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3002
【发布文号】琼府办[2001]62号 【发布日期】2001-07-19 【生效日期】2001-07-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琼府办〔2001〕62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加快全省土地确权工作,全面规范土地开发与管理,省政府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力争“十五”期间基本完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充分认识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
(一)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加快我省土地法制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依法保护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加快我省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基本保证。我省土地权属管理现状已滞后于改革发展的要求,一是土地权属不清限制了我省农村土地的流转,制约了规模性农业综合开发,严重阻碍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二是我省部分重点项目因土地权属不清、土地纠纷而受阻;三是国有农林牧渔盐场等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受到土地纠纷的严重干扰。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依法确定土地产权,是规范土地流转、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是加快我省经济建设步伐和依法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的前提。
(三)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是维护我省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省农村土地纠纷问题严重,其主要根源是土地权属长期混乱不明。依法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是解决土地纠纷,维护社会安定,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决策。
二、二、工作范围、目标与时间
(一)工作范围。全省范围内未确权的城乡土地总面积为330.94万公顷,其中,农村土地326.19万公顷,交通与特殊用地3.75万公顷,城镇土地1万公顷(涉及19个市县、308个乡镇、2597个村委会、20805个村民小组和205个国营农林牧渔盐场及其他单位和个人)。
(二)工作目标。依法全面明晰界定土地产权关系,完成城乡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权划界与登记发证,以及国有公共建设用地和国有后备土地资源的划界与登记造册,实现城乡土地登记全覆盖和土地登记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全省土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
(三)工作时间。2001年底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建立工作整体框架;各市、县完成试点工作。2002年1月全面铺开,力争“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全省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三、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任务
全省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我省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一)省政府决定成立省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省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指导、协调等工作。于迅副省长任组长,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严之尧任副组长,其成员为:省发展计划厅冯鸣、省财政厅李阳、省农业厅邓泽永、省建设厅李建飞、省民政厅李远富、省交通厅李执勇、省公安厅彭晓敏、省林业局韩剑准、省农垦总局陈永希、省水利局王扬俊。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负责全省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组织、督查、检查验收等工作,由严之尧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市、县政府要成立由分管的副市、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具体负责本市、县土地确权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各市、县要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专业队伍,负责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并办理纠纷调查处理与登记发证的具体工作。专业队伍要分为权属调查测量组、土地纠纷调处组、登记发证组等若干小组,分头开展工作。
(三)乡、镇(区)政府要成立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负责本行政区内土地确权登记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土地权利人申报土地权利、提供土地权属材料并履行指界、签章等法律手续。
(四)建立目标责任制。省政府与市、县政府签订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目标责任书,市、县政府与乡、镇(区)政府签订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期限与奖惩办法。
(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农业、财政、民政、林业、农垦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土地确权工作,提供各方面支持。国有林场、林业系统的大面积林地,由省林业部门核发林权证后,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按有关程序审核并核发土地使用权证。对上述大面积林地以外的分散林地,在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确定土地权属,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后,再由省林业部门核发林权证。
(六)紧紧围绕我省改革发展与生态省建设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优先安排并抓好农垦农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农业开发用地等几种特殊类型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促进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全面开展。
(七)充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利用现有成果,加快进度、节省时间、节约经费。
(八)省和市、县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专项工作经费。要严格管理专项工作经费,专款专用,及时监督检查。
二00一年七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
【发布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9〕116号 【发布日期】2009-09-04 【生效日期】2009-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09〕11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建立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和部署,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依法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位置、界线、范围、用途、面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对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顺利推进。
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2009年年底前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果,尽快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和工业园区,可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直接发放给村民小组;条件不成熟的,可采取“组有村管”形式,在明确村民小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发放到村,由村委会代管,待条件成熟后,再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换发到组。对权属无纠纷、经济关系清晰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也应登记发证。
(二)201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查清每一宗宅基地的权属、界址和面积,为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提供地籍调查成果,在此基础上,按照法律程序,以户为单位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
(三)2010年年底前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根据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用地政策,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乡镇企业及其他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为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提供保障。
三、切实保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完成(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民政、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土地确权登记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和重大土地权属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完成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
(二)分步有序实施。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若干乡(镇)或村进行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平稳有序加以推进。要优先办理涉及农用地转征用、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用地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以及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新申请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当事人要求同时申请土地登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到及时办理,在用地项目建成并实地检查合格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核发土地权利证书。土地权属有争议的,在争议调处之前不得登记发证。
(三)依法依规操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妥善处理好土地使用上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对过去形成的土地登记结果要逐宗核查,凡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予以变更;对于“有证无地”的,应当依法公告作废。无权属来源甚至违法占用未经依法处理的土地,一律不得办理登记。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宅、城镇居民不得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等规定,认真遵守省规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对已经存在的超面积宅基地,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农民生产性附属用地,如猪、牛、羊圈舍以及沼气池等,可作为生产性建设用地,不计入宅基地面积范围内。
(四)提供优质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要及时将有关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情况进行公告,保障群众知情权。
(五)落实工作经费。各地要根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需要,落实好工作经费。要严格执行确权和登记发证收费标准,严禁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巧立名目搭车收费,不得以任何理由变相增加农民、企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对违反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六)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国有农场土地确权与登记发证工作的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5〕97号 【发布日期】2005-12-02 【生效日期】2005-1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国有农场土地确权与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粤府办〔2005〕97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国有农场的土地是农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农场职工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国有农场土地确权与登记发证工作,对促进农场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广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省国有农场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缓慢,农场国有土地被挤占现象和土地权属争议问题仍比较突出。为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具体工作指派专人负责。要突出抓好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和疑难问题的协调处理,加快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步伐。
二、本着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准确把握政策界线,依法、公平、公正、合理确认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要继续严格执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8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侨办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垦总局关于国有农场土地确权与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1〕7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依法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坚决制止非法侵占国有农场土地行为。凡权属来源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无争议的土地,要抓紧登记发证;对有争议的土地,要加快调处,并及时登记;对国有农场土地被周边乡村集体、农民个人以及其他单位非法侵占的,要坚决依法责令其退回。各地制定的与国家和省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的规定、政策,一律要进行清理和纠正。
三、各级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积极主动做好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克服困难,确保按时完成国有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由于工作不力导致未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请省国土资源厅抓紧对该项工作的督办,并按季度向省政府报告各地落实情况。请省监察厅协助落实。
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抓紧工作,确保在2006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国有农场土地确权与登记发证工作,改变我省国有农场土地权属管理工作落后的局面。请省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底就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情况报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二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
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7〕4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6 号),加快推进全省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合法财产权益,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积极稳妥解决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 各地要按照先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再确定农民住房所有权的思路,分步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对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要继续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73 号)要求,对违法占地行为抓紧开展处理(处罚)、补办用地审批手续、确权登记等工作;对依法应当拆除的,要坚决拆除,不留死角。对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要在处理好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如下政策规定加快推进:
(一)1982年2 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民占用宅基地建房且至今未扩建或翻建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对该宅基地上的房屋可按现有实际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
(二)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93年11月1 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民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建房的,且在1993年11月1日后未发生变化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根据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房屋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对超过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的房屋建筑面积不予确定房屋所有权。
(三)1993年11月1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起至2014年3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切实破解农民建房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46号)出台前,农民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建房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对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房屋,补办村镇规划审批手续后,按照村镇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对超过村镇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以及超过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的房屋建筑面积,不予确定房屋所有权。农民占用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建房,但未办理村镇规划审批手续的,补办村镇规划审批手续后,按村镇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
(四)2014年3月27日浙政办发〔2014〕46号文件出台后,农民违法占用宅基地或违反村镇规划建房的,一律按现行政策处理。
二、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行为
(一)严格把握政策界线。农民违法占用宅基地或违反村镇规划建房的,按照“三改一拆”工作相关政策应当拆除的,坚决予以拆除。对符合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允许补办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处理(处罚)、后补办,村镇规划和用地审批手续要同步补办。对不符合补办审批手续但又确实无法拆除的,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县级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认定,可以暂时保留违法超占超建的宅基地及住房,超占超建部分待今后拆建、翻建时予以拆除。不动产登记时能区分超占位置的,应当在宗地图和房屋楼层平面图中标明超占位置和面积;未能区分超占位置的,应当注明超占面积。违法超占超建面积不予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只在不动产登记簿和不动产权证书附记栏中注明。
(二)严格统一权利主体。按照房地不可分离的原则,农村宅基地与住房权利主体应当相符,不动产登记时以权利人或户主进行登记,权利主体的确定应当符合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农村宅基地与住房权利主体不相符时,应当重新确定权利主体,权利主体相符后予以登记。农村宅基地及住房依法转移时,应当一并转移,确保宅基地与住房权利主体相符。
(三)严格规范登记行为。严格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办理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严格执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严格履行法定审查程序,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环节和材料,确保登记行为依法、高效、便民。
三、切实加大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力度
(一)明确工作目标。各地要以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为契机,结合“无违建县”创建、城中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集中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对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制定工作计划,出台具体政策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积极统筹推进;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织村级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村民身份确认、房屋安全认定等工作,协助市县有关部门开展确权确违、违法查处、审批补办、争议调处、登记发证等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出台的具体政策措施,应按规定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三)强化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违法占用的农村宅基地和违法建造的农村住房予以查处;国土资源部门要对符合补办用地审批条件的宅基地及时补办,对符合确权登记发证条件的宅基地及住房及时办理;城乡规划部门要对符合补办规划审批条件的住房及时补办,对确实无法拆除需暂时保留的建筑提出处理意见;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农村住房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指导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级组织对农村住房质量安全进行认定;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相关工作经费保障,凡列入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的农村宅基地及住房,涉及的权籍调查、登记发证、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承担。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政府要加强指导与监督,对各地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处理;对不依法依规进行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或登记发证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进一步健全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长效机制
各地要在集中开展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确权登记发证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用地审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城乡规划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工作;城乡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房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宅基地及住房违法违建行为的处理力度,坚决维护农村用地和建房秩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村级组织加强农村住房建造的跟踪管理等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省政府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5月22日
第五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校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校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
通 知
洛政办〔2012〕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为明晰农村中小学校土地产权,维护农村中小学校土地合法权益,根据《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按照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农村中小学校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校使用的土地如有合法来源手续的,由学校持土地使用批准文件、权属证件、相关补偿协议、历史档案、政府处理决定书、生效的法律文书及其它有关资料,向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二、农村中小学校如没有合法土地权属来源资料,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主管的中小学校,在1962年9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公布前已进行建设,至今仍在使用的土地。
(二)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主管的中小学校,原属于农民集体兴办,现农民集体建制被撤销或其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的。
(三)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主管的中小学校,从1962年9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公布起至1982年5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时止,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已建设使用至今的土地:1.与农民集体签订过土地转移等有关协议的;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3.进行过一定补偿或安置劳动力的;4.接受农民集体馈赠的;5.已购买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的;6.原农民集体兴办的中小学校转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主管的。
(四)1982年5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后至198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始施行时止,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主管的农村中小学校违反规定使用的农民集体土地,依照有关规定清查处理后,至今仍在使用的土地。
(五)凡属上述情况以外未办理土地征地手续并正在使用的农民集体土地,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按占用土地时的相关规定补办征地手续。198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施行后违法占用农民集体土地的,必须依法处理后,再确定为国有土地。
符合以上情形的,由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地籍调查,并在《洛阳日报》(或当地主流新闻媒体)公告7日,公告期满无异议的,由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确权意见,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中小学校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三、无合法土地权属来源资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198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施行前,农民集体兴办的农村中小学校,至今一直使用的集体土地。
(二)198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施行后,农民集体违规使用集体土地兴办的农村中小学校,已按有关规定处理的。
符合以上情形的,由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地籍调查,并在《洛阳日报》(或当地主流新闻媒体)公告7日,公告期满无异议的,由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确权意见,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中小学校申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四、权属存在纠纷的,由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调查,提出确权意见后,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五、农村幼儿教育学校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参照本通知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