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中边论颂

时间:2019-05-14 22:2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辩中边论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辩中边论颂》。

第一篇:辩中边论颂

辩中边论颂(1卷)〖唐 玄奘译〗 大正藏 No.1601 辩中边论颂 弥勒菩萨说 唐 玄奘译

1卷

辩中边论颂一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相品第一

唯相障真实

及修诸对治 即此修分位

得果无上乘 虚妄分别有

于此二都无 此中唯有空

于彼亦有此 故说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 有无及有故

是则契中道 识生变似义

有情我及了 此境实非有

境无故识无 虚妄分别性

由此义得成 非实有全无

许灭解脱故 唯所执依他

及圆成实性 境故分别故

及二空故说 依识有所得

境无所得生 依境无所得

识无所得生 由识有得性

亦成无所得 故知二有得

无得性平等 三界心心所

是虚妄分别 唯了境名心

亦别名心所 一则名缘识

第二名受者 此中能受用

分别推心所 覆障及安立

将导摄圆满 三分别受用

引起并连缚 现前苦果故

唯此恼世间 三二七杂染

由虚妄分别 诸相及异门

义差别成立 应知二空性

略说唯由此 无二有无故

非有亦非无 非异亦非一

是说为空相 略说空异门

谓真如实际 无相胜义性

法界等应知 由无变无倒

相灭圣智境 及诸圣法因

异门义如次

此杂染清净

由有垢无垢 如水界全空

净故许为净 能食及所食

此依身所住 能见如此理

所求二净空 为常益有情

为不舍生死 为善无穷尽

故观此为空 为种性清净

为得诸相好 为净诸佛法

故菩萨观空 补特伽罗法

实性俱非有 此无性有性

故别立二空 此若无杂染

一切应自脱 此若无清净

功用应无果 非染非不染

非净非不净 心性本净故

由客尘所染

辩障品第二

具分及一分

增盛与平等 于生死取舍

说障二种性 九种烦恼相

谓爱等九结 初二障厌舍

余七障真见 谓能障身见

彼事灭道宝 利养恭敬等

远离遍知故 无加行非处

不如理不生 不起正思惟

资粮未圆满 阙种性善友

心极疲厌性 及阙于正行

鄙恶者同居 倒粗重三余

般若未成就 及本性粗重

懈怠放逸性 著有著资财

及心性下劣 不信无胜解

如言而取义 轻法重名利

于有情无悲 匮闻及少闻

不修治妙定 善菩提摄受

有慧无乱障 回向不怖悭

自在名善等 如是善等十

各有前三障 于觉分度地

有别障应知 于事不善巧

懈怠定减二 不植羸劣性

见粗重过失 障富贵善趣

不舍诸有情 于失德减增

令趣入解脱 障施等诸善

无尽亦无间 所作善决定

受用法成熟 遍行与最胜

胜流及无摄 相续无差别

无杂染清净

种种法无别

及不增不减 并无分别等

四自在依义 于斯十法界

有不染无明 障十地功德

故说为十障 已说诸烦恼

及诸所知障 许此二尽故

一切障解脱

辩真实品第三

真实唯有十

谓根本与相 无颠倒因果 极成净所行 十善巧真实 许于三自性 一有而不真 于法数取趣 有非有性中 知此故不转 无性与生灭 所取及事相 空亦有三种 无相及异相 如次四三种 苦三相已说 谓习气等起 自性二不生 遍知及永断 应知世俗谛 谓假行显了 胜义谛亦三 依本一无变 世极成依一 净所行有二 名遍计所执 真如及正智 流转与安立 实相唯识净 于蕴等我见 作者自在转 杂染清净依 此所执分别 非一及总略 能所取彼取 能受所了境 缘起义于因 及粗细真实 摄受并差别 皆为除我见 唯一常非有 一有无真实 及所取能取 增益损减见 是名真实相 垢净三无常 和合苦三种 谓无异自性 自相三无我 依根本真实 集亦有三种 及相未离系 垢寂二三灭 证得三道谛 差别有三种 如次依本三 谓义得正行 无倒二圆实 理极成依三 依一圆成实 相分别依他 圆成实所摄 邪行依初二 正行依后一 执一因受者 增上义及常 观缚解者性 法性义在彼 分段议名蕴 种子义名界 用门义名处 果用无增减

于非爱爱净

俱生及胜主 得行不自在是处非处义 根于取住续

用二净增上 因果已未用

是世义应知 受及受资粮

彼所因诸行 二寂灭对治

是谛义应知 由功德过失

及无分别智 依他自出离

是乘义应知 有为无为义

谓若假若因 若相若寂静

若彼所观义

辩修对治品第四

以粗重爱因

我事无迷故 为入四圣谛

修念住应知 已遍知障治

一切种差别 为远离修集

勤修四正断 依住堪能性

为一切事成 灭除五过失

勤修八断行 懈怠忘圣言

及惛沉掉举 不作行作行

是五失应知 为断除懈怠

修欲勤信安 即所依能依

及所因能果 为除余四失

修念智思舍 记言觉沉掉

伏行灭等流 已种顺解脱

复修五增上 谓欲行不忘

不散乱思择 即损障名力

因果立次第 顺决择二二

在五根五力 觉支略有五

谓所依自性 出离并利益

及三无染支 由因缘所依

自性义差别 故轻安定舍

说为无染支 分别及诲示

令他信有三 对治障亦三

故道支成八 表见戒远离

令他深信受 对治本随惑

及自在障故 有倒顺无倒

无倒有倒随 无倒无倒随

是修治差别 菩萨所修习

由所缘作意 证得殊胜故

与二乘差别

辩修分位品第五

所说修对治

分位有十八 谓因入行果

作无作殊胜

上无上解行

入出离记说 灌顶及证得

胜利成所作 应知法界中

略有三分位 不净净不净

清净随所应 依前诸位中

所有差别相 随所应建立

诸补特伽罗

辩得果品第六

器说为异熟

力是彼增上 爱乐增长净

如次即五果 复略说余果

后后初数习究竟顺障灭

离胜上无上

辩无上乘品第七

总由三无上

说为无上乘 谓正行所缘

及修证无上 正行有六种

谓最胜作意 随法离二边

差别无差别 最胜有十二

谓广大长时 依处及无尽

无间无难性 自在摄发起

得等流究竟 由斯说十度

名波罗蜜多 十波罗蜜多

谓施戒安忍 精进定般若

方便愿力智 饶益不害受

增德能入脱 无尽常起定

受用成熟他 菩萨以三慧

恒思惟大乘 如所施设法

名作意正行 此增长善界

入义及事成 此助伴应知

即十种法行 谓书写供养

施供听披读 受持正开演

讽诵及思修 行十法行者

获福聚无量 胜故无尽故

由摄他不息 随法行二种

谓诸无散乱 无颠倒转变

诸菩萨应知 出定于境流

味沉掉矫示 我执心下劣

诸智者应知 智见于文义

作意及不动 二相染净客

无怖高无倒 知但由相应

串习或翻此 有义及非有

是于文无倒 似二性显现

如现实非有 知离有非有

是于义无倒

于作意无倒 言作意彼依 于不动无倒 非无如幻等 于自相无倒 离一切分别 以离真法界 故通达此者 知颠倒作意

知彼言熏习现似二因故 谓知义非有 有无不动故 知一切唯名 依胜义自相 无别有一法 于共相无倒 未灭及已灭 于法界杂染 知法界本性 故染净非主 有情法无故 知此无怖高 异性与一性 增益损减边 所治及能治 所取能取边 分别二边性 谓有非有边 所能取正邪 不起及时等 差别无差别 十波罗蜜多 所缘谓安界 印内持通达 修证谓无阙 起坚固调柔 此论辩中边 广大一切义 清净无颠倒 清净如虚空 是于客无倒 染净性俱无 是于二无倒 外道及声闻 有情法各二 常住与断灭 染净二三种 应知复有七 所能寂怖畏 有用并无用 是分别二边 应知于十地 增上等修集 所能立任持 增证运最胜 不毁动圆满 不住无障息 深密坚实义 除诸不吉祥

第二篇:辩中边论

辩中边论

辩中边论总刚

稽首造此论, 善逝体所生;

及教我等师, 当勤显斯义.唯相障真实, 及修诸对治;

即此修分位,得果无上乘.备注与解释:

一 本论的传译和解题

辩中边论是慈尊弥勒菩萨说的。据唯识学的历史家的说法,佛陀灭后的九百年间,印度一般讲佛学的学者们,不是偏执有,就是偏执空;当时的大论师无著菩萨,为了纠正这种偏执,特请慈尊为说此论,无著记录成颂,传授其弟世亲,令作解释而成释论。故本论的颂文是慈尊说,释论是世亲所造。本颂和释论流布于世之后,当时的印度学者们,尤其是讲说大乘法相唯识学的学者们,竞相研究,奉为辩解中道法义的宝典。译传到中国汉地,法相宗奉为六经十一论的论典之一,是一本十支论中的“离僻处中支”。译传到中国西藏,西藏学者们尊为慈氏五论之一。故本论在印度和中国的汉藏文佛学系统上,都是一部很有权威的论著。

本论在中国汉文系佛典中有两种译本:一是陈朝真谛三藏法师译,名“中边分别论”,分上下两卷;一是唐朝玄奘三藏法师于龙朔元年在玉华寺嘉寿殿译,沙门大乘基笔受,成为上中下三卷,名“辩中边论”。现在读的为玄奘法师所译的论本。

如本论述说:“„辩‟者显了分别异名,„中‟者正善离边之目,„边‟者邪恶有失之号;即是明显正邪论也。”中与边是所明的正邪义理,辩与论是能显了决择的教文,以能显了决择的教来辩别中边正邪的理,名“辩中边论”。

在本论最后“释名愿施分”中,颂出所明中道法,显示具有深密等五义。颂说:“此论辩中边,深密、坚实义,广大、一切义,除诸不吉祥。”世亲于中边二字,释为三义:

一、本论于心行上能双辩处中及二边行,如虚妄分别及诸障等是二边行,菩提分法与波罗蜜多等净智是中道行。

二、本论能双辩中边二种所缘境,如遍计执等是边所缘境,依他、圆成是中所缘境。

三、本论正辩远离初后二边的中道法故,如辩无上乘品说,圣道智生,烦恼染灭,如灯破暗,非初非后,即是远离初后二边的中道妙法。

故本论所辩远离二边的中道,异有五种殊胜义:

一、深密义,二、坚实义,三、广大义,四、一切义,五、除诸不吉祥义。

二 全论组织和各品大意

本论共一百一十三颂,分为辩相、辩障、辩真实、辩修对治、辩修分位、辩得果、辩无上乘,等七品。依窥基法师所著本论述记的判释:初三品辩境,次二品辩行,后二品辩果,如下表:

初归敬颂是世亲所造,次一百一十二颂都是弥勒说,其中一百一十颂正辩宗义,末了二颂是释名愿施。就全论组织的论辩的纲要来看,七品中前六品是通辩声闻、独觉、菩萨三乘的中边义,第七品才是别明重心所在的无上乘。辩相、辩障、辩真实三品是通辩中边义,属境:辩修对治与辩修分位二品属行;辩得果品属果。第七辩无上乘品,专明最极无上的大乘,别立一品。

以下,简单地试谈各品大意。解;此论唯是建立如是七种佛法义理:

一:一切法之法相法理,是为相。

二 :有情众生之所以不能离于虚幻诸苦的障碍,是为障。三:于真如一切法能够如实了知其非有非无体性,是为真实。四:修一切佛法菩提分法,以致成佛,是为修诸对治。

五:以修菩提分法,有不净、净不净、清净三分位与十八次第内涵应证,是为此修分位。六:以修一切佛法菩提分法,以致成佛,种种摄受差别宿习引发法相,是为得果。七:以修大乘菩提为因,具有正行无上、所缘无上、修证无上法相,是为无上乘。

辩中边论卷上

辩相品第一

本颂所辩的中道义理虽贯彻于全论各品中,但最扼要而重点辩明的是在辩相品中的第二第三两颂。颂说:

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

此中唯有空, 于彼亦有此.故说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

有无及有故, 是则契中道.解:

依他起性妄分别有

遍计执性亦无二取

圆成真如说如是性 依空性中有依他起

故说一切法,即空有不二,真空与妙有,是则契中道。初颂:别解九相,下十颂总结之。

初之二颂:辩依妄分别,阐明三性有虚妄分别。

颂文虽然只有八句,但已把本论所诠辩的中道义理透辟无余地辩明了;而且成为后期法相宗诸论师们阐述中道义理的原则性的根据。故这两个颂文,在法相唯识学的典籍中和法相唯识学的理论体系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这里,通过论文的精神把两首偈的意义简单地试述一下,也许可能有助于明白本论所辩中边义理。

一、“虚妄分别有”。此中所说的虚妄分别,即指凡夫有情三界心心所法,如本论第九颂说:“三界心心所,是虚妄分别。”故“虚妄分别”,即所取能取的能分别的心心所。这能“分别”的心心所,原是依因托缘而生起的依他起法,有体有用,能分别取境,能生起计执,故说它是“有”。但此有漏的心心所法是染分依他,如其显现生起,非真非实,故说它是“虚”;是颠倒错乱,故说它是“妄”;因此总说三界有漏心心所是“虚妄分别”。此虚妄分别虽是颠倒错乱、显现非真,但“有”其幻相体用,非如妄情所计之法体用俱无,故说为“虚妄分别有”。由有此虚妄分别故,才有烦恼系缚、生死流转,正因为有此虚妄分别故,才有净道修习、涅槃证得;染净因果依此而得建立。若不许虚妄分别是有,则系缚解脱俱不得成;以无染可断、无净可证故。如本论第五颂说:“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这颂承第四颂说的“境无故识无”的道理而来,以成立虚妄分别的识虽非真实有,但亦非全无,因为“有”虚妄分别的颠倒乱识生起故。法相宗坚持要灭除了虚妄分别性,才能证得清净的解脱;若不许有虚妄分别性,则无染无净,系缚解脱应皆全无;如此则有拨无染净的过失。

二、“于此二都无”。“此”,指虚妄分别;“二”,即实有对立的能所二取的体性,亦即实我实法。二取体性纯是妄情计执的显现,是遍、计所执性,相用俱无,即是说“于此”虚妄分别上的“二”取体性全“都无”有。这从本论下文说到虚妄分别的自相中可以得到论证,如本论第四颂说:“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颂义是说,诸识生起时所变的境相皆真实,虚妄显现似计所执有实体性,故说名似。似,即指如所显现的境是相似于真实的有,其实只是“识生似变义”。是说第八阿赖耶识生起时,由识体分转变似色等诸境相现,还为第八识能缘见分所缘的器界境,“义”即境故。以此例推说明:识生变似“有情”,即第八识生起变似自他有情五根相现,是第八识见分所缘的根身境。识生变似“我”,即第七染污末那识生起,缘第八识常相续起的见分而从自识变似为我相。识生变似“了”,即前六转识生起——自识变似所了别的六尘境相。此上三类能变识变似色等境义,以及有情、我相、六尘四种所缘境,都非实有的虚妄法,从自识变有而非真,故说“此境实非有”。所取的似义等四境既然是无有实体,则能取所缘境的诸识亦应非是实法。从境无实性故,亦显能缘诸识的实性是无,颂文结句说:“境无故识无”。从上面这个说明虚妄分别自相的颂义中,很明显地可以知道虚妄分别的现起变似法,是如幻有法,虽有能缘所缘的作用,却没有实性;于如幻有法上执有二取实体,纯属妄计,毕竟非有,故说“于此二都无”。

三、“此中唯有空”。“此”,指虚妄分别;“空”,指二取空所显的空性。即是说,此虚妄分别中原没有能取所取的实体,但有离于二取的空性。空性,就是真如。如本论于空性异门颂中说:“略说空异门:谓真如、实际、无相、胜义性、法界等应知。”空性真如非无体性,依二取空得显故,即二取空时真如得显,以空为门,从能显义边说之为空,不堕“空无”。空性,是虚妄分别的实性,此虚妄分别上决定有空性,故说“此中唯有空”,“唯”即决定之义。空性以离有离无、离一离异为相。如第十四颂说:“所知空性其相云何?颂曰:无二,有无故,非有,亦非无,非异、亦非一,是说为空相。”由此可知,空性有相,即有远离色声香味触男女生异灭诸相的无相之相。此空性若执为空无所有的无,则堕入大过失中。如本论第二十二颂说:“此若无,杂染一切应自脱;此若无,清净功用应无果。”

四、“于彼亦有此”。“彼”,指空性;“此”,即指虚妄分别。颂义显然是说,于彼都无二取的空性中,亦有此虚妄分别。空性是真谛,虚妄分别是俗谛。虚妄分别中有空,即俗谛中有真谛;空中亦有虚妄分别,即真谛中亦有俗谛。俗谛事相与真谛理体,非即非离,非一非异。论文解空性相说:“此空与虚妄分别非异非一。若异,应成法性异法,便违正理,如苦等性;若一,则应非净智境,亦非共相;此即显空与妄分别离一异相。”空性与虚妄分别的关系显然是非即非离非一非异的真俗二谛,故论颂说:“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五、“故说一切法”。“一切法”,通指有为无为,有为即虚妄分别,无为即空性。

六、“非空非不空”。“非空”,指有为无为,“非不空”,即二取实体。

这两句颂文的意义是说:由前第一颂所辩有无的道理,故于有为无为一切法说非空非不空。由于空性及虚妄分别是有,故说“非空”;由无所取能取实体,或我法实性,故说“非不空”。

七、“有无及有故”。此中“故”字,应读成“有故、无故、及有故”。有,指虚妄分别,此是“有故”。无,即二取实性,此是“无故”。即是说,于虚妄分别中有真空性,于真空性中亦有虚妄分别;总显真中有俗,俗中有真,俗空互有,真俗相形安立,所以颂于说有说无之下加上“及有故”,这个“有”是不偏于有无之有,正显中义。

八、“是则契中道”。由前所辩“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的道理,阐显出的是:一切法二谛有故,非如执空者一向说空;二取实体无故,非如凡夫执实我实法的不空;进而更阐显本论所说的非空非不空的真实理趣,“是”远离空有二边妙“契中道”的教义,这种中道的教义也是善符般若等经所说一切法非空非有的义理的。

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

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

非实有全无, 许灭解脱故.二颂:辩妄分别自相。本识因缘变现诸法 谓有情我及了别识 器世根身境实非有 诸境无故诸转识无

总覌上两颂所辩的中边义理,是以虚妄分别的心心所法为中心,依三自性以辩明中道,使堕于执有执无的偏执者得以除遣有执与空执二边而住于正善的中道。在摄一切法归有为之主的理论体系上来说,一切法皆是唯识所变,皆非离识显现,皆是以能分别心为其体性;故颂说“虚妄分别有”。实际上着重在不离识的色心等法都是有的,约摄境从心和唯约染分依他起说的。虚妄分别上本无二取实性,但凡夫的有漏心不能认识此义,于虚妄分别上妄计“有”对立的二取实体,因此构成遍计所执性,成为增益见,是为有执边。周遍计度的心既于一切法起了遍计所执性,就不能如实地见到依他起的如幻相,也就不能见到二取空所显的空性圆成实了。有为的依他起性,无为的圆成实性,都是实有的,但由于无明烦恼熏习随逐的虚妄分别心上不知不见,构成了于本有事理损减为“无”的损减见,是为空执边。执空执有,俱为边见,堕此邪途,即不能获得修解脱行,证大菩提的清净正见。本论为了遣除堕于二边的执见使边执者弃舍偏执、树立中道正见,故以“虚妄分别有”的主题上依三性来显了中边义理,辩明正善与邪恶。

如下论及颂说:

但有如是虚妄分别,即能具摄三种自性。

唯所执依他,及圆成实性;

境故分别故,及二空故说.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

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由识有得性,亦成无所得;

故知二有得,无得性平等.次一颂:辩摄相。

次二颂:辩入无相方便之相。依识得,境无生;依境得,识无生。

于三自性中,二取实体是“遍计所执性”,是妄请计执的迷乱境相;虚妄分别是“依他起性”,是依因托缘而生起的缘生相,空性是圆成实性,是诸法圆满成就真实不虚的实性。遍计所执性相用都无,故是非有;依他起及圆成实这有体性,故是非无;非有非无,如实知有知无,不堕二边,即是正善的中道。

三界心心所,是虚妄分别;

唯了境名心,亦别名心所.次半颂:辩差别相。(三界心心所 是虚妄分别;)次半颂:辩异门相。(唯了境名心 亦别名心所。)

一则名缘识,第二名受者;

此中能受用,分别推心所.覆障及安立,将导摄圆满;

三分别受用,引起并连缚.现前苦果故,唯此恼世间;

三二七杂染,由虚妄分别.次有一颂:辩生起相。次有二颂辩杂染相。

诸相及异门,义差别成立;

应知二空性,略说唯由此.无二有无故,非有亦非无;

非异亦非一,是说为空相.略说空异门,谓真如实际;

无相胜义性,法界等应知.由无变无倒,相灭圣智境;

及诸圣法因,异门义如次.此杂染清净,由有垢无垢;

如水界全空,净故许为净.能食及所食,此依身所住;

能见此如理,所求二净空.为常益有情,为不舍生死;

为善无穷尽,故观此为空.为种性清净,为得诸相好;

为净诸佛法,故菩萨观空.补特伽罗法,实性俱非有;

此无性有性,故别立二空.此若无杂染,一切应自脱;

此若无清净,功用应无果.非染非不染,非净非不净;

心性本净故, 由客尘所染.备注与解释:辩相品。此品总有二十二头,辩明一切有漏与无漏的、杂染与清净的法相。初十一颂是辩虚妄分别,依九相诠妄以立染,显虚妄分别之有。如释论说:“此前总显虚妄分别有九种相:一有相、二无相、三自相、四摄相、五入无相方便相、六差别相、七异门相、八生起相、九杂染相。”后十一颂辩圆成实,依五门诠空以立净,显有所知空性。如颂说:“诸相、及异门,义、差别成立;应知二空性,略说唯由此。”染净相是一切相的根本所依,故本论首先辩相,因此辩相品居于第一。

辩障品第二

已辩其相,障今当说;(明相除障,辩论)颂曰:

具分及一分,增盛与平等;

于生死取舍, 九种烦恼相,谓爱等九结;

初二障厌舍, 谓能障身见,彼事灭道宝;

利养恭敬等, 无加行非处,不如理不生;

不起正思惟, 阙种性善友,心极疲厌性;

及阙于正行, 倒粗重三余,般若未成熟;

及本性粗重, 著有着资财,及心性下劣;

不信无胜解,轻法重名利,于有情无悲;

匮闻及少闻, 善菩提摄受,有慧无乱障;

回向不怖悭, 如是善等十,各有前三障;

能作有十种, 变分离转变,信解显至得;

如识因食地,烟因圣道等,于识等所作;

于觉分度地, 于事不善巧,懈怠定减二;

不植羸劣性, 障富贵善趣,不舍诸有情;

于失德减增, 障施等诸善,无尽亦无间;

所作善决定, 遍行与最胜,胜流及无摄;

相续无差别, 说障二种性.余七障真见.远离遍知故.资粮未圆满.鄙恶者同居.懈怠放逸性.如言而思义.不修治妙定.自在名善等.谓生住持照.灯火镰工巧.有别障应知.见粗重过失.令趣入解脱.受用法成熟.无杂染清净.遍行与最胜,胜流及无摄;

相续无差别,无杂染清净.种种法无别,及不增不减;

并无分别等,四自在依义.于斯十法界,有不染无明;

障十地功德,故说为十障.已说诸烦恼,及诸所知障;

许此二尽故,一切障解脱.二、辩障品。障,是复蔽遮碍,能作违损。复所知境,令智不生;碍真涅槃,令不证得。此品总以十七颂详辩五障、九障、因障,以及觉分、十度、十地的别障,故名辩障品。障,是趣证菩提涅槃的违害法,欲证菩提湼槃者,必须先于障碍法有所认识,才能修习应病与药的法门,故于辩相品后说辩障品。

辩中边论卷中

辩真实品第三

已辩其障。当说真实(圆成实)。颂曰:

真实唯有十,谓根本与相;

无颠倒因果,及粗细真实.极成净所行,摄受并差别;

十善巧真实,皆为除我见.许于三自性,唯一常非有;

一有而不真,一有无真实.于法数取趣,及所取能取;

有非有性中,增益损减见.知此故不转,是名真实相;

无性与生灭,垢净三无常.所取及事相,和合苦三种;

空亦有三种,谓无异自性.无相及异相,自相三无我;

如次四三种,依根本真实.苦三相已说,集亦有三种;

谓习气等起,及相未离系.自性二不生,垢寂二三灭;

遍知及永断,证得三道谛.应知世俗谛,差别有三种;

谓假行显了,如次依本三.胜义谛亦三,谓义得正行;

依本一无变,无倒二圆实.世极成依一,理极成依三;

净所行有二,依一圆成实.名遍计所执,相分别依他;

真如及正智,圆成实所摄.流转与安立,邪行依初二;

实相唯识净,正行依后一.于蕴等我见,执一因受者;

作者自在转,增上义及常.杂染清净依,观缚解者性;

此所执分别,法性义在彼.非一及总略,分段义名蕴;

能所取彼取,种子义名界.能受所了境,用门义名处;

缘起义于因,果用无增减.于非爱爱净,俱生及胜主;

得行不自在,是处非处义.根于取住续,用二净增上;

因果已未用,是世义应知.受及受资粮,彼所因诸行;

二寂灭对治,是谛义应知.由功德过失,及无分别智;

依他自出离,是乘义应知.有为无为义,谓若假若因;

若相若寂静,若彼所观义.三、辩真实品。不妄名真,非虚称实。即于所缘境遮谬伪,拣虚妄,若有若无,如实而说,故名真实。此品广辩十种真实,如论颂说:“真实唯有十:谓根本与相,无颠倒、因果,及粗细真实,极成、净所行,摄受并差别。十善巧真实,皆为除我见。”此品总有二十三颂,初二颂列十真实名,二十一颂别解十真实义。虽然在辩相品已说三性有无,实即已显真实之义,但前依境说,此品是于境起行说,以三性为依,显示其余的九种真实,故须别辩。在了解诸障应除之后,须于境辩不谬不妄,认识现有现存的义理而依之起行,故于所知境中第三立辩真实品。

辩修对治品第四

已辩真实。今次当辩修诸对治。即修一切菩提分法此中

先应说修念住。颂曰:

以粗重爱因,我事无迷故;

为入四圣谛,修念住应知.已遍知障治,一切种差别;

为远离修集,勤修四正断.依住堪能性,为一切事成;

灭除五过失,勤修八断行.懈怠忘圣言,及惛沉掉举;

不作行作行,是五失应知.为断除懈怠,修欲勤信安;

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为除余四失,修念智思舍;

记言觉沉掉,伏行灭等流.已种顺解脱,复修五增上;

谓欲行不忘,不散乱思择.即损障名力,因果立次第;

顺决择二二,在五根五力.觉支略有五,谓所依自性;

出离并利益,及三无染支.由因缘所依,自性义差别;

故轻安定舍,说为无染支.分别及诲示,令他信有三;

对治障亦三,故道支成八.表见戒远离,令他深信受;

对治本随惑,及自在障故.有倒顺无倒,无倒有倒随;

无倒无倒随,是修治差别.菩萨所修习,由所缘作意;

证得殊胜故,与二乘差别.四、辩修对治品。善染相翻为对,制伏断除为治;于善法数数修习生增,于杂染数数制伏断除,名修对治。前面三品依能诠教覌所诠理为境,此下二品即依所覌理而实践修行。异生有虚妄分别的颠倒,修一切菩提分法即能对治,故此品辩所修对治即菩提分法。论文说:“已辩真实,今次当辩修诸对治,即修一切菩提分法。”此品总有十四颂:初十二颂别明道品,广解菩提分法;第十三、十四两颂,辩明凡圣大小修习道品的差别,说声闻、独觉修习对治是从自利出发,但为欣求离系,得于涅槃;菩萨修习对治是从二利出发,不为己身速得离系,但为证得无住涅槃。

辩修分位品第五

已说修对治;修分位云何。颂曰:

所说修对治,分位有十八;

谓因入行果,作无作殊胜.上无上解行,入出离记说;

灌顶及证得,胜利成所作.应知法界中,略有三分位;

不净净不净,清净随所应.依前诸位中,所有差别相;

随所应建立,诸补特伽罗.五、辩修分位品。所在名位,位别不同名分。即指前所修道品有所经历不同的阶段,依所修浅深以成位,故于修对治之后明其分位。此品总有四颂:说明修行分位广有十八,略则唯三。十八位中前九通说三乘诸位,后九位唯说大乘菩萨。最后以不净、净不净、清净三位,随其义之所应,摄十八位。

辩中边论卷下

辩得果品第六

已辩修位;得果云何。颂曰:

器说为异熟,力是彼增上;

爱乐增长净,如次即五果.复略说余果,后后初数习;

究竟顺障灭,离胜上无上.六、辩得果品。得,是成就义。前五品所说境行,并是修因,因行既满,必有成就的果法,故明第六得果品。即依教覌理,依理修行,由行得果,故在覌理修行之后说果。修有漏无漏的差别,果亦有净不净的不同,此品总以二颂辩明五果十果。论颂说:“器说为异熟,力是彼增上,爱乐、增长、净,如次即五果。复略说余果:后后、初、数习,究竟、顺、障灭,离、胜、上、无上。”五果中异熟唯有漏,增上、等流,士用三果通有漏无漏,离系果唯是无漏。十果中从后后至究竟无上,是总说从凡夫乃至佛果;从随顺以下,是说前果的差别义。

辩无上乘品第七

已辩得果;无上乘今当说。颂曰:

总由三无上,说为无上乘;

谓正行所缘,及修证无上.正行有六种,谓最胜作意;

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最胜有十二,谓广大长时;

依处及无尽,无间无难性.自在摄发起,得等流究竟;

由斯说十度,名波罗蜜多.十波罗蜜多,谓施戒安忍;

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

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菩萨以三慧,恒思惟大乘;

如所施设法,名作意正行.此增长善界,入义及事成;

此助伴应知,即十种法行.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

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行十法行者,获福聚无量;

胜故无尽故,由摄他不息.随法行二种,谓诸无散乱;

无颠倒转变,诸菩萨应知.出定于境流,味沉掉矫示;

我执心下劣,诸智者应知.智见于文义,作意及不动;

二相染净客,无怖高无倒.知但由相应,串习或翻此;

有义及非有,是于文无倒.似二性显现,如现实非有;

知离有非有, 是于义无倒.于作意无倒, 知彼言熏习;

言作意彼依, 现似二因故.于不动无倒, 谓知义非有;

非无如幻等, 有无不动故.于自相无倒,知一切唯名;

离一切分别, 依胜义自相.以离真法界,无别有一法;

故通达此者, 于共相无倒.知颠倒作意,未灭及已灭;

于法界杂染, 清净无颠倒.知法界本性,清净如虚空;

故染净非主, 是于客无倒.有情法无故,染净性俱无;

知此无怖高,是于二无倒.应知有非有, 无颠倒所依;

幻等无分别,本性常清净.及杂染清净,性净喻虚空;

无减亦无增,是十金刚句.乱境自性因, 无乱自性境;

乱无乱二果,及彼二边际.异性与一性,外道及声闻;

增益损减边,有情法各二.所治及能治,常住与断灭;

所取能取边,染净二三种.分别二边性,应知复有七;

谓有非有边,所能寂怖畏.所能取正邪,有用并无用;

不起及时等,是分别二边.差别无差别,应知于十地;

十波罗蜜多,增上等修集.所缘谓安界,所能立任持;

印内持通达,增证运最胜.修证谓无阙,不毁动圆满;

起坚固调柔,不住无障息.此论辩中边,深密坚实义;

广大一切义,除诸不吉祥.七、辩无上乘品。前六品是通辩声闻、独觉、菩萨三乘的中边义,第七品辩无上乘,即专辩最极无上的大乘的正行、所缘、修证三种无上,显示胜因能得胜果,不同于二乘的因果。如论颂说:“总由三无上,说为无上乘。谓正行、所缘,及修证无上。”此品总有二十九颂:初一颂总标三种无上;次以二十六颂辩正行无上,正行即十波罗蜜多行,以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六种正行相,显示菩萨所修十种波罗蜜多行最为无上;次第二十八颂辩所缘无上以安立、法界、所立、能立、任持、印持、内持、通达、增长、分证、等运、最胜十二种所缘相显示菩萨的所缘无上;末后第二十九颂辩修证无上,以种性、信解、发心、正行、入离生、成熟有情、净土、得不退地受记、佛地、示现菩提十种修证相显示菩萨的修证无上。

我辩此论诸功德;

咸持普施群生类.令获胜生增福慧;

疾证广大三菩提.

第三篇:中 秋 颂

中 秋 颂

九七中秋喜逢十五党大召开感赋

九七中秋双十五,同欢人月庆团圆。玉兔无私光万户,辉煌党大史无前。

飞雪感怀

一九九八年身寄异乡昆明

漫天飘雪寄滇乡,疑是飞花仙女扬。三友岁寒争競俏,满头白雪觉身凉。

自咏二首

耳顺感怀

(一)甲子周期越一秋,人随飘雪漫天游。思乡暮岁余添老,白雪侵头始觉愁。

(二)我呆人说自知呆,作对联诗亦乐哉。老学吟哦消度日,有才呆了愧无财。

芙蓉阁

玉溪地税大厦命名“芙蓉阁”感怀

昆明开发展雄风,遍地高楼耸太空。四海嘉宾滇云集,玉溪地税赛芙蓉。

千金时尚

化妆系列美姿容,正是人间造化功。潇洒祗缘民富裕,千金时尚赛仙容。

贺寿诗联

胜豪族长九秩晋一贺寿诗联

吾族至尊值庚寅逢耄岁竹林贺寿同把盏; 河间之长待己亥恰期颐棠棣祝福又飞觞。

福 寿 诗

福人天相寿加餐,福禄同臻寿鹤颜。福至心灵登寿域,福如东海寿南山。

国 庆 颂

建国六十华诞抒怀

建国辉煌六十秋,征程越过险滩头。科研经济同心轴,国富军强共目眸。神七升空惊宇宙,北京奥运震寰球。复兴华夏掀天志,遏制烽烟战火休。

嫦娥二号升空

嫦娥胜任又升空,月殿吴刚敬与恭。欲问嫦娥登月事,中华开发广寒宫。

党九十华诞赋

七律

喜逢建党九旬秋,几许元戎壮志酬。世界乌云随浊逐,神州春雨荡污流。炎黄众庶掀天志,华夏群黎揭地谋。祖国山河欣巨变,中央决策展宏猷。

念台胞

人生手足两相依,岁月悠悠忆别离。雪化冰溶春正暖,京华两制盼归期。

文风蔚起板桥人,重振唐风韵律新。朗朗吟哦歌颂党,诗声惊醒杜屈魂。

注:杜·屈魂——杜甫.屈原诗魂。

才钦故居

冠头诗赠陈才钦同学

才高八斗众尊崇,钦佩忧民事秉公。故地依山含翠绿,居然重振古唐风。

诗赠梁云祥窗友

老当益壮羡云祥,坦荡胸怀友义长。纵论枯荣沧海事,神州颂党遍新篇。

诗赠学友肖泰楷医师

琴棋诗酒总怡情,医术超群绝技精。行善悬壶除百疾,为民康健乐生平。

新居颂

吴炳惠学友书斋揭幕惠念

平川福地建高楼,极目庭前胜绿洲。满室春风人矍铄,和谐国泰乐悠悠。

贺新居

“成锦、惠毓新居志庆”冠头诗二首

(一)成事于天地利和,锦鳞鉴水泛清波。惠临贵客新居颂,毓秀罗山聚宝多。

(二)新进华堂喜事多,居然改革创先河。志坚拓展生财道,庆满神州盛世歌。

鱼池览胜

赞新居楼梯台小鱼池

步步高升赏小池,鱼翔浅底泛波珠。和谐世道如鱼水,齐进小康乐有余。

民俗喜庆对联

二月十五凌大人诞戏台联

大地值花朝岳府悬弧鸣鼓乐; 人间逢杏月巡天宝诞演梨园。

1、花朝——指二月十五

2、杏月——农历二月别称

3、悬弧——指男生辰

4、梨园——指演戏场所

恰值花朝岳府悬弧景泰时和乐演梨园歌万寿; 欣逢杏月大人宝诞风调雨顺欢邀艺苑祝千秋。

仲春祝圣诞喜演梨园爆竹冲天光北斗; 杏月庆良辰欣开艺苑灯光彻地耀南疆。

岳府值悬弧二十五弦弹月夜; 真君逢宝诞七七双星渡鹊桥。

此联含双关语:“二十五”——既指二月十五,又指弦乐“瑟”是25条弦线,弹月夜,指奏乐演戏。“七七双”既指七月七康皇诞,又指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

聚英馆门联 聚会精神出招如闪电; 英姿威武架势似行雷。

三育小学门联 三生愿作园丁栽桃李; 育德甘为师表培栋梁。预撰公子渡村固定牌楼门联

大桥地灵通富道; 公子人杰出贤良。

牌楼上面横写——“公子渡村人民欢迎您”以示公子渡村牌楼。

时代背景:大桥原是公畀渡遗址,公子渡村属大桥村委会,大桥横贯鉴江东西两岸,是广湛线325国道。横穿大振线(大桥至振文),公子渡村大振线之西直通菁林称致富路,道通财通为富道。

水塔落成庆典对联

九五(乙亥)年十二月初五日

恰值季冬水塔落成喜饮甘泉符众意; 欣逢腊月梨园庆典欢歌红豆系民情。

此日通甘泉乐演梨园歌妙韵; 今朝饮玉露欢邀棠棣赏奇葩。

水塔周年庆典对联

(九六年腊月)

客岁通甘泉地利人和红豆又歌民矍铄; 周年饮玉露风调雨顺白雪重咏众安宁。

客岁通甘泉乐演梨园今又演; 周年邀梓里欢歌艺苑再重歌。

水塔落成三周年庆典对联

(九七年腊月)

水通乙亥利民生延民寿年年梨园喜奏民矍铄; 塔建三冬合众意符众情岁岁红豆欢歌众平安。

九七港回归乐演梨园雪国耻; 三冬水自来欢歌红豆系民情。

注:水塔落成三年庆典,喜逢九七香港回归之年。

善庆堂古庙重建暨宝相开光落成庆典对联

(一九九八年起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为每年庆典例期)

庙门联

神府枕平川鉴水碧波摇栋宇; 灵峰标胜境尖山苍翠映明堂。

联语浅析:

上句:用“枕”字指明庙后枕近鉴江,以“摇”字点缀高耸雄伟的庙堂被阳光折射在鉴水碧波上荡漾,化静为动。下句:指出庙踞灵峰胜地,门对尖山之巅,灵峰与尖山相望,用“映”字衬托斜阳把尖山翠绿山色聚入明堂。全联点明神府依山傍水浩气庄严,以“灵峰”暗示神灵显赫威震万方。

中庭圆柱对联

庙枕鉴江依绿水神恩浩浩声灵远; 门朝尖岭映青山帝德巍巍福泽均。

宝相升座联

值宝相座明堂喜看香烟缭绕腾紫气;

当真容登正殿欣观银烛辉煌吐祥光。

每年戏台对联

恰值建庙落成风调雨顺桂月霓裳歌帝德; 欣逢开光庆典世盛民安仲秋红豆颂神恩。

建庙值周年年年风调雨顺又演梨园歌舜日; 开光逢满岁岁岁国泰民安重邀艺苑颂尧天。

建庙恰三秋爆竹声曲乐声声声喜报民安泰; 开光满两载霓裳调轻音调调调欣奏国兴隆。

桂月良辰聆听才子佳人闪亮登台歌盛世; 仲秋美景静观武生旦角婆娑起舞庆昌时。

桂月嫦娥偷看阳春白雪人间韵;

仲秋红豆颂扬鉴水遗风世上传。

注:阳春白雪——原指古代楚国的名曲,当今泛指优秀文艺作品或优秀剧目。

鉴水遗风——指鉴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千古流传情趣。联中意指“公子渡”,旧社会名为“公畀渡”,渡者是渡人往来的船。今天“公子渡大桥”是昨天横渡鉴江一叶轻舟的“公畀渡”遗址。公子渡、下坡和春藩涌三村正是

过去“公畀渡”的主人,遗物的历史见证,也就是鉴水遗风嘛。

善庆佳期红豆曼舞轻歌尽展新枝姿色; 喜迎吉日梨园弹丝吹竹遍传古调柔情。

善庆佳期红豆唱红腔响遏行云歌盛世; 喜迎吉日素娥舒素色清和桂月颂昌时。

三叠阳关唱彻古今离恨; 一枝红豆招来多少相思。

佳期恰值菊花天月殿嫦娥窃听人间霓裳清歌歌盛世; 吉日欣逢秋月夜蟾宫玉兔偷窥世上羽衣妙舞舞升平。善敷民致富赤县奔小康粤韵风华歌盛世; 庆幸国兴隆神州上太空红腔幽雅颂昌时。

善鉴古喜看建党耋龄有五生机勃发业绩辉煌超舜日; 庆创新欣观立国天命添八固本鸿基前程锦绣越尧天。

善国治颂时昌颂古颂今颂不完祖国山河壮丽;

庆家齐歌世盛歌情歌景歌难尽神州业绩辉煌。善商国计自主创新业绩辉煌超舜日。庆泽民生和谐发展前程锦绣越尧天。

善政溥施恩桂月梨园歌帝德; 庆民皆纳福佳期曲苑颂神功。

善政溥施恩致富群黎歌盛世; 庆民皆纳福脱贫众庶颂昌时。

赏梨园纵观世事枯荣尤喜赤县梦圆登月殿; 鉴艺苑遍览人情冷暖堪怜红销香断落花潭。

邀赏名伶一副歌喉一双翠袖搔首弄姿撩客醉; 请观旦角一张笑脸一对秋波飞眉舞色惹宾迷。善政溥施恩盛世梨园妙韵声声歌业绩; 庆民皆纳福佳期曲苑星腔朗朗颂辉煌。

善赏梨园喜奏笙簧歌国泰;

庆观艺苑欣敲金鼓颂民安。

善赏名伶瘦影玲珑清歌弄俏; 庆观生旦丰姿绰约妙舞翩跹。

佳期恰值菊花天赏梨园唱古唱今唱彻古今离恨; 吉日欣逢秋月夜观艺苑歌情歌景歌出情景交融。

佳期恰值菊花天曲苑弄弦含笑韵; 圣例欣逢秋月夜梨园吹笛吐欢声。

邀赏名伶风韵悠悠俏貌娇娆如织女; 请观生旦柔情缕缕丰姿绰约似天仙。

佳期恰值菊花天粤韵悠悠歌盛世; 吉日欣逢秋月夜红腔朗朗颂升平。

演戏迎宾楹门联 神府落成喜迓睦邻观宝殿; 开光庆典欢迎仁里赏梨园。

佳期曼舞轻歌迎梓里; 桂月奇葩妙韵闹梨园。壮月梨园飘香桂花迎梓里; 仲秋南国含笑红豆乐天伦。

月满星辉梨园又演奇葩迎梓里; 家丰国盛艺苑重弹妙韵乐天伦。

迎国庆喜演梨园人更乐; 贺佳期欣邀梓里众腾欢。

注:二OO二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是例期,二十五日逢国庆。

桂月千里婵娟迎梓里; 佳期一枝红豆闹梨园。

我地演梨园恭迎客至开眼界; 三村迎梓里喜迓宾临乐心扉。

演戏迎宾旦角争芳斗艳。弄弦接客明星献艺倾情。演戏迎宾生旦舞姿迷眼醉; 弄弦接客红伶飞色乱心扉。

朗朗秋光善庆佳期歌国庆; 溶溶夜月名伶妙韵唱红伶。

国庆善庆名伶献艺同贺庆; 月圆人圆粤韵传情共团圆。

演戏迎宾名伶搔首弄姿撩客醉; 抚弦接客花旦舞眉飞色惹宾迷。

例照先年乐演梨园迎梓里; 期依律吕欢邀曲苑迓乡谊。

注:律吕——指历法。见“律吕调阳”句。

善政溥施恩桂月梨园歌帝德; 庆民皆纳福佳期曲苑颂神功。

朗朗菊花天迎宾赏粤韵; 溶溶秋月夜迓客观名伶。

迎春楹联

孟月景如花熠熠银灯迎圣驾; 春宵色似锦飘飘彩旗接财神。

阳春布德九州生机勃发兴百业; 华夏施仁十亿吐气扬眉富万家。

孟月喜迎春神州共奏和谐曲; 梅花欣贺岁赤县同唱致富歌。

霞彩映虹光恰新春宗亲团聚谈世盛; 坡岚献瑞色逢佳节棠棣光临叙天伦。

注:(二OO五年全族在霞坡召开新春茶话会用联)。(凡以“霞坡”作联首皆为霞坡村迎春楹联)。

霞彩照前程千家致富鸿图启; 坡岚铺锦绣万户生财大业兴。

注:岚音兰——山中的雾气。

霞彩如虹迎春千家开泰运; 坡岚似锦贺岁万户溥生财。霞露沐甘霖九州生机勃发兴百业; 坡岚舒瑞色十亿吐气扬眉富万家。

霞呈紫气千家登富道; 坡映祥光万户启新程。

撰东隅崇正堂联文

崇庙踞罗山福赐万民赖康皇威灵显赫; 正堂朝鉴水恩敷百姓凭真君浩气庄严。

宝相新光庙宇装修落成贺联 崇像展新容福赐闾闫万古流芳歌帝德; 正堂更旧貌恩敷赤县千秋显赫颂神光。

七夕崇正堂康皇寿诞演戏联 崇恩敷众庶会主悬弧老少咸歌歌万寿; 正义荫群黎康皇宝诞男女共祝祝千秋。撰赠内弟康成锦令郎惠毓新居联

罗山聚宝归新宇; 鉴水招财进玉堂。

惠及春风兴骏业; 毓培兰桂蔚人材。

婚仪对联 陈酿迎宾举怀风亦醉; 新人宴客敬酒路还香。

佳偶鸳鸯欣比翼; 良缘鸾凤乐同林。

佳期巧合关睢咏; 良夜欣逢鸾凤鸣。

选碧鹳鸳鸯比翼; 择娇妻鸾凤双飞。

玉液迎宾邀戚友; 笙箫引凤觅知音。

酒绿灯红香满座; 男才女貌俏超群。

佳期佳偶关睢咏; 良夜良缘鸾凤鸣;

四目欣观孙作婿; 齐眉欢笑子为翁。

(三代同堂用联)

绿蚁浮杯邀戚友; 蓝田得玉献翁姑。

贺 寿 联 悬弧令诞邀戚友; 南极星辉宴嘉宾。

(男生日请酒联)

悬弧令诞梨园歌矍铄; 南极星辉艺苑颂遐龄。

(男生日演戏联)

设悦佳辰遐龄鲁酒谢戚友; 中天婺焕盛世香茶敬嘉宾。

(女生日请酒联)

设悦佳辰喜演梨园歌矍铄; 中天婺焕欢歌艺苑颂遐龄。

(女生日演戏联)

夫妻同祝寿对联 南极星辉乐演梨园祝矍铄; 中天婺焕欢歌艺苑庆遐龄。

(演戏联)

南极星辉鲁酒迎宾谢戚友; 中天婺焕清茶侍客敬亲朋。

(请酒联)

悼念篇 悼严君

(一)六六严君踏煞关,椿根染恙子愁颜。延医无效恩难报,未及古稀佛国行。

(二)魍魉纠缠舛运催,椿枯乏力恨难培。失怙子女空悲泪,别世还阳那个回。

(三)枯萎椿根受折摧,延医乏术子心灰。严君不幸离人世,家有疑难我问谁。

注:椿或严君——皆指父亲。失怙——指父死。

哭慈母

鹤泪哀声讣告悲,双男半子泪沾衣。花残尚有重开日,哭母离阳无限期。

注:讣告——报丧通知。双男半子——两男一女。

哀悼信社主任锡年千古

已巳仲冬书于增城

七律

尊叔游仙远别乡,惊闻噩耗断肝肠。忠良处世民堪仰,厚道为人众颂扬。族内事宜谁倡议,村中兴废孰收场。可怜地府传名错,骗走斯人赴佛疆。

悼念启蒙老师——渐高家兄千古

挽联

渐进育苗赢来桃李遍华夏; 高明老圃铸就丹心尽舜尧。缅怀成富、成贵兄弟双登佛国

七绝

岁次戊寅双五月,虚荣富贵别人寰。含悲荆树枝垂泪,难弟难兄佛国行。

注:一九九八(戊寅)年时年润五月。

蝶恋花

哭故弟——景健

朱颜辞镜花辞树,留君不住!内疚又谁知? 我在滇池哭故弟,惊闻噩耗碎心时!

抛妻弃子赴西天,驾鹤登仙。片语竟无言!含悲妻泪双垂颊。千愁万怨对谁言。

注:噩耗——即讣告,报丧通知。

滇池——池名,在云南昆明市。

颊——面颊指腮边。

族星陨落河间悲 哀悼登焕族长

以“登焕”名冠联首作鹤顶格

登仙正道生前亮节似松凌霜雪; 焕发光明逝后高风如水照青天。

哀悼显富族长

凌氏长尊,一夜秋风,驾鹤游仙孤归鹫岭; 河间晚辈,三更冷露,啼鹃泣血恸哭青山。

哀悼显安族长

显赫睦邻处世忠良典范流芳百代; 安心理得持家俭朴遗风启迪千秋。

哀悼伟兴族长

伟业铸楷模一旦音容长渺隔; 兴家传典范千秋史册永名流。

第四篇:论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

论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

陕甘边革命老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建立的以陇东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块革命根据地后来在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中,与相邻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发展成为统一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不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而且也是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时期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中共党史以及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艰苦岁月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以及广大革命前辈在战争年代所形成和培养出来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不仅是留给我们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成为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这种精神也就是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它汇入后来形成的延安革命精神,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对于目前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加快陕甘边老区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陕甘边老区精神,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陕甘边老区精神的内容及实质。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的革命精神

大革命失败后,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组织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暴动、旬邑起义等一系列大小70多次武装起义,但都遭到了失败。从1931年开始,他们在认真总结多次武装起义和兵运工作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后,决心走井冈山的道路,开始探索在陕甘边界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建立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和规模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经过曲折复杂的艰苦斗争,先后创建了南梁游击队、陕甘红军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等革命武装部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展开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开辟了寺村原游击根据地和照金根据地,在陕甘边界18个县和部分地区建立了红色政权,最终于1934年11月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功地创建了以陇东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在反“围剿”斗争中使其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逐步与相邻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发展成为统一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习仲勋同志指出:“陕甘边地区的革命斗争,是全国革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全国各个根据地一样有着共同的发展历史,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井冈山的道路。”①

二、实事求是、不断实践的创新精神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的实践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从陕甘边区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勤于实践,勇于创造,善于制定革命发展战略,创造性地解决了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建和巩固了这块革命根据地。如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斗争中,最初创建的寺村原游击根据地和后来又建立的照金革命根据地,由于各种原因,在敌人的围攻下先后丧失。在1933年11月召开的包家寨会议上,他们在认真总结创建革命根据地挫折的经验教训后,从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具体实践出发,作出了把根据地的建立确定在陕甘边地区,作为红二十六军的后方依托,建立陕北、陇东、关中三路游击战略发展区域,以陇东为陕甘边根据地中心区域,重新组建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等正确决策,从而把陕甘边的革命斗争引导到正确的革命轨道,建立了以陇东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在反“围剿”斗争中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毛泽东对刘志丹等建立三路游击区的发展战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用了“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佷高明。②

三、团结协作、相互支援的大局精神

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展陕甘边游击战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从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大局出发,为建立陕北游击战略区域,先后多次派出陕甘边红二十六军主

力北上转战陕北,支援陕北地区的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在陕甘边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的支援下,陕北根据地在取得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基础上,于1935年1月正式建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陕北红军游击队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陕北革命根据地由此正式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形成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的态势。

1935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优势兵力对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军事“围剿”。为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两块根据地党的组织领导,统一指挥两块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反“围剿”作战。陕甘边红二十六军主力再次北上陕北,与红二十七军组成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协同进行反“围剿”斗争。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在反“围剿”斗争中遥相呼应,互相支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经过5个月的斗争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先后歼敌5000余人,解放了6座县城,打通了两块根据地的联系,红色区域发展到陕甘两省30余县,统一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由此形成,不仅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也为党中央把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习仲勋同志指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成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③

四、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求真精神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中,多次受到党内“左”“右”倾错误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多次受到错误的排挤和打击,甚至被错误地“肃反”逮捕关押,陕甘边根据地和红军几遭严重损失。但是他们坚持真理,顾全大局,坚持和维护党的正确领导,把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从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巩固实际出发的求真精神,创造性的指导工作,不断地克服、纠正和排除“左”右倾错误的干扰,特别是不断地同“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当时,绝大多数同志是团结在刘志丹领导的政权路线下,进行了英勇的胜利的斗争。”③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陕甘边地区革命斗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的强大武器。1943年 4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指出:“刘志丹同志远离中央,能从革命实践中体会马列主义之精髓,使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具体实践于西北,在建党建军建政及领导革命战争中,其方针策略,无不立场坚定、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不调和之斗争,”使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成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④

五、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

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始终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突出地表现出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为创建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他们遵照党的指示,先后打入陕甘宁边界军阀部队和民团中进行兵运工作,筹划和组织的70余次部队起义和暴动均遭失败,但他们毫不气馁,愈挫愈勇,最终创建了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建立了西北地区最早的正规红军部队,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他们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在经受了寺村原游击根据地和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失败的挫折和教训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为创建根据地英勇奋斗,最终创建和发展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43年朱德同志在公祭刘志丹同志大会上致词说:“刘志丹自大革命起直到为党牺牲,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方式组织革命军队,虽屡遭失败,但他百折不回至死不变,垮了再来,再垮再来,这种精神和毅力是建军的基本条件。如果有人要问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那就请看看刘志丹同志。”⑤

六、忠诚于党、忠于革命的事业精神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根据地党政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斗争岁月中表现出了无限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革命精神。1933年6月,受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执行者的专断指挥,红二十六军遭到了几乎全军覆没的损失,部队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干部战士情绪低落,刘志丹伤病在身体质虚弱,但他却仍坚持对部队干部战士进行耐心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教育,他鼓励大家说:“革命在一时一地的失

败,算得了什么?失败了再来呀!咱们道理正,穷苦人都站在咱们这边!”⑥ 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坚强的红军战士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革命的胜利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革命先辈们为创建和发展根据地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崇高革命精神,以及他们所建树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正是凭着这种革命精神和革命信念的支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才得以创建和发展。这种无限忠诚于党、无限忠于革命的事业精神,正是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的精髓所在。

七、建设苏区、造福百姓的公仆精神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为巩固红色政权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不断加强根据地建设,采取休养生息、造福百姓的方针,制定和实施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以促进苏区的建设。如在根据地坚持实行土地改革,以解决农民对土地最迫切的要求,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苏区的经济建设中,发行苏区货币,设立集市,发展贸易,鼓励农民发展生产等。根据地还进行了群众性的新文化教育,创办列宁小学,开办成人扫盲识字班,实行移风易俗,开展禁毒、禁赌、放足、解放妇女等社会改造。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党政军领导人十分重视苏区的建设,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经济待遇与普通工作人员和战士平等,生活十分简朴,展现了廉洁的公仆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

八、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务实精神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及时地总结斗争的成功经验,善于认真吸取教训,制定正确的革命发展战略,以取得新的斗争的胜利。如在1933年11月召开的包家寨会议上,以刘志丹为代表的陕甘边区党和红军,认真总结了寺村原游击根据地和照金根据地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成为陕甘边武装斗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随后又在召开的陕甘边特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陕甘边区党的任务的决议》,深刻总结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及其丰富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根据地符合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和红军武装部队等发展实际的战略决策,迅速推动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发展,使陕甘边根据地武装斗争进入全盛时期。

以上八个方面精神的汇集,就是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的全部内涵,这种精神是陕甘边根据地的灵魂,是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伴随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形成,伴随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以及解放大西北战略总后方的整个历史过程,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地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和弘扬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又有着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扬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发老区、建设老区、造福老区,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弘扬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的真正意义所在。

注释:

①习仲勋传编委会,《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218页。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刘志丹纪念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③习仲勋文集编委会,《习仲勋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页。

④习仲勋传编委会,《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页。

⑤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刘志丹,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⑥李振民,张守宪:《刘志丹传略》,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第五篇:中 华 美 德 颂

中 华 美 德 颂

——爱国高于一切

(四)班

刘梦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辉煌,留下的是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华夏大地,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竖一面迎风飘扬、千古流芳的旗帜: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这就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

面对困难重重而勇往直前奋斗的是民族精神;对死亡的威胁自强不息英勇就义的是民族精神;面对凌辱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维护祖国尊严的,还是民族精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片,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也为此般景象而赞叹!引出英雄任务,纵论历代英雄人物。中华便是如此,从古代便英雄辈出,七战匈奴—卫青、精忠报国—岳飞、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数不胜数。他们哪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哪一个不爱国?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可清政府却如此腐败,竟让英国来中国倾销鸦片,导致中国对战争毫无抵抗能力。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却仍以“天朝上国”而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林则徐智慧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已侵入中华,您占台湾,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28年以“保护济南日侨”为名,悍然出兵山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正因如此,我国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众所周知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抢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他们都为国家,为人民现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就血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东方大地不去的“中国魂”!

下载辩中边论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辩中边论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语中翻译辩误

    今天在看脱口说英语系列丛书的面试口语大全的时候看到这样两个句子: 1. account来源: 英文句子:some asked that their account be given to someone who dressed more conserv......

    辩出风采,论出高度(辩论赛通讯稿)

    辩出风采,论出高度 ----记浙江海洋学院第十四届“海洋杯”暨“我的价值观”大讨论主题辩论赛 3月17日上午,浙江海洋学院第十四届“海洋杯”暨“我的价值观”大讨论主题辩论赛......

    中 华 颂王晓娇(范文)

    中 华 颂沙店中学七年级王晓娇嘹亮的国歌再次响彻整个北京城,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我们亲爱的祖国历经数年风雨,迎来了六十二岁生日,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

    颂 中 华王梦倩

    颂 中 华沙店中学七年级王梦倩红军,一个响亮的称谓,一个感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名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极大困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

    企业文化中的经典论

    企业文化中的经典论 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好都需要一步一步的进行的推进与了解。要知道并能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这三个基本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对企业文......

    中基层管理培训——何边老师

    而现实工作中,中基层管理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技能训练,很多人是从业务骨干直接走上管理岗位,靠摸索来积累管理经验,也会由于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而造成失误,给企业带来时间......

    三角形边中的边角关系教案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人才培养模式

    固原市农业学校《农业与农村用水》专业典型案例 ——“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背景 通过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