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家园共育工作之初探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与家长的关系
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日已被人们认可,双方各占优势,同时又是对方无法替代的。幼儿园教育是专门的保教机构,幼教工作者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不可取代的一个重要资源。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鲜明的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赋予了新时期家长工作的全新内涵——家园共育。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就成为了一切工作开始的基础。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有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每个幼儿不仅有直接的家长“父母”,还有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许多“家长”,象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可以说一个幼儿有多位家长。要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好,确实是一件很重要也很艰难的事情。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该如何处理对待这些分歧呢?
一、教师与幼儿家长交往过程中易发生的分歧
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分歧、矛盾,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素养水平不同,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幼儿出现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如下: 1..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背诗、多做算术题,不能只顾“游戏”“玩”,不学知识,总是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也有的家长认为,别学那么多东西,吃好玩好就行了,小孩那么累干吗?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有的是严厉粗
暴专制的态度,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干涉强迫孩子服从,倾向于专制教育;而我们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民主教育的态度、方法。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打坏了爸爸带他看病;而教师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不同。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家庭的支柱”,是“掌上明珠”,生怕幼儿累着,对孩子采取的是溺爱放纵的态度。不但自己“溺爱”孩子,还把这种溺爱带到幼儿园来,特别是要求教师也要“溺爱”他的孩子,“事儿特多”;而教师认为对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应有恰当的认识,要求幼儿要热爱劳动,要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2.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的分歧
教师和幼儿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儿的身体状况总是不尽人意,一到幼儿园就生病,也有的幼儿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等等。对此,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不够关心,而教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等。
3.对幼儿的评价的分歧
在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方面也极易产生分歧,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往往是在只看到一个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而教师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教师,家长认为“十全十美”的孩子,教师也许觉得很普通;也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低于教师,在家长看来“恨铁不成钢”的孩子,教师可能认为还很不错。此外,幼儿的表现往往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有时教师与家长缺乏互通信息,因而对幼儿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评价也是各执一端。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园外情况,教师了解较多的是园内的情况。
二、教师应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 1.分析心理反差,及时调整心理角色
有很多教师认为与幼儿相处比较容易,而与家长相处时则常常感到有些为难。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教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还十分不成熟,尚未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所以幼儿对教师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和顺从性。幼儿比较单纯,他们还不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所以极易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相处过程中心理轻松,无负担,即使与幼儿发生矛盾,也容易调整和解决,教师容易控制与幼儿的关系,占有优势地位,教师有一种优势心理。
而面对幼儿家长时,教师的这种优势心理没有了。因为家长是生理心理都比较成熟的成年人,而且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相当的社会经验,与幼儿相比家长就复杂多了。教师与家长相处完全是一种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这些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作为家长,他们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世界观和人格特征,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更重视与教师的平等,教师很难单独控制与家长相处的局面,当面对家长时,有很多教师并不那么自信。教师与家长相处和与幼儿相处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有很大差异。
对这种较大的心理反差教师往往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缺乏对这种心理反差分析与认识,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角色,所以一到面对家长时就容易发憷,很紧张,常常“碰钉子”,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
2.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
(1)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有助于提高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教师具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析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咨询,有针对性地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2)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有助于取得家长的紧密合作。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把幼儿看成是被动的,由此家长也被看成是被动的,教师家访、开家长会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指示家长,要求家长该做什么,该如何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家长往往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
普遍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使家长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利用,产生成功感和自尊感,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使得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
3.发挥主动作用,增强信任感
任何人际关系的相处都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要发挥主动的作用,取得家长对教师的信任,这是做好家长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1)主动介绍情况,搭建感情的桥梁。
教师与家长初次接触时,不可避免地会有生疏感,那么教师应主动担负起建立彼此相互信任的责任,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幼儿在幼儿园各个方面的表现,诸如幼儿的健康、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以及幼儿园最近开展的活动及要求,包括教师为解决幼儿的问题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等,都要告诉家长,从而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方法,赢得家长的信任,配合教师的工作,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主动消除顾虑,避免误会。
事实上很多家长是带着“顾虑”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对教师心存很多“顾虑”,还有不少的家长怕得罪老师,有意见也不敢提,毕竟孩子还要老师继续教,如果老师要报复孩子,给孩子“小鞋穿”怎么办?等等。对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顾虑,揣摩家长的心思,抓住需要沟通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方式,开诚布公地与家长交流看法,并以实际行动及时消除顾虑,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放心。幼儿出现意外情况时要主动及时告诉家长,便于弥补不足,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如果家长发现问题再来询问,教师会很被动,且易发生误会,家长反而会斤斤计较,孩子身上无小事。
(3)主动沟通情况,正确对待并非合理的意见。
幼儿家长也并非完全理想状态,会有个别家长对教师不够尊重,对幼儿园工作有偏见,不了解教师的苦衷,有些批评不够符合事实,甚至提出一些老师无法满足的自私无理的要求,对此,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换位思考,主动沟通情况,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坦诚交流看法,澄清事实,取得家长的理解。
4.讲究谈话的技巧方法,给家长以足够的尊重
沟通是一门艺术,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意思是说,同样一句话由于表达方式不同,所收到的效果也不同。因此与家长交谈时,教师要注重沟通技巧。交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以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态度教训家长,“必须”“应该”等词语要尽可能少说,更不能责怪家长,而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想法。教师提出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时,宜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避免笼统地评价幼儿。教师在家长面前评价幼儿时要采用日常使用的通俗语句,让家长听得懂。在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时,避免过于笼统,要尽量具体一些。比如,不要光说某某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水平低于正常标准,而要补充一些实例或换成容易理解的说法,如“他还要继续学习串珠子,用剪刀剪东西,我们正在教他”。要用积极的态度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让家长体会到你与他们一样为幼儿的进步而高兴。在充分肯定幼儿进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家长提出需要他们配合的教育计划,其中就包括幼儿仍需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不要将幼儿横向比较。教师与家长交谈时不要随意拿别的幼儿来进行比较。说别的幼儿好,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处处不如人;说别的幼儿不好,家长也会怀疑教师在别人面前是不是也这样说自己的孩子。谈论幼儿的缺点时要注意方式。当谈到幼儿的缺点时,教师应从正面肯定入手,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家长忧虑的往往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要表明一种态度,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幼儿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合作引导幼儿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幼儿,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那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能顺利进行,家长也会感受到教师是真正喜欢和关注自己的孩子,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更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换意见。
5.遵守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保持教师人格的高尚性
(1)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不利用地位向家长谋求私利。
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有的是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或是随波逐流,给教师“送礼”,当然也有的是因教师对孩子真诚的爱感动了家长,家长主动给教师送东西,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这确实是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要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不利用地位向家长谋求私利,避免通过幼儿指挥家长,要遵守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否则不但降低教师在幼儿和家长心目中的威信,还会影响对幼儿问题的处理。教师要清醒地保持自己人格的高尚性,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端正动机,不搞“权钱”交易,保持教师与家长发生关系的纯洁性,这是教师与家长进行交往的原则。
(2)一视同仁,不因家长地位的高低而有亲疏之分。
教师与幼儿家长虽然社会角色不同,特别是家长的社会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一个教学班通常有几十名幼儿,幼儿家长的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有的幼儿家长在学历、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比教师高,也有的家长是普通的劳动者,甚至是下岗的工人。其实不管是普通的工人农民,还是公司企业的经理、“老板”、政府机关的领导,在教师面前只有一种身份,都是幼儿家长,双方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只能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过程中进行交往,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态度。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教师对家长都应一视同仁,一样看待,一样尊重,要平等待人,不要“势利眼”、“看人下菜碟”,不因家长地位的高低而有亲疏之分,要不卑不亢。
(3)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平等协商。
教师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教师因为是施教者,容易产生优越感,遇事爱坚持自己的观点,“好为人师”,这其实很容易影响与家长的关系。教师要将心比心,真心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考虑家长的利益,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教师还要处理好幼儿家长之间的矛盾。在幼儿园时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是常有的事,常常是两个发生问题的孩子已经没事了,可家长之间却产生了矛盾。这时,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家长,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协助处理好家长之间的关系。
6.教师要教育幼儿热爱和尊敬家长
(1)教师要教育幼儿热爱和尊敬家长,帮助提高家长的威信。
教师教育幼儿尊重自己的家长,是使他们认识是非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帮助幼儿发现家长身上的使他们感到自豪的品质,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如果教师善于提高家长在自己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就提高了教师自己的威信,也就取得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真诚支持。
(2)教师可以适时适宜地通过幼儿这个媒介,向家长表达尊重之情。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给家长送个贺卡、演个节目、唱支歌等,使家长在行为上感受到教师的敬意和尊重。
(3)教师不要当着幼儿的面议论家长的缺点,评判家长的对错。
教师与幼儿家长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家长真诚交换意见,给予热心地指导,根据家长的特点,机智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避免当着幼儿的面与其他教师议论家长,评判家长,更要避免当着幼儿的面与家长争高低,发生争吵。
(4)针对个别有问题家长,教师要给幼儿以足够的指导。
当然,教师教育幼儿尊重家长,并不完全意味着要幼儿接受家长身上的某些不良影响。我国是一个教育欠发达的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逐步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较弱,在这方面,教师要给幼儿以足够的指导。
孩子的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为了幼儿健康的成长,教师、家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共育途径,需要搭建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就好比一个天平,哪头失去平衡,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幼儿教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一、幼师与幼儿家长交往过程中易发生的分歧
(一)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有的家长认为上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背诗、多做算术题,不能只顾“游戏”“玩”,不学知识,总是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也有的家长认为,别学那么多东西,吃好玩好就行了,小孩那么累干吗?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持严厉粗暴专制的态度,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干涉强迫孩子服从,倾向于专制教育;而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民主教育的态度、方法。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自己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时,你就打他,打坏了爸爸带他去看医生;而教师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不同。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生怕幼儿累着,对孩子采取的是溺爱放纵的态度。不但自己“溺爱”孩子,还把这种溺爱带到幼儿园来,特别是要求老师也要“溺爱”他的孩子,而教师认为对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应有恰当的认识,要求幼儿要热爱劳动,要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二)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的分歧
幼师和幼儿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儿的身体状况总是不尽人意,一到幼儿园就生病,也有的幼儿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等等。对此,幼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不够关心,而幼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等。
(三)对幼儿的评价的分歧
在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方面也极易产生分歧,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往往是在只看到一个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而教师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教师,家长认为“十全十美”的孩子,教师也许觉得很普通;也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低于教师,在家长看来“恨铁不成钢”的孩子,教师可能认为还很不错。此外,幼儿的表现往往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有时教师与家长缺乏互通信息,因而对幼儿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评价也是各执一端。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园外情况,教师了解较多的是园内的情况。
二、幼师应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
(一)分析心理反差,及时调整心理角色
有很多幼师认为与幼儿相处比较容易,而与家长相处时则常常感到有些为难。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幼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还十分不成熟,尚未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所以幼儿对教师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和顺从性。幼儿比较单纯,他们还不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所以极易接受教师的影响。幼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相处过程中心理轻松,无负担,即使与幼儿发生矛盾,也容易调整和解决,教师容易控制与幼儿的关系,占有优势地位。而面对幼儿家长时,教师的这种优势心理则不存在。因为家长是生理心理都比较成熟的成年人,而且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相当的社会经验,与幼儿相比家长就复杂多了。教师与家长相处完全是一种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这些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作为家长,他们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世界观和人格特征,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更重视与教师的平等,教师很难单独控制与家长相处的局面,当面对家长时,有很多教师并不那么自信。教师与家长相处和与幼儿相处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有很大差异。对这种较大的心理反差教师往往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缺乏对这种心理反差分析与认识,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角色,所以一到面对家长时就容易发怵,很紧张,常常“碰钉子”,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
(二)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
1.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有助于提高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教师具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析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咨询,有针对性地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2.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有助于取得家长的紧密合作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把幼儿看成是被动的,由此家长也被看成是被动的,教师家访、开家长会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指示家长,要求家长该做什么,该如何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家长往往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普遍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能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使得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
(三)发挥主动作用,增强信任感
1.主动介绍情况,搭建感情的桥梁
教师与家长初次接触时,不可避免地会有生疏感,那么教师应主动担负起建立相互信任的责任,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幼儿在幼儿园各个方面的表现,诸如幼儿的健康、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以及幼儿园最近开展的活动及要求,包括教师为解决幼儿的问题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等,从而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方法,配合教师的工作,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主动消除顾虑,避免误会
事实上很多家长是带着“顾虑”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对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顾虑,体会家长的心理,抓住需要沟通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方式,开诚布公地与家长交流看法,并以实际行动及时消除顾虑,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放心。
3.主动沟通情况,正确对待并非合理的意见
幼儿家长也并非完全理想状态,会有个别家长对教师不够尊重,对幼儿园工作有偏见,不了解教师的苦衷,有些批评不够符合事实,甚至提出一些老师无法满足的自私无理的要求,对此,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换位思考,主动沟通情况,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坦诚交流看法,澄清事实,取得家长的理解。
(四)讲究谈话的技巧方法,给家长以足够的尊重
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提出批评,这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教师应如何对学生特别是对家长的某些不当之处提出批评呢?有哪些批评的技巧呢?
1.单独批评,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
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时,一般是在下午幼儿离园时,这时家长和幼儿很多,如果不注意,其他的幼儿和家长会听到,影响批评的效果。不管教师的批评多么温和,如果当着其他人的面进行,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有的家长可能因此迁怒于孩子,有的可能造成教师家长双方情绪上的对立。
2.先报喜,后报忧
不管是“对中有错”还是“错中有对”,幼儿的优点、点滴进步都要先告诉家长,不吝惜对幼儿应有的赞美与期望。“喜”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是“应该做的”,不用说,而是应该必须说出来,多表扬。报喜说明教师喜欢孩子,然后再耐心诚恳地指出问题所在。
3.用请教式的态度和口气提出看法
批评是来自外部的,如何把来自外部的转化成内部的动力呢?把责备变成“请教”,采取请教式的批评。如:“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您能讲讲吗?您能和我谈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吗?”尽量采取请教、商量的态度,把找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家长,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伙伴般的亲切感,所以效果好。
4.提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在指出存在问题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的具体行为和表现上,介绍幼儿情况时,最好是描述幼儿“做了什么”,而不要概括“是什么样的”。批评时对问题就事论事,不概括化,批评行为本身,不能进行无视幼儿人格价值的贬损,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批评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获得进步和提高,重点是放在如何改,防止重犯上,教师要多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比如,为什么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告诉处理类似事情的方法。
(五)教师要教育幼儿热爱和尊敬家长
1.教师要教育幼儿热爱和尊敬家长,帮助提高家长的威信教师教育幼儿尊重自己的家长,要帮助幼儿发现家长身上的使他们感到自豪的品质。如果教师善于提高家长在自己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就提高了教师自己的威信,也就取得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真诚支持。
2.教师可以适时适宜地通过幼儿这个媒介,向家长表达尊重之情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给家长送张贺卡、演个节目、唱支歌等,使家长在行为上感受到教师的敬意和尊重。
3.教师不要当着幼儿的面议论家长的缺点,评判家长的对错教师与幼儿家长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家长真诚交换意见,给予热心的指导,根据家长的特点,机智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避免当着幼儿的面与其他教师议论家长,评判家长。
第三篇:家长如何处理电脑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家长如何处理电脑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据统计,当前已有相当数量学生家中拥有电脑,而且有可观数目的学生应用网络。对学生而言,学习电脑是一种趋势。电脑像是一架能和他们交谈的电视,并可通过键盘、鼠标控制它。电脑的操作性很强,孩子每掌握一种操作方法,哪怕只是学会控制鼠标,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都可能对他的智力开发产生积极的作用。你只要为孩子精心选择一些好的教学辅助软件、游戏软件及电脑绘画软件,然后稍加引导,让孩子自己在电脑世界中摸索前进,让探索精神、科技意识、创造力、想象力自然融入孩子的生命。因此,让孩子尽早接触电脑是明智的,其利远大于弊。电脑带给孩子的“头脑风暴”是巨大的,它将不可抵挡地成为未来孩子们认知世界的“早期窗口”。
建议父母:要树立适合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观念,学生学习电脑的目的不是要了解多少电脑知识或会使用几种软件,而是要让孩子具备真正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应该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研究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增长探索的经验。对孩子来说,培养孩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求知欲比学一门专门的知识更重要
1、利用电脑满足孩子的特别需要
比如孩子对宇宙方面的科学知识特别感兴趣,父母可利用电脑播放学生百科全书类的电子出版物,教他检索关于宇宙的知识与图片,满足他的求知欲。比如孩子喜欢音乐,父母可以利用电脑呈现动态的视听图像,学生被逼真的图像,宛转的声音所打动,满足学生的角色扮演与梦想实现需求。只要父母对照自己孩子的需求进行点击,电脑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感官进行刺激,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2、鼓励孩子玩电脑游戏
通过玩电子游戏,孩子可以熟悉如何操作开关和键盘,进而习惯尝试和探索。同时,也鼓励孩子尝试播放动画片、电影、电子出版物及使用学生绘图软件。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准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心理状态。孩子的发展不在于现在能学多少知识,而在于将来的学习潜力有多大。目前市场上和网络中有许许多多的电脑游戏,家长可以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学生园的老师共同协商,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征询学生的意见后选择合适的电脑游戏。不过不是每个游戏孩子都可以玩的,选择游戏时应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健康性的原则。(比如棋类、穿衣类、看图识字类、走迷宫类都是比较好的电脑游戏。)
3、父母尽可能陪孩子使用电脑
亲子共同使用电脑,不仅有助亲子关系的发展,也发挥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家长参与学生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可以纠正学生的姿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评估学生的学习现状,确定以后的学习目标,抑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骚扰等。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脑对学生的成长也是有喜有优的,所以家长尽量不要让学生单独操作电脑,避免“电脑病毒”的侵袭,让电脑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而不是错误的指导者。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电脑吸引孩子的地方,在于学生在与电脑交互学习的过程中,是学习的主动者,对进度的掌握,学习情境的选择,有更多的选择与支配权。例如,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游戏软件,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等等。为使学生自动、自愿、并乐于学习,家长在参与学生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导学习的步调,家长要做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间接指导者。这样才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才能持续,学习成果方得以确切保留,学习效果得以稳步提高。
5、协商电脑的使用目的与时间
电脑不是一件玩具,学生使用电脑也不是盲目的,不同的学生所使用电脑的目的也不一样。家长应该把电脑当作他们教育孩子的良师益友,真正发挥电脑的长处来教育孩子。在每次使用电脑之前应该问孩子想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或者那些知识还需要加强等等,确立一个学习和操作目标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使用电脑了,真正达到寓教寓乐的效果。
另外,电脑操作中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地注视电脑屏幕,对学生的眼睛十分不利;长时间呆在电脑屏幕前,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之中,这将影响他们正在发育的脑细胞,还会让皮肤受损;过早关注、沉迷于电脑,易使他们对电脑产生眷恋,不愿融入周围的环境,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若用电脑来代替大脑,孩子就缺少了锻炼自己计算能力的机会,长期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而且长期使用电脑也容易使人的思维模式单调化,限制人思维的流畅性。所以电脑使用的时间不易过长,每次一小时左右为易,电脑使用的次数也不宜过多,避免学生对电脑产生意识依赖。
6、提倡家长对电脑知识的不断学习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电脑的从内到外的日新月异,随着各种电脑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生今天所学的电脑知识也许今后一点也没用。为让孩子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电脑市场,家长要加快对电脑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加大对电脑市场发展的关注,让自己不被淘汰在电脑大门之外,也在自己不断丰富电脑知识的同时积累了先进的电脑育儿经验,为日后孩子在家庭中学习操作电脑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生学习电脑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父母和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地开发孩子的信息素质。并不应受某个固定的年龄的限制,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求知欲很强,谁也不能确定他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学或不能学。就象让孩子从小接触音乐并不是想让他们当音乐家一样,学生学电脑也不是一定要让他将来当电脑专家。是为了让他们的视觉、听觉、反应和思维方式在电脑环境中得到发展,适应电脑的速度。为了让他们将来在信息化时代能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家长有必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让学生全面成长!
第四篇:教师应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
幼儿教师应如何处理与家长的人际关系
1.调整心理,增强自信
一般来说,教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相处过程中心理轻松,无负担,即使与幼儿发生矛盾,也容易调整和解决。教师容易控制与幼儿的关系,占有优势地位,而面对家长时,就显得没有自信了。特别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没有社会经验,而家长是生理心理都比较成熟的成年人,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相当的社会经验, 教师很难单独控制与家长相处的局面,教师就不愿与家长交流。其实教师对于幼儿早期教育这个领域是受过专业培训的,而家长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匮乏,需要教师指导。所以教师要对自己有信心,才能更好地与家长交流。
2.尊重家长,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双方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如果教师了解家长,以一种平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们认为自己孩子犯点错误也是难免的,孩子调皮,是一种可爱。但孩子如果在幼儿园被其他幼儿抓破点皮就会非常心疼,要为孩子讨个公道。这时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问题,并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襟来接受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家长。沟通是双方的,但教师是专业人员,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真诚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家长,家长就能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
3.教育幼儿热爱和尊敬家长,帮助提高家长的威信
教师教育幼儿尊重自己的家长,是使他们认识是非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帮助幼儿发现家长身上的使他们感到自豪的品质,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如果教师善于提高家长在自己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就提高了教师自己的威信,也就取得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真诚支持。
4.与家长沟通要讲究技巧
在与家长沟通时,掌握沟通的技巧很重要,如与家长面对面交谈时聆听的技巧,有些家长说起自己的孩子就没完没了,夸自己孩子怎么聪明怎么能干,可能该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不怎么样,但不能表现得不耐烦,耐心听,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肯定,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优点的;向不同个性的家长汇报孩子发展情况的技巧,在与家长交谈中,教师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巧妙地使用语言,讲究说话的艺术会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适宜于不同家长个性的谈话技巧等等。只要教师本着爱护,关心孩子的目的,注意沟通的技巧,同时利用谈话,巧妙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就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得到家长的尊重、理解与支持。
5.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
教师定期家访,保持家园联系,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纠正孩子的两面性行为,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使用好家园联系册,针对孩子近期表现,向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也请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家园双方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孩子;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教育教学情况,以便促使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如如运动会、亲子游戏、生日会等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来去均是脚步匆匆,不能亲眼目睹孩子在园表现。教师可在开放日中,邀请家长观摩班级各类活动,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以便配合我们的工作。
孩子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纽带,家长们望子成龙,教师们在培养孩子茁壮成长。两者互相沟通,紧密配合,才能共同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重任。
第五篇:如何处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我是xx教育数学老师。我来xx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经过一些有教学经验的前辈的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教育是一项良心的工程,做教育就是教师在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的情况下来看展一想能够帮助孩子学习的工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正确处理我和孩子”、“我和家长”“、家长与孩子”这三方面的关系。
教学以外,家长或老师在心态上的蹲下去——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必要时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和他们做朋友,了解孩子所想;家长应该适当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发展,孩子的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一般地说,自由的空间更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发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孩,由于生理心理年龄的逐步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间、更多的个人自主权。因此,家长学会尊重他的自我空间,给他一定的自由选择、自由安排的时间和权力是有必要的; 教师应当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头脑;恰当的鼓励是小孩的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好为人师是人的共同特点。适当降低一下我们的身份,做的孩子一名学生,教育效果可能连我们都想不到。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当好组织者,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让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是我们的宗旨,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我们应当给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最后,自我增值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一门必修课,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老师、家长、学生的相互配合下让今后的教育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努力,圆家长望子成龙梦,帮孩子著就完美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