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汇报提纲
附件3:
第一批重点县项目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第一批重点县建设总体情况
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一批重点县情况,截止2012年2月底建设任务完成情况,2009年至2011年预算下达与分解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历次审计和检查情况。
(二)主要成效
各重点县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总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和环境效益,并列出相关数据,如:增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新增高效节水面积,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包括重点县选择的原则、方式,申报、审批程序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的情况;省级有关部门及各重点县在做好重点县建设的政策、制度、办法等。
二、第一批重点县项目建设情况
1、前期工作情况
规划编制、审查、审批情况及规划主要内容等,对照有关要求,分析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相关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深度和质量,建设内容和投资需求的合理性。
依据《规划》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编制、审批情况,包括: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主要建设内容、投资、工程量等占《规划》
中小农水建设任务的比例;完成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后的预期效益与《规划》确定目标效益间的关系等。
2、预算管理情况
预算下达与分解情况,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对照年度实施方案,说明批复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各年度实际建设任务和地点与《标准文本》的一致性。已调整建设内容和地点的项目,分别说明变更原因、审批程序、变更资金金额等。
3、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
中央补助资金、各级地方财政资金到位和支付情况、群众投工投劳情况、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4、建设进度情况
各工程开工情况,建设进度以及已完工程验收等情况。
5、建设管理情况
“四制”(建设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执行情况;“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各种实施模式的做法、特点;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建后管护、责任制落实等情况。
三、重点县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项目实施中的实际困难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初(范文)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初探
国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项目以来,全国各地积极组织项目的竞争和实施。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作好项目规划,通过竞争,成为全省第三批28个小农水重点县市区之一。其项目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和保障措施,值得一些地方借鉴。
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取得较好成效。进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之列,一直是东昌府50万人民的一个期望目标,对此全区上下目标一致,信心满怀。
(一)老百姓得到小水利建设的实惠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的民心工程,是赢得民心,促进和谐,树立了和政府形象的工程。今年盛夏,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的高山蔬菜和新鲜瓜果喜获丰收,农民朋友将他们种植的‚金太阳‛黄皮西瓜送给水利干部职工品尝。这个乡平均海拔700米,被称为‚宜都的西藏‛,农民之所以对水利有这样淳朴的感情,在于前两年水利部门在这个乡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为农业提供了水源保障,农民通过种植高山果蔬致富。这个项目得到省财政厅、水利厅的大力支持,至今农民还念念不忘。2009年,宜都市在丘陵地带的松木坪镇徐家湾村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后,项目区内粮食、油料、蔬菜、茶叶等普遍增产增收,今年大旱没有受灾。
(二)小水利建设助推了农村面貌的改善近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民办公助、山区小农水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适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宜都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无一不是水利建设的先行者。枝城镇九道河村曾是全省老区贫困村,近年来通过综合整治河堤、堰塘等小水利,将大片河滩变为良田沃土,农民利用宝贵的土地发展冬枣,人平年收入近万元。宜都市按照‚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要求,制定‚碧水新村‛计划,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恢复河塘、渠系的引排功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基本达到家家住楼房、户户吃自来水、天天用太阳能。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中央精神鼓舞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又专门研究水利事业发展大业。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和群众大兴水利建设的信心。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项目,将更加增强基层的责任感、紧迫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项目依,将再掀水利建设热潮,推进农村水利向纵深发展。宜都市超前思考,提前规划,及时完成了‚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规划重点项目22项、总投资13亿元,有的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农民在尝到小农水带来的好处后,积极性十分高涨,在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项目中,势必踊跃参加,事半功倍。
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牢靠的工作基础
(一)客观上有合适的地理地貌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特点在于一个‚小‛字。宜都地处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被称为 ‚三峡门城‛。现辖7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9万亩,地貌特征‚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39.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3万人。长江、清江、渔洋河纵贯宜都境内,‚两江一河‛,堤防总长近70公里。全市水利工程星罗棋布,除省管高坝洲大型水库外,有中小型水库46座,堰塘10221口,涵闸45座,机电排灌站206处,灌溉主干渠496公里,田间末级渠2500公里,控制灌溉面积13.7万亩。自然的地理地貌适合小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展开,现有的水利设施需要小水利项目来进一步补充完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主观上有较好的水利工作基础
近几年来,宜都市按照‚依托项目求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持续发展求和谐‛的科学治水方针,积极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丘陵特色的水利建设之路,受到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了宣传报道。
一是政府主导走在前。近几年,宜都市年年都把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行跟踪督办,责任考核。
二是科学规划走在前。按照‚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力求实效‛的方针,编制完成了《宜都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10多个专项规划,《宜都市2010-2020年农村水利综合规划》获市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水利建设规划体系。人大全程监督,纪委开展后评价,宜都市的水利项目建设始终处于规划、审议、实施、评价‚一条龙‛的良好状态。
三是试点工作走在前。宜都市先后荣获了‚全国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称号,同时也是‚全国水利改革试点县市‛、‚全国节水灌溉试点县市‛、‚全国饮水安全示范县市‛和‚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县市‛。2010年被水利部农水司确定为研究基层水利发展的工作联系点。全市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成为全省四个国家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市之一。水环境综合治理被评为‚宜昌市十大民生水利工程‛,并列为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四是改革发展走在前。在全国率先实行‚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责、权、利的统一,盘活了水利存量资产,拓展了水利投资渠道,调动了民间资本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积极性,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改革产生动力,上级安排到宜都市的每个水利项目都能如鱼得水,顺理实施。
五是质量监管走在前。创建的‚监管办—质监站—‘二次监理’‛三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得到上级水利专家们的肯定和好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等媒体陆续报道,并配发评论。《中国水利杂志》、《国家水利发展研究》等国家水利权威杂志推介,在全国推广。
(三)组织上有坚强的制度保障
宜都市历来重视水利工作,围绕‚民生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和谐水利‛目标,加快水利建设,建立了一整套水利建设和管理制度,从市到乡,逐级逐项强化责任,加强督办,形成了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严格的措施保障
(一)严格规程,精心组织
一是建好组织机构。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宜都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建管办公室,确定了项目法人,配备了工作专班。
二是明确目标责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公益性服务人员不少于2-3人,按照‚以钱养事‛的要求足额保障经费,保证公益职能履行。分片区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市委每年召开一次常委会研究水利建设工作,市政府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议,统筹安排和部署项目建设工作,分管领导每个月对项目区进行一次现场检查,随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编好规划方案。按照科学布局、合理选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贴近民意、惠及百姓的原则,不断完善《宜都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宜都市规划项目总投资6660.7万元,从2011年开始分3个实施。项目竣工后,将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02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85%,项目区农民每年增收近1100万元,实现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损失、保水保土的生态环境效益。
四是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落实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程联系机制,按照一个工程一个领导牵头、一个专班协调、一个干部联系、一个技术人员把关的要求,保证工程如期顺利竣工,确保这一项目建成优质工程。
(二)多元筹资,全力以赴
一是确保国家项目资金全额、直接投入到项目;二是确保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优先满足项目需要;三是市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直接用于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奖补;四是整合土地整理、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3年2620万元,统筹使用。五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六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水利建设。
(三)总结经验,大胆创新
宜都市连续8年荣获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称号,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前两位。目前在中部‚百强‛县市排名22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166位。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316.3亿元,财政总收入14.7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宜都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等45项国家级荣誉,获得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280项省级荣誉。社会保障、政务公开、城乡统筹、饮水安全、便民服务等100多项特色工作纳入全国、全省试点、示范,被中央党校和新华社赞誉为‚全国探索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试验田‛。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宜都市实施,不仅使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亮丽景观,而且一定也能办出好成效,办出好经验,办出好样板,办出全国示范点!
(作者系湖北省宜都市委书记)
第三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民办公助操作程序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民办公助操作程序
链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10]53号)
四川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民办公助操作程序(试行)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县级以下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民办公助操作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建设水平,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10〕53号文,以下简称为53号文)的规定,制定本操作程序。本操作程序用于指导以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户或农户联户为申报、实施、管护主体,按照53号文规定,接受财政资金补助,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建设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接受其他补助资金,通过民办公助、村民自建方式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参照执行。
一、项目规划
(一)项目初步选址。县级水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下统称为县级有关部门),根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要求,依据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提出项目选址的初步意见。初步选址应紧扣项目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与其他农村水利项目、其他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做好衔接,做到整体推进、集中打造。项目的初步选址范围可适度大于实施范围,为有序推进村级竞争立项创造条件。
(二)项目宣传。县级有关部门面向初步选址确定的村,通过多种形式对项目进行宣传,将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建设内容、补助原则、组织实施办法、验收办法、建后管护责任等主要内容宣传到户。
(三)征求农民意见。县级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农民代表评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农民对项目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进行完善后并按程序报批。
二、项目申报
(四)明确补助标准及补助政策。项目规划(建设)方案获批后,县级有关部门按照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投资计划,结合本地实际及农民意愿,综合确定对下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补助标准、补助政策,积极推行定额补助标准。补助标准、补助政策应做到合理、透明、公平,便于农民算账、便于兑付、便于监督。
(五)明确产权归属。县级有关部门组织乡镇村社,对规划项目区内已有待整治或拟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制,全面落实产权归属,将产权确定到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户或农户联户等,明确项目申报、实施、管护的边界。
(六)民主议事决策。以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以下统称为实施主体)为单元,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会员(成员)会议等方式,对产权归属、实施、管护中的各种事项进行审议,并就是否申报项目建设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应满足项目规定。提交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征求农民意见。实施主体要如实记录参会人员的到会情况、审议意见、表决结果、农民签字等情况,以备项目申报和归档查阅。
(七)具体项目申报。具体项目由实施主体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申报,县级水利部门应指导实施主体编制申报方案。申报方案应载明:所辖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存在问题;申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投资估算、申请补助资金、筹资筹劳数额;建设管理、监督管理方式;项目实施时间安排;青苗赔偿及占地、建后管护、水费收取等承诺事项等。农户或农户联户申报的项目纳入所在实施主体的申报方案中一并申报。
(八)乡镇审核。乡镇政府对项目是否符合投入支持范围、是否履行民主议事程序、筹资筹劳的数额、实施主体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报县级有关部门。
(九)村级竞争定项。对实施主体所申报的项目,按照“演讲答辩、竞争定项”的方法,以实施主体为单元,择优确定。未能申报成功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县级部门要合理制订竞争办法和评分规则,竞争定项结果要及时进行公示。
三、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与审批
(十)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主体确定后,县级水利部门确定技术支撑单位,深入项目区,帮助实施主体编制实施方案,并由实施主体上报县级有关部门。实施方案应在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复核建设任务、细化工程设计、明确概算总投资及资金构成等。设计单位要正确处理好行业把关和群众意愿的关系,既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又要强化规划对项目建设的统筹作用,严格按规划和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总量确定具体项目,严格按规程规范开展工程设计。
(十一)实施方案批复。县级有关部门应及时批复实施方案。批复中要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建设任务、工期与质量要求、投资及投资构成、补助标准及补助政策、验收要求等,并附指导农民组织施工的设计图纸、施工要点等资料。批复要与实施主体一一对应,并抄送项目所在乡镇政府。
四、组织实施
(十二)建设任务公示。实施方案批复后,实施主体应及时将批复内容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
(十三)建设方式选择。按照53号文规定,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农民自行建设的方式实施。自行建设过程中,实施主体可组织农民自主施工建设;或按照群众意愿,根据当地劳动力状况等实际情况,将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便于机械化施工的工程,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委托给施工队伍建设,并由实施主体自行与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格式由县级统一制订。农户或农户联户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原则上由农户自行施工建设。
(十四)施工队伍确定的监管。县级有关部门要制定一事一议选择施工队伍的具体程序及办法,用于指导实施主体选择施工队伍。要建立施工队伍准入制度与信息发布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施工队伍基本情况汇编成册交给实施主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施工队伍的确定应以农民为主体,县级有关部门应严格监督监管,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技术要求高的施工队伍的确定,县级水利部门应加强对实施主体的技术指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十五)内部监督管理。实施主体应严格按照县级有关部门的批复开展工程建设。实施主体内部要建立项目实施、理财、监督三个小组,相互制约,强化内部约束,实行全程监督。(十六)资金劳务筹集。实施主体按照筹资筹劳方案向农民筹集资金和安排出劳时,需向出资人和出劳人开具筹资筹劳专用凭证,记入出劳登记表。严禁违背农民意愿筹资筹劳,不得采用抵扣强农惠农资金或者扣发补助、保险等方式强行筹资筹劳。
(十七)以资代劳。农民自愿以资代劳的,要由本人或者家属向实施主体提出申请,不得强行要求农民以资代劳,不得用自愿以资代劳名义变相向农民筹资。
(十八)村级财务管理。实施主体应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将财务资料及相关原始材料建档保管。(十九)政府监督监管与服务指导。县级有关部门要会同项目所在乡镇强化对实施主体的监督。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供应等相关建设市场主体的监管。县级水利部门以及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要整合水利技术力量,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全程提供水利技术支撑。
(二十)资金预拨。项目原则上采取“先建后补”的资金补助方式。对部分投资较大的工程,依据资金管理办法,待项目实施到一定阶段后,在实施主体自愿申请的前提下,在县级水利部门对实物工程量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可以预拨部分资金。各县应针对资金预拨出台相应的资金管理、工程量确认、审查审批制度。
五、验收及资金兑现
(二十一)工程竣工验收。实施主体按照批复完成项目建设后,应及时组织自验。自验结束后,向县级有关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级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按照实施方案及批复,核实建设位置、建设质量、建设数量,逐处验收,并指导实施主体就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十二)兑现补助资金。县级水利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根据竣工验收情况,按照原确定的补助标准、补助政策兑现补助资金。资金原则上应拨付到实施主体,也可受实施主体的委托将资金拨付给施工单位、材料物资供货单位。资金拨付应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规范程序。
六、确权与建后管护
(二十三)颁发产权证书。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治后,应按原改制情况颁证,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按实施主体落实产权并颁发产权证书。
(二十四)落实管护责任。实施主体应制定项目管护办法,明确管护责任,保证项目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县级水利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补助资金,对公益性强、管护工作开展好的实施主体给予补助。(二十五)资料归档。各实施主体应将产权制度改革、协会组建、农民历次“一事一议”会议记录、筹资投劳花名册、项目申请、竞争定项、县级部门批复、施工单位确定、建设资料、验收资料、工程建设前后照片等资料装订成册存档。实施主体、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县级水利部门各执一套,妥善保管,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要纳入小型农田水利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四川省水利厅办公室2012年10月12日印发
第四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探讨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探讨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增加农民农业收益,同时可有效改善规划区自然环境等优势。就于此,笔者展开了一系列相关论述,希望以此来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工程 规划 建设管理 1 引言
随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小型农田水利属于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同时它也是服务于农田灌溉的人造设施工程。具有一般建设工程的自然属性,同时也兼有一般工程所常有的问题。如管理不善、投入不足、效益减少等,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加上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以此来确保农民农田能够获得正常的效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2.1 工程规划建设规模预测分析
(1)社会及国民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发展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必须以增收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本前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必须依照当地旱作农业发展规划所确
定的粮食生产目标为基础,以此来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该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并以此来确定与该工程相配套的小型水源工程、节水改造工程的规模及建设面积。
(2)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发展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县为基本单位,给予水资源承载力的复核,同时从水资源的角度对水利工程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论证分析,同时分析规划改造区域可供水资源量。
(3)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发展规模的预测分析。结合以上对工程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的综合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需建设与之配套的节水改造设施。2.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杨水灌区的涵闸、泵站等的建设;
(2)小型水库自流灌区的固定渠道、取水枢纽以及涵闸等建筑物;(3)新建塘坝、小水池窑、提水设施等水源工程建设;(4)排涝泵站的建设;(5)灌排泵站的改造及更新。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实施
(1)固定渠道需建配套设施、工程的取水枢纽改造或重建,对于涵闸完好率为50%的要给予拆除重建;
(2)水源工程的除险加固、工程改造、新建等;
(3)固定渠道续建配套设施、对工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对于涵闸完好率为50%的要给予拆除重建;
(4)对于完好率在50%以上的排涝泵站,给予相应的机电设备更新,对于确实需要重建的项目给予重建。3 经济效益分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以后,与之对应的规划区内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均有了十分显著增长,大大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同时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缩小了农民耕种风险,减少了规划区水土流失,绿化了土地,同时也改善了规划区的自然环境。为农民群众增收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洪水泛滥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社会性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提保障。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管理的保障措施 4.1加强领导管理和健全管理机制
各地有关部门要将农田水利的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去,要加快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的责任制,让农民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是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高产丰收的必要条件。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要规范项目建设的管理程序,项目的规划要合理。在工程实施中要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地规划和布局,不能盲目地建造,只有科学的管理,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时,才能将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到最大效益。4.2 创建资金投入机制,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要增加政府的投入,各级财政要设立工程建设是专项资金项目,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上。深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改革,为节约用水要适当增加水费的征收额度,还要按照谁投资,谁治理的原则上放宽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资金的投入,此外要利用好新兴的政策,加大申请资金的力度,争取最大的政府的资金的投入。小型农田水利的工程建设虽然没有大型水利工程的规模大,但在技术方面却并不少于大型工程的技术含量,这一点不能忽视。
4.3鼓励全民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
农田水利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必须给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和打好基础。各级水利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水利部党组在管理中提出的政策和方针,调动各个阶层中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和多渠道的融资体系,这也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做好引导、扶持和监督服务,各级政府要从资金和政策中支持,用法律来保障资金的补助,广泛吸纳社会上投入的资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总之,只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在采取承包、租赁和股份合作等方式,能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也有利于工程资产的增值保值,更加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总之,农田水利属于农民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支撑。因此加强全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搞下去,丝毫放松不得。参考文献:
[1]刘宁.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2,(01):102.[2]丰亚丽,赵连学.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探析及其对策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06):45-47.[3]张夫国;刍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5):86-89.
第五篇: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进一步夯实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
—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1年11月8日)
同志们:
这次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召开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第一、二批重点县建设管理经验,分析当前重点县建设形势,部署第三批重点县建设任务,全面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
刚才,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同志分别介绍了本省重点县建设管理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广西富川县、江西龙南县分别代表第一、第二批重点县进行了交流发言,宁夏海原县代表第三批重点县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深刻认识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共建成20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300万公里灌排沟渠。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大中型灌排工程相结合,形成了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工程体系,为保障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要看到,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受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取消“两工”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进一步凸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更加尖锐,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更为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强调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县为单位整体规划,集中力量解决农田水利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利于发挥工程整体效益,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有利于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提供保障;有利于调动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这一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第二,充分肯定重点县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据中央部署,财政部、水利部2009年6月、2010年7月先后启动了两批共850个重点县建设,今年又启动第三批400个重点县建设,重点县的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5%、78%、79%和86%。重点县建设启动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进展顺利,综合效益显著。截至今年9月底,共维修改造塘坝1.9万处,更新改造引水堰闸6000多处,维修改造机电井10多万眼,配套改造小型泵站1.3万座,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5万多处,整治渠道17.5万公里,新建及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49万处,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0万亩,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9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0多亿斤。在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地党委、政府把重点县建设作为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普遍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发改、水利和农业、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300多个县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加强组织发动,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小农水建设议事成功率达到90%以上。二是坚持规划指导。所有重点县都按要求编制完成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经县人大或政府审批,为分期分批实施重点县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多方筹措资金。通过竞争立项、民办公助、绩效考评等措施,形成了地方财政加大投入、以奖代补激发投入、市场运作吸引投入的良好投入格局。85%的县市地方配套资金全部到位,成为近几年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最好的农村水利项目。四是严格建设管理。严把规划设计关、施工队伍关、材料设备关、质量标准关、竣工验收关,已验收工程优良率达77%。五是强化监督检查。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共开展重点县项目审计稽查240多次,及时发现和整改一批问题。不少地方大力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大受益群众的监督力度。六是注重建后管护。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的政策措施,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落实运行管理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第三,准确把握重点县建设的工作重点。重点县建设点多面广,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水旱灾害特点各不相同,不同地域之间差异很大,必须紧紧围绕着力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从当前农田水利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水旱灾害暴露的突出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北方地区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在东北、西北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大力发展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群众用水方便程度。南方丰水地区要把渠系整治作为重点,按照渠道生态化的目标,加快渠沟塘库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山丘区要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做好水源工程加固维修、清淤扩容及配套完善,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蓄引提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效提高蓄水抗旱保墒能力。大中型灌区要抓好统筹规划,把骨干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有效衔接起来,确保同步建设,同步完成,同步受益。
第四,不断加大重点县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建设任务重,要确保重点县建设目标圆满完成,夯实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必须在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中央已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县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扩大重点县建设的范围,各地也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尤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需求。要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方支农涉水资金,集中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加快重点县建设的合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坚持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投资投劳挂钩,不断完善“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奖代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
第五,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然单项规模小、施工较简易,但工程总量大、分布范围广,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要积极探索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模式。研究制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规模以上工程要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五小水利”工程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可适当简化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多、任务重的地区可实行集中建设管理,实行打捆招投标选择专业技术队伍设计和施工,集中采购重要设备和原材料。二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管责任,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同时积极推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三要加强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建设秩序,严格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核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四要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建立建设进度月报制度,确保早开工、早完成、早见效、早受益,原则上本重点县建设任务在下年的7月底前完成。五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验收。六要着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和完善资金监管体系,坚决防止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对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混乱、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要取消重点县立项资格。
第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必须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要全面落实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模式,把明确管理权属、落实管理职责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置条件。要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实行“自有、自用、自管”;对受益范围较大的工程,交由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组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要把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设立基层水利站,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灌溉试验、供水、节水等技术队伍建设以及技术服务、培训、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要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政策,总结推广“以林养渠、以鱼养堰、以库养会”等成功经验,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第七,进一步完善重点县的监督管理。一要完善竞争立项和公示公告制度。大力推行竞争立项、公开评选等重点县遴选方式,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县级申报、专家评审、公开陈述、现场打分、当场亮分、全省公示”,选准选好重点县。要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二要强化监督检查。要把重点县建设作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稽察部门的作用,以资金配套、建设管理、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为重点,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把重点县工程建设成廉政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三要搞好总结评估。对第一、第二批重点县建设各地要及时开展“回头看”,总结成效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完善政策措施,为今后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四要加强考核评价。实行动态考核,严格奖优罚劣,对绩效评价不合格、出现重大问题、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地区,要扣减新增重点县名额,调减中央补助资金,取消重点县资格。同时,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工作力度大、成效突出、积极性高的重点县及省份率先完成建设任务。水利部、财政部决定,第一批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好的,可以继续参加明年第四批重点县的竞争立项。
第八,着力强化重点县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一项惠民生、强基础、利长远的德政工程,各地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把重点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全程督导,着力解决好项目整合、资金配套、群众参与、部门配合等问题,逐级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科学编制规划。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提请县人大或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尽快编制完成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打好基础。尚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对规划编制工作不重视的县,不能列入重点县建设范围。三要搞好部门协调。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工作。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主动汇报工作,强化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四要加强技术指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县级水利部门要整合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援助和服务,加强对基层水利队伍的培训。五要抓好宣传引导。大力宣传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工程建设动态、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重点县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要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深入扎实的作风,狠抓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加大管理和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农田水利保障水平,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