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时间:2019-05-14 02:4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第一篇: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

财农便[2011]2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水利局,农业部财务司:

2011年中央财政已安排拨付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万元,扣除2010年已提前下达的万元(财农[2010]414号),2011年实际下达

万元(财农[2011]164号)。其中:①第三批重点县名额

个(含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名额

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名额

个、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名额

个),重点县建设补助资金

万元;②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补助资金

万元;③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

万元;④第一批重点县奖励名额 个,奖励资金

万元;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名额

个,补助资金

万元。

2011年中央财政已安排拨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万元。其中:列入年初预算

万元;7月8日拨付

万元(财农[2011]

号)。

为做好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及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已下达的补助资金规模,按照立项指南要求,尽快组织编制立项材料和申报文件,于2011年8月19日前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www.xiexiebang.com)联合上报财政部和水利部(同时上报纸质申报材料各1份)。逾期申报的项目不予受理。

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两部分内容。立项要求如下:

一、总体原则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大幅度增加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农水重点县,以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重点,加快重点县建设步伐;采取全面有效措施,建立激励机制,狠抓项目管理,确保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突出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支持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发挥重点县建设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农田水利资金整合,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改革,支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加强输水管网、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 m3/s)、灌溉机电井等小型水源工程;

2.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 m3/s)、小型灌区渠系等;

3.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其建筑物等;

4.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5.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蓄水容积小于500 m3);

具体建设范围,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自行确定。

(二)建设内容与重点

1、重点县建设

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400个县作为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重点县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其中:北方平原地区重点县建设以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为主,推动井灌区全部实现管道化灌溉;山丘区重点县以发展“五小水利”工程,配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以及珠江流域等水稻主产区重点县,结合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大力推广“控制灌溉”技术;牧区重点县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为主。

在第三批重点县中选择部分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具体要求分别见指南附件1、2、3)。同时,在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中选择部分县,继续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见指南附件4)。

2、专项工程建设

2011年,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和西南五省(区、市)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两部分。

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资金重点用于第一、第二批重点县中有条件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地区,采取“集中资金、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方式,集中力量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建设内容不与原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的内容重复,单独编制方案和验收考核。

依据有关规划,在广西、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省(区、市),以小微型水源建设和更新改造为重点,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要集中使用,原则上50%以上用于重点县的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各地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推行小农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推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效益持久发挥。

三、项目选择要求

各地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选择确定第三批重点县和2011年专项工程项目。

(一)第三批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1、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

4、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5、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6、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7、通过三年建设,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的各项指标,并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重点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附件1、2、3、4)。

(二)专项工程的基本条件

1、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2、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

四、项目实施要求

(一)以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建设重点区域,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二)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坚持依据规划,实行连片推进。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水利设施状况,积极打造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核心区。

(三)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工程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四)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直属垦区应按照重点县建设有关要求,实施重点团(场)建设,实行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突出规模效益。

(六)在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同时,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下达、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原则上每个省选择1个县开展县级规划数字化及工程管理信息化试点工作。

五、资金整合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用于重点县建设。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研究提出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具体方案并报省领导或厅领导同意。签报、批示或会议纪要等作为下一年度省级绩效考评的依据。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相近区域,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随重点县建设方案一并上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区域及其与重点县建设区域的关系、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不具体的原则上不予通过合规性审查。

(二)投资规模与补助标准

2011年,中央财政对重点县平均每县补助800万元。各重点县的具体补助规模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级财政对重点县补助规模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重点县,中央财政再增加补助资金。

中央财政对各省(区、市)小农水专项工程项目的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具体项目的补助标准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自行确定。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第十条执行。2011年,地方可从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一次性提取不超过1%用于项目管理费,但不得各级重复提取。项目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

六、完善激励机制

2011年,财政部、水利部对第一批重点县中建设任务完成好、年度目标如期实现的重点县给予奖励,每县奖励资金200万元,重点用于高效节水项目建设。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分配的奖励名额,结合2009年、2010年县级绩效考评结果,自行设定评选条件,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向社会公示后,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获奖的重点县应根据奖励资金规模,参照小农水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单独编制建设方案,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奖励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财农[2009]335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各省(区、市)也可结合实际情况,依据重点县绩效考评结果,对工作成效突出的重点县进行奖励。

七、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

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2011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拨付各地,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意见,抓紧开展相关工作。已完成2010年重点县绩效考评的省(区、市),要尽快将考评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绩效考评的,要抓紧组织考评。绩效考评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名额和资金补助规模,组织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申报和审批工作。申请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要按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方案编制提纲》(附件5)要求,编写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方案,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等额确定2011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示范县名单、方案及省级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并指导各县实施。

(二)第三批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第三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指标,组织开展第三批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1、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2、申报程序。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见附件6)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年度)标准文本》(见附件7),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各省(区、市)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水利部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取消该重点县资格,并相应调减该省(区、市)第三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审批后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年度)标准文本》,组织开展重点县建设,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三)专项工程

1、申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申报程序。项目经民主议事取得一致同意后,提供村民会议有关决议,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其中,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申报主体的项目,还须报送合作组织证书复印件。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归类汇总,以县为单位组织编制《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见附件8)和《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见附件9),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批复,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项目县按照审批后的《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开展专项工程建设。

(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要按照重点县建设有关要求,集中资金投入,连片治理,实施重点团(场)建设。重点团(场)的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根据各重点团(场)建设任务的大小自行确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年度)标准文本》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1-2013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2011年度)标准文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组织批复和指导实施。

(五)申报审批方式

从第三批重点县开始,网上申报审批与纸质文件同步进行。所有申报审批材料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同步运转。

八、审查要求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项目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一)重点县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2、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3、重点县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4、近三年(2008-2010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二)专项工程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安排专项工程建设:

1、建设项目超过规定范围。

2、近三年(2008-2010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具体要求

3、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具体要求

4、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方案编写提纲

6、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

7、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年度)标准文本8、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9、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10、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省级汇总表

财政部农业司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下载:

附件.zip

第二篇: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附件2: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两部分内容。立项要求如下:

一、总体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大幅度增加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重点县,实现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以“三北”地区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统筹整合资金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支持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支持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启动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小农水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巩固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成效,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强化省级统筹;加强项目管理,狠抓工程质量,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小型水源工程:包括塘坝(容积小于10万m)、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s)、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容量小于75千瓦)、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等;

2.灌溉渠系工程:包括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s)及配套建筑物、田间输水管道等;

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 4.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75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配套建筑物等;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程:包括承担灌溉、排涝功能,流域控制面积在50 km以下的农村河道的清淤整治(只适用于实施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的县),以及10万m以下塘坝的清淤整治;

6.配套工程:包括必要的机耕道路、生产桥等(只适用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的重点县,配套工程的投入规模控制在项目总投入的5%以内);

7.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工程(只适用于实施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的重点县);

8.5万亩以下灌区的骨干渠系及配套建筑物,灌溉实验站建设等暂不纳入2012年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具体建设范围,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自行确定。

333

(二)建设内容与重点

1.重点县建设。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400个县,作为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重点县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其中:北方平原地区重点县建设以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为主,推动井灌区全部实现管道化灌溉;山丘区重点县以发展“五小水利”工程,配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以及珠江流域等水稻主产区重点县,结合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大力推广“控制灌溉”技术;牧区重点县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为主。继续在第四批重点县中选择部分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具体要求分别见附件1、2、3)。

2.专项工程建设。2012年专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四部分。

安排部分开展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或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且成效显著的县,继续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接项目建设管理,完善“民办公助”机制,探索建立小农水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具体要求见附件4)。

以县为单元,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支持河网地区流域控制面积在50 km以下的、具有灌溉排涝功能的农村河道以及

2塘坝的清淤整治,加强与已改造的水源、渠系、排水工程的衔接(具体要求见附件5)。

以第二、第三批重点县中有条件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地区为重点,采取“集中资金、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方式,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建设内容不与原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的内容重复,单独编制方案和验收考核。

依据有关规划,以小微型水源建设和更新改造为重点,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50%以上用于重点县的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各地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工程效益持久发挥。

3.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集中安排部分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参照重点县管理模式,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三、项目选择要求

各地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第四批重点县和2012年专项工程项目。为完善重点县激励机制,第一批重点县2009、2010建设任务验收合格,并承诺保证如期完成2011建设任务的,可以参加第四批重点县遴选(省对县绩效考评连 续2年优秀的县,可以优先安排)。

(一)第四批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1.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2.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4.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5.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6.县级人民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7.通过三年建设,能够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的各项目标,并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的重点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附件1、2、3)。

(二)专项工程的基本条件

1.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2.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的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附件4、5)。

四、项目实施要求

(一)以粮食主产区为建设重点区域,优先支持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二)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坚持依据规划,实行连片推进。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水利设施状况,积极打造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核心区。

(三)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工程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四)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广东垦区参照重点县建设有关要求,突出建设重点,实行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突出规模效益。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下达、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

五、资金整合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统筹整合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加强部门协作和项目衔接,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研究提出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具体方案并报省领导或厅领导同意(签报、批示或会议纪要等作为下一省级绩效考评的依据)。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相近区域,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随重点县建设方案一并上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区域及其与重点县建设区域的关系、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不具体的原则上不予通过合规性审查。

(二)投资规模与补助标准

2012年,中央财政对重点县平均每县补助800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的重点县,中央财政再增加补助资金),各重点县的具体补助规模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级财政对重点县的平均补助规模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中央财政对专项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补助规模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50%,其余资金由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筹资筹劳落实。具体项目的补助标准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自行确定。

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的项目县,中央财政补助政策按照《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支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财农[2011]502号)执行。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财政部水利部关于修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条文的通知》(财农[2012]54号)有关规定,以及本指南确定的建设范围执行。

六、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第二批、第三批重点县

第二批、第三批重点县2012年标准文本合规性审查意见已反馈各地,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已完成2011年重点县绩效考评和验收的省(区、市),要尽快将绩效考评和验收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绩效考评和验收的,要抓紧组织考评和验收。绩效考评和验收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二)第四批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第四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组织开展第四批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1、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2、申报程序。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2014年)》(编写提纲见附件6)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2)标准文本》(见附件7),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各省(区、市)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水利部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取消该重点县资格,并相应调减该省(区、市)第四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审批的建设方案,组织开展重点县建设,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三)专项工程

1、申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申报程序。项目经民主议事取得一致同意后,提供村民会议有关决议,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其中,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申报主体的项目,还须报送合作组织证书复印件。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归类汇总,以县为单位组织编制《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见附件8)和《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见附件9),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批复,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项目县按照审批后的《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开展专项工程建设。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项目的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需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评审批复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财政部、水利部不再组织合规性审查。各地要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管理,把好方案编制关、评审关、工程质量关和验收关,加强跟踪检查,及时报送检查和总结材料。

(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重点团(场)的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分别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根据各重点团(场)建设任务的大小自行确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2014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2)标准文本》要求,组织重点团(场)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2-2014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2012 )标准文本》,并组织专家评审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组织批复和指导实施。

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五)申报审批方式

第四批重点县网上申报与纸质文件同步进行。所有申报材料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同步运转。

八、审查要求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项目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一)重点县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2、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3、重点县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4、近三年(2009-2011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严重违规,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办公室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 体曝光并核实的。

(二)专项工程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安排专项工程建设:

1、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2、近三年(2009-2011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严重违规,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办公室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具体要求

3、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具体要求

4、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具体要求

6、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2014年)编写提纲

7、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2)标准文本 8、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9、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

10、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11、2012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标准文本 12、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省级汇总表

第三篇: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附件1

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加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加强与小农水专项资金的衔接配合,在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和第三、四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的同时,新增一批重点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特点,分片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小农水建设。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由合作社、用水合作组织承担的规模,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与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小型水源工程:包括塘坝(容积小于10万m)、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s)、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等;

2、灌溉渠系工程:包括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s)工程及配套建筑物、5万亩以下灌区的渠系工程及配套建筑物等;

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

4、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配套建筑物等;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程:包括承担灌溉、排涝功能,流域控制面积在50 km以下的农村河道的清淤整治(只适用于实施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的县),10万m以下塘坝的清淤整治;

6、配套工程:包括必要的机耕道路、生产桥等配套工程(资金规模控制在项目总投入的5%以内)。

具体建设范围,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可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重点自行确定。

(二)建设内容

1、第五批重点县建设

32013年新增一批县,作为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针对各区域需求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

(1)西南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西南五省(区、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为依据,重点支持干旱片区以小微型水源为重点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西藏依据《西藏自治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2)华北地下水超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优先集中安排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适当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改善地下水生态状况。

(3)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新疆以中央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为依据,甘肃以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陕西、青海、宁夏以2013-2017年高效节水灌溉总体实施方案为依据,集中连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节约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发展新的灌溉面积。其中甘肃、宁夏、新疆项目参照重点县管理模式,自行确定项目县补助标准和建设规模,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实 施方案,单独上报。

(4)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以及珠江流域等水稻主产区省份,重点结合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

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0个省继续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作。每个省在高标准农田水利重点县或一般重点县中选择2个县,以河塘清淤整治为重点进行项目建设。

(6)1-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

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省份,每省自行选择一个重点县,开展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选择1处水源工程已除险加固改造完毕、渠系工程布局完整、管理基础好、地方积极性高、通过3年建设能完成整体配套改造任务的灌区,对工程进行整体配套改造,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完善,对灌溉用水水价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将灌区打造成工程高标准、管理高效率的示范灌区。

2、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继续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参照重点 县管理模式,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

按照“有利于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分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面上推广农业水利综合改革示范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4、灌溉试验站建设

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以《东北四省区及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应急方案》为依据,编制试验站建设实施方案。2013年资金主要用于省级灌溉试验中心站的建设。

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重点团(场)的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分别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根据各重点团(场)建设任务的大小自行确定。

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三、项目选择要求

各地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第五批重点县。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建成 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二)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审批文件及经批准的规划文体及有关数据已录入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三)当地政府重视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已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四)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五小水利”重点县除外)。

(五)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六)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七)县级人民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八)通过三年建设,能够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的各项目标。

已完成总体验收工作的第一批重点县,或已完成2010、2011建设任务且验收合格,并已完成2012建设任 务的第二批重点县,可以参加第五批重点县遴选。绩效考评连续优秀的县可以优先安排。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河塘清淤整治、1-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的重点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指南附件1、2、3、4、5)。

四、项目实施要求

(一)因地制宜选择区域支持重点,优先解决突出问题,优先支持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二)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坚持依据规划,实行连片推进。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水利设施状况,积极打造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核心区。

(三)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四)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五)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综合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主体落实,开展农业水权制 度建设,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下达、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

五、资金整合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要求,加强部门协作和项目衔接,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研究提出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具体方案并报省领导或厅领导同意(签报、批示或会议纪要等作为下一省级绩效考评的依据)。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相近区域,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随重点县建设方案一并上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区域及其与重点县建设区域的关系、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 不具体的原则上不予通过合规性审查。

(二)投资规模与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对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五小水利”重点县每县补助1500万元,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每县补助1200万元,一般重点县每县补助800万元,各重点县的具体补助规模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级财政对重点县的平均补助规模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财政部水利部关于修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条文的通知》(财农[2012]54号)有关规定,以及本指南确定的建设范围执行。

用于灌溉试验站建设的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推广所需设备、灌溉试验常规仪器设备、土壤水分及作物生理状况测定设施建设及仪器购置,灌溉监测设备配备等。不得用于房屋建设、交通工具购置、人员支出等。

六、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第三、四批重点县

第三、四批重点县2013年标准文本合规性审查意见已反馈各地,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已完 成2012年重点县绩效考评和验收的省(区、市),要尽快将县级绩效考评和验收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县级绩效考评和验收的,要抓紧组织考评和验收。绩效考评和验收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二)第五批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第五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组织开展第五批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1、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2、申报程序。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编写提纲见指南附件6)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3)标准文本》(见指南附件7),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 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各省(区、市)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水利部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取消该重点县资格,并相应调减该省(区、市)第五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近三年中央合规性审查一次性通过率较高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宁夏、新疆、大连、青岛等17个省(区、市),财政部、水利部不再进行合规性审查。项目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直接批复。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审批的建设方案,组织开展重点县建设,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的申报材料按照有关要求编写(见指南附件8、9、10、11),由省级水利、财政部门审查后,报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备案。

(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3)标准文本》要求,组织重点团(场)编 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3-2015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2013)标准文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复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备案。

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四)申报审批方式

第五批重点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网上申报与纸质文件同步进行。第五批重点县申报材料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同步运转。“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申报材料通过节水增粮行动信息系统同步运转。

七、审查要求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项目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审批文件和规划文本未录入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2、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3、重点县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4、近三年(2010-2012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严重违规,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办公室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指南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2、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具体要求

3、“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具体要求

4、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具体要求 5、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具体要求

6、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编写提纲

7、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标准文本

8、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

9、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10、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标准文本 11、2013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方案省级汇总表

1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省级汇总表

第四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9]335号

农业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水利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水利部结合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09年11月6日

附件下载: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doc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是指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采用“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和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由财政部、水利部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有关规划,用于支持规划治理范围内的重点地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小农水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共同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要科学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建设任务,认真开展项

目评审,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第五条 小农水专项资金、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项目、工程或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并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 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第六条 各级财政要坚持“政府引导、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加大政府投入与鼓励农户投工投劳结合起来,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逐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等政策要求,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增加投入。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第七条 各省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6]36号)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各省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展省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同时,在县级以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第八条 小农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两个方面,其分配和安排必须科学合理、公正规范,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支持粮食主产区,夯实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基础;

(二)突出工程设施续建配套改造,发挥集中连片建设的优势;

(三)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四)突出“民办公助”和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管机制体制的完善和创新;

(五)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差异,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第九条 小农水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县建设的,重点支持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续建、配套、改造,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适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小农水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专项工程建设的,主要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最薄弱的环节,重点支持雨水集蓄利用、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水源建设,以及渠道、机电泵站等其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修复、配套和改造。主要包括:

(一)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3/s)、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3)等小型水源工程;

(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输水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

(三)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等。

小农水专项资金具体补助对象或建设内容,由财政部、水利部根据上述范围和国家有关政策确定,并通过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发布。

第十条 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一)项目建设材料费;

(二)工程设备费;

(三)施工机械作业费;

(四)项目管理费。重点县和专项工程项目的论证审查、规划编制、工程设计、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支出。

各省可从中央财政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中按不超过1%的比例一次性提取项目管理费,不得层层重复提取,不得用于人员补贴、购置交通工具、会议费等支出。项目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解决。

第十一条 小农水专项资金根据因素法进行分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包括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县级行政区划数;“经济因素”包括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绩效因素”包括省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中央财政根据小农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以及上述因素,测算确定分配给各省的资金补助额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直属垦区不纳入因素法测算范围。由中央财政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直属垦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上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适当给予定额补助。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对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实行不同的资金补助方式:

(一)重点县建设实行定额补助。中央财政按照一定的补助标准和重点县名额,核定分配给各省的重点县建设资金补助额度,各重点县具体补助金额由各省自行确定。

(二)专项工程建设实行比例补助。中央财政按照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核定分配给各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的专项工程补助额度。

重点县和专项工程的具体补助标准和比例,由中央财政根据有关政策和资金预算,在制定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确定。

第十三条 财政部、水利部根据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要求以及当年小农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及时制定和发布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将重点县分配或调整名额、小农水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指标、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等下达各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

第十四条 小农水专项资金的申报主体,包括专项工程申报主体和重点县申报主体。

(一)重点县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和水利部门。

(二)专项工程申报主体包括: 1.农户或联户; 2.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3.村、组集体;

4.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十五条 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下发的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组织开展重点县和专项工程的立项申报、资金申请等工作。

地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各自上报的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依据本地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的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标准文本》等申请材料和文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

专项工程建设项目,由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提出申报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归类汇总,以县为单位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和《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等申请材料和文件,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

项目申报涉及筹资筹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一事一议”,经村

民民主议事取得同意,并提供村民会议有关决议,按程序提出申报,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项目申报主体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须同时报送合作组织证书复印件。

第十七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县级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内容、资金支持重点,归类汇总和编制省级申报材料及资金申请文件,连同省级专家评审意见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

第十八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有关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制定的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负责组织项目单位编制《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和《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并负责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单位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工作结束后,将有关申报材料、资金申请文件等报送财政部、水利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有关部门分别对各自报送的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十九条 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审查要严格执行有关评审标准与要求,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农民自愿原则。项目立项、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过项目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二)规划指导原则。项目立项、设计应依据有关规划,以有关规划为基础;项目施工、建设应按照有关规划和要求组织实施。

(三)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确定项目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四)集中连片原则。项目安排要集中资金和技术,连片建设,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

(五)项目统筹原则。县级要依据农田水利规划,按照资金整合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各类相关项目的建设方案、项目建设能力等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省级统筹考虑各项目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重点县建设项目与专项工程项目的建设布局和资金规模。

第二十条 财政部、水利部组织专家对各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查。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财政部根据各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报送的立项和资金申请文件以及下达的资金控制额度,拨付小农水专项资金。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有关部门按照报送财政部、水利部备案的项目建设方案,批复下达和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积极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产权,落实管护责任,探索、创新和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单户工程应明确产权归农户所有,管护归农户负责;联户工程可由受益农户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工程产权归其所有并负责管护。

第三章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分期规划,分期实施,每期五年。

财政部、水利部根据国家政策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确定规划范围和重点(简称治理区)。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国家规划编制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五年实施规划,并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

财政部、水利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的五年实施规划进行审查和批复。

第二十三条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在中央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省、市财政也应切实增加投入。规划治理区财政、水利部门要采取措施,按照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鼓励受益农户参与工程建设。

第二十四条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用于规划治理区内的坡改梯、淤地坝、小型水保工程以及营造水保林草和经果林等项目补助支出,主要包括:

(一)材料费。购买水泥、钢材、石材、砂石料、预制构件、炸药等费用。

(二)设备费。小型灌排设备、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购置费。

(三)机械施工费。施工机械租赁费、台班费。

(四)种籽苗木费。营造水保林、经果林,种草及封禁治理中补植补种所需的苗木、种籽费用。

(五)苗圃基础设施建设费。苗圃土地平整、大棚、配套水利设施、配电设施费用。

(六)封禁治理费。设置围栏、封禁标志牌以及雇佣管护人员费用。

第二十五条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依据实施规划、治理任务、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单价以及中央财政补助比例进行分配。

中央财政补助比例不超过全省项目投资总额的70%。具体项目的补助比例由各省财政、水利部门确定。

第二十六条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按组织申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批复的五年治理规划,确定治理任务,编写项目和资金申请文件,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

第二十七条 水利部根据与财政部共同批复的五年治理规划,负责审核批复各省治理任务。

财政部、水利部根据批复的各省治理任务和资金预算,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将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拨付有关省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治理区内县级财政、水利部门依据批复的规划和治理任务,以小流域为单元组织编制初步设计,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审批后组织项目实施。

第二十九条 治理区内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明确落实项目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确保建成一处,落实一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推动工程产权的落实和管护机制的建立,促进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建设。

第四章 资金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小农水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要公开透明,实行公示制。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采取适当的形式,将项目建设情况在当地进行公示,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应及时向受益区群众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第三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小农水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大力推行县级报账制、政府采购制度,具备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

第三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健全资金监管体系,加强对小农水专项资金、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保证专款专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落实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护责任。县级水利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由项目法人或业主负责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日常监管,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对项目建设情况采取随机方式进行抽查监督。

第三十四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于每年3月底前向财政部、水利部报送上年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三十五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投入、资金整合、资金

使用和监管,以及管护机制等因素纳入考核范围。中央对省进行考核,省对县进行考核。中央对省的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分配资金的重要因素。

第三十六条 对在小农水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小农水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混乱,存在违规违纪问题被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将核减以后中央对省小农水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分配额度、重点县名额。涉及重点县的,取消重点县资格,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涉及专项工程的,取消该项目所在县申报小农水专项工程资格,三年内不予安排。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原水利电力部《关于发布<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管理的规定>的通知》[(87)财农字第402号],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农

[2006]124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宁陵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总结提纲(内容)

宁陵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实施,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建设任务。

一、《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情况

1、《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及审查审批情况;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宁陵县组织编制了《宁陵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上级有关单位组织专家评审组评审后,该规划经宁陵县人民政府以【2010】 号文审批转发。

2、《规划》中拟定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内容、目标与投资需求,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内容、目标与投资需求。

建设任务:紧紧围绕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集中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田,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内容:新打机井4044眼,更新机井1111眼,维修旧井595眼,配套机井5155眼;计划疏浚支沟14条84公里,斗沟244条366 1 公里,农沟469条395.4公里,做土方618.96万立方米;新建支沟桥277座,新建斗桥726座,新建农桥1666座;新建斗门93座,农门234座;发展地埋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9万亩。

建设目标:新增灌溉供水能力166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0.2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2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8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49.3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万亩,使项目区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在此基础上使更多的耕地,实现节水灌溉,使田间水利用数提高到0.6—0.8,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灌溉保证率提高到75%以上,大幅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目的

投资:本规划估算总投资为3532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21195.6万元,地方配套10597.8万元,群众自筹3532.6万元。

二、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1、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实施方案批复、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等;

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涉及柳河、孔集、逻岗、石桥、赵村、城郊、城关、阳驿、乔楼、程楼、刘楼、张弓、黄岗、华堡等14个乡(镇)。规划新打机井 674 眼,维修旧井300眼,配套机井 674 眼;疏浚排水沟 23 条,长92 公里,疏浚斗、农渠69条,长95.3 公里;维修水闸26座,建斗、农桥4 座。计划工程投资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50万元,省财政资金186万元,市财政投资 万元,县财政投资 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位于宁陵县柳河镇、孔集乡、逻岗镇境内,涉及柳河镇的17个行政村,孔集乡的12个行政村,逻岗镇的9个行政村,项目区建设规模 7.318万亩。规划发展地埋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面积8000亩;管道铺设40.96km;新打机井540眼;利用758眼(708眼直接利用、50眼维配套后利用),机井配套590眼(包括井管、水泵);清淤支沟3条、15.2km;清淤斗沟30条、49.0km;清淤农沟17条、13.80km;新建斗沟拱桥88座,农沟拱桥46座;新建斗门12座,农门8座;井亭260座。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800万元,省财政投资800万元,市财政投资240万元,县财政投资160万元,群众自筹400万元。

以上工程按计划全部完成,中央和省资金全部到位,配套资金由群众商议后出工,以劳折资,全部落实到位。

2、专项资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范围和布局、工程数量与规模、完成情况等;

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涉及全县14个乡(镇),完成新打机井1120眼,维修旧井400眼,配套机井 1120 眼;疏浚沟渠87 条,长173.4 公里;维修水闸26座,新建斗、农桥10 座,维修桥梁 18座;建移动提灌站1000处;新建“井井通电”25个台区;沟(渠)绿化植树 2.76万 棵;整修田间道路 20 条,长65 公里。做土方 万立方米,砼及钢筋混凝土 万立方米,砌体 万立方米。完成工程投资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750万元,省财政投资186万元,市财政投资 万元,县财政投资 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

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本项目基本维持原有支、斗、农沟及其配套建筑物工程的总体布局。疏浚清淤部分支、斗、农沟,斗、农沟为灌排合一渠道,汛期排水,旱季引黄灌溉补充地下水;增加和重建斗、农沟桥梁;排水系统根据现有支、斗、农沟布置,田间雨水经农沟进入斗沟和支沟,最后汇入陈两河、古宋河等骨干河道;灌溉系统部分,进一步完善机井布局,机井布置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规划,配合节水技术和措施,完善项目区的灌排体系。机井采用方格网形式布置,井距150~200m左右,单井控制面积约50亩左右。在节水灌溉以外区域,机井直接接移动软管进行田间灌溉,低压管道节水灌溉部分,每个机井为一单独灌溉系统,仅布设支管,支管上每隔50m布置一个给水栓,给水栓上接移动软管进行田间灌溉;建筑物布置按排水沟与路交叉处、沿路农机下地处设过路桥涵。项目区安排在宁陵县柳河镇、孔集乡、逻岗镇境内实施,涉及柳河镇的张堂、邵庄、柳河西村、焦庄、李楼、吕河、袁庄、赵尔庄、周庄、阎庄、成楼、张庄、胡庄、柳河北村、杨楼、柳河东村、天齐庙17个行政村66 个自然村,孔集乡的孔集东村、候庄、孔集西村、三里庄、张牌坊、吕雪盘、张子影、史老家、黄楼、桑庄、翟庄、王于庄12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逻岗镇的北街、东街、黄老家、吕庄、黄尧、双庙、郭老家、常小庄、崔香吴9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项目区建设规模 7.318万亩,发展地埋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面积8000亩;管道铺设40.96km;新打机井540眼;利用758眼(708眼直接利用、50眼维配套后利用),机井配套590眼;清淤支沟3条、15.2km;清淤斗沟30条、49.0km;清淤农沟17条、13.80km;新建斗沟拱桥88 座,农沟拱桥46座;新建斗门12座,农门8座;井亭260座。做土方 万立方米,砼及钢筋混凝土 万立方米,砌体 万立方米。完成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800万元,省财政投资800万元,市财政投资240万元,区财政投资160万元,群众自筹400万元。

3、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监督检查、运行管理、竣工及验收等情况。

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我县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工程建设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水利部门主要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对每一处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分包领导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负总责。建立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由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经常对各地工程建设进行督导,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水利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成立技术督导组,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将每处工程的施工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程投入、质量要求等内容,建立台帐,挂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水利部门是工程建设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与办法,组织工程实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财政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监督。

建立并强化包括各级政府组织和群众在内的多层次监督的项目管理机制,并依据国务院《建设质量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规定的基建程序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管理制度完善、施工技术水平高、社会信誉好、施工预算与批准投资相近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建设单位委托有工程监理资质、社会信誉好的专业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进行监 理,实行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三方相互制约的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领导动员、组织协调和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在建管局统一领导下,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作好施工前人、料、物及“三通一平”的准备工作,为工程开工提供有利条件。

在资金管理方面,一是确保国家投资按时足额到位。二是在治理区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出台政府优势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筹资的积极性,确保群众筹资投劳资金的落实和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对中央及各级配套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记录、专户储存。资金拨付严格报账提款手续,做到资金随着项目走,群众集资及劳务折款采取户筹集、村建账,乡镇备案,逐渐落实到项目中去。四是县监察局、审计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审计,全过程参与监督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保证了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最大的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

在质量监督检查方面,我县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大管理机制的规范实施,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全部建设管理任务,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招标,经专家评标,选择了资质合格,信誉良好的水利施工企业负责工程的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行监理工作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从原材料入手,严格程序,严格把关。

我县非常重视工程建后运行管理工作,工程建成后及时成立了管护组织,制订了管护制度,明确了工程管护主体,签订了管护责任书,采取了符合我县实际的管护方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为切实加强对工程的运行管理,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参与管护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尊 6 重群众意愿,科学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权责利明确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一是建立村级工程管理体系,灌溉工程实行井长管理与用水户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除涝工程实行五护员管理模式,费用从工程定边划界范围内种植的生物护坡及植树收入中解决,以达到自身养护管理运行目标。二是健全制度,明确管护范围,为工程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加强对管护工作的宣传,增强项目区广大群众的责任意识、管护意识,自觉参与工程运行管理。

在项目竣工及验收方面,我县对项目验收严格要求,首先工程建设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自检合格后,提请监理单位初检,最后有县监察、发改、审计、财政等单位组成的县验收组进行联合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提请上级水利部门进行最终验收。

三、管理体制改革及制度政策建设情况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包括改革方案制定、批准情况、管理主体落实情况等;

我县县委和政府对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非常重视,经县领导研究,专门制定了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成立了宁陵县水利工程管理局,下设办公室、灌区管理站、水闸管理站、堤防管理站等股室,并将原未纳入财政拨款的工管人员全部纳入事业全供体制,解除了工程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在工程管理主体落实方面,县政府出台了《宁陵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意见》,对工程管理改革工作重点和管理主体分别制定了方案,并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执行。加快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改革步伐,在改制形式上,依据工程规模的大小,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确定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 权。使工程管理走上规范化、正规化的道路,建立起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确保工程效益的可持续发挥和利用。

2、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情况(控制面积);

目前我县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个,控制耕地面积 万亩。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其建设管理工作,其成员由各行政村村民推荐,经村委会提请乡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主要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的管护、运行及维护工作。

3、水价改革与水费计收情况;

在水价改革方面,县政府综合考虑,决定以推行成本水价为原则,既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又考虑了用水户的承担能力,保证了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水费的计收由各村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供水价格须经物价、水利部门会同乡镇、村合理定价后,按照规定价格收取水费,严禁加价收费。

4、有关改革文件的制订、执行情况。

我县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出台了《宁陵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意见》,各部门认真执行,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后管理工作。

四、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成效

1、农业生产能力提高情况。工程完成后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情况,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情况等。

2009年项目完建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8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万公斤。

2010年项目完建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万公斤。

以上五年工程项目完成后,共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除涝面积 万亩,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万公斤。

2、节水效益情况。节水能力提高情况,工程建设前后用水及水费变化情况等。

2006年-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完成后,我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78万亩,新增节水151.43万立方米。工程建设完成后,改变了传统大水漫灌浇田方式,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水费的征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

3、农民增收情况。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情况等。

2006年-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完成后,可增加农民收入36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节水、增产型农业发展,对于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传统观念,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情况。工程运行安全情况、改善生产条件情况、改善生态环境情况等。

2006年-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完成后,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我区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促进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更高经济效益。支、斗沟(渠)的清淤不仅能减轻洪涝灾害,而且可以补充地下水,涵养水源,改善田间小气候;工程配套完善,改善了交通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目前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本省(区、市)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机井距农村电网较远,灌溉时私拉乱扯、费工、费时、用电不安全。

2、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群众积极性特别高,工程项目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扩大项目范围的呼声很高。

针对以上问题,建设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督促项目区乡镇作好机井配电工作,另一方面,做好群众安抚工作,积极争取项目,争取扩大水利履盖面。

附表1:重点县“十一五”投资情况统计表 附表2:重点县“十一五”建设情况统计表 附表3:重点县“十一五”效益情况统计表

附表4: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十一五”投资情况统计表 附表5: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十一五”建设情况统计表 附表6: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十一五”效益情况统计表

下载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