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收入与支出》学案
《财政收入与支出》学案
一、知识回顾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是否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答:不违背。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
(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成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世界上从来没有同步富裕,即使在原始社会,差别也同样存在。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要想社会全体成员同时、同等程度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穷。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这部分人与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自主学习
(一)财政及其作用、国家的______和________就是财政
2、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叫_________;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叫__________
3、国家财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保障。具体表现在: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
,促进,建立_____________
与,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
4、财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财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
财政政策,通过
经济建设支出、税收,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
财政政策,通过
财政支出、税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以及
。其中,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
和。
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的关系。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促进企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按照具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支出、支出、支出、支出、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什么
是
财
政
收
支
平
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师精讲
一、财政收入
、什么是财政
(1)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从这一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叫做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叫做国家决算。
国家就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方面,参与社会分配,实现国家职能的。
2、财政收入的渠道
四大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基础性的因素。因为国家收入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壮大,税收、利润才有保证,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第二,分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国家要的多,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收入就减少;反之,企业和个人要的多,国家收入就减少。它们是彼此消长的关系。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1)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
()债务支出
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状态,表明国家筹集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但收支平衡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由于具体条不断变化,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2)财政收支平衡
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
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国债发行规模过大,会增加政府还债负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当经济增长缓慢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当经济发展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社会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第二篇:高中政治 财政收入与支出教案
8.1 财政收入与支出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3、运用财政图表、数字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教学重点、难点 财政支出问题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支平衡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鸟瞰三峡大坝壮美景色”等大工程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提出问题,如此庞大的资金从哪里来呢? 生:国家投资。
师:那么国家的资金又从哪里来呢?由此引出本框题内容。
(二)进行新课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财政
○定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探究:
●小李在利源公司上班,11月20日,从公司领取工资5000元
●高一1班两位同学,在上周因忘带钱借老师300元参加了去中山的社会实践 ●顺达出租车公司2004年上半年,共盈利1800万圆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不是财政?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财政的主体是国家。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都不属于财政!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计划在批准前称预算草案。)上一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也就是说,上一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预算的主体:各级人民政府
预算的监督和审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生效后的预算方案:具有法律效力,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就构成了国家预算的体系。
(3)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形式(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简而言之即税、利、债、费。在谈论财政收入的来源时,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说财政收入有税、利、债、费四种来源,是从学术理论规范上讲的;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财政收入不包括债务收放。我们平时看到的政府工作报告及许多统计公报,所说的财政收入都是指非债务收入;大家平时喜欢说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0%,是针对非债务收入而言的。在财政学中,一般把税、利、费称作经常收入。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财政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即增加资金的总量。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正所谓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因而,要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财政规模的大小,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经济发展水平只是形成财政收入的基础,是一种可能性。在社会财富中,最终有多少能成为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要通过现实的分配过程,所以,财政收入要受到分配政策的制约。(分配政策主要指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的财政分配政策)
分配政策的影响(课件展示)
那么,什么样财政分配才是合理的?这就必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综合考虑。必须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2)财政支出的种类: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而从课本P74下方的图表又可以看出,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又占其绝大部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例如,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就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试一试:从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看我国的财政支出
2005中央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推进相关改革。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新开工10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800亿元。(经济建设支出)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44亿元;中央财政用于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24亿元;中央财政再就业支出安排109亿元。(社会保障支出)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教、科、卫、文、计生、公检法司等支出1297.09亿元;(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与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3)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①财政收支关系:
显然,财政收支状况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如何准确理解财政收支状况。这里要注意的是财政收支的度量问题。这个问题由于受前面讲的“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债、费”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度量财政收支是否平衡时也包括债务收入及债务还本支出。其实,财政收支是否平衡是就经常收入与经常支出而言的。
思考:
在预算及其执行过程中什么是最理想的状态?为什么?它可能实现吗?
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反过来讲,如果财政收入年年有节余,则意味着社会有一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年年赤字则政府要为钱而伤脑筋,影响政府功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的,具体情况不断发生变化,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②财政收支平衡
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财政收支平衡中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财政支出不含债务还本。
③财政赤字
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要正确认识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一般来说,出现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幻灯片放映举例说明:近几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当前的经济增长,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加快了经济调整步伐,增强了经济增长后劲。
课堂小结(略)课堂巩固(略)
第三篇:高一政治财政收入与支出教案
高一政治财政收入与支出教案
一、课程标准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3)运用财政图表、数字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二、教学重点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
三、教学难点 财政收支平衡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 “天津地铁建设”材料 问题:“天津地铁建设”的资金从哪来?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地铁耗资巨大,只能有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
(二)新课学习财政收入
1、什么是财政
教师活动:讲解引导财政的含义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从这一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财政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做什么工作?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制定收入、支出计划。
教师点评: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收支计划,叫做国家预算。上一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叫做国家决算。
国家就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方面,参与社会分配,实现国家职能的。
2、财政收入的渠道 教师活动:财政收入就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页,想一想,利财政收入有哪些具体渠道?什么是主要的财政来源?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四大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彩图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这里面基础工程属于经济建设支出,治理环境、兴建体育馆、奥运举办费用等属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1)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2页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支出图表,并列举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投入项目,了解我国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等。(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2页财政在科教文卫方面支出图表,并思考回答所提问题。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图表说明科教文卫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3页财政在行政管理和国防方面支出图表,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图表说明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稳中有增,但国防建设方面的支出稳中有所下降。
(4)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3页相关链接,并了解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5)债务支出
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
教师点评:注意国家财政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形成财政收入,偿还这些债务属于财政支出。
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支大于收,收支相等。
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状态,表明国家筹集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但收支平衡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由于具体条件不断变化,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2)财政收支平衡
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3)财政赤字 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教材75页虚框内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评: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国债发行规模过大,会增加政府还债负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当经济增长缓慢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当经济发展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社会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课余作业
讨论: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财政活动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
第四篇:2011年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预算表
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预算表
2010年
2011年
预算数 43780.00 17570.00 6500.00 11220.00-8005.00 160.00 8380.00 3120.00 160.00 550.00 550.00 28.00 1927.00 2170.00
单位:亿元 预算数为 上年执行 数的%
108.1 110.5 107.1 107.0 109.2 104.3 107.5 107.5 106.1 104.2 104.2 105.1 107.5 107.0
2080.00 300.00
项目执行数
一、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其他税收
二、非税收入专项收入
40502.51 15895.59 6071.54 10487.46-7327.31 153.34 7794.25 2902.85 150.84 527.82 527.82 26.63 1792.03 2027.45
0.021968.01 297.36
105.7 100.9
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 中央公共财政收入
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387.25 31.56 1251.84 42470.52 100.00 8000.00
420.00 32.00 1328.00 45860.00 1500.00 7000.00
108.5 101.4 106.1 108.0 1500.0 87.5
注: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中央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
单位:亿元
2011年
预算数 1118.84 876.85 241.99 316.65 316.65
预算数为 上年执行 数的%
104.3 104.7 102.8 118.1 118.12010年
项目
执行数一、一般公共服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二、外交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1072.70 837.24 235.46 268.23 268.2
3三、国防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四、公共安全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五、教育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六、科学技术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九、医疗卫生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节能环保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5182.27 5176.35
5.92 1475.42 875.20 600.22 2547.34 720.96 1826.38 1728.34 1661.30 67.04 316.00 150.13 165.87 3784.99 428.25 3356.74 1485.35 73.56 1411.79 1443.10 69.48 1373.62
5835.91 5829.56
6.35 1617.32 1024.53 592.79 2963.57 786.45 2177.12 1944.13 1901.59 42.54 374.43 188.40 186.03 4414.34 484.79 3929.55 1727.58 63.56 1664.02 1591.85 74.37 1517.48
112.6 112.6 107.3 109.6 117.1 98.8 116.3 109.1 119.2 112.5 114.5 63.5 118.5 125.5 112.2 116.6 113.2 117.1 116.3 86.4 117.9 110.3 107.0 110.5十一、城乡社区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二、农林水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三、交通运输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四、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五、商业服务业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六、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八、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162.61 10.09 152.52 3879.66 387.89 3491.77 2599.25 1489.58 1109.67 827.77 488.38 339.39 683.47 28.35 655.12 502.46 488.16 14.30 794.34 37.90 756.44 370.04 176.39 193.65
154.04 4.24 149.80 4588.83 424.19 4164.64 2866.91 400.24 2466.67 744.86 410.88 333.98 706.14 24.66 681.48 452.21 429.71 22.50
454.89 167.48 287.41
94.7 42.0 98.2 118.3 109.4 119.3 110.3 26.9 222.3 90.0 84.1 98.4 103.3 87.0 104.0 90.0 88.0 157.3
122.9 94.9 148.4十九、住房保障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二十、粮油物资储备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廿
一、预备费
廿
二、国债付息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廿
三、其他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廿
四、对地方税收返还 廿
五、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 中央公共财政支出
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125.73 386.48 739.25 912.62 607.68 304.9
41292.66 291.63 1001.03 1130.50 796.28 334.22 500.00
114.8 75.5 135.4 123.9 131.0 109.6
1512.36 1512.36
377.81 98.93 278.88 5000.33 10270.33 48322.52 2248.00
1839.84 1839.84
567.22 214.10 353.12 5067.99 12089.29 54360.00
121.7 121.7
150.1 216.4 126.6 101.4 117.7 112.5注:1.由于2011年政府支出科目发生变化,为了便于比较,2010年执行数按2011年科目口径做了调整,具体调整内容详见“2011年中央财政公共预算编表说明”。2.本表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未包括已列入本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科目的转移支付。如加上这部分转移支付,则与2011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中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致。
第五篇:财政收入与GDP分析
“鱼与熊掌”可兼得
——对我省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分析
财政收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调节经济的有效手段,两者相互依赖、互相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关系备受关注。因此保持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发展——“鱼与熊掌”兼得,对我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财政收入翻番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政收入增长及与GDP比较
(1)纵向比较:财政加速增收,财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跨越,促进财政增收的增长源不断涌现,全省财政收入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几年进一步加快到20%以上,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协调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1996-2011年,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8%,其中“九五”年均增长14.6%,“十五”提高到17.7%,“十一五”又进一步加快到25.7%,2011年增长27.6%,呈较为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
财政加快增收助推财力不断增强,全省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14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32.8亿元,跨越了两个千亿元台阶。从态势上看,扩张步伐明显加快,财政收入从百亿元到五百亿元,用了10年时间;而从五百亿元到千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跨越第2个千亿元目标也仅用了3年;“十一五”以来的6年财政收入累计9425亿元,接近改革开放34年来全省财政收入的70%。人均占有财力增加较多,1 2011年全省人均财政收入达3843元,而1995年仅246元,16年增加了14.6倍。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上升较多,2011年达17.4%,与1995年比,上升9.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8个百分点。
(2)横向比较:增长快但规模小比重低,调控能力较弱 与全省GDP增长比:“九五”以来的16年间,全省财政收入有8年保持20%以上增长,有10年增长快于现价GDP,1996-2011年均增幅高于同期现价GDP 5.6个百分点,其中“九五”时期高4.6个百分点,“十五”、“十一五”进一步扩大到高4.7个和7.5个百分点。
与全国比:“九五”以来,我省财政收入增长有10年快于全国,1996-2011年均增幅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2011年,我省全部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5%,比1995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2.8%,居全国第16位。2011年,我省全部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低于全国4.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相当于GDP 的9.7%,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7位。
与经济总量接近的北京、内蒙比:2011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比北京少1542.9亿元,比内蒙多104.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例比北京低9.2个百分点,比内蒙高0.2个百分点。1996-2011年,北京、内蒙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6%和24%,高于我省3个和4.4个百分点。
与中部六省比:2011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高于山西、江西,居中部第4位,位次与1995年持平;相当于GDP的比例比山西低3个百分点,居中部第2位,比1995年前移3个位次。
(3)来源比较:经济发展效益提升,税源不断拓展
近年来,我省财政收入之所以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是省委、省政 2 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结果。
一是缘于经济发展加快,增加了税源。“九五”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加快发展,1996-2011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生产总值跨上万亿元台阶,2011年达15110.3亿元。综合实力的增强,增加了经济税源,确保了税收的增长。201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中,各项税收入超千亿元,达110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7%。
二是缘于企业效益好转,增强了纳税能力。近年来,我省工业经济保持了提速提效的良好势头,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12.3,创历史新高;工业利润、利税分别突破千亿元和两千亿元,达1306.9亿元和2254.8亿元,从而大大充实了税源,带动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2011年,全省增值税收入达647.5亿元,超过各项税收的三成。
三是缘于居民收入提高,对高收入群体纳税调节力度加大。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五千元大关,2011年分别为18606元和6232元。收入的稳步增加,增多了重点缴税申报人数(2011年全省年收入超12万元申报个税的人数超过31000人),进而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稳步增长,全年个人所得税突破百亿元,占全省各项税收收入的5%左右。
四是缘于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营业税与消费税等税收增加较多。近年来,我省投资与消费持续快速发展,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五千亿元,2011年分别为12126.3亿元和4900.6亿元,从而极大地充实了税源。全年营业税达379.2 3 亿元,比上年增收近三成;消费税202.9亿元,增收近两成。同时,投资、消费的增长,也增加了耕地占用税与契税等税收,2011年两项税达142.3亿元,占到全省地方税收的12.8%。
五是缘于专项等收入的较快增长,非税收入增加较多。2011年,全省非税收入355.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4.3%。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25.7亿元,专项收入80亿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62.2亿元,罚没收入34.1亿元。
二、财政收入增长与GDP的差异性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税收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讲,经济税源的规模应与GDP的规模相匹配,财政收入增长也应与GDP增长保持基本同步。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我省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并不完全同步。
一是收入分配因素。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价值(增加值)的总和,财政收入是GDP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从初次分配看,各部门创造出增加值之后,一部分以税收、收费等形式上缴财政,形成国家收入;一部分以折旧、公积金、利润等形式留在企业,形成企业收入;一部分以报酬、福利等形式支付给劳动者,形成个人收入。从再分配看,初次分配后的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中的一部分又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等形式上缴财政。因此财政收入归根结底来自GDP,GDP总量扩张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2010年,我省GDP中生产税净额1779.8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8.8%,高于同期现价GDP增幅0.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由14%提高到14.4%,五年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可见,经济总 4 量决定财政收入的规模,GDP分配向政府倾斜,导致GDP增速与财政税收增幅不一致。
二是税收政策因素。财政体现了政府的意志,不仅有组织收入的职能,还有调剂社会资源、营造社会和谐等功能。因此,财政收入深受国家分配政策的影响。从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与全国一样,随着国家分配政策的变化,经过了一个“V”字型轨迹,即从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中期逐步下降,90年代中期以后稳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我省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为14.4%,随后国家为了调动企事业生产积极性而广泛实行减政放权的政策,我省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逐级下降,1992年、1993年财政收入仅相当于GDP的6.9%和7.1%;1994年以后,随着政府强化宏观调控、统筹区域发展的需要,国家强化了财力集中的政策,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开始逐级回升,2011年提高到17.4%。总体上讲,我省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经历了“高-低-高”的过程,这是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导致的正常结果,与直接的GDP增长关系不大。如1996-2011年的16年间,我省财政收入增长了16.9倍,同期现价GDP增长了7.3倍,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上升了9.3个百分点,由此测算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长中有5个多百分点是对GDP存量分配的调节,也就是说近1/4-1/3的财政收入增长是政策因素,与GDP增长无直接对应关系。
三是产业结构因素。我省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近八成,而经济结构决定着税源分布,进而影响财政收入。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了一产低税或免税、二产税负适中、三产稳税的税收政策,因此三次产业间、不同行业间的税赋相差较大,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变动对GDP的宏观税 5 赋影响较为明显。2011年,我省GDP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3.4:54.4:32.2,其中一产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2位。从税收结构看,由于“十一五”以来,中央与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惠农政策,并逐步减免了农业税,致使第一产业税收所占比重逐步降低,二、三产业税收占比不断上升,成为全省税收的主要来源。2011年,我省第一产业税收仅占0.05%,二、三产业分别占到54.77%和45.18%。同时,近年来二产特别是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如“十一五”以来,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6%,明显高于GDP(13.4%)以及一产(4.7%)、三产(10.8%)增幅,导致其对应的经济税源(税基)增幅必然高于GDP,由此产生的税收也必然高于GDP增幅。可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例偏高,是我省财政收入相当于GDP比例偏低的重要原因;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与二产特别是工业增长较快密切相关。
四是经济效益因素。从财政的征收对象看,财政收入不仅与增加值有关,而且与增加值的构成项目有关,如企业所得税只能从盈余中征收,企业效益好,所得税就多,反之就少,即使两个企业从事同一个行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一样大,但由于两个企业效益状况不一样,从这两个企业征收到的税收就可能有很大差异,这种状况也反映出增加值与税收的不同步现象,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企业,也可能出现在各省、市、县的GDP与财政收入的量化关系上,最终导致GDP与财政收入增长不一致。
五是核算原则与税收入库因素。GDP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在经济活动中,只要权责发生改变,就应进行统计。但税收入库则是实际发生的征税额,采用的实际收付制。统计与入库的时间往往发 6 生错位,导致GDP与税收不一致。统计核算原则与税收入库的另一个差别,就是并不是所有记入GDP的项目都进行征税,而进行纳税的项目也并不都记入GDP。例如,对教育、卫生、政府机关等非赢利性单位提供的服务,GDP计算了这些单位的增加值,但税务部门并没有对这些单位进行征税。又如按照国际惯例,GDP对居民的自有住房进行了虚拟估价,并且,由于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相当火爆,居民的自有住房市场价值应该是相当大的,但在现行的税收体制中,并没有对未出租的居民自有住房虚拟价值进行征税。此外,目前我国设置的财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等税收,主要针对经济存量,与当年GDP流量并无直接对应关系。
三、努力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发展
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是宏观税负的重要指标,它既反映了政府财力的集中程度,也体现了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优劣状况。但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非常复杂,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不能简单以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高低来评价。因为,与高税负相对应的可能是“强”,同时也可能是国家所“不鼓励”或“不提倡”的;而与低税负相对应的则可能是“弱”(如农业),也可能是国家鼓励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在“高”的背后,可能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如资源产业比重过高),也可能是经济效益较高,所以不能简单以高低而论。
从短期看,GDP与财政收入增长不同步是一种“常态”,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上下波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要尽量使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比例过大,财税负担过重,则会加重社会负担,减少原本应当归市场支配的资本量,就会影响或 7 抑制经济发展;反之,比例太小,则会减少对经济建设的支出,又会影响或降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因此,只有保持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及比例,才能促进财政和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还可以起到保持经济稳定、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从相互关系看,经济决定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又反作用于经济的辩证关系,决定了财政收入必须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才能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增长。就我省而言,发展经济、提高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既很有必要,也很有发展潜力。一方面,近年来我省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另一方面,我省财政收入占比虽呈稳步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财政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仍不相适应,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在上世纪末就达30%—40%,发展中国家也在25%以上,比较而言,我省提升的空间比较大。
今后一阶段,要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实实在在扩大、夯实财源基础,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发展、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双赢,推动财政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培育经济税源。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系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要突出培育财源抓发展,这既是扩大经济总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张财力的现实选择。因此,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实现我省经济发展的全面提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将经济体制改革向多领域、多行业拓展。实行更加开放的投资准入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地引进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直接影响着税收结构及其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优化升级上做文章。目前,我省产业结构中“农业不优、工业不强,三产不活”的矛盾仍很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为此,一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水平。二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培育工业新增长点,实现工业对经济、财政的双带动作用。三要支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法律、会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有发展后劲的财政增长点。
三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从财政收入的来源看,蕴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重提高,财政收入也就会随之增加。要积极推动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努力开拓效益财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的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牵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是食品、医药、纺织、机械、化工等,提高其高端产品和最终产品比重,增加这些行业的附加值,促进其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撰稿:邹珊珊
审稿:过劲松
核稿:张明俊
签发:张培胜