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企业办理矿山用地的探讨

时间:2019-05-14 22:0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采矿企业办理矿山用地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采矿企业办理矿山用地的探讨》。

第一篇:采矿企业办理矿山用地的探讨

采矿企业办理矿山用地的探讨

【摘要】

我国法律规定,取得采矿权并不代表取得采矿权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同样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也不代表拥有其土地范围内的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或开采权,在法律设置上,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取得采矿权却得不到矿山用地的尴尬局面。笔者所服务的企业在东北地区某市,投资新建的采矿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此写成此文,以供探讨。

【关键词】 采矿企业 办理 矿山用地

一、我国矿山用地的相关规定

我国现行对矿山用地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涉及矿山用地的相关规定在《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相关的政策文件中,主要内容如下。

1、采矿用地属于建设用地,需履行征地手续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的规定“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矿山企业在申请取得采矿用地时,必须按照取得建设用地的程序进行审查报批,必须履行相应的建设用地审批程序。涉及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还须由国家进行征收,履行法律规定的土地征收相关程序。

2、限制地区禁止采矿制度以及矿床不得压覆原则

《矿产资源法》第二十条规定,非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在港口、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地区以内,不得在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附近一定距离以内,不得在铁路、重要公路两侧一定距离以内,不得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景区以及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开采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尤其是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将对开采地周边的地理、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国家规定了重要地区限制采矿的制度。同时,为了促进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三条做出了重要矿床不得压覆的规定。

3、建设用地必须有偿取得,但基本建设用地可以划拨方式取得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根据《划拨用地目录》的规定,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允许以划拨方式取得,并明确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石油天然气设施用地、煤炭设施用地、电力设施用地等。

4、采矿用地使用后依法进行土地复垦

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明确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评审的内容和要求。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等生产建设,由于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造成土地破坏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土地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复垦的实施中,国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原有国有废弃地。

二、我国矿山用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机构改革虽将地矿和土地合并成国土资源,但运行的制度依旧是“两条线”,由此导致了以下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1、矿山用地与采矿权的冲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取得采矿权并不代表取得采矿权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设置在集体土地上的采矿权如何取得矿山用地,采矿权人如何协调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达成征地补偿协议等均成了难题。实践中已出现通过招标、拍卖取得采矿权后,因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达不成协议,采矿权人就无法行使权利而不得不退出的情况。

2、先征收再出让的方式取得采矿用地的弊端

《土地管理法》和《划拨用地目录》规定,对新增的采矿用地,凡不符合划拨取得条件的,都应该以出让方式取得。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划拨用地目录》的修改,出让方式将逐步成为新增采矿用地的主要取得方式。但完全采用先征收再出让的取得方式,不考虑不同矿种开发的特点,将存在较多的弊端:首先是不利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其次是不利于充分保障农民利益;第三是加重了管理部门及企业的负担。

3、土地使用规划与矿产资源规划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矿产资源储量的探明存在变量造成编制不同步,两个规划的规划期限不一致,导致一些新探明的矿山未能列入土地利用规划之中,后期项目用地审批缺乏规划依据;

二是两个规划之间的衔接只是用地数量上的衔接,空间预留得不到保证,企业未必能获取到其所需的矿山用地;

三是各级土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特点及其未来用地需求,导致企业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部分企业申请取得采矿用地时,时常需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不仅要占用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指标,而且延长了办理用地时间,增加了企业负担。

4、欠缺采矿用地争议的裁决机制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的推进,采矿用地在取得上以出让为主,因采矿用地造成的土地征收逐年增多,产生的矛盾相对突出,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农用地升值增加了征地成本和难度;

二是补偿标准不一,容易引发纠纷和矛盾;三是补偿安置方式单一,被征地群众安置途径有限;四是采矿用地的征地裁决机制缺失,征地纠纷难解决。

5、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滞后

矿山用地在采矿过程中和矿山使用后,会形成大量闲置废弃土地。推进矿山废弃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矿山用地的土地复垦管理存在明显的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有待全面建立;二是复垦费的列支途径及标准不合理;三是土地复垦落实不到位。由于复垦验收不够严格,有的临时用地方式取得的矿山用地,土地复垦中生物复垦由被临时用地村民小组完成,在资金投入和复垦质量上难于控制和保证。

6、缺乏健全的矿山用地的退出机制

矿山企业采矿完成复垦后,土地就闲置在企业手中。尤其是通过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经过短短几年的生产周期,就成为闲置用地。虽然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明确规定,在征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并经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国有工矿企业可以用复垦原有国有废弃地增加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置换因生产被破坏的农村集体耕地,原土地权属相应转移。置换后,被破坏的集体耕地属国家所有,不再征用,也不占当年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在实践操作中,许多采矿企业复垦好的矿山用地无法进行置换或者退还给政府,形成采矿企业一方面出资请农民在复垦的土地上进行耕作,另外一方面缺乏新的建设用地指标。

三、规范矿山用地的建议

矿山占用土地是因开采矿产资源的需要而发生,最终目的不是占有使用土地,长期以来形成的矿山用地现状,有历史、政策和管理方面等多方面的原因。规范矿山用地应充分认识到他的特殊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完善矿山用地管理的法律法规

针对矿山用地的特殊性,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矿山用地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规定,深入探索新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一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矿山用地。根据矿山用地的特点,对不同的采矿企业,采用不同的用地类型来完善矿山用地管理办法。使矿山用地既有露天开采,又有井下开采;既有矿区用地,又有配套及生活设施用地;既有永久性建筑用地,又有临时性建筑用地,对矿山用地三种用地方式合理利用,而不是简单地以征地一概而全,从而达到合法用地、规范管理的目的。

二要结合矿山用地的实际情况。将矿山用地的出让年限和采矿期限相匹配。根据采矿权期限确定矿山用地出让年限,如果采矿权延期则土地使用年限同期延长。

2、建立健全矿山用地使用机制

我国现行矿山用地使用权获得方式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矿山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建议对矿山用地采取多种管理体制和机制,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一是针对矿山用地比较偏远和散落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建设用地的各项标准,将废弃闲置的矿山用地经复垦验收后,可以换取新的矿山用地,实现矿山用地的空间置换,激发采矿企业进行土地复垦的内在动力。二是对于采矿企业需要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可以采用将土地作价参股,农村经济组织按股份获得收益,最后将复垦好的土地归还给农民。既减轻缓解矿山企业的投资压力,又解决了矿山利益和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还有利于土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全面规范新的矿山用地,实现矿山发展与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协调一致

第一,要合理处置现有矿山用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已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的矿山企业进行核查登记。根据具体情况,依法补办用地手续,适当缴纳土地使用的相关费用。第二,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的探矿权人,必须依法及时办理临时用地手续才能开工勘查。对新办矿山企业,在依法取得采矿权许可证后,采矿权人要按照《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要针对不同的性质和规模的矿山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采取不同的用地方式进行用地审批。比如对国有大中型矿山长期使用的土地,可办理征用手续,采用国有土地出让的方式供给。对于私营中小型矿山企业使用集体土地的,可采用集体用地入股的方式办理,矿山停止使用并复垦后可归还原土地所有者。对探矿用地、露天开采等使用周期较短的用地,可办理临时用地。

4、严格落实土地复垦工作

要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认真抓好土地复垦工作,确保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建立矿山用地复垦奖励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土地复垦中来,对将废弃的矿山用地恢复为农用地和耕地的,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和奖励,逐步消化废弃矿山用地。

矿山用地问题牵涉到矿山企业利益、政府土地利益以及农民自身利益,解决好这三者的利益关系,才能够解决好矿山用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迪:采矿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球,2012(9).[2] 矿业用地政策全景解析[N].中国矿业报,2013-06-26.[3] 黄启繁:现行土地管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2(13).

第二篇:采矿用地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批准云南磷化磷矿露天采矿用地改革试点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文批准云南磷化磷矿露天采矿用地模式改革试点方案,同意在云天化集团所属企业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昆阳、晋宁、海口、尖山4个露天磷矿开采区开展采矿用地模式改革试点。这是云南省唯一获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采矿用地试点单位。云南磷化磷矿露天采矿用地改革试点该试点工作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要求,在试点矿区范围内,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规划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采取分区实施、到期归还的做法,以临时用地模式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采矿用地复垦规划,明确复垦还地的时间、周期和质量要求。在试点过程中,要加强监管,采矿作业完成后,要按照土地复垦的要求和标准,做好采矿用地的复垦工作。云南磷化采矿用地模式改革试点方案获准实施后,将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公司的采矿用地问题;同时试点方案也对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都将产生重要作用.河北省尾矿库用地审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探索尾矿库用地管理新模式,建立合理的用地机制,严格规范尾矿库用地管理,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尾矿库用地有关问题的函》(国土资厅函【2010】399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尾矿库用地规模要符合选矿厂设计方案及尾矿定额指标规定。

第三条 尾矿库用地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由用地单位与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使用协议,经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核准后使用土地。

第四条 用地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复垦规定承担复垦义务。尾矿库用地原则上只占用荒山、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耕地除外)的,用地单位在尾矿库服役期满后,及时将尾矿库复垦为农用地,交还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第五条 申请用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当地县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采矿(选矿)手续合法完备的采矿(选矿)企业;

(二)经过有批准、核准权限的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的批准、核准立项;

(三)环境评价报告通过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批准;

(四)安全预评价报告经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在相应的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第六条 申请用地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尾矿库用地申请书;

(二)用地单位与被占用土地的村委会签定《尾矿库用地协议书》。协议中应包括拟使用土地面积、地类、使用方式、年限、补偿标准及《尾矿库复垦设计方案》,尾矿库服役期满经复垦后交还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承诺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三)有批准、核准权限的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批准、核准的立项文件;

(四)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批准的环境评价报告;

(五)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关于尾矿库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文件;

(六)在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文件;

(七)尾矿库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图件和电子坐标。第七条 用地审核程序:

(一)用地单位向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用地书面申请;

(二)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规划、安监部门到现场核查,确定用地位置,核实地类和用地面积;

(三)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对提交资料进行初审,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审批后出具尾矿库用地的批准文件。

(四)在与尾矿库有直接关系的村庄公示七天。

第八条 尾矿库用地核准使用年限须与尾矿库设计服役期限一致。超期用地需在生产服役设计期满前半年内提出用地延期申请。

第九条 认真做好复垦验收工作。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闭库手续,组成验收小组按照《尾矿库复垦设计方案》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用地单位必须按要求重新复垦或向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缴纳土地复垦费,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复垦。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可视情制定尾矿库复垦保证金制度。

第十条 尾矿库用地应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内容和权限审批,不得随意改变审批环节。

第十一条 对违法违规操作、不按程序报批、违法占地建设尾矿库并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在此之前形成的在用尾矿库,可参照本办法试行。

二0一0年八月二十六日

灵活供地 明确退出——解决采矿用地“两头难”的突出问题

2011-4-29

根据《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法实施条例》、《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矿前应依法取得采矿权和地面的土地使用权。并对采矿用地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采矿用地与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同属工矿仓储用地,具体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实践中采矿用地则主要包括地面生产用地以及尾矿堆放用地。

一、采矿用地的特殊性

采矿用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使用目的、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和开采方式的影响,其用地方式、用地类型、使用期限及采矿用土地可恢复程度与一般的建设用地相比,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一是采矿用地对地表土地产生影响,具有复杂性。采矿用地对土地的使用不是为了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措施获取地下的矿产资源,对地表土地不是直接使用而是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如对表土层进行剥离或采矿后出现地表沉降、塌陷、开裂等现象。这些影响的程度主要由开采方式决定,采取露天开采的,主要对表层土造成破坏,开采结束后容易形成采空区,而采取地下开采的,则表现为对地表土地进行局部压占,采矿结束后造成地表的塌陷、沉降或开裂等。

二是采矿用地对土地的使用取决于矿产的开采年限,具有阶段性。采矿用地的目的是为了开采出地下的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的储藏是有限的,一旦资源枯竭或开采结束,采矿对土地的使用也随之终结。因此,采矿对土地使用期限的长短由矿产资源可供开采的年限决定,一般露天开采为4-6年,地下开采为50-6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是采矿用地的位置取决于矿产赋存区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选址上,一般的建设用地在区位选址上主要考虑的是成本或市场价值,但对于采矿用地而言,因为受地下资源赋存和开采技术的限制,区位却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采矿区位确定后,用地位置随之确定。目前,根据我国已勘查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分析,90%的煤炭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西北和西南,70%的磷矿资源储量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铁矿则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和山西省,且多地处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因此,采矿用地的市场经济效益远不如一般意义上的工业用地或经营性用地。

四是采矿用地实际用地类型多,具有多样性。实践中根据开采作业程序要求,采矿用地可包括具体不同类型的用地。如露天开采中主要包括采矿区用地和尾矿库用地,地下开采中主要包括钻井生产用地、井场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管道用地及一些场站配套设施用地。这些不同类型的用地,其范围、利用方式、利用强度及对原土地权利人的权利限制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具有多样性。

二、当前采矿用地存在“两头难”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采矿用地的规定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矿产资源开采必须依法取得采矿权、土地使用权,并实行重要矿床不得压覆和重要地区限制采矿的制度。二是特定项目限制或禁止供地,为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对特定项目实行限制供地或禁止供地。三是因采矿破坏的土地应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对采矿用地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环的,应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履行土地复垦义务,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依法缴纳土地复垦费。前述关于采矿用地的规定主要散见于《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中,但缺乏专门统一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定,由于前述分析的采矿用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了实践中采矿用地取得、退出“两头难”的突出问题。

(一)采矿用地取得难

采矿用地“取得难”主要体现在:一是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设置难以统一,影响采矿用地的取得。采矿用地的取得必须以取得采矿许可证为前提,且必须遵循《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的相关规定。但是随着矿业权有形市场的建立,除国家审批的特殊矿种外,其他的矿种都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取得;在土地供应上,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也都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取得。这就造成了实际工作中,通过两个招拍挂市场取得的采矿权和土地使用权难以实现统一,或者取得采矿权后,由于国家对矿产资源政策的调整,将其用地纳入限制或禁止供地目录,从而导致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难以顺利取得土地使用权。

二是采矿权审批与其他建设项目用地审批脱节,造成相互争地。同一宗土地可能既涉及采矿权的审批,又涉及其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审查,目前各项审批或审查由国土资源系统内的不同主管部门按各自程序办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极为容易产生相互争地的现象。如2009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已经依法取得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开发区大渡河路北300米、东四路西150米处辛181区块的采矿权,但在办理该区块的用地手续时,却发现该区域属开发区的商业及住宅区,并已办理了土地出让手续,造成油田取得了采矿权但无法进行勘探开发的困境。

三是受地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制,难以满足采矿用地的需求。为控制我国的建设用地规模,确保国家耕地占有量,国家实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每年由国家根据各省的经济及发展需求给予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受国家对各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各地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新增建设用地的指标的分配使用控制非常严格。而多为国家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为满足国家能源生产的安全,每年需要大量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就造成了指标之间分配调剂不够的局面。如中石油长庆油田每年在陕西省境内油气生产建设需要用地26000-30000亩,而国家配置给陕甘省的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为平衡地方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陕西省每年给长庆油田配置建设用地指标只有4000亩,造成了油气用地的建设用地指标多达22000亩的缺口。国家为提高油气的自给率,对油气开采给予特殊政策,允许油气开采先以临时用地方式使用,再按规定办理用地手续,但往往由于地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紧张,无法顺利办理相关手续。如长庆油田32万多亩用地之中,2000年以后使用的19万亩土地中有近18万亩土地未取得政府批准,仍然以临时用地的形式存在,造成大量历史遗留问题。

(二)复垦后采矿用地退出难

复垦后采矿用地“退出难”体现在:一是采矿用地取得年限超过实际使用年限,闲置土地难以处理。按现行规定,采矿用地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年限没有限制;以出让方式取得的,按工业用地最高使用年限为50年(国家虽然规定最高出让年限为50年,但由于缺乏低于50年的年限出让的相关规定,实践中工业用地的取得基本都按50年)。根据前面的分析,采矿用地的实际用地年限最短的才4年,远远低于取得的使用年限,采矿结束后,企业不再需要使用土地,土地如何处置就成为问题。

二是缺乏收回或退出机制的规定,复垦后采矿用地难以退出。虽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土地使用者不再使用土地或土地使用期限届满的,国家可收回相应土地使用权,但对如何收回、如何“退出”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文件都没有具体规定,从而导致滞留在企业中的土地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成为企业的负担。如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复垦土地多达55000亩。这些土地都通过征收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仍剩余几十年的使用期限,为避免复垦土地的荒芜,企业只能投入大量精力用于农业生产。导致企业偏离主营方向从事农业生产,而农民无地耕种的尴尬局面。

三是由于复垦土地“退出”难,影响采矿塌陷地的及时恢复治理。采取地下开采矿产资源时,由于开采的特点、难以实现回填,一方面采矿辖区内的土方根本无法满足回填的需要;另一方面开采深度在地表以下500米甚至更深的,从技术上也根本难以实现回填。因此,很多地下深层采矿的地表土地只能等地表沉降、塌陷稳定后,再安排使用。虽然国家原则性地规定了由于采矿造成的塌陷土地无法恢复的由国家进行征收。但实践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办法或相关政策指导,对塌陷土地的认定、征收的程序、征收后土地的恢复治理以及再利用等不明确,同时受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或农用地转用指标的限制,造成大量塌陷土地难以履行征收、难以落实搬迁村庄的安置点,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如截止2009年安徽省淮北市由于采煤已累计塌陷土地约25万亩,且每年以不低于8000亩的速度递增。塌陷区内需要搬迁村庄274个,需安置居民20多万人,新村需用地25000多亩,但目前塌陷地由于属煤矿建设用地之外的土地,仅有14万亩办理了土地征收程序,仍有11万亩由于指标的限制难以履行征收,新村安置的用地受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制,也迟迟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塌陷土地的恢复治理,农民生产、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山东省济宁市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达525万亩,且以每年45万亩的速度递增。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已使济宁市累计搬迁了49个村庄和5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及近10万人。塌陷区的恢复治理与利用,保障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一直是当地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搬迁农民只能依靠煤矿每年提供的种植作物补偿维持生活,一旦资源枯竭、矿空人去,农民将彻底失去生活来源。

三、改进采矿用地管理的政策建议

为提高采矿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解决前述采矿用地取得、退出“两头难”的突出问题,建议:

(一)结合采矿用地的特殊性,灵活供地

针对采矿用地使用期限、实际用地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建议对采矿用地采取区别化的政策,对土地破坏程度低、用地周期短、生产结束后能恢复为可耕种土地的采矿用地、尾矿库用地等,以临时用地的方式使用土地,并允许延期一次,但土地使用及复垦恢复的总时限不超过五年为宜。临时使用土地可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但必须进行合理补偿,与当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协商一致;采矿生产结束后不能恢复为可耕种土地的,按建设用地管理,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

对使用期限超过5年,但少于工业最高使用年限50年的采矿用地,结合采矿用地的区位特点,建议采取协议出让的方式供地,并根据采矿用地的需要灵活确定出让期限;对既服务服务于矿产资源开采,又同时服务于当地群众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占用的土地,建议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衔接,及时纳入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尽快出台采矿用地复垦退出的相关规定

针对目前国家对土地使用权收回的细化规定仍是空白的情形,建议尽快出台采矿用地收回或复垦后采矿用地“退出”的具体规定,包括塌陷地的复垦退出,明确收回或退出的主体、条件、程序及收回或退出土地的再利用等内容,以指导、推进采矿用地的复垦和退出;明确塌陷地办理征收的具体程序,并对资源城市在指标或程序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尽快解决资源城市由于采矿塌陷带来农民生产、生活及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三)规范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的实施

为探索新的采矿用地方式,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2005年部积极支持广西平果铝探索实践采矿用地方式改革。将采矿用地由原先征收后出让的方式,改革为临时用地的方式,使用完毕后及时复垦交还给农民;对于矿山工业场地、矿山运输公路及尾矿设施等永久性建(构)筑用地,仍按建设用地管理,以出让方式供地。广西平果铝试点的实施,促进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有效保护耕地、缓解指标压力的同时,维护了农民土地权益。

2010年第35次部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采矿用地方式改革扩大试点方案》,根据部领导的批示精神,将选取少数几个省继续开展采矿用地的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实施的规范,避免试点走样或扩大,建议在总结广西平果铝试点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采矿用地改革试点的管理意见,明确试点范围内用地的方式、还地的办法程序、农民权益的保障、制度建设及监督管理等内容,以指导和规范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的推进。同时,及时跟踪、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起草出台短期采矿用地管理办法,使试点经验尽快上升为国家法律或政策。

信息来源:法律处

第三篇:矿山采矿组年底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去年丰收今又续,辛辛苦苦又一年。2012年技术科采矿组在矿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在地质、测量以及其他技术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没有辜负公司对采矿技术人员的信任,通过合理安排采掘施工顺序,圆满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在这里简单地回顾一下过去的岁月,总结一下收获和不足,为明年的征程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一个全新的精神风貌和顽强的品质投入到2013年的生产、技术、安全工作当中。

2012年的采矿组主要工作是日常的技术管理工作,深入井下各个采场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管理,加强和采场作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技术工作没有拖生产的后腿,处处走在生产的前面,为安全生产出谋划策,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采矿技术人员还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了技术设计的审批度:采取技术设计层层审核制度,杜绝了设计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强化了技术设计的完整度,更好的服务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严格按照技术管理规定做好收集、整理、存档工作:每月底发放当月的施工工作面统计情况,并结合当月的实际情况,对重点工程要求一施工一总结,便于查找。执行一设计一施工,杜绝无设计施工现象。

3、针对三个矿区多达120个工作面,任务较重,在采矿专业人员少的情况下,克服多重困难,合理的调整,对三个矿区所辖的十一

个劳务队的生产工作面进行合理的安排,经过缜密分析,多方考证的前提下,对马槽滩矿区进行下山矿开拓设计,并配合指导劳务队施工,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延长了矿山的服务年限,为下一步开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为有效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及回收率,积极利用新材料、新方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人工矿柱置换”实验,取得圆满成功,提高了矿山回采率20%以上,并进行了大力推广,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供了先决条件。

5、为安全标准化,执行《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操作规程》的巷道掘进标准,在理论完善的基础上对开拓巷道进行光面爆破实验作业,经过现场指导,实验结果分析,在众人的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为标准化矿山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6、每次遇到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合时,采矿人员总是和地质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一起深入采场做实测和矿岩编录工作,认真而细致多方考察和资料分析,征求生产管理人员和采场操作人员的意见,做出合理的安排,并进行调整,使得施工更加合理。

7、先后完成了三个矿区井下安全避灾线路图、井下通风系统工程平面图、2013年采掘计划平面图、各中段采掘设计图,确定了下山矿开采方案并完善了开采设计平面图,修改了《安全作业技术规程》,为建设标准化矿山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采矿组全体技术员会明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能吃苦的思想、搞好团结工作。

感谢公司领导、部门领导的培养,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在以后的工作中采矿组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山经济建设服务,做好为矿山建设的一块砖。

展望2012年,采矿技术工作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新的中段,新的采场,新的采矿方法,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生产永远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安全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矿业公司技术科

采 矿 组

2012.12.31

工作总结

2012-12-31

第四篇:采矿证办理程序

采矿证办理程序

一、编制矿权设置立项书

省国土厅指定设计部门编制矿权设置立项书,省国土厅接到立项书后组织部门会签,会签完成后组织专家评审,编制单位根据会签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后报送国土厅。

二、编制矿权设置方案

设计部门根据矿权设置立项书编制矿权设置方案,评审后报国土部备案、编号。

三、编制储量核实报告

资质单位根据矿权设置方案编制矿井储量核实报告,并经国土厅评审、备案。

四、编制矿井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部门根据矿权设置方案和储量核实报告,编制矿井开发利用方案,并进行评审。

五、办理采矿证其它附属材料编制

根据矿权设置方案、储量核实报告和矿井开发利用方案委托资质部门编制下列材料。

(一)编制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经评审、备案。

(二)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经评审备案。

(三)编制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经评审、备案。

六、组织材料申请办理采矿证 将上述材料及评审意见、备案证明等相关材料组卷上报,申请办理采矿证。

七、交采矿权价款和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八、国土厅发放采矿证。

工作进展情况

一、目前矿权设置立项书国土厅部门会签完毕,并于2013年10月31日经过专家评审,设计部门正设计资料、并拿回修改。

二、矿井储量核实报告已经完成初稿,需要根据矿权设置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第五篇:浅谈探索露天采矿用地新模式

浅谈探索露天采矿用地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2-10-26 11:02:11 信息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魏网扣

在耕地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既是当前保护土地资源的需要,也是采矿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2011年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首度将采矿用地纳入监管查处范围,探索露天采矿用地模式成为新课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采矿用地归类于工矿仓储用地,但采矿用地明显区别于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它对土地的使用不是为了建造建筑物或构造物,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措施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矿产用地年限由矿产资源可供开采年限决定,采矿完毕,土地承载用途即完成。目前露天采矿“先征地、后出让”的供地模式,导致了采矿企业申请难,土地管理部门审批难,政府有效管理难,矿区农民复耕难等弊端,造成了不同利益主体的集体行动困境。

在现有模式下,采矿用地缺乏有效的收回和退出机制,复垦后的采矿用地难以退出。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探索既能保证采矿业需求,又能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采矿用地模式。对此,笔者认为,露天采矿采用临时用地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采矿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指标紧张、采矿用地收储与矿区农民复耕的矛盾,促进土地利用良性循环。

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四方面:一是破解了“人——地”、“矿——地”之间的矛盾,严格保护了耕地资源。临时用地模式走的是“审批——租赁土地——剥离耕作层——采矿——复垦——退还耕地”的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式。二是不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露天采矿一般用地规模较大,以临时用地方式使用土地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有利于节约用地指标,保障当地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建设用地。三是自给自足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必须占一补一,做到“占补平衡”。采用临时用地方式供地,能够确保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下,促使企业在4年~6年的期限内完成从租地采矿到复垦还地的周期循环,在不占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前提下,在原有土地利用框架内解决好耕地复垦工作。四是明显降低了企业的用地成本,减少了因取得采矿用地必须支付的征地安置补偿费用,并大大缩短了土地审批周期。

同时,露天采矿办理临时用地模式符合临时用地特点及法理规定,国土资源部开展的试点工作也进一步证实了实施临时用地模式的益处。从临时用地的特点和法理来看,临时用地是对划拨、出让以外供地方式的有益补充,更是对不宜以“先征收、后出让”方式出让的集体土地资源的保护。工程堆料或占用土地挖沙、采矿、取土、工矿企业的废弃物堆放场、地下管线施工以及园林生产中因管理等需要使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均属临时用地管理范畴。用地单位应申报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否则可视为违法占地。临时用地使用期限一般为2年,2年期满后,如需要继续使用应提出延期申请。因此,露天采矿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不存在必然的法律障碍,反而可以化解采矿用地规划难、征地难、持续利用难、退出难等问题,保证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从试点情况来看,2005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平果县设立铝土矿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采矿用地由原来的征收方式改为临时征用方式,企业采矿后对土地进行复垦,再将复垦土地归还农民。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保证了矿区农民生活的稳定性,又达到了保护耕地和集约用地的目的。2010年,国土资源部第35次部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采矿用地方式改革扩大试点方案》,分别在辽宁、云南、山西等省扩大试点,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此可见,临时用地模式可以破解露天采矿用地审批及退出瓶颈。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露天采矿办理临时用地应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规划用途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采矿用地复垦规划,分区分片实施,明确复垦还地时间、周期和质量要求,做到采完一片复垦一片,及时归还。

临时用地采矿供地模式落地 利益博弈成改革

关键

来源:

2012-5-15 10:57:00

采矿征地突破

记者 于小龙

巧妙绕过现行《土地管理法》的“临时用地”采矿供地模式,历经7年试点,如今瓜熟蒂落

“国家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然后再有偿出让给企业”,这是在目前《土地管理法》规定范畴内矿山企业取得农村土地的法定方式。

但是,政府廉价征收农民集体土地,造成大量失地农民;另一方面,矿山企业土地税费成本巨大,矿企叫苦不迭。

2012年4月18日,中铝集团广西平果铝业采矿“临时用地”方式改革试点,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带队的验收组验收,这为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打开了缺口。

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国土部咨询中心专家李显东认为,该项改革,实质是通过对“临时用地”政策的灵活运用,以土地典押形式,代替征收出让的方式。逼出来的改革

平果铝土矿,属于堆积型露天开采矿藏,矿石就混迹于坡地、台地、谷地、峰丛洼地的耕地泥土中。每开采2000吨铝土矿,要占用1亩耕地。

中铝广西铝业分公司(下称“广西铝”)总经理武建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现有规模,采矿占地每年将以3000亩速度递增;整个矿山采矿用地近10万亩,其中耕地占比超90%,约占平果全县总耕地面积1/5以上”。

按法定的“征地/出让”模式,平果县将有超过9万亩耕地被征收,近10万农民获得一次补偿后失地;而广西铝则获得50年的工业用地使用权,但其真正有效利用时间不过两三年。这些土地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很难进行工业开发,只能“按法律复垦,还不准撂荒”。

“这对农民、地方政府和企业,都难以接受”。广西铝矿山部主任向瑞群介绍,仅为获取采矿用地,企业平均每年花费1.9亿元;加上复垦、维护,“土地费用占到矿石开采成本的40%以上”。

这些土地,成为企业的鸡肋:到2005年试点开始前,广西铝已“积攒”了3000多亩土地,“曾试图种树、种菜、种粮、养猪,进行复垦后的利用;但是山间土地过于分散,最大一块耕地面积也不足2亩”,企业难以规模化经营。

而把这些花巨资“买来”的工业用地无偿划拨给地方,再次审批后变为农业用地,无偿归还给当地农民种植,“企业从心理到国有资产管理都难以接受”。

按现有征地补偿办法,平果当地农民只能获得相当于征收前三年平均土地收益10-19倍的补偿;按2005年价格,每亩土地补偿金平均不到1.9万元。

“矿地”矛盾因此尖锐。平果村民抗拒铝矿征地的事件时有发生,破坏矿区道路、阻挠设备进场等司空见惯。

平果县县长韦正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矿征地模式僵化,造成农民利益直接受损;诸多的社会民生问题,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

“临时用地”突破

2002年2月,平果县政府和广西铝双方联合调研后,提出了改革方案——铝土采矿用地“由原来的征收方式变为采矿临时用地”;2004年4月,双方联合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2005年7月1日,国土资源部批复了该全国首个“采矿临时用地”试点。

李显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个改革方案,参考了《土地管理法》第57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临时用地的有关条款;还参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中的第48条,即“企业采矿、取土占用土地不超过3年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参照临时使用土地的规定办理用地手续”。

在此方案中,明确采矿临时用地续办手续最多2次,即4年;依然须履行审批、监督、复垦、验收等程序。

临时租用农民集体土地,因不改变用地性质,且仅限于采矿用地,故企业不用再缴纳相应的土地出让税费;

而农民的利益,则基本没有受损。临时用地补偿费用,采取接近征地出让方式的补偿标准执行。以2005年玉米旱地为例,补偿金额达到前三年平均土地收益的17倍,约计1.9万元/亩。

“与以租代征违法用地不同,广西铝的‘临时用地’改革是在政策允许范畴内,依据现有法律框架,有相关完整配套政策作为保证的改革”,李显东认为。

截至今年3月底,广西铝已累计完成五个批次、约8403.5亩的采矿临时用地报批手续,已实际获得土地7005亩,累计实施完成工程复垦约3330亩,实施还地1802.114亩,其中耕地1318.24亩。

博弈

此次改革,突破了《土地管理法》的桎梏。但如何确定补偿标准、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成为改革成败关键。

2004年12月,国土资源部关于《平果铝土矿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项目》专题工作会议指出,“临时用地补偿费用,依旧按征地出让方式的补偿标准,执行缺少法律依据,补偿费用过高,不能体现改革、创新、损失对等的原则”。

在临时用地补偿方案出台伊始,曾以2004年玉米旱地为例,补偿金额被确定为前三年平均土地收益的11倍,约计1.24万元/亩,但这遭到当地农民大范围抵制,改革被迫停止。

2006年6月,临时用地补偿标准被提高到“平均土地收益的14倍”,约计1.57万元/亩;还地耕地不足部分的差额补偿费,作为生物复垦保证金,还地时按实际支付。

但是,农民依然反对;改革再次陷入扯皮、停滞。

彼时已是2006年6月,广西铝第三期铝土矿工程建设马上就要动工,现实形势,已容不得更多拖延。

武建强最后做出选择,“改革的最根本原则,是不能损害当地农民利益”。

根据平果铝矿历年采空区平均复地率70%的实际情况,在办理用地手续同时,矿企提前支付了30%的还地耕地不足部分差额补偿费;如实际还地不足部分超过30%,还地时则另给予补足。

经过三次修改,临时用地补偿金额最终被确定为“以2005年玉米旱地为例,前三年平均土地收益的17倍”,约合1.9万元/亩。

这笔钱,将如期全额支付到平果县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费专用帐户,再由县国土资源局全额支付到农民手中。

至此,临时用地补偿标准,与50年的征地补偿平均标准几乎一致。

2006年8月12日,第一份采矿临时用地补偿协议,在平果县马头镇那良村村民小组签订;3天后,该采场剥离、采准施工完成,投入采矿生产。

群众监督复垦?

向瑞群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历史上,复垦土地属于企业所有,只要复垦质量符合国家要求即可,“企业既没有复垦动力,也缺少复垦监督”。

但实施复垦还地改革后,无形中等于引入了复垦质量的第三方监督。“无数双村民的眼睛都在盯着你,因为他们知道,这片土地的主人4年后还是他们”。

农民要求不仅是简单的复垦,而是要在复垦的同时完成农田改造。仅马头镇那良村和感桑屯的约680亩采矿用地复垦,石牙爆破量就达到了5391立方米,基层平整垫土约22.7万立方米,耕种层剥离土铺垫量达7.1万立方米,修筑防排水沟5862米,机耕路1158米,共计投入大型工程设备600多个台班。

“采用新用地模式后,仅工程复垦,每亩就新增投资4000多元,复垦进度和质量大幅提高”,向瑞群说。

马头镇龙来村的一位村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还回来的地比原先的好。不但平整,还有排水渠和机耕路,石崖子也被炸掉,原先的两块地变成了一块整地,更方便耕种;地力也不错,现在甘蔗亩产有4000多公斤,与当地同地类农作物产量相当。

矿企有设备、有技术,组织能力又强,“若能有机制的投入到农田整治,完成农民和地方政府难以胜任的工作,大幅提高耕地质量,扩大机耕地和水浇田面积”,平果县县长韦正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使得农民安居乐业,这是企业支付给地方政府再多的税费也换不来的”。

2008年第一批复垦还地以来,平果当地农民们看到了临时用地的实惠,纷纷要求实行“临时用地 ”,阻碍矿山经营的情况大幅减少。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广西国土资源部门了解到,当地正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北海高岭科技有限公司和华银铝矿山,也列入采矿用地方式改革扩大试点范围。

“此次改革,涉及对现有法律和制度的突破”,李显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广西平果改革,对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的突破和修改提供了借鉴”。

2012年8月7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请求批准扩大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范围的请示》,支持广西继续开展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国土资源部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应按照国土资源部《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方案》要求,选择矿体埋藏较浅、适合露天开采,采矿后易于复垦为耕地或者恢复土地原农业用途,完成采矿和土地复垦的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五年(其中每期采矿用地的使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两年)的矿种或矿体,开展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

自2005年我区开展平果铝土矿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以来,经过近7年的实践,实施了五个批次的征用采矿临时用地的报批、批后实施、采矿生产、工程复垦和还地各环节的全程实施,累计完成8403亩采矿临时用地报批手续,已实际获得土地面积7005亩,完成采空区工程复垦3330亩,其中已还地给农民1802亩;制订了一系列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制度、规范和标准,基本理顺了采矿与土地、民生的关系和企业与农民、政府的关系,较好地化解了用地矛盾,极大促进了矿山经济循环发展。

为充分发挥平果铝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继续深入创新采矿用地方式,促进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集约利用,今年4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今年4月请求国土资源部,同意我区在平果铝土矿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扩大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范围。

关于印发辽宁省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国土资发〔2011〕287号

各市国土资源(规划和国土资源、国土资源和房屋)局,绥中、昌图县国土资源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

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将《辽宁省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下载采矿企业办理矿山用地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采矿企业办理矿山用地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矿山技术科采矿技术员岗位描述(合集5篇)

    矿山技术科采矿技术员岗位描述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主要从本人的、岗位目标、岗位职责、工作范围等方面作自我岗位的描述。 一、工作性质描述 我叫王发宪,来自采选......

    企业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程序

    企业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程序 一、省厅预审:不需要企业介入。 二、组正式卷报省厅批准:不需要企业介入。 三、挂牌:需要企业介入。 1、审核资质: 用地企业将营业执照及法人代......

    探矿证—采矿证办理流程

    探矿证—采矿证办理流程 一、探矿证办理 1、实地踏勘,确定勘查区范围。 2、到当地国土资源局查询是否为空白区、是否与其他矿业权重叠等相关情况。 3、确认可新立探矿权后,编......

    采矿许可证的办理流程

    采矿许可证的办理需要的手续 一、采矿权申请人需要提交的资料: 1、申请划定矿区范围报告; 2、经评审、认定的储量报告或相应的地质资料; 3、新设立的采矿企业名称预核准手续。......

    采矿证办理流程及指南[定稿]

    A00302 《事项告知单》 一、事项名称 权限内矿产资源开采许可(采矿权新立) 二、办理依据 (一)《矿产资源法》 (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 (三)《国土资源部关......

    砂石采矿许可证办理程序

    砂石采矿许可证办理程序 一、书面申请 1 、砂石场所属地土地承包人意见 2 、砂石场所在村民小组意见 3 、砂石场所在村委意见 (加盖公章) 4 、砂石场所在乡镇国土所临时用......

    临时用地办理程序

    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的报批程序 一、土地使用者向本辖区国土资源管理所提出申请,并提供所需资料(包括临时用地书面申请、身份证复印件、相关部门批准文件);二、国土资源管理所依......

    申请用地办理程序

    申请用地办理程序 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试行“窗口办文”制度有关事宜的通知》(云国土资[2005]101号)文件要求,在办理用地上报审批时的程序及需要提供的材料: 单独选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