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

时间:2019-05-14 22: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惠城区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惠城区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

第一篇:惠城区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

惠城区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 活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

(初稿)

为扎实推进我区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开展,促进《法治惠城建设五年规划(2016年-2020年)》的贯彻实施,加快法治惠城建设,根据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通知》(惠政[2017]89号)精神和《关于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法治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依法治区战略为统领,以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为抓手,以党建推法建为策略,不断夯实法治惠城建设的基础,切实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法治惠城,确保我区法治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二、创建目标

——2017年年底前,80%以上乡镇(街道)达到省级法治创建标准;5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省级法治创建标准。

——2018年年底前,我区达到省级法治创建标准;所有乡镇(街道)基本达到省级创建标准;90%以上的村(社区)基本达到省级法治创建标准。

——2020年年底前,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达到省级法治创建标准。

三、工作原则

(一)全面推开,分批评估。乡镇(街道)、村(社区)从2017年开始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根据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效,逐年分批组织对各单位各部门法治创建活动的评估验收。

(二)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区委政法委负责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牵头抓总、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负责统筹法治城区、法治乡镇(街道)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承担组织推进具体工作。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中发挥职能作用。

(三)树立标杆,示范带动。根据自身实际和基层特点,选定若干区级创建示范点,先行探索创建经验。

(四)问题导向,法治惠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法治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针对法治建设短板扎扎实实下功夫,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全面落实。把法治创建与创文、创卫有机融合,注重实效,让法治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工作内容

按照《法治惠城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标准》《广东省法治镇(乡)创建活动标准》《广东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标准》及年度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的部署,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工作措施

1、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专项工作小组,由区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各一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委政法委、区人大法工委、区人民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法制局、区法学会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区委政法委负责牵头抓总,区司法局具体负责,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相关工作。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对全区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具体督促指导和评估验收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参照区级规格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大法工委、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法制局。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或牵头督导单位,其他为主要参加单位,下同)

2、召开工作推进会。以区委或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召开一次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工作动员大会,对该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镇(街)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将各个层面法治创建标准的各项任务分工到各单位,于8月9日前报区委政法委(区委依法治区办)和区司法局。(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

3、打造一批法治创建示范点。区选定1个镇1个街、2个村2个社区作为区级创建示范点,先行探索创建经验,为各单位开展“四级同创”活动提供示范。经报市审核选定:三栋镇,横沥镇黄沙洞村,河南岸街道办金湖社区为市级创建示范点。根据市委政法委的精神和部署,我区选取2个区直部门(司法局、教育局)、2个镇2个街(汝湖镇、芦洲镇、江南街道、江北街道)、6个村6个社区(汝湖镇的上围村、南新村;芦洲镇的三洲村、芦村村、双洲社区、芦兴社区;江南街道的上湖塘社区、祝屋巷社区;江北街道的云山社区、江城社区;桥西街道的麦地社区、尔雅巷社区)作为区级创建示范点。区、镇(街)两级统筹组织,分别对两级示范点进行指导,重点督导,以点带面推动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

4、着重对一批法律法规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重点组织对《城乡规划法》《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区人大法工委、区委组织部、区法制局、区司法局)

5、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承诺活动。组织2017年换届后的村(居)两委班子,就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达标事项,向村(居)民做出公开承诺,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司法局、区民政局)

6、组织开展“一对一”联系挂钩示范点活动。由区委政法委选定若干个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单位职责,发挥各自优势,负责具体指导一个区级法治创建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区委政法委)

7、加强宣传发动。对区直有关机关干部、各镇(街)党政机关以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开展法治建设“四级同创”主题宣讲。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法治创建活动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结合法治文化活动和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周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和载体开展群众性的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宣传活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以发布倡议、手机推送信息、组织媒体播放法治公益广告等形式,开展专题宣传,提高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知晓率。广泛征集各方面对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意见建议,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切实营造良好的创建法治环境氛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创建,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承接专项创建业务的评估,进一步提升法治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全面建立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室,并发挥其在法治创建中的积极作用。(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普法办)

8、强化督导督办。建立常态化的定期督导机制。每年上半年,按照10%的比例组织对前一年各地法治创建活动达标单位进行“回头看”。每年第三季度,对申请本年度评估验收的地方,组织一次专题督导,推进工作落实。建立整改落实机制。对2018年年底仍未达标的镇(街道),2020年年底仍未达标的镇(街道)、村(社区)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区委政法委、区法治建设“四级同创”专项工作小组成员单位)

五、评估验收

(一)将法治建设“四级同创”评估验收与年度法治建设考评工作有机结合。每年将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指标及要求,列入年度法治建设考核标准,明确相应分值比重。在组织对各地年度法治建设考评及现场核查时,将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完成情况作为必检项目。

(二)组织开展法治创建活动自评和评估验收。每年11月中旬,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法治创建活动自评。每年12月,结合法治建设考评现场核查工作,对各镇(街)法治创建活动进行抽查验收。每年12月下旬至下一年度初,根据法治建设考评成绩和评估验收情况,明确上年度创建工作较好的镇(街道)、村(社区)名单,由区委政法委进行通报。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职责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法治创建活动作为法治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列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日程,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按照《广东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细则》要求,亲自部署、协调、督办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区政法委统筹协调,区司法局负责具体落实,其他成员单位配合参与。各镇(街道)要参照区的做法,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及时制定本镇(街道)法治创建“四级同创”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细化措施,明确进度安排。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级部门要加大对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经费投入,对经济比较困难的示范点,以奖代补方式给予一定支持,各镇(街道)要安排好专项经费,支持各地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的开展。

(三)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区委政法委将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列入依法治区、依法治镇(街道)工作培训重点内容,每年开展法治专题业务辅导和交流,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四)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各镇(街道)要及时掌握本地区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工作进展情况,每半年向区委政法委(区委依法治区办)书面报送工作情况。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要求,加强沟通协调,做到任务有效衔接,措施配套完整,及时将情况报送区委依法治区办。

第二篇:全面加强民政法治建设

全面加强民政法治建设 规范引领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李立国部长在201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今年民政工作,部署民政法治建设,确定明年工作任务,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今年,全国民政系统扎实推进8项重点工作和其他任务,深化了系列改革,实现了全面进展,取得了民政事业发展新成绩,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协助制定、积极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实现了社会救助法制建设和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突破,全国有70.1%的地区建立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18个省份全面实行了城乡基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0.9%、13.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3.1%、13.5%,医疗救助对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普遍达到60%。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重特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推动所有省份开办政府资助农房保险业务和推进救灾物资储备系统、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建设,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应对了云南鲁甸地震、新疆于田地震、南方洪涝等自然灾害,救助受灾群众7500多万人次。协调制定18个方面养老服务业配套政策和启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6项试点工作,推动了城乡养老服务全面发展,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5.43张,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残障人福利、康复辅具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参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落实中办国办军办《关于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提请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名录,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及英雄群体名录,首次公布抗美援朝烈士名单,庄严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迎接和安葬仪式,基本完成散葬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抢救工程,推动了烈士褒扬工作功能作用显著发挥、社会影响显著扩大。完善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细化落实了退役士兵安臵改革举措,退役士兵参加免费教育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85%。健全人民警察、民兵预备役人员、国家工作人员等抚恤优待政策,各类优抚标准平均提幅20%、惠及936.2万人,优抚事业单位建设更加规范、保障有力。规范了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服务管理,提高了军休工作水平,完成了军休干部9000多人和军休职工1.9万多人接收安臵任务。深入开展全国“双拥在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了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审批项目及社会团体会费标准备案,非公募基金会和异地商会登记权限已基本下延到县一级,全国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超3万个,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民政部门安排6亿多元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各级民政部门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案件超过5000起。推动开展社区减负增效、深化实验区等工作,促进了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创新,14个省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8.5%,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10%。部署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拓展地名公共服务,提高了地名工作水平。报经国务院批准稳妥调整了29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划,顺利完成了14条省界联检任务,扎实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协助制定《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采取发布慈善救助信息、鼓励民营企业投入慈善等措施,成功举办第3届慈展会,加大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力度。福利彩票全年销售首次突破2000亿元,筹集公益金560亿元。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深化志愿服务记录试点,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支持示范项目开展,拓展了专业社工服务,全国志愿服务组织与站点发展到21万多个,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发展到3300余家,持证专业社工达到15.9万人。积极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促进了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和节地生态殡葬,提升了殡葬改革、管理和服务水平。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深入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扩大到98个地区,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

今年,我们深入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能力建设,保证了民政事业发展。全国民政系统紧密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三严三实”、上下互动、联查联改,开展专项整治和重点建设任务,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政风行风突出问题。积极推进民政政策创制,主动参与、协助民政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1项决定,国务院制定了1件行政法规、2件政策性文件,部里制定了4件部门规章、制定了18件规范性文件;地方制定了20件地方性法规、23件地方政府规章和一大批规范性文件。继续加大督查力度,全国民政系统参加了国务院2项督查、国家信访局1项督查,部里开展了5项督查,地方民政部门也开展了一些重点工作督查,促进了重要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部里经国务院批准已取消3项行政审批事项,并把1项行政确认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明年还将再取消2项行政审批事项,届时只保留6项行政审批事项,整体减幅将达到50%。部里与20个省(市)政府约定的部省(市)合作共建重点任务进一步落实,援藏、援疆、支持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工作全面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标准化、信息化等建设步伐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继续提高,依法逐级走访、重信重访治理扎实有效,理论研究、政务公开、新闻宣传、国际合作、教育科技、财务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好成绩。

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民政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把民政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会前,部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民政法治建设的意见》和《2015年民政工作要点》,对今后民政法治建设和明年民政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加强民政法治建设、推动重点业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增强民政改革意识树立法治思维

伴随国家改革发展,民政部门增加和加强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慈善事业发展、地名管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等近10项职能,增强了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先后建立了勘界工作、老龄事业、减灾救灾、双拥工作、退役士兵安臵、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地名管理等综合协调机制和基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家庭收入财产核对、婚姻登记联网核对、优抚对象数据核对、发放个人资金社会化等管理运行机制,提高了民政工作效能和质量。民政事业费从2000年229.7亿元,增加到去年4276.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从86.6亿元,增加到2163.4亿元,动员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和优待抚恤工作,每年都有数千万人次的志愿服务、数百亿元的资金捐赠;采用调剂编制、购买服务、设立窗口、公开办事等方式,使乡镇、街道和社区基本达到了民政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办事,壮大了民政工作资源和能量。这些,是国家和地方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及财税体制、机构改革的产物,也是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的成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按照与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要求,民政工作面临怎样建立和完善优抚待遇与救助、福利标准动态调整、正常调整机制,怎样健全家庭收入财产核对机制达到内容完整、机构普及、信息平台完善和有关部门及时比对、共享共用,怎样有效保护未成年人、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怎样配合深化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做好优抚安臵工作,怎样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尤其是基层群众自治功能等诸多问题。破解这些大问题及其内含的众多小问题,仍然要靠改革创新。

改革是破解难题的重要法宝,推进工作的强劲引擎,发展事业的不竭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深化民政改革。要坚定改革信念,勇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按面临问题设定改革议题,按事业发展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增加很多工作量,要进行权力利益调整,甚至带来部门内部变革,不是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也不可能是皆大欢喜的。需要提上改革议程的问题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早改革、早主动。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利于民政事业发展,我们就应当为官有为、积极作为,坚持改革,推动民政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要善谋改革举措,努力达成共识协调合作。民政体制机制改革既有内部责权调整、规范运行,如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行窗口办理、便捷服务,实行民主决策、社会监督等,更有外部联系、多方负责,如涉及单项职能的,都有相关部门政策衔接、管理交叉,如涉及资金、物资、人力资源的,都有其他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监督管理,还涉及社会力量、社会资源。这就决定了,民政改革不能闭门造车、单打独斗,要善于衔接有关政策、利用多种资源,争取多方支持。即使是推进民政系统内部改革,也要思想先导、达成共识、民主决策,注意借鉴外部合适经验,总结推广基层成功经验。要做到改革于法有据。我国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引领工作,要依法推进改革。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现行法律制度提供的空间和条件,积极改革创新。搞改革,难免打破现有格局和体制机制,突破有关法律规定,只要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趋势,各级民政部门就要勇于改革,待改革成果经过验证后再提请完善法律制度。在国家层面确定民政重大改革事项要突破法律制度规定的,民政部要按中央要求,先按规定程序提请取得授权或先修订法律制度后实施,保证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法治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依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履行民政职能,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民政事业,各级民政部门和广大民政干部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加强法治保障。一是遇到问题要找法。无论是分析群众需求、预测发展趋势、主动提出发展性问题,还是面对群众和舆论反映强烈的缺点、失误问题,不能跟着感觉走、凭着经验办,必须首先查找法律依据,弄清楚法律制度是怎样规定的,按照法律制度应当怎样安排、怎样解决,弄明白法律制度没有规定的应当怎样办,理性地看待问题、研究问题。二是解决问题要靠法。对任何排上日程、摆在面前的问题,无论是回应社会关注,或者表明工作态度,还是提出解决办法,都必须充分研究有关法律制度,既要研究直接相关的、规范调整民政工作的法律制度,也要研究与问题相关的所有法律制度,综合运用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正确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创新发展要立法。对于现行法律制度没有规定的问题,或是已有规定过时的、解决问题要突破现行法律制度的,要及时提请制定新的法律制度,或是修订、解释、废止不合时宜的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法律制度规范行为、引领工作的作用,更好地推动民政事业发展。

二、积极推动民政立法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民政部和地方民政部门不断协调推进民政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已形成10件法律、24件行政法规、410余件地方性法规、46件部门规章、570余件地方政府规章和大量规范性文件支撑民政事业。民政工作总体达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规范了民政行为,又促进了民政事业发展。但要看到,按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与其他社会领域和政府部门相比,民政法律制度体系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规范调整民政行为的法律制度总体上存在位阶低、有空白、相对滞后和衔接不够等问题。国家层面主要依靠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省级层面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一些重要民政业务规范尚未上升到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高度;有些法律出台或修订了,但未能上下呼应、协同动作,及时配套制定、修订相应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未能取得普遍的贯彻落实效果;有些民政法律制度严重老化,有运行25年的法律、30年的行政法规、31年的部门规章,尤其是有7件暂行规定,暂行时间最长的26年,最短的也已有14年,有些内容已经不合时宜,调整手段已经过时,甚至已经与上位法不一致,既影响制度的权威性,也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并确定了一系列完善立法机制、推动科学民主立法的措施。民政部和有立法权地方的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政府提出法律案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方面的参与作用、在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政府规章方面的协调作用、在制定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方面的主动作用,加快立法工作步伐,早日改变民政法律制度相对落后的局面,适应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

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政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中与法律制度具有同样的效力,并且,还拥有引领、指导工作更灵活、有力的优势。把具有引领意义的党的政策固化定型为国家法律,也是党领导立法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在积极参与、协助做好民政立法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将关系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政治体制、社会治理、服务军队建设的民政发展任务上升为党的政策,通过参与、协助制定相关党内法规和中央及地方党委重要规范性文件,促进民政事业发展。

第一,要紧密结合重要改革举措推动民政立法工作。去年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336项重要改革举措制定分工方案,其中,民政部单独牵头10项、联合牵头6项、参与配合19项。今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央又把190项法治改革重要举措进行分工,其中,民政部单独牵头1项,联合牵头3项,参与配合11项,并且还要结合落实这次全会《决定》中关于民政领域的社会救助、社会组织、慈善和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合法权益等重点立法任务。两个分工方案都明确了具体成果形式,其中许多是法律法规。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抓紧提出今后6年民政法律法规立法建议,争取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立法规划和计划,主动做好调研、论证和参与起草工作。明年,在已做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要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慈善事业法,实现以法治方式引领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要配合修订社会组织3个行政法规,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开展社会组织法立法前期工作,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还要协助开展城市居委会组织法、《殡葬管理条例》、《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修订工作,配合做好《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条例》、《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志愿服务条例》、《儿童福利条例》、《退休军官安臵条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第二,要加大部门联合规章协调制定力度。部门联合规章虽然在法律体系中位阶不高,但具有立法环节少、权威性比较强、比部门规章更有效力等优势,并且易于适时推动上升为行政法规乃至法律。为此,民政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从贯彻落实角度寻找制定部门联合规章的立法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合力制定,争取在两三年内取得较多成果和较大影响。一是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协调制定养老服务投融资机制、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补贴支持和老年人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建设等部门联合规章,推动这一法律全面有效落实。二是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协调制定规范弃婴孤儿收留、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部门联合规章,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环境和条件。三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分别协调制定工伤保险康复辅具器具配臵管理、康复辅具类医疗器械管理等部门联合规章,推进康复辅具业健康发展。四是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协调制定救灾物资应急保障、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资产管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等部门联合规章,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和救灾应急能力。五是根据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协调制定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岗位落实、拥军优属、双拥共建等部门联合规章,推动拥军优抚安臵政策全面落实。六是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协调制定加强基层经办能力、低保标准量化调整、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基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部门联合规章,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此外,民政部明年还要制定或修订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全国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暂行办法、社会团体信息公开办法、社会团体名称管理规定、行政区划调整审核办法、假肢与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办法、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等10多个部门规章,并提请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加强新形势下优抚安臵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现代化的意见、加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县级)设臵标准等高层次规范性文件,指导和促进民政工作发展。

第三,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相关立法中的参与配合作用。除民政主题直接立法外,在相关立法中也会涉及民政职能、包含民政内容,按立法程序会征求民政部门意见,吸收民政部门参与论证,这也是民政立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里和有立法权地方的民政部门要加强与立法主体、报请部门、有关方面沟通协商,积极参与起草研究、专家论证,力争在相关立法中对民政内容有合适的制度安排。

第四,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同步加强立法工作。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按照这一要求,有立法权地方的民政部门在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首先要着眼于提请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相应制定贯彻落实的规范性文件。这不是以文件落实文件,而是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具体化,是上位法和上级政策的配套实施,是贯彻落实的必备条件。这已经成为民政部评估省级民政部门工作的首要内容,今后还将适当增加其在评估中的权重。没有立法权地方的民政部门,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在执行相关法律制度和上级重要规范性文件中,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相应制定规范性文件,对执行标准、程序、条件、评价等做出制度性安排,并确定执行措施,做好落实工作。对于与上位法和国家政策不相抵触的事项,地方民政部门可视实际需要和成熟条件,提请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或同级党委政府重要规范性文件,带头引领民政工作并为全国民政法律制度建设率先垂范、奠定基础。在推进法律制度立法工作的同时,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登记管理社会组织、指导基层群众自治和管理民政企事业单位的职能,指导推动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民政企事业单位,普遍制定好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员工守则、行业规章、自治章程等社会规范,增强行业自律、公民自律、员工自律,增强社会互助、社会监督,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与基层群众自治功能。

第五,民政立法工作要坚持科学民主立法。立法是为了规范行为、引领工作。只有提高立法质量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民政立法要冲破部门利益固化藩篱、跳出部门局限性的狭隘眼界,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从方法、程序上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出立法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既看群众需求、事业需要,又看经验积累、认识程度和相关条件,既要内部研究,又要群众讨论、专家论证。安排立法调研工作要有利于形成共识,既要本部门先行调研,又要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共同面对群众需求和社会需要,共同分析成功经验和普遍意义,既要坚持立法目的和基本安排,又要适当妥协,形成立法共识。起草和研究相关法律制度草案要注重社会参与、民主协商。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专门课题研究,辅助立法工作,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制度草案。形成法律制度草案,要与社会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民主协商,适时提请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提请中央制定党内法规或同级党委政府制定重要规范性文件,也应按照上述做法和规定程序,做好调研、起草论证、协商和征求意见等工作,保证文件的质量和权威性。

三、依法履行民政职能

按照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民政部门坚持依法履行职能,体现了负责精神,发挥了应有作用。仅看今年两方面数据反映的常年工作量就足以证明。从发放政府补助资金上看,截至今年10月底,民政部门通过金融机构社会化发放主渠道,向7116万低保对象发放生活补助资金1231.4亿元,向532万五保对象发放和支付生活补助金150.3亿元,向6404万困难群众参合参保、看病就医提供医疗救助金165亿元,向7500多万受灾群众发放救灾补助资金57.8亿元,向936.2万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或补助金354亿元。从提供民政公共服务上看,截至今年9月底,办理结婚登记962.6万对、离婚登记218.7万对,火化遗体320.6万具,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人员150.5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9.1万人次。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民政干部常年不断地入户调查、对象审核、公开公示、动态调整、协调提高标准等辛勤工作和面对社会公众、面对每个当事人的热情服务。没有各级民政干部的依法履职和共同奋斗,就没有党和国家基本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实和相关公共服务的开展。但是,从群众举报、媒体揭露、公众批评的个别问题看,民政系统还有面对群众办事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的,有在低保工作中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的,有办理低保、五保强收手续费的,有法外设权、随意行事的。按照法律法规授权,民政部门有上百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执法权,但很少付诸实施,实施项目主要集中在社会组织和殡葬管理领域,存在象征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越权执法等问题,既有执法制度不配套、执法队伍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也存在不敢执法、不愿执法或不会执法的主观原因。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坚持依法行政、积极作为,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首先,要认真履行法定民政职责。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民政部门作出的“三定”规定中的职能界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责任就是法定民政职责。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负责、敢于担当,把所有民政职能都履行好,把所有民政工作都做好。要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民政工作要点》,继续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扎实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制等试点工作,确保明年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的目标。协调调整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推进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启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创新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配合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继续推动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基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和县(市、区)以上核对机制,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高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提高自然灾害救助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中央企业接收安臵退役士兵,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和符合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臵岗位落实工作,建立公开公平的退役士兵“阳光安臵”工作机制,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创新军休安臵管理,逐步理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隶属关系,协同安排好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70周年等系列纪念活动,做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评比和命名表彰工作。继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社区减负增效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深化拓展地名公共服务与地名文化建设,审慎稳妥审核办理行政区划调整事项,认真完成行政区域界线联检任务。继续推进殡葬改革尤其是节地生态殡葬,发展基本殡葬服务,提高殡葬管理规范化水平。认真实施《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切实依法加强未成年人监护权干预工作,继续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和“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抓紧协调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启动公益信托试点,着力加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管理和公益金使用管理,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游戏品种。继续实施“三区”计划和“大爱之行”项目、拓展多领域社会工作实务,推动实施《志愿服务记录办法》,鼓励和引导志愿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既要相应落实上述重点任务,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同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制定和落实好本地工作任务,共同履行好民政职责。

其次,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重大决策事项,不得提交决策会议研究。严格执行《民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审查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按照明年工作要点,部里对新开展的各项试点实验工作、新出台法律制度及重要规范性文件、拟开展重大活动、拟兴办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都要履行重大行政决策规定程序,都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工作,避免产生决策失误,避免产生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或者减损其合法权益的问题。与此相联系,要建立民政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再次,要改进和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要按照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规范执法主体,界定执法权限,整合执法资源。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工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对违法者要依法追究责任。民政部要依法加大对全国性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的查处力度。要完善执法制度,加强执法力量,建立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和社会影响。同时,对群众举报、媒体揭露和检查发现的其他业务范畴违法问题,指导、督促地方民政部门做好查处工作,维护法律制度权威,促进民政干部队伍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尤其是市县民政部门,在履行执行职责中,要注重对所有法定监督处罚权责的业务范畴加强执法工作,整合执法力量,探索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要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尊重并严格执行生效复议决定和法院裁定。建立案件分析、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案例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中的警示作用。

还有,要防止和杜绝法外设权乱作为。各级民政部门和广大民政干部要增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意识。不得法外设定权力,不得擅自以备案、认可、评定等名义法外设权,不得随意增加程序、要件法外设权。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逐步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部里已制定权力清单并将开始内部试运行,待经过检验、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地方民政部门也要在同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积极建立这一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遵守清单所规范的权力运行流程,坚持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达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防止权力行使的随意、异化和滥用。

四、切实加强民政督查评估工作

督查是行政监督中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行为,是行政机关推动工作落实的基本方式。评估是根据设定标准对设定事项进行评价、估量,越来越成为行政机关衡量工作绩效、督促任务落实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不断加强督查和评估工作,取得了推动工作落实的明显成效。部里对省级政府民政部门落实重点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推动了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在民政领域的贯彻落实。但是,在民政系统还存在工作落实普遍性不够、力度不够的现象。比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公布两年来,只有5个省份相应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前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低保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基层经办能力建设有明确要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依据,但有些地方落实不够,未取得带动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应有效果。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强调的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和做实做细评估工作等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民政督查和评估工作,确保决策落实、政策落地。

要进一步开展民政督促检查工作。现行的民政法律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是民政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依据。我们要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开展民政督查工作。今后,部里要在每年争取全国人大、国务院开展或自身组织开展3至4件民政法律制度执法检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党中央、国务院对有关民政规范性文件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并组织开展部门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层级督查。明年,部里既要配合开展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工作等督查,又要组织开展好列入明年督查计划的层级督查,还要完善实施好业务工作综合评估,使用好综合评估结果。地方民政部门要把督查贯穿于工作主要环节,研究决策时提出督查要求,部署工作时明确督查事项,决策实施中开展督查,决策部署落实后进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要积极推行民政重点业务工作单项评估。相对综合评估而言,单项评估在组织方式和时间安排上更具机动灵活性,针对性更强,更加聚焦重点,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我们要更加善于应用单项评估方式。部里将实行重点业务工作单项评估和民政工作综合评估有机结合、评估和其他随机评估有机结合、网上查阅评估和实地检查评估有机结合、自评估和委托第三方评估有机结合,着力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明年,组织开展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和收养法实施情况评估,《退役士兵安臵条例》实施情况评估和18个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评估,推动婚姻及收养行为规范化,维护好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提高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训后的就业率、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岗位落实率,推动医疗住房优待待遇有效落实、优抚资金管理使用规范,推动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完善、保障机制创新、服务机构健全、服务领域拓展。

五、加大民政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民政部门既要履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又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各类志愿者在促进全民守法中发挥作用,更要提高民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

要完善民政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民政干部如果没有法治思维就寸步难行,如果没有法治水平就难以胜任工作。要把新公布的基本法律、民政法律制度和高位阶的规范性文件,列入各级民政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使各级民政领导干部熟练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制知识,成为尊崇法律、运用法律、严守法律的表率。要把法治作为民政部门初任公务员和初任领导岗位培训的必备内容,使民政干部掌握工作所必需的法治通识、法律知识、守法常识,养成自觉依法办事习惯。要加大法制建设成效在评估工作中的权重,把述法结合述职纳入干部业绩考核内容。

要广泛开展民政法律制度社会宣传活动。法律制度只有被人们所掌握,才能为人们所运用。要实施“法律六进”,利用国庆节、建军节、重阳节、儿童节、法制宣传日、助残日、防灾减灾日、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经常性地向社会公众特别是民政对象宣传普及民政法律制度和政策。新的民政法律制度和政策公布后,要及时大力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民政普法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紧紧依靠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民政门户网站,积极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大力宣传民政法律制度和政策实施带来的社会效果,提高民政法律制度政策的社会知晓率和民政对象认知度。

要发挥民政职能在促进全民守法中的作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群体是普法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在促进全民守法中具有积极作用。要在指导居民自治实践中强化规矩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要在社区服务和社区共建中引导居民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要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参与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发挥好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引导、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要支持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社会成员踊跃参加普法志愿服务活动。

明年,还要完成“十二五”民政规划任务,编制“十三五”民政规划,重点安排好政策导向、项目建设、资金预算、人才队伍建设等4大要素。要深化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提高民政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水平。抓紧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项目论证和立项工作,加快民政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加强民政智库建设,提高民政科研水平,完成40余项民政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制任务。抓好部省(市)合作重点课题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大民政援藏援疆和支持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力度。继续推进逐级走访、治理重信重访积案工作,切实做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的民政新闻宣传工作,全面推进民政政务公开,进一步扩大民政领域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

同志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努力完成明年民政工作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和期待。这也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法治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和社会活动各方面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的历史背景之下,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将从加强立法转向更加注重法的实施,强调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目标。这为我们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思路,对下一阶段的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总体采取的是“立法先行”发展模式。在当时法制基础相当贫乏的条件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立法、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这种发展模式适应了当时的历史需要,通过短时期大规模立法迅速扭转了“无法可依”局面。

立法是法治运行过程的起点,而执法、司法、守法是对其的延续和发展。法治的目标与价值最终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来实现。如果立法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那么法律将形同虚设,民众就会失望,法律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法治建设也将陷入“口惠而实不至”的境地。

一言以蔽之,建设法治中国不仅仅是加强立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立法与执法、司法的有效对接与贯通,是要把“纸面上的法”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真正转化为“行动中的法”。为此,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工作总体布局之后,专门强调要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八届三中全会也着重阐述了当前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法的生命在于被赋予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法律实施问题发表重要阐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行30周年纪念会上,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就为新时期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指明了方向和基本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保证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了工作部署,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

这表明,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能否实现“法治中国”的梦想,能否真正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不仅仅在于我们有无法律,更决定于这些法律能否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取决于这些法律能否通过执法和司法过程真正作用于社会生活。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实施意义更为凸显。这是因为,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民众尊重和信赖司法,这种尊重和信赖将有助于克服政府执法的缺陷;如果他们失去了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则他们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将会消失,从而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故可言,司法无公正即法律无公正,司法无权威即法律无权威,法律无公正无权威即无法治。如果司法缺乏公信力、权威性,存在大量徇私枉法、司法腐败现象,那么立法乃至整个法治建设的成效将丧失殆尽。鉴于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为当前的司法工作明确了方向和基本思路。

第四篇:山东: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

山东: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

吴鹏飞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有利条件、切实增强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紧迫感,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司法责任制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据悉,今年9月初,山东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实施意见》。9月7日,全省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动员会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单,要求以遴选出员额法官检察官作为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基本标志,自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底,分三批在全省各级法院检察院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第一批,淄博、聊城除首批试点院外的其他基层院,今年10月底前完成员额检察官遴选工作;第二批,省院、铁检分院及其基层院、淄博聊城之外的15个市院及其基层院,在2017年1月底前完成员额检察官遴选工作;第三批,因换届等原因延后的市县区院,在2017年5月底前完成员额检察官遴选工作。按照省委提出的“统筹安排、分批推进、压茬进行、以上率下”的改革要求,省院机关在第二批中率先推开改革,为全省检察机关作出样子、当好示范。

会议对省院机关员额检察官遴选工作作了总体安排,即10月底组织统一考试,11月上旬完成考核考察工作,并按照1:1.2的比例,将省院机关员额检察官推荐人选报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会议要求要坚守员额比例,省院首批检察官遴选入额比例控制在35%以内;要严格入额条件、标准和程序,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真正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工作勤奋、敢于担当的人员选入员额;要将检察官员额配置在办案岗位,按照省院制定的《检察官岗位设置指导意见》,明确检察官设置的原则、标准、岗位,遴选入额的检察官要全部充实到办案一线,最大限度满足司法办案需要;要加强政策解读,创新思路措施,拓宽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的发展通道,努力使广大检察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预期。

会议要求,省院机关全体检察人员要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正确看待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服从组织需要和岗位调配安排,决不允许发表对中央、省委决策不负责任的言论;决不允许在改革过程中弄虚作假、拉帮结派;决不允许当面不说,通过微博、微信在网上乱说,引发负面影响和舆论炒作;决不允许私自接受采访,引发媒体误读、误判改革精神。

第五篇:学校全面推开人防知识教育

我市将在38所学校全面推开人防知识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关于学校人防知识教育的规定及上级要求,从今年9月1日起,我市学校人防知识教育将在全市38所中学全面推开。

我市中学人防知识教育启动于1992年,第一批四所学校,分别为东洲、海南、锡类、江滨(开发区)中学。通过抓试点、探路子,进而逐步推广。1999年起,市人防教育领导组先后在三厂镇中、镇东、秀山、城北四所初中和海门中学初中部、实验学校初中部推开,这是第二批开课学校。每年有4000余名学生接受人防知识教育。几年来,人防知识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市人防教育领导组每年对各开课学校进行测验考核,学生考核优良率都在90%以上。2000年,各开课学校参加省组织的人防知识竞赛,在南通赛区,我市学生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的好成绩。2001年,东洲中学学生姜文涛在国家《人民防空》杂志上发表了《学好人防知识,提高科技素质》一文,受到好评。2003年,市人防办《贯彻落实人防法规,搞好学校人防教育》一文刊登在《江苏人防》杂志。今年5月份,在通州召开的“江苏省县(市)人防知识教育现场会”上,我市人防教育得到省人防办领导的表扬。(市人防办)

《人防知识》教育的几点体会

三厂初级中学 仇宝军

我校在人防知识教育中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本为主脚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人防知识课本是由省人防办及省教育厅编写的一本集图文、实例于一体的课本,可读性强,但由于是2001年版本,所以我在课上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我还自己或要求学生课外从报刊、网上收集一些因战争、自然灾害及人为事故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这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他们逐步认识到人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生命的珍惜与保护。当个人和集体生命遭受灾难的威胁时,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人防知识和技能,就能把灾难降到最低程度。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生命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会有多种选择,毫无防备的人的生命是转瞬即逝的,而有防备的人的生命则可能幸存。在很多同学的头脑中已形成了“紧急预案”,我曾问多个学生:“假如你在教室里发生火灾或地震,你会怎么办?”他们都表示:“我会按照人防课上学到的防护技能去保护自己的。”可见,人防课对提高学生平时防灾自救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来说,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意识地将人防课从课本向生活延伸。面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发生,我随时调整人防课的教学内容。例如:2003年3月,上了一节伊拉克战争的专题讲座,重温过去教过的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对空袭的防护,让学生明白战争随时可能降临在我们头上,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学好人防知识和防护技能,增强国防观念。

2003年4月,SARS病毒在中国肆虐,抗“非典”战役打响,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了《对生物武器袭击、传染病的防护》,但我还是抓住这一时机,给各班上了一堂抗“非典”的专题讲座,不仅让学生重温了防传染病的知识,还让他们感悟到人防很多防护知识不仅仅是在课本里,而是实实在在的可应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

此外,我校还利用橱窗展示人防办发的人防知识图片资料;要求每班出一期有关人防知识的黑板报;利用班会课、文艺会演等机会组织人防知识竞赛活动;还曾在学校操场上,组织了一次全校师生的消防演习……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不懈,多种形式教育,所以在每年年终的人防知识检测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规范化、科学化、多样化搞好学校人防教育

秀山初中 刘卫兵

秀山初中从2001年9月开始,在初一年级开设了人防教育课。三年来,学校坚持把人防教育纳入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使人防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和校风校纪的养成,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做法是:

一抓学校“人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学校人防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就要实现管理和组织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建立了人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落实成员职责,形成了校长总体抓,德育副校长专门抓,教导主任、团干部具体抓的一条龙人防教育管理系统。工作做到“三个一”即:一学期一次会议,对教育计划和任务进行统一部署;一学期一次考核验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教育效果;一学期一次总结,及时总结经验,确保人防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2、抓好“五定”的常规要素。

定年级:把人防知识的集中教育对象固定为初一学生,从而实现对初中学生人防知识教育的普及。

定课时:人防知识课每周开设一课时,确保每个学期有18个课时左右的人防知识教育。

定内容:人防知识课使用省教育厅和省人防办编写的统一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人民防空的任务和普及人防教育的意义、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化学武器(事故)及其防护、生物武器及其防护、自我防护基本技能、地震与火灾时的应急行动、防护技能动作演练。此外,还结合学生的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等适当增加相关内容。

定教师:安排师德高、教学好、责任心强,同时又热心学生德育工作的教师担任人防知识的教学工作。

定考核:学生完成人防教育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认真进行考核。学生的考核成绩由态度、知识和演练三个方面综合考评获得。考核成绩列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成绩的依据之一。

3、抓好“纳入、结合、坚持”三个教育环节。

把人防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纳入教师的岗位职责;人防教育结合课堂讲授和实际操作演练进行集中教育,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学科渗透教育,结合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进行平时辅助教育;人防教育做到长流水、不断线、持之以恒。

二抓学校“人防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学校人防知识教学工作是人防教育的中心工作,也直接关系到人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了加强教育的实效性,人防知识教学工作通过集中教育和渗透教育两种途径来实现。

1、集中教育,就是通过开设人防知识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人防知识教育。

系统的人防知识集中教育,不仅可以迅速、广泛地普及人防知识,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2、渗透教育,就是通过学科中渗透人防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综合知识的整合。

为了让学生懂得一定的人防知识,又不至于影响原有的教学计划,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除了集中教育外,就是把人防知识有机的与现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增长了实践的知识,开阔了视野。

学校要求物理、生物、历史、体育、劳技等学科教研组要认真开展本学科关于人防知识渗透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在生物学科中的“昆虫”、“动物行为”,物理学科中的“能源”、“热传递”等章节,均可有机结合人防知识组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可以利用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运用生化武器、核武器、空袭等战例来辅助教学;在劳技课上,可以开展制作简易防护器材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1-2种制作方法,并鼓励部分学生动手动脑,勇于创新;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健体的同时,开展自救互救的方法指导,让应

急救护教育落到实处,确保学生安全。

三抓学校“人防教育”宣传活动多样化

教育的魅力在于活动,多样化的活动教育形式可以使人防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真开展集中教育和平时的学科渗透教学的同时,我们重视将人防教育融入各种德育活动中。

1、加强人防教育的舆论宣传活动。学校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定期刊出以人防知识为内容的宣传栏、黑板报以及宣传标语,营造教育氛围。

2、开展人防教育主题班团活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来组织主题班团会、观看人防知识和国防教育录像等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活跃人防教育工作。

3、与校园主题教育有机地结合。人防教育的落脚点是提高学生在灾害和事故中的生存能力和防范措施。因此,我们把人防教育融入安全教育周的活动;人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防教育与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活动相配套;人防知识涉及到先进的科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于是,人防教育可以与科技活动自然衔接、有机地结合。这样,不仅深化的主题教育的内涵,也切实贯彻了人防教育要平战结合、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普及人防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

开发区中学 施炳昌

开发区中学的前身是江滨中学,是一所曾有十多年历史的预备役学校,火热的军营式生活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准军人,浓烈的国防意识熏陶了一届又一届学子,肥沃的土壤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学校曾多次被评为海门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南通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在海门市人防知识竞赛中获“优胜杯”,获海门市学生军训成果汇报表演三等奖。可以说,国防教育长抓不懈也是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学校校重视向学生进行人防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人防意识,增强学生在战时防空袭行动中心理适应能力,让学生懂得和掌握防护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

人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一项基本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每年级每周开设一堂人防知识课。

除了教材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人防知识讲座,内容丰富,既立足于高技术空袭环境下人防知识和防护技能的传授,又着眼于学生思想水

平、心理素质、平时防灾自救应变能力的提高,包括核、化、生武器,战争与战争观,防空心理素质、应急生存技能,外伤急救等教学内容,体现了新时期平战结合的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教学任务,真正把人防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教导主任主任曾担任过预备役班班主任,曾在部队服役过,对国防教育、高新科技、军事等方面有着浓厚兴趣,对国防事业有着特别的感情,并且具有较强的知识理论基础,学校聘任他上人防课程,他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深受学生欢迎。学校立足课堂,并向课外拓展延伸,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各种形式,努力把人防知识渗透于学生心间。今年年初,我校组织学生前往市消防中心观看模拟灭火场景,回校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防范意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消防知识。我们还组织学生制作简易个人防护器材,如简易防毒面具的制作,救护用三角巾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掌握人防知识的浓厚兴趣。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小品,例如地震时的求生方法,应急生存技能与外伤救护;发生火灾时怎样逃生、建筑物失火时怎样逃生等。还经常观看录像、电影。直观的教学深受学生喜欢。在这个基础上,我校组织了自我救护,自我保护的演练比赛。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搞漫画创作,在宣传橱窗里定期展出。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人防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学习中获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团结精神等。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全校师生明确了人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大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投入军营,走上保卫祖国的第一线,每年都有从我校毕业的高考生走进了国防生的行列。光2003年就有三位学生分别录取在中国人民解放理工大学、上海武警指挥学院等军事院校。

下载惠城区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惠城区全面推开法治建设四级同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推进法治中核建设

    全面推进法治中核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总的要求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

    加强农业法治宣传教育 全面推进农业法治建设

    加强农业法治宣传教育 全面推进农业法治建设 2011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市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十二五”全......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_加强法治烟草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加强法治烟草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日臻完善,烟草行业如何才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加强法制烟草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有关举措......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问答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问答 5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这意味着现行营业税纳税人全部改缴增值税,已在我国实行了20余年的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我们......

    2014年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

    从国务院医改办获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的要求,2014年将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

    大力发展法治建设全面构筑诚信社会

    大力发展法治建设全面构筑诚信社会 诚信被视为“立身之道”和“立政之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郑棒棒信守承诺,不负托付寻找货主的故事,感动了全社会,更彰显了道德......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2000字版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和期待。这也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法治发展,在中......

    浅析新形式下如何全面深入推进法治烟草建设

    浅析新形式下如何全面深入推进法治烟草建设 摘要: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