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细则-国家海洋局(5篇)

时间:2019-05-14 10:0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细则-国家海洋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细则-国家海洋局》。

第一篇: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细则-国家海洋局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验收工作,根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专项项目和各项目子任务验收。

第三条 项目任务书、项目预算书、实施方案以及调整事项批复件是开展项目验收的依据。

第四条 项目验收分为验收准备和正式验收两个阶段。验收准备包括验收文件准备、考核指标自查、项目自验收、提交验收申请。正式验收包括财务审计、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

第五条 验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二章 验收组织

第六条 国家海洋局是项目验收工作领导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制定专项验收管理规章制度;

(二)审批年度专项验收计划;

(三)审核年度专项总体验收报告。

第七条 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以下简称“科技司”)是项目验收组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为:

(一)拟定专项验收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拟定年度专项验收计划;

(三)审批项目承担单位验收申请;

(四)组织项目业务验收,会同财务司开展绩效考评;

(五)编写年度专项总体验收报告。

第八条 国家海洋局财务司(以下简称“财务司”)是项目财务审计、财务验收与绩效评价组织管理部门。

第九条 沿海省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及涉海有关科研教学机构负责所推荐或承担项目的财务和业务自验收,配合国家海洋局开展正式验收。

第三章 验收准备

第十条 经国家海洋局批复实施列入专项计划的项目,在实施期限结束后,均应进行验收。

第十一条 验收文件及资料主要包括: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验收依据性文件(任务书、子任务书、实施方案、子任务实施方案、项目预算书及调整事项批复件);

(三)项目自验收报告;

(四)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五)项目技术报告;

(六)项目经费决算表、财务审计报告及整改情况;

(七)项目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一览表;

(八)项目成果或考核指标的检测、检验或测试报告,项目执行过程质量报告;

(九)项目完成的规范、规程、导则、评估方法、操作指南、研究报告、推广方案、建议书等;

(十)所获专利和发表论文,设备、装置、产品等图纸、工艺文件、环境试验报告、应用报告、影音资料等;

(十一)专家现场验收意见;

(十二)文件、资料归档说明。

第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应在正式验收前对照任务书和子任务书考核指标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自查,其中:

(一)项目研究的设备、装置、产品、生产线、监测系统、信息系统、数据库、软件等,须有不少于3个月的连续应用,并通过国家认可的法定检测机构检测或测试,如没有相关法定机构的,由项目承担单位制定测试方案报科技司审批后执行;

(二)技术规范、技术规程、技术导则、评价指标、评估方法、操作指南等,须经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含有国标或行标(地方标准)考核指标的应在项目完成时做到标准立项并达到送审稿阶段;

(三)项目实施中形成的示范工程、示范区、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应提交专家现场验收意见和运行效果证明;

(四)项目研究形成的业务化应用成果,应有应用部门出具相关应用证明和应用案例说明,即业务化类成果应有业务化应用示范或运行情况报告,产业化类成果应有成果应用推广和转化情况等说明,管理类成果应提供成果引用、应用服务评价或案例资料。

第十三条 项目自验收组织程序为:

(一)项目实施期限结束后1个月内,沿海省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及涉海有关科研教学机构负责组织所推荐或承担项目自验收。

(二)组织项目自验收的单位,在自验收前应将时间和拟定的专家名单报送科技司,科技司视情况派人参加。

(三)项目自验收的内容包括对项目和子任务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验收材料齐全性以及成果应用等内容的考核和评价。自验收形式为会议验收或现场验收。

(四)项目自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与子任务承担单位均按照要求提交相应验收文件和资料,并分别汇报项目执行情况。

(五)自验收专家组由业务、管理和财务等专家组成,人员不少于7名(其中财务专家不少于2名),应有该项目监理专家参加,非本单位的专家应占60%以上。

(六)验收专家组在分别对子任务形成自验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项目自验收意见。第十四条 项目因不可抗拒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申请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实施期限结束前3个月提出延期验收申请,延期验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延期申请上报后,科技司将审批意见及时以书面公文形式下发项目承担单位。如未能批准,项目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第四章 财务与业务验收

第十五条 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财务审计由财务司委托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受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预算批复以及项目预算书等,对项目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司根据审计报告中提到的问题,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限期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第十六条 财务验收由财务司负责实施。开展独立财务验收的财务验收专家组由不少于5人组成,财务专家至少3人、技术专家1名、管理专家1名;由财务专家担任验收组组长,形成独立财务验收意见。财务验收也可与项目业务验收合并进行,合并进行的应指定财务专家(不少于2人)参加项目业务验收专家组,提出独立的财务验收意见。

第十七条 财务验收依据审计报告、整改报告、项目验收申请以及单位有关账表等进行。第十八条 财务验收结果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十九条 业务验收由科技司负责实施。通过财务验收的项目进入业务验收。第二十条 业务验收形式一般为会议验收,考核指标中有示范、推广等应用性内容的项目应先进行现场验收。

第二十一条 业务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一)验收材料的齐全性;

(二)项目任务书规定研究任务完成情况;

(三)项目任务书要求考核指标实现程度;

(四)项目取得成果及应用前景等。

第二十二条 项目验收时成立验收专家组,具体负责项目的验收工作。

第二十三条 验收专家从专项专家库中选取。验收专家组由不少于7名专家组成,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管理类项目应有1-2名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的代表;产业化项目应有1-2名企业的专家;业务化类项目应有1-2名用户单位代表。

第二十四条 项目验收实行回避制度,被验收项目承担单位及其协作单位人员不能作为验收专家。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专家应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项目验收,验收意见和结论应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并对验收结论负责。

第二十六条 验收专家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考查、观看演示、提问质询的基础上,独立进行评价,经专家组讨论,专家组长归纳汇总,形成验收意见并公开宣读。

第二十七条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未通过验收”:

(一)项目任务和指标已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并通过财务验收的,为通过验收。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不通过验收: 1.财务验收未通过的;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的; 3.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的;

4.未经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考核指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的;

5.经第三方测试或系统示范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的; 6.超过项目任务书规定的执行年限6个月以上尚未完成,并事先未按要求报批的。第二十八条 验收结果的处理:

(一)通过验收的项目,将验收结果记入该单位信用记录,并在今后承担专项项目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必须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并按验收组规定的限期再次提出验收申请,重新组织验收。如仍未通过验收或未按要求进行验收的项目和单位,除对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项目经费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处理外,还将取消其3年内承担专项项目的资格。

第二十九条 科技司委托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对通过验收项目的资料进行归档,项目承担单位须在验收通过后1个月内将全部验收文件和资料装订成册并附电子版,送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填写“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料交接记录”。

第三十条 财务司依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列为绩效评价的项目在项目验收结束后进行绩效评价。

第五章 相关责任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应对验收资料、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齐全性负责。

第三十二条 参加项目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项目技术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涉及国家技术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处理。使用已申请专利权的技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第二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中央财政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境保护是其重点支持的行业。为规范和加强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环保科研专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环保科研专项主要支持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围绕《规划纲要》和《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环保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环保行业的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环保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重大环境技术前期预研;

(三)环境管理和环境治理实用技术及应急处理技术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研究;

(五)环境监测监理技术研究。

第三条

环保科研专项面向国家环保需求,直接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环境科技的发展服务。环保科研专项突出环保工作的重点和特点,着重环保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些科研问题,并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现有机衔接。环保科研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专项经费使用要避免分散。

第四条

根据专项经费项目类型特点,一般采取招标或者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第五条

环保科研专项的实施要面向建立环保“统一战线”的要求,充分发挥全社会环保科技力量的作用。国家环保总局系统外的单位承担专项经费项目的财政资金应当占环保科研专项经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后报送财政部备案。

第六条

环保科研专项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和立项、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项目支出和预算执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环节。具体经费的申报、执行、管理等严格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执行。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国家环保总局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项咨询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和规划与财务司依据其职能,开展环保科研专项实施的组织和监督工作。

第八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规划;

(二)负责征集环保科技需求,受理项目建议,建立项目库;

(三)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建立和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四)负责专项咨询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五)确定项目承担单位,与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

(六)组织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的评审和协作攻关;

(七)协调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监督检查、财务审计、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九条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核批环保科研专项经费总预算及预算;

(二)组织对项目经费的财务监督检查、决算和绩效考评等,配合审计机关、内审机构开展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

第十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依托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成员包括教育、农业、水利、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代表和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业务司(局)代表和地方环保部门的专家。专项经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不得担任专项咨询委员会成员。专项咨询委员会主任由总局领导担任。根据研究的重点领域(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环境管理等),专项咨询委员会下设立若干专家组。

第十一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环保科技规划》,审议提出专项经费项目建议;

(二)审议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

(三)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发挥咨询评议作用。

第十二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提出专项项目建议和承担单位选择方式的初步建议;

(二)完成专项咨询委员会委托的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按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二)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具体实施项目,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自筹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三)接受监督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四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紧密围绕环保工作重点和环保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国家五年规划期第一年制定《环保科技规划》,报送科技部和财政部备案。

第十五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规划纲要》和《环保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向社会征集科技需求和组织项目申报,建立项目库。项目库可根据新的项目建议动态更新。征求科技需求和组织项目申报的对象应包括:地方环保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各直属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各司(局、办),以及全社会,包括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

第十六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根据环保科研专项的定位和总体布局,每年从项目库中遴选项目,并对内容相近的项目进行凝练,提出初步的专项项目建议。专项项目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立项依据、立项原则、研究目标、主要任务和项目、项目优先顺序建议,以及具体的项目建议等。专项经费项目建议的要求是:

(一)围绕《规划纲要》和《环保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二)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环发〔2006〕97号);

(三)体现公益性行业项目特点和内容要求以及财政部的立项要求;

(四)结合环境管理科技需求;

(五)项目应分轻重缓急,确定优先次序;

(六)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七)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八)注重与国家科技计划等其他科研计划项目协调,避免重复;

(九)积极发挥各地方、各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环保科研的积极性,形成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具体的项目建议内容包括项目立项的必要性、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项目任务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项目研究基础与承担单位选择、项目实施计划、经费概算等。

第十七条

专项咨询委员会针对项目的重要性、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任务设置的针对性等,对初步的项目建议进行综合咨询论证,提出专项经费项目建议。

第十八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对专项经费项目建议进行审核后,每年4月底前报送科技部、财政部。

第十九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科技部的审核、查重反馈意见,委托专项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调整,提出调整的专项项目建议和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并报送专项咨询委员会审议。专项咨询委员会对专家组提出的专项项目建议和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进行审议。

第四章

项目评审和立项

第二十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专项咨询委员会提出的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结合项目性质、实施地点、成果应用等特点,采取择优委托或者招标投标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如下:

(一)国内具有法人资格、有独立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综合能力;

(二)以项目为单元进行申报。单独和联合申报单位要明确项目实施的组织方式、负责单位,提供保证项目实施完成的承诺书,并保证落实配套资金;

(三)鼓励承担单位与国内科研、业务、教育部门优势研究力量或相关企业联合攻关。

(四)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原则上在60岁以下(按签订课题任务书时计算);具有高级职称;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同期只能主持一个环保科研专项项目,同时可参加另一个项目;过去三年没有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立项依据;

(二)项目总体目标、目标;

(三)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方式;

(四)项目分实施方案;

(五)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第二十三条

项目预算编制应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编制。具体要求见《试行办法》。

第二十四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进行评审。评审专家原则上从环保科研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建立环保科研专家库,建立和完善专家的遴选、回避制度。有下列情形的专家,应当回避:

(一)项目承担单位是专家所在工作单位;

(二)项目承担单位与专家所在单位有利益关系;

(三)在两年内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合作成果;

(四)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生或博士后阶段存在师生关系;

(五)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存在直系亲属关系;

(六)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关系。

第二十六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评审结果,提出专项经费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后,于每年7月底前一并报送财政部,由财政部组织评审。

第二十七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项目总预算,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批复预算的项目应当纳入全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滚动安排。

第二十八条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根据财政部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批复的项目总预算,在部门预算“一上”时报送项目预算。

第二十九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对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国家利益的项目做好保密工作;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技保密协议并监督实施。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三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与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开展项目研究开发工作;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实行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于每年2月底前报送上项目实施和经费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批准。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专项咨询委员会的咨询评议作用。

第三十三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动,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项目依托的工程已不能继续实施;

(三)项目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四)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第三十四条

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核准后执行。必要时,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可根据实施情况及专家评估意见等直接进行调整。

第三十五条

环保科研专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同时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核查备案。

第三十六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要加强项目实施的信用管理,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评审专家等在环保科研专项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七条

项目经费开支和预算执行按《试行办法》执行。

第六章

项目验收与绩效考评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向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

第三十九条

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的具体要求,参见《试行办法》。

第四十条

财务验收完成后,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会同相关业务司(局)组织业务验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四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内仍未提出验收申请的,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视情形严重程度,可对有关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通报。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项目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第四十二条

验收工作可采取组织专家或委托经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认可、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业务验收专家由不少于7名专家组成。专家从环保科研专家库的相同及相关领域中随机选取。

第四十三条

验收专家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观看演示、提问质询的基础上,独立提出意见,并在结论意见中总结项目对环境科技管理的支撑作用,提出成果或产品今后的应用推广建议。

第四十四条

存在因提供文件资料不详、难以判断等导致验收意见争议较大,或项目的成果资料未按要求进行归档整理,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等情况的项目,需要复议。需要复议的项目,应在首次验收后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或补充材料,再次提出验收申请。若未再提出申请或未按要求改进或补充材料,视为不通过验收。

第四十五条

项目验收结论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书面通知项目承担单位,除有保密要求外,可向社会公示。

第四十六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需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国家环保总局,按照规定经批准后,继续用于专项的实施。

第四十七条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结合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逐步建立对项目经费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的具体工作可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考评可与验收、中期评估等工作结合,同步进行。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以后确定立项、选择承担单位、确定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八条

探索建立对项目的后评估机制。在项目验收一年或更长时间后,对其成果应用状况,特别是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后评估过程中,应吸纳国家环保总局相关业务司(局)参加。

第七章

资产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四十九条

加强环保科研专项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环保科研专项取得的成果要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机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产生、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五十条

鼓励环保科研专项科研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

第五十一条

对于合作研究的项目,在项目启动前,项目承担单位应与各参与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项目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在五年内不得参与环保科研专项项目。

第五十二条

项目结束后,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形成的固定资产,由承担单位代表国家负责管理和使用,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维护运转费用由使用人承担。专项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按照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执行。专利权的归属与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执行。论文及专著须标注“环保科研XXXXXXXX专项经费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由承担单位负责管理和使用。研究成果转化及无形资产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四条

建立评审专家信用问责制度,如发现信用不良,进行公示并解聘,五年内不再具有聘任资格。

第五十五条

对不按时上报报告材料或信息,以及不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措施,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利的项目,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参与环保科研专项资格等处理。

第五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的,一经查出,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并向社会公开,取消其承担或参与环保科研专项的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环保科研专项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五年内承担环保科研专项项目的资格。

第九章

第五十八条

在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一切接触申报材料的单位和个人负有对申报项目保守秘密的义务。

第五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

财政部 科技部 财教[2006]2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中央财政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为规范和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所属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三)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专项经费支持的项目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充分体现行业科研的特点与重点,并且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做好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

(二)权责明确,规范管理。专项经费管理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三)科学安排,整合协调。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要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根据专项经费项目类型特点,一般采取招标或者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第五条 行业主管部门系统外的单位承担专项经费项目的财政资金应当占各行业专项经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并报送财政部备案。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

第六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财政部、科技部的指导下,组织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以外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代表和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专家,成立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专项经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不得担任委员会成员。委员会下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家组。

委员会成员一般不少于9人,其中应当保证40%以上的本部门及直属单位以外的人员。委员会主任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委员会成员名单报送财政部、科技部备案。

第七条 财政部和科技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二)科技部负责对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专项经费项目建议提出协调意见;

(三)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专项经费项目预算评审评估;

(四)财政部负责核批专项经费项目总预算及预算;

(五)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抽取项目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检查和财务审计,逐步建立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八条 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二)负责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三)审核委员会提出的项目建议,并提出项目预算及预算安排建议方案;

(四)确定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

(五)组织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和协作攻关;

(六)协调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监督检查、财务审计、项目验收和对项目经费的绩效考评。

第九条 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专项经费项目建议;

(二)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

(三)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发挥咨询评议作用。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二)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具体实施项目,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自筹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三)接受监督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三章 项目及其预算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规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本行业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国家五年规划期第一年制定本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报送科技部和财政部备案。

第十二条 委员会根据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实际需求,提出专项经费项目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于每年4月底前报送科技部、财政部。项目建议的要求是:

(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二)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三)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层次区分清楚,避免重复交叉。

第十三条 科技部对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项目建议进行审核,对于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重复交叉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之间的重复交叉提出协调意见,于每年5月底前反馈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抄送财政部。

第十四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科技部的反馈意见,委托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调整,并由委员会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报送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委员会提出的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采取择优委托或者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总体目标、目标;

(二)项目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方式;

(三)项目分实施方案;

(四)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第十七条 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是: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项目预算编制时应当同时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项目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要同时编制列示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项目预算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编制项目预算时,需要同时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八条 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评审专家库,建立和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十九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评审结果,提出专项经费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后于每年7月底前一并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条 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项目预算评审评估。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根据预算评审评估结果,批复项目总预算,并抄送科技部。

第二十二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项目总预算,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下达项目总预算。批复预算的项目应当纳入全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滚动安排。

第二十三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批复的项目总预算,在部门预算“一上”时报送项目预算。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结合财力情况,核批项目预算。

第二十五条 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专项经费预算安排可以探索实行“项目先启动、依据成果后补助”等方式。

第四章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

第二十八条 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时,应当事先报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专项经费及其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十一)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项目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 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五章 项目及其预算执行

第三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与行业主管部门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开展项目研究开发工作。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委员会的咨询评议作用。

第三十三条 专项经费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审批:

(一)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总额的调整应当报经财政部批准。

(二)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按程序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三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三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项目经费专项决算。项目经费下达之日起至终了不满三个月的,当年可以不编报专项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的专项决算中反映。项目经费决算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编制,于每年的4月20日前将上专项决算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每年的5月20日前报送财政部。

第三十八条 在研项目的结存经费,结转下一按规定继续使用。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按程序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清查处理,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开发。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实施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应当尽量采取共享方式取得。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规范、健全的项目科学数据记录和报告制度,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项目有关数据。

第六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四十条 财政部、科技部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四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

第四十三条 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 财务验收完成后,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业务验收。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四十五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逐步建立对项目经费的绩效考评制度。

第四十七条 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对未通过验收以及其它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追究责任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 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抽取项目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检查和财务审计,逐步建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四十九条 检查、财务审计和绩效评价的结果将作为调整分行业专项经费预算规模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具体办法,报财政部、科技部备案。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四篇: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 项目预算执行审计自查报告(最终版)

附件: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

项目预算执行审计自查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公章)

联系电话(手机):

自查时间: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编制

二O年月日

环保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审计自查报告编写提纲

一、自查主要内容

(一)执行财经法律法规的情况

1、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转移财政资金问题。

2、有无发放奖金问题,有无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补助问题。

3、有无设立“小金库”、账外账问题,主要包括:有无使用科研经费进行股票、债券、产业化等投资问题;有无通过虚列支出(如报账后在会议地点存放资金)、资金返还等方式转到本单位账外的资金问题等。

4、有无违规对外拆借资金、乱投资、提供担保问题。

5、有无购买购物卡(券)情况。

6、有无截留、挪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情况。

(二)预算完整性

重点检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问题,主要包括:

1、有无隐瞒、少报预算收入问题。如部分收入项目未列入预算范围,部分收入项目通过往来款项核算而少报预算收入等。

2、有无未将协作单位预算纳入编报范围问题。

(三)预算管理规范性

1、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问题,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单位是否制定符合国家要求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2)预算项目内容是否依据科学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编制。

(3)项目研究内容有无与其他部委(部门)正在开展或已有工作成果存在重复问题,如多个科研课题经费共同开展一个任务。

(4)预算项目支出测算是否依据有关标准,有无随意性。

(5)项目有无经过专家评审。

(6)有无未细化项目预算问题。

(7)是否按照有关合同向协作单位拨款情况。

(8)有无随意向非协作单位拨款情况。

2、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外协经费使用情况,目前经费执行进度是否按照任务计划完成,现行执行率为多少,有无回扣、滞留、闲置资金问题。

3、预算是否按批复执行,主要包括:

(1)财政拨款基本支出是否存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混用。

(2)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内容和支出费用是否与批复预算相符,有无挤占、挪用。

(3)预算调整有无通过规定的审批程序。

(4)设备购置中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工作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资产处置有无经过规定审批程序。

(四)往来款项

1、认真清理往来款项,重点清查账龄较长款项,及时收回或还款。

2、有无随意核销往来款项问题。

3、有无在往来款项核算收支问题。

4、往来款项有无收据等。

(五)会议费、出国费使用

1、有无相应管理办法。

2、是否履行规定审批程序。

3、有无在非会议定点宾馆、饭店召开会议及培训问题。

4、有无超范围、超标准问题,如:在会议费中列支与会议无关的餐费、交通费等,在会议费中列支咨询费、劳务费等,超规定费用比例或费用标准等。

5、有无暂存他处资金、脱离本单位财务管理范围问题。

(六)其他违反财经法律法规问题。

二、自查要求

(一)认真按照自查提纲逐项对照检查,必要时,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二)自查问题要有详实内容、确切数字以及整改措施。

(三)协作单位经费自查由承担单位组织开展。

(四)严格按规定时间提交自查报告(纸件一式两份),纸件含审计联络表(每页加盖公章或财务专用章)报送至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电子件发送至hbgyxm@126.com。

三、审计联络

目负责人。

第五篇:201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201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申 报 指

农业部

二〇一三年四月

第一部分 申报须知

一、组织部门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财务司会同有关行业司局共同组织实施。

二、专项定位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围绕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强调形成主导产品、主推技术、规程规范、决策支持方案等实用技术成果,并在生产上集成示范。

201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重点围绕强化支撑农业稳定发展、提升现代种业、创建“美丽乡村”、促进南海渔业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等共性技术的研发与集成示范。

三、申报领域及项目 共计8个领域、83个项目。

(一)种业

重点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分子育种平台构建、品种选育和种子加工技术研究。

1.主要粮食作物前育种技术集成与分子育种平台构建 2.中国超级稻重点区域目标产量高效育种 3.玉米高产耐密宜机收新品种选育 4.超高产杂交小麦创制

5.油菜“早熟三高”新品种选育

6.主要瓜菜良种生产质量全程控制与种子采后处理 7.农作物种子快速安全脱水及内质分选

(二)渔业

重点开展南海渔场判别、高效捕捞、网箱养殖及船载渔获物加工技术研究。

8.南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与渔场判别 9.南海高效捕捞技术、装备及生产模式优化 10.深远海及岛礁网箱养殖装备

11.南海渔业资源船载渔获物保鲜及高值化利用 12.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13.水产疫苗开发与实用化免疫

(三)农业资源环境与农村能源

重点围绕“美丽乡村”创建,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评估、阻控作物品种筛选、生态修复以及沼气集中供气、生态农业工程及相关设备研究。

14.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安全评估技术与设备研制 15.阻控作物重金属积累的遗传改良

16.农业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服务功能提升 17.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18.保护蔬菜地土壤退化防治 19.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及配套设备

20.农村分散式能源生态复合型技术及配套设备 21.集约化条件下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22.区域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配套设备

(四)种植业

重点围绕农业生产重大关键技术,开展旱作节水、土壤改良、植物保护及相关园艺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23.西北地区旱作节水 24.砂姜黑土改良

25.主要作物微量元素营养调控 26.我国农田土壤酸化防治 27.我国耕地质量退化防治

28.主要农作物抗低温冷害及防控早霜、寒露风、倒春寒 29.东北春玉米高产高效种植 30.坡耕地持续利用

31.水稻重大刺吸性害虫综合防控 32.利用生态功能分子防控害虫与杂草 33.粘虫综合防治

34.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高产高效生产

35.北方果树优良砧穗组合生态适应性筛选与早果优质栽培 36.华南特色水果商品品质提升 37.高山夏秋淡季蔬菜生产 38.滇西边境山区特色产业高效生产与产业化 39.河套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化 40.江淮分水岭优势特色作物生产 41.大别山区特色产业高效生产与产业化 42.子莲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与产业化

(五)畜牧业

重点开展新品种自主培育、高效养殖、饲料开发及动物疫病防控研究。

43.肉牛新品种自主培育 44.肉羊新品种自主培育 45.乳肉兼用牛高效养殖

46.中国南方高品质畜禽养殖产业化 47.肉鸽资源开发与产业化 48.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控制 49.饲料中抗生素替代品 50.苜蓿高效种植

51.中国南方经济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利用 52.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综合治理 53.中兽医

54.口蹄疫区域控制

55.猪瘟、猪蓝耳病等繁殖障碍性疫病综合防控及净化 56.动物源性沙门菌病防控

(六)农业机械与信息化

重点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设施园艺作物生产综合管理物联网技术及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57.旱作全膜双垄沟机械化生产及装备

58.长江中下游多熟制稻麦油复种农机农艺融合 59.主要粮食作物航空植保

60.北方地区土壤主要障碍性因子机械化防治 61.油菜机械播栽及收获 62.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63.西北地区马铃薯机种机收 64.甜菜生产机械与配套农艺 65.日光温室集群智慧管控 66.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物联网 67.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及信息服务 68.基于国产卫星的农作物遥感监测

(七)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点开展肉类、粮食作物、园艺作物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展粮油作物产品、水产品、畜禽产品、果蔬产品危害因子风险评估、检验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69.传统肉类主餐制品工程化及装备 70.大宗水果产地初加工及贮藏质量控制 71.活性稻米、杂粮等食品加工及装备 72.蚕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及设备 73.畜禽肉加工过程危害因子控制 74.高性能特种工程天然橡胶加工

75.粮油作物产品中危害因子风险评估、检验监测与预警 76.水产品中危害因子风险评估、检验监测与预警技术 77.畜禽产品中危害因子风险评估、检验监测与预警 78.果蔬产品中危害因子风险评估、检验监测与预警 79.生鲜乳质量安全评价技术与生产规程

(八)热区农业

重点开展热带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南繁生物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80.热带优稀水果产业化 81.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82.热带油料作物生产

83.南繁区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及控制

四、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选择

按照产业需求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公平公正和适度有序竞争的原则,以“公开申报、择优支持”的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鼓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专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地方创新团队联合参与项目申报。

五、申报资格和要求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

1、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2、具有项目实施必须的科研设施条件。优先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物改良中心等建设依托单位;

3、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拥有相关领域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

4、具有丰富的项目组织管理经验,优先支持主持过国家和省部级相关研究项目的承担单位;

5、每个项目的承担单位(含第一承担单位及协作单位)数量不超过8家。

(二)首席专家的条件

1、有固定工作单位,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诚信记录良好,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院士不超过65周岁。

2、只能主持1项或参加不超过2项国家级和省部项目。

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尚未结题的主持人,不能申请新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4、国家公务员不得参与申报。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报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项目评审。

六、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一)申报文件编写应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二)项目申报书提交流程为:

1、登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申报系统(网址是:http://119.253.58.231/hykj/apply)先行注册申报单位及申报人相关信息(用户名和密码自行设置)。

2、注册时需同时上传盖章的“申报函”扫描件。

3、管理人员对注册信息和“申报函”审核通过后,系统以短信方式予以提醒。

4、申报人登录申报系统填报申报书,并于2013年4月22日8点以前提交申报书。过后系统将自动关闭,不再接受申报申请。

(三)申报项目名称须与本指南确定的研究题目相一致,符合项目名称规范。

联系人:魏锴(010—59193070)

申报系统技术支持:黄锋(010—51503955)

第二部分 申报文件编制

一、申报函

我单位(单位全称)授权(姓名)(职称)作为首席专家,牵头申报(编号+项目名称)

地址: 邮编: 首席专家办公电话: 手机:-传真:

首席专家姓名: 单位法人代表姓名及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9

二、申报书(格式)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组织单位: 农业部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首席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二〇一三年四月

编写说明

1、申报书由项目申报单位组织编写。

2、突出农业产业特点,切实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攻关与集成;突出实用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预期目标量化;突出联合协作,加强组织实施的管理创新。

3、字数控制在5000字左右,A4纸双面打印。11

编写提纲

一、技术需求分析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已有工作基础

四、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突出先进性、可行性)

五、预期目标及主要考核指标

六、项目参加单位

七、组织实施方式

三、附件

1、申报单位与参与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2、首席专家基本情况介绍

3、近期从事同类研究或开发项目的名称及成果

4、承担该项目的主要支撑条件

5、与支撑计划等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不重复的说明(如无重复,可不报)

6、其他

下载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细则-国家海洋局(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验收细则-国家海洋局(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