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

时间:2019-05-15 02:0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

第一篇: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预防与控制 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因素

医院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一,医务人员职业卫生与安全的发展趋势 二,基本概念

职业暴露的概念: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全面预防概念: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染的疾病,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都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乙肝,丙肝及其它经血传染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概念:是将全面预防和体物隔离主要特点的综合,其目的是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针刺伤的概念: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感染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心理性,社会性…….等危险因素

针刺伤的职业危害:主要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爱滋病等病毒;针刺伤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WHO 对安全注射的定义 1,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2,对实施注射的卫生保健人员不产生任何危险 3,注射产生的废弃物不对社会和他人构成危险 三,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1亿个乙肝病毒微粒.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有成千上万的HIV病毒微粒.HBV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一周,而HIV仅存活十分钟.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 3,发生暴露后感染HBV的几率:6-30%, HCV的几率:3-10% HIV的几率:0.2-0.5% 4,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四,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HBV,HCV,HIV的流行趋势 五,针刺伤的流行病学: 发生针刺伤的职业分布:护士,技术员,医生,护理员….发生针刺伤的地点分布:病房,监护室,急诊室,手术室,治疗室……..引发针刺伤利器的种类:注射器针头,留置针,缝针,手术刀…… 六,美国研究及感染案例

美国一名护士的职业生涯中发生针刺伤为平均4.3次 医院中每年每100张床有33例尖锐物损伤的报告

七,美国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累计病例(1985-2002)57例医务人员被确诊为职业性感染HIV 139例医务人员感染HIV,但没有确诊为职业性感染.八,据CDC估计:HIV感染患者传染给健康工作者的几率为3/1000例 手术医生传染给患者的可能性为3/10,000 例手术,甚至更低.自从1981年艾滋病的发现迫使人们对血源菌感染的重视,因此进行了大量有关因针刺伤而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 2000年11月6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防止针刺伤的法规.2001年4月18日开始在法律上生效.十,职业危害风险的相关因素

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接触的血量,刺伤锐器物的种类 病人相关因素:疾病阶段及病情——血液中病毒的存在和浓度 医务人员相关因素:安全教育,防护意识,预防接种,接触频率, 安全用具的使用,防护措施 十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1,操作前

2,操作中(掰安,抽吸药液,各种注射时,拔针时……..)3,操作后整理用物时 4,丢弃过程中

5,不正确的废物处置 针刺伤的预防与控制 一,职业安全的关键点: 1,建立防护制度2,进行职业安全教育3,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4,做好预防接种5,使用安全工具6,规范操作行为7,完善防护措施 二,职业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在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 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 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锐器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 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

禁止手持裸露的锐器物指向他人 三,职业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管理理念

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医疗护理用具如: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 安全留置针,无针连接系统

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 建立职业防护教育制度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制度 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 建立刺伤后处理流程常规 建立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常规(一)伤口处理流程

(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2)用肥皂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冲洗5分钟(3)碘酒,酒精消毒伤口(4)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5)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并指导处理(二)受伤医务人员血液监测流程 病人为HBsAg(+)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刺伤后6个月, 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 病人为HCV anti-(+)受伤者HCV anti(-)3个月后取血查HCV anti肝功能 病人为HIV(+)受伤医务人员HIV anti(-)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HIVanti 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护师 毛秀英

第二篇: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邮编430400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新洲大街61#

单位: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手机号码***电话027-8692181

1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张慧霞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湖北武汉430400)关键词:医务人员;针刺伤; 原因;防范措施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收人员等)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2]。因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我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针刺伤对医院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1针刺伤的原因

1.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

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3]。

1.2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1.3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1.4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4]。

2防范措施

2.1加强培训与指导院领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2.2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以免忙中出错。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有条件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产品。如无针头产品、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锐器收集器、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刺针伤的防护用品相对较少,而防护用品对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4]。

2.3及时处理利器伤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针刺伤口进行HBV、HCV、HIV等到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由院感科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可疑HIV感染时及时与当地CDC取得联系。

2.4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医院处理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规程。

2.5针刺伤后心理预防对策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血液传播性疾病针刺伤的职业暴露存在惧怕被传染而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阴性者免费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针刺伤发生的概率,保护医务人员[6]。对有明显心理焦虑者的心理干预,对掩蔽性的心理焦虑者应给予心理支持,解释针刺伤的情况,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减轻心理反应。以及管理者对受伤者的支持,争取国家立法来保证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权,以减轻针刺伤后的负性心理反应。对于中重度焦虑的医务人员,要循环给予心理干预和焦虑量表评估[7]。

参考文献

[1]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会,2003:67-68.[2]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J].中华护

理杂志,2002,37(11):878-879.[3]白彩锋,李新辉.医疗废物处理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7,(10):30-32.[4]张喜丽,刘萍花.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原因调查与防护措施[J].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3.[5]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海,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

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6]周宏,郑伟,韩方正,等.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前性监

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15-1716.[7]彭凌,郑舟军,周月华.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调

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06-107.

第三篇: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精选)

三 护理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

1.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 防刺伤。

5.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6.若不慎被锐器或针刺伤,应立即对局部伤口进行紧急处理:(1)保持镇静;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污染的手套、帽子、口罩、手术衣(3)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7.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1)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作对比,或按0月、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或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3个月后、丙肝3周后复查。

(2)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刺伤后,立即报院感科、护理部及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

第四篇:针刺伤预防

一、如何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1、规范操作 妥善处理锐器 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折玻璃安瓿前先用砂轮切割, 安尔碘棉签消毒, 再用纱布包裹后折;输液穿刺失败后, 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式滴管上, 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 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时需他人协助; 传递手术刀, 剪时用肾形弯盘;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针头,为病人拔针后的针头应该立即放进防刺穿、防漏的医疗垃圾收集箱中;手始终不要碰到收集箱,小心谨慎地将针头丢入容器。收集箱应该放在操作方便而又安全的地方;供应室清洗器械时应将有损伤性的器械如巾钳,牙针等与其他器械分开,集中清洗。为病人做治疗时严格按着标准的操作程序执行,不能有一点疏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

2、注意操作环境 注意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如果工作空间过于拥挤狭小,探访者和障碍物过多,光线不够明亮,应该在操作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没有人紧挨在操作者的前后左右,或操作者在经过的路上没有其他人。

3、戴手套 尽量在操作时戴手套,这样就避免了操作者的手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了病人。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穿一层乳胶或聚乙烯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由此可见,戴手套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才能让全员护士共同做好这个事情

1、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 体液的过程中应戴手套, 把每一个针头都当成感染针头对待, 纠正受伤后的侥幸心理, 从思想上重视和配合锐器伤的处理, 提高预防针刺伤的自觉性。

2、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制度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使用安全医疗设备和建立锐器伤处理原则和反馈制度, 制定一系列相关防护措施, 有助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锐器伤信息, 做好追踪和监控工作。

三、我们的预防目标是多少?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根据我们医院目前统计的针刺伤情况,损伤可以减少到2~4人/年

第五篇:针刺伤范文

针刺伤上报流程

1.发生针刺伤后,受伤者即刻电话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由科主任、护士长电话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处,节假日可先报告总值班,由总值班向医院感染处负责人。2.受伤者从内网“e”123黄色文件夹中下载职业暴露登记表并填写,科主任或护

士长签字后上交院感处。

3.院感处根据受伤者受伤情况开出检验化验单并签字扣章,受伤者凭借检查单到

检验科进行抽血检查。

4.受伤者将检查报告交回院感处,院感处根据检验结果指导用药,建档,进行追

踪检查。

针刺伤口的处理措施--报告--具体处理流程

1、伤口局部处理措施

⑴若戴着手套,既脱去手套; ⑵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局部伤口;

⑶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⑷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报告

⑴填写感染控制科发放的针刺意外报告单,报感染管理科; ⑵由感染管理处填写检验申请,进行血液检查并备案; ⑶报告医务科备案。

3、具体处理流程

⑴经职业性接触(艾滋病)HIV的处理:

①如果病人的HIV抗体呈阳性或结果不祥,伤者应尽快接受HIV抗体测试作底线。②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阳性,说明伤者此前已感染HIV ③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阴性,应于24hr内服用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进行预防。④伤者应于伤后6周、3个月、6 个月、12个月再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查,如果在伤后1个月至6个月血清HIV抗体转阳,则认为是职业感染。⑵经职业性接触(乙肝)HBV的处理:

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验血,前者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后者则须同时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②如果伤者以前曾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并确定有足够的抗体,或以前曾受感染而已经有免疫力;或者伤者本身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则无须进一步处理。③原病人不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而伤者以往接种疫苗后未能产生抗体,则不须再进一 步处理;如果伤者从未接种疫苗,应立即进行预防接种。④原病人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如果受伤者以往曾接种疫苗而未能产生抗体,应于24hr内(最好不要超过7天)接受注射一剂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一个月后注射第二剂;对于曾未注射疫苗的伤者,应注射一剂HBIG,然后再进入预防接种。

⑶经职业性接触(丙肝)HCV的处理: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测试。②对于意外发生的职业性接触,现在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药物能阻止丙型肝炎的感染。③如原病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伤者应于6个月后重复检验丙型肝炎抗体及肝功能,以确定是否职业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0.12.7

下载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1、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20)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

    针刺伤应急演练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演练记录 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点:检验科 演练内容: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事件 负责人: 参演人员: 演练步骤: 1、科室院感质控员王建波对本科医务人员进......

    针刺伤 应急预案

    手术室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其中,据统计......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预案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

    针刺伤如何处置

    针刺伤如何处置 一、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穿刺针甚至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针刺伤是临床医......

    护士针刺伤论文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护士针刺伤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