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的意见(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字〔2006〕301号 【发布日期】2006-09-29 【生效日期】2006-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的意见
(内政字〔2006〕301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大企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44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和银监会等五部委《关于印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538号)精神,我区对2006年上半年新开工的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重点行业3000万元以上项目、年产3万吨以上煤矿项目,按照产业政策、项目审核、土地审批、环评审批、信贷政策和安全监管等6项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总的来看,大部分项目管理比较规范,能够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组织实施。但通过初步清理,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项目存在虚报、误报问题;少数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不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未办理有关手续即开工建设,个别项目存在违反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有的地区违规项目比例偏高,项目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助长各地区片面追求投资增长的风气,影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利于我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大局。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我区新开工项目的清理和整顿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新开工项目清理和整顿工作,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统一协调、及时督查。对于此次项目清理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和剖析原因,坚持实事求是、不护短、有尺度的原则,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和具体情况,对照清理标准和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主动进行整改。对于本次清理发现问题的项目,务于2006年年底前依法补办、完善各类建设手续,届时仍不符合有关规定,不能补齐有关建设手续的,将依法予以停工处理,并无条件收回占用的资源。哪个地区、部门或项目单位由于对整改工作不重视、整改不及时、措施不落实,存在继续违规建设等问题,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有关地区、部门和项目单位的责任。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此次项目清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分别提出和督查落实有关整改措施。发展改革和经济部门主要负责处理产业政策与项目审核程序方面的问题,土地部门负责土地审批方面的问题,环保部门负责环评审批方面的问题,银行监管机构负责信贷政策方面的问题,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炭和其他矿山项目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本次清理发现的问题,各级发展改革、经济、土地、环保、安全监管、银行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既要积极支持项目单位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又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规范管理程序,及时查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统计部门要认真核实新开工项目有关情况和数据,确保情况真实和数据准确,共同把好政策关。
三、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有关规定,属于限制和淘汰类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禁止投资;对于不符合发展建设规划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进行优化升级的条件,限期逐项进行整改,超过规定期限的,一律停止建设。
四、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核程序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5〕20号)、《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2656号)精神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一是对于未经过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责令项目单位做出书面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核程序。在落实有关前期条件后符合审批、核准、备案条件的项目,报有权限的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不符合审核条件的,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并责令项目单位停止建设。二是对于越权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以及以备案代核准的项目,责令越权的审批、核准和备案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书面检查,重新报有权限的投资主管部门办理审核手续。三是对于未通过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但已审批或核准的,有关审批或核准机关应及时予以纠正,待通过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后,方可继续建设。
五、改进和完善土地管理
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及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土地管理。对符合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未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项目,依法进行处罚后可补办用地手续;符合产业政策、供地政策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依法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处罚后补办用地手续;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用地项目,责令限期拆除违法用地建筑;经营性用地未履行招拍挂手续的,依法予以处理;对闲置2年以上没有开工建设的项目占地,依法予以收回。
六、加强环评审批管理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环保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意见的通知》(内政办发〔2003〕356号)有关要求做好环评审批工作。
七、严格执行信贷政策
按照《行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1号)和《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银监发〔2006〕27号)有关要求,加强和规范对新开工项目的信贷管理,严格控制对新开工项目的信贷投入,对不符合6项清理标准的新开工项目,严禁发放贷款。
八、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有关规定,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对存在问题项目的整改进度。通过对新开工项目的清理和整改,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依法办理各类建设手续;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按照严格执法、规范管理、公开透明、提高效率的原则,举一反三,加强对拟建项目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各有关盟市要将清理整顿工作最新进展情况于2006年10月9日前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2006年9月29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意见的实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字〔2006〕246号 【发布日期】2006-08-02 【生效日期】2006-08-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
(内政字〔2006〕24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切实推动我区消防工作发展,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清消防工作形势,明确消防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区消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火灾形势保持相对稳定,重特大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消防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消防经费投入不足、消防规划编制滞后、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欠帐”严重、消防装备器材量少质差等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火灾隐患大量存在,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不高,社会消防安全基础十分薄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区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钢铁、冶炼、电力、化工、煤制油等高耗能、高载能企业发展迅猛,防、灭火和抢险救援的复杂性、艰巨性日益增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消防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要认清当前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依法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一)严格落实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继续采取逐级签订消防工作责任状的方式,明确和量化消防工作任务,落实考核奖惩措施。要定期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蚕加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适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要严格按照自治区财政厅、公安厅、武警内蒙古消防总队《关于印发武警内蒙古消防部队消防业务费开支标准(试行)的通知》(内财预〔2005〕503号)要求,切实把消防事业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结合地方财力水平,分、分阶段逐步解决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抢险救援装备、消防队站、消防设施建设等所需经费。
(二)建立健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消防安全工作。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实际,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自查和治理,依法督促所属单位整改火灾隐患。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检查、治理和整改火灾隐患等情况,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或者移送、通报相关部门处理。
(三)严格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全面负责。要严格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主动整改各类火灾隐患,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
三、大力整治火灾隐患,改善消防安全环境
(一)加大火灾隐患整治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严重影响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易燃建筑密集区、城中村等纳入城市改扩建计划,并组织建设、市政等部门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城市消防供水系统、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线路等进行改造、维护和增设,对医院、学校、幼儿园、影剧院、体育场馆、宾馆饭店、图书馆、博物馆、车站等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自身无力整改的,应给予政策和财力支持,加大整改力度,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各地要建立政府督办、部门联动、行业督导、单位负责的重大火灾隐患整改责任机制,以及以新闻媒介为载体、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隐患整改监督机制。对经专家论证确定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召开整改协调会、制定进度表、签订责任状、政府挂牌公示、明确督办人等方式,落实整改责任、期限和防范措施,责令隐患单位限期整改。下级政府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对未按要求和时限整改完毕的,上级政府要进行督办;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上级政府要直接挂牌督办;对公安消防部门依法报请当地政府责令停产停业的,当地政府应在接到申请后7日内做出决定。对自身无力整改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有关单位要及时报本行业或本系统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确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
(二)加强火灾隐患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各级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合格的,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中没有消防验收合格文件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施工图审查机构要自觉规范审查行为,严把消防设计质量关,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项目不得发放审查合格证明;对消防安全条件未获得公安消防部门审查通过,拟开办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福利院、养老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等企业,安全监管、交通等部门不得颁发相关许可证;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安消防部门要撤销批准文件,督促单位重新申报;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电气、燃气等设备,质监部门应对其防火性能制定标准,生产单位应标明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注意事项;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将消防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防火审核验收意见或检查意见作为办理审批手续或年审换证的基本条件;旅游部门要把宾馆、饭店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条件作为“评定饭店星级”和“晋升饭店星级”的基本依据;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要把消防产品监管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内容,组织开展消防产品流通和使用领域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行为;保险部门要积极发挥对社会各单位安全风险的管理调节职能,建立保险与消防的良性互动机制,从源头上防止产生新的火灾隐患。
四、加强公共消防基础建设,提高社会抗御火灾能力
(一)加快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和消防装备等内容纳入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并结合新建城区、旧城改造和新(改、扩)建道路等项目抓好落实。各地在制定和审查城市规划中,要将消防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定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坚决做到没有消防专项规划或消防专项规划内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不予审查和报批。各地在城市建设中,必须严格依据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对于规划中确定的消防站用地,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对于规划中确定的消防通道,不得以任何借口堵塞、占用。2008年以前,旗县级以上城市及旗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镇都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完成专项消防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
(二)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建设、规划部门应将公共消防设施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发展改革部门应将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予以立项;市政工程主管部门要做好城镇消防车通道建设和维护工作;供水主管部门要做好城乡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供水设施建设、维护工作;通信部门应做好消防通信线路的建设和维护管理。上述部门每半年至少要对城市公共消防设施进行1次检查维护,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完好。要加快城市消火栓的补建、新建步伐,2010年以前,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消火栓建设数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新建城区、旧城改造和新建开发区、工业区的公共消防设施要同步建设到位。各地要按照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2006〕42号),加强公安消防队站建设,确保消防队站建设布局合理。2008年以前,各地要完成消防部队危旧营房的改、扩建任务,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根据园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配有特殊装备的消防站。
(三)加强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适应现代防火监督和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配备各类抢险救援车、举高车、照明车等特种车辆以及各类特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不断提高消防队伍灭火救援的整体水平。2008年以前,各地要按标准配齐消防部队官兵的11种个人防护装备;2010年以前,全区公安消防中队应按照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基本配齐各类执勤车辆。
(四)加快消防信息化建设步伐。依托“金盾工程”,加强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以前,建成自治区消防总队数字化应急通信指挥中心和覆盖全区消防部队并与公安各警种互通互联的350M无线集群网络,配齐配足基层战斗单位无线通讯工具。依靠科技手段和网络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重点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城市火灾探测报警监控系统建设,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城市火灾预警能力。2010年以前,全区各地要依托盟市所在地建成城市火灾探测报警监控中心,建有固定消防设施的重点单位均应纳入该系统。
(五)加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各地要根据我区各类火灾事故和突发事件的救援处置需要,积极整合现有应急救援人力、技术和物质资源,逐步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为主体,供水、供电、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部门协作的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应急抢险救援力量体系,并专项解决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装备、自身安全防护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为有效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2010年以前,自治区灭火救援应急指挥中心要建成使用,并分别在呼和浩特市、乌海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各建1个区域性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充分做好重特大灾害事故跨区域处置的物资储备工作。加快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全区未建特勤消防队的10个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要根据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各建1个特勤消防队,经济发达的旗县(市、区)可根据需要将原普通消防站升级为特勤消防站,新建特勤消防站车辆器材装备必须按国家标准同步配备到位。加强消防应急救援训练设施建设,2010年以前,建成自治区消防应急救援模拟训练基地,并按照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的《消防培训基地训练设施建设标准》配备相关训练器材和装备;有条件的盟市可组建消防应急救援模拟训练基地,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模拟训练,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探索新的消防力量增长方式,构建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地方和企业专业消防力量为补充、群众性消防组织为基础,全面覆盖城乡、有效控制火灾的消防力量体系。目前,尚未组建消防队站的35个旗县(市、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建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经费要纳入地方基本建设计划内解决,日常管理、训练和调度指挥由消防部门负责。经济较发达的苏木乡镇建立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其他苏木乡镇可建立志愿消防队,农村牧区、社区、企业、机关等单位建立义务消防队。生产规模大、火灾危险性大的企业要建立和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城市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大力发展志愿(义务)消防组织和消防保安力量。
(七)积极推进农村牧区消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整体规划,结合撤乡并镇和机构改革工作,制定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新农村新牧区消防工作规划和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制发关于农村牧区消防安全工作的有关规定。各旗县、苏木乡镇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牧区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在部署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中,要结合农村牧区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工程以及人居环境治理、村镇道路改造、农村电力改造、文明村镇评选等工作,逐步完善农村牧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牧区消防安全条件。今后,设有供水管网的苏木乡镇,在新建、改建工程中要一并实施消火栓建设,同时,要在农村牧区建立以建制镇专(兼)职消防队为中心,以村镇群众义务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为补充的农村牧区消防队伍网络,切实提高农村牧区抗御火灾的能力。
五、强化消防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一)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组织制定并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并在每年的11月9日和冬春、夏收季节,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其他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全区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教育部门要将消防知识纳入各类义务、学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各大专院校要成立师生义务消防宣传组织,九年制义务教育机构要把消防安全常识纳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不少于2个课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并把学生受教育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广电部门和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义务宣传消防知识,开辟消防宣传专栏专版,定期刊播消防公益广告。民政、劳动保障、妇联、工会、共青团、残联等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协调配合,为城乡居民家庭,特别是老弱病残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获取消防知识提供服务。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把对社会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纳入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官兵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村镇等,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培训和逃生自救演练。
(二)加强社会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干部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将消防安全列入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监督社会培训机构按计划实施消防培训,确保公务员每年接受2个课时以上的消防培训和不少于1次的灭火逃生救援演练,职工岗前接受不少于10个课时的消防安全培训和不少于2次的灭火逃生救援演练。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等流动务工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确保消防管理人员和消防设计、施工、检查维护、操作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人员密集的营业性场所工作人员和保安人员,在上岗前都得到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指导监督,确保培训质量。
六、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考评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每半年督导一次消防工作,在年终组织考评验收,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社区)和安全生产等考评序列,对发生特大火灾或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各盟市要在每年的12月25日前将本地区的消防工作情况报送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
(二)建立健全消防责任追究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消防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发〔2006〕15号文件以及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公发〔2004〕4号)精神,依法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对不履行法定职责或工作措施不力的,涉及消防安全事项未按要求实施审批、监督检查的,或者对重大火灾隐患督促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或重大人员伤亡,以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行政干预消防执法工作或火灾隐患整改,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公安消防等部门要严格依法监督,对不依法履行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职责的单位、个人,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因消防管理措施不落实或整改火灾隐患不力造成火灾事故的,要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依法查处。对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配件、灭火剂等消防产品造成严重后果,以及明知是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仍然购买和使用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2006年8月2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
关于2月份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
各市投资科(处):
2011年,总投资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包括单纯购置项目)必须经审批同意后才能入库,否则不能入库。10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包括单纯购置项目)需提前报送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审批,1亿元—10亿元以上的新入库项目需经省审批。从2月份起,10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必须先报送H301表和项目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才能报送H201和H202表。2月份H301表和项目证明材料,请于2月15日12时前上报。1亿元—10亿元以上的新入库项目申请表和证明材料于2月20日前上报。
新入库项目证明材料:
1、新开工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购置土地面积、土地购置费、房屋建筑面积、主要单项工程或系统工程、购置设备情况)②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③项目现场照片
④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
⑤项目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⑥项目的整体设计文件
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⑧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合同)
1
⑨项目规划许可手续
⑩项目环评文件
新入库项目证明材料原则上应该有①—⑩项,至少上报①、②、③、④四项,①、②、③是必须上报材料,④如果没有,说明原因后可以用⑤、⑥、⑦中的一项代替。
2、单纯购置项目入库证明材料包括设备购置合同,付款凭证和设备到位照片,三项齐全后才能申请入库。
3、上报国家的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证明材料应该每个申请项目一个文件,有电子版文件的可以直接使用,没有电子版的应把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通过扫描或拍照方法形成电子文件,并用照片编辑软件对这些照片文件的大小进行调整(最好调整到800*600像素及以下),然后把这个项目的所有电子证明材料复制到一个WORD文件中,文件名为:项目编号.DOC。
河北省统计局投资处
2011年2月11日
2
第四篇:新开工项目申请材料(模版)
新开工项目入库申请材料
项目编码:
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法人码):
合同开工时间:
申请入库时间:
计划总投资(万元):
是否在“五区”(标明):
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开工时间、计划竣工时间、计划总投资、土地购置情况、房屋建设情况、设备购置情况、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情况、计划资金情况等】【Word格式或照片格式】【10亿元及以上项目须有省直辖市、省直管县统计人员签字】
** 正文部分【(仿宋、四号、不加粗、黑色)或照片截图,居中】 **
2、主要施工合同或协议:【应包括发包人、承包人(或甲方、乙方)单位名称;主体工程建设名称内容;合同开竣工时间;合同价款;合同订立时间;发包人、承包人(或甲方、乙方)盖章签字,如是分段承包或多个承包合同,按照合同金额从大到小排列】【单纯购置项目,应为设备购置合同、付款凭证】【应为照片格式,Word格式无效】【主要内容应清晰完整无改动,能够证明项目是本年开工,否则无效】
** 正文部分【照片,居中】 **
3、施工项目现场照片:【照片格式,2张,近照一张、远照一张,能够体现项目主体建筑施工场面,土地平整、围墙、特写、报纸截图等无效】【单纯购置项目,应为设备到位照片】【10亿元及以上项目需要省辖市、省直管县统计人员在场】
** 正文部分【照片,居中】
**
4、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或其他可以证明计划总投资的有效文件:【应为照片格式,Word格式无效】【如为网络截图,应附上清晰完整网址】【主要内容应清晰完整无改动,有清晰盖章,能够证明项目计划总投资,否则无效】
** 正文部分【照片,居中】
**
注意事项:
1、每个项目申请材料的名称应为该项目的项目编码,出现其他名 称不予审核;申请材料中的项目编码应与H202表编码一致,否则不予审核;编码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2、“10亿元及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变更调整,需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经国家统计局投资司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计划总投资的变更调整,申请材料名称后标明“计划调整”。
3、报送新开工项目入库申请材料的同时,应填写相应的H202表,二者标识应完整、一致,否则不予审核。
4、各地在上报新开工项目申请材料时,应压缩上报,压缩包名称为41**$$??.rar(**为省辖市代码,直管县代码为4位;$$为年份后两位;??为月份);“10亿元以下”和“10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申请材料应分开在两个文件夹,并在文件夹标明。
5、审核意见反馈后,不同意入库的新开工项目,应及时删除相 应的H202表;同意入库的项目,如有行业类别、资金来源等问题,应及时在相应的H202表中修改。
6、原则上,上报申请材料格式、上报要求和程序,均应按照以上标准格式严格执行,否则省局不予接收、审核。
7、本规定最终解释权归河南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
第五篇: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莆田市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席会议
【发布单位】莆田市
【发布文号】莆政办〔2008〕13号 【发布日期】2008-01-31 【生效日期】2008-01-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莆田市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莆政办〔2008〕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闽政办[2007]236号)精神,为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经研究,决定由市发改委牵头,成立莆田市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新开工项目管理工作。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召集人:黎瑞炼 市发改委副主任
成 员:林国华 市经贸委副主任
许文恩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黄光华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
徐益珊 市建设局副局长
郭凤来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
王明辉 市环保局副局长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负责新开工项目管理日常性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黎瑞炼同志兼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应确定一名联席会议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二OO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