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考试试题答案范文

时间:2019-05-14 21: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针刺伤》考试试题答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针刺伤》考试试题答案范文》。

第一篇:《针刺伤》考试试题答案范文

《针刺伤的预防、处理》考核试题答案

简答题:每题20分。

一、什么是针刺伤?

答: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器械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二、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如何步进行紧急处理,有哪些步骤?

答: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3.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4.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三在医院发生医疗锐器伤时,你应该怎样做?(处理流程)

答: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预防用药 ——定期随访

四、你觉得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有哪些?

答: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带针头传递;将针尖指向自己或别人身体的任何部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操作时,光线不够;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它尖锐物品未装入规定容器内,容器未置于方便使用的区域;处置时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操作而增加感染几率;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未采取保护性措施等。

五、如何预防针刺伤?

答: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2.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操作时戴手套。3.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4.医院应成立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5.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医院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备)

第二篇:针刺伤范文

针刺伤上报流程

1.发生针刺伤后,受伤者即刻电话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由科主任、护士长电话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处,节假日可先报告总值班,由总值班向医院感染处负责人。2.受伤者从内网“e”123黄色文件夹中下载职业暴露登记表并填写,科主任或护

士长签字后上交院感处。

3.院感处根据受伤者受伤情况开出检验化验单并签字扣章,受伤者凭借检查单到

检验科进行抽血检查。

4.受伤者将检查报告交回院感处,院感处根据检验结果指导用药,建档,进行追

踪检查。

针刺伤口的处理措施--报告--具体处理流程

1、伤口局部处理措施

⑴若戴着手套,既脱去手套; ⑵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局部伤口;

⑶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⑷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报告

⑴填写感染控制科发放的针刺意外报告单,报感染管理科; ⑵由感染管理处填写检验申请,进行血液检查并备案; ⑶报告医务科备案。

3、具体处理流程

⑴经职业性接触(艾滋病)HIV的处理:

①如果病人的HIV抗体呈阳性或结果不祥,伤者应尽快接受HIV抗体测试作底线。②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阳性,说明伤者此前已感染HIV ③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阴性,应于24hr内服用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进行预防。④伤者应于伤后6周、3个月、6 个月、12个月再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查,如果在伤后1个月至6个月血清HIV抗体转阳,则认为是职业感染。⑵经职业性接触(乙肝)HBV的处理:

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验血,前者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后者则须同时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②如果伤者以前曾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并确定有足够的抗体,或以前曾受感染而已经有免疫力;或者伤者本身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则无须进一步处理。③原病人不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而伤者以往接种疫苗后未能产生抗体,则不须再进一 步处理;如果伤者从未接种疫苗,应立即进行预防接种。④原病人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如果受伤者以往曾接种疫苗而未能产生抗体,应于24hr内(最好不要超过7天)接受注射一剂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一个月后注射第二剂;对于曾未注射疫苗的伤者,应注射一剂HBIG,然后再进入预防接种。

⑶经职业性接触(丙肝)HCV的处理: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测试。②对于意外发生的职业性接触,现在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药物能阻止丙型肝炎的感染。③如原病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伤者应于6个月后重复检验丙型肝炎抗体及肝功能,以确定是否职业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0.12.7

第三篇:针刺伤预防

一、如何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1、规范操作 妥善处理锐器 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折玻璃安瓿前先用砂轮切割, 安尔碘棉签消毒, 再用纱布包裹后折;输液穿刺失败后, 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式滴管上, 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 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时需他人协助; 传递手术刀, 剪时用肾形弯盘;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针头,为病人拔针后的针头应该立即放进防刺穿、防漏的医疗垃圾收集箱中;手始终不要碰到收集箱,小心谨慎地将针头丢入容器。收集箱应该放在操作方便而又安全的地方;供应室清洗器械时应将有损伤性的器械如巾钳,牙针等与其他器械分开,集中清洗。为病人做治疗时严格按着标准的操作程序执行,不能有一点疏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

2、注意操作环境 注意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如果工作空间过于拥挤狭小,探访者和障碍物过多,光线不够明亮,应该在操作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没有人紧挨在操作者的前后左右,或操作者在经过的路上没有其他人。

3、戴手套 尽量在操作时戴手套,这样就避免了操作者的手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了病人。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穿一层乳胶或聚乙烯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由此可见,戴手套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才能让全员护士共同做好这个事情

1、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 体液的过程中应戴手套, 把每一个针头都当成感染针头对待, 纠正受伤后的侥幸心理, 从思想上重视和配合锐器伤的处理, 提高预防针刺伤的自觉性。

2、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制度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使用安全医疗设备和建立锐器伤处理原则和反馈制度, 制定一系列相关防护措施, 有助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锐器伤信息, 做好追踪和监控工作。

三、我们的预防目标是多少?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根据我们医院目前统计的针刺伤情况,损伤可以减少到2~4人/年

第四篇:针刺伤如何处置

针刺伤如何处置

一、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穿刺针甚至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针刺伤是临床医护工作者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传染HBV、HCV和HIV等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您是否清楚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有效地避免针刺伤害,加强主动防护?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又该如何正确处理?

二、如何有效预防针刺伤?

临床工作中针刺伤的发生多是因为医护人员防范意识薄弱,操作行为不规范或是处于抢救应急状态等。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主动防护是最重要的标准工作:

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并做到分期、分批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提高自我防范,是预防医务人员针刺伤的首要措施。

2.规范医疗操作行为: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勿将用过的锐器直接传递给他人;手持针头、刀片等锐器时,不得将锐器面朝他人。

3.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应分离针头,将锐器投入锐器盒内,锐器盒收集至3/4即停止使用以减少刺伤的机会;

4.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必须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一副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可以显著减少接触的血量;

5.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

三、发生针刺伤后该如何处理

A.伤口处理

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

2.肥皂水或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

3.安尔碘、75%酒精消毒伤口; 4.使用防水敷贴包扎伤口。B.上报职业暴露

1.在处理伤口后,查阅患者是否有传染性疾病;

2.必须在2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 3.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和随访; 4.24小时内进行HCV、HBV和HIV抗体检测。C.监测用药和随访 ? 可疑HCV感染

有报道显示被空心带血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丙肝的可能性约为1.8%-10%。1.刺伤后尽快做HCV抗体和ALT检测;

2.如果检测HCV抗体阴性,需进行血清学追踪,于刺伤后的第1、3、6个月检查HCV抗体和ALT水平;

3.刺伤后1-3周,在外周血即可检测到HCV RNA,因此在刺伤后4-6周时检测HCV RNA可以尽早确诊HCV感染;

4.目前国内外的丙肝指南均不推荐采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对暴露于HCV阳性血液的医务人员进行刺伤后预防;

5.目前HCV急性感染期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IFNα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因此,若HCV RNA检测阳性,即应开始抗病毒治疗。

? 可疑HBV感染

研究表明被空心带血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乙肝的可能性约为6%-30%。

1.刺伤后应尽快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以提供暂时性的被动保护。若已知被带有HBsAg阳性患者血液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为0.06ml/kg体重;

2.未接种过疫苗的人员,可在注射HBIG同时或刺伤后7天内肌注乙肝疫苗,有效率可达90%以上。一般于上臂三角肌内注射,剂量为每次20μg,共注射三次,时间为第0、1、6个月;

3.若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HBIG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4.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抗体水平而定。可以有效保护人体不受病毒感染的最小值是10 IU/L,当检测结果显示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 IU/L说明滴度比较低,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大于10 IU/L,说明可以有效的保护人体不受感染。

? 可疑HIV感染

一般而言,针刺的平均血量为1.4μl,一次针头刺伤感染HIV的概率约为0.33%。

1.在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进行预防用药,包括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基本用药方案和强化用药方案的疗程均为连续服药28天;

2.评估暴露源和暴露程度: 暴露源的分级:

(1)低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低、无症状或高CD4水平;(2)高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高、AIDS晚期、原发性HIV感染、低CD4水平;

(3)暴露源情况不明: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的病毒含量不明。

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3.根据暴露源和暴露程度合理预防治疗:

4.治疗方案:

在暴露后即刻、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注意不要献血、捐献器官及母乳喂养,避免无防范的性生活。

第五篇:护士针刺伤论文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护士针刺伤的现状.......................................1 1.1针刺伤的定义.........................................1 1.3国内现状.............................................1 2.导致护生刺伤的原因.....................................1 2.1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2 2.2实习护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不熟练。............2 2.3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2 2.4医疗机构缺乏职业防护措施,忽视实习护生的安全防范管理。3 3.针刺伤的防护对策.......................................3 3.1强化培训教育,增强防护意识............................3 3.2制订严格的操作制度,规范操作行为......................3 3.3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及临床新方法..................4 3.4正确处理针刺伤.......................................4 4.小结..................................................4 参考文献.................................................5 致谢.....................................................6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摘 要

目的 了解护理实习生针刺的现状,分析发生针刺的原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大量文献资料都研究证实了实习护士易发生针刺伤。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是防护意识薄弱、护理操作不熟练等。增强实习生的防护意识,建立并执行全面的防护措施等可以减少实习生针刺伤。结论 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可因多种因素发生刺伤,学校及医院应对实习护士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重视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针刺伤

I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ABSTRACT Objective :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nursing the probationer armature's , analyse the cause acupuncture happened , bring forward th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Method: Come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 analysis by reading the magnanimous document.Result:

The large amount of document data all studies the occurrence needle puncture easy to have confirmed a student nurse.A student nurse occurrence needle puncture and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re weak , nursing operation is unskillful wait relevant.Strengthen probationer's protection mental consciousness, building and carrying out all-round protection measure and so on can cut down the probationer needle puncture.Conclusion: Puncture happened in a student nurse during the period of practice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 , school and the hospital answer a student nurse reinforcing safe occupation protection education , taking technical ability training seriously and so on.Keywords: nursing, internship, acupuncture,II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1.护士针刺伤的现状

1.1针刺伤的定义

针刺伤是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实习护生在在医院中面临各种锐器刺伤中,针刺伤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40.3l%-42.85%[1]。

1.2国外现状

自1981年McCor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研究,其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2]。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者80 %~90 %是由针刺伤所至,而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 %[3]。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 000 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 带有HBV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 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3 %,被HCV 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 概率为1.8 %[4]。美国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EPINet)报告护士被针刺伤的概率2002年占医护人员的45%,2003年占37.8%。关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美国报道为10%—34%;意大利报道外科护士为11%,内科护士为10.6%[5]。

1.3国内现状

2007年中国学者对国内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显示,年平均针刺伤的发生率是88.84%,其中内科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5.16%[6]。中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 %左右,近年来艾滋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呈倍增趋势。因此,中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状况也十分严峻。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护理人员中以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为最高。从2006到2010年几篇文献来看,护生实习期间发生针刺的比例86.7%[7]、90.8%[8]、80.0%[9]、90%[10]、100%[11],可以看出,针刺伤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没有得到改善。和国外相比,我国发生针刺伤比例是很高的。例如美国的护士执业生涯的全过程中每人会发生4.3次刺伤,而我国护生10个月就被刺伤2.6次[12]。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2.导致护生刺伤的原因

2.1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

在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中还没有职业防护课程,也无相应的教材,导致护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多年来,我们进行护理专业教育时更多考虑的是病人,而忽略了护生自身的安全教育[13]。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教育理念,强调护生要为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全而做最大努力,而很少正面讲解在湖里操作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国内外调查均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14]。

2.2实习护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不熟练

实习护生因工作经验少,操作不熟练,工作中心理状态不稳定,是针刺损伤的机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操作中对操作程序的不熟悉,对病人评价的过分关注,往往使实习护生在做正常临床操作时心里紧张,压力较大,出现针刺伤。另外对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患者进行采血、注射等操作时不戴手套,认为这样会妨碍操作的成功;实习护生不了解应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所以在操作后往往在十分紧张的状态下套针帽而出现针刺伤[15]。

2.3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

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部分实习护士工作中粗心大意,未严格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心存侥幸,往往觉得这些疾病离自己很遥远。因而便没有很在意针刺伤这一严重问题。由于许多护生对针刺伤有了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她们在行为上不但不会很小心,即使真的被针头刺伤了,也不会给予规范的处理,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针刺伤的危险系数。[16]除此之外,许多护士只有在处理有传染类疾病的患者所用过的针头时才会格外小心,忽视一些潜在危险性的针头,这些都是自我防范意识差的主要表现。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2.4医疗机构缺乏职业防护措施,忽视实习护生的安全防范管理

医院管理者对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具体得力的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对护生针刺伤登记上报制度和防护措施不认真落实。实习护生缺乏必要的预防针刺伤的安全操作规范教育以及防止针刺伤的硬件设施,使护生意识不到用何种方式可以减少针刺伤[17]。也有些医院认为实习护生不属于本单位职工,为减少成本开支也忽视实习护生针刺伤害的管理。

3.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3.1强化培训教育,增强防护意识

医院及科室对医务人员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护生更要强化培训,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物如手套的应用,严格遵照我国《医务人员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提出的标准预防原则,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经证实,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定期的在职教育,可防止30%以上针刺伤的发生[18]。举办护士职业防护培训班,各种讲座、宣教等,促使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必须有3个学时的“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培训[19]。相信通过点、面结合的教育,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2制订严格的操作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实习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小心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禁止用手回套针头帽,禁止用手拔掉注射器针头,禁止用手弄弯或弄直针头,禁止用手转移未套帽的针头,为不合作的病人操作时必须有他人协助,在操作时尽量和带教老师一起,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做到“慎独”,不乱扔医疗垃圾等,规范自己的行为;医院提供安全环保的锐器盒,治疗时随时携带锐器盒,以便及时回收针头,针头处理一次到位,避免第二次接触针头,减少污染针头裸露的时间,避免引发针刺伤;做各种操作时尽量采取标准预防;使用可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20]。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3.3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及临床新方法

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是降低使用锐利器械伤危险的有效措施。用安全留置针代替普通留置针。安全型留置针装置了具有自动启动的保护夹,该保护夹在钢针从留置套管中拔出时能自动锁闭针尖,避免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慎导致针刺伤危险[21]。禁止使用可循环使用的注射器,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的物品;使用锐利医疗器械专用的存放盒、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工具;减少使用带有针头器械和注射操作等。医用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指定的场所进行集中处理[22]。许多医院注射器、输液器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增加了医务人员被刺伤的机会。

3.4正确处理针刺伤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及时报告,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立即实施局部处理,其方法是:应当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同时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受伤部位的伤口经过反复冲洗后,用75%的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伤口较深者应进行伤口包扎[23]。对于已知道病人是HBV的情况下,及时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是HIV的病人应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汇报,确定用药的方案,24小时内口服有关药物。处理情况向主管部门报告,暴露后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及六个月定期对针刺伤的护士检查HIV抗体[24]。对于不知道病人是不是HIV和HBV阳性的病人,立即抽血做相关检查,等待结果。护士长对护士做好心里安慰[23]。

4小结

总之,临床护理实习生刺伤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尽管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作为即将毕业踏入护理临床岗位的我们,在上岗之前就要做好一切准备。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锻炼好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操作的各项原则和制度等。我相信我们可以将针刺伤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拥有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护士职业生涯。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王新丹,吴美容.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3):75.[2]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3]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7-68 [4]HANRAHAN A.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sharps injuries: epidemiology, managerment of exposures and prevention[J].J Adv nurs,1997,25:144-154.[5]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2-184.[6]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当代护士,2007,8(5):90-92.[7]张文佳,赵爱平.实习护士发生针刺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志,2006,12(6):202-203 [8]邹淑珍.护理实习生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1516-1617 [9]季云,杨艺,许苏飞,等.高职护生生产实习中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医学信息,2009,20(12):2831-2833 [10]陈映霞,郭素珍.实习护生刺伤情况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10):1261-1263 [11]陈慧明.实习护生被针刺伤现状的调查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7(21):119-121 [12]陆铁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谁来管[N].健康报,2003,9(2)[13]韩晓玲,韩春玲,刘桂娟,等.护生实习前标志预防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3):69-71.[14]王美容,朱秀兰,方东萍,等.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5.[15]蔡雯,代亚丽.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49-51.[16]孙文静.实习护生针刺伤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19-621.[17]钱正荣.护理人员面临的传染病危机及管理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9,24(9):89—91.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18]郑风莉.浅谈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8):879.[19]梁万年.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

[20]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学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 37.

[21]周会兰.安全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比较[J].护理研究,2010,24(5):1268-1269.[22]Peny J,Pa~er G,Jagger J.2003 percutaneous injury rates [J].AdvExposurePrey,2005,7:42—45.

[23]任珍.经血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65—766.

[24] 范慧娟.注射针刺伤的防护和应急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83—184.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致谢

本课题是在郭俞洁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郭瑜洁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郭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下载《针刺伤》考试试题答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刺伤》考试试题答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针刺伤防治试题[大全]

    针刺伤防治试题 一、填空题 1.、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 )个乙肝病毒微粒。 HBV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 2、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有( )的HIV病毒微粒......

    针刺伤应急演练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演练记录 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点:检验科 演练内容: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事件 负责人: 参演人员: 演练步骤: 1、科室院感质控员王建波对本科医务人员进......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预案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

    针刺伤 应急预案

    手术室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其中,据统计......

    针刺伤报销申请单 2(合集)

    针刺伤、职业暴露费用报销申请单 科室 :分院妇外科 姓 名:亓艳 填报日期:2014 年3 月1 日 内容说明:在工作中,因拔针时 , 发生了针刺伤或职业暴露 ,诊疗费用按规定报销,特此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预防与控制 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因素 医院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 一,医务人员职业卫生与安全的发展趋势 二......

    针刺伤重在预防演讲稿

    针刺伤重在预防 临邑县人民医院 孙圣静 自从戴上洁白燕尾帽的那一刻起,护士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与各种各样的“针”结下了不解之缘。1ml再到5ml一直到60ml,从静脉采血针到动脉采......

    针刺伤的预防[五篇材料]

    针刺伤的预防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1]目前已证实的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