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22:4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测科发〔2013〕5号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组织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同意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纳入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试点范围的函》(财教函〔2013〕47号)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将该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3年7月4日

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和《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的要求,为规范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科研专项(下称“专项”)的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国家规划纲要》)、《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下称《测绘规划纲要》)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紧密围绕“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组织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三)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第三条 专项项目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目标,突出应用。专项主要针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系统性、结构性科技需求,围绕行业特点和科技创新的急需遴选项目,明确研究方向和技术支撑点,且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有效衔接。专项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

(二)顶层设计,系统工程。要做好专项项目的顶层设计,遵循产、学、研、用一体化原则,持续支持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资源的统筹管理、有效整合和广泛共享。

(三)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专项管理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注重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专项实行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管理,建立决策、咨询、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专项项目管理包括项目建议、评审、立项、实施和监督、验收、成果推广与后评估等环节。

第五条 专项经费管理执行《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国测财发〔2013〕22号)有关规定。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称“测绘地信局”)是专项的行业主管部门,在专项业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为:

(一)制订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并报科技部、财政部备案;

(二)制定专项项目管理相关办法;

(三)负责管理咨询委员会(下称“咨询委”)、监督评估专家组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四)审定项目建议,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五)组织项目论证和评审;

(六)下达年度项目批复;

(七)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组织项目开展协作攻关;

(八)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协调处理出现的重大业务问题;

(九)组织项目业务验收,开展成果管理和推广工作;

(十)负责项目绩效考评和后评估。

第七条 咨询委由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专家组成,一般不少于11人,其中测绘地信局及直属单位以外的人员应占40%以上。咨询委主任由测绘地信局领导担任。咨询委成员名单报送财政部、科技部备案。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科技发展规划,对专项的项目设置提出咨询建议;

(二)对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提出咨询建议;

(三)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发挥咨询评议作用。

第八条 监督评估专家组根据需要从专家库中遴选,主要职责是参与项目论证、评审、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工作。

第九条 咨询委和监督评估专家组的成员不得相互兼任。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书;

(二)实施项目任务,组织协作单位开展相关科技活动;

(三)接受并配合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和验收考评工作;

(四)按要求进行成果登记和项目相关资料归档工作;

(五)宣传推广项目成果;

(六)接受并配合对项目进行后评估。

第三章 项目建议

第十一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结合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急需,开展备选项目征集工作,并组织行业内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遴选,遴选结果提请咨询委审议,并根据审议结果确定年度项目建议,根据财政部、科技部要求完成报送。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议(参见附件1)的要求是:

(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二)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三)与国家科技计划及测绘地理信息专项等项目层次区分清楚,避免重复交叉。

第十三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科技部反馈意见对项目进行调整并列入项目库,选定年度专项项目。

第四章 项目评审和立项

第十四条 由测绘地信局根据项目类型特点和咨询委建议采取择优委托或者招投标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如下:

(一)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二)具有项目实施必须的科研设施条件,优先支持国家和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依托单位;

(三)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拥有相关领域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稳定的学术团队;

(四)具有丰富的项目组织管理经验,优先支持承担过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单位。

第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院士不超过70岁,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固定工作单位(原则上应在项目承担单位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诚信记录良好,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测绘地信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团队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骨干;

(二)专项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1项,最多可另参加1项。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方案(详见附件2)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总体目标、年度目标;

(二)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方式;

(三)项目分年度实施方案;

(四)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第十八条 测绘地信局建立专家库,完善专家的遴选、回避、问责制度。有下列情形的专家,应当回避:

(一)项目承担单位是专家所在工作单位;

(二)项目承担单位与专家所在单位有利益关系;

(三)在两年内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合作;

(四)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生或博士后阶段存在师生关系;

(五)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存在直系亲属关系;

(六)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关系。

第十九条 测绘地信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按程序将其中未涉密的项目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条 公示期满后,测绘地信局根据评审结果,提出专项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后,及时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一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项目总预算,下达年度项目批复,并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

第二十二条 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测绘地信局对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国家利益的项目做好保密工作,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技保密协议并监督实施。

第五章 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测绘地信局下达的项目批复及项目任务书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并接受咨询委评议。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每半年按要求向测绘地信局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负责人变更、项目计划调整的审批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须及时书面报告测绘地信局,审批后按批复意见执行。

第二十七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需求、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动,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项目负责人调动、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变更,项目研发技术骨干发生调动、变更等,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第二十八条 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对已开展工作、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向测绘地信局做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九条 测绘地信局建立信用管理和问责制度,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评审和监督专家等在专项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加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一经查出,立即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取消项目负责人承担或参与专项的资格,停止其所在单位申报专项项目资格1年,并向社会公示。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对于信用不良的评审或监督专家,一经查出,立即解聘并进行公示,停止其担任专项专家资格5年。

第三十条 项目实行公示制度。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研究内容、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示,项目成果应尽可能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一条 根据项目评议和绩效考评相关结果,测绘地信局可酌情采取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核减经费额度、终止部分任务、终止项目等措施加强对项目执行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执行期间及完成后,测绘地信局负责组织专家开展项目业务验收。

第三十三条 实行公开制度。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研究内容、项目进展及项目成果等相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四条 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

第三十五条 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应及时向测绘地信局提交验收申请。项目因故不能按规定执行期完成的,应提前3个月申请延期验收;未获批准的项目仍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在规定的执行期结束后3个月既未提出验收申请又未申请延期验收的,对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六条 项目业务验收申请材料包括:业务验收申请表、项目任务书、项目验收自评估报告、项目财务审计报告、项目财务验收意见和有关部门出具的成果应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足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三十八条 项目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原渠道归还全部或部分项目经费。测绘地信局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并取消该单位或个人今后3年内申请专项项目的资格。

第七章 项目成果推广与后评估

第三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验收完成半年内按要求编报成果推广材料,并将项目成果录入成果数据库,由测绘地信局发布到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推荐与共享平台,以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

第四十条 测绘地信局负责跟踪项目成果使用与升级研发情况。探索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在项目验收一年或更长时间后,由测绘地信局组织对成果应用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在成果转化、转让中成效突出的单位,测绘地信局在后续项目申报中予以优先支持,或经成果认定后采取后补助的方式予以资助。

第八章 项目资产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四十一条 专项项目取得的成果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机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第四十二条 专项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产生、管理和保护工作。项目形成的专利权归属与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执行。论文及专著须标注“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或约定的方式执行。

第四十三条 专项鼓励科研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

第四十四条 对于合作研究的项目,在项目启动前,项目承担单位应与协作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

第四十五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形成的固定资产,由项目承担单位代表国家负责管理和使用,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维护运转费用由使用人承担。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测绘地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和《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的要求,为规范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科研专项(下称“专项”)的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国家规划纲要》)、《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下称《测绘规划纲要》)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紧密围绕“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组织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三)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第三条 专项项目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目标,突出应用。专项主要针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系统性、结构性科技需求,围绕行业特点和科技创新的急需遴选项目,明确研究方向和技术支撑点,且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有效衔接。专项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

(二)顶层设计,系统工程。要做好专项项目的顶层设计,遵循产、学、研、用一体化原则,持续支持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资源的统筹管理、有效整合和广泛共享。

(三)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专项管理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注重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专项实行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管理,建立决策、咨询、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专项项目管理包括项目建议、评审、立项、实施和监督、验收、成果推广与后评估等环节。

第五条 专项经费管理执行《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国测财发〔2013〕22号)有关规定。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称“测绘地信局”)是专项的行业主管部门,在专项业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为:

(一)制订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并报科技部、财政部备案;

(二)制定专项项目管理相关办法;

(三)负责管理咨询委员会(下称“咨询委”)、监督评估专家组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四)审定项目建议,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五)组织项目论证和评审;

(六)下达项目批复;

(七)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组织项目开展协作攻关;

(八)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协调处理出现的重大业务问题;

(九)组织项目业务验收,开展成果管理和推广工作;

(十)负责项目绩效考评和后评估。

第七条 咨询委由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专家组成,一般不少于11人,其中测绘地信局及直属单位以外的人员应占40%以上。咨询委主任由测绘地信局领导担任。咨询委成员名单报送财政部、科技部备案。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科技发展规划,对专项的项目设置提出咨询建议;

(二)对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提出咨询建议;

(三)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发挥咨询评议作用。

第八条 监督评估专家组根据需要从专家库中遴选,主要职责是参与项目论证、评审、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工作。

第九条 咨询委和监督评估专家组的成员不得相互兼任。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书;

(二)实施项目任务,组织协作单位开展相关科技活动;

(三)接受并配合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和验收考评工作;

(四)按要求进行成果登记和项目相关资料归档工作;

(五)宣传推广项目成果;

(六)接受并配合对项目进行后评估。

第三章 项目建议

第十一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结合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急需,开展备选项目征集工作,并组织行业内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遴选,遴选结果提请咨询委审议,并根据审议结果确定项目建议,根据财政部、科技部要求完成报送。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议(参见附件1)的要求是:

(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二)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三)与国家科技计划及测绘地理信息专项等项目层次区分清楚,避免重复交叉。

第十三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科技部反馈意见对项目进行调整并列入项目库,选定专项项目。

第四章 项目评审和立项

第十四条 由测绘地信局根据项目类型特点和咨询委建议采取择优委托或者招投标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如下:

(一)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二)具有项目实施必须的科研设施条件,优先支持国家和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依托单位;

(三)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拥有相关领域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稳定的学术团队;

(四)具有丰富的项目组织管理经验,优先支持承担过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单位。

第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院士不超过70岁,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固定工作单位(原则上应在项目承担单位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诚信记录良好,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测绘地信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团队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骨干;

(二)专项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1项,最多可另参加1项。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方案(详见附件2)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总体目标、目标;

(二)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方式;

(三)项目分实施方案;

(四)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第十八条 测绘地信局建立专家库,完善专家的遴选、回避、问责制度。有下列情形的专家,应当回避:

(一)项目承担单位是专家所在工作单位;

(二)项目承担单位与专家所在单位有利益关系;

(三)在两年内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合作;

(四)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生或博士后阶段存在师生关系;

(五)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存在直系亲属关系;

(六)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关系。

第十九条 测绘地信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按程序将其中未涉密的项目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条 公示期满后,测绘地信局根据评审结果,提出专项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后,及时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一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项目总预算,下达项目批复,并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

第二十二条 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测绘地信局对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国家利益的项目做好保密工作,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技保密协议并监督实施。

第五章 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测绘地信局下达的项目批复及项目任务书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并接受咨询委评议。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每半年按要求向测绘地信局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负责人变更、项目计划调整的审批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须及时书面报告测绘地信局,审批后按批复意见执行。

第二十七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需求、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动,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项目负责人调动、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变更,项目研发技术骨干发生调动、变更等,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第二十八条 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对已开展工作、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向测绘地信局做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九条 测绘地信局建立信用管理和问责制度,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评审和监督专家等在专项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加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一经查出,立即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取消项目负责人承担或参与专项的资格,停止其所在单位申报专项项目资格1年,并向社会公示。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对于信用不良的评审或监督专家,一经查出,立即解聘并进行公示,停止其担任专项专家资格5年。

第三十条 项目实行公示制度。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研究内容、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示,项目成果应尽可能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一条 根据项目评议和绩效考评相关结果,测绘地信局可酌情采取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核减经费额度、终止部分任务、终止项目等措施加强对项目执行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执行期间及完成后,测绘地信局负责组织专家开展项目业务验收。

第三十三条 实行公开制度。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研究内容、项目进展及项目成果等相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四条 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

第三十五条 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应及时向测绘地信局提交验收申请。项目因故不能按规定执行期完成的,应提前3个月申请延期验收;未获批准的项目仍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在规定的执行期结束后3个月既未提出验收申请又未申请延期验收的,对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六条 项目业务验收申请材料包括:业务验收申请表、项目任务书、项目验收自评估报告、项目财务审计报告、项目财务验收意见和有关部门出具的成果应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足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三十八条 项目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原渠道归还全部或部分项目经费。测绘地信局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并取消该单位或个人今后3年内申请专项项目的资格。

第七章 项目成果推广与后评估

第三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验收完成半年内按要求编报成果推广材料,并将项目成果录入成果数据库,由测绘地信局发布到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推荐与共享平台,以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

第四十条 测绘地信局负责跟踪项目成果使用与升级研发情况。探索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在项目验收一年或更长时间后,由测绘地信局组织对成果应用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在成果转化、转让中成效突出的单位,测绘地信局在后续项目申报中予以优先支持,或经成果认定后采取后补助的方式予以资助。

第八章 项目资产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四十一条 专项项目取得的成果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机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第四十二条 专项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产生、管理和保护工作。项目形成的专利权归属与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执行。论文及专著须标注“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或约定的方式执行。

第四十三条 专项鼓励科研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

第四十四条 对于合作研究的项目,在项目启动前,项目承担单位应与协作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

第四十五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形成的固定资产,由项目承担单位代表国家负责管理和使用,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维护运转费用由使用人承担。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测绘地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中央财政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境保护是其重点支持的行业。为规范和加强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环保科研专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环保科研专项主要支持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围绕《规划纲要》和《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环保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环保行业的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环保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重大环境技术前期预研;

(三)环境管理和环境治理实用技术及应急处理技术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研究;

(五)环境监测监理技术研究。

第三条

环保科研专项面向国家环保需求,直接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环境科技的发展服务。环保科研专项突出环保工作的重点和特点,着重环保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些科研问题,并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现有机衔接。环保科研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专项经费使用要避免分散。

第四条

根据专项经费项目类型特点,一般采取招标或者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第五条

环保科研专项的实施要面向建立环保“统一战线”的要求,充分发挥全社会环保科技力量的作用。国家环保总局系统外的单位承担专项经费项目的财政资金应当占环保科研专项经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后报送财政部备案。

第六条

环保科研专项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和立项、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项目支出和预算执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环节。具体经费的申报、执行、管理等严格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执行。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国家环保总局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项咨询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和规划与财务司依据其职能,开展环保科研专项实施的组织和监督工作。

第八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规划;

(二)负责征集环保科技需求,受理项目建议,建立项目库;

(三)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建立和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四)负责专项咨询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五)确定项目承担单位,与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

(六)组织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的评审和协作攻关;

(七)协调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监督检查、财务审计、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九条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核批环保科研专项经费总预算及预算;

(二)组织对项目经费的财务监督检查、决算和绩效考评等,配合审计机关、内审机构开展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

第十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依托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成员包括教育、农业、水利、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代表和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业务司(局)代表和地方环保部门的专家。专项经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不得担任专项咨询委员会成员。专项咨询委员会主任由总局领导担任。根据研究的重点领域(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环境管理等),专项咨询委员会下设立若干专家组。

第十一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环保科技规划》,审议提出专项经费项目建议;

(二)审议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

(三)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发挥咨询评议作用。

第十二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提出专项项目建议和承担单位选择方式的初步建议;

(二)完成专项咨询委员会委托的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按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二)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具体实施项目,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自筹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三)接受监督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四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紧密围绕环保工作重点和环保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国家五年规划期第一年制定《环保科技规划》,报送科技部和财政部备案。

第十五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规划纲要》和《环保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向社会征集科技需求和组织项目申报,建立项目库。项目库可根据新的项目建议动态更新。征求科技需求和组织项目申报的对象应包括:地方环保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各直属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各司(局、办),以及全社会,包括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

第十六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根据环保科研专项的定位和总体布局,每年从项目库中遴选项目,并对内容相近的项目进行凝练,提出初步的专项项目建议。专项项目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立项依据、立项原则、研究目标、主要任务和项目、项目优先顺序建议,以及具体的项目建议等。专项经费项目建议的要求是:

(一)围绕《规划纲要》和《环保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二)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环发〔2006〕97号);

(三)体现公益性行业项目特点和内容要求以及财政部的立项要求;

(四)结合环境管理科技需求;

(五)项目应分轻重缓急,确定优先次序;

(六)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七)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八)注重与国家科技计划等其他科研计划项目协调,避免重复;

(九)积极发挥各地方、各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环保科研的积极性,形成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具体的项目建议内容包括项目立项的必要性、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项目任务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项目研究基础与承担单位选择、项目实施计划、经费概算等。

第十七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针对项目的重要性、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任务设置的针对性等,对初步的项目建议进行综合咨询论证,提出专项经费项目建议。

第十八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对专项经费项目建议进行审核后,每年4月底前报送科技部、财政部。

第十九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科技部的审核、查重反馈意见,委托专项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调整,提出调整的专项项目建议和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并报送专项咨询委员会审议。专项咨询委员会对专家组提出的专项项目建议和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进行审议。

第四章

项目评审和立项

第二十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专项咨询委员会提出的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结合项目性质、实施地点、成果应用等特点,采取择优委托或者招标投标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如下:

(一)国内具有法人资格、有独立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综合能力;

(二)以项目为单元进行申报。单独和联合申报单位要明确项目实施的组织方式、负责单位,提供保证项目实施完成的承诺书,并保证落实配套资金;

(三)鼓励承担单位与国内科研、业务、教育部门优势研究力量或相关企业联合攻关。

(四)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原则上在60岁以下(按签订课题任务书时计算);具有高级职称;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同期只能主持一个环保科研专项项目,同时可参加另一个项目;过去三年没有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立项依据;

(二)项目总体目标、目标;

(三)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方式;

(四)项目分实施方案;

(五)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第二十三条

项目预算编制应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编制。具体要求见《试行办法》。

第二十四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进行评审。评审专家原则上从环保科研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建立环保科研专家库,建立和完善专家的遴选、回避制度。有下列情形的专家,应当回避:

(一)项目承担单位是专家所在工作单位;

(二)项目承担单位与专家所在单位有利益关系;

(三)在两年内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合作成果;

(四)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生或博士后阶段存在师生关系;

(五)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存在直系亲属关系;

(六)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关系。

第二十六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评审结果,提出专项经费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后,于每年7月底前一并报送财政部,由财政部组织评审。

第二十七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项目总预算,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批复预算的项目应当纳入全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滚动安排。

第二十八条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根据财政部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批复的项目总预算,在部门预算“一上”时报送项目预算。

第二十九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对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国家利益的项目做好保密工作;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技保密协议并监督实施。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三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与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开展项目研究开发工作;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实行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于每年2月底前报送上项目实施和经费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批准。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专项咨询委员会的咨询评议作用。

第三十三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动,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项目依托的工程已不能继续实施;

(三)项目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四)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第三十四条

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核准后执行。必要时,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可根据实施情况及专家评估意见等直接进行调整。

第三十五条

环保科研专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同时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核查备案。

第三十六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要加强项目实施的信用管理,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评审专家等在环保科研专项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七条

项目经费开支和预算执行按《试行办法》执行。

第六章

项目验收与绩效考评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向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

第三十九条

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的具体要求,参见《试行办法》。

第四十条

财务验收完成后,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会同相关业务司(局)组织业务验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四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内仍未提出验收申请的,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视情形严重程度,可对有关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通报。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项目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第四十二条

验收工作可采取组织专家或委托经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认可、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业务验收专家由不少于7名专家组成。专家从环保科研专家库的相同及相关领域中随机选取。

第四十三条

验收专家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观看演示、提问质询的基础上,独立提出意见,并在结论意见中总结项目对环境科技管理的支撑作用,提出成果或产品今后的应用推广建议。

第四十四条

存在因提供文件资料不详、难以判断等导致验收意见争议较大,或项目的成果资料未按要求进行归档整理,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等情况的项目,需要复议。需要复议的项目,应在首次验收后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或补充材料,再次提出验收申请。若未再提出申请或未按要求改进或补充材料,视为不通过验收。

第四十五条

项目验收结论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书面通知项目承担单位,除有保密要求外,可向社会公示。

第四十六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需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国家环保总局,按照规定经批准后,继续用于专项的实施。

第四十七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结合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逐步建立对项目经费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的具体工作可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考评可与验收、中期评估等工作结合,同步进行。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以后确定立项、选择承担单位、确定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八条

探索建立对项目的后评估机制。在项目验收一年或更长时间后,对其成果应用状况,特别是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后评估过程中,应吸纳国家环保总局相关业务司(局)参加。

第七章

资产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四十九条

加强环保科研专项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环保科研专项取得的成果要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机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产生、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五十条

鼓励环保科研专项科研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

第五十一条

对于合作研究的项目,在项目启动前,项目承担单位应与各参与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项目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在五年内不得参与环保科研专项项目。

第五十二条

项目结束后,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形成的固定资产,由承担单位代表国家负责管理和使用,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维护运转费用由使用人承担。专项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按照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执行。专利权的归属与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执行。论文及专著须标注“环保科研XXXXXXXX专项经费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由承担单位负责管理和使用。研究成果转化及无形资产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四条

建立评审专家信用问责制度,如发现信用不良,进行公示并解聘,五年内不再具有聘任资格。

第五十五条

对不按时上报报告材料或信息,以及不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措施,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利的项目,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参与环保科研专项资格等处理。

第五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的,一经查出,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并向社会公开,取消其承担或参与环保科研专项的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环保科研专项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五年内承担环保科研专项项目的资格。

第九章

第五十八条

在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一切接触申报材料的单位和个人负有对申报项目保守秘密的义务。

第五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工作总结

附件1: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工作总结

(参考提纲)

总体要求:文字表述要高度凝练,尽量简洁,避免冗长,力求准确表述。

一、本单位归口管理的专项承担情况

概述本单位归口管理的行业专项承担情况,包括项目数量、经费、项目学科类别、本单位配套支持,对本单位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的支撑,以及项目主要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情况。也可包括等情况。

二、已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效

将所有行业专项项目按以下相关领域进行分类,系统总结相关领域重大进展成效。相关领域包括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荒漠化防治(含水土保持)、森林生态、湿地治理与恢复、林产化工、木材加工、林业机械等。每个领域分三个层次总结:

(一)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系统凝练该领域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制等方面的创新性和技术突破,与国内外相关领域进行比较分析;

(二)成果应用方面:系统总结以上成果的应用情况,包括推动生态工程建设、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林农增收致富等,尽量多用数据和实例说明情况,避免空泛;

(三)成果应用前景分析和深化研究建议:科学展望以上成果应用前景并分析应用成效。为促进现有成果取得更大科技突破,或成果进一步完善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下一步改进或深化研究的建议。

三、下一步重点需求

围绕国家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梳理提出2015~2020年期间行业专项的重点创新任务。数量不宜过多,紧扣国家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四、问题与建议

总结提出行业专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下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五、典型案例

筛选重大创新成果作为典型案例,简要阐述项目成果创新性、成果应用情况、前景分析等,文字不超过800字。每个案例提供2张最具代表性、能充分展示成果成效的图片,要求分辨率在1024*786像素以上,大小不得小于2M。

第五篇: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需求指南

附件1:

2012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需求指南

一、计量领域

基于量子物理的前沿关键技术和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持续研究;气候变化监测、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生物安全、食品安全以及高新技术等领域的计量基标准装置、标准物质、相关方法、有效分析测量手段和量值溯源技术;化学计量溯源技术和标准物质研究;社会公用的计量标准、检定校准规程规范和技术;国际关键比对技术方法研究等。

二、认证认可领域

面向资源与环境、公共安全、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基础条件等重点领域的认证认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围绕我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的新能源、节能环保产品、生态产品、循环经济等认证认可技术研究和示范;信息安全、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服务领域等认证认可技术研究和示范;公定方法、试剂盒、实验动物等科研检测条件的评价技术研究和示范;量值溯源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能力验证技术等研究;生物安全、司法鉴定、医学等领域实验室认可技术研究等。

三、出入境检验领域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分析技术、安全性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进出口工业品、消费品、危险化学品、工业原料的检测与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进出口工业品、消费品有害因子痕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各种前沿技术的有毒有害物质迁移痕量检测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新型包装技术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出口工业品的能效、环保项目评价体系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毒理学研究;国境危害因子智能识别装备以及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电子监管与申报技术研究等。

四、出入境检疫领域

重要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模块、集成快速广谱关键技术研究,外来高风险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出入境动物检验检疫生物标准物质的研究;针对外来植物有害生物入侵的高效病菌分离技术和核酸提取技术、高通量快速精准检测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口岸重要检疫性害虫类群广谱性监测技术和检疫性杂草等的数字化高效监测技术研究;重要检疫性害虫的新型诱剂研发;入侵风险要素、定殖规律,病原物致病机理,木质材料携带有害生物处理替代溴甲烷熏蒸关键技术研究;口岸疫病疫情及有害因子跨境传播检测监测网络技术研究;口岸传染病及有害因子检测鉴定、处理、监测、防控关键技术以及检疫决策信息支撑关键技术研究、疫情疫病现场自动分析仪等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等;

五、食品安全领域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管理、干预和快速处置技术研究;食品污染物现场、快速、在线等高新检测技术、试剂盒与装备研发,食品和化妆品中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筛查检测与食品掺假鉴别技术研究,食品供应链全程安全干预技术研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与应急保障技术研究等。

六、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领域

适应特种设备发展和使用需要的基于风险的安全和寿命评价技术研究;适应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监测需要和检测监测技术发展的现代检测监测技术研究;特种设备事故特点和抢险救援需要的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满足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需要的支撑技术和节能新技术研究;满足特种设备发展和国际认可需要的共性、基础性技术研究;满足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科学监管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支撑技术研究等。

七、质量检测与管理领域

国家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检测技术研究;产品质量安全分析评价技术、监督抽查有效性和综合绩效评估技术、行业发展关联影响评估和生产许可绩效评估技术、产品质量溯源技术研究;快速纤维质量公证检验技术研究,新型纤维、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和纤维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纺织纤维有效利用和无害化回用技术研究,制约山羊绒、桑蚕丝等我国优势纤维资源标准国际化的关键技术研究;电子信息(物联网)防伪、环保型防伪功能材料、光学可变防伪技术、智能化防伪自动识别装备和检测技术研究;地理标志产品识别、检测、溯源及监管技术研究;产品安全伤害监测技术、质量信用评价与监管技术数等关键技术研究。

八、标准领域(略)

下载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附件1 2015年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一、专项定位 为贯彻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实施细则(2014试行)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

    2014年度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2014年度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申 报 指农业部 二〇一三年四月 南 第一部分 申报须知 一、组织部门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财务司会同有关行业司局共同组织实施。 二、专项......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印发《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测管发〔201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

    科研、教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为推动基础科学部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保证各项目课题研究的顺利申请、进行并产生高质量的成果,提高我部教职工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研究的实效性,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和......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 财政部 科技部 财教[2006]2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2015年度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指南解析

    附件1 2015年度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 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张高丽副总理和姜大明部长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有关会议上的讲......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征求意见稿) 目 录 总则 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 承担与协作单位及项目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