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2018版本
湖南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我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2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市〔2017〕241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是指对参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下简称“工程建设”)活动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的认定、采集、交换、公开、评价、使用及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是指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监理、评价、咨询(包括造价咨询等)、检验检测等企业(单位),以及相应企业(单位)负责人、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施工现场管理、评价、咨询、检测人员等各类主体。
第三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指导和监督全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制定全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可对部分建筑市场主体进行统一评价,建立和完善“湖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送全省建筑市场信用信息。
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采集、审核、更新、公开、评价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可建立本地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系统,实现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交换。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采集、审核、更新、公开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
第四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信用管理工作中,要遵循合法、客观、公平、公正和审慎的原则,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章 信用信息内容
第五条 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分为企业(单位)信用信息和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两大类。企业(单位)和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分别由基本信息、优良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构成。
基本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具有的基础信息,以及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等。
优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和其他社会活动中获得的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表彰奖励信息等。
不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标准等,受到县级及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以及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第六条 优良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包括: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及文明施工管理、市场行为(包括招标投标管理、合同履约及造价管理等)、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如制定工程建设标准、标准设计、工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建材等)、其他(抢险救灾、扶贫攻坚、社会公益等)。
第七条 信用信息主要包括(详附件1):
(一)基本信息 1.企业基本信息
(1)工商登记注册信息;
(2)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资质信息;(3)工程业绩信息;(4)注册执业人员信息;(5)税务信息;
(6)安全生产许可证信息;
(7)勘察设计非注册技术人员信息;(8)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信息;
(9)建筑工人及构配件生产工厂质量负责人信息;(10)行业统计信息;(11)自有技术设备;(12)信用承诺信息;(13)其他基本信息。
2.执(从)业人员基本信息(1)身份信息;(2)注册执业信息;(3)相关证书信息;(4)业绩信息;(5)履历信息;(6)信用承诺信息;(7)其他基本信息。
(二)优良信用信息
1.县级及以上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表彰和奖励的信息; 2.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优良信息; 3.其他优良信用信息。
(三)不良信用信息 1.行政处罚信息;
2.安全质量责任事故信息;
3.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信息;
4.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失信黑名单信息; 5.湖南省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 6.县级及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报批评; 7.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不良信息; 8.违背信用承诺的信息; 9.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第八条 工程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可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申请调整信用信息内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以及建筑市场监管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信用信息内容。第三章 信用信息采集 第九条 基本信息采集:
(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采集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信息、外省入湘企业(单位)基本信息、行业统计信息、省级(本省)及以上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认定的其他基本信息。
(二)市州及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采集本部门和本地其他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认定的基本信息。
(三)企业(单位)负责采集企业(单位)自报信息(如:建筑工人信息、自有技术设备等)。
第十条 优良信用信息采集:
(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采集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优良信息、省级(本省)及以上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表彰奖励等信息。
(二)市州及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采集本地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表彰奖励等信息。
第十一条 不良信用信息采集:
(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采集湖南省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失信黑名单信息、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不良信息、违背信用承诺的信息;住房城乡建设部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实施的行政处罚、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其他行政处理和通报批评信息;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二)市州及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采集本地安全质量责任事故信息、违背信用承诺的信息;本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其他行政处理以及通报批评信息等;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第十二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机制,自优良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产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采集至“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依法对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2小时),经公示无异议的,即予以公开。
第十三条 信用信息按照“谁采集、谁维护”的方式实施维护管理。信用信息的修正或撤销,由原信用信息采集部门负责。原信用信息采集部门修正或撤销信用信息前,应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2小时。
“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的信用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行政处罚决定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处理决定被变更或被撤销的,原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应当自收到行政机关相关文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在“公共服务平台”变更或撤销该不良信用信息。
第十四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建立信用信息异议申诉与复核制度,公开信用信息异议处理部门和联系方式。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对信用信息及其变更等存在异议的,可以向采集该信用信息的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诉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作出处理。第四章 信用信息公开
第十五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
第十六条 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为:
(一)基本信息长期公开;
(二)优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3年;
(三)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相关行政处罚有期限的,其公开期限不得低于处罚期限。具体公开期限由不良信用信息的采集部门确定。
(四)优良和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满后,转为信用档案长期保存。
(五)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相关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建筑市场监管工作中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依法调阅信用档案。
第十八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快推进与发展改革、人民银行、人民法院、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工商、税务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逐步建立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共享机制。
第五章 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第十九条 县级及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谁处罚、谁列入”的原则,将存在下列情形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一)利用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资质的;
(二)发生转包、出借资质,受到行政处罚的;
(三)发生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1年内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较大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发生性质恶劣、危害性严重、社会影响大的较大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经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认定为拖欠工程款或咨询服务费,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参照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对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加强监管。
第二十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之前,应当履行告知程序。当事人有异议的,可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异议,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有关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经核实无误的,将认定情况书面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对被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包括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市场主体信息(单位名称和机构代码,或个人姓名和证件号码等)、事由、行政处罚决定或生效法律文书、列入部门、列入依据、列入日期、管理期限等。
第二十二条 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管理期限为自被列入名单之日起1年。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修复失信行为并且在管理期限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情形行为的,由原列入部门将其从“黑名单”移出。
第二十三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在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依法给予限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作为评优表彰、政策试点和项目扶持对象。
第二十四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将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通报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第六章 信用评价和应用 第二十五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开展信用评价。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情况进行评价,应当制定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具体评价办法。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委托下属单位、群团组织或第三方机构实施信用评价。鼓励群团组织或第三方机构开展信用评价。
第二十六条 信用评价主要依据“公共服务平台”公开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基本信息、优良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进行量化评价。相关评价主体也可结合实际,采集不超过一定比例的其他信息作为评价依据。
第二十七条 信用量化评价采取百分制,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使用“公共服务平台”公开的信用信息进行评价的分值设置总和应不低于总分值的90%。
(二)基本信息评价分值设置应不低于总分值的20%、不高于总分值的50%;优良信用信息评价分值设置应不低于总分值的10%、不高于总分值的30%;不良信用信息评价满分分值设置应不低于总分值的25%,扣分可不设限值(直至扣完所有信用分)。
(三)“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及文明施工管理”评价满分分值设置应不低于总分值的30%、不高于总分值的50%(适用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及相应执(从)业人员);“市场行为”评价满分分值设置应不低于总分值的15%、不高于总分值的30%。
第二十八条 信用量化评价时,有以下情形的,信用评价在相应期限内计零分:
1.企业(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或安全生产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有效期同行政处罚期限)
2.发生重大及以上质量或安全责任事故的。(有效期同行政处罚期限)第二十九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实时公开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制定的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办法、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
群团组织或第三方机构等可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申请公开其信用评价办法、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社会影响力较大,且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可予以在“公共服务平台”公开。
“公共服务平台”对公开的所有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归集。同一建筑市场主体有两个及以上评价结果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公开其评价结果平均值。
第三十条 相关评价主体应当落实国家及省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有关规定,不得设置歧视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评价指标,不得设置信用壁垒,不得直接或变相要求外地企业(单位)在本地区注册设立独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的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以市州为评价基本单元。数量较少的企业(单位)(如监理企业、质量检测机构、造价咨询企业等)和执(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价,可以省为评价基本单元。
第三十一条 各地应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可在信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分档设置信用等级。结合本地实际,在行政许可、工程担保与保险、日常监管、政策扶持、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应用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管理。对信用评价结果较差的,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对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采取约束和惩戒措施。第三十二条 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使用信用信息,不得使用超过公开期限的不良信用信息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进行失信惩戒,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人或委托专门机构负责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审核、维护更新、公开和推送工作。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信用信息安全。
第三十四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采集推送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信用信息采集推送情况。对于应采集推送而未采集推送或未及时采集推送的,以及在信用评价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予以通报,并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
第三十五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履职。对于推送虚假信用信息,故意瞒报信用信息,篡改信用评价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由提供信用信息的单位负责。对提供虚假信用信息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查处。
第三十六条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本办法的行为,向相应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报。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材料生产、设备器具租赁与安装维保、建筑构配件生产等企业(单位)及相应执(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办法。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月1日。
附件1-信用信息目录.xls
附件2-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信用评价标准参考表.xls
附件3-建设监理企业综合信用评价标准参考表.xls 附件4-造价咨询企业综合信用评价标准表.xls
第二篇:济南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济南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建立全市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奖优惩劣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根据法律、法规和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济南市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发布、存储、使用和利用信用信息进行评价、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责任主体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含房地产开发、代建单位)和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检测试验、施工图审查等企业或单位(以下统称企业)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基本信息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与信用行为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诚信记录的信息。
第五条 建筑市场信用信息采集、记录、发布、存储、使用和利用信用信息进行评价、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
第六条 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乡建设委)负责本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
市城乡建设委设立济南市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信用办)。负责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信用管理办法和制度等的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信用信息的收集、核定、评价和发布,并根据需要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价服务。济南建设信用网(www.xiexiebang.com)是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发布的指定平台。市城乡建设委内设建筑市场各相关监管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记录工作。
各县(市)区、高新区建委(建设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记录工作,并及时上报至市城乡建设委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评价。
有关行业协会协助各相关监管机构做好信用信息的采集、记录、发布和信用评价等工作,推进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诚信意识。
第二章 信用信息的内容
第七条 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包括建设项目信息、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基本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工程建设统计及评价信息。
第八条 建设项目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建设项目履行法定工程建设程序情况;
(三)参与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项目管理、服务、合同履约等情况。第九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基本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基本信息
1、企业登记注册基本信息:企(事)业单位名称、营业执照注册号、营业执照登记机关、企业类型(事业性质)、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成立日期、注册地址、经营期限、法定代表人信息等内容;
2、资质信息:包括资质等级名称、资质证书号、有效起始日期、有效到期日期、资质证书核发日期、资质证书核发机关、资质证书状态等内容,以及企业取得的专项许可;
3、项目业绩信息:包括项目名称、起止日期、项目规模、项目负责人、项目获奖情况等内容;
4、企业的经营状况;
5、企业各类执(从)业人员的情况;
6、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二)从业人员基本信息
1、从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等内容,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从业人员身份的情况;
2、执业资格信息:包括证书名称、编号、有效起始日期、有效到期日期、核发日期、核发机关、证书状态等内容。
第十条 良好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受到市级(含)以上政府有关表彰奖励;
(二)承担的工程(项目)获得市级(含)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类表彰奖励;
(三)被市级(含)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四)被市级(含)以上金融机构评定为“A”类以上的信用等级;
(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可以记录的有关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其他良好信用行为。
第十一条 不良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不良信用信息:
1、违法信息:包括法院判决结果、处罚对象、执行期限等内容;
2、行政处罚信息:包括处罚种类、处罚对象、处罚事由、处罚内容、处罚日期、处罚机关等内容;
3、质量安全信息: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信息和通报批评信息等内容;
4、其他违法不良信息。
(二)个人不良行为记录信息:
1、违法信息:包括法院判决结果、处罚对象、执行期限等内容;
2、行政处罚信息:包括处罚种类、处罚对象、处罚事由、处罚内容、处罚日期、处罚机关等内容。
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统计及评价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的各类季报、年报等有关统计报表;
(二)各类企业报表的统计及分析;
(三)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价记录。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记录
第十三条 在本市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信用信息,建立电子信用档案。
第十四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信用信息应经过下列法律文书或文件 4
之一认定:
(一)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受到的各类表彰奖励决定或文件;
(二)已生效的判决书或仲裁裁决书;
(三)已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执法部门、行业协会签发的责令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等不良行为记录;
(五)经有关职能部门或机构查证并做出处理决定的文书;
(六)媒体披露、投诉举报查实并认定的不良行为认定文书或文件;
(七)信用评价机构信用评价的文件;
(八)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认定文件。第十五条 信用信息采集、记录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建设项目信息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按工程建设程序办理有关手续等凭证以及项目管理、服务、合同履约等资料,及时审核、记录,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二)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基本信息、工程建设统计报表由企业按要求上网(济南建设信用网www.xiexiebang.com)填报,经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审核、记录,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本市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在报送有关注册、备案资质、资格、许可证时同步填报。外地进济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在进入我市办理备案时同步填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变更的,凭变更文件及时填报变更情况,录入信用信息系统。企业工程建设统计报表按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及时填报,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三)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良好行为记录信息依据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由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于表彰奖励决定或文件生效后7日内向信用办提供有关认定材料,由信用办进行审核、记录,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四)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记录信息依据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由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于处罚决定作出后,向信用办提供有关认定材料,由信用办进行审核、记录,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五)企业的信用评价记录由信用办依据信用管理有关文件的规定,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六)外地进济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目前暂限于其在济承接项目所受表彰或处罚的信息。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信用信息存在不实或者虚假的,可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披露与维护
第十七条 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由公示信息数据库、记录信息数据库和存储信息数据库组成。
第十八条 公示信息包括信用信息系统中的建设项目信息、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基本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工程建设统计及评价信息的部分内容。
公示信息在济南建设信用网(www.xiexiebang.com)上公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登录查询。
第十九条 公示信息期限按下列规定设定:
(一)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基本信息不设定公示期限;
(二)不良信用信息公示期限为3个月至3年,以证明文件上载明的日期为起始时间,证明文件上无明确日期的,以公布时间作为起始时间;
(三)良好信用信息公示期限为1至3年,以证明文件上载明的日期为起始时间,证明文件上无明确日期的,以公布时间作为起始时间;
(四)统计信息为最新一期(不超过1年)的统计结果;
(五)阶段评价信息公示期限为一个评价周期。
公示信息期限届满后,系统自动解除记录,转入记录信息数据库。第二十条 记录信息是指按本规定在记录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部门或执法监督机构可以进行查询,记录信息记录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设定:
(一)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记录期限至企业终止为止;
(二)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工程建设统计和评价信息在记录信息数据库中的保存期为5年,从公示信息数据库转为记录信息数据库之日计算,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记录信息期限届满后,系统自动解除记录并转入存储信息数据库永久保存。
第二十一条 存储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作为资料档案在数据库中永久性保存,仅供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特殊需要时查询,一般不对其他部门及个人公开。
第二十二条 市城乡建设委信用办负责建筑市场综合监管系统和诚信信息平台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信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定期对信用信息数据库进行备份,防止信息丢失。
信用办应当科学设置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防止信用信息数据库被越权访问或者擅自处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对不良行为的整改情况,调整其信息公示期限。调整由企业提出申请,由负责审核确定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负责审查整改结果,对整改确有实效的,可缩短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示期限,但公示期限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同时将整改结果列入相应不良行为记录,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可延长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示期限。
行政处罚决定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执法监督被变更或被撤消的,应及时变更或删除该不良行为记录,并在监管信息系统和平台上予以公布,同时应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第二十四条 市场责任主体认为其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可以向信用办提出变更或者撤销记录的申请,并将要求变更的事项通过身份电子认证系统上传。信用办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经与相关部门联系核实后,作出维持、变更、撤销记录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第五章 信用综合评价
第二十五条 根据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合同履约情况以及经营能力和业绩等评价指标,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评价分为实时评价和阶段评价。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依照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信用评价标准进行加分和扣分(简称记分),其累计记分情况作为 8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信用评价结果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 实时评价是指每日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信用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实时评价采用评分制。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实时评价得分为起评分加当日发生的信用记分后的得分。第一次实时评价的起评分为70分,以后各日实时评价的起评分为前一日的实时评价得分。
第二十七条 阶段评价是指在一个评价周期内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信用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阶段评价采用等级制。
阶段评价一般以6个月为一个评价周期,根据实际需要,评价周期可以缩短或延长。
第二十八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在一个评价周期内所有实时评价得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责任主体阶段信用评价综合得分。
第二十九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信用等级分为A(绿色)、B(黄色)、C(红色)三等。
(一)A(绿色):建筑市场责任主体阶段信用评价综合得分为80分以上,表示从业单位在评价期内信用较好,投标行为规范,履行合同情况较好;
(二)B(黄色):建筑市场责任主体阶段信用评价综合得分为50~80分之间,表示从业单位在评价期内信用一般,投标行为基本规范,履行合同情况一般;
(三)C(红色):建筑市场责任主体阶段信用评价综合得分为50分以下,表示从业单位在评价期内信用较差,经营活动中有违法行为,履行合同情况较差。
对因解决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问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进入红色等级。
信用评价综合得分为50~60分之间的给予预警通告。
以上划分等级的综合得分,下限分数都含本数,上限分数都不含本数。第三十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在一个评价周期内,根据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信用评价标准累计两次扣分分值10分的,直接进入红色等级;如连续三次阶段评价信用等级为黄色,第三次黄色自动降为红色。
第三十一条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应当如实向信用信息征集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并对其报送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建筑市场责任主体报送信用信息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其信用等级直接定为C(红色)。
第六章 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三十二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有关行业协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养老保障金拨付、日常监督管理以及周期性检查和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依法实行“差异化”分级管理。
外地进济企业享受与本市企业同等待遇,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第三十三条 对阶段信用评价为A(绿色)的各责任主体,各行业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给予下列相应政策支持和服务:
(一)建设单位在新项目开发、建设手续办理过程中,实行绿色通道,简化办理程序,劳务工资保证金可减半缴存;
(二)企业在承接业务和参加建设工程招投标时,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投标担保、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可减半缴存;
(三)企业可优先参与国有投资占主导地位的项目的投标,业主可免予或简化资格审查;
(四)列入本市可优先扶持企业名单;
(五)企业资质考核时可直接按A级企业考核;
(六)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可优先足额拨付;
(七)在各类评优表彰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八)对部分规模较大、列为重点扶持的企业,实行重点跟踪服务;
(九)依法可提供的其他政策扶持或帮助。
第三十四条 对阶段信用评价为B(黄色)的各责任主体,按规范要求进行监管。
第三十五条 对阶段信用评价为C(红色)的各责任主体,列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监管对象,实行以下信用惩戒机制:
(一)一年内不受理其资质升级和增项申请;
(二)一年内不得参加政府和行业各项评优活动;
(三)列入本市重点监控企业,不定期进行资质动态核查;
(四)其他方面的重点防范措施。
第三十六条 阶段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期限均自信用评价结果发布之日起开始计算;因严重不良行为(在一个评价周期内,按信用评价标准出现两次扣10分的)直接进入红色等级的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其所有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期限均自其进入红色等级之日算起。
第三十七条 招标人根据招标工作需要,在评标时将截标前一日投标人及其拟委派项目的注册执业人员的实时信用评价得分作为其信誉得分的依据。具体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第七章 附
则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2
2年。
第三篇:烟台建筑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烟台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全市建筑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山东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烟台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烟台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建筑市场信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中,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的认定、采集、交换、公开、评价、使用及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包括建设单位(含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企业。
-1-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管理评价,是指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运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依据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类行为信息,做出信用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其实施综合管理的活动。
第四条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评价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及时的原则,实行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合理奖惩、社会监督的评价方式。
第五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市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烟台市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市一体化平台”),并向省一体化平台推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有关信用信息。
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统一使用市一体化平台开展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 信用评价内容
第六条 信用信息由基本信息、优良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和信用档案构成。
第七条 企业基本信息包括注册登记信息、资质信息、工程项目信息等。
第八条 优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获得的市级及市级以上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表彰奖励等-2-
信息(详见各行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九条 不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受到县级及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的信息,以及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不良信用信息(详见各行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具体情形包括:
(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受到县级及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长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并发生农民工上访讨薪事件、工地扬尘治理达不到“六个百分百”标准;
(三)建筑业企业长期拒报或迟报统计数据、经营业绩为“0”或多次报送数据不实;
(四)国家和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第十条 除县级及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外,其他不良信用信息应经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认定。认定部门应事先书面告知建筑市场主体不良信用事实和处理措施,并告知其具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建筑市场主体陈述申辩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认定部门应予采纳。
-3-第十一条 不良信用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机构代码、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意见)、列入部门、管理期限等。
第十二条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汇总形成信用档案。
第三章 信用信息采集与交换
第十三条 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市一体化平台,认定、采集、审核、更新、变更和公开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基本信息一般通过与市一体化平台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关联采集。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优良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由作出表彰、奖励、处罚、处理、认定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录入市一体化平台。
第十四条 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产生、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作出表彰、奖励、处罚、处理、认定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信用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 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作出表彰、奖励、处罚、处理决定或认定不良信用信息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录入市一体化平台,并通过市一体化平台依法对社会公开。
第十六条 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推送机制,完善市一体化平台信用信息自动推送功能,将相关信用信息自动逐级推送至省级一体化平台,实现省、市、县信用信息实时互联共享。
第四章 信用信息公开与应用
第十七条 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市一体化平台,及时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
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八条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为:
(一)基本信息长期公开;
(二)优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3年;
(三)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1年,并不得低于相关行政处罚期限。具体公开期限由不良信用信息的认定部门确定。
(二)、(三)项信息公开期限届满后,在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档案长期保存。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处理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
-5-执法监督被变更或被撤销,作出处罚、处理、认定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及时变更或删除不良信用信息、严重不良信用信息,并及时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市一体化平台,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一)对优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内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行政许可、资格管理、招标投标、工程担保与保险、政策扶持、评优评奖等方面实行“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
(二)对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内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依法依规采取约束和惩戒措施,并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对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检查频次,列为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执法检查的必查对象。
(三)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内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得作为评优表彰、政策试点和项目扶持对象。
第二十一条 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使用信用信息,不得使用超过公开期限的不良信用信息、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进行失信惩戒,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信用评价
第二十二条 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建筑市场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
第二十三条 建筑市场信用评价标准不得设置歧视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评价指标,不得对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设置信用壁垒。
第二十四条 对首次进入烟台市行政区域内承揽业务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和我市新申请资质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承揽到业务后纳入我市当年信用管理考核;未承揽到业务前,其信用评价得分为信用评价基本分。
第二十五条 信用管理评价结果包括信用评价得分和信用评价等级,具体评价方式详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审核、确认后,信用评价等级将被直接认定为B级:
(一)发生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被暂扣、吊销从业资质(资格)的;
(二)违反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处罚,影响恶劣的;
(三)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报虚假信息,影响信用评价结果客观真实性的;
(四)拒不执行预储金管理规定和农民工工资直接实名制
-7-且未整改到位,情节严重的;
(五)因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资,造成大规模群体上访及其他突发性事件,影响恶劣的;
(六)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达不到“六个百分百”标准,未及时按要求整改或被上级有关部门点名通报的;
(七)被法院依法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房地产、建筑业企业;
(八)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确认存在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六章 信用评价结果应用
第二十七条 按照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信用评价结果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评先树优、企业养老保障金拨付、劳务工资保证金与投标保证金缴纳、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以及日常监管等工作中作为重要指标予以应用。
第二十八条 信用评价等级为AAA级的信用评价对象,表示在行业中信用评价指标优异,信用度高,实行激励机制。
(一)建立绿色通道,减少检查频次;
(二)在评先树优时优先考虑;
(三)优先拨付企业养老保障金、劳务工资保证金适当减免;-8-
(四)列入烟台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红名单”企业名单;
(五)通过媒体向社会宣传表扬。
第二十九条 信用评价等级为AA级的信用评价对象,表示在行业中信用评价指标较好,信用度较高,实行扶持机制。
(一)减少检查频次;
(二)在评先树优时优先考虑。
第三十条 信用评价等级为A级的信用评价对象,表示在行业中信用评价指标一般,信用度一般,实行常规监管,对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
第三十一条 信用评价等级为B级的信用评价对象,表示在行业中信用评价指标低,信用度差,实行惩戒机制。
(一)增加检查频次;
(二)内限制评先树优;
(三)按现行缴费标准加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四)列入烟台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黑名单”企业名单;
(五)对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进行诫勉约谈;
(六)本地企业建议相关部门依法重新审查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内限制受理资质资格升级申请。外地企业通报企业注册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七)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
第三十二条 存在单项扣分20分及以上不良行为的,将通
-9-过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网进行公示,并在不良信用信息公示期内停止为其出具无不良信用信息证明。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门科室(单位)、专人负责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公开和推送工作。
第三十四条 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信用信息安全。
第三十五条 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推送情况抽查和通报制度。定期核查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信用信息推送情况。对于应推送而未推送或未及时推送信用信息的,以及在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中设置信用壁垒的,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三十六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履职,保证信用信息真实、完整。对于录入、推送、公布虚假信用信息,故意瞒报信用信息,篡改信用评价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三十七条 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异议信息申诉与复核制度,公开异议信息处理部门和联系方式。-10-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对信用信息存在异议的,可以向认定该信用信息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异议信息进行核实,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三十八条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对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的行为,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报或投诉。
第三十九条 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烟台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办公室、政工科、法规科、建筑节能与科教设计科、工程科、城建科、行业科、房地产市场监管科、质安科、清欠办、市质监站、开发办、招标办、安监站、劳保办、造价办、装饰办、综合信息中心等科室、单位和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全市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和标准,督导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的建设和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建设管理科,主要负责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相关文件拟定、信息平台建设和日常管理维护,以及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做好信息录入及信用管理评价结果运用等工作。
第四十条 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行业主管科室(部
-11-门)负责根据本办法制定各行业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建筑行业发展科负责制定《烟台市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建筑节能与科教设计科负责制定《烟台市勘察设计及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工程建设管理科负责制定《烟台市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城市建设科负责制定《烟台市市政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市建筑节能与房地产开发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烟台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评价管理办法》;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烟台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和《烟台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市工程建设标准造价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烟台市造价咨询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市建筑装饰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烟台市装饰装修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具体研究制定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应用;市烟台市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管理办公室具体研究制定信用评价结果在企业养老保障金拨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业务中应用。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8年 5 月 1日起施行。原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附件:1.烟台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烟台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优良信用信息申报表 3.烟台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不良信用信息审批表
4.烟台市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5.烟台市勘察设计及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信用考核实施细则 6.烟台市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7.烟台市市政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8.烟台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评价管理办法 9.烟台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10.烟台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11.烟台市造价咨询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 12.烟台市建筑装饰装修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四篇: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中,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的认定、采集、交换、公开、评价、使用及监督管理。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是指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以及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
第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建筑市场信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指导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 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制定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认定、采集、公开、评价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并向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推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
第二章 信用信息采集和交换
第四条 信用信息由基本信息、优良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构成。
基本信息是指注册登记信息、资质信息、工程项目信息、注册执业人员信息等。
优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获得的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表彰奖励等信息。
不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受到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信息,以及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第五条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认定、采集、审核、更新和公开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六条 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工程项目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职责,采 集工程项目信息并审核其真实性。
第七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推送机制,自优良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产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依法对社会公开,并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八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人民银行、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水利、工商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第三章 信用信息公开和应用
第九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
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条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为:
(一)基本信息长期公开;
(二)优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3年;
(三)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并不得低于相关行政处罚期限。具体公开期限由不良信用信息 的认定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办理信用信息变更,并及时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二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好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行政许可等方面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对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采取约束和惩戒措施。
第十三条 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使用信用信息,不得使用超过公开期限的不良信用信息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进行失信惩戒,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谁处罚、谁列入”的原则,将存在下列情形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一)利用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资质的;
(二)发生转包、出借资质,受到行政处罚的;
(三)发生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1年内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发生性质恶劣、危害性严重、社会影响大的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经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认定为拖欠工程款,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参照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对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加强监管。
第十五条 对被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机构代码、个人姓名、证件号码、行政处罚决定、列入部门、管理期限等。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将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六条 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管理期限为自被列入名单之日起1年。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修复失信行为并且在管理期限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情形行为的,由原列入部门将其从“黑名单”移出。
第十七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在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依法给予限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作为评优表彰、政策试点和项目扶持对象。
第十八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将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通报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第五章 信用评价
第十九条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
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
第二十条 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主要包括企业综合实力、工程业绩、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优良信用信息及不良信用信息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建筑市场信用评价标准,不得设臵歧视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评价指标,不得对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设臵信用壁垒。
鼓励设臵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履约行为的评价指标。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行政许可、招标投标、工程担保与保险、日常监管、政策扶持、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应用信用评价结果。第二十三条 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应当公开本地区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办法、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人或委托专门机构负责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公开和推送工作。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信用信息安全。
第二十五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推送情况抽查和通报制度。定期核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信用信息推送情况。对于应推送而未推送或未及时推送信用信息的,以及在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中设臵信用壁垒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六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履职。对于推送虚假信用信息,故意瞒报信用信息,篡改信用评价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异议信用信息申诉与复核制度,公开异议信用信息处理部门和联系方式。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对信用信息及其变更、建筑 市场主体“黑名单”等存在异议的,可以向认定该信用信息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异议信用信息进行核实,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行为,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
园林绿化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将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原有关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五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市[2017]241号 【发布日期】2017-12-11 【生效日期】201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市[2017]241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现将《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附件: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12月11日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中,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的认定、采集、交换、公开、评价、使用及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是指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以及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建筑市场信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指导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制定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认定、采集、公开、评价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并向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推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
第二章信用信息采集和交换
第四条信用信息由基本信息、优良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构成。基本信息是指注册登记信息、资质信息、工程项目信息、注册执业人员信息等。
优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获得的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或群团组织表彰奖励等信息。
不良信用信息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受到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信息,以及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第五条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认定、采集、审核、更新和公开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六条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工程项目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职责,采集工程项目信息并审核其真实性。
第七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推送机制,自优良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产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依法对社会公开,并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八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人民银行、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水利、工商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第三章信用信息公开和应用
第九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
公开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条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为:
(一)基本信息长期公开;
(二)优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3年;
(三)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并不得低于相关行政处罚期限。具体公开期限由不良信用信息的认定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办理信用信息变更,并及时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二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好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行政许可等方面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对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采取约束和惩戒措施。
第十三条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使用信用信息,不得使用超过公开期限的不良信用信息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进行失信惩戒,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谁处罚、谁列入”的原则,将存在下列情形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一)利用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资质的;
(二)发生转包、出借资质,受到行政处罚的;
(三)发生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1年内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发生性质恶劣、危害性严重、社会影响大的较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经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认定为拖欠工程款,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参照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对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加强监管。
第十五条对被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机构代码、个人姓名、证件号码、行政处罚决定、列入部门、管理期限等。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将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推送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六条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管理期限为自被列入名单之日起1年。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修复失信行为并且在管理期限内未再次发生符合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情形行为的,由原列入部门将其从“黑名单”移出。
第十七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在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依法给予限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作为评优表彰、政策试点和项目扶持对象。
第十八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将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通报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第五章信用评价
第十九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
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
第二十条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主要包括企业综合实力、工程业绩、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优良信用信息及不良信用信息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建筑市场信用评价标准,不得设置歧视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评价指标,不得对外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设置信用壁垒。
鼓励设置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履约行为的评价指标。
第二十二条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行政许可、招标投标、工程担保与保险、日常监管、政策扶持、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应用信用评价结果。
第二十三条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应当公开本地区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办法、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人或委托专门机构负责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公开和推送工作。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信用信息安全。
第二十五条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推送情况抽查和通报制度。定期核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信用信息推送情况。对于应推送而未推送或未及时推送信用信息的,以及在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中设置信用壁垒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六条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履职。对于推送虚假信用信息,故意瞒报信用信息,篡改信用评价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异议信用信息申诉与复核制度,公开异议信用信息处理部门和联系方式。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对信用信息及其变更、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等存在异议的,可以向认定该信用信息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异议信用信息进行核实,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行为,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报。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
园林绿化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将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原有关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