证明文件上无明确日期的,以公布时间作为起始时间;

(三)良好信用信息公示期限为1至3年,以证明文件上载明的日期为起始时间,证明文件上无明确日期的,以公布时间作为起始时间;

(四)统计信息为最新一期(不超过1年)的统计结果;

(五)阶段评价信息公示期限为一个评价周期。

公示信息期限届满后,系统自动解除记录,转入记录信息数据库。第二十条 记录信息是指按本规定在记录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部门或执法监督机构可以进行查询,记录信息记录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设定:

(一)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记录期限至企业终止为止;

(二)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工程建设统计和评价信息在记录信息数据库中的保存期为5年,从公示信息数据库转为记录信息数据库之日计算,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记录信息期限届满后,系统自动解除记录并转入存储信息数据库永久保存。

第二十一条 存储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作为资料档案在数据库中永久性保存,仅供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特殊需要时查询,一般不对其他部门及个人公开。

第二十二条 市城乡建设委信用办负责建筑市场综合监管系统和诚信信息平台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信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定期对信用信息数据库进行备份,防止信息丢失。

信用办应当科学设置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防止信用信息数据库被越权访问或者擅自处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对不良行为的整改情况,调整其信息公示期限。调整由企业提出申请,由负责审核确定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负责审查整改结果,对整改确有实效的,可缩短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示期限,但公示期限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同时将整改结果列入相应不良行为记录,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可延长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示期限。

行政处罚决定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执法监督被变更或被撤消的,应及时变更或删除该不良行为记录,并在监管信息系统和平台上予以公布,同时应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第二十四条 市场责任主体认为其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可以向信用办提出变更或者撤销记录的申请,并将要求变更的事项通过身份电子认证系统上传。信用办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经与相关部门联系核实后,作出维持、变更、撤销记录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第五章 信用综合评价

第二十五条 根据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合同履约情况以及经营能力和业绩等评价指标,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评价分为实时评价和阶段评价。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依照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信用评价标准进行加分和扣分(简称记分),其累计记分情况作为 8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信用评价结果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 实时评价是指每日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信用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实时评价采用评分制。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实时评价得分为起评分加当日发生的信用记分后的得分。第一次实时评价的起评分为70分,以后各日实时评价的起评分为前一日的实时评价得分。

第二十七条 阶段评价是指在一个评价周期内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信用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阶段评价采用等级制。

阶段评价一般以6个月为一个评价周期,根据实际需要,评价周期可以缩短或延长。

第二十八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在一个评价周期内所有实时评价得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责任主体阶段信用评价综合得分。

第二十九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信用等级分为A(绿色)、B(黄色)、C(红色)三等。

(一)A(绿色):建筑市场责任主体阶段信用评价综合得分为80分以上,表示从业单位在评价期内信用较好,投标行为规范,履行合同情况较好;

(二)B(黄色):建筑市场责任主体阶段信用评价综合得分为50~80分之间,表示从业单位在评价期内信用一般,投标行为基本规范,履行合同情况一般;

(三)C(红色):建筑市场责任主体阶段信用评价综合得分为50分以下,表示从业单位在评价期内信用较差,经营活动中有违法行为,履行合同情况较差。

对因解决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问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进入红色等级。

信用评价综合得分为50~60分之间的给予预警通告。

以上划分等级的综合得分,下限分数都含本数,上限分数都不含本数。第三十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在一个评价周期内,根据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信用评价标准累计两次扣分分值10分的,直接进入红色等级;如连续三次阶段评价信用等级为黄色,第三次黄色自动降为红色。

第三十一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应当如实向信用信息征集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并对其报送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报送信用信息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其信用等级直接定为C(红色)。

第六章 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三十二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有关行业协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养老保障金拨付、日常监督管理以及周期性检查和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依法实行“差异化”分级管理。

外地进济企业享受与本市企业同等待遇,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第三十三条 对阶段信用评价为A(绿色)的各责任主体,各行业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给予下列相应政策支持和服务:

(一)建设单位在新项目开发、建设手续办理过程中,实行绿色通道,简化办理程序,劳务工资保证金可减半缴存;

(二)企业在承接业务和参加建设工程招投标时,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投标担保、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可减半缴存;

(三)企业可优先参与国有投资占主导地位的项目的投标,业主可免予或简化资格审查;

(四)列入本市可优先扶持企业名单;

(五)企业资质考核时可直接按A级企业考核;

(六)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可优先足额拨付;

(七)在各类评优表彰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八)对部分规模较大、列为重点扶持的企业,实行重点跟踪服务;

(九)依法可提供的其他政策扶持或帮助。

第三十四条 对阶段信用评价为B(黄色)的各责任主体,按规范要求进行监管。

第三十五条 对阶段信用评价为C(红色)的各责任主体,列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监管对象,实行以下信用惩戒机制:

(一)一年内不受理其资质升级和增项申请;

(二)一年内不得参加政府和行业各项评优活动;

(三)列入本市重点监控企业,不定期进行资质动态核查;

(四)其他方面的重点防范措施。

第三十六条 阶段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期限均自信用评价结果发布之日起开始计算;因严重不良行为(在一个评价周期内,按信用评价标准出现两次扣10分的)直接进入红色等级的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其所有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期限均自其进入红色等级之日算起。

第三十七条 招标人根据招标工作需要,在评标时将截标前一日投标人及其拟委派项目的注册执业人员的实时信用评价得分作为其信誉得分的依据。具体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第七章 附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2

2年。

第三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城函[2010]16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海南省水务厅、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的要求,推进城镇减排工作,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行的监管,我们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工作中有何问题,请与我部城建司联系。

联 系 人:毛联华 章林伟

联系电话:010-58934757(兼传真)

010-58934352

附件: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

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考核。

第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水务厅(局)、市政管委会)负责本行政区内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

第四条 考核采取日常监管、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五条 考核指标主要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污染物削减效率以及监督管理指标。

第六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每年5月前,对上一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每年3月前完成上一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自查报告并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查内容除考核指标外,还应包括城镇污水处理规划编制和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监管制度和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污水处理水质监测、重大安全事故等情况。

第七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制定考核评分细则,具体评分细则参见附件。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记分,分为优(≥85分)、良(<85分,≥70分)、中(<70分,≥60分)、差(<60分)四个等级。对考核结果为优的将给予表彰,对考核结果为差的,认定为未通过考核,并给予通报。

未通过考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30天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做出书面报告,并提出限期整改措施。

第八条 对在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和造假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要严肃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

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污水处理考核评分细则

一、考核总分计算

考核指标包括:设施覆盖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和监督管理指标。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总分为各项考核指标分值之和。

二、考核指标分值计算

(一)设施覆盖率(25分)

设施覆盖率分值按所辖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所辖市县设施建设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二)城镇污水处理率(20分)

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本数据;其它设施污水处理量和污水排放总量依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上一数据。考虑到污水处理率统计的复杂性,可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率最高得分作适当调整。

(三)处理设施利用效率(20分)

处理设施利用效率分值按不同运行负荷率对应的实际处理水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B:70%≤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C:65%≤运行负荷率<7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D:60%≤运行负荷率<6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50%≤运行负荷率<6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F:30%≤运行负荷率<5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G:运行负荷率<3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运行负荷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四)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20分)

污染物削减效率分值按不同的污染物削减效率的削减总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COD削减量≥3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B:250mg/L≤COD削减量<3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C:200mg/L≤COD削减量<2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D:150mg/L≤COD削减量<2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E:100mg/L≤COD削减量<1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F:50mg/L≤COD削减量<1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G:COD削减量<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五)监督管理指标(15分)

监督管理指标分值按“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上报分值和水质化验管理分值加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监督管理分值=数据上报管理分值+水质化验管理分值

1、数据上报管理分值(9分)

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在建项目分值+运行项目分值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2、水质化验管理分值(6分)

水质化验管理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取各指标项实报期数与应报期数之比。

3、在专项检查、抽查中,发现上报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每一项扣3分,直至将总分15分全部扣净。

附件2:

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考核评分细则

一、考核总分计算

考核指标包括:设施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污染物削减效率和监督管理指标。除设施覆盖率外,其他考核项目均按市本级污水处理数据评价。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总分为各项考核指标分值之和。

二、考核指标分值计算

(一)设施覆盖率(10分)

设施覆盖率按下辖县(县级市)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县(县级市)占全部县(县级市)的比例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二)污水处理率(25分)

污水处理率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其它设施污水处理量和污水排放总量依据上一《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考虑到污水处理率统计的复杂性,可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率最高得分作适当调整。

(三)处理设施利用效率(25分)

处理设施利用率分值按不同运行负荷率的实际处理水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运行负荷率≥75%的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B:70%≤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C:65%≤运行负荷率<7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D:60%≤运行负荷率<6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50%≤运行负荷率<6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30%≤运行负荷率<5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F:运行负荷率<30%的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运行负荷率数据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四)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20分)

污染物削减率分值按不同的污染物削减效率的削减总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分值=COD削减效率分值+NH3-N削减效率分值

1.其中:

A:COD削减量≥3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B:250 mg/L≤COD削减量<3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C:200 mg/L≤COD削减量<2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D:150 mg/L≤COD削减量<2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E:100 mg/L≤COD削减量<1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F:50 mg/L≤COD削减量<1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G:COD削减量<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2.其中:

A:NH3-N削减量≥2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B:10 mg/L≤NH3-N削减量<2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C:NH3-N削减量<1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五)监督管理指标(20分)

监督管理指标分值按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和水质化验管理分值加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1、数据上报管理分值(12分)

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在建项目分值+运行项目分值

其中: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2、水质化验管理分值(8分)

水质化验管理分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取各指标项实报期数与应报期数之比。

3、在专项检查、抽查中,发现上报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每一项扣5分,直至将总分20分全部扣净。

第四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管理暂行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管理暂行办法

(建稽[2008]92号 2008年5月2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部派城乡规则督察员(组)的管理,规范城乡规划督察员的行为,保障城乡规划督察工作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出的城乡规划督察员(组)。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督察员(以下简称督察员)是指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至指定城市执行城乡规划督察任务的工作人员。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是指由若干督察员组成的工作小组。

第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以下简称部稽查办)负责督察员(组)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遴选条件

第四条 担任督察员的人选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规划专业水平,熟悉城市总体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规范和实施要求;

(三)具有国家注册规划师资格,或者担任厅级以上领导职务且从事过5年以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四)具有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五)具有较强的原则性、组织性和纪律性;

(六)身体健康,能适应异地派驻工作需要。

第三章 聘任、培训与派遣

第五条 督察员的遴选工作程序如下:

(一)推荐督察员名单由有关城市(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二)初审督察员名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推荐名单基础上汇总审核后报送部稽查办;

(三)候选督察员名单由部稽查办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各地初审名单确定。

第六条 督察员的聘任程序如下:

(一)根据每届派驻督察员工作需要,部稽查办商有关司局后,从候选督察员名单中拟定聘任的督察员人选;

(二)拟聘任的督察员人选经报主管部领导批准后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名义正式聘任。

第七条 督察员每届聘期为二年,聘期届满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视情况续聘,续聘原则上实行异地交流。在聘期内督察员 职位有空缺时,部稽查办从候选督察员名单中选择合适人选,履行聘任程序填补空缺。

第八条 督察员原则上不得在原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工作,原工作单位为中央或省属单位的督察员可不受此限制。

第九条 督察员在任职前应接受任前培训,任职期间还应接受不定期的相关培训。

第十条 被聘任的督察员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派遣并颁发聘书及监督检查证件。

第四章 组织结构及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 督察工作以组为单位开展,每组由派驻若干城市的督察员组成。派驻城市及督察员的分组由部稽查办根据督察工作需要确定。

第十二条 每个督察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本督察组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一)组织督察员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定期查阅督察员的督察日志;

(二)组织实施督察组所驻城市之间的巡察工作;

(三)组织起草、报送、签署《督察意见书》等有关督察文件;

(四)报告督察员每月考勤情况;

(五)及时向部稽查办报告督察组工作情况;

(六)承办部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三条 督察员请事假、病假5个工作日以下的报督察组长批准,超过5个工作日的报部稽查办批准,督察组长请假报部稽查办批准。督察员确因健康原因等连续超过2个月不能在岗工作的,部稽查办将另派督察员接替其岗位。

第十四条 督察员除案件线索专门报告外,应每日填写督察日志,并按月向督察组书面报告督察工作情况;督察组长应每季度向部稽查办书面报告督察组日常工作情况;督察组长应组织督察员按时形成本组半年及工作总结报告部稽查办。

第十五条 督察员(组)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保管、科学分类、存放有序、完整备查,同时注意保密,需归档管理的文件材料包括: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法律、法规,各类规划文本及图册等相关材料;

(二)督察员在工作中取得的案件原始资料、形成的调查报告;

(三)督察员工作日志及定期工作报告、督察组定期工作总结;

(四)督察员(组)联系工作收发的传真、电话记录等其他应归档保存的材料。

第五章 相关待遇

第十六条 督察员工资性补助及相关补贴由部稽查办根据相关财务规定予以支付。第十七条 督察员将获得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包括配备办公室、办公设备、交通设备、专门宿舍和基本生活设施。

第十八条 督察员的休假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探亲假和带薪休假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督察员出差期间差旅费报销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6]313号)中规定的司局级人员标准执行。

第六章 纪律与考核

第二十条 督察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秉公督察、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严格执行规划督察工作的各项规章办法,服从安排,按时出勤;

(三)不得干预妨碍地方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正常工作;

(四)严格执行相关保密规定,不得泄漏涉密信息;

(五)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者他人谋取利益,不得接受督察对象的馈赠、报酬等,不得向督察对象报销任何费用。

第二十一条 督察员违反第二十条之规定的,由部稽查办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报经部领导批准免去其督察员资格。第二十二条 督察员的考核由部稽查办负责。

督察员的考核分为称职、不称职。考核不称职的,由部稽查办报部领导批准解除聘任。

第七章 离任与交接

第二十三条 督察员在任期内主动提出辞职或因工作关系变动、身体健康等原因不能履行督察职责时,督察组应及时报告部稽查办,经报部领导审定同意后,终止聘任并收回监督检查证件。

督察员任期届满,本人不再申请续聘的,应向部稽查办交回监督检查证件。

第二十四条 督察员离任前应以书面形式向部稽查办总结和报告任期内的主要工作情况,并向下任督察员移交任期内有关督察工作的全部档案文件及固定资产。

新派驻的督察员应于原督察员离任前10个工作日到达派驻岗位,并在原督察员的带领下熟悉和开展督察工作,在此期间的各项督察工作仍由原督察员负责。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08年05月20日 实施日期:2008年05月20日(中央法规)

第五篇: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

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日前通报了“2013年对建设工程企业及注册执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继续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年共对3家涉及安全事故责任的企业处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的行政处罚,对10名涉及安全事故责任的注册人员处以吊销注册证书、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对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资质资格的6家企业和3名注册人员撤回资质证书或撤销注册执业资格,对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资格的75家企业和141名注册人员处以警告或通报批评。上述企业和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已经记入其诚信档案,并公布在住房城乡建设部诚信信息平台上。

自2013年以来,为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大了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建设工程企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特别是北京、山西、河北、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区查处力度较大。2013年,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共查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工程企业18219家,共查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注册执业人员1645人,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4.05.16 建文

下载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