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能演奏一种乐器”实施方案
阜宁师范附属小学学生“八能”综合素质发展体系
之“能演奏一种乐器”实施方案 一、二年级:
(一)总体目标: 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牙齿、手指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因此,我们排除了口琴、竖笛这两种乐器,安排了串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碰铃、大手鼓、小手鼓等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演奏几种打击乐器,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特点与功能,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二)具体目标:
1.认识“无升降号调”(C大调)。2.认识“高音谱号”。3.知道几种打击乐器的名称。4.能掌握几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5.掌握2/
4、3/
4、4/4拍的强弱规律。6.能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训练安排:
1.利用每节音乐课的15分钟进行训练。2.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检测。
(四)活动安排:
1.每月一次的阶段检测由校分管领导及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比武”。
2.期末时,由学校组织进行各班级打击乐器合奏比赛。
三---六年级:
(一)总体目标:
口琴对小学生牙齿的影响比较大,容易造成学生牙齿畸形。而竖笛的发音与口琴不同,对学生的牙齿没有影响,加之竖笛价格便宜,容易大面积开展,所以我们为学生选择了高音八孔竖笛。
(二)具体目标:
1.认识“无升降号调”(C大调)、一个升号调(G大调)、一个降号调(F大调)。
2.认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3.了解竖笛的功能与构造。
4.掌握c1----d2各音的演奏技巧。(三、四年级)5.掌握c1----e2各音的演奏技巧。(五、六年级)6.掌握2/
4、3/
4、4/
4、3/
8、6/8拍的强弱规律。7.能演奏音域在c1----d2之间的简单儿歌(三、四年级)。8.能演奏音域在c1----e2之间的教材歌曲(五、六年级)。9.能与他人配合进行齐奏。
10.能参与年级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演出。
(三)训练安排:
1.每周利用一节音乐课进行竖笛教学与训练。
2.布置学生每天在家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练习所学内容,辅导老师每双周组织一次检测。
(四)活动安排:
1.辅导老师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自我展示”,比比谁的进度快。2.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安排相关活动和比赛。考核方式:
1.学校成立考核小组,对各年级进行考核。将达到目标要求的年级认定为合格,对不合格的年级进行解析,找出具体原因并限期及时整改。
2.对合格年级中的各班级学生进行抽测,被测学生的比例不少于40%;对不合格年级中的各班级学生逐一检测,检测结果与相关辅导老师的绩效挂钩。
其他事项:
1.《方案》实施前,分别利用一次教研活动和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对音乐老师进行打击乐器和竖笛的培训。(竖笛:李才,打击乐器:孙洁)
2.为一年级学生添置打击乐器,三年级学生添置竖笛(贾晖)。3.校铜管乐队本学期需学会《国歌》、《队歌》、《出旗曲》、《退旗曲》,并能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演出。
4.每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将对各年级乐器演奏情况进行考核。
2010年6月15日
第二篇:艺术活动:小乐器(演奏)
艺术活动:小乐器(演奏)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大鼓、小锣、碰玲三种乐器的音色、音高。
2、尝试根据教师的指挥一拍一下有节奏地拍手与演奏。
3、喜欢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养成按教师的指挥手势演奏的习惯。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大鼓、小锣、碰铃各若干。(2)音乐《小乐器》,播放器。活动过程:
1、游戏“听音乐猜乐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与认识三种乐器。
(1)用一个屏风隔离或背对幼儿,分别演奏大鼓、小锣、碰玲三种乐器,让幼儿猜“什么乐器在唱歌”。
(2)出示三种乐器,逐个介绍三种乐器的名城以及持握、演奏的方法。
(3)教师示范演奏,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音色与音高,并按节奏模仿乐器的声响:“咚咚咚——”“叮叮叮——”。
教师提问:三种乐器中谁的声音最低,谁的声音最高?
2、引导幼儿徒手模拟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1)教师演奏三种乐器,幼儿边听边听边用各种方式徒手模拟演奏。
(2)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三种乐器。当演唱到表现各自乐器响的象声词时,各组按节奏拍手。
3、幼儿持乐器演奏。
(1)演奏大鼓、小锣、碰铃三种乐器的幼儿,分别在唱到表现各自乐器响的象声词时按节奏演奏乐器。(2)幼儿交换演奏。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继续投放小乐器,引导幼儿练习演奏。
第三篇: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
宁波市“晨风奖”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
----------宁波市朱雀小学寻求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以艺术教育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过去的很长一个阶段里,音乐课的重点往往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唱几首歌曲,而贯穿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教学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付诸实施,或虽然部分实施,效果也很不理想。特别是目前视唱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视唱,学生普遍是感到畏惧、枯燥、不想学,很多学生到小学毕业后,连一些简单的乐谱也视唱不了。
“识谱”是学好音乐课的基础,“视唱、视奏”是迈入音乐之门的引路人。器乐进课堂中的乐器往往都是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经过一定时期演奏训练的学生,会对音高概念相当清楚,视奏的训练让学生同时做到以视唱奏听结合。在演奏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脑、口、手、眼、耳同时并用,这对学生的识谱、听音能力都会有所提高。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当今世界上已经被公认为最先进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教学法”等都将器乐作为重要内容,而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则本身就是儿童器乐教学法。铃木先生(该教学法创始人)认为所有的儿童(只要不是白痴)都可以学好音乐,而音乐则应从学习器乐入手。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器乐教学,在美国学习乐器(包括各类简易乐器)的小学生几乎为100%,中学生为50%左右。朝鲜政府规定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习两种以上的乐器。日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组织乐器的学习。这些国家的学生音乐素质是惊人的。如美国很多中小学生都能演奏交响乐,不少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听交响乐或看歌舞剧时能对照阅读复杂的乐队总谱。
我校音乐教研组在充分研究当前音乐教学现状以及器乐教学优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充分利用乐器的辅助功能消除学生学习视唱的枯燥情绪,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努力提高音乐课堂效率,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主体参与音乐教学的热情不断高涨。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说,就是研究器乐教学与视唱教学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试图通过器乐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等。通过一定的时间训练之后,变传统的“边教边学”模式为 1 “先学后教”,由学生借助乐器的辅助作用自主视唱,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器乐特色项目是我校近几年来逐步形成的单项性特色,也可以说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下阶段的目标是:把学校的单项特色进行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让学生学有特长,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
三、理论依据:
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儿童通过乐器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
器乐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非器乐化的教学中,视唱和听音是很枯燥的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在“玩”乐器的过程中,则可调动学生的有意或无意的注意,从而掌握视唱与听音。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
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近代心理学家曾作过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器乐训练通常和手指连在一起,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双手的动作,并且是符合音乐表现所需要的或快或慢、或强或弱 2 的动作,这将进一步强化对左右大脑神经中枢的刺激和锻炼,从而充分促进大脑的平衡发展,使潜能最高效益的发挥。目前教育改革中提出来的建立多维互动课堂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对提高深造的音乐家感受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听觉敏锐能力、动脑反应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奥地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在科研中碰到难题时,就去听人弹奏名曲,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启迪,解脱困惑和疑难。
四、实施过程与操作方法:
(一)打造艺术师资队伍,探究艺术教学模式
学校要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以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为根本。我们学校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门”的方法,让艺术教师不仅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都要提高,更加强调要有高度的奉献精神。
1、学校专职音乐教师“走出去、多取经”:
学校现有音乐教师3名,其中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1名,均获有音乐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徐波老师已获音乐教育本科文凭,正在进修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研究生课程班。
一直以来,学校非常注重对艺术教师的培养投资,每当教研室组织外出听课或是各类培训时,总是抓住机会让她们积极参加,多渠道吸收艺术教育信息。并且采用了“成熟一个,带动两个”的策略,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的形式,促使艺术教师们能共同提高。
我校的音乐徐波老师是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晨风奖”获得者;江东区学科带头人;连续两届区教坛新秀一等奖;连续四届区课堂教学能手;她撰写的《从“学琴的烦恼”引发的思考》等多篇艺术教育论文在全国、省、市各级获奖或发表交流。
王珊珊老师三年前毕业于宁波幼师音乐班,不仅有舞蹈特长,而且各项音乐基本功扎实。学校通过让她与徐老师进行师徒结对,有计划地给她压担子,为她创造条件,使其很快地在工作岗位上能得心应手。在我校近两年的“春兰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经过说课、上课、教学论坛、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多项考评王珊珊老师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2、外聘优秀专业教师“请进门、多送宝”:
学校从96年组建民乐队开始,就聘请了许多宁波市有影响,在器乐演奏和教学方面上有一定造诣的专业教师来兼职任教。如: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二胡协会理事、鄞州区越剧团专业演奏家杨振宇老师、宁波市青少年宫的包德康老师等多位专家。把这些热爱民族音乐事业又具有较高器乐演奏和教学水平的专家请进门,大大充实了师资力量,为开展我校的器乐艺术教育特色项目提供了十分 3 有利的保障。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音乐教育教学过程,学生能愉悦参与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乐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课堂教学气氛日益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具体表现在“四个原则”和“四个结合”:
“四个原则”即:
①主体主导原则:新课标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器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想象音乐,使学生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学习音乐。
②实践操作原则:新课标的另一个基本理念是重视音乐实践。器乐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将讲授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器乐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 “六动”,即: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心。
③民主愉悦原则:在器乐教学中建立起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处于愉悦状态,让学生乐于主动接受艰苦的器乐演奏。
④成功激励原则:在器乐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演奏,敢于创造。
“四个结合”即:
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兴趣小组时间排练器乐节目,学校的民乐队和鼓号队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多次获奖。②主渠道与多渠道相结合:拓展学校课堂教学主渠道,与青少年宫、儿童乐园等社会力量办学多种渠道相结合,多管齐下,鼓励学生学习乐器。今年9月,我校的赵雪雁等多名学生考入宁波市第一个青少年民族乐团----“东方宝贝”民族乐团,并成为该民族乐团的优秀学员。
③音乐教育和社会活动相结合: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经常在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时,走进朱雀社区、百丈街道、中山广场等社会大舞台展示表演。
④音乐教育和培养学生特长相结合:
据统计,我校至今已培养了一百多名器乐特长生。这些学生不仅个个有着较扎实的演奏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着“我要学”、“我爱学”的良好学习状态。学校还专门在每周二中午的校园电视直播中开设“我是快乐演奏家”的专题栏目,让所有学习乐器的学生能够在全校师生面前登台亮相。其中201班方奇同学的笛子独奏《我是快乐的小笛手》等7个精彩节目在宁波市电台“太阳花”栏目做了专场录播,得到了评委和全市广大听众们的一致好评。
(二)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凸现艺术育人功能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带的作用。“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良好审美情趣的培养,文明习惯以及优秀民族精神气质的养成,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想象力、创造热情和创造力等”。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出:“向素质教育转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抛弃过去那种:“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陈旧观念。具体做法如:
1、美化校园,开辟“艺术长廊”
虽然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完小,每年教育经费较少,但是学校在确定发展目标后,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每年要增添一部分的教学设备。添置了大量的字画来装饰校园,每层教学楼西侧走廊挂有名人画像,东面则开辟了“艺术长廊”、“艺术之星”等新天地,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进取,充分体现现代化教育的新气象。
2、校园电视广播,开设“名曲欣赏”
为避免当前少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重技艺训练,轻欣赏能力培养”的误区,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在每周二开设“中外名曲欣赏”栏目。全校师生可以在这个栏目中收看、收听到许多有关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他们创作名曲音乐的故事。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学生们不仅能熟悉并哼唱名曲的主旋律,而且激发了他们收集和积累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艺术修养,使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不断浓厚起来。
3、顺应时代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孩子是五彩缤纷的!”为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孩子们的艺术情操,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校园里呈现出了多个兴趣浓、学风正、合作能力强的艺术团队以及一大批民乐、声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艺术小明星。特别是我校的民乐队自96年创建至今,在“快乐学琴”的氛围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至今已有百余名队员通过全国、省、市级的民乐考级。并为对口的中学输送了许多艺术特长生。学校民乐队还经常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舞台,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的民乐合奏、重奏、齐奏、班级竖笛合奏等节目的表演,十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活动的园地,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质。
(三)加大器乐教学力度,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1、分层教学 人有我优
由于儿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他们对操作乐器参与课堂演奏等活动很感兴趣。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选用了竖笛、口风琴等。我们在教学歌曲中,让学生分别用沙球、串铃、木鱼、碰铃等小乐器,协同老师弹奏的旋律进行演奏;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演唱歌曲或进行歌表演等。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一般表现出积极、踊跃,教学效果也很好。此外,我们在课堂中进行一些如口风琴、竖笛等器乐的教学,使小学生能基本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巩固和提高视唱能力等方面非常有益。
在全面普及、人人参与的基础上,我校计划在2004年举办首届“器乐节”,让全校学生在器乐节中,从认识一种乐器;了解一种乐器;喜欢一种乐器;学习演奏一种乐器;学会掌握一种乐器;甚至于能够自制发明一种乐器等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综合实践活动,营造“我和乐器交朋友”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2、民乐特色 人无我有
学校充分挖掘内部优势,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建设:《校民乐队的组建》。主要开设民乐特色,如二胡、琵琶、笛子、扬琴、中阮、唢呐、打击乐等各类民族乐器的兴趣小组。历年来,学校民乐队已积累了《金蛇狂舞》、《喜洋洋》、《京调》、《春节序曲》、《瑶族舞曲》等大、中型的民乐合奏节目,也有许多各类民族乐器的独奏、齐奏、重奏节目。我们将在每年一届的“器乐节”中举办独具风格的民乐专场音乐会,进一步发挥我校的民乐特色。
四、主要成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对于我校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改变了过去那种音乐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一边范唱,学生一边跟着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受到相当大的扼杀。而在此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放开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角色起到了很大的变化,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配角,只是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2、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上我们更注重学生体验性的学习。在视唱教学中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借助乐器的辅助作来自学视唱练习曲,中低年级主要借助固定音高的乐器,高年级学生除借助固定音高的乐器之外还可借助二胡等不固定音高的乐器,这主要跟学生选择的不同的课外兴趣组而定。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知识铺垫→学生自主尝试→学生合作交流→反馈指导→矫正练习→再次交流→评价小结。(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螺旋上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轨迹)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器乐教学的教材。如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制了二胡教程、竹笛教程、琵琶教程、鼓号乐教程等。这些教材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校艺术教育的内涵,为我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功能。
4、此课题的研究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促进了视唱能力的提高。我校课题研究中所选的乐器往往都是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经过一定时期演奏训练的学生,对音高概念相当清楚,视奏的训练让学生同时做到以“视”、“唱”、“奏”、“听”结合。在演(吹)奏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脑、口、手、眼、耳同时并用,随之学生的识谱、听音能力,都有所提高,音准也加强了。
合唱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总是一个难点。在唱多声部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跑调”、“串声部”。自引进了器乐教学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通过“唱唱”——“吹吹奏奏”,“吹吹奏奏——唱唱”。学生由唱(吹)一个声部,到吹(唱)二声部,交换声部等方法进行训练,在二部合唱时,音准、节奏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学习音乐兴的趣得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当学生产生这种意识倾向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而器乐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这些特性,是诱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孩子们对乐器有着本能的喜爱,在参与器乐演奏的过程中,他们的音乐生活很大的丰富和满足。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嗓音条件不好,处于变声期,听觉有缺陷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尊重的愿望,为孩子们开辟了一条体验、参与音乐的新航道。
学生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心理学家认为:手指运动越复杂,越能使人聪明。由于乐器的演奏与训练,使学生的五官和手能协调运动,能平衡左右大脑中枢神经,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同时,演奏乐曲使学生常处于情景想象之中,对情景感受极深,而器乐中丰富多彩的知识,以及器乐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都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与敏捷。表现在他们写文章或考虑问题时,能积极开动脑筋,基点高、思维广,遇到问题能追根寻源,描述事物时会生动形象。从多数任课教师的反映中不难看出,器乐学得较好的学生在上课问答,平时作业以及平时考核成绩大都表现出色。
学生创作能力得到提高。器乐的演奏与训练,特别是器乐教学与课堂教材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学生音乐知识技能逐日提高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善于模仿,天性好动的特点,开展音乐、歌曲创作,也能取得良好效果。7 例如:旋律片段的创作。根据特定的节奏型或几个音、片段,根据简短的词句或旋律进行自由创编哼唱或用器乐演奏。根据某一首短小精悍的歌曲节奏型进行旋律创作,并用器乐吹奏。通过不同的演奏方法探索不同的音色,音响效果,根据歌曲处理的需要,进行演奏法调节编配,并为歌曲伴奏。此课题的研究,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激励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发展了学生创造力。实践证明,器乐教学的引进,对整个音乐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改进,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让器乐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近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了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其中由徐波撰写的《从“学琴的烦恼”引发的思考》在首届市艺术教育论坛中获二等奖。学校音乐教学的有关事迹多次在区以上媒体报导,学生参参加省、市、区各级器乐、声乐大赛中多次获胜奖。
2001年10月,浙江省“虎丘杯”民乐比赛合奏组二等奖;
2003年9月,被宁波市教育局授予“宁波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 2003年12月,在宁波市首届校园歌曲创作大赛中,3首创作歌曲获奖:《大松树》获作词市一等奖;《篙、小船、渡口》获词曲综合三等奖;《女生的童话》获作词三等奖
2001年11月,宁波市教育系统第五届艺术节开幕式中山广场展演;
2001年12月,宁波市首届艺术教育论坛中《从“学琴的烦恼”引发的思考》获二等奖;
2001年5月,江东区“六一”杯器乐比赛第一名(最佳演奏奖); 2001年10月,江东区小学生“三独比赛”优秀组织奖; 1999年10月,江东区鼓号队检阅比赛二等奖;
五、附件:
1、文件证明:----宁波市首批艺术教育(器乐)特色项目学校;
2、获奖证书:----浙江省“虎丘杯”民乐比赛合奏组二等奖;
宁波市校园歌曲创作比赛获奖证书(3份);
3、媒体报道:----2003年12月30 日《东南商报》21版“艺教巡礼”;
宁波市朱雀小学音乐课题组
执 笔: 徐 波
2004年4月12日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乐器演奏》及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乐器演奏》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乐器演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介绍蛙鸣筒。
5.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教学反思:
今天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我让每个幼儿都当上的小音乐家,都掌握的很好。
本文扩展阅读:乐器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第五篇:快乐是一种能
快乐是一种能力
杨伟淼
快乐,是一种能力。如果没有了快乐,那么你的世界里就缺少了阵阵欢声笑语;如果没有快乐,那么你的世界里就多了一片黯淡寂寞。
提着几瓶饮料回家,刚到家门口,不小心被绊了一下,“噗”的一声,摔倒在地,饮料瓶俱“粉身碎骨”,我趴在了“残肢断臂”(碎玻璃片)上,我小心翼翼站起身来清点身伤却毫发无损。边开锁边懊恼,就在推开家门的一瞬间,心里刹那释然:幸好粉碎的是饮料,没有划破摔伤自己。
刚穿了几天的鞋底断了,我提着鞋准备回鞋店和老板进行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口水战”。没有想到,店主听我叙述之后,二话没说马上给我换了一双新鞋。心中积郁的怒火化作涓涓细流流走了。
快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关键是你能不能发现、会不会体味、懂不懂得珍惜。
快乐是跌倒后站起来,拍一拍身上的灰尘的不屈不挠;是失败后依然不放弃初衷的热情和执着;是直接面对坎坷仍能挺起坚强的脊梁。
快乐是收到寄来的一张卡片;快乐是听到一句发自内心的声音;快乐是会心的一抹微笑;快乐是一个会意的眼神。
快乐,有时是实质性的事物,但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愉悦。有人陪你分享花开日落的美丽是快乐,痛苦时一起陪你走过风风雨雨亦是快乐。
快乐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只要每个人都快乐了,那么烦恼的事还会有立足之地吗?
不论得意还是消沉、健康还是病弱、年少还是年老,都应该把快乐当作旅程不变的风景,当作贯穿生命的主旋律唱响!
人生苦短,要想获得越多,就得失去越多。快乐不在于你拥有的多少,而在于你懂得不去计较得失。
记住,快乐就是这样,她就是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愿意,那你的人生会因此变得充实而精彩。对每个人而言,不是快乐太少,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享受的心情。
快乐可以融于一首诗、一幅画、一本书,可隐于一杯香茗、一捧清泉、一盅淡酒,甚至只是忙里偷闲的小憩。当你刻意追捕快乐的小精灵,常常是难寻踪迹;而当你停下寻找的脚步是你会发现,她就围绕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