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坪坝区智慧社区试点区域建设标准智慧社区建设的含义
附件2
沙坪坝区智慧社区试点区域建设标准
一、智慧社区建设的含义
智慧社区建设是指在街道、镇、村等地理区域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智慧的服务,社区建筑应满足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从而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度、感受度和健康度。
二、规划范围
该试点区位于沙坪坝区土主镇及陈家桥街道所属辖区范围内,东至快速路一纵线、西至丰文山高压线走廊、北至渝遂高速、南至西井大道。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以为民服务为根本,立足于社区实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模式创新在增强和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围绕着基础设施智能化,社区治理现代化,小区管理自主化,公共便民服务多元化等目标,促进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原则
(一)需求导向,便民利民。智慧社区建设要以社区居民的― 1 ―
需求为导向,突出为民、便民、利民的基本要求,通过智慧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社区。
(二)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能源节约,绿色环保的智慧社区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三)创新模式,合作推进。探索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和运维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五、智慧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
(一)智慧社区保障体系 1.总体规划
(1)应对整个区域建设智慧社区编制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内容翔实完整,包含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运营模式和保障措施等;
(2)总体规划需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对社区发展的要求。2.实施方案
(1)实施方案内容完整,包含需求分析、建设目标、技术路线、主要任务、运营模式、保障条件等内容;
(2)实施方案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开展,与社区居民需求吻合,技术路线切实可行。3.建设标准
智慧社区建设实施遵循国家和重庆市行业的主要标准和规范。4.网格化管理
― 2 ―(1)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2)显著提高问题发现和处理效率,以及专项任务完成效率。
(二)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化
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的原则,开展智慧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对通信质量和服务的要求。1.数据安全
(1)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符合相关法规及标准;(2)无信息安全事故发生。2.宽带网络
(1)社区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2)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及以上。3.无线网络
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重点区域,实现无线局域网(WLAN)在95%以上区域覆盖。4.广播电视网
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接入能力50%覆盖,数字电视和ITV 互动电视覆盖率达到50%以上。5.物联网
(1)物联网服务种类达到3种以上;(2)物联网服务终端覆盖率达到30%以上。
― 3 ―
(三)智能绿色建筑 1.绿建指标
(1)按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2)需到达绿色建筑一星设计标准,新建社区采用绿色建筑标准,通过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的面积比例不小于25%。2.节材指标
(1)住宅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6%;
(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比例大于95%;(3)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的比例大于95%。3.节水指标
(1)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2)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3)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4)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2)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1)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游泳池、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2)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 4 ― 4.节能指标
(1)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1)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 5%以上;
2)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 30%以上;
3)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窗分别按本条第1 款和第 2 款进行评价。
(2)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
2)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
(3)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4)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5.绿化指标
(1)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 5 ―
1)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30%; 2)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2)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1)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2)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
(四)社区生活服务便利化
以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提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类信息和服务。1.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
(1)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管理与服务提供办公场所;(2)社区办公电脑配置标准每三位社区工作人员一台,社区能够为居民提供信息化知识、上网技能培训、就近上网等服务。2.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平台具备数据采集功能,支持手机等移动终端采集方式;(2)实现数据统一采集、分类应用;
(3)平台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符合相关法规及标准。3.信息发布
通过多媒体LED、LCD、移动终端等设施,对社区内居民实现庆典活动、旅游信息、天气预报等信息的推送,信息屏故障率低于2次/台/年。4.数据采集
― 6 ―(1)平台具备数据采集功能,支持手机等移动终端采集方式;(2)实现数据统一采集、分类应用;(3)数据采集功能具备扩展性。5.环境卫生
(1)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参与度达到70%以上,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65%以上;
(2)社区居民对小区环境满意度达到90%以上。6.绿色出行
(1)500-800米半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覆盖率达到100%,支持一卡通消费等服务;
(2)通过发布或定制推送相关公交信息,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3)社区居民绿色出行首选度提高30%。7.便民快递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小区末端物流配送,具备为小区居民代收快递及时信息提醒的能力;
(2)制定全面、可行的制度保障快递收发安全。8.便民利民网点
(1)社区配备便民网点(餐饮店、便利店、休闲店),便民利民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各便民利民网点可以通过社区信息平台发布信息。9.一卡通服务
(1)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身份识别、出入门禁、车辆停放等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生活便捷性;
― 7 ―
(2)社区应具备一个一卡通售后服务场所;
(3)社区居民对一卡通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10.公共交通设施
(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1000m;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10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11.医疗卫生设施
(1)社区内配备健康小屋、卫生站、社区门诊、社区医院等医疗设施;
(2)实现医院与健康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12.文体设施
社区内配备图书馆、活动中心、体育场所等文体设施,覆盖率达到50%社区以上。
13.旅游社区
(1)预约类服务:提供如订票购票、周边餐饮订餐、住宿预订等方面的预订预约服务;
(2)导引类服务:提供场地分布图及智能导游、景点介绍、交通和车次实时信息及路径规划、停车导航等导引类服务;
(3)发布类服务:提供其它相关旅游景区的介绍、团体活动、拼车等信息发布兼论坛类型的服务;
(4)提醒类服务:提供各类活动、车次等相关事项的定制― 8 ― 提醒服务。
(五)设区管理智能化
通过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打造安全、舒适、高效的智能化小区。1.修建管理
(1)对装修改造的规范性与违章搭建及时监管;(2)社区居民对违章搭建和装修改造的投诉降低80%,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效率满意度达到85%以上。
2.民情互动
(1)信息屏发布包含政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小区管理、便民利民等社区服务信息;
(2)信息屏故障率低于2 次/台/年;
(3)社区居民对民情互动满意度达到85%以上。3.智慧安防
(1)实现小区出入门禁设施联网管理;(2)小区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至5 次/年;
(3)社区居民对小区安全管理满意度达到90%以上。4.便民快递
(1)实现小区内所有的快件集中收取,居民方便取件;(2)制定全面、可行的制度保障快件收发安全;(3)居民对便民快递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5.访客对讲
居民住户可与来访客人进行音视频对讲,直观地了解访客情况。6.周界防越报警
― 9 ―
可对封闭式管理的居住区周界实施全面防范,具备与闭路电视监控、周界照明等联动功能,并对接社区综合管理应急联动中心。
7.闭路电视监控
可根据居住区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通道及公建重要部位进行监控,全面记录实时情况。
8.电子巡更
保安巡更人员按设定路线进行值班巡查,及时发现安全情况,及时响应处理。
9.物业运营管理
全方位管理小区的各类物业服务,实现物业运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
10.智慧消防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小区安防消防监控和管理;(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居民楼、商务楼宇安装烟雾报警等消防设施、器材及燃气报警设备。
11.小区门禁管理
小区门禁管理做到信息传输可靠、控制操作灵活,满足小区安全管理的需要。
― 10 ―
第二篇: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智
慧
社
区
建设方案
目 录
第1章 建设背景........................................................................................................2
1.1 1.2 1.3 系统概述...................................................................................................................................2 政策背景...................................................................................................................................2 现状分析...................................................................................................................................4 第2章 需求分析........................................................................................................5
2.1 2.2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求...............................................................................................................5 社区物业管理需求...................................................................................................................5 第3章 建设思路........................................................................................................6
3.1 3.2 3.3 设计思路...................................................................................................................................6 建设原则...................................................................................................................................6 建设目标...................................................................................................................................7 第4章 建设内容........................................................................................................8
4.1 4.1.1 4.1.2 4.2 4.3 4.3.1 4.3.2 4.4 4.4.1 4.4.2 管理平台...................................................................................................................................8 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8 智能社区管理服务............................................................................................................13 审批平台.................................................................................................................................14 服务平台.................................................................................................................................16 服务热线呼叫系统............................................................................................................16 智能社区公共服务系统....................................................................................................18 展示平台.................................................................................................................................22 安宁智能社区门户............................................................................................................22 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24 第5章 建设效果......................................................................................................25
前言
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少且使用不便;小区房屋和物业管理服务层次低,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不顺畅,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行政运行效能,推动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1章建设背景
1.1系统概述
智慧社区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社区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智慧社区是新形势下探索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是强调社区从“管理型社区”走向“服务型社区”,从而更好的为居民服务的一种装转变。
1.2政策背景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中提到:
加强基层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功能定位、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名称标识、统一基础设施、统一运行模式)和“三个标准化”(事项名称、流程、材料标准化,事项办理、服务过程的标准化,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标准化)要求,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户籍办理、个体工商登记、社保、农技推广、宅基地申请、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员管理、社会救助、法律调解、社会综治等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事项在基层服务中心直接办理。
推广网上联动办理。整合各级部门延伸到基层的信息系统,建设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依托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下移,建立“基层窗口受理、材料网上流转、主管部门审批、基层窗口反馈”的办事模式,让群众在基层服务中心就近办事。
推行网上代办。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对群众办事实行“一口受理”、“一站办结”。探索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的作用,以政府适当补贴方式,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点为基层群众提供网上代办行政审批以及社保、缴费、医院预约门诊挂号等服务。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提到: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打破城乡界限,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依托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县乡(镇)之间、县级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以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为支撑,采取“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县乡(镇)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县乡(镇)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扩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的数量和种类,简化办理程序,清理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加强政务服务网络无障碍建设,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1.3现状分析
兰州市安宁区有8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有26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十里店街道、培黎街道、孔家崖街道、西路街道、银滩路街道、刘家堡街道、安宁堡街道、沙井驿街道,安宁区城市社区主要承担党建、救济、工会、妇联、廉租房、青年团、民政服务、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社区矫正、安全生产、再就业安置、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综合治理等大量综合性事务。
现阶段社区工作中先进网络技术的使用仅限于QQ、电子邮件、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其内部日常事务的交流,各类政策宣传的途径比较少,信息传播速度不快,居民对各类社区惠民信息不了解,因此为促进城市社区的工作方式以传统的人工型转变为智能网络型,依据安宁区的实际情况和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管理技术,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智慧社区,简化城市社区事务办理程序,总体提升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2章需求分析
2.1社区网格化管理需求
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街道社区完成。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方式、培训教育方式、就业方式的转变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成为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2.2社区物业管理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社区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必须全方位地提高物业管理意识。只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信息与科技在物业管理与现代化建设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物业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与科学化,已成为现代化生活水平步入高台阶的重要标志。
第3章建设思路
3.1设计思路
在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整合社区人、地、房、物、事、情、组织等信息,统筹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新型、智慧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创新模式。
3.2建设原则
(1)科学设计、分步实施
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4)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5)务实创新、安全可控
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 ”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3.3建设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按照“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统一”等“五个统一”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镇、村综合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建立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民政、人口党建等于一体的社区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络化。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智慧社区,将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涵盖的关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需求,以及单位、个人提供服务等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地捕捉、整合,并通过信息决策判断系统的智能化处理,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社会各方使用和互动体验,从而达到便民、便商、便管理的效果。
第4章建设内容
安宁区智慧社区主要包括四个平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审批平台、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展示平台。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的管理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网络、电话和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公共服务。
4.1智慧社区管理平台
4.1.1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
4.1.1.1对象管理(1)人口管理
以地名地址管理为基础,以人口和房屋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网格管理为主要思路,以部门信息共享交换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社区各类人口信息的动态采集、更新和维护,并通过对居民各类诉求的采集上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实时、敏捷、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做到社区“底数清、情况明”。具体包括:
1)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依托网格员主动采集和部门共享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良性的人口数据动态采集更新机制。
2)常住人口管理:包括对常住人口的户籍登记、暂住证/居住证办理、从业人员、人口和房屋信息核实等业务。
3)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中重点人员和安全隐患、流动人口案(事)件、违法活动线索、出租房屋内案(事)件等业务。
4)移动工作终端:将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基础数据维护工作扩展到移动终端上,方便网格巡查员走街入户、发现问题、上报工作、实时维护基础数据、执行任务。(2)社会组织管理
本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信息及社会组织相关各类事件的动态采集、更新、维护和监督,以此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作用。具体包括:
1)组织类型管理: 主要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市属机关单位、区属机关单位、军事单位、医疗机构、院校(幼儿园)、媒体单位、金融单位、邮政单位、文物保护单位、非公企业、社会服务公司等类型。
2)经济组织管理: 主要指未登记办照、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的管理。
3)社会组织管理: 主要指未登记注册、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的管理。(3)党建管理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完善党员管理(党员信息、认岗和联户等)和党组织管理(党组织信息、分类和定级等),提升党建工作效率
和质量,规范党内日常管理,实现党干管理同步,为社区党建工作打造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高效的工作平台。具体包括:
1)党员管理: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管理 2)党员认岗:明确党员在社区中担任的职位,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3)党员联户:确定党员负责服务的人员范围,体现党员为民服务的职能。
4)党组织管理:包括对党组织类型(如非公有制、公有制、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层级(如党委、党工委、党支部等)的管理,以及对党组织结构层次和人员构成的管理。
5)分类和定级:综合党员“自我评价”和“自我评分”以及上级组织的实地考核情况,确定党组织定级情况(如先进、一般、后进)
6)网上公开:即党员发展和奖惩、党务干部选拔任免、党的方针政策等适合党员干部学习、借鉴和向全体党员干部公开的党务内容,予以及时公开。
7)活动通知体系,即党员参加组织活动、集中教育学习前,以网上活动内容上挂、短信活动内容群发等多种方式并行通知。(4)退休人员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服务的便捷程度,为退休人员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和维修、购物、医疗等上门服务,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具体包括:
1)扶老助残: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救护、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在内的服务。
2)医疗卫生:资助低收入家庭大病重病患者就医,开展公众卫生健康、送医送药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难等问题。
3)社保服务: 提供查看基本社会保险的重要通知、公告信息与工作动态;提供查看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法规;对退休人员在使用社保服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5)流动人口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采集、登记、居住证明办理服务,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提升社区内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4.1.1.2治安管控(1)社区警务-治安防控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引入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人员密集繁华街区、大型公共场所、繁华商业场所、集贸市场、公寓写字楼、旧货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公园景区、地下空间场所等重点部位信息的综合管理和现场的实时监控,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2)社区警务-警民互动
构建警民良性互动平台,公安部门利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治安防范预警信息,结合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对社情动态的采集、发布。补充公安社会动态信息来源,丰富公安情报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更多有价值线索。
(3)调解矫正-重点人群管控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实现对刑教释满人、社区服刑人、吸毒重点人、精神病人、犯罪青少年和其他重点人等各类重点人群信息的全掌握和行动的全监控。(4)调解矫正-矛盾调解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调解过程中记录、实时上报事件信息,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矛盾纠纷登记、分类受理、调解处理、回复归档的逐级流程管理,辅助社区调解员快速有效的化解社区矛盾纠纷。(5)调解矫正-社区矫正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与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三部门建立互通平台,对社区矫正帮扶对象日常表现实行动态监控,帮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有效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矫正教育及社会监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
4.1.2智能社区管理服务
4.1.2.1房屋管理(1)产权服务
针对物业公司所属的一切房产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包括:详细描述记录小区、楼盘、住户单元的位置、物业类型、小区设施分布、房屋结构、房号、户型等信息,并可对小区、楼盘、房屋提供“实景图片、照片”的描述接口。(2)租赁服务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业主与居民打造租赁信息发布与互动平台,此外,物业公司及房产租赁中介部门通过对所管房屋的使用状态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掌握本社区房屋租赁情况,为租赁双方提供服务。(3)公共维修基金使用服务
为业主提供房产公共部位损坏维修、及基金的支取服务,简化公共维修基金申请与支取复杂程度,和睦邻里关系,规范维修过程。4.1.2.2物业管理(1)民情互动
通过在社区部署多媒体触控大屏,与社区的其他应用系统紧密融合,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和管理服务内容可通过触摸屏进行展现与互动,为社区居民带来全新的体验,实现信息的推送和居民的交互应用。(2)安防消防
严格社区小区出入门禁管理,规范住户门禁卡实名办理,访客实名登记,小区门禁出入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公安联网比对等安防措施,建立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数字化系(3)便民快递
由物业公司或物流企业等社会组织在小区设置专门场所,共同签订末端物流联盟合作协议,为居民统一收发快件,在有条件的小区可对末端物流签收全过程进行高清视频监控录像取证,以备查证,防止纠纷产生,以解决社区居民快递的种种不方便和快递公司最后送达问题。(4)环境卫生
开展社区绿化美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对垃圾量和排污进行动态监控,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提高环境质量和物业管理效率。
4.2智慧社区审批平台
4.2.1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系统基于社区服务站,整合市、县(区)各层级延伸至基层的行政审批与便民办事等事项,实现一站式的集中受理,提高办事效率,改善社区服务水平。系统主要建设如下功能:(1)窗口办件
为社区(村)服务站提供窗口收件功能,包含事项的登记、材料的收取、凭条的打印等功能。
(2)网上受理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网上申报事项的预审、受理功能。(3)业务办理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网上业务办理的功能,包含受理、承办、审核、办结等功能。(4)事项代办
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市各级各部门下放的服务事项服务事项的“就近申办”与“同城通办”,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5)收费
为社区服务站收费窗口或者收费人员提供事项办理过程中的收费功能和收费票据打印功能。(6)业务反馈
为社区服务站窗口人员或者服务站提供业务办理情况反馈的功能。(7)业务协同
实现社区服务站窗口工作人员与各条线单位内部的信息查询和协同办事流转。(8)业务监督
为社区服务站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事物办理的监督监管功能。(9)业务查询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查询功能。(10)决策分析
为社区服务站领导、管理人员提供业务统计和决策分析功能。(11)内部管理
为社区服务站提供内部工作人员考勤、办公交流功能。(12)绩效管理
综合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办件效率、办件评价、服务态度等为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提供绩效管理功能。(13)异常预警
根据各核心业务系统的业务办理规范梳理监督重点,对服务时限、群众满意度、基层工作人员各项日常事务的定期执行情况等作为重点,对违反监督规则产生异常的数据给予及时的预警提醒。(14)实时监督
对基层事务受理系统中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对于违反时限要求、满意度低下的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可查询业务处理的具体过程,并可在过程中发送督办催办的意见信息,督促工作人员按时按质办理。
4.3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4.3.1服务热线呼叫系统
社区管理中心服务热线呼叫系统对接“12345”市民热线,并开通社区热线,接听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或接受社区事务受理要点的咨询。
服务热线呼叫系统由基础数据管理、居民信息管理、账户管理、派单管理、受诉管理、短信邮件、系统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1)基础数据管理
针对服务中心的控制辖区、服务网点、社区等进行管理。包括辖区管理、社区管理、服务网点管理、服务片区管理、针对被叫的来电呼入号码(服务号码)进行管理。(2)居民信息管理
提供多级账户下的信息采集及档案管理。包含有老人个人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及服务档案管理。(3)账户管理
因为服务中心管理员、服务中心座席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和角色,所以要对不同的登陆账户设定不同的登陆权限。账户管理包含:账户角色管理、账户列表(4)派单管理
获得信息以后,座席人员将需求通过派单管理模块分派给对应服务网点和商品供应商。(5)受诉管理
投诉管理包含:投诉登记、投诉受理、受诉跟踪、受诉回访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数据处理。(6)短信邮件
针对收发短信(外发短信与站内短信)、邮件、传真等进行管理(7)系统管理
针对系统自身的配置进行管理。
4.3.2智能社区公共服务系统
(1)劳动就业
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并做好失业人员信息更新、失业保险申领等服务。具体包括:
1)就业训练:组织就业训练、转业训练的教学实习,开展教学研究,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料。
2)职业介绍:制定职业介绍服务规范和标准,汇总本地区劳动力供求信息,建立预测、预报制定,培训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并颁发资格证书。
3)失业保险:负责失业人员的登记、调查、统计,按照规定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核定失业保险待遇,开具失业人员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单证,拨付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费用,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2)社区医疗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自检诊断、送药上门等服务,构建居民健康档案,提升社区医疗水平。具体包括:
1)公共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由卫生、民政、信息化等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和指导,组织企业以联盟方式参与,共同建设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社区居民健康信息,通过与专业健康医疗机构对接,以云服务的方式实现对社区居民远程和移动式健康医疗服务。
2)远程健康医疗:在社区、居委会设置健康自检体验设备,用于社区居民自助式的健康自检(包括血压、血氧、骨密度等多种指数),也
可设立有专人服务的健康服务站(健康小屋),帮助居民进行健康检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与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平台互联,对接专业健康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等),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和门诊医生调阅参考,从而对慢性病人群进行跟踪和服务。
3)移动医疗:通过手机 APP 应用,实现居民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的沟通。居民可通过 APP 进行诊疗档案、健康指标调阅,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进行在线沟通,进行社区医院排队挂号,还可通过后台数据库进行心理和生理健康预检。(3)居家养老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远程看护、上门服务、安全预警等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是面向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信息服务,构建感知、服务、调度的三级服务体系,通过智能感知实现对老人信息的智能采集分析、也可通过服务呼叫终端触发服务请求,由调度中心调度社区服务机构向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行动不便、走失、紧急求助等提供便捷通道,快速、畅通、安心的紧急求助服务,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具体包括:
1)志愿者服务:接通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诉求来确定服务项目,显示老人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家庭配偶子女、所属网格源、志愿者等属性,如一般服务可以安排网格内的志愿者服务;比如家庭送餐、购物等,同时监督实施,让老人足不出户的享受服务。
2)健康预警服务:通过老人随身携带、固定安装的物联感知设备随时检测老人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即时收到预警信息并进行弹屏显示,以便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和当事人子女取得联系,并立即通知当事人的亲属、社区服务人员或相关医疗机构,以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除物联感知设备外,服务人员与社区医院联动,定期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健康档案。
3)失智失能老人实时看护: 采用心电背心、带传感器的尿裤、定位呼叫手表等智能设备对失智失能老人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护,提升该人群的生活品质。
4)居家煤气及用水报警:可采用卡式煤气报警器和用水报警器进行安全报警,并与服务后台联接,避免发生意外。
5)服务呼叫:老人可在电视等终端选择家政服务、订餐服务、购物服务等,实现足不出户定制服务。
6)安全监控:通过安装具备智能报警功能的民用视频监控设备,智能识别偷盗等行为,做到及时联动报警,保证老人生命财产安全。
7)精神慰藉:针对老人的亲友社交,子女可通过此项应用与老人进行实时的互动,老人则能随时了解家庭成员的近况; 针对老人的兴趣圈,充分展示老人在各方面的才能和兴趣,使老人间开展友人互动,随时了解身边朋友的动态。(4)住房保障
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住房保障政策法规宣传,保障房申请、登记、初审、公示等服务,结合人口管理应用,实时掌握社区内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开展相关咨询、宣传和业务指导等工作提供支持。具体包括:
1)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社区电子屏等传播手段,提供住房保障政策法规的咨询和宣传;
2)结合人口等信息,准确掌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简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材料的审查及公示流程。(5)计划生育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掌握各类人口计生动态信息,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服务。具体包括:
1)为社区居民提供人口计生相关的各类民生法规、惠民政策、宣传教育、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
2)实时掌握社区居民及相关流动人口与计生相关情况的动态变化,优化并简化计生业务办理流程。
3)为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6)文体教育
加强社区内文化智能体验和线上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文化馆、数字娱乐体验馆、数字科普馆等公共数字文化体育场馆及设施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随时随地提供演出、展览和门票优惠等信
息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数字娱乐体验馆,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数字技术手段提供健康的休闲、文体服务。(7)法律宣传
1)法律服务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2)科普宣传
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开展科普活动,面向各类专题建立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模式,建设社区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服务提供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
4.4智慧社区展示平台
4.4.1安宁智能社区门户
数字化社区网站是在本社区内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将社区服务信息如物业信息、周边商铺信息、餐饮信息、医疗信息等发布到社区网站并推送到每家住户的智慧终端,住户通过智能终端或者电脑及移动终端就可以方便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并且得到及时的上门服务。(1)物业服务
网上物业公告查看物业公司发布的各种通知、公告; 物业费用(2)网上交费
方便住户查看每月的应交费用,并可以网上投诉,住户在网上提交投诉,并查询投诉处理结果(3)网上报修
住户在网上提交报修要求,并查询派工、跟进情况(4)社区活动
查看物业公司或小区居民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安排,并可网上报名。(5)网上调查
参与物业公司、相关行业协会或政府机构组织的各种网上投票调查(6)我的日志
可记录家庭生活的细节,使邻居间增进对您和您家庭的了解。(7)家庭积分
积分是对忠诚用户的奖励,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就有机会换取实物奖品或优惠券。(8)家庭相册
电子相册能方便的管理家庭影集,且查看方便(9)家庭店铺
将家庭里的闲置商品、二手物品进行登记销售或以物换物(10)留言板
留言板是家庭与邻居、物业、商家最直接便捷的对话窗口;给物业公司留言投诉;与商家讨论产品与商情。
4.4.2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依托,抽取、整合各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展示,通过建立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为背景的民政业务分析模型,完成统计分析、决策咨询系统的建设,为社区领导直接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动态、业务报表和统计分析等资料。
第5章建设效果
智慧社区的建设围绕政府、社区居民、商家、物业等主体,构建社区生态体系,探索社区治理与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政府:通过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理念与模式,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减少基层工作者繁杂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整体效率和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透明、高效、亲和的政务服务。
物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开发商和物业进行互联网转型。首先能帮助提升物业管理效率,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其次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拓展多样化社区服务,增加盈利;此外,能充分建立起用户黏性,增强与用户的沟通,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品牌。
居民:建立触手可及、惠及全民、功能恰当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敏捷、主动、精准的服务,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智慧化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幸福感。
第三篇:智慧社区建设安保问题
智慧社区建设:安保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推进,目前智慧社区正在加速落地建设中。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正在关注智能社区的用户较多,但是真正体验智慧社区生活的用户极少。就门锁领域而言,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家庭仍在使用传统锁具,智能门锁使用率仅为2%~3%。来自新浪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89%的受访者对门锁不安全带来的盗窃问题表示担忧,他们则希望自己的小区将安防问题列为日常管理重点。风华正茂科技为您介绍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智能化系统的关注程度上,安全防范系统中的住宅报警装置和信息网络子系统中的宽带接入受到普遍关注。这也印证了安全防范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及智能社区主要内容的看法,安全是所有人最关心的底层刚需,一切幸福的奠基石。
就目前看来,现阶段智慧社区安防系统基本上能够实现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布局在小区和家庭包括智能门禁、智能门锁、智能意外监测类传感器等安防设备通过智能网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互联互通,再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对接小区报警平台并实时关联用户手机,达到智能产品端、用户端、社区管理平台三位一体,实现安全、互联、警务和管理四大功能。主要实行过程是通过各安防设备发出报警讯息,告警信息通过云平台集中上报至小区报警平台,小区管理人员可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用户家中发生的警情,系统通知正在执勤的物业管理人员,执勤人员联系用户并上门查看,协助用户处理警情,必要时上报公共安全平台。
智慧社区包含的子系统
1、分级管理机制
社区安防管理系统后台一般使用分级管理机制,分普通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仅有一个,拥有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设备配置等权限。普通管理员有多个,登录系统可以进行查看告警、告警处理、查看历史记录等操作。分级管理制度可以保障管理秩序,提高管理过程安全性与效率。
2、功能完善,管理简便
平台拥有弹窗/语音/短信/日志等多种信息配置,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实时处理、跟进警报状态;甚至在上传地图中也设置有门牌号,并与用户进行绑定,在险情发生时,告警界面地图模块会有精确的险情发生位置信息提示,工作人员可以具体精确到小区楼号与门牌号,第一时间直达发生险情的用户家中,排除险情。
为充分利用社区利用配置的人力物力资源,平台还可以根据告警信息等级对应采取处理措施,并可选择性过滤,避免误报情况发生,这种举措大大增加了服务管理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等级;平台系统亦可根据业务需求持续更新升级,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最新的智能服务。
3、可扩展增值服务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社区安防管理系统的功能,还具备车辆管理、路灯管理、社区O2O等等附加增值功能。物业企业利用其自身的用户资源,结合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与用户保持粘性,例如适时地推出如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提供产品的前期了解、安装使用和后期维护,打造服务+产品的新盈利模式,既为业主提供安全、便捷的生活体验,也满足了物业管理需求。
第四篇:2022年XX区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XX区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理智能化水平,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为民、便民、惠民、安民”宗旨,对入选2022年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的XX社区等和2023年建设预试点的XX社区等,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便捷高效的智慧治理和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工作提质增效。
二、工作原则
(一)问题导向,需求驱动。
以便民惠民为基本出发点,重点解决社区管理难题和民生热点需求,提升社区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准,打造安全便捷、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社区。(二)统筹规划,分级落实。
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工作专班负责试点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各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负责本领域内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三)创新导向,突出特色。
依托各试点社区基础条件,认真论证、多方借鉴,探索特色建设方向,实现控制成本、便民实用、由点及面。(四)集约建设,安全可控。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各类信息系统向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迁移集成,提升社区居民使用便捷率和满意度。增强数据安全意识,强化数据安全管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网络设施建设。进一步实施试点社区光纤网络升级改造,2022年底前,实现城市高带宽网络接入用户占比超过90%。加快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现试点社区5G网络增效扩面,提高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率。提升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接入能力,实现数字电视和IPTV互动电视覆盖率达50%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各相关镇街配合)
2.推进硬件设施建设。加快社区充电桩等物联网设施部署,鼓励社区使用电梯控制等智能终端服务。全面提高社区智能照明普及率,实现社区路灯、景观灯节能20%以上。结合现有软硬件条件,在推进基础设施设备按需补充前提下,依托区级智慧社区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各指标状态值集中汇聚,为建设数字化运营中心做足支撑。【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大数据中心)、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各相关镇街配合】
(二)推进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社区办理水平,打通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整合周边商业资源,探索社区超市在线网购业务,发展线上商业服务。部署智慧通行和停车服务,实现居民通行全程自助,提高社区智能化出入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城乡建设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相关镇街配合)
2.推进健康服务智能化。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加大智慧养老设备、技术应用力度,提供监测看护、紧急支援等服务。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社区居民电子健康建档率达80%以上,鼓励发展社区门诊在线服务和基层社区远程医疗服务。(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拓展精准特色服务。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息建档工作,发展特殊人群的社区特色服务。加强社区退役军人信息化服务,强化信息采集管理,为优抚工作和拥军优属活动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区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智慧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1.推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实现横纵向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实现业务应用系统数据互通,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大数据中心)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2.推进网格治理体系建设。畅通信息发现报告渠道,健全监督考评体系。完善集人、地、物、组织于一体的网格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实现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提升社区治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程度。(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牵头,各相关镇街配合)
3.提高社区安防消防能力。完善社区内智能监控设施,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实现警民联动安全治理覆盖率达70%以上,实现社区安全高效的闭环式管理。提升消防应急智能化水平,探索构建物联网管理模块,实现灾情险情预防、快速响应、联动处理。【责任单位: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区政府办公室(大数据中心)、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各相关镇街配合】
四、重点项目
(一)重点工作治理平台
以广川街道为试点,统筹各级基层党建管理机制,构建“社区管理端+网格员端+居民应用端”的一体化治理体系,推动上下联动机制向社区延伸,打通全链条的居民诉求反映和解决通道,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大数据中心)牵头,各相关镇街配合】
(二)文化教育服务平台
在完善社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前提下,结合试点社区实际,搭建“文学社”教育服务平台,促进“家校社”三位一体共教建设。探索建立线上“红色共享书”服务子平台,为提升社区村街的文化氛围和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水平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大数据中心)、教体局牵头,各相关镇街配合】
(三)智慧物业管理平台
在已有物业管理平台功能建设基础上,畅通“居民+物业+督导部门”之间的数据闭环流转渠道,实现居民报事报修、平台事件派遣、物业监管督办、物业信息按层级及职责共享等功能。【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大数据中心)、城乡建设局牵头,各相关镇街配合】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调研阶段(2022年2月-4月)。
进一步加强试点社区实地走访调研,在确定试点社区建设方向的基础上,梳理各类数据和业务,制定针对性建设方案,启动社区内各类指标数据资源接入工作。(二)稳步推进阶段(2022年5月-10月)。
在总结梳理2021年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同步提升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党建引领、文化教育、物业管理等建设方向为重点,突出特色应用,搭建平台和用户端。(三)推广提升阶段(2022年11月-12月)。
全面总结前期试点建设经验和成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加强宣传引导和培训,打造2022年智慧社区XX特色样板。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合作,统筹协调,科学有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快速有效推进,确保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如期完成。(二)加大支持力度。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有机结合,引导和鼓励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向上争取上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大力支持智慧社区建设。(三)落实工作培训。
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20学时,推动社区工作者向“全科社工”转变,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四)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做好XX区智慧社区宣传推广普及,为更好推进我区智慧社区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第五篇: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一、为什么要建设智慧社区?
1、我们的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单位,是城市人生活区域,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在许多领域概念相通。
智慧社区建设的起因是为了解决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人口膨胀、“421”现象带来的保障压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难题、公共安全完善的瓶颈、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保障压力、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健康管理的薄弱、看病的困境、人们生活空间的拓展的障碍、资源如何整合再应用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力求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及绩效,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社会管理需要创新
一直以来,政府各个部门在努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应用水平。但以职能划分为特征的城市信息化还处于自发零散、各自为战的局面,因而其实施的效果也相对有限。
于是,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具智慧的新方法,以更快、更好地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部到协同一体的平台服务的跨越。
3、新型社区建设的呼唤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社区作为城市的单元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开展社区建设,满足基础群众的社会需要,成为近些年来社会结构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社区管理与服务已经滞后于群众的需求,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娱乐、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群众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是社区市民参与社区的发展和社区自治等问题,以及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不足,不容忽视。
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它立足的宗旨和发展的原则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丰富人的生活,满足人的需求;着力于提高社区生活的舒适度、亲和力和归属感;是良好的社会生活系统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的统一。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是百姓的共同心声,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4、智慧社区的到来
基于物联信息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找到了社区建设的好方法,那就是,建设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包含三个含义,一是社区管理、运作的智能化,二是全社区内的单位、企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协同化,三是人们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自身内在智慧产生和应用度。
所以,智慧社区建设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内生系统。
二、智慧社区是什么样子的?
1、智慧社区建设结果三段论
第一阶段,智慧社区建设首先让社区居民感知到安全、舒适、便利、愉悦,围绕衣食住行、生活七件事:衣、食、住、行、康、乐、养——建设衣食无忧、安全保障、就医健康、交友娱乐、工作学习、出行便利、老有所依的幸福社区。
第二阶段,优化人的生活模式,让人们生活得更从容,新模式可以帮助人们节约每天的时间。
第三阶段,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引导人们潜在的智慧、能力,让每个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
2、对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理解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座充满智能化,张开双臂迎接人们入驻的城市,她也是幸福之家,是创新源泉。通过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她可以全面感测、监控和分析城市运行的状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基础数据,使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达到城市运行的更好状态;她更好地连接、整合“物联网”和互联网系统,通过智慧化的手段收集、整合、优化各种信息,使居民生活与城市运行紧密结合,她提供给人们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生活环境;她不断激发人们的创新潜力、提升人们内在的创新能力,为人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城市基本组成单位的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落实地,是智慧体现的浓缩映射区和公众感知享有的直接获得处。区别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是在于其城市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这一独特而鲜明的特征体现在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两个层面。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应该预先和随时了解居民的需求,主动将精准的信息和服务,通过敏捷的手段推送给需要者;而社区服务的接受者则可以在社区内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取各种服务和提出自己的需求。
智慧社区建设,并不局限于信息化,它期望生活在社区里的人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分享信息,期望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高效益的一种愿望,所以,它着眼于社区发展整体的总效果。
三、怎样建设智慧社区?
1、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轨迹
多年来信息化建设总是强调“以信息资源为中心”、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首位,今天人们更需要资料精选系统而非增加阅读量的系统。
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一路走来,从电子政府建设-> 社区信息化建设-> 社区对外服务平台建设-> 社区事务“一门式、一口式”受理模式-> 智慧社区建设。
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数据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是同等重要,三者都是信息资源。软件加上网络成为智能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建设一方面要完善政府业务自动化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另一方面要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智能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上来,构建更多的社区智能服务系统,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2、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1)关于顶层设计
设计关注整体效益。智慧社区建设关注的不是一个方面的事情,而是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效益。它通过对区域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对区域内基础设施、基础环境、商圈、社区生活服务业等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平台。所以,它强调建设过程的生态体系,一是参与建设的各家单位相互的包容整合型生态,二是信息呈现和使用过程中的生态性。
(2)数字化
数字化的结果是将社区内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信息实现充分计算机化。数字化展现的基础是通过地理系统提供完善信息服务和网络服务。它直接面向人,用户可以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设备,分享系统提供的包罗万象的各类信息。
数字化建设是智慧社区的基础,它包含能够将社会上现有的各系统整合在一起的数字交换中心,和将纷繁复杂的信息智能化分析的自动处理系统。该信息系统将代替人自动处理事务,系统经常在人无所察的情况下为居民提供服务。(3)通信基础设施(4)智能交易
考虑将社区应用的市民卡融入银行卡内,而不是在市民卡中加入小额支付功能。这样将实现所有功能应用的最大化,同时,因为卡是实名制的,将有利于诚信社会的建设。
(5)智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政府本身的职能所在。公共服务包括政府提供的服务与市场提供的服务。公共服务智能化是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基本途径。
智慧社区的布局并不是一开始就面面俱到,而是依据地区的资源与项目的价值进行选择,成熟的领域先启动,项目的成功率、可持续、可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3、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
智慧社区建设以社区居民的直接感受、满意度为评价基础,以居民利益获得来衡量信息化效益,以此价值观为出发点,制定评价指标。
四、智慧社区建设实践
智慧社区建设的内涵一定是分享、共赢、简约、自由、人潜能最大化展示、城市建设和人自身发展的低成本、高效能、高效益。智慧社区建设不是在原来信息化建设规划上加上“智慧”新名词的头衔,而是在社会建设创新管理上追求公共透明、生态体系和人的发展,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应用,社会建设模式的创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并使之成为高效。
智慧社区建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生活中的问题,建设目标是“三阶段”论。智慧社区由智慧的人们所建,也必将调动人的智慧本性。
1、建设目标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探索解决民生问题为主旨,以优化人们生活方式为方向,以公共透明、生态体系和人的发展为要素,探索建立社会建设创新模式,优化现有的资源调配方式,动员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建设,并使之成为高效。
重点加强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动社会资源数字化进程,建立触手可及、惠及全民、功能恰当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敏捷、主动、精准的服务,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智慧化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幸福感。
2、建设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公众参与。搭建凝聚各方力量的公共平台。(2)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生态发展。着力于提高社区生活的舒适度、亲和力和归属感。
(3)聚焦重点、服务大局、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社区管理、公共服务、智慧商圈、人文精神等四大板块。
3、建设路径
以面向服务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全面便捷的公共服务、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和丰富的生活设施。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社区生态系统;将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的三融合。
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感知系统,将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涵盖的关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需求,以及单位、个人提供服务等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地捕捉、整合,并通过信息决策判断系统的智能化处理,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社会各方使用和互动体验。
建设一个综合服务的平台,在各服务单位和服务商之间构建桥梁,承载各行各业的服务应用,共享终端用户信息,能够便捷地组合服务,从而达到便民、便商、便管理的效果。
4、考量指标
智慧度:体现社区管理运作过程中的自我判断智慧度; 感知度:体现市民生活中对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变化的感知度; 参与度:体现市民更积极主动参加到社区管理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