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的综述(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2: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针刺伤的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针刺伤的综述》。

第一篇:针刺伤的综述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研究

张春红

(迁安市传染病医院064400)

【摘要】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发生的意外事件,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全球每天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可引起20多种血液疾病。护士是医护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介入性操作等高危性的接触,因而在医务人员中护士较容易发生针刺伤。虽然针刺伤作为一种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针刺伤的防范措施扔不尽人意,对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机意识,加强防范措施,严防针刺伤的发生。【关键词】 护士; 针刺伤; 防护

针刺伤是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自1981年McCor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研究,其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我国乙肝高发国,总感染率达61%左右,丙肝自90年代以来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而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是护理人员更安全的执行其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人员针刺伤防范管理的内容 综述如下。1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主要危害

1.1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 针头是护士亲密的“工作伙伴”,但也是对护士伤害最深的锐器。不少护士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工作时不带手套、防护罩等。所有频频造成针刺伤的发生。据估计我国目前有126.63万名护士,每年要注射操作约50亿次,一项调查统计,全国有80.6-83.9%的护士曾受到过不同频率的针刺伤,年人均被针刺伤率2.8-3.5次,注射后针头处理中的针刺伤占刺伤总数的62.7%,被空心针刺伤占92.5%,抽查100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其中缝针刺伤95%,刀剪刺伤24%,注射或整理器械等刺伤78%,而健康的医务人员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国外有报道手部受的针刺伤是所有损伤中的94.1%,其它有手术缝针、刀片、玻璃类等。因护士使用针头的机会最多,因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由于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9.0%,据统计显示,全世界每30秒便有1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的针头刺伤。由此可见,针刺伤已经成为护士职业损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护士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1.2 针刺伤的主要危害 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已引起全世界各国相关部门的重视。以研究证实,针刺伤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的病原体的职业传播有密切的联系,针刺伤不仅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而感染病原体,同时针刺伤对受伤者心里也会造成影响,通过针刺伤传播病原体超过20多种,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传染性肝炎发生针刺伤时,HBV感染只需要0.004ml带有HBV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被携带的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导致乙型肝炎的几率为1/5000。其次是HIV感染率为0.25-0.4%,HCV感染率为1.8-10%,而恰恰这三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能够防治,所以护士面对这些传染病时往往会感到害怕,特别是传染科护士,面对血源型传播疾病的防护更为迫切,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有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针刺伤还有还有一个危害就是对受伤者的心里影响,遭受针刺伤害后,由于伤者担心自己感染上某种血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大多数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里压力,尤其是对HI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暴露源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会加重针刺伤者的心里压力,并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有人甚至还停止的工作,对护士针刺伤后调查发现,担心感染疾病占51.72%,说明针刺伤对受伤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心里压力,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原因

2.1 临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是所有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一个群体,作为永远在临床工作的一线护士,因经常接触输液器、注射器、输血器及采血器等污染的医疗锐器机会最多,故发生针刺伤的几率也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高,成为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群体,因此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几率也最高。据相关报道,医疗机构约80%以上的医生平均每年被锐器伤1.07次,而护士平均每年被锐器伤2.88次,由此可见,护士被锐器伤害得几率明显高于医生。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8名护士中有380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2.97%。在一年中共发生针刺伤1286次,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占70%,职业感染的潜在危险极高。

2.2 临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针刺伤与护士的操作不规范有者密切的关系,调查显示,78名护士发生的327次针刺伤的环节中,78名护士操作后,习惯回套针帽的有31名,而不回套针帽的仅有21名,用双手回套针帽的有35名,单手回套的有22名,这就说明经常回套针帽与双手回套针帽均是针刺伤的高发因素,由此证明针刺伤的发生原因与临床护士不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有着重要的关系。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有58.32%的护士每次或经常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针头回套帽动作发生的针刺伤占针刺伤总数的31.87%,操作中针刺伤由操作者自己造成的占15%.2.3 护士自身防范意识不足 由于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不足,对于相关的防范意识淡薄,在平时护理操作中不认真,容易发生针刺伤,调查结果表明,有21%的护士被针刺伤后感到无所谓,可能就与护士缺少职业防护的知识,工作后形成的职业防护意识模糊及自我防护意识差有关,据调查研究对67例护士进行调查,针刺伤发生率为79.1%,其中护士防护意识淡薄是造成针刺伤的原因前3位,护士在采血、注射及静脉输液时不按规定戴手套,调查表明对56名发生过针刺伤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采血、注射及静脉输液操作中经常带手套的人数为0,偶尔戴的仅有8人,占14.3%,不戴手套的原因中有64.3%的人认为不方便,12.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12.5%的人担心病人抱怨,10.7%的人认为未提供手套,许多临床护士针刺伤后未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对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畅不熟悉,只有7.8的护士能及时报告上级和追踪患者的化验结果,有5.2%的护士能及时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有13.7%不做任何处理。

2.4 操作中护理对象不合作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对象不合作也会增加针刺伤的发生率,如做各种进入性操作时,婴幼儿、情绪不稳定、意识不清、老年痴呆患者等,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突发运动及反抗,极易发生针刺伤的危险,调查显示,因病人不配合,反抗和突发运动导致针刺伤者约6.5%。2.5 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 护士每天工作繁忙,大多数医院存在医护比例失调,由于护士工作量大,长期以来超负荷的工作、精神紧张,各种护理考核,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准确率降低,这是导致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因护士工作量大,精神紧张繁忙导致护士针刺伤占68.3%,尤其是在夜班或者处理病情紧急,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的重症病人,由于护士的配备比例失调,护士精神紧张,发生针刺伤的风险会增加。3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3.1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多数学者研究显示,临床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实习生,调查显示对148名临床实习生进行调查,针刺伤的发生率是85.71%,8.33%的实习护士未经处理,25.83%的实习护士仅用清水冲洗,61.66%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后未经严格的消毒处理,85%未上报,甚至不知上报,仅1位做过1次血液检测,以上证明,在操作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定期相关培训,可防止30%以上的针刺伤发生。因此医院应重视和加强教育定期开展知识讲课,在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地方,张贴提示标语,以提高临床护士的防范意识。实施标准预防,正确的使用防护屏障,如手套,袖套,防护围裙及防护眼镜一直认为是减少医务人员血液暴露的主要措施之一,有经常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的次数,并不增加皮肤损伤,据新加坡有关人士调查研究证明: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2层橡胶手套,在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故戴2副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还有研究表明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说明在操作及处理污染针头或器械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对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必须放入利器盒内,利器盒摆放高度大概平腰部水平,位置固定,并有明显的警示标示,具有防刺,防漏,易管理得特性,容量达到总容量的3/4时及时更换,使用利器盒收集利器针刺伤发生率可降低50%,据报道:国外已经开发了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护理器材,如使用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装置等无针头产品,使得与之相关的针刺伤减少43%目前在美国加州,德州等已通过了强制性使用安全针头设施的法律,并且医务人员有权要求使用安全性能好的产品。3.2 规范操作流程 实施标准预防,正确的使用防护屏障,如手套,袖套,防护围裙及防护眼镜一直认为是减少医务人员血液暴露的主要措施之一,有经常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的次数,并不增加皮肤损伤,据新加坡有关人士调查研究证明: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2层橡胶手套,在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故戴2副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还有研究表明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说明在操作及处理污染针头或器械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对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必须放入利器盒内,利器盒摆放高度大概平腰部水平,位置固定,并有明显的警示标示,具有防刺,防漏,易管理得特性,容量达到总容量的3/4时及时更换,使用利器盒收集利器针刺伤发生率可降低50%,据报道:国外已经开发了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护理器材,如使用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装置等无针头产品,使得与之相关的针刺伤减少43%目前在美国加州,德州等已通过了强制性使用安全针头设施的法律,并且医务人员有权要求使用安全性能好的产品。

3.3 完善防护措施 如被针刺伤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用流动水冲洗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受伤部位,再用0.5%碘伏、75%酒精消毒创面,如果被乙肝患者扎伤,应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同时注意化验监测,完善锐器伤登记上报制度及暴露源,追踪及随访制度,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填写登记表,已得到及时的处理,医院应对其进行定期追踪监测。

3.4 实施人性化管理,改善护士比例失调现象,根据科室工作需要和护士的需求,做到弹性排班,保证护理人员合理的休息,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重视护士家庭的因素,关心护士个人生活,及时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减轻护士的压力,使其身心愉悦地工作。避免因护理人员配备不足而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针刺伤的发生。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尽管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也不能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医院科学的管理,加强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程序为一线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上护理人员自身的防护,是可以将针刺伤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率范围内的。

参考文献

[1]杨方英,刘丽华,周慧娟.S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45.[2] 殷小基.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33.[3]Miller T P, Janine J.Occupational acquired HIV: the vulnerability of health care workers under workers’ compensation laws[J].Am J Public Health, 1997, 87(9): 1558.[4] 周春琴,杨小立.手术室职业性危害及护士的自身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30 [5] 洪海兰.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2):292-293.[6] 尹凤玲,刘连忠,夏芳,等.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A):6364.[7]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8] 许炎秋.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现代护理.2001,7(6):67-68.[9] 邓利平,江兰英,手术部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88-689.[10] 周宏,郑伟,韩方正,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前瞻性监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15-1716.[11] 王燕飞.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乙肝病毒的防护对策,中外健康文摘,2011(45):16.[12]裴义.临床护士针刺伤研究现状与防护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3):2154-2155.[13] 高秀娟.临床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与防护的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14,(6):26-35.[14] 江丽仙.王金燕,护士针刺伤后产生自身危害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7):159-160.

第二篇:针刺伤预防

一、如何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1、规范操作 妥善处理锐器 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折玻璃安瓿前先用砂轮切割, 安尔碘棉签消毒, 再用纱布包裹后折;输液穿刺失败后, 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式滴管上, 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 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时需他人协助; 传递手术刀, 剪时用肾形弯盘;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针头,为病人拔针后的针头应该立即放进防刺穿、防漏的医疗垃圾收集箱中;手始终不要碰到收集箱,小心谨慎地将针头丢入容器。收集箱应该放在操作方便而又安全的地方;供应室清洗器械时应将有损伤性的器械如巾钳,牙针等与其他器械分开,集中清洗。为病人做治疗时严格按着标准的操作程序执行,不能有一点疏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

2、注意操作环境 注意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如果工作空间过于拥挤狭小,探访者和障碍物过多,光线不够明亮,应该在操作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没有人紧挨在操作者的前后左右,或操作者在经过的路上没有其他人。

3、戴手套 尽量在操作时戴手套,这样就避免了操作者的手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了病人。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穿一层乳胶或聚乙烯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由此可见,戴手套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才能让全员护士共同做好这个事情

1、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 体液的过程中应戴手套, 把每一个针头都当成感染针头对待, 纠正受伤后的侥幸心理, 从思想上重视和配合锐器伤的处理, 提高预防针刺伤的自觉性。

2、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制度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使用安全医疗设备和建立锐器伤处理原则和反馈制度, 制定一系列相关防护措施, 有助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锐器伤信息, 做好追踪和监控工作。

三、我们的预防目标是多少?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根据我们医院目前统计的针刺伤情况,损伤可以减少到2~4人/年

第三篇:针刺伤范文

针刺伤上报流程

1.发生针刺伤后,受伤者即刻电话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由科主任、护士长电话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处,节假日可先报告总值班,由总值班向医院感染处负责人。2.受伤者从内网“e”123黄色文件夹中下载职业暴露登记表并填写,科主任或护

士长签字后上交院感处。

3.院感处根据受伤者受伤情况开出检验化验单并签字扣章,受伤者凭借检查单到

检验科进行抽血检查。

4.受伤者将检查报告交回院感处,院感处根据检验结果指导用药,建档,进行追

踪检查。

针刺伤口的处理措施--报告--具体处理流程

1、伤口局部处理措施

⑴若戴着手套,既脱去手套; ⑵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局部伤口;

⑶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⑷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报告

⑴填写感染控制科发放的针刺意外报告单,报感染管理科; ⑵由感染管理处填写检验申请,进行血液检查并备案; ⑶报告医务科备案。

3、具体处理流程

⑴经职业性接触(艾滋病)HIV的处理:

①如果病人的HIV抗体呈阳性或结果不祥,伤者应尽快接受HIV抗体测试作底线。②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阳性,说明伤者此前已感染HIV ③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阴性,应于24hr内服用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进行预防。④伤者应于伤后6周、3个月、6 个月、12个月再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查,如果在伤后1个月至6个月血清HIV抗体转阳,则认为是职业感染。⑵经职业性接触(乙肝)HBV的处理:

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验血,前者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后者则须同时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②如果伤者以前曾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并确定有足够的抗体,或以前曾受感染而已经有免疫力;或者伤者本身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则无须进一步处理。③原病人不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而伤者以往接种疫苗后未能产生抗体,则不须再进一 步处理;如果伤者从未接种疫苗,应立即进行预防接种。④原病人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如果受伤者以往曾接种疫苗而未能产生抗体,应于24hr内(最好不要超过7天)接受注射一剂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一个月后注射第二剂;对于曾未注射疫苗的伤者,应注射一剂HBIG,然后再进入预防接种。

⑶经职业性接触(丙肝)HCV的处理: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测试。②对于意外发生的职业性接触,现在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药物能阻止丙型肝炎的感染。③如原病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伤者应于6个月后重复检验丙型肝炎抗体及肝功能,以确定是否职业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0.12.7

第四篇:针刺伤应急演练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演练记录

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点:检验科

演练内容: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事件 负责人: 参演人员:

演练步骤:

1、科室院感质控员王建波对本科医务人员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培训。

2、事件描述:检验科医务人员苏会亮给患者采血过程中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时应急处理演练。

(1)局部处理。①轻轻挤压伤口旁端(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尽可能基础损伤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0.5%的碘伏消毒。

3、报告。

3.1事发后,当事人员立即向检验科主任汇报事发经过。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感控科、医务科)。

3.2感控科立即启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感控科王科长立即上报主管院长韩明军并组织职业暴露管理小组相关人员调查评估、陪同采血2份,一份本院送检验科检测,一份备测。(检验结果及时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4、随访和咨询。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5、韩明军院长对此次演练进行点评,总结了本次演练的亮点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次演练发现的问题:我院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弱,标准预防依从性较低。防护用品的使用不够规范。整改措施:

感控科对检验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标准预防依从性,指导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演练负责人:苏建刚

第五篇:针刺伤 应急预案

手术室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其中,据统计,针刺伤作为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约占职业暴露的79%,在我们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中也时有发生,在面对针刺伤,如何正确处理,降低危害,我科组织进行了应急预案演练如下:

演练步骤:

1、手术室护士长王如萍及感控护士董元一对科室人员进行针刺伤应急预案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手册。

2、情景演练:

① 在传递器械过程中,洗手护士不慎被乙肝患者使用过的缝针刺伤。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血液,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

③ 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2% 碘酊、0.5% 碘伏或75% 酒精等)浸泡或涂抹,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逐级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事件报告表”报院感办,24小时内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性治疗,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3个月后复查表面抗原、抗体情况,定期随访。

护士长王如萍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今后的工作予以要求:不断加强培训,尤其是针刺伤重点人群如新进人员,实习生及护工的培训,提高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做好标准预防,严格规范化操作,积极正确使用防护器具,尽最大努力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下载针刺伤的综述(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刺伤的综述(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预案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

    针刺伤如何处置

    针刺伤如何处置 一、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穿刺针甚至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针刺伤是临床医......

    护士针刺伤论文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护士针刺伤的现状......

    针刺伤重在预防演讲稿

    针刺伤重在预防 临邑县人民医院 孙圣静 自从戴上洁白燕尾帽的那一刻起,护士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与各种各样的“针”结下了不解之缘。1ml再到5ml一直到60ml,从静脉采血针到动脉采......

    《针刺伤》考试试题答案范文

    《针刺伤的预防、处理》考核试题答案 简答题:每题20分。 一、什么是针刺伤? 答: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器械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

    医护人员针刺伤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针刺伤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梅毒、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预防与控制 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因素 医院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 一,医务人员职业卫生与安全的发展趋势 二......

    针刺伤防治试题[大全]

    针刺伤防治试题 一、填空题 1.、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 )个乙肝病毒微粒。 HBV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 2、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有( )的HIV病毒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