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管护制度
**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管护制度
第一条
指导原则.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是国家扶持农业的重点项目,对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将这一项目管护好、使用好,使其长期正常运转和发挥效益,特制定本管护制度。
第二条
明晰产权,及时移交。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包括新建和更新改造工程,工程完工并经过验收合格后,由县水务局组织落实工程管理体制和管护主体,管护主体单位制定管理运行办法和相应管护制度,项目建设单位进行资产登记,在县水务局的主持下由建设单位向管理主体正式移交。
对于所有权明确的更新改造工程,改造后仍移交原产权所有者;对于所有权不明确,管理不善的工程,按受益区域重新明确所有权,进行移交;对于新建工程,按受益区域明确产权,移交产权所有的当地镇村或农业机构;对于能够进行产权置换的应组织产权拍卖,实现产权置换。
第三条 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要及时移交,产权所有者要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和管理标准要求,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规范、落实到位。成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牵头的管护机构,建立专职管护队伍,经常性的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责任到位,工程设施完好无损。
第四条 筹集管护经费,严格使用管理。
经费是管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各产权所有者要根据“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合理筹集资金,制定管护费用的使用办法。管护费用要用于工程设施的维修和管护人员的报酬及奖励,严禁挪用和浪费。
根据水利工程管护体制分类落实管护经费。对于由专管机构负责管理的水利设施和骨干工程,其管护经费纳入灌区统一的筹措,由财政资金按比例配套落实;对于由个人承包、社会团体经营管理的水利工程,按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核定水价时核算计入管护经费,从水费中收缴。
第五条
认真执行各项工程管护标准。
1、机井灌溉工程管护标准:保持机井设施完好,各项操作规范,田间暗管工程要随时检查各类构筑物完好、运行正常,管线无破损漏水。井房内外整洁,门窗完好,电气设备定时进行检查维护。
2、滴灌设施首部工程管护标准:保持泵站设施完好,定期检修,运行正常。管理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进出水池内水流顺畅,管道连接完好,构筑物无明显沉陷裂缝、漏水现象,各类设备安全运行无故障。
第六条
创新管护运行机制。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各有特点,在管护运行上要创新机制,可采取个人或联户承包经营,拍卖使用权,股份经营,专管专营等多种形式的管护设施。
2、制定并认真落实奖惩制度。对工程运行管护检查,督促各管理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对损坏工程,要及时维修,经检查后仍不整改的,将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罚。
第七条
搞好项目建后管护的宣传工作。
各项目产权所有者要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对项目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项目区农民认识和管护自觉性,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爱工程管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设施的利用率。
第八条 管护的主要内容
输水管道、滴灌配套设施的管理:(1)正确的管理好、使用好,使其充分发挥效益;(2)有效地防止人为性的损失和破坏;(3)每年灌溉前应组织人员进行清淤排障,保持其畅通无阻;(4)对自然和人为性损坏的断面和设施进行及时的修复,并认真分析总结损失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第九条 工程管护工作步骤。
项目工程竣工之后,坚持“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对所有的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护、维护,保证工程正常、永久使用。具体要分五个步骤将工程管护责任制度落实到人。第一步是项目竣工后,进行固定资产登记;第二步是将登记后的工程移交给产权所有者;第三步是由产权所有者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制订工程管护制度和标准要求;第四步是由产权所有者负责将水利工程分类实施公开拍卖,产权置换,个体承包,联户承包等管理形式,责任到人,具体落实管护制度和标准要求;第五步是由县级水利部门、地方乡镇政府和产权所有者共同负责对工程运行管护实施监督。
第十条 其他规定
1、严格档案管理制度
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涉及规划设计、竣工验收、资金帐目等全过程的档案资料,工程移交时的资产登记和工程管护制度资料都要保存完整,留存归档。档案资料要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管
理单位都要规范整理档案,确定专人,专门管理。
2、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项目建设单位都要加强对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建设和管护制度的落实。县水利局要严格督查指导,确保项目工程的运行管理体制建设和管护责任的落实。对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的责令整改,对于管理责任未真正落实的要限期落实。经两次以上督查仍无效果的,县水利局将重新确定管护主体,修订管护措施。
第二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一、项目实施情况
**县2008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方案项目区位于维登乡的小甸村委会,处于傈僳族为主居住的澜沧江边高寒贫困山区。农田灌溉基本靠天自然降雨,由于逐年雨水下降,加之当地水资源也特别缺少,农户基本无法种水稻,部分水田改种其它旱地农作物;用水情况属特别严重区。工程建设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170亩,新增灌溉面积3774亩;灌溉保证率提高到75%,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年节水量87m3,项目受益人口2100人。
我县严格按《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启动后,严格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在乡、村的积极配合支持下,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经过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维登乡小甸托扒大沟于2008年10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完成石方开挖2016立方米,土方开挖1478.2立方米;回填土石方3026.52立方米;埋设pe管及钢管共计11285米,c15埋石砼262.93立方米;m7.5浆砌块石35.48立方米;c20素砼40.68立方米。但因雨雪天气未组织工程验收,无法进行工程结算。
二、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工程概算投资594.97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补助300万元,地方财政补助及受益群众自筹(包括投工投劳折资)294.97万元。目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已全部到位,我县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按财务制度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并根据工程进度分次预付项目资金。至目前已预付项目资金155.31万元,其中35.31万元用于拖枝大沟。
三、组织管理
为了使**县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顺利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发展**县农田水利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使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对项目采取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和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到乡、到基地。制定严格的项目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招标管理实行招标前备案。
四、项目资金调整说明
我县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拖枝大沟经相关部门验收后在结算中出现资金缺口,经研究以《**县水利水电局关于要求调整水利项目资金的请示》(维水电请[2008]71号)报县政府,县人民政府分管水利张丽军副县长同意批示,报请迪庆州水利水电局备案后,调整托扒大沟资金353124.16元用于弥补拖枝大沟缺口资金。
五、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项目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给工程设计及施工带来较大困难。
2、由于专项资金安排较少,难以满足我县的实际需求。
3、因县财政困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县水利水电局
第三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9年11月4日 财农[2009]3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务)厅(局):
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财政部、水利部制定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有规划地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县级行政区。
第三条 开展重点县建设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及“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县建设要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县域,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
第六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各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方案和计划,严格管理,规范施工。
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一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为三年。
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可以因地制宜地适当建设新项目,适度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重点县应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高效利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等不同类型的示范片。第九条 各重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
(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
(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15%,或达到50%以上。
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5%,平均达到23%。
(三)纯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
(四)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工程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0.7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缺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65,丰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55。
(五)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缺乏灌溉条件的山丘区和灌区的高岗地,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六)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点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条 中央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各省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有关政策和要求,切实增加投入,安排相应资金,与中央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配合使用。市、县财政也要相应承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责任,努力增加投入。
省、县两级财政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将预算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
中央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额度,在制定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另行确定。
第三章 遴选与确定
第十一条 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
(三)水源有保证。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常。
(四)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五)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七)通过三年建设,可以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在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前提下,财政部、水利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印发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附加规定遴选重点县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的。
(二)县级未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
(三)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与内容的。
(四)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十三条 重点县名额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为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县级行政区划数;“经济因素”为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绩效因素”为省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财政部、水利部根据上述因素和小农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测算确定分配各省的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额度。
第十四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分配名额及重点县的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本省重点县名单。
各地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自下而上申报等方式,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第十五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对遴选确定的重点县名单,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申报与审查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第十七条 项目申报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第十八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核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地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三)农民自愿原则。重点县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四)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五)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第十九条 重点县名单确定后,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对重点县的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或审查,并共同对上述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审查后,将重点县有关申报材料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
财政部、水利部对各省上报的重点县名单和申报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查。
未通过合规性审查的重点县或有关申报材料退回有关省进行重新遴选或修改。
第二十条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财政部向各省拨付资金。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应及时批复重点县建设方案,省级财政及时拨付资金。
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各重点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切实加强指导监督,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五条 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第二十六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绩效考评工作。中央对省、省对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下一重点县名额和资金规模挂钩。具体绩效考评办法由财政部、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省级水利、财政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对已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和项目随机抽查复验。水利部、财政部不定期对重点县建设情况进行抽查。
对抽查复验中发现的问题,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做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财政部、水利部依据绩效考评办法,对各省重点县建设一年一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重点县资格一年一确定,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二十九条 在重点县建设中,地方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第六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加强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所在地重点县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实施计划,切实落实资金筹集方案,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二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制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第三十三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四条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重点县选择、建设或施工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 各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财政部/水利部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4日 实施日期:2009年11月04日(中央法规)
第四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有规划地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县级行政区。
第三条 开展重点县建设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及“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县建设要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县域,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
第六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各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方案和计划,严格管理,规范施工。
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一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为三年。
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可以因地制宜地适当建设新项目,适度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重点县应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高效利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等不同类型的示范片。
第九条 各重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
(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
(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15%,或达到50%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5%,平均达到23%。
(三)纯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
(四)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工程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0.7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缺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65,丰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55。
(五)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缺乏灌溉条件的山丘区和灌区的高岗地,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六)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点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条 中央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各省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有关政策和要求,切实增加投入,安排相应资金,与中央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配合使用。市、县财政也要相应承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责任,努力增加投入。
省、县两级财政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将预算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
中央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额度,在制定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另行确定。
第三章
遴选与确定
第十一条 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
(三)水源有保证。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常。
(四)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五)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七)通过三年建设,可以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在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前提下,财政部、水利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印发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附加规定遴选重点县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的。
(二)县级未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
(三)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与内容的。
(四)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十三条 重点县名额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为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县级行政区划数;“经济因素”为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绩效因素”为省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财政部、水利部根据上述因素和小农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测算确定分配各省的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额度。第十四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分配名额及重点县的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本省重点县名单。
各地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自下而上申报等方式,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第十五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对遴选确定的重点县名单,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申报与审查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第十七条 项目申报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第十八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核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地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三)农民自愿原则。重点县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四)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五)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第十九条 重点县名单确定后,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对重点县的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或审查,并共同对上述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审查后,将重点县有关申报材料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
财政部、水利部对各省上报的重点县名单和申报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查。
未通过合规性审查的重点县或有关申报材料退回有关省进行重新遴选或修改。
第二十条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财政部向各省拨付资金。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应及时批复重点县建设方案,省级财政及时拨付资金。
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各重点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切实加强指导监督,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五条 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第二十六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绩效考评工作。中央对省、省对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下一重点县名额和资金规模挂钩。具体绩效考评办法由财政部、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省级水利、财政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对已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和项目随机抽查复验。水利部、财政部不定期对重点县建设情况进行抽查。
对抽查复验中发现的问题,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财政部、水利部依据绩效考评办法,对各省重点县建设一年一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重点县资格一年一确定,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二十九条 在重点县建设中,地方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第五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加强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所在地重点县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实施计划,切实落实资金筹集方案,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二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制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第三十三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四条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重点县选择、建设或施工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 各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仪陇县永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仪陇县永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演
讲
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领导朋友:
大家好!
我代表(****公司全程)对仪陇县永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以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的保证体系和措施为要点进行以下阐述:
公司将组建一个有经验、高素质的项目班子来施工本工程,其中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均为多次参加类似工程施工。下设施工技术科、安全质量科、设备物资科、计划财务科、综合办公室等业务部门和直属工程队,其中主要人员均为参加多次类似工程施工的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骨干人员。
项目组织措施、规章制度为以下几点:
一、组织有力的项目班子,选派思想好、觉悟高、业务精、能力强、善合作、服务好的管理人员进入项目领导班子。
二、严格实施项目部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定期对其进行量化考核。
三、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指定业绩奖惩办法,倡导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控制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定期组织检查。
四、每天下午由责任工长主持召开班会碰头会,对当日的工作进行小结和对次日工作的协调安排。
五、实现劳动用工管理,选派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能打硬仗的作业队伍,树立连续作战的精神,确保工期的按时和提前完成。
六、项目经理部加强对项目职工进行素质教育,强化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技能,鼓励参建人员艰苦创业,同时提高其福利待遇,让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和积极性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
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是企业形象的缩影,是企业对外的窗口和形象,为了保证项目经理部各项管理工作和措施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建立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分配激励机制,做到规范管理行为,项目运作有章可循,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潜能,为此建立健全了如下主要管理制度:
1、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制度
2、项目经理部的分工与协作制度
3、项目部各职能人员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4、项目部各职能人员各级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5、项目部各职能人员各级文明施工责任制度
6、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7、材料管理责任制度
8、设备管理责任制度
9、安全与技术交底制度
10、项目员工考勤考核制度
11、项目职业道德专项考核制度
12、项目成本考核制度
为了保证优良工程的实现将对质量标准和工序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目标: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总结以前的工程施工管理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以公司经理为核心,由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质安和材料等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管理机构,严格实施工程项目动态管理,认真落实安全、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将各工长、班组长及技术骨干纳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生产管理责任制。
优良的工程质量必须把质量落实到每以各管理者头上,奖惩分明,并与质量有关的纵横协作单位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对此我们将做到:
1、完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组织施工。并分别从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的角度把好工程质量关。
2、把质量横向落实到人头,纵向落实到班组,使本工程作为公司必保优良工程的重点。
3、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明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对于隐蔽工程做好记录,且要及时通知监理进行验收。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的坚决返工处理。
4、认真学习设计文件,熟悉施工规范,工地配备与本工程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5、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杜绝盲目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的施工方法。
6、施工中,做到精益求精,施工控制要按标准、规范进行。对施工测量必须反复检查,以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
7、积极采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但在施工操作和作业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批准,方可进行。
8、对施工中的各种原始资料,必须作好自检、验收记录,以保证竣工文件的完善和真实性。
9、严格材料进场制度,把好原材料使用关。水泥、钢筋在运输存放时,须保留标牌按批类,不得混堆,出厂证明及合格证书必须对口齐全。无材质证明的材料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水泥保管期超过三各月,必须送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0、设置专职机械管理员,对机械设备坚持三定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安全装置齐全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经发现故障,及时处置,保持机械正常运转,机械工必须持证上岗,按时准确填写台班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掌握机械磨损规律,合理配备机具。
进度控制措施也是建设项目的关键,为此我们将在2012年3月31日前完成本项目,为此,除了考虑组织机构、施工作业层、物资投入等方面的措施外,还将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工期的顺利实现。
1、由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到分部分项工程单位进度计划,从粗到细的过程,施工进度计划目标也是由总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首先确定工程施工顺序,列出工程项目明细表,然后分部分项工程流程,对各阶段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写详细的进度计划,最后再整合形成切实可行的总体进度计划。
2、计算各阶段的工程量,确定各阶段工程的持续时间,结合当前施工条件,加以分析对比和必要的修正,最后确认。
3、确定工程的开工、竣工时间和相互搭解协调关系,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满足连续、均衡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留出一些分项工程或工序,以便平衡调整,穿插进行,并全面考虑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为缓解和消除不利影响做好准备,充分考虑到甲方正常营业和工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编制的计划切实可行以便能按期完成。
4、总进度计划涉及面广,不仅与内部职能部门有关,还与各个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有关,总进度计划初步编制之后,以工程部会议形式及有关内部职能部门和各分包方参加评审,使总进度计划更趋向合理,对实施得到配合和支持,以修善总进度计划,使总进度计划能按时实现。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使项目在管理方针中的承诺得到充分体现,针对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淮,对危险源进行了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为消除危险源或降低风险因素,特制定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基本措施:
1)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遵章守纪、确保安全。
2)机械设备必须由专业持证人员按操作做到一机一人责任制,严禁非专业和无证操作。
3)严禁酒后、患有妨碍疾病的操作机械和驾驶使用。4)机械在运转中。禁止维修、保养、紧固等作业。
5)配合机械作业和指挥人员必须在机械回转半径之外工作,如需在半径之内工作时,机械必须停止回转并制动。
6)液压转向的机械,在运转时,严禁用方向盘作抓手上下,避免机身摆动而发生事故。
7)机械设备不随意扩大使用范围,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条件使用。
8)严格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不得随意挪为它用。
9)不得随意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去推、拉被陷设备或拖拉其它机械起动。
二、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如下:
1、如果多级使用,要考虑总闸和分闸的分级保护,如线路分布广或设备台数多,则要放开保护动作电源。
2、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工作零线分开敷设。
3、每次使用前,必须必须利用试验按钮做漏电动作试验,连续使用者,定期试验,若关合不上闸时,要对设备或线路进行检查。
4、安装漏电保护器时要避开强碰场影响。
5、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在爆炸危险场所选用防爆型的,潮湿场所选用密闭型的,粉尘的选用防尘型的。
6、电工作用工具和防护用具要定期检查。
7、对漏电保护器不能任意拆装修理。
8、带电作业设监护人,监护人精力集中,不与操作人接触,不擅离职守参与无关的事宜。
9、带电作业只能一人进行,在同一部位不得二人同时带电工作。
10、带电拆线时,“先相后零”接线时“先零后相”断接导线时,不许带负荷操作。
11、对电源互感器,严禁带电拆除二次倒导线。
12、断接处用绝缘胶布包好。
三、特殊季节施工安全如下:
1、雨季
雨季及洪水期施工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及施工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期间的防洪排涝工作。
在雨季施工时,施工现场及时排除积水,处于洪水可能淹没地带的机械设备、材料等做好防范措施,施工人员要提前做好安全撒离的准备工作。长时间在雨季中作业的工程,根据条件搭设防雨棚。施工中遇有暴风雨立即暂停施工。
2、冬季
冬季施工严格执行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做好保温、防冻等安全防护措施。
冬季施工在河冻面上通行时,事先详细调查冰层的厚度及承载能力。冰面结冻不实地段,严禁通行。结冻不实地段、可通行地段都设有明显标志。初冬及春融季节经常检查冰层变化情况,以确定可否通行。江河流冰前制定出防流方案,并将停留在冰面上的车辆、机械和物资提前撒至安全地带。
3、高温季节
高温季节施工,按劳动保护规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适当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开高温时间。有条件的宜搭高凉棚,供应冷饮,准备防暑药。
(***公司)自己填写
201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