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局“四多举措”助力平安社区和谐建设
经发区分局
“四多举措”助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经济开发区分局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四多措施”有力推动了“三访三评”向纵深发展。
一、“多角度”挑刺改进公安工作
分局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群众给公安工作“挑刺”,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加以改进,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新期待。定期组织召开警民恳谈会,不谈成绩,只找问题,由分管局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对自身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进行全面剖析,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并由社会各界代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统一制作“三访三评”活动征求意见表,内容涉及各部门职责落实情况、民警工作开展情况、队伍建设情况和纪律作风表现情况等方面,由民警上门走访群众,征求填写具体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召开恳谈会7场次,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000份,收到回复1500份,征集意见建议20余条,梳理采纳8条。
二、“多层面”走访为群众办实事
分局围绕当前维护稳定工作实际需要,多层面走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警民关系。一是组织民警走访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儿童等群体,了解他们的
生活状况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力所能及地实施救济帮困。二是将警力沉到治安重点地区、隐患集中地区开展走访,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走访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积极改进窗口单位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推出了一批新的服务措施,拓展便民利民渠道。截至目前,开展警民互动等宣传活动5场次,加班加点受理群众办证申请120人次,办理临时身份证82个,发放二代证270个,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走访群众1500余人、企事业单位30余家,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70余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80多起。
三、“多手段”打击促进辖区稳定
分局以坚持严打整治为抓手,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了辖区稳定。一是聚焦小案查破。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两抢一盗”和涉及民生的小案、小事,组织精兵强将,运用各种手段,积极排查破案线索,展开侦破,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是突出大案攻坚。分局举全警之力,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对大要案件的侦破力度,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活动开展以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余起。
四、“多方位”宣传营造和谐氛围
深入开展“三访三评”各界评议月、“学雷锋”主题月等活动,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主动运用官方网站、微博、QQ群、网上警务室等手段,传递社会治安信
息,发布发案情况、安防提示、服务新举措、走访整改等信息,揭掉公安工作神秘面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分局高度重视与群众的交流互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受众广泛的优势,每天播报公安有关政策,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拓宽宣传渠道,努力使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
第二篇:“四驾马车”助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四驾马车”助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健康有序发展,鄢陵县财政局立足该县工作实际,整合涉农资金、整治土地资源、申报建设项目、加大投融资力度,启动“四驾马车”,助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
整合涉农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增砖”。近年来,鄢陵县财政局会同直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方案,成立整合涉农资金工作组,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规模建设、整体推进”的要求,把整合资金集中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立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积极探索整合上级补助资金和跨部门涉农资金的有效途径,加大以存量带增量整合力度,解决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投向问题,建立健全资金整合工作台账。对已经到期、债务不明显的专项资金、对资金用途和扶持对象基本相同或相近的专项资金,分别采取不同办法,进行归并整合,捆绑使用,充分发挥涉农资金聚集效应。
整合土地资源,为新型农村社区“添瓦”。鄢陵县财政局会同该县国土局,按照节约、高效、统筹利用的原则,对农户宅基地、废弃地及社区周边湿地进行有机整理,统筹社区建设规划用地,搞好土地收储,利用好节余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结构,对剩余土地指标进行拍卖,扩大了资金储备;同时,建立政府、企业、农户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多形式的社区建设投资模式,成立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专项扶持资金。通过有机整合土地资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土地支持。目前,全县5个社区建设项目整合土地232.59公顷,建新区86.1公顷,新增土地项目整理资金330万元,新增耕地125.58公顷。
积极申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项目,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铺路”。该县财政局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资金申报工作的紧急通知》,财政部门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并落实好建设任务;定期向县政府汇报项目申报工作进展情况,加大对项目的督导力度,确保项目立项和申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做好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其投资概算。目前,正逐步完成向黄龙社区、东明社区投资1323.5万元,建设学校及居民生活配套设施。
加大投融资平台,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搭桥”。鄢陵县财政局成立了鄢陵县政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提高融资能力,有效解决社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政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积极与县农发行、农商行、建行等6家金融部门对接,开展金融业务合作;结合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总体规划,科学编制融资计划,规范融资项目编报程序,积极推行“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等融资模式,扩大引进外来资本额度,增强社区发展后劲。
截至目前,该投融资平台为新型农村社区融资7.5亿元,该项资金涉及的农村社区已建成住房面积36.5万平方米,绿化社区面积3.83万平方米,建成体育健身场3681平方米,建成卫生服务中心400平方米,建成文化服务中心310平方米。560户农村居民已搬入新型农村社区入住。预计今年年底,明义社区2860户农村居民将全部入住新社区。
第三篇:“四小”举措促进警民和谐
xxx“四小”举措促进警民和谐
在“三访三评”活动中,xxx坚持从“小案件”、“小窗口”、“小纠纷”、“小困难”抓起,深化大走访活动,融洽警民关系。
一是抓好“小案件”处置。对群众报警,无论案件大小,距离远近,坚持不拖延,不推诿。在现场处置中,全所民警及时收集固定证据、控制现场事态、救护受伤群众、全面调查走访,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安机关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态度。
二是抓好“小窗口”功效。从解决影响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入手,在户籍业务工作中坚持从点滴做起,方便群众办理户口、二代身份证等事宜,做好办理户口政策的解释宣传工作,尽量方便群众,全面提升群众对户籍窗口的满意度。
三是抓好“小纠纷”调处。将“三访三评”活动与大调解工作相结合,对民警在走访中排查到的矛盾隐患,实行民警走访到哪里,调处矛盾纠纷就延伸到哪里,高度重视从群众中了解社情民意,耐心化解因邻里纠纷产生的矛盾,提前介入调解,力争解决在萌芽状态,严防事态由“小”变“大”。
四是抓好“小困难”帮助。将“亲民、爱民、为民、安民、惠民”的精神落实到每项工作中。全所民警看望慰问需要帮扶的群众并联系民政等部门,及时给予帮助。有精神疾病及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我所定时组织民警进行帮扶。
第四篇:小龙虾 贫困户多举措助力脱贫攻坚[定稿]
“小龙虾+贫困户” 多举措助力脱贫攻坚
—含山县昭关镇申梅家庭农场助力产业扶贫事迹材料
一、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含山县昭关镇申梅家庭农场(以下简称:申梅家庭农场)成立于2015年6月,注册地址位于含山县昭关镇大宣行政村强胡李村,农场主营业务:水稻、小麦、油菜种植,水产养殖等;其中:粮油种植面积2700多亩,种植基地主要位于含山县仙踪镇大宣行政村、谢集等周边。农场现有烘干、仓储、生产管理用房1800多平方米,育秧大棚30亩,粮食烘干机组4组,皮带运输机1组,铲车1台,旋耕打田机4台,久保田收割机4台,插秧机3台,播种机2台,大型植保机1台套,农用车1辆,喷雾器、水泵等设备若干,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作业;农场成立有农机服务队、植保服务队,为昭关镇大宣行政村、谢集等周边2500多户农户2.4万亩粮油种植,提供优质粮油种植技术推广、粮食烘干、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15年被评为马鞍山市示范家庭农场,2016年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二、贫困村入股+保底分红,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示范 申梅家庭农场场长李申照早前具有多年水产养殖经验,去年通过县农技推广部门宣传和新型农民培训等途径了解到稻虾综合种养后,多次赴湖北、江苏盱眙、全椒二郎口等地参观学习小龙虾稻田轮作技术,同时积极向村委汇报了自己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的想法和思路,并与大宣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产业扶贫带动协议,入股30万元扶贫资金,在含北地区率先示范稻虾综合种养530亩,投资期限为三年,投资期内每年支付固定保底投资回报2.4万元。
稻虾综合种养特色产业模式不打化学农药、化肥施用量少,产出的稻、虾质量好、安全性高。龙虾将稻田中的杂草、幼虫和蛹作为饵料食用,可以经常性和彻底性地除掉田中杂草,降低螟虫类越冬基数,大大降低农药的施用量甚至不施用,而且投喂龙虾的残饵、代谢物等可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平衡了水稻和龙虾的互生互利关系,达到绿色生态且高效的养殖模式。按亩均产50公斤小龙虾计算,每亩可增加养殖收入1500元以上,同时生产的稻谷可达到绿色稻米标准,通过订单的形交售含山绿色大米加工企业,亩均可增收100元以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三、扩大产业规模,带动贫困户就业
申梅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现已涉及稻虾轮作、粮食烘干、农机服务、植保服务等多项业务模块,就业岗位不断 增多。2017年,根据本村贫困户实际情况,经过技能培训后,共安排贫困户就业岗位9个,并与贫困户劳动者签订劳动务工合同,保障贫困户劳动安全和工资收入,除加班工资外按每天100元支付工资,2017年全年共支付贫困户工资78900元,平均工资收入8767元,最低者5200元,最高者17100元。
四、集中流转土地,土地租金保障贫困户收入
近年,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守种地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因体力与精力不足、无科学种田知识等原因,出现农二代种地“断层”,很多农田被抛荒。
2015年在乡镇、行政村的帮助和引导下,申梅家庭农场一次性流转了大宣行政村周边2000多亩农田,其中:贫困户30多户140多亩,年支付贫困户土地租金8万多元。
五、成立农业服务队,解决贫困户劳动力投入难题
近年,申梅家庭农场还利用配套齐全的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组建了农机服务队和植保服务队,为周边贫困户和留守种田弱劳力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农业综合服务,帮助种粮的贫困户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病虫害统防统治,解决贫困户种粮劳动力投入大、种植技术水平低等难题,带动周边贫困户增产增收。
2018年8月20日
第五篇:“四举措”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进一步进步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战略思惟能力和辩证思惟能力的客观需要。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规范学习时间和学习体制,积极修建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是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全员学习、带头学习、创新学习、学以致用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任务、内容,以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情势,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展开各项学习活动。
二是确定学习时间。研究确定每周一个固定学习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对上周工作和学习情况的进行总结,同时集中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当前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工作业务相干知识,努力修建全员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是建设学习阵地。积极整合和利用各种学习教育资源,以党支部活动阵地为主要阵地,依托党务学习资料、图书报刊、学习网站等学习载体,不断丰富学习情势,充实学习内容,扎实展开学习活动,大力建设党员、干部能够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环境和阵地。
四是完成学习成果。党员、干部每年最少完成一篇读书学习心得,年终考核时以书面情势向主要领导汇报一年来整体学习的状态与成绩,并由党支部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评比推选优秀的学习成果作品进行宣传和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