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软”环境 助力增城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4 22: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软”环境 助力增城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软”环境 助力增城经济发展》。

第一篇:提升“软”环境 助力增城经济发展

提升“软”环境 助力增城经济发展

一、增城应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素

增城作为广州副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对周边区比较落后。要改变现状和格局,就必须现从经济发展入手。按照马克思哲学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增城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提高GDP,如何提高财政收入等问题的最好措施就是招商引资。如何才能吸引优质企业进驻到增城发展,就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软”环境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突破口

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批示精神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其中,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我省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的“药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包含了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制度要素、其他配套要素等五个要素的改革,而前三个要素属于“硬”要素,后两个属于“软”要素。目前,全国各地对于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大多数从“硬”要素入手,也是比较直观、快捷、有效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的有效性是短暂的,非可持续的。而“软”环境的改善则带来的是递进的、持续性的效果,譬如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文化的形成、好的政策制定都将带

—1—

来整个环境的“正效应”。

“硬”环境和“软”环境是相辅相成的。过去一味的注重“硬”环境的改善,而忽视“软”环境的提升,造成一条腿路,影响发展的速度,同时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譬如,企业办事必须要通过“搞关系、走后门”,因对政策不了解而放弃,因政府办事效率低下造成成本过高等问题都影响企业落户或发展。为此,在目前“硬”环境竞争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谁能提升“软”环境成为当前各地发展经济的新的主战场。

三、提升“软”环境应以政务改革为重点

提升“软”环境,就是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包括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政策支持在各地都已经运用到极致,已经无法在超出规定下提出各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了。那么,此时政务服务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劣。我认为,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政务服务模式。过去的政务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往企业办事要跑不同的部门盖章,审批,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审批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利益寻租严重。根据我国提出调整政府服务模式的要求,建议实行法人一门式一窗式服务模式,企业法人只要进入政务服务中心这一个门就可以办理所有的事情,到任何一个窗

—2—

口都可以申请办理所要办的业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所有职能部门的审批业务都要进驻到政务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的审批都要前移到政务服务大厅,建立统一的受理标准,明确审批时限,公开审批流程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是加大“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建立网上办事平台,改变过去群众办事必须要到现场办理的模式。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的功能,做到网上网下一体化,即网上办理和现场办理的事项相同、受理条件相同、审批要求相同等;统一各职能部门的网上审批系统的受理入口;建立多渠道办事方式,如建设手机版网上办事大厅,建立我区政务服务公众号等。同时,开发查询和信息推送功能,企业或群众能及时了解办理业务所在的进度情况。

三是建立电子政务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建立我区政务信息数据库,职能部门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取企业的有关信息,减少企业纸质材料的审查;加快电子证照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基础证照,只需要录入一次,以后再次办理业务就无需重复提交,如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等。同时,数据在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共享,无论涉及哪个环节,只需通过网络系统相互传递,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四是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的并联审批改革。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批采取多部门并联审批,减少审批环节之间的前后置关系,从而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尤其是对于区

—3—

重点项目或重点企业,要开设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审批,加快项目(企业)的审批进度,让项目尽快落成。

五是建立代办服务机制。要让企业愿意来,主动来我区落花发展,就必须增加人性化服务。建议建立代办服务机制,对于重点企业或项目要派人主动上门服务,向企业宣传最新政策,代企业跑腿办理相关审批业务。同时,建立企业专属网页,实现双向服务,每个企业可以通过该网页表达自身需求,政府安排专人负责,及时了解企业的需要,并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4—

第二篇:让企业文化“软实力”助力管理提升

让企业文化“软实力”助力管理提升

摘要:近年来,大庆石化围绕国资委和集团公司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提升管理这一主线,定方案、定目标、定方法,深入查找问题和差距,梳理短板和瓶颈,持续推进了管理提升活动。

不难想象,企业文化虽然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但它通过“润物无声,如水之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形式,既提升了管理“软实力”,又增强了企业“硬实力”。所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只有注重文化引领,努力培育以安全、管理、和谐、健康、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找准企业文化与管理提升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带动各项管理提升。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提升;加强

一、让安全文化带动体系建设

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这既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带动管理提升的本质所在。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扎实开展风险防控和程序管理,扎实推进HSE体系实施。通过安全经验分享,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举办安全演讲,座谈讨论,经验交流,将常规教育、重点教育、说服教育相结合,扫除安全教育盲点,确保思想上的隐患治理。

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员工开展风险识别,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建立网络曝光台,制定风险削减措施,编制相关“岗位HSE作业指导书”“岗位HSE巡回检查表”,明确各固定场所工作程序,增强员工制度意识,推动安全环保管理由严格监管向自主管理的不断跨越。

二、让管理文化提升科学绩效

我们知道,管理文化是管理精神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是管理主体的精神核心。故此,提升管理首先必须通过梳理业务流程、编制岗位责任书、进行对标管理来达到效果跟踪,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管理、衔接基础与专业管理、统一刚性和柔性管理,构建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全员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提升企业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要在管理提升中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党建科学化新途径,健全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管理的“三化、三重、三力”,即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重过程、重协调、重控制,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提升竞争力。

三、让和谐文化助力同心共赢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为必须抓好的八个方面重要任务之一。因而,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只有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管理提升紧密融合,才能实现同心共赢。必须通过开展“六个一”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之星、微型党课等系列精品活动,强化“党委核心―支部堡垒―党员先锋”的党建“三级联动”模式,使党建工作联促、员工培养联手、座谈谈心联动、各类活动联办、基础工作联查,形成共同的愿景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制度规范、共同的行为习惯,促进管理提升活?印?

同时,通过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发挥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作用,倡导家文化,组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谐文化建设征文等多种活动,使和谐理念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弘扬与共同实践的价值追求。为“创建百年企业,实现永续发展”愿景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文化基础,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四、让廉洁文化促进公正廉明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党委书记杨大明在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引导干部加强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学以增智;要教育干部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约束自身思想和言行,营造公司风清气正、想事干事、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巩固公司取得的良好业绩。可见,廉洁文化对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巩固管理成果意义重大。

所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就是要倡导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员干部廉洁从业若干准则》,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明标识、树形象”活动,开展党务公开活动,建设廉洁队伍,使廉洁意识内化为企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员工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五、让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力量

年初,公司总经理王德义在九届六次职代会上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国石油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企业的目标和要求。随即,公司党委提出要积极倡导“忠诚、务实、简单”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大庆石化实现永续发展,创建“百年石化”提供文化支撑和保障。可以看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抓住了企业自身特色,突出了以人为本,坚持了与时俱进。

所以,必须把管理提升与宣贯理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贯活动,加强舆论引导。通过举办融智学堂,召开宣讲会,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组织知识竞赛、演讲,选树理念典型,开办专题讲座,精简会议加强各项基础工作等,让员工更加深入理解、认同和践行“忠诚、务实、简单”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广大员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走在前、做表率。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已经渗透到企业各个层次,以优秀企业文化激活和提升企业软实力已成为管理界热点。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企业竞争的法宝,以文化作为传家宝,企业方能生生不息。

第三篇:金融业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面对当前实体经济有效供给与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中低端产品与服务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矛盾的化解指明了方向。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无一例外都需要金融的着力推进。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江苏金融改革应立足于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提升金融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江苏真正落到实处。

一、江苏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江苏gdp稳居全国第二,江苏金融在信贷投放、直接融资、保险保障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394亿元,位列全国第三。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江苏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江苏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对于加快转型发展形成一定制约。我国金融体系一直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导,间接融资比重远大于直接融资。江苏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也不例外,贷款仍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即使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实体经济的间接融资成本仍然较高。据2015年江苏银行业数据显示,江苏地区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普遍超过3.5%,农村金融机构甚至超过5%;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下浮的比例不足10%,多数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甚至上浮,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财务不规范及抵质押物不足,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幅度较大。融资成本的高企使得急需资金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力度不够。出于资产安全的考虑,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客户的服务定位,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一方面,金融资源大量投入实力雄厚、有强担保或有资产抵押的大中型企业,对个体经济、“三农”、担保不充分的小微企业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对传统行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入较多的金融资源,对尚未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的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资源投入相对不足。金融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金融创新步伐需进一步加快,金融业态平衡发展有待加强。从金融创新看,江苏地区直接融资发行规模呈快速增长势头,直接融资的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尽管如此,面对融资主体不断提出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江苏金融产品的创新仍有较大空间。现阶段,江苏地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依靠规模扩张和存贷款利差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整体仍不高,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社会化融资业务还需加快发展,轻资产企业在金融支持的可获得性上存在一定困难,创新业务的品种、渠道和内容都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从金融业态现状看,江苏有一定优势,但各种业态发展不平衡,与江苏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比如,江苏保险业的业务创新深度与国内一些发展较好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江苏金融租赁业具备规模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不多,群体有待进一步壮大。

金融风险传导扩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加大。江苏社会融资规模逐年上升,但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经济运行环境下,一些地区和企业的风险不断暴露。局部地区担保链风险集聚并爆发,且有蔓延迹象;钢铁、船舶、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先后暴露,并向上下游企业扩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上升,并逐渐向大型企业蔓延;部分效益不佳企业占用大量银行资源,依靠外部融资借新还旧,债务规模越滚越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有所显现;少数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企,部分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出现倒闭的情况。随着金融风险的传导、扩散,江苏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资产质量压力。

二、推进江苏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方向

当前,江苏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金融资本的着力推进至关重要。江苏金融改革要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出发点,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加强对各类资本流动的规范引导,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畅通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渠道。坚持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为核心,以完善江苏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深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市场化程度、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体系为着力点,优化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好金融的杠杆、工具作用,全面助推江苏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找准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要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金融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江苏金融改革创新的目标和方向,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层次,持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简化并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效率。

拓宽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活动的有效路径。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大量民间资本为追求短期利益而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低水平扩张和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矛盾,造成资源错配进而导致资源浪费,也给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风险。江苏金融改革应充分利用好民间资本活跃度高这一优势,规范民间资本投资方式和机制,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效地参与实体经济发展,为金融支持实体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来源。

三、推进江苏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策略

1.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

提高融资成本实惠向经济实体传导的有效性。推动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在足够多元的市场主体和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下,促进市场信息的有效流通共享,创造条件强化实体经济对融资主体和产品的知悉、评价和选择能力,确保经济实体分享到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带来的融资成本实惠。

加强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切实降低经济实体融资的担保成本。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运行需要,扩大现有抵押、质押品认定范围,推广各类型收益权、实物生产资料的抵押、质押贷款创新,推动风险担保基金建设,通过政府担保基金、企业集群担保基金等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融资风险共同体,降低小微担保融资成本。创新融资还款方式,切实降低经济实体接续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设计“年审制”、循环贷款、“无间贷”等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还款方式,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减少融资过程中的结构性摩擦,降低小微企业接续融资成本。华夏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网络贷”、“年审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降低经济实体融资信用成本。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平台、信用评价、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体系的建设,健全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组织,搭建完善的金融信用平台,不断缓解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成本。

2.优化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力度

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经济任务的进程中,金融业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和江苏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制定更具导向性的融资政策,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了解产业发展所处阶段、面临瓶颈和金融需求,重点对升级转型、技术创新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融资需求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落后行业,尤其是“两高一剩”行业,以及落后产能、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逐步限制金融支持并适时退出,倒逼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

扩大有效供给,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行业、生命医药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科技贷款绿色通道。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与绿色信贷领域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工业融资产品创新,鼓励发展能效融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碳排放权抵押等绿色信贷业务,积极支持国家政策鼓励专业技术突出、管理规范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减排工程承包企业、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大力推动创业金融成长,解决初创企业者的融资困难。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结算、信贷、咨询等全流程、标准化的金融服务,针对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项目和契合政府发展政策的企业优先提供金融服务。

加大薄弱环节金融投入,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引导和调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投入,有针对性地制定特色化经营、个性化服务、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战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域、小微企业聚集区成立特色支行、专营机构、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金融事业部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经济实体资金需求的可获得性;引导村镇中小金融机构、专业化金融服务公司和平台找准市场定位,鼓励其专注于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与服务;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在做好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同时,在省内积极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

3.培育多元化金融供给主体,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银行业竞争和创新力。进一步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同目前市场形势与政策规定相适应、兼具协调机制的管理体系。一是发挥银行业产品创新研发优势,创新金融工具。引导银行业重视金融工具的创新,拓宽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鼓励银行业创新开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二是顺应消费信贷和第三产业特点,稳步推进非耐用品的消费信贷、分期付款发展,加快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服务金融等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三是发挥银行业信息技术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借鉴移动互联的平台思维,搭建以互联网平台为主的服务网络,加快设计移动银行客户端,突破传统物理网点的束缚,实现客户的流动性获取与管理。

加快普惠金融推广,构建多层次供给体系。发挥各类型金融机构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引导银行业强化区域金融服务,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有效发挥各类新型机构的互补优势,进一步丰富江苏金融业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发展,有效补充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健全和完善民间资本监管机制,加快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登记管理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建设。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配套机制,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4.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稳定

在推进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风险,金融业资产质量势必面临严峻考验。因此,要深化金融监管协调改革,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加强过剩产能和行业的风险管控。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过剩和潜在过剩行业的信贷风险监测分析,不断提高风险监测水平和监测数据质量,准确及时掌握风险状况,加强风险监测预警。二是创新风险化解手段,区别对待不同阶段的困难企业,探索资产证券化、贷转债、贷转优先股等方式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问题,确保金融业健康平稳发展。三是积极响应并配合地方政府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顺利完成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四篇:县“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创优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解决执法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2011年在全县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县委“一二五六”发展思路和《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暂行规定》,以提升部门形象、转变服务职能为切入点,以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和提高行政效能为主要内容,着力解决发展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由治标向治本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原则。一是把转变作风、树立部门单位良好形象贯穿始终。切实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行业作风、干部作风,激发奋发有为和干事创业的活力,树立素质好、效率高、服务优的新形象。二是把解决问题、务求实效贯穿始终。把握解决问题这个关键,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提不切合实际的口号,不作兑现不了的承诺,在解决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真功夫,以活动取得显著实效为标尺,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三是把服务企业、促进发展贯穿始终。以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目标,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争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表率。

二、活动范围

县直50个具有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详见附件2)。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执法水平活动。全县各执法、服务部门单位创新培训管理机制,自主安排业务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业务知识讲座、集体学习讨论、业务技能比武、现场模拟执法、知识竞赛以及业务考试等方式,教育执法、服务人员迅速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的理念。全年至少安排一轮培训活动,做到不漏一人,务求实效。

(二)开展公开承诺树形象活动。结合各自实际,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形式,重点对单位职能、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审批权限、审批时限、办理结果、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进行公开承诺。继续完善效能监察制度,开展便民措施承诺活动。同时,针对存在的为企业服务热情不够高、举措不够细、中间梗阻、与企业争利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集中开展部门、单位中层干部公开承诺活动,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发放监督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公开承诺,既要向本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承诺,又要向服务对象作出承诺。

(三)开展涉企收费项目专项清理活动。针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县“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活动办公室”)组织物价、财政等有关部门、单位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专项清理。取消不合法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进一步明确面向企业的各类服务性收费底限。着重解决中介组织和协会团体利用其上级主管部门、挂靠单位的行政权力或者垄断地位,强制服务收费等问题。经清理后的规范收费项目汇编成册并予以公示。

(四)开展服务企业办实事活动。各执法、服务部门单位要认真分析当前企业面临的严峻发展形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服务企业保增长,帮助企业促发展,狠抓落实求突破,把“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尽责服务”作为服务企业的新标准。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服务月”工作方案。要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难,让服务承诺从纸上“走下来”,真正深入到企业一线,通过座谈了解、实地考察,帮助企业查找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企业办一些实事、解决一些难题。活动期间,各部门、单位要至少为县内企业办一件成效明显的实事,具体时间可自行确定,要有详细记录和相关证明。

(五)开展规范涉企执法活动。严格执行涉企检查报批制度,各职能部门、单位到企业检查,必须经县经贸局、县环境办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对企业的收费,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认真填写缴费登记卡。收费有上下幅度的,按底限收取。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罚款定期报送核实制度,每月5日前,各执法部门、单位必须将上月收费、罚款票据复印件报送县环境办。在涉企执法部门、单位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约束机制,完善行政处罚公示制度。交通、交警等上路执法部门、单位为全县企业创造宽松环境,对企业运输车辆轻微违规以教育提醒为主,免予处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完善定期测评和通报制度,发挥企业监测点和监督员的作用。活动期间,县活动办公室将组织经贸等部门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检查。

(六)开展评选“涉企服务十佳单位”活动。评选范围为参与“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的50个部门、单位,由县活动办公室牵头组织,邀请部分企业代表、社会监督员参与评选,结合上述活动开展情况,最终评选出“涉企服务十佳单位”,通过县电视台等媒体公示后予以表彰授牌。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单位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营造“为民服务,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树立服务型机关新形象。

四、活动步骤

(一)部署阶段(3月份)

印发《利津县“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部署2011年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任务,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单位活动实施方案,于3月底前报送县活动办公室,经审核后组织实施。

(二)实施阶段(4月—11月)

1、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执法水平活动。3月底前,各部门、单位制定培训计划报县活动办公室审核,6月底前,完成对执法、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形成阶段性总结材料报县活动办公室。

2、开展公开承诺树形象活动。各部门、单位要把工作职能、重大决策、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审批权限、审批时限、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内容进行承诺,利用新闻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部门、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在4月底前完成,中层干部公开承诺在5月底前完成。

3、开展涉企收费项目专项清理活动。6月底前,县活动办公室组织物价、财政等部门、单位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完成对全县涉企收费项目的清理工作。要做到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规范有序,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配合,经最终审核通过后形成规范性文书并予以公示。

4、开展服务企业办实事活动。4月底前,各部门、单位要将具体为企业办实事活动计划报县活动办公室审核,10月底前全部完成。

5、开展规范涉企执法活动。各部门、单位要把实行涉企检查报批制度和涉企收费、罚款定期报送核实制度作为全年性的常规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县活动办公室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发展环境明查暗访活动,深入不同类型企业,与企业主要负责人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具体人和事,征求企业对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6、开展评选“涉企服务十佳单位”活动。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准备,积极参与,11月中旬将申报材料报送县活动办公室,11月下旬集中开展评选工作。具体评选步骤包括印制评选测评票、组织企业代表和社会监督员参与评选、结合县活动办公室日常督查情况及上述活动实施情况等,量化打分,排出名次。

(三)总结阶段(12月份)

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主题,组织企业代表开展民主评议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状况和政风行风活动。对各部门、单位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考评结果按一定分值计入全县综合考核。

五、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是县委、县政府推进以工业经济发展为核心战略,突出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精力组织实施。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活动期间,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要设立专栏,加强宣传报道,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不断把活动推向深入。各部门、单位要创新思路,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共同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县活动办公室要加强统筹,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实施,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做好阶段总结报县有关领导。

第五篇: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软实力 推进司法行政事业新发展

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软实力 推进司法行政事业新发展

某某市司法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贯彻省市政法、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求真务实,不断彰显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今年是“五五”普法收官之年,是争当全省司法行政排头兵的决胜之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下,我们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做实法制宣传,创新发展显特色

我局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全面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广度、深度,突出重点对象的普法宣传,深入机关、学校、镇村、社区、企业、单位、军营、渔区,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2500多场,开展普法培训400多场,发放宣传资料20万份,受教育面达70万人次。全面开展“五五”普法终期自查、迎查工作,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创建工作,完成了省、市两级第六批民主法治村(社区)申报,有效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进程。

一是分类指导,推进全民学法用法。充分利用“机关学法网上行”工程,做好新任领导干部任前测试和公务员学法培训等,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9月30日,许瑞华局长为市委中心组就新颁布的《人民调解法》进行了专题普法讲座。围绕“关注民生、法律助农”开展法制宣传。发挥农村法律图书角、法制学校、远程教育网的作用,开通“普法早市”,将普法工作延伸到最基层。组织协调各涉企部门开展“服务沿海开发,法律助企”和“法制世博”主题活动。二是开拓思路,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在驻启73206部队建立军队法制学校,市司法局定期组织律师开展“三送”活动,为部队配备免费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协助该部队建成军队法治文化园,军地合作的成果深受上级好评。因势利导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法制教育。依托社区、农村、流动人口法制学校平台,开展法制文化活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借助媒体推进宣传。某某电视台的“法制广场”、“东疆110”,某某广播电台的“1063服务台”、“社会方园”栏目,《今日某某》的“今日说法”栏目等长期以来深受群众欢迎。三是对标找差,做好普法检查工作。通过制定迎查工作方案、制定下发相关文件,部署落实“五五”普法终期检查考核工作。完成130本规范化台帐,制作“五五”普法专题片、“五五”普法宣传画册、“五五”普法汇报资料汇编,南通市“五五”普法终期检查组对我市“五五”普法工作给予了肯定。

(二)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管理促稳定

今年是“双促双助”、“大调解机制建设提升年”、“教育矫正年”等活动齐头并进的一年,社会管理任务艰巨,基层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善于凝心聚力,用心团结队伍,广纳集体智慧,提升基层工作水平。

一是对照标准,切实加强司法所建设。年初,结合某某实际,制定了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平时加大了对司法所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积极推进省优秀司法所创建工作。今年来已集中组织司法所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会议6次,组织专项检查3次。同时,我局注重开展个别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发现典型经验及时推广,多措并举提升司法所业务能力。二是突出重点,全力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以“教育矫正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实现平安创建。通过全面实施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提高监管安全预见能力;完善请销假制度,将风险评估列入请假的必备条件,将公益劳动完成情况作为续假的前提条件,增加派出所审核环节,降低外出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的风险。为提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能力,今年我们研究制定了《社区矫正对象三色分级管理办法》,使得在社区矫正实践中试运近4年的“三色管理”有了明确的操作规程,三色分级管理办法已得到南通司法局的高度肯定,南通将在各县市推广。三是以人为本,“五扶一促”提高安帮实效。我们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业务培训,各镇乡司法所均能将所有的安置帮教人员信息在第一时间录入全国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村

(居)日常监管帮教汇报、司法所信息录入、司法局指导检查的网络。在对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安置帮教上,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心防之旅—牵手帮扶活动”,对全市特殊人群进行了帮扶需求大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并积极发挥成员单位能动作用,把“扶心、扶志、扶学、扶技、扶业”等安身暖心工作落到实处。今年对25名安置帮教对象落实了帮扶措施。四是筹建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5月份开始,我市按上级要求,先后建立了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刑释解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及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三个平台,对以上工作的开展、考核实行全程网络化。稳步建设教育矫治中心,加紧落实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人防、心防、技防三防工程建设,探索矫正、监管、帮扶有效结合、整体运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分析排查、信息通报重大问题协商会办等制度,确保重新犯罪率持续下降。

(三)规范法律服务,服务经济促发展

我局转变理念提高站位、立足职能准确定位,全面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引导和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沿海开发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一是规范律师执业纪律,保障律师队伍健康发展。统一了某某市律师着装规定,从2010年4月1日起明确要求律师出庭必须着律师袍。此举不仅维护了律师良好的公众形象,也对提高律师的自律、自信和自尊起到了积极作用。定期邀请人大、政协委员

到法院对律师出庭情况进行旁听,及时发现、纠正律师的不良行为、不当表述,提高律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了律师、法律工作者与法官互评制度。测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纪律等方面。每次测评后都进行整改,有效规范了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执业纪律。制定了诉讼代理人代理承诺制度。全市所有参加执业登记注册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信息均在市人民法院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诚信建设,提高公证公信力。巩固来之不易的“全国文明公证处”的荣誉,积极完善公证员诚信档案,加强内部管理,公证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公证质量检查活动,通过回访当事人、自查、互查等途径全面检查公证卷宗质量、公证瑕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设便民服务窗口,为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开通公证服务热线电话,方便群众公证法律咨询。针对经济困难的群众,予以减免公证费用,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今年来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120件,无一例错假证。三是深化法律援助,推进弱势群体维权。法律援助工作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42件。提升“12348”咨询专线的服务质量,解答来信来电咨询2000多人次。法律援助中心本着“方便群众、扩大影响”的原则,努力构建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镇乡1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支点,下伸法律援助联系点的网络服务机制,把法律援助办到普通老百姓的家门口。同时将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假冒农资、环境污染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扩大法

律援助覆盖面。今年4月份援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总结表彰活动,总结三年来“法律援助专家门诊”取得的成果,表彰了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十大法律援助优秀案件。6月份由南通司法局、南通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刘宇说法法律援助江海行》走进某某专场直播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影响。四是提升品牌形象,构建法律服务新篇章。律师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大局亮点频出,参政议政日渐活跃,律师党建有为有效,建成律师党建规范化活动室,着力打造律师品牌形象,推进创先争优。组织全市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促转型、促升级,助稳定、助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和百名律师进百企(园区)“春风行动”,认真落实“服务沿海开发八项举措”,践行律师服务沿海开发“双促双助”誓师大会上的诺言,每周五在滨海工业园区开展“企业法律服务日”活动。

(五)加强队伍建设,公正廉洁写风采

按照“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司法行政效能。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管好自己,带好队伍。继续以“争创勤廉示范单位”、“争当诚信公务员标兵”和廉政建设责任制为载体,建立常态运作的队伍督察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争创“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建立干部在岗学习制度,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和在线学习,加强法律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努力造就适应基本现代化建设要

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充分发挥行风热线、门户网站和公共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等载体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推进依法行政。有1名同志当选为南通市首届法治人物。

二、锐意进取,着力推进司法行政创先争优

为贯彻市委提出的“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号召,司法行政工作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主线,突出“长安”理念,打造“心防”工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立足本职、踏实干事,全面履行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为建设和谐法治社会再作贡献。

(一)加强法制宣传,推进法治建设

普法工作进入“六五”,工作的瓶颈也渐渐凸显。手段固化、内容泛化,资源缺乏均已成为制约法制宣传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我们要在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在各行各业、不同群体中开展普法需求大调研,认真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六五”普法规划,为“六五”普法开局奠定基础。一是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为重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公正廉洁执法。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机关公职人员学法。严格执行学法、述法、考法制,努力推进公职人员带头守法,严格执法,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新型政府运作机制,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以增强公民法律素质为出发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定期组织市普法讲师、镇普法辅导员、村普法志愿者深入农民法制学校开展法制宣讲活动,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和基层民主法治创建。进一步延伸法制宣传新阵地,家庭普法辅导站成立以后,主要针对青少年、周边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书籍借阅服务,从而真正把法制宣传延伸到农户身边、溶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建设品牌。深入推进法治场馆、法治文化广场建设,培育一批有特色、高品味的法治文化示范点。汇编优秀法制文艺剧本、优秀法制漫画,组织开展法制书画展览、法制征文、法制电影展映、法治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当然在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需要经费的保障。三是以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切入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法制宣传教育途径、渠道和方法。增强企(事)业经管人员学法自觉性。通过向企业送法律书籍、开辟法制宣传栏、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企业主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开展企业职工安全、维权和与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增强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二)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管理

基层是司法行政的根本,基层建设决定了司法行政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加强司法所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教育,提升司法干警业务素质;认真开展江苏省优秀司法所争创活动,力争有2-3家司法所争创成功。积极执行好人保部、财政部联合下发 的《关于调整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标准的通知》,争取把对基层司法干警的关心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推进“两大中心”建设。(“两大中心”即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和社区心理矫治中心)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计划在局建立某某市专业社工服务中心,聘专业社工5人;在乡镇、街道办、园区,分别按5人、3人、1人的标准配备加强社工中心建设。在队伍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后,我们将与市公安局、市委610办、团市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制定专业社工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专业社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快本局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建设。目前我局教育矫正中心正在建设中,该中心建成后,将集移动监控、心理矫正、教育矫正、矫正执行等功能为一体,有效提高拓展矫正手段和提升矫正质量。在中心的硬件到位后,要建立心理矫治专业队伍,聘用和培养专业心理咨询师、组织社会志愿者进驻中心。逐步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矫治工作,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做到行为矫正和心理矫正有机结合。目前我市正在寅阳镇、南城区街道办、东海镇进行试点建立心理矫治中心。三是全面健全监管工作制度。完善司法奖惩、行政奖惩,动态分类管理、异地委托管理等工作体系。全面实施风险评估、审前评估等工作,加快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进程。在省厅的统一安排下,在全市实现移动管控网络全覆盖,将重点人员纳入移动管控体系。四是继续开展“五扶一促”活动。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好“五扶

一促”活动,结合市安帮办于前期组织开展了“帮扶需求大调查”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人为本,把“扶心、扶志、扶学、扶技、扶业”等安身暖心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当年重新犯罪率和社区矫正对象又犯罪率控制在标准以内。五是全力推进“小档案促大平安”工作,按照政法委的统一部署,着力推进全市村居和谐档案建设进程。

(三)规范法律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深入开展专题活动,提升律师战斗力。在律师中继续开展“双促双助、双百双千”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和“律师行业党的基层组织和律师党员创先争优”工作。组织律师党员志愿者送法下乡、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学校活动,帮助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维护社会稳定。二是规范法律服务市场,扩大律师影响力。这需要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为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不断扩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社会影响,促进律师和法律工作者队伍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执业行为的监管。提高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自律管理水平,认真及时查处对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投诉,积极维护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社会声誉。

三、加强管理,全力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要按照“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在提升队伍整体工作能力上下功夫,注重人才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流的司法行政队伍。

一是加强队伍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公正廉洁执法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使活动取得实效。继续以“争创勤廉示范单位”、“争当诚信公务员标兵”和廉政建设责任制为载体,建立常态运作的队伍督察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法律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提升队伍素质。组织机关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和加强自学。大力提倡调查研究,撰写理论文章,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运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的能力。制定各类人员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创造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完善岗位职责规范制度;健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三是优化队伍结构。严格准入制度,完善人员进出管理机制;通过竞争上岗、票决任用、岗位交流,量才使用,盘活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干警队伍,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任务,争当司法行政排头兵,为某某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多作贡献。

下载提升“软”环境 助力增城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软”环境 助力增城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经济发展硬支撑

    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经济发展硬支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赤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全市强势......

    大学生村官如何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如何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从2008年正式招考以来,已走过八个年头,已经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生们将自己宝贵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农村,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学生们沿......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摘要】英模文化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加强英模文化的培育,需要努力完善英模人物的选树机制、健......

    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

    浅谈如何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有效提升水务企业整体软实力 对于水务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铸就其生存并且不断发展状大的灵魂,是推动其良好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文化包含着非常丰......

    如何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李耀光如果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综合......

    浅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浅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几近消失。今天,我们看到的争夺和对抗更多和更广泛的表......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提升当代中国软实力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而软实......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